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厦门老照片(多图)共57页文档
厦门历史文化
美丽的鹭岛——厦门厦门历史文化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通行闽南方言。
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
元属泉州路。
明属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
厦门历史影像处:造一间看得见城市记忆的房子
厦门历史影像处:造一间看得见城市记忆的房子作者:郑雯馨来源:《海峡旅游》2017年第12期老照片,代表着消逝的生活。
它所携带的温情,是由每一个曾注视过、抚摸过它的人层层叠加而来的。
受兴趣驱使,一直在收藏厦门老照片的紫日,现下正在打造“厦门历史影像处”这个场域,他用老照片与城市对话,不只是缅怀往昔,而是希望以此留住生活的痕迹,并为当下的浮躁功利赋予生活的智慧,这间房子所收藏的,恰恰是我们所遗失的。
┌我所展示的,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去的或者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东西┘厦门的老城区多仄径。
那些随地势起伏的石板路仿佛是从两两相对的房子的夹缝中长出来的枝蔓,曲折地通往城市最隐秘的所在:可能是一座庙宇,一段老城墙,或是一栋装满了城市记忆的建筑。
比起游人如织的古城东路商业街,其右侧那条通往盐溪街的小路除了当地居民之外,甚少得到过路人的关注。
唯有路口处的石敢当坚持着守卫的职责,暗示着不经意闯入的人:一个秘密的厦门将由此进。
与所有的老城区相差无几,盐溪街多数时候是宁静的,街区食杂铺的老板发现近来陆续出现的一些生面孔,多是在寻找位于盐溪街9-1号的一栋双层小洋楼里的“厦门历史影像处”。
中华街道将这栋原本闲置的小洋楼提供给“厦门历史影像处”的主理人紫日,从首期的《百年鹭岛今昔影像》,到目前的《晚晴碎影厦门原作》,以及后续将推出的《风华民国盛世厦埠》及《文艺新厦静谧祥和》,不同主题的厦门原版老照片展将陆续在这里举办。
对紫日而言,和以往应邀办展不同,这一次从展览主题、展馆布置乃至很多细节都是由他个人来主导,二楼作为主展览,依据每期主题摆放不同时期的老照片;一楼空间有限,故作为接待,一张吧台供看展的人稍作歇息,有时他们一边端着紫日泡的茶,一边和他闲聊照片背后的故事; 吧台上方悬挂着厦门不同时期的路牌,“九条巷”“大井脚巷”“自强路”“文明楼”……均是搪瓷材质,充满年代感的美术字。
紫日说,这些被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从旧城修缮时抢救下来的路牌、门牌也是记录厦门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它们见证了厦门的城市发展,即便最终随着消失的街道和场所而被淘汰,但“我所展示的,正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去的或者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东西。
台湾老照片
新店老照片60年代的碧潭令人神往60幾年前的碧潭人像沙龍照1957年新店街上叫賣豆花的攤販。
你吃過嗎??1955年的新店碧潭東堤岸,應該是美食區上方,堤防左邊的房子全部都改建。
左下角往下階梯是現在通廟口的通道。
GOOGLE+的這張標為”碧潭”的少見曲流地形照片中山橋始建於1901年,原名"明治橋"。
1933年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拱橋,全長120公尺,寬17公尺,以花崗石砌成欄桿,兩邊各裝置一對青銅。
1946年敕使街道改名為中山北路,明治橋更名為中山橋。
1968年將花崗石欄桿和燈柱拆除,拓寬橋面為23公尺。
2002年12月20日拆橋遷建,但遷建處仍未定。
1935年台灣鐵路分佈圖,其中包括從萬華到新店的"萬新鐵路",圖中除主幹道外,其餘支線大都屬私人企業,用於運輸木材、甘蔗(糖)、煤炭。
目前除內灣線、集集線、阿里山線外,大都停駛。
瑞芳到菁桐線是後來建的。
圖中"新高"指的是玉山,因比富士山高,故稱'新高山1948年淡水港早期是靠這些船將新店的農產品及煤運到大稻埕或淡水。
"萬新鐵路"完成後,船運就沒落了。
台北市新生南路台灣大學旁的車禍現場,新生南路的確是"水溝加蓋"的。
瑠公圳源頭于碧潭,從北新路到中正路穿過北新路,再沿著北新路與中興路間到景美,到新生南路時,以前叫"特一號排水溝"。
1972年完成加蓋工程,拓寬新生南路才成現在的樣子。
右邊那排樹還在,就是龍安國小最左邊的25巷。
1983年翡翠水庫施工中翡翠水庫供應大台北地區自來水。
新店溪原是匯流南勢溪與北勢溪而成,在桂(龜)山處建水庫截留南勢溪溪水,直潭淨水場又截留部分新店溪溪水,從此碧潭水位大幅下降。
為吸引觀光客,在碧潭大橋下方興建攔水壩,以維持碧潭水位1959年的碧潭沙龍照1954年因吊橋無法負荷大型車輛,在附近另建過水橋1970年過水橋被洪水沖走,現在的碧潭大橋1972年7月完工中央銀行「文園」金庫位於新店新烏路,庫藏1,362萬英兩黃金。
30年来厦门消失的17个地标,哪一个最令人惋惜?
30年来厦门消失的17个地标,哪一个最令人惋惜?近30年来,许多厦门人挂在嘴边的地标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拆除。
虽然这些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顽固的老厦门人却难以改口,仍用旧地标做地名,或许这反映了老厦门人对于这些地标挥之不去的情感吧。
如果你90年代就在厦门居住,相信对以下的17个消失的地标不会陌生。
▲1950年代末的工人文化宫(杨羽翔收藏)市工人文化宫建成于1958年,原址位于中山路与新华路交汇处,原厦门城的中心位置。
其建筑为典型的苏式风格,原为五层,1980年代加高一层,楼顶上“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八个大字十分醒目。
文化宫曾是厦门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除了经常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班,还有灯谜、象棋、卡拉OK、电子游戏等活动。
文化宫前的广场总是门庭若市,欢歌载舞。
2002年,旧文化宫拆除,建起了新大楼。
2008年文化宫搬迁至滨北文化艺术中心,此楼改由市公安局使用,但老厦门人总改口不了,仍称中山路的东端为“文化宫”。
▲1990年代初的工人文化宫(《厦门建设》)▲2000年的工人文化宫,2年后文化宫拆除(李世雄摄影)▲1950年代末初建成的海滨公园(杨羽翔收藏)1950年代末形成的海滨公园对于厦门人的意义绝非今日可比。
当时厦门的公园屈指可数,特别是在拥挤的闹市区中,能被绿荫环绕是一件奢侈的事。
曾几何时,在海滨公园内的绿荫下泡茶聊天或下棋娱乐是老厦门与朋友周末固定的节目。
1993年,必胜客进入厦门的时候,第一家店就开在海滨公园内的海滨娱乐中心。
世纪交替,鹭江道拓宽,海滨公园改为鹭江道的带状公园,不过其人气跟知名度早已被其它新建的公园所取代。
▲1980年代末的海滨公园(紫日收藏)▲1994年的海滨公园必胜客▲1930年的自来水公司大楼厦门自来水公司大楼位于鹭江道水仙路口,1925年前后建造,楼高5层。
自来水公司大楼紧挨海边,雄伟的楼身,高耸的塔尖,绝对是鹭江道最高调的建筑。
在两岸对峙的年代,大楼上“巩固海防”的标语十分显目。
厦门国际贸易古地图:《东洋南洋海道图》
厦门国际贸易古地图:《东洋南洋海道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康熙六十年期间,驻厦门的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绘制了《东洋南洋海道图》(见图1)一图呈送给康熙皇帝。
这幅地图准确标绘了南海诸岛的位置和名称,并绘制了从厦门到日本、东南亚各国20个港口的十几条国际航线,直观展现了18世纪初厦门的国际贸易网络。
福建水师高级将领亲笔绘制厦门通往海外各国航线图,在古代港口史上是少见的。
图1《东洋南洋海道图》以厦门为起点的海上贸易网络这张地图上,标注了北起浙江,南到海南岛的一系列中国港口,但图上的对外航线只从厦门出发。
航线从厦门出发后就分为三路(见图2),第一路指向东北方向,直航日本九州岛。
第二路指向南偏东方向,直航菲律宾吕宋港口(今马尼拉)。
第三路指向西南方向,驶向今天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
第一路航线只连接日本的一个港口。
第二路航线在抵达马尼拉后,又分三路前行,一路驶往宿务岛,一路驶往苏禄群岛,一路驶往文莱(见图3)。
第三路航线情况较复杂,既有主线,又有支线。
主线从厦门出发,驶过海南岛南端,抵达越南中部广南港口,再从广南出发向南先后经罗湾头、昆仑岛、东西竹岛,到达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港口,再航行到航线终点印尼爪哇岛咬留吧,也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
这条主线沿路分出支线,第一条支线从海南岛南端分出,向西北航行抵达越南北部交趾港口。
在罗湾头,今天越南南部藩朗南面的巴达兰角,分出第二批支线,分别驶往柬埔寨、暹罗(今泰国)。
在越南南端附近海面的昆仑岛分出第三批支线,分别驶往泰国南部的斜仔、六坤、宋居朥、大泥和马来西亚的丁佳奴、彭亨。
在新加坡东北100多公里的东西竹岛(今马来西亚奥尔岛)分出第四批支线,分别前往马来西亚的柔佛,麻六甲(即马六甲)和印尼加里曼丹岛南部的马辰。
图2航线从厦门出发后一分为三图3菲律宾群岛航线这三大主线、十几条支线上,都用文字注明航向和路程,如“坤申针壹佰肆拾肆更取广南港口”,“坤申针”,大致是指西南偏西的方向,“更”表示航行时间,十分之一天为一更,也就是说厦门到广南港口大约航行14天。
厦门寺庙的百年老照片
厦门寺庙的百年老照片原创2015-08-29紫日▲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
始建于唐代,称为泗洲寺,元代时被废寺,于明代重建,改称为普照寺,并迁建于今址。
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碧山岩寺碧山岩寺在思明区巡司顶2号。
始建于明季。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小宇数椽,奉祀观音大士。
后有僧慈惠渐次扩建。
旧有泉水淙淙,为厦门名泉之一,道光九年(1829),药酒酿造商“万全堂”于岩后山石上题刻“碧泉”二字。
至清末,岩宇兼祀药王、吴真人、财神。
光绪元年(1875),岩下炮局火药库爆炸,殿宇倾塌,药途行业值年炉主郑贻谟、福首胡浩然、洪向荣等主持重修。
十九年复于岩西建新楼一栋,并葺山门、治庖厨。
民国十六年(1927)复倾颓,富商、居士蒋以德捐资修筑。
二十八年,住持法达法师西归,无人住持,遂由菜姑黄智海管理寺务。
黄智海职业女子中学毕业,皈依日光岩清智和尚。
岩宇兼奉药王,日常经费由参药公会补助。
至“文化大革命”,尚有大殿、前埕、护厝达数千平方米,被居民占用。
至2001年,仍有18户居民居住其间。
旧岩有崖刻数方,于今尚存。
2002年,市佛教协会收回产权,现由诚信法师任住持并筹资重建。
▲鸿山寺鸿山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中段,鸿山公园广场处,即鸿山南麓,故名“鸿山寺”。
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另有一说建自南北朝),历史悠久,据寺内碑文记载:“自南朝崇奉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刹古佛灵,护国佑民,祷雨祈晴,糜不立应。
”寺原在鸿山与虎山夹峙之间的山坡上,殿堂毕具,雄伟庄严,是厦门本岛第二座以寺见称的寺院。
▲海蜃寺海蜃寺原为虎溪岩僧人在厦港开设的分支,乾隆二十七年,台湾县厦瑚详设太平船,专运流寓兵民棺骸”,于厦门港海蜃寺内设棺厂收贮。
“由厦防同知移知原籍厅、县招各亲属认领,以一年为限,逾限即就厦地埋葬。
回忆杀!昔日厦门街头的手绘彩色宣传画,是一道消失的风景
回忆杀!昔日厦门街头的手绘彩色宣传画,是一道消失的风景2022-04-19 07:09·每期发现翻阅80年代的厦门老照片,会发现街头巷尾通常立有大型的彩色手绘宣传看板。
这些看板有些是宣传政策口号,有些是关于健康卫生,还有些是产品、商品广告。
在那个还没有数码喷绘的年代,不管是字或是图案都是一笔一划画上去的。
▲“思归盼统一,两岸一家亲”@鼓浪屿龙头路大榕树进入80年代,两岸不再文攻武吓。
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统一”、“两岸一家亲” 的标语。
当年只要一登岛就可以看到这幅经典的宣传画。
或许是那个年代大众识字率不高,因此许多口号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
简单的图文承载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旋律及时代美学。
▲"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三胎,为四化只生一个“没想到30多年后的2021年,不要说二胎了,连三胎都开放并且鼓励了,真是180度大转弯。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句话相信成年的朋友都很熟悉。
计划生育自1982年开始推行,涉及到成上亿的家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群。
因此在80年代初中期,街头出现得最多得就是计划生育的宣传画。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集美学村当时集美区尚未成立,集美一带属于郊区。
当时宣传画除了由主管部门制作外,每个街道在自己辖区内也会竖立相应的政策宣传看板。
如今也类似,不过大多变成了纯文字的横幅。
▲计划生育宣传画@中华街道▲”精心培育独生子女“、“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华侨博物院围墙小朋友背后的太阳现在看来或许有点“政治不正确”。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逐渐丰富起来。
当时较高端产品的广告在排版、字体设计,插图绘制上都下尽功夫,让人们对产品的属性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东方表广告@公园南路转角东方表(又称“双狮表”)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老牌腕表。
▲厦门酿酒厂广告(来源:湖滨社区)广告上绘制了当年酿酒厂拳头产品的全家福。
骑楼——厦门的建筑文化
骑楼——厦门的建筑文化作者:陈洁来源:《科学24小时》2013年第04期认识一座城市,从远眺其轮廓到徜徉于街道,再到置身于每一幢建筑,我们经历了从宏观(城市)到中观(街道)再到微观(建筑)这一系列逐步递进的认识。
传统中国城市从宏观层次看是高耸的城墙包裹着城市;中观层次的街道在北宋市坊改革之前,依然是厚重的坊墙;而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微观层次的建筑聚落,则是千古不变的合院体系。
建筑是城市的细胞,两者间最直接的界面莫过于街道。
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处于一种严密封闭街区模式的基本结构,主要表现为用围墙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控制——白天开放,黄昏关闭,住宅区内禁止经商,这便是我国城市传统的市坊制度。
自北宋后逐渐打破了这种格局,允许商人在街道上随处开设店铺,而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人口都超过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
随之而来的,便是逐步形成“连檐而廊”,当街开店的新城市街道景观。
厦门在五口通商前属正统中国文化圈,具体到建筑文化,则直接接受闽南地区漳泉建筑文化圈的影响。
厦鼓地区至今尚存多处清代的大厝(“厝”是闽南语“屋”的意思),红砖白石燕尾脊翘。
在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厦门被规定为五个通商口岸港口之一(其余为: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成为了列强侵略的跳板。
五口通商后,夷人入境,建洋行设领馆,以征服者的姿态进行“嵌入”式的外来异地文化输入,厦鼓地区的建筑文化、城市建设,也因这种中心文化的碰撞而嬗变,而这种嬗变恰恰是从城市的微观层次——单体建筑开始的。
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联系南洋的口岸,和广东的汕头及香港并称为我国近代民众出入南洋的三大港口,许多产业的兴衰都与华侨有关。
1927年至1932年,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前夕和初期,海外华侨急于规避投资风险,而当时各行业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均处险境,唯地产业的利润高于其他行业;又因当时“银价发生了暴跌……海外巨款巨量流入,其中有许多都作投资之用”;此时恰逢厦门进行市政改革,这为侨汇提供了理想的投资对象,加上华侨有买田起“厝”的习惯,也乐于投资地产业;与此同时内地治安骚乱,部分侨民不敢回乡,只好在厦门觅地置产,这些最终导致了厦门地产业的一片繁荣景象。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词
《厦门历史陈列》讲解词一、欢迎辞: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观厦门市博物馆,我是厦门市博物馆的讲解员,下面有我为大家讲解厦门历史陈列。
二、序厅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扼台湾海峡要冲,是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前沿。
现辖有六个行政区,人口290多万,岛内面积100多平方公里。
厦门历来是军事重地和海防重镇,是历史上几次收复台湾的基地,是繁盛的贸易港口,是著名的侨乡,是英雄辈出的城市,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旅游度假的圣地。
厦门历史陈列主要通过六个部分为大家展现出厦门历史发展的概貌和特色。
分别是历史人物长廊,史前文明和文化初现,汉人南拓和社会发展,海防重镇和复台基地,贸易港口和城市发展,志士仁人与英勇篇章。
厦门历史展厅主要展示了厦门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到1949年解放的历史。
(如领导或同行参观时,可介绍博物馆概况、展厅面积,陈列特色等)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序厅。
首先大家迎面看到的是根据明代中左所城(厦门城)城墙复原的一座古城墙,都是用我们从各处古城墙收集来的旧材料建成的。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的标志。
以城立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城墙也就无法称为城市。
厦门城,是明朝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南沿海设防时建的,约建成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那时才开始有“厦门”的称谓。
1935年,厦门市成立,开始有厦门市的称谓。
厦门古城墙残存的不多,只在厦门市公安局后面还有一段长约64米的城墙,它象征着厦门建城的历史。
冷兵器时代,古代的城墙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抵御攻击的军事屏障。
厦门作为东南沿海大厦之门,城墙在抵抗海盗倭寇和外族侵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城墙上的这些是榕树根。
榕树是福建的省树,是故乡树,在厦门乃至福建被人们视为神树。
寻根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情节,这些树根也象征着把根留住,不忘历史。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把根留住,我们希望在他乡的厦门人,能感受到故土厦门的牵挂,也希望他们无论在哪里,都不忘记厦门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根,欢迎他们回来看看厦门,参与厦门的建设。
厦门中山路的拓荒岁月
厦门中山路的拓荒岁月1927年9月,林国赓接掌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司令,同时担纲市政督办公署,位称“督办”。
林国赓就任,强势推进各项市政建设,开马路、筑海堤,建新村、辟公园……中山路,便是其政绩大亮点之一。
中山路:由岛美路头至桥亭街止。
长度,2936呎;宽度,50呎;高度,掘深最高21呎。
该路系收买民房为多,自首至末为一直线,在岛美路与鹭江道相接,在岛美街与水仙宫、寮仔后二马路相通,在瓮菜河与思明南路相通,在桥亭与中华路相接。
开工时间:(民)17年6月10日;预定完工日期:8个月。
工程费82708.4元,收买费283500元。
[1]马路的开建,始于拆屋。
中山路……系就民房丛屋中新辟路线,除增广桥亭街二小段外,完全拆屋。
新辟马路宽五丈,人行路左右各一丈,现已全路拆通,且甚直,为各马路冠。
司令部至思明南路一段,已筑成路面,日内可通车。
思明南路至沿岸一段,因中经一山麓,现正锄土凿石工程中,预料全部工程本年8月可竣工。
[2]至1928年的10月中,拆屋工作颇称顺畅:自岛美达司令部马路,计分二段:自仁安街至司令部,名为中华路;自岛美至仁安街,为中山路。
现今连日拆屋,自岛美至水龟墓,仅留一屋未拆,尚未能通。
自水龟墓至和凤宫后之横巷已拆透。
自和凤宫后之横巷,至崎头宫仅留《江声报》旧日之社址未拆,自崎头宫至大走马路,仅留一屋未拆,自大走马路、二郎庙至廿九间,亦仅留一屋未拆,自廿九间至局口,仅留太子巷内一祖祠未拆,自局口至司令部前已拆透可通行矣。
[3]由岛美路头直透司令部(今市公安局大楼)前,是一件很风光嘚瑟的事。
然而,市政当局最大的担心,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为应付拆迁费,当局打起了宫庙的主意:司令部最近为建筑中山路收买民房年关迫切乏款应付之故,将凤仪、和凤、怀德三宫拍卖,以为收买该路民房之用。
因是而引起本市各保民自治会之反对,组织厦市“保存庙产委员会”,连日开会,印发宣言,张贴标语,推举代表,向思明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及漳厦警备司令部请愿,请林司令收回成命。
厦门历史影像处:造一间看得见城市记忆的房子
厦门历史影像处:造一间看得见城市记忆的房子老照片,代表着消逝的生活。
它所携带的温情,是由每一个曾注视过、抚摸过它的人层层叠加而来的。
受兴趣驱使,一直在收藏厦门老照片的紫日,现下正在打造“厦门历史影像处”这个场域,他用老照片与城市对话,不只是缅怀往昔,而是希望以此留住生活的痕迹,并为当下的浮躁功利赋予生活的智慧,这间房子所收藏的,恰恰是我们所遗失的。
┌我所展示的,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去的或者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东西┘厦门的老城区多仄径。
那些随地势起伏的石板路仿佛是从两两相对的房子的夹缝中长出来的枝蔓,曲折地通往城市最隐秘的所在:可能是一座庙宇,一段老城墙,或是一栋装满了城市记忆的建筑。
比起游人如织的古城东路商业街,其右侧那条通往盐溪街的小路除了当地居民之外,甚少得到过路人的关注。
唯有路口处的石敢当坚持着守卫的职责,暗示着不经意闯入的人:一个秘密的厦门将由此进。
与所有的老城区相差无几,盐溪街多数时候是宁静的,街区食杂铺的老板发现近来陆续出现的一些生面孔,多是在寻找位于盐溪街9-1号的一栋双层小洋楼里的“厦门历史影像处”。
中华街道将这栋原本闲置的小洋楼提供给“厦门历史影像处”的主理人紫日,从首期的《百年鹭岛今昔影像》,到目前的《晚晴碎影厦门原作》,以及后续将推出的《风华民国盛世厦埠》及《文艺新厦静谧祥和》,不同主题的厦门原版老照片展将陆续在这里举办。
对紫日而言,和以往应邀办展不同,这一次从展览主题、展馆布置乃至很多细节都是由他个人来主导,二楼作为主展览,依据每期主题摆放不同时期的老照片;一楼空间有限,故作为接待,一张吧台供看展的人稍作歇息,有时他们一边端着紫日泡的茶,一边和他闲聊照片背后的故事;吧台上方悬挂着厦门不同时期的路牌,“九条巷”“大井脚巷”“自强路”“文明楼”……均是搪瓷材质,充满年代感的美术字。
紫日说,这些被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从旧城修缮时抢救下来的路牌、门牌也是记录厦门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它们见证了厦门的城市发展,即便最终随着消失的街道和场所而被淘汰,但“我所展示的,正是那些已经消失的、过去的或者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东西。
24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龚洁闽南的红砖古厝,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最靓丽的一种。
厦门的红砖古厝,龙其是海沧区华侨回乡建造的红砖古厝,乃是闽南大地上的锦绣艺术品,特别精美漂亮,令人过目难忘,长留记忆。
特精选五幢,作简要介绍。
邱新样豪华厝邱新样豪华厝座落新垵北区,是邱新样在缅甸致富后,于1933年携款回乡,在马銮湾海边建造的一座豪华三合院红砖大厝,取名“锦庆堂”。
其用料之上佳,工艺之精湛,是新垵600多幢红砖大厝中的精品,虽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金碧辉煌,宛如新的一样。
锦庆堂所有梁、檩、桁、枋、均施以彩绘或漆金,云纹、故事栩栩如生。
枋为整块透雕漆金板,精致华丽。
梁檩间坐斗、趖瓜上的狮、象、花草形象逼真,甚是可爱。
格扇的边挺,格心的彩绘,尤其是中厅屏门上的彩绘,颇富闽南文化色彩。
雀替雕成龙凤、鳌还加上花草,装饰性极强。
垂花、斗拱以及花篮坐斗,漏雕漆金,十分鲜丽。
这些屋内雕饰与大厝燕尾上的剪粘、水车堵里的彩塑,互相呼应,更显得格外高贵华美!锦庆堂的石雕工艺也十分精湛,墙裙均为精琢细磨的泉州白花岗岩,其手工雕琢的精度,完全可以与机磨比美,且有一股机磨无法达到的人智润度。
花岗岩基础均雕柜台脚,和谐匹配,内墙上嵌以浅雕青斗石,增加了艺术美感。
大门为方形马鞍脊门罩,罩下石库门楹联镌“克勤克俭善人是富,美轮美奂君子之居”,眉批是“新江启宇”。
石库门两旁装饰青斗石竹节窗,窗下又是大片精琢的泉州白,甚是气派。
墙石组砌成寿字花纹,水车堵特地镶上玻璃,以防强光风雨的侵蚀。
山尖的悬鱼饰也颇有特色,金鞍里藏着盾形浮雕,把大厝装点得分外妖娆,更显得雍容华贵,人见人爱。
锦庆堂的两厢甚是宽敞,厢外增加卷棚顶敞廊,廊间的梁枋、趖瓜、月板、斗拱、雀替,均为透雕,施以漆金。
坐于其下,空气通畅,眼观四方,华贵之气阵阵袭来。
这种敞廊一改传统的家居功能模式,变成可以在廊下会客、叙读、品茗、纳凉、读书、议事的共享空间,这说明主人经过外部世界的生活体验,把开放意识融入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里,使古建筑悄然发生了改变,这在新垵古民居中是惟一的。
城市灵魂记忆—厦门市博物馆
城市灵魂记忆—厦门市博物馆向婷【讲解路线】厦门文史陈列馆-厦门闽台民俗馆-厦门博物馆精品馆各位团友,进入厦门市博物馆之后,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厦门历史陈列。
厦门历史陈列共分为六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厦门解放的历史变迁。
《山海经》云“闽在海中”,福建自古就浸润在海洋文明之中,厦门更是四面环海,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是一座典型的海滨城市,自古以来,海洋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特质大家请看,这就是厦门城,所有的石头都是当奶奶的城墙。
明代海防实行卫所制度,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派遣江夏侯周德兴至福建部署海防,设永宁卫于泉州,下设中左守御千户所于厦门,简称中左所,修建厦门城作为中左所的所城。
厦门城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完工,是一座周长425丈(1400米)的小城,大致位置在今天的公安局到华侨大厦一带,这是厦门六百年建城史的开端。
回到史前,1931年,厦门大学的林惠祥教授在厦港的蜂巢山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锛,后经考古发现确认,至少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厦门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从距今3500年开始,厦门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属于浮滨文化,进入文明社会阶段。
大家请看,这两张两张照片分别是陈元通墓的内景和汪夫人墓外景,拍摄于中医院附近的仙岳路工地,均为拱顶砖墓,带又明显的唐墓特征。
而这组十二生肖俑出土于后方的薛公墓,为唐宋时期常见的随葬明器,印证了厦门唐代南陈北薛的真实性。
从目前掌握的考古材料可知,唐代同安已开始烧制瓷器,大家面前的这一些枇杷黄釉,有花草的纹路的瓷器,就是大名鼎鼎的珠光青瓷,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发展,汀溪窑兴起。
相传15世纪时日本有一位被誉为“茶汤鼻祖”的高僧名叫村田珠光,特别喜欢使用一种中国茶盅,枇杷黄釉,内壁刻划有花草和蓖麻纹,后代人将村田珠光特喜爱的瓷器称为“珠光青瓷”,并一直延续至今日;近千年以来,学术界对烧制珠光青瓷的窑址一直没有找到,直到1956年厦门修建汀溪水库时发现汀溪窑址才破解,经著名古陶瓷学家陈万里的确认,汀溪窑就是珠光青瓷的出产地。
老照片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全纪实,82周年祭
老照片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全纪实,82周年祭【厦门战斗】来源:维基百科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夺取台湾后,便将厦门作为下一步扩张的目标。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同年10月26日金门沦陷,1938年3月小金门沦陷。
其后,日本方面便开始策划彻底攻占厦门要塞、占领厦门市。
1938年4月20日,日军组建第二联合特别海军陆战队。
5月1日,该部队编入第五舰队,与舰队联合陆战队一起,预备作为攻打厦门主力部队,总兵力为5个大队,相当于中国当时5个加强团的多兵种混成作战队伍。
1938年5月1日,在日军攻占厦门前9天,日军第五舰队下发了必须攻占厦门的“D作战计划”,相应的,进攻厦门的作战部队被命名为“D部队”。
5月3日,日军发布“大海令112号”,任命统领所有侵华海军的总指挥———支那方面舰队司令官,为第五舰队司令官。
为了尽快夺取厦门,日军大本营派出了第五舰队为主的31艘舰艇。
除了第五舰队的舰艇,日军还前后出动了加贺号、苍龙号两艘航母。
其中,加贺号作为主力部队,以72架舰载攻击机、轰炸机配合第五舰队,在5月10日-11日完成攻打厦门的任务后便离开了。
不过等到厦门失守后的5月16日,日军大本营又派出航母苍龙号进入厦门海域。
驻扎金门的日军经过侦查发现,5月9日是民国的国耻日,厦门市将举行盛大活动鼓舞斗志,还邀请驻扎在厦门各地的军队前往市区参与,这样一来厦门沿海的防务就出现了漏洞。
日军决定利用中国军队9日参加活动之后防务松懈的这个有利时机,登陆厦门岛东北部国军防备空虚的五通、钟宅地区。
1938年5月10日凌晨4时15分,日军第一大队主力在浦口社南面登陆;15分钟后,第二大队在凤头社附近海滩登陆。
由于计划周密,直到日军上岸,当地防守的国军也没有任何反应。
天亮之后,日本航母舰载机配合日军地面部队轰炸、攻击厦门守军阵地,为陆战部队开路,还深入厦门周边的漳州、泉州、龙岩地区,轰炸中国增援部队,同时轰炸机场、道路、桥梁,日军战机最远甚至飞到三明宁化。
[老照片]人鬼杂居的厦门镇南关(今大生里)
[老照片]人鬼杂居的厦门镇南关(今大生里)提到镇南关,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广西边境的镇南关(现名友谊关),1885年3月中法战争中,清军在这里大败法军,被称为镇南关大捷。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厦门也有一座镇南关,它位于鸿山与麒麟山之间隘口处,是厦门城通往厦门港的必经之路,由于周边坟墓围城,仿佛进入了鬼门关,是一处人鬼杂居地。
▲晚晴时期洋人笔下的厦门清明节扫墓图,疑似镇南关。
▲镇南关不仅是一道关隘,更是一个地名,范围从九竹巷至大生里均被称之为镇南关,在一些记载里,鸿山也被称之为镇南关山。
图为民国二十年(1931年)绘制的厦门地图,此时的镇南关已拆除,仅剩地名。
▲清同治年间的地图比较抽象,未严格按照等高线测绘,地图上清晰地标注了镇南关,是一座城门,也可以说是一道隘门。
▲1843年托马斯.阿罗姆(Thomas Allom)绘制铜版画之厦门城墙,是根据1793年英国外交团使的随团画师绘制的底稿所绘!这十余年来,一直被解读为厦门城的西门。
然而,这次恰好在微信群[厦门历史街区] 讨论该话题时,我根据老照片的参照,终于解开了谜题,这是最早关于镇南关的纪实画像,和实景完全吻合。
图中可见,牌坊的背后是一道城门,即镇南关,牌坊则是为施琅而立的纪功坊,故名“功敷海表、泽普天南坊',而左侧的旗杆很可能是它的配套。
▲1880年代圣朱利安.爱德华兹(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摄的镇南关鸿山寺局部图,参照上述铜版画,不论环境和建筑还是牌坊的造型,都基本吻合,该牌坊的顶部结构相对较窄,和厦门其它牌坊均不相同,最关键的参照物是旗杆,它的存在彻底破解了这张铜版画的坐标。
▲1880年代圣朱利安.爱德华兹(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摄的镇南关鸿山寺全图,由于机位原因,镇南关的城门被房屋所遮挡。
▲1900年代初期,鼓浪屿美璋照相馆发行的明信片之鸿山寺,牌坊露出了全身,画面的右侧则是鸿山寺的入口,可见当年的鸿山寺和镇南关古道的落差并不大,约两公尺高。
1949-2016我们的厦门完整全记录
1949-2016我们的厦门完整全记录1949-2016整整67年了,厦门每年都发生了什么?还有多少厦门人有记忆 ?喜怒哀乐,好坏对错,我们来一年一年接着看:1949年厦门解放1949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寨上登陆,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厦门岛。
17日上午,随着鼓浪屿等地相继攻克,当日11时许,厦门全部解放。
1950年肃匪反特同安枪决“土皇帝”解放伊始的厦门并不十分太平。
这一年公审了两个大恶霸,一个叫陈金琦,一个叫叶金泰。
这个叶金泰号称同安“土皇帝”,乃大土匪叶定国之养子,解放前无恶不作。
图为厦门肃反工作人员。
1951年抽调骨干驻厦部队赴朝作战1951年有两个“运动”,一是10月份举行的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省内第一个大型运动会;同年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召开动员大会,随后开展至次年8月宣告结束。
另一件大事是,解放军驻厦部队的一批骨干官兵,在这一年被抽调参编志愿军,挺进抗美援朝战场。
1952年高崎上空打下国民党军飞机在成立思明、开元、鼓浪屿等公安派出所或水上派出所之后,打击黄、毒的行动在1952年轰轰烈烈地开展,比如,8月13日,全市开展禁烟肃毒行动,共逮捕烟毒犯186人,缴获鸦片300公斤,烟具1480件;同年12月收容妓女、老鸨166名,旧社会遗留的娼妓制度被摧毁。
同样被摧毁的还有10月23日窜入高崎上空的一架国民党军飞机,它被驻厦部队高炮某连击落。
1953年工人住进新楼高集海堤动工1953年1月15日,虎头山下的工人宿舍落成,这是厦门市政府为劳动模范建设的首批宿舍,被称为“工人新村”。
1953年12月底,厦门市第一中学新校舍建筑工程全部完成。
校址在深田路白鹤岩附近,一列两层楼房,共有教室21间,教职员休息室有4间,通路大厅1间。
这是新校舍的外景。
1954年解放纪念日建成烈士纪念碑1954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五周年之际,厦门革命烈士纪念碑隆重揭幕。
火仔垵:半部浓缩的厦门史(厦门城建百年??二十)
火仔垵:半部浓缩的厦门史(厦门城建百年二十)火仔垵图 1:火仔垵示意图(节自《图说厦门》)火仔垵,位于虎头山下,北连草仔垵的鱼仔路头,南接厦门港的沙坡头。
原本能是接通南北的大道通衢,早年间却被虎头山和“打石字”硬生生地拦截成了海边绝地。
打石字:在虎头山下,一石壁立海边。
明防倭时,李逢华[年]修筑炮台,镌其费用及时人名姓于此,每字可二尺余,字迹苍老,见之俨然一大幅古字悬挂高崖。
[1]在古地图上“打石字”之石,也作“天启石”。
其名与石上文字有关:天启叁年正月既望,蒙考选将材、中左所千户李逢华,奉钦差督抚福建军门商,分巡兴泉道副使沈,守泉南游击将军赵,泉郡署海防通判闻,人计发银壹拾玖两,议委逢华领筑厦门港铳城周围伍拾丈。
并逢华自捐俸钞银百余两,添造竣功。
防夷固圉,勒志。
季夏,林懋时书图 2:打石字(天启石)旧照《鹭江志》有点说错了。
天启石记录的是“防夷”,而不是“防倭”。
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福建巡抚商周祚(即“督抚福建军门商”)有奏章一段,可作“天启石”之解读:(译文)红夷自从六月入侵我澎湖,就派人要求开市,开始言辞还很恭顺。
等看到所请不允后,就突然驾驶五艘战舰侵犯我六鳌。
六鳌临近漳浦,形势非常危急。
巡道程再伊、副总兵张嘉策多方御敌,把总刘英用计击沉敌船一艘,俘虏斩杀十余人,敌人才不敢再觊觎铜山。
于是撤退到外洋,停泊在浯屿岛,浯屿距离中左所仅一潮水的距离。
中左所是同安、海澄的门户。
洋商聚集的海澄,是红夷垂涎已久之地。
再加上有奸民勾引,他们蓄谋合力,侵犯中左。
敌舰盘据在中左内港,每日都是激战。
敌人又登岸攻打鼓浪屿,烧毁洋商的房屋、船只。
接着又进犯圭屿,直窥海澄。
我军内外夹攻,夷人惊扰而逃。
不久,又侵犯厦门,入曾家澳(即曾厝垵)。
我军迅即堵截,敌军被官兵杀伤不少。
他们进攻,抢不到东西;撤退,更得不到东西。
于是派人前来请罪,仍旧要求互市。
夷人到内陆互市,以前没有先例。
但闽商到咬留吧(即雅加达)贸易,都是和荷兰人交易的。
[老照片]百年前的厦门古寺
[老照片]百年前的厦门古寺[老照片] 百年前的厦门古寺清代的厦门还是一座非常原生态的城市,寺庙星罗密布,民众皆为信徒。
这些寺庙并没有今天那么宏伟大气,而是充分利用地形、风水相结合,古朴诗意!这次之所以写清代的厦门寺庙,是因为今天的寺庙基本都没有传承它的原貌,想籍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它纯朴而陌生的面貌,也只有看到这些寺庙原始的照片,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它内在的含义,领略它往昔的魅力。
▲晚清时期的厦门城市,清一色闽南建筑当时比较出名的佛教寺院有南普陀寺、虎溪岩寺、鸿山寺、白鹿洞寺、天界寺万石岩寺、中岩寺、太平岩寺、云顶岩寺、妙释寺、万寿岩寺、日光岩寺、碧山岩寺、紫云岩寺、金鸡亭寺、白鹤岩寺、董内岩寺等,它们大多依山而建,于怪石嶙峋中,风景秀丽,仙气弥漫。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占据了厦门旧时二十四景中的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道教宫庙,如水仙宫、朝宗宫、妈祖宫、龙泉宫、丹霞宮、兴贤宫、种德宮、三和宮、养真宫、三官宮、寿山宮、内武庙、外武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公祖庙、威灵殿、西应殿、北应殿、武西殿等大大小小上百座,密度之大在当时可能世界第一。
▲单单南普陀寺的大悲殿(原件),作者就收藏了几十张。
接下来,我把厦门岛及鼓浪屿的佛教寺庙的老照片进行整理出来,以百年前的清代照片为主,精选十五处寺庙,每处选两张老照片!关于这些寺院的介绍就不详述,烦请各位自行谷歌。
一、南普陀寺(景观:五老凌霄)▲晚清,南普陀寺全景▲晚清,南普陀寺大悲殿二、虎溪岩寺(景观:虎溪夜月)▲晚清,虎溪岩寺全景▲晚清,虎溪岩寺棱层洞前殿三、鸿山寺(景观:鸿山织雨)▲晚清,鸿山寺全景▲民初,鸿山织雨石刻四、白鹿洞寺(景观:白鹿含烟)▲晚清,白鹿洞寺全景▲晚清,白鹿洞寺主殿五、天界寺(景观:天界晓钟)▲晚清,天界寺全景▲民初,天界寺殿堂六、万石岩寺(景观:万笏朝天)▲晚清,万石岩寺全景▲晚清,万石岩寺侧景七、中岩寺(中岩玉笏)▲晚清,中岩寺全景▲晚清,中岩寺前殿八、太平岩寺(景观:太平石笑)▲晚清,太平岩寺全景▲晚清,太平岩寺侧景九、云顶岩寺(景观:云顶观日)▲晚清,云顶岩寺全景▲晚清,云顶岩寺殿堂十、妙释寺(景观:近白鹤下田)▲民初,妙释寺全景▲民国,妙释寺正门十一、万寿岩寺(景观:万寿松声)▲晚清,万寿岩寺全景▲晚清,万寿岩寺近景十二、日光岩寺(景观:鼓浪洞天)▲晚清,日光岩寺全景▲民初,日光岩寺近景十三、碧山岩寺(景观:碧山飞泉)▲晚清,碧山岩寺全景▲晚清,碧山岩寺內灵岩十四、紫云岩寺(景观:紫云得路)▲晚清,紫云岩寺全景▲民初,紫云岩寺侧景十五、金鸡亭寺(景观:金鸡晓唱)▲民初,金鸡亭寺全景,又名普光寺▲民国,金鸡亭寺近景。
厦门经典老宅
厦门经典老宅曾谋耀(曾道人):历经数年踏查鹭岛每栋老建筑生命史、脑子里保存最多老房子记忆的厦门人。
一、鹭江道外滩上的老房子鹭江道建于1929-1932年间,北起厦禾路,南至现在的和平码头,当时全长1563米,宽13.4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道路拓宽,建设了观景长廊和海滨公园。
它是当时建设堤岸的第一、二段。
现在的鹭江道是厦门交通最繁忙的道路,也是一条美丽的外滩,它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与街道。
1、鹭江道232-236号:华康烟厂旧址2、海后路60-66号:漳厦铁路局旧址3、鹭江道58号:大清一等邮局旧址4、海后路46-56号、人和路130-134号:合福庆公司大楼旧址5、海后路42-44号:联勤总司令部旧址6、海后路36-40、大同路2-4号:大千旅社大楼旧址7、海后路34号:厦门海关大楼旧址8、海后路32号:台湾银行旧址9、海后路29号:中央银行旧址10、鹭江道54号:鹭江宾馆11、晨光路52号:福星大旅社旧址二、海后滩“英租界”里英国领事馆移交中国政府的九处房产及其外交照会1930年12月20日英国驻厦门领事馆照会厦门县政府就租界里面的九处外国人的房产移交给厦门县政府管理,目前这九处房产的现状。
1、鹭江道3号:太古轮船公司旧址即“同文码头”旧址2、海后路2号:太古洋行旧址3、海后路8-24号:和丰公司旧址4、海后路36-40号:大千旅社大楼5、升平路47-55号:永福公司大楼6、海后路42-44号:联勤总司令部旧址7、海后路26号:荷南安达银行旧址8、海后路32号:台湾银行旧址9、鹭江道54号:和记洋行旧址三、大同路商业街上的地标老房子大同路是在1927年厦门市第一波城市建设时建成的第二条马路,它的总长1100米,宽有9米,骑楼宽20.米,以思明北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大部分都是骑楼建筑,建成后以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命名,民国时期是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堪比上海的南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