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复习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复习 精品

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讲义[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知识点与方法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例1、某人站在甲船上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不可能的是()A、甲船不动,乙船运动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D、甲、乙两船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例2、甲、乙、丙三个各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机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机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机匀速下降,V丙<V甲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机停在空中,V丙>V甲3、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例3、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的火车B、研究地球自转的周期时的地球C、研究汽车的重心时的汽车D、研究汽车从沈家门到杭州的时间时的汽车4、时刻与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也叫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如:第4秒、4秒末,第5秒初(也为第4秒末)等均为时刻,4秒内(0到第4秒末)、第4秒(第3秒末到4秒末)、第2秒至第4秒内(第2秒末至4秒末)等均为时间。

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高中物理总结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总结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总结直线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直线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教学PPT等;
3. 教学材料: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实验数据等。

三、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直线运动的兴趣。

2.概念讲解: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4.理论讲解:讲解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例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帮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5.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能够解决直线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实践操作,开展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直线动作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直线动作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直线动作教案模板教学科目:物理教学内容: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方法。

2.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相关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能够灵活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理解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3. 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介绍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相关公式。

2. 解释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三、实验实践(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

四、应用练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直线运动的相关计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运动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实践和应用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

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

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相关推荐物理复习直线运动教案第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本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直线运动入手,运用公式和图象两种数学工具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力学相关物理问题的工具。

知识网络:专题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透析】一、本专题考点: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瞬时速度是I类要求,位移、路程、加速度、平均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率、位移公式是II类要求。

二、理解和掌握的内容1.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会有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物体做平动时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4)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它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长度。

(5)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位移、路程的联系与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6)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即v = △s/△t(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8)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

速率是标量。

(9)速度变化量△v = vt-v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v可以与v0同方向、反方向。

当△v与v0同方向时,速度增大;当△v 与v0反方向时,速度减小,当△v与v0不共线时改变速度方向。

(10)加速度: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复习教案5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复习教案5

期末复习课(二)第二章直线运动、知识结构(粗略描述一亍过(蛊述某一瞬间程运动的快慳)运动的快慢?二、重点难点(一)理解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已经学习过路程和速度, 的长短,初中的速度也只是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而现在我们所学习的位移和速度与初中的路程和速度的意义不同. 例如,一个质点由A点沿一半径为R的圆运动半周到达B点,质点所经历的路程为s i=n R,若所用的时间为t •以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考察在时间t内,质点的位置变化了S2=2R,即位移为2R,方向由A指向B,如右图所示•所以质点运动的速度为v=2R/t,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也是由A 指向B.同样,若质点从A点出发,沿圆周运动一圈再回到A点,由于初、末位置相同,尽管[期末复习2]亚均速度殍时速度速度规律:卩产圧旨由落1$运动加速度速度位移关累:時=2前速度位務关系:V t3-P0Mt?J(描述某一过程运动娈化的快慢)路程指的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路径其所经历的路程为S i=2 n R,而所通过的位移S2=0.可见,在研究质点运动时,质点的位置与时刻相对应,而质点的位移(即位置的变化)与一段时间(时间间隔)对应,其大小和方向与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路径无关,只与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初、末位置有关.(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在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内运动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加速度与质点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是不同的.速度描述的是质点运动的快慢,而加速度描述的是运动变化的快慢,若某个质点运动得很快,但速度保持不变(如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为零;如某个质点运动得并不快,但速度变化很快(如突然启动的汽车),则加速度较大.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是由初、末速度的差值确定的,与时间无关.如甲、乙两个质点,速度都是从0变化到10 m/s,它们的速度变化量相同,但甲只用了 1 s,而乙用了5 s,尽管速度变化量相等,但甲的速度比乙的变化得快.可见,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共同决定的.另外,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对于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即速度变化与初速度同向,则表示质点正在做加速运动;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即速度变化与初速度反向,则表示质点正在做减速运动.可见,加速度的方向反映了质点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三)运动学公式的矢量性在运用运动学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为此一般选取质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质点做加速运动,则a>0;若物体做减速运动,则a<0 .在这样的规定下,运用运动学公式:v t=v0+at、s=v0t +iJat2' v t2- v02=2as,若解得v t、s为正值,则表明质点的末速度或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若解得w s为负值,则表明质点的末速度或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四)质点运动规律的图象描述用图象表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图象具有简明、直观等特点.对于物理图象需要从图象上的轴、点、线、面、斜率、截距等方面来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为不同的物理函数图象中,这几方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不同,下表给出了s-t图和V—t 图在这几方面的具体物理意义.请同学们自己考虑上表中各s—t图和V —t图的物理意义.三、例题精讲【例1】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停止,设火车作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2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首先将火车视为质点,由题意画出草图:从题目已知条件分析,直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求解有一定困难•大家能否用其它方法求解?(学生独立解答后相互交流)解法一:用基本公式、平均速度.质点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为:g 1片=- = -(陀+0)=2 (m/s)则第6s末的速度:V6=4 ( m/s)求出加速度:a= (0-v6) /t=4/1=-4 (m/s2)求初速度:O=V o-at, v o=at=4 x 7=28 (m/s)求位移:s = v0t+|at a= 23X7-|x^|X49 = 98m解法二:逆向思维,用推论.4m/s2倒过来看,将匀减速的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8m/s,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由推论:® : S7=1 : 72=1 : 49则7s 内的位移:S7=49S I=49X 2=98 (m)求初逋度:£ = f (坯+叫)tv o=28 (m/s)解法三:逆向思维,用推论.仍看作初速为0的逆过程,用另一推论:s I : : s皿:…=1 : 3 : 5 : 7 : 9 : 11 : 13s i =2 (m)则总位移:s=2 (1+3+5+7+9+11+13 )=98 (m)求V0同解法二.解法四:图像法作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质点第7s内的位移大小为阴影部分小三角形面积:=- , % 二4 (m/s)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V6 : V o=l : 7, v o=28 (m/s)总位移为大三角形面积:“](7X28)=98 Cm)小结:1 •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很有用•有些物理问题,若用常规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不易求解,若采用逆向思维去反面推敲,则可使问题得到简明的解答;2 •熟悉推论并能灵活应用它们,即能开拓解题的思路,又能简化解题过程;3•图像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有些问题借助图像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4•一题多解能训练大家的发散思维,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方法在其它内容上也有用,希望大家用心体会.【例2】(1999年高考题)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 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字•)分析:首先,要将跳水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运动员看成一个质点,则运动员的跳水过程就抽象为质点的竖直上抛运动.作出示意图:巡回指导.适当点拨.学生解答:解法一:分段求解.上升阶段:初速度为V o, 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质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45m可求出质点上抛的初速度= J2X 10X0.45-3 (m/s)F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0, 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落时间"戸严=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t i+t2=0.3+1.45=1.75s解法二:整段求解.先求出上抛的初速度:v o=3m/s (方法同上)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作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向上的初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a=-g,从离开跳台到跃入水中,质点位移为-10m.由位移公式;s= v o t + ^at^—-10 = 3t4xwxt32冲-3t -10 = 0求出:t=1.75s (舍去负值)通过计算,我们体会到跳水运动真可谓是瞬间的体育艺术,在短短的 1.75s内要完成多个转体和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优美舒展的姿势确实非常不易.四、反馈练习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A. 一定是直线运动B. 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D. 若初速度为零,一定是直线运动2.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i=10m/s, 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3.75m/sB. 12.5m/sC. 12m/sD. 11.75m/s3•物体由A到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 i,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贝U V i、V2的关系为[ ]A .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 V2B. 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 i< V2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V1> V24.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5. 某物体沿x轴运动,它的x坐标与时刻t的函数关系为:x= (4t+2t2) m,则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2A. 0, 4m/s2B. 4m/s, 2m/sC. 4m/s, 02D. 4m/s, 4m/sA .在t1时刻,乙物在前,甲物在后B. 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乙物的加速度大于甲物的加速度D. 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7.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是30m/s, g 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是______ ,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 __________ .&一物体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4s内的位移是_______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6. 如图表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9.在15m 高的塔上以4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则石子经过2s 后离地面的高度是______ .10. 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气球下面挂一重物.在升到12m高处时,系重物的绳子断了,从这时刻算起,重物落到地面的时间为多少?11. 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止,绿灯亮时A开动,以a=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t o=3O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v=8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之后B 车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问:从绿灯亮时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后两车再次相遇?参考答案:1. BD2. C3. ACD4. AD5. D6. CD7. 45m 10m/s 25m8. 8m9. 3m10. 2s11. 45s。

高中物理 直线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直线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1。

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4、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内容: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参照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设静止不动的另外物体,叫做参照系。

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它是理想化的模型)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对研究物体的运动无影响。

2.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运动的轨迹。

3.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4..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就叫做曲线运动。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把短暂到几乎接近于零的时间叫即时,即时刻。

(几秒末,第几秒末,第几秒初)。

时间:量度两个时刻之间间隔的长短的物理量叫时间。

(前几秒,几秒内,第几秒)单位:S、min、h。

测量工具:停表,打点计时器。

四.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处的确定的点。

质点的位置可用坐标或坐标轴来表示。

(2)位移: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矢量。

与起点和终点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路程:质点运动的路径长。

标量。

(何时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

五.布置作业:P21-22。

全部作为课堂练习六.教后感:§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目的: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也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物理直线运动复习导学案(必修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物理直线运动复习导学案(必修1)

第一章 物理直线运动第一课时 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习活动一:基础自测1.质点、位移和路程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在研究的问题中可忽略不计。

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是______量,其方向由物体的______指向___________。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_____量。

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_________路程,只有物体做___________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不能当作质点B .运动着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C .路程和位移都是能准确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D .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2.时刻与时间时刻是指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为________,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指终止时刻与起始时刻之差,在时间坐标轴上为________,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里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与_______方向相同;而公式20t v v v +=仅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____________,简称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和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和时间的比值。

4.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量,它的方向与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针对训练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针对训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 D .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5.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1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学案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章.直线运动

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1中华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学案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回顾】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_______________ 的物体叫参考系。

选取哪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常常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一般来说是取 _____________ 为参考系,对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质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3 •位移是描述__________ 的物理量。

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路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又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的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的方向为该时刻质点的__________ 方向。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该式适用于运动;而平均速度公式v =出九2仅适用于_____ 运动。

5•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________________ 方向相同。

质点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的_____ 和速度________ 的关系,与加速度的 __________ 无关。

【考点突破】考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考点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考点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专题复习 教案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专题复习 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一.教学内容: 直线运动专题复习二.学习目的:1.深化理解、掌握直线运动的根本概念和规律2.应用直线运动的公式、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3、归纳总结直线运动问题中重要的习题类型及相关的解法。

考点地位:高考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察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涉及v —t 图象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较多,近年出现了仅以本章知识单独命题的信息题。

本章知识的考察,较多的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展考察。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皆属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处理。

三.重难点解析:匀速运动的规律:⎪⎩⎪⎨⎧===恒值v a vt s 0图象有:⎩⎨⎧t s t v ——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都遵循如下规律:1.相邻的相等时间是是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2aT s =∆。

它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据。

2.一样时间是是内速度的变化一样,这是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又一根据。

3.两个根本公式和一个推导公式:⎪⎪⎩⎪⎪⎨⎧=-+=+=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221202200。

在以上三个公式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五个,其中t 是标量且总取正值。

v0、a 、vt 是矢量,在公式中可取正,也可取负。

也可能为零。

4.在一段时间是是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2tv 等于这一段时间是是内的平均速度__t v ,即:202t __t t v v t s v v +===。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的时间是是间隔):①t 秒末、2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②前一个t 秒内、前二个t 秒内、……前n 个t 秒内的位移之比:③第一个t 秒内、第二个t 秒内、……第n 个t 秒内的位移之比:④前一个s 、前二个s 、……前n 个s 的位移所需时间是是之比:⑤第一个s 、第二个s 、……第n 个s 的位移所需时间是是之比:⑥第一个s 末、第二个s 末、……第n 个s 末的速度之比:以上特点中,特别是③、④两个应用比较广泛,应熟记。

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案3旧人教版

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案3旧人教版

《直线运动》复习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图象 位移-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速度-时间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主要关系式: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 20v v v += 2021at t v x += ax v v 2202=- 匀变速直自由落体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数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g 不相同,在通常的计算中,自由落体加速度〔g 〕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二、两种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2〕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加速度为。

2、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3〕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经过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 ,那么: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 202t t v v v v =+=220222/)(t t s v v v v ≠+= 当初速度为零时:at v t =221at S =aS v t 22= 5〕推论: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2121::t t v v =B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的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22211::t t S S =C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奇数比。

即....5:3:1....::321=S S S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刚好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

人教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主题: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3. 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求解方法。

4.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和问题求解。

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2. 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PPT。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教师备课材料。

4. 学生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出问题或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直线运动的内容。

二、讲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

3. 直线运动的图像和运动规律。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20分钟)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置关系。

2.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题解析。

四、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20分钟)1.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2. 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题解析。

五、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指导意见。

教学延伸:在课外拓展相关知识,或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器材、相关视频资料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加强指导。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学案: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学案:直线运动

一、几个基本概念t(s)0 1 2 3 4 5末x(m) 0 5 -4 -1 -7 1(1)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分析与解答】根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进行判断.由上表可以看出:(1)前4秒内的位移最大,为-7m,D选项正确.(2)前5s中第2s的位移最大,为一9m,故B选项正确.(3)由于物体一直是运动的,故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越长,前5秒内的路程最长,所以E选项正确.(4)第2秒内的位移最大,第二秒内的路程也是最大,路程为9m,所以B选项正确.●课堂针对训练●(1)当人坐船行驶在河中观看两岸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的.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2)第n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s的时间,是从第________秒末到第________秒末的间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B.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的;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同一直线行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汽车;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且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任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是静止的.(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h35min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s跑完100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h开播; D.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E.某场足球赛开赛15min甲队攻入一球.(6)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研究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7)如图2-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孤由A经B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8)一幢六层楼房,相邻两层楼窗台之间的距离都是3m.现从第三层楼窗台把一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抛出,它最高可达到第六层楼窗台,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当它又继续下落经过第一层楼窗台时,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9)在运动场地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m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再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折返扳倒前面的最近处的瓶子,依次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滚动训练★(10)如图2-2所示,人向右水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A.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 B.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C.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摩擦力将减小; D.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课时)【例题】如图2-3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图象表示:A.A、B两人同向而行; B.A、B两人在第1s末后相遇;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在5s内,A走的位移比B走的位移大.【分析与解答】正确的选项为BD.从图中看出,A的位移减小,而B的位移先增大,再不变,后减小,所以开始AB是相向运动的.两图象相交于第1s末与第2s末之间的一个时刻,即此时A、B相遇.5s内A的位移为60m,路程也是60m;B有往返,在5s内位移为30m,而路程是90m.●课堂针对训练●(1)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后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头5s通过的路程是50m,头10s通过的路程是100m,头20s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这列火车: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均不正确.(2)如图2-4所示为某质点的________图象.该质点在时间为零的时刻已处在离原点________km的地方,它在前2h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2h~4h处于________状态,4h~6h 作________运动.(3)图2-5中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4)如图2-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甲、乙运动方向相反.(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见图2-7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0处;D.甲、乙同一地点出发;E.甲在中途停止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6)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10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s-t图象见图2-8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7)如图2-9是两辆汽车由同一地点到达同一目的地的s -t 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两辆车是否同时出发,同时到达?②哪辆车在中途停了一段时间?③两辆车各做什么样的运动?(8)为了研究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情况,可以在公路旁每隔100m 站一名拿着秒时间t/s0 4.9 10.0 15.1 19.9 …… 位移s/m 100 200 300 400 500 ……②汽车每秒内发生的位移多大?③汽车从10s 到30s 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是多长?★滚动训练★(9)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4N 、10N 、5N .其合力的最小值为:A .0N ;B .3N ;C .5N ;D .1N .(10)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 .只有唯一组解;B .一定有两组解; B .可能有无数解; D .可能有两组解.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例1】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和解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s/t ,设全程位移为2s ,则前一半位移的时间是t 1=s/v 1,后一半位移的时间t 2=s/v 2,则整段的时间是t 总=t 1+t 2=s(v 1+v 2)/v 1v 2,故全程的平均速度v =2s/t 总=8484222121+⨯⨯=+v v v v ·=5.33(m/s). 可见,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找出位移和时间,不能草率代入v =(v 1+v 2)/2而求平均速度.【例2】如图2-10所示是A 、B 两物体的s -t 图象,试判定:(1)A 、B 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2)3s 末A 、B 的位移各是多少?(3)A 、B 的速度各是多大?【分析和解答】研究图象应先看纵、横轴各表示什么,采用什么单位.此题中是s -t 图象.(1)因为A 、B 的s -t 图象均为倾斜直线,说明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故A 、B 出均是匀速直线运动.(A 为反向匀速,B 为正向匀速)(2)由图象可知3s 末对应s A =0,s B =3m .(3)A 、B 的速度大小可通过求A 、B 直线斜率而得.v A =k A =tan αA =-t s ΔΔ=-0303--=-1(m/s),速度为负值,说明A 的运动方向和正方向相反.v B =k B =tan αB =0303--=1.5(m/s). 注意: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分清纵、横轴意义,熟记各种运动的图象及意义,切不要把图象当成物体运动的轨迹. ●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2)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A .物体在第1s 内的速度是4m/s ;B .物体在第2s 末的速度是4m/s ;C .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m/s ;D .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s 时的速度是4m/s .则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表示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3)如图2-11所示,Ⅰ和Ⅱ分别是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象,则甲物体速度v 1=________m/s ,乙物体速度v 2=________m/s ,t =15s 时,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在位移300m 处,Ⅰ物体超前Ⅱ物体________s .(4)短跑运动员在100m 竞赛中,测得7s 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B.9.6m/s;C.10m/s;D.10.2m/s.(5)对各种速率和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6)如图2-12所示,小球沿光滑的轨道MN运动.从过A点开始计时,每隔0.5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用图中的黑点表示).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AB段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是________cm/s.小球在经过3cm的坐标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cm/s.小球在BC段做________运动,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在整个AC段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7)某同学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图2-13中哪个图线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运动状态?(8)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4m/s,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9)某运动物体,第1秒内平均速度是3m/s,第2、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6m/s,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骑车人从A沿直线运动到B,先以15km/h的速度通过了一半位移.剩下的时间内,一半时间以12km/h的速度运动,另一半时间以6km/h的速度运动.求他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滚动训练★(11)如图2-14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增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2-15中的哪一个(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课时)【例题】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16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 的图像是图2-17中的哪一个?【分析与解答】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来进行判断.在图2-16所示的图象中,质点开始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一段时间后,又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回到出发点后又静止,且两次运动的速率相同,时间相同.所以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开始时负方向的速度不变,然后静止,速度为零,接着以正方向的速度运动相同的时间,以后的速度为零.所以只有A 图中的图像是正确的.●课堂针对训练●(1)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A.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便可断定它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如果在任意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都相等,便可断定它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如果在某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如果在某两段不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相等,便可断定它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如图2-18所示,以下几个运动图象中不属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3)如图2-19所示,表示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则A.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若在同一直线,则一定会相遇;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即使在一条直线上也一定不会相遇.(4)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有:A.s-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轨迹,v-t图象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B.由s-t图象不能求出物体速度大小;C.由v-t图象可求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某段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D.s-t图象可以不经过坐标原点.(5)如图2-20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物体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前4s内,当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21所示,则:①甲和乙的初速度方向怎样?其大小之比为多少?②什么时刻,两者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③在前6s内,甲的速度改变了多少?乙的速度改变了多少?(7)图2-22为质点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画出在该时间内它的速度-时间图象.(8)如图2-23是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图象,试根据图象说明A→B→C→D的各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甲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滚动训练★(9)如图2-24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分析和解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时速度可以很小,反之加速度小时,速度可以很大,故D正确;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a的方向与v的方向是同向或反向,故A错;尽管Δv很大,若Δt也很大,由a=Δv/Δt可知a不一定大,故B错;物体有a时只是表明其速度变化,速度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或只有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故C错.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只有D.【例2】如图2-25所示,是某质点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AB 、BC 、CD 段的过程各做什么运动?(2)AB 、CD 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少?(3)质点在2秒末速度多大?【分析和解答】(1)AB 、CD 段的v -t 图是倾斜直线,说明这两段时间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质点在这两段作匀变速直线运动(AB 匀加、CD 匀减);BC 段是平行于x 轴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2)因为v -t 图线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故a AB =tan αAB =0224--=1(m/s 2). a CD =tan θCD =-4504--=-4(m/s 2). (3)由图象知2s 末速度是4m/s . ●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把正确的选出来;A .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B .没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必有加速度;D .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4)下列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A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 .不管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 .因为物体作匀变速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5)由a =Δv /Δt 可知:A .a 与Δv 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D .Δv /Δt 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6)图2-26是某质点的v -t 图象,则:A .前2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B .2-5s 内物体静止;C .前2s 的加速度是1.5m/s 2,后3s 加速度是-35m/s 2; D .3s 末物体的速度是5m/s . (7)飞机由静止开始运动,50s 内速度达到200m/s ,则这段时间内飞机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8)以10m/s 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s 停止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9)一小车正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m/s 2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m/s 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10)一子弹用0.02s 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的速度是800m/s ,穿出木块的速度是300m/s ,则加速度为多少? ★滚动训练★(11)如图2-27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被水平推力F 压着,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当推力F 的大小增加到2F 时,则:A .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 .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不变;D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 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课时【例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 钟后作匀速运动,最后2s 钟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分析和解答】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图2-29所示,AB 为加速阶段,BC 为匀速阶段,CD 为减速阶段,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加速阶段的末速度v B , 故 v B =v 0+at =0+1×5=5(m/s)而质点作减速运动的初速即为匀速运动的速度,即v B =v C =5(m/s)在CD 的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末速v D =0,由v t =v 0+at 得a =(v t -v 0)/t =(0-5)/2=-2.5(m/s 2).负号表示a 方向与v 0方向相反.【例2】以12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大小是5m/s 2,求刹车后2s 末、6s末的速度.想一想答案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与解答】据已知条件,如果用公式v t =v 0+at 来求速度,则v 2=12-5×2=2(m/s)v 6=12-5×6=-18(m/s).v 6为负值表示汽车倒退,这是不合理的.原因是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时间t =512a v 00--=-=2.4(s)后就停下来了,即在6s 的时间内,汽车只在前2.4s 内做减速运动,以后就处于静止状态了.∴ v 6=v 2.4=0【总结提高】解物理题不同于解数学题.对所得的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合理.●课堂针对训练●(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v 0=2m/s ,加速度a =0.1m/s 2,则第3s 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 ,5s 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 .(2)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3m/s 2,若初速度大小是20m/s ,则经4s 质点的速度为________m/s .(3)质点在直线上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3m/s 2,则质点第3s 的初速度是________m/s 、末速度是________m/s .(4)图2-30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5)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如图2-31所示,则:A .6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2-4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且开始改变运动方向;D .2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4m/s .(6)如图2-32所示,直线①和②分别表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初速度各是多少?它们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 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m/s 2,则:①汽车经3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②经5s 的速度是多少?③经10s 的速度大小是多少?(8)质点在直线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2-33所示,若在A 点时的速度是5m/s ,经3s 到达B 点速度是14m/s ,若再经4s 到达C 点,则在C 点的速度是多少?(9)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 后速度达到10m/s ,然后匀速运动了20s ,接着经2s 匀减速运动到静止,则质点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在第26s 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10)卡车原来用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 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即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起的全过程用了12s .求: ①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②开始刹车后2s 末及10s 末的瞬时速度. ★滚动训练★(11)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分别受到如图2-34所示的外力作用后,均在水平面运动,若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A .F f 甲>F f 乙>F f 丙;B .F f 甲<F f 乙<F f 丙;C .F f 甲=F f 乙=F f 丙;D .F f 乙>F f 甲>F f 丙. 第二课时【例1】汽车刹车前速度为5m/s ,刹车获得加速度大小为0.4m/s 2.(1)求汽车刹车开始后20s 内滑行的距离s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 时所经历的时间t ;(3)静止前2.5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s ′.【分析和解答】(1)判断汽车刹车所经历运动时间由0=v 0+at 及加速度a =-0.4m/s 2得:t =-s405a v 0. s =12.5s <20s .汽车刹车经过12.5s 后停下来,因此20s 内汽车的位移只是12.5s 内的位移.根据v t 2-v 02=2as 得:s =)40(250a 2v v 2202t .-⨯-=-=31.25(m). 或用 s =v 0t +21at 2=5×12.5-21×0.4×12.52=31.25(m) (2)根据s =v 0t +21at 2得: t =40)30()40(255a )s (a 214v v 2200..--⨯-⨯-±-=-⨯⨯-±- 解得:t 1=10(s),t 2=15(s)(t 2是质点经t 1后继续前进到达最远点后反方向加速运动重新达到位移为s 时所经历的时间,很显然,t 2不合题意,必须舍去)(3)把汽车的减速过程看成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求出汽车以0.4m/2的加速度经过2.5s的位移,即:s ′=21at 2=21×0.4×2.52=1.25(m).也可以用下面方法求解: ∵ 静止前2.5s 末即是开始减速后的10s 末,10s 末速度v 10=v 0+at =5-0.4×10=1(m/s),∴ s ′=v 10t ′+21at ′2=1×2.5-21×0.4×2.52=1.25(m) 【例2】(教学建议:此题难度较大,高一阶段不宜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仅供有能力学生选学)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 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 ,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 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 ,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 .设猎豹距离羚羊x 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 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x 值应在什么范围?【分析与解答】解:设猎豹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60m 达到最大速度用时间t 1,则s 1=1v t 1=2v m 1t 1,t 1=3060v s 2m 11=4(s). 羚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奔跑50m 速度达到最大,用时间为t 2,则s 2=2v t 2=2v m 2t 2,t 2=m 22S v 2=25502⨯=4(s). (1)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则猎豹减速前的匀速运动时间最多4.0s ,而羚羊最多匀速3.0s 而被追上,此x 值为最大,即x =s 豹-s 羊=(60+30×4)-(50+25×3)=55(m).∴ 应取x <55m .(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到羚羊,即最多奔跑60m ,用4s 时间;而羚羊只奔跑3s 的时间,故对羚羊:s 4=21a42 50=21a ×42 a =425(m/s 2) s 3=21a32=21×425×32=8225(m) x 最大值为:x =s 豹4s -s 羊3s =60-8225=31.87(m) ●课堂针对训练●(12)汽车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则汽车前5s 内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m .第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位移是________m .(13)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 =4t +2t 2,s 与t 的单位分别是米与秒.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 .4m/s 与2m/s 2;B .0与4m/s 2;C .4m/s 与4m/s 2;D .4m/s 与0.(14)A 、B 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方向不变,运动总位移相同.A 行驶的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2做匀加速运动;而B 则是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2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 1>a 2,则两车相比:A .A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B .B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C .A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D .B 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15)图2-35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物体在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 .v =(v 0+v t )/2;B .v >(v 0+v t )/2;C .v <(v 0+v t )/2;D .无法确定. (1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是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A .v 0t -21at 2;B .a2v 20; C .2t v 0; D .21at 2. (17)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同2-36所示,则:A .乙比甲运动得快;B .在2s 末乙追上甲;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远.(18)汽车以10m/s 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2m/s 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4s 通过的路程是多大?刹车后8s 通过的路程是多大?(19)汽车刹车时获得6m/s2的加速度,如果要在刹车后1.5s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大?刹车后还能滑行多远?(2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时发生的位移是多少?(2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已知在A点时速度为v A,在B点时速度是v B,则物体在A、B中点时速度是多少?在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多少?★滚动训练★(22)用轻绳AC和BC悬挂一重物,绳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2-37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绳BC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0N,为了使绳不被拉断,所悬挂的重物的重力的范围为________.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1】列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m处,一货车以36km/h的速度同向行驶,为避免撞车,列车司机立即刹车.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分析和解答】货车速度记为v1,列车速度记为v2,则v2>v1,列车与货车距离越来越小,v2<v1,列车与货车距离越来越大.可见,列车刹车后,开始列车距货车越来越近.若列车速度减小到与货车速度相等时,列车还没有追上货车(或刚好追上货车),此后列车距货车越来越远,不会相撞.方法一:设列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刹车后经时间t,列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位移分别为s1、s2,则不撞车的条件是:Δs=(s1+500)-s2≥0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s1=v1t s2=v2t-at2/2 v2-at=v1解得:a≥0.1m/s2即最小加速度为:0.1m/s2方法二:以货车为参考系,列车做初速度为v0=(v2-v1)的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要列车不撞货车,即当列车追上货车前(或刚好追上时)速度减为零(对货车),即:(v2-v1)2/2a≤500解得:a≥0.1m/s2即最小加速度为:0.1m/s2【总结提高】本题解法很多,上述两种方法是能较好地反映物理过程和物理意义的方法.方法一的关键是分析不撞车的临界条件,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转换了参考系,因而更筒捷,但是,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例2】(此题难度较大,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请视实际情况而定)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1m/s2的加速度和甲同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分析和解答】解法一:两车同时同向出发,开始一段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将使两车距离拉开.由于甲车作减速运动,乙车作加速运动,总有一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随着甲车进一步减速,乙车进一步加速,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使两车距离变小.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运动位移相同.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速度为v1,a甲=-2m/s2,a乙。

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案1旧人教版

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教案1旧人教版

第二章《直线运动》复习课教案知识要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3、位置:表示穿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υ/△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 的方向只与△υ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a方向 υ方向相同时 作加速运动; a 方向 υ方向相反时 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6、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相等的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有:υt=υ0+at x=υ0t+ at 2/2 x=υt利用上面式子时要注意:(1)、υt ,υ0,x ,a 视为矢量,并习惯选υ0的方向为正方向:(2)、其余矢量的方向与υ0相同取正值,反向取负值,若a 与υ同向,物体作匀加速运动,若a 与υ反向,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7、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两端的即时速度的几何平均值。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 Ⅰ,sⅡ,sⅢ,……sn则:△s=sⅡ-sⅠ=sⅢ-sⅡ=……=aT2(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设t为单位时间)①1t末,2t末,3t末……即时速度的比为:υ1:υ2:υ3:……υn=1:2:3:……n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12:22:32:……:n2③第1t内,第2t内,第3t内……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8、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必须特别注意其特性:(1)匀减速直线运动总有一个速度为零的时刻,此后,有的便停下来,有些会反向匀加速。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应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和公式。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直线运动的相关理论。

4. 练习与训练: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进行解决。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下作业,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和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11种典型案例分析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11种典型案例分析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直线运动11种典型案例分析导学案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 -t 图象等知识。

案例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短代表位移的大小。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例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 .2R ,2R ;B .2R ,6πR ;C .2πR ,2R ;D .0,6πR 。

答案:B案例2.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它们都是矢量。

当0→∆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答案:B案例3. 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 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

加速度的与速度的变化Δv 也无直接关系。

高一物理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Ⅰ单元学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Ⅰ单元学案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Ⅰ单元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图象巩固:夯实基础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可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6.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ts ,单位:m/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对于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只能根据定义式v =t s 求平均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根据v =v t/2=20t v v +求平均速度.(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7.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a =tv ∆∆,单位:m/s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在物理学中表示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象.图象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图象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 图)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对于图象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象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截距、面积、正负号等表示什么物理意义要明确.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象(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试比较下面的s-t 图和v-t 图(图2-1-1)的意义,见下表.图2-1-1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对于课本和资料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要能正确地理解.如:第2 s 末、2 s 时、第3 s 初(也就是第2 s 末)等均为时刻;2 s 内、第2 s 、第2 s 至第5 s 内等均为时间. 考点二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利用v-t 图象求位移和路程l 时应注意:若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则位移大小等于路程;若物体做往复运动,即v-t 图线部分在t 轴上方,部分在t 轴下方,则位移s 等于上、下两部分面积之差,而路程等于上、下两部分面积之和.考点三 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它们都是矢量.速度和加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当物体有速度时,仅说明物体在运动;当物体有加速度时,仅说明物体的速度在改变.由此可以出现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的情况(如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到达最高点时);也可以出现速度不为零而加速度为零的情况(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另外在变加速运动中有可能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而物体的速度大小却不变(匀速圆周运动)等情况.通过结合各种不同实例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链接·提示(1)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在力学中,涉及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等,如不加说明,往往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2)在s-t 图和v-t 图中,要明确运动图象并非运动轨迹.(3)凡是涉及变化快慢的问题须研究某个物理量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也称为变化率.如a=t v ∆∆,E=t∆∆Φ等. 考点四 加速度概念的深刻理解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这时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这时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既不共线又不垂直,则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加速度表示了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的快慢(例如平抛运动).另外,a=tv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在该式中,加速度并不是由速度变化量Δv 和时间Δt 决定的,不能得出a 与Δv 成正比、与时间Δt 成反比的结论.而a=m F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物体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疑难突破1.注意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课本和资料中常见到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对这些表述要能正确理解.如:第4 s 末、4 s 时(即第4 s 末)、第5 s 初(也为第4 s 末)等均为时刻;4 s 内(0至第4 s 末)、第4 s (第3 s 末至4 s 末)、第2 s 至第4 s 内(第2 s 末至4 s 末)等均为时间.2.注意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3.注意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直线运动中,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另外,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例如弹簧振子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是最大.还有在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而物体的速度大小却不变(匀速圆周运动)等情况.通过结合这些实例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认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特别提示无论方向还是大小,加速度与速度都没有必然联系,不能根据加速度大小判断速度大小,也不能根据速度大小判断加速度大小.同样,不能仅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速度方向,也不能仅根据速度方向判断加速度方向.4.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该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该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当然,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既不共线又不垂直,则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加速度表示了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的快慢(例如平抛运动).5.加速度的定义式a =t v 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在该式中,加速度并不是由速度变化量Δv 和时间t 决定,不能由此得出a 与Δv 成正比、与时间t 成反比的结论.加速度的决定式为a =mF ,即物体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特别提示 物理公式表示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根据公式理解物理量间的关系时,不能仅从数学的角度,应明确公式的物理含义.6.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典例剖析【例1】 (经典回放)若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车轮只做平动B.车轮只做转动C.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D.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点评:质点是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相对的,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运动无影响(如平动物体)或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物体的运动的研究是次要因素(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反之,不能将物体当作质点处理.【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点评:根据加速度大小不能判断物体的速度大小.因为无论方向还是大小,加速度与速度都没有必然联系.对于直线运动,无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如何以及如何变化,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例3】有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2-1-2所示,在0—t0这段时间内:图2-1-2(1)三个质点的位移关系为()A.sⅠ=sⅡ=sⅢB.sⅠ>sⅡ>sⅢC.sⅠ>sⅡ=sⅢD.sⅠ=sⅡ>sⅢ(2)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关系为()A.vⅠ=vⅡ=vⅢB.vⅠ>vⅡ>vⅢC.vⅠ>vⅡ=vⅢD.vⅠ=vⅡ>vⅢ点评:正确理解s-t图象的物理含义以及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例4】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图2-1-3所示.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 A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t C,那么下面四幅图(图2-1-4)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的是( )图2-1-3图2-1-4点评:利用图象分析问题时要特别关注它的斜率、截距、面积、正负号等所包含的物理意义.不同的图象,以上量值的含义也不相同.遇到图象题,首先要认清是什么图象,然后再分析求解. 【例5】(2004全国高考理综Ⅱ)如图2-1-5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图2-1-5A.t1<t2<t3B.t1>t2>t3C.t3>t1>t2D.t1=t2=t3【拓展1】在离坡底R的山坡上竖直地固定一长为R的细直杆AO,A端与坡底B间连有一光滑细钢绳,绳上套有一个小滑环从A点无初速地沿钢绳滑下,如图2-1-6所示.求小滑环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图2-1-6.【拓展2】在斜面上有四条光滑细杆,如图2-1-7所示.其中OA杆竖直放置,OB杆与OD杆等长,OC杆与斜面垂直放置,一个小滑环分别沿四条细杆从顶端O处由静止开始滑到斜面,试比较套在细杆上小滑环分别下滑的时间大小关系.图2-1-7【拓展3】如图2-1-8所示,MN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O点为一定点,由定点O向MN 斜面连接光滑斜槽OP,现有一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沿OP下滑,为使它所用下滑时间最短,则OP与竖直方向间夹角β应为多大?图2-1-8总点评:(1)拓展2与拓展3中所添加的两个辅助圆是有区别的,需要注意识别.(2)物理学中有一重要思维方法——抽象建模,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模型的建立、识别、迁移以及转换,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021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1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1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选择题、解答题6~13分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难点:矢量的正负号及其在公式中的应用。

直线运动两种典型的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v的两种比例递推式等分时间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和平均速率加速度tva∆∆=,重力加速度g匀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导出公式va,0=是恒量,txvtx-=,图象,tv-图象atvvt=-、2021att vx+=tvvxvvvaxvv ttt2,2,2022+=+=+=公式中gav==,0公式中ga=,上t=t下=gvhgvm2,20=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2321::9:4:1::::nxxxxn=)12(::5:3:1::::-=NxxxxNⅢⅡⅠ21atxxxxxxNN=-==-=--ⅡⅢⅠⅡ等分位移nttttn::3:2:1::::321=)1(::)23(:)12(:1::::----=NNttttNⅢⅡⅠnvvvvn::3:2:1::::321=判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充要条件=v时2aTx=∆≠v时2aTx=∆例题1 (广东毕业班调研)在下面研究的对象中能够被看做质点的是()A. 研究闻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打出的弧线球的运动B. 研究在女子万米竞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的位置C. 研究跳水竞赛中的吴敏霞D. 研究“中国金花”李娜打出的ACE 球思路分析:研究弧线球的运动、跳水动作、ACE 球的运动情形,其形体动作都不可忽略,而确定万米竞赛中运动员的位置,其形体动作则可忽略,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例题2 图(甲)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

在轨道上设置监测点,在轨道车车头和车尾各竖立一个宽度为d =10 cm 的挡板,当挡板遮挡光源时,信号发生器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已知图(乙)中右边脉冲宽度对应半个小格,假如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轨道车做匀变速运动,则轨道车通过该监测点的加速度约为( )A. 0.10 m/s 2B. 2.00 m/s 2C. 1.00 m/s 2D. 0.20 m/s 2思路分析:由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可知轨道车车头的挡板通过传感器的时刻为t 1=0.1 s ,车尾的挡板通过传感器的时刻为t 2=0.05 s ,由于1t 、2t 时刻较短,可把这段时刻内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由速度定义式,轨道车车头的挡板通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v 1=1dt =1.00m/s ,车尾的挡板通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v 2=2dt =2.00m/s ,这两个速度即为两点的瞬时速度,则加速度2211.00m/s v v a t-==∆。

2018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精品学案: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

2018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精品学案:期末复习专题——直线运动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难点:矢量的正负号及其在公式中的应用。

例题1 (广东毕业班调研)在下面研究的对象中可以被看做质点的是()A. 研究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打出的弧线球的运动B. 研究在女子万米比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的位置C. 研究跳水比赛中的吴敏霞D. 研究“中国金花”李娜打出的ACE球思路分析:研究弧线球的运动、跳水动作、ACE球的运动情况,其形体动作都不可忽略,而确定万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其形体动作则可忽略,故选项B正确。

答案:B例题2图(甲)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

在轨道上设置监测点,在轨道车车头和车尾各竖立一个宽度为d=10 cm的挡板,当挡板遮挡光源时,信号发生器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已知图(乙)中右边脉冲宽度对应半个小格,假如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轨道车做匀变速运动,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加速度约为()A. 0.10 m/s2B. 2.00 m/s2C. 1.00 m/s2D. 0.20 m/s2思路分析:由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可知轨道车车头的挡板经过传感器的时间为t1=0.1 s,车尾的挡板经过传感器的时间为t2=0.05 s,由于1t、2t时间较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由速度定义式,轨道车车头的挡板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v1=1dt=1.00m/s,车尾的挡板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v2=2dt=2.00m/s,这两个速度即为两点的瞬时速度,则加速度221 1.00m/sv vat-==∆。

选项C正确。

答案:C例题3 (江西六校联考)动车从A站以a1=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度启动,当速度达到180 km/h时开始匀速行驶,接近B站时以大小为a2=0.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静止时恰好正点到达B站。

某次,动车在A站因故晚出发了3 min,以a1=0.5 m/s2匀加速启动后,当速度达到216 km/h开始匀速运动,接近B站时以大小为a2=0.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静止时也恰好正点到达B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训练】 (海南高考) 如图所示, 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 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ab 面和 bc 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 α和 β,且 α>β。初速度为 v0 的小物块沿斜面 ab 向上运
动,经时间 t0 后到达顶点 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
bc 下
滑。在小物块从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 v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图象是
加速度 a v2 v1 1.00m/s 2 。选项 C 正确。 t
答案: C
例题 3 (江西六校联考)动车从 A 站以 a1= 0.5 m/s2 的加速度匀加速度启动,当速度 达到 180 km/h 时开始匀速行驶, 接近 B 站时以大小为 a2= 0.5 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 静 止时恰好正点到达 B 站。某次,动车在 A 站因故晚出发了 3 min,以 a1=0.5 m/s 2 匀加速启 动后, 当速度达到 216 km/h 开始匀速运动, 接近 B 站时以大小为 a2= 0.5 m/s2 的加速度匀减 速刹车,静止时也恰好正点到达 B 站。求 A、B 两站间的距离。
()
思路分析: 设物块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 和 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mg cos ma1 , mg sin
mg cos ma2
解得 a1 g sin
g cos , a2 g sin
g cos
故 a1 a2
而 v- t 图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上滑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下滑图线的斜率的
判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充要条件
v0 0 时 x aT 2 v0 0 时 x aT 2
例题 1 (广东毕业班调研)在下面研究的对象中可以被看做质点的是(

A. 研究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打出的弧线球的运动
B. 研究在女子万米比赛中的“长跑女王”特鲁纳什·迪巴巴的位置
C. 研究跳水比赛中的吴敏霞
D. 研究“中国金花”李娜打出的 ACE 球
B. FN 逐渐增大
C. Ff 逐渐减小
D. Ff 逐渐增大
5. (莱州模拟)用轻绳将光滑小球 P 悬挂于竖直墙壁上,在墙壁和小球 P 之间夹着矩形
物块 Q,如图所示。 P、Q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 Q 受到 3 个力
B. 小球 P 受 4 个力
C. 若绳子变长,则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v-t 图线与坐标轴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 速度,速度为 0 时的时刻。
0 时的 t= 0 时的
六看“特殊点”
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 v-t 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但 不表示相遇;而 x- t 图线的交点则表示两物体相遇。
解决有关图象问题的技巧是抓住: 图象的物理意义, 并将物体的运动与图象相结合, 并 从“轴”、“线”、“斜率”、“面积”、“截距”、“特殊点”六个方面去衡量。

自由落体
公式中 v0 0, a g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
的 直
匀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
公式中 a
g
,t上
=t
下=
v0 g
,hm
v02 2g
线

x1 : x2 : x3 : : xn 1: 4 : 9 : : n 2





xⅠ : xⅡ : xⅢ : : xN 1: 3: 5 : : (2N 1)



A. d= 4t+ 2.5t2 C. d= 0.5+ 4t+ 2.5t2
B. d= 4t- 2.5t2 D. d= 0.5+ 4t-2.5t2
7. (江苏高考)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
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 与时间 t 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t1= 0.1 s,
车尾的挡板经过传感器的时间为 t2= 0.05 s,由于 t1 、 t 2 时间较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运动
近似看成匀速, 由速度定义式, 轨道车车头的挡板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v1= d =1.00m/s , t1
车尾的挡板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v2= d = 2.00m/s,这两个速度即为两点的瞬时速度,则 t2
=15×0.6 m= 9 m
卡车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x2 v12 v02 = 22.5 m 2a
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自行车的距离
x= x1+ x2+1.5 m = 33 m
答案:( 1) 3.6 s (2) 33 m
【必考点】 运动学中的图象问题
运用 v-t 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
一看“轴”
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 系。
绝对值。上滑过程的位移绝对值较小,而下滑过程位移的绝对值较大,由
x 1 at 2 可知, 2
上滑的时间的较短。
因上滑过程中,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下滑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两段图线都是
直线。
由 v末2 v初2 2ax 可知, v02 2a1x1=2( g sin
h g cos )
2hg (tan
的夹角都为 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 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 G 和 G
2
2
B.
G和 G
2
2
1
3
C. G 和 G
2
2
11
D. G 和 G
22
2.(重庆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凹槽半径 R=30 cm,质量 m= 1 kg 的小物块在沿半径方 向的轻弹簧挤压下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50 N/m ,自由长度 L = 40 cm,一 端固定在圆心 O 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取 g= 10 m/s2,sin 37 =° 0.6,cos 37 °=
生器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已知图(乙)中右边脉冲宽度对应半个小格,假如
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乙)所示, 轨道车做匀变速运动,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加速度
约为(

2
A. 0.10 m/s
2
B. 2.00 m/s
2
C. 1.00 m/s
2
D. 0.20 m/s
思路分析: 由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可知轨道车车头的挡板经过传感器的时间为
思路分析: 研究弧线球的运动、跳水动作、 ACE 球的运动情况,其形体动作都不可忽
略,而确定万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其形体动作则可忽略,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例题 2 图(甲)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在轨道上设置监测
点,在轨道车车头和车尾各竖立一个宽度为
d= 10 cm 的挡板,当挡板遮挡光源时,信号发
t 轴上面的部分
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t 轴下面的部分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四看“面积”
x- t 图线与坐标轴的“面积”无实际意义。 v-t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表示位移为负。
在 t 轴下方的“面积”
五看“截距”
x- t 图线与坐标轴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出发点或位移为 时间;


xⅡ xⅠ x Ⅲ xⅡ
x N x N 1 at 2
线

v0 0 的两种
动 比例递推式
t1 : t 2 : t3 : : t n 1: 2 : 3 : :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Ⅰ : tⅡ : tⅢ : : t N 1: ( 2 1) : ( 3 2 ) : : ( N N 1)


v1 : v2 : v3 : : vn 1: 2 : 3 : : n
0.8。则(

A. 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 15 N
B. 物块对槽的压力大小是 13 N
C.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6 N
D. 槽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8 N
3. 如图所示,绳 OA、OB 悬挂重物于 O 点,开始时 OA 水平。现缓慢提起
位置保持不变,则(

A 端而 O 点的
A. 绳 OB 的张力逐渐减小
高中物理 直线运动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质点的 直线运动
考纲要求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难点: 矢量的正负号及其在公式中的应用。
题型 选择题、解答题
分值 6~13 分
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第二次启动的最大速度 v2= 216 km/h = 60 m/s, 设匀速行驶时间为 t2,加速时间为 t2′, 则 v2= at2′,
xAB=2 1 at 2 2+ v2 t2 2
因两次均正点到达,则有: 2t1 ′+ t1= 2t2′+ t2+ 180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xAB=60 km 。 答案: 60 km 技巧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 1)两次动车运动的总位移的关系; 动车运动的总时间的关系; (3)将速度的单位转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B. 绳 OB 的张力逐渐增大
C. 绳 OA 的张力先变大,后变小
D. 绳 OA 的张力先变小,后变大
4. 一小孩在广场玩耍时,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在一小石块上,并将其置于水平
地面上,如图所示。设石块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
大而石块始终未动,则(

F N,摩擦力为 F f,若水平风力逐渐增
A. F N 逐渐减小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和平均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