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调度性与全局延迟的分布式嵌入系统实时通信中的总线访问优化
拜占庭容错纠删码分布式存储协议
l 纠删码
一
个 (。 纠删码把 m个源数据编码为 n(> ) nm) I k l
个数据 ,使得用这 n个数据 中任意大于等于 m个编码 数据均可重构原来 m 个源数据 ( 如图 l 所示 ) 。通常 情况下一个 ( .)线性纠删码是可以是表示为 y x , n k = G
收稿时I 2 1.60 ;  ̄: 1 .9收到修改稿时1: 1—71 0 0  ̄ 2 10.8 0
f1 + 个分片就是 3+ 个分片 中的前 f 1 f1 + 个分片( f 1, m= + )
恢复 出数据块 B’然后用纠删码将 B’ , 编码生成 n个分
片 ,再分别哈希每一个分片,与交叉检验码 中的对应 部分相 比较 ,如果全部都一致 ,那么数据验证成功 , 即重构的源 数据 是正确的 , 与编码前的数据 是相等 的, 代码如下 ,验证过程如 图 3所示 。
C Lu n Ja a .i
(co l f lc o i adIfr ainE gn eig T n jU iesy S ag a 10 , hn) S h o et n n om t n ier , o gi nvri , h n hi 0 8 C ia oE r c n o n t 2 4
Ke r s we n o mai ne ta to b z ni ef utt lr n ; r s r o e r p iai n; o mo p i n e p i t ywo d : bi f r to xr ci n; y a t a l-o e a t e a u ec d ; e l t n c o h mo r hcf g r rn s i
片来 自于唯一的数据块 。 K a cy rw zk提 出了分布 式指纹的概念 , 以用于对 可 数 据 分 片 的验 证 。 实 质上 是一 种 称 为交 叉 校 验 和
基于CAN总线实时应用的可靠调度性研究
Ab ta t AN sa d a c d sra c mmu iainpooo n d pst id fdsr ue o t lsse .I a sr c:C i n a v n e e l o i nc t rtc la da a t okn so it b td c nr ytms nr l o i 串行 通信 协议 , 用于各 种 分布 式 控 制 系统 。在 实时应 用 中, CN 适 标
准的 C N协议使 用静态优先级算法, A 对传输信道 的利用率比较低。对基 于 C N总线通信的动 态优 A 先级调度算法进行研 究后 , 出了一种基于指数分配方式的 M S算法, 提 T 在保证 强实时性消息的同时 兼顾 了低优 先级 消息 的公 平性 。 关键词 : 标识符 ; 单调时间限算法; 单调速率算法 ; 混合通行算法; 最早时间限优先算法
理和可调度性的判断 。一 旦为 消息 分配 了优先级 , 直到消息 结束 优先级也不会变化 。可是 如同单 机上 一样 , 态优先级 静
控制系统中多个控制回路 , 同时又可集中获取数据、 集中管理
和集中控制的 自动控制 系统 。各 回路 之间和上下级之间通过
高速数据通道交换信息。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数据获取、 直 接数字控制、 人机交互以及监控和管理等功能, 使用广泛的汽
dn mcp o t agrh 1C N b s xdtfcsh dlr M S ae nepnni s n n a rpsd t ya i r ryl o tm O A —u ,ami a ceue ( T )bsdo x oe t a i met spooe.I i i i 1 " e rf i l as g w
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
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能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高效、安全、可靠的要求。
因此,智能分布式优化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的背景、技术原理以及应用前景。
一、背景电力系统的智能分布式优化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
传统的电力系统主要是集中式控制方式,即一个中心控制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统一调度和控制。
然而,这种集中式控制存在单点故障的问题,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
同时,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式控制面临着运算能力和通信资源的限制。
因此,引入智能分布式优化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技术原理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主要借鉴了协同优化、分布式控制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原理。
首先,通过协同优化的思想,将整个电力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分布式控制单元(DCU),每个DCU可以独立地进行优化问题的求解。
同时,这些分布式控制单元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控制。
其次,利用智能算法如人工智能、遗传算法等,对每个DCU进行优化求解。
智能算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和自适应性,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的优化问题。
最后,将分布式控制单元的优化结果汇总,通过集中式控制系统进行协调和调度,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分布式优化。
三、应用前景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电力生产环节,通过智能分布式优化可以实现电源调度的智能化,优化电网的供需平衡,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其次,在电力传输环节,智能分布式优化可以优化输电线路的配置和容量,降低电力传输损耗;再次,在电力配电环节,智能分布式优化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均衡分配,减少电力损耗和线路的负荷过载;最后,在电力消费环节,智能分布式优化可以提供智能用电的服务,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优化和控制。
此外,电力系统智能分布式优化还可以与新能源、储能技术等相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DDS应用
DDS概述消息中间件包括点到点、消息队列和发布/订阅三种工作模式。
点到点摸式具有很强的时间和空间耦合性,使得通信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
消息队列模式通过一个消息队列来传递消息,解决了通信双方时间和空间松耦合的问题,但不能实现消息消费者通信的异步,并且还存在服务器瓶颈和单点失效的问题,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发布/订阅模型中发布者和订阅者通过主题相关联,双方不必知道对方在何处。
也不必同时在线,实现了通信双方时间、空间和数据通信的多维松耦合。
DDS规范DDS(Data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是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分布式实时系统中数据发布的一个较新的规范(2004年12月发布1.0版,2007年1月发布1.2版)。
DDS规范采用了发布/订阅体系结构,对实时性要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DDS是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订阅通信模型,针对强实时系统进行了优化,提供低延迟、高吞吐量、对实时性能的控制级别,从而使DDS能够广泛应用于航空、国防、分布仿真、工业自动化、分布控制、机器人、电及网络化的消费电器等多个领域。
DDS标准规范了实时分布式系统中数据发布、传递和接收的接口和行为,定义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发布/订阅机制。
DDS规范使用UML语言描述服务,提供了一个与平台无关的数据模型(这个模型能够映射到各种具体的平台和编程语言),使得实时分布式系统中数据能够高效、可靠地发布,它主要应用在要求高性能、可预见性和对资源有效使用的关键任务领域。
DDS规范列举并正式定义了一整套全面的QoS策略,能利用QoS进行系统控制。
每一个DCPS实体都有自身的QoS策略,而且在每一对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又都可以建立独立的QoS协定。
这使得DDS可以很好地配置和利用系统资源,协调可预言性与执行效率间的平衡,并能支持复杂多变的数据流需求。
DDS的通信模型应用程序在处理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系统时,DDS标准中间件可以帮助用户使用更加简单的编程模型,不需要开发特定的事件/消息机制或手动创建封装的CORBA对象来获取远程数据。
解决以太网协议实时性的几种方案
解决以太网协议实时性的几种方案摘要以太网技术以其低成本、高速、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优点,正逐渐向工业现场控制领域发展,但是由于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现场通信方面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就诞生了许多实时以太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现今比较流行的几种实时以太网协议,以及它们如何在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对协议进行改进,以满足工业现场对实时通信的要求。
1 概述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以全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果的通信控制网络相连,使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但是由于各类现场总线标准之间的不可兼容性无法实现统一,阻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以太网技术作为垄断办公自动化领域的通信技术,以其通用性、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工控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用以太网技术来实现从管理层到工业现场层的一致性通信,人们习惯上将应用到工业领域的以太网技术称为“工业以太网”。
工业数据通信网络与信息网络不同,工业数据通信不仅要解决信号的互通和设备的互连,而且需要解决信息的互通问题,即信息的互相识别、互相理解和互可操作。
所谓信号的互通,即两个需要互相通信的设备所采用的通信介质、信号类型、信号大小、信号的输入/输出匹配等参数,以及数据链路层协议符合同一标准,不同的设备能连接在同一网络上实现互连。
如果仅仅实现设备互连,但没有统一的高层协议(如应用层协议),那么不同设备之间还是不能相互理解、识别彼此所传送的信息含义,就不能实现信息互通,也就不可能实现开放系统之间的互可操作。
互可操作性是指连接到同一网络上、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通过统一应用层协议进行通信与互用,性能类似的设备可以实现互换。
这是工业数据通信网络区别于一般IT网络的重要特点。
对工业控制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实时性。
实时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时间的确定性,通信时数据传输时间不是随机的,而是可事先确定的。
CAN总线固定优先级调度算法的应用
—94—CAN 总线固定优先级调度算法的应用田 静1,2,黄亚楼1,王立文2,李国洪3(1. 南开大学信息学院,天津 300072;2. 中国民航学院地面设备研究基地,天津 300300;3. 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摘 要:分析了CAN 总线的最差消息传输模型,提出了一种固定优先级调度算法;针对系统控制实时性的要求及特点,对6自由度平台系统的消息进行调度。
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改善了6自由度平台的整体控制性能,提高了网络利用率,消息的截止期得到满足。
关键词:CAN 总线;固定优先级调度算法;6自由度平台Application of Fixed Priority Schedule Algorithm in CAN BusTIAN Jing 1,2, HUANG Yalou 1, WANG Liwen 2, LI Guohong 3(1. Information Colleg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2. Ground Equipment Research Bas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300; 3.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Abstract 】Message model in the worst-case for CAN bus is analyzed and a schedule algorithm based on fixed priorit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al control system, messages which are transferred in the six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are scheduled with the fixed priority algorithm. Through experiments, it is proved that the algorithm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x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and the networks utilization. It is also proved that the messages deadline is satisfied.【Key words 】CAN bus; Fixed priority schedule algorithm(FPA); Six degree of freedom platform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2卷 第23期Vol.32 No.23 2006年12月December 2006·网络与通信·文章编号:1000—3428(2006)23—0094—03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P273CAN 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操作系统》重难点精讲
难点精讲之进程通信
高级通信机制可归结为三大类: 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以及管道通信系统。 • 共享存储器系统 ① 基于共享数据结构的通信方式 公用数据结构的设臵及对进程间同步的处理,都是程序员的职 责。这种通信方式是低效的,只适于传递相对少量的数据。
② 基于共享存储区的通信方式 为了传输大量数据,在存储器中划出了一块共享存储区,诸进 程可通过对共享存储区中数据的读或写来实现通信。
② 在消息传递系统中,进程间的数据交换,是以格式化的消息为
单位的。 ③ 消息传递系统的通信方式属于高级通信方式。
a) 直接通信方式 b) 间接通信方式
难点精讲之进程
进程是支持程序执行的机制。进程可以理解为程序对数据或请求的处 理过程。具体来说,进程由一些方面组成。 • 至少一个可执行程序,包括代码和初始数据,一般在进程创建时说明。 注意可执行程序可以被多进程共享,换句话说多个进程可能允许同一个 可执行程序。 • 一个独立的进程空间,在进程创建时由操作系统分配。
• 将被终止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或者归还给其父进程,或者归还给 系统。 • 将被终止进程(它的PCB)从所在队列(或链表)中移出,等待其他程序 来搜集信息。
难点精讲之进程阻塞过程
• 正在执行的进程,当发现上述某事件时,由于无法继续执行, 于是进程便通过调用阻塞原语block把自己阻塞。可见,进程的阻 塞是进程自身的一种主动行为。
• OS是根据PCB来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难点精讲之进程创建过程
• 接收新建进程运行初始值、初始优先级、初始执行程序描述等由父进
程传来的参数。
• 请求分配进程描述块PCB空间,得到一个内部数组进程标识。用从父
进程传来的参数初始化PCB表。 • 产生描述进程空间的数据结构,如页表,用初始参数指定的执行文件 初始化进程空间,如建立城乡区、数据区、栈区等。 • 用进程运行初始值初始化处理机现场保护区。建立一个现场栈帧,等 该进程第一次被调度后会从该栈帧恢复现场,从而能够进入用户程序的 入口点运行。 • 臵好父进程等关系域。 • 将进程臵成就绪状态。将PCB挂入就绪队列,等待被调度运行。
新能源并网通信综合解决方案
新能源并网通信综合解决方案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设备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的发电设备相比,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特点包括不可调度、波动性强等,本文针对新能源并网通信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能源;并网通信;解决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日益关注,新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其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传统的发电设备相比,新能源发电设备具有一些特点,如不可调度性、波动性强等,给并网通信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需要研究设计一种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新能源和传统电力系统的无缝衔接。
本文旨在对新能源并网通信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并网通信的重要性(一)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通过并网通信,不同的能源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因地制宜的配置效果。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补充传统能源,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补贴,以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
同时,通过全面掌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信息,能够根据能源供需情况进行精确调度,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源的并网通信可以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对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能够准确预测能源需求和供给,避免因能源供需失衡而引发的能源危机。
(三)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并网通信可以促进能源的多样化和可再生性。
通过并网通信,将不同类型的新能源互联起来,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
同时,通过并网通信,可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能源生产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能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通过并网通信,可以实现能源系统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含风光水的虚拟电厂与配电公司协调调度模型
含风光水的虚拟电厂与配电公司协调调度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这些清洁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其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虚拟电厂的概念应运而生。
虚拟电厂通过集成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旨在研究含风光水的虚拟电厂与配电公司之间的协调调度模型。
通过对虚拟电厂和配电公司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和约束条件的协调调度模型。
该模型旨在实现虚拟电厂与配电公司之间的能源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电厂和配电公司的基本概念和运行特性,分析了它们之间协调调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后,建立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调调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电力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在模型求解方面,本文采用了智能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推动虚拟电厂和配电公司的协调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也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和智能电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是一种创新的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它通过集成和管理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等,实现与传统电力系统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协同。
虚拟电厂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也为配电公司提供了新的调度和管理手段。
风光水联合发电技术:风光水联合发电是指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三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互补性强的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天气条件影响,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而水力发电则相对稳定。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优化研究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优化研究引言: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在复杂的实时环境中,任务调度算法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如任务时间敏感性、资源利用率、调度策略等。
因此,对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进行优化研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实时任务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实时任务调度算法的目标是合理地分配系统资源,使任务能够按照预定的截止时间准时完成。
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的概念:1. 任务优先级任务优先级是确定任务执行顺序的重要因素。
在实时系统中,每个任务都将被分配一个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任务将优先执行。
通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系统可以根据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来进行调度。
2. 调度策略调度策略决定了任务调度的方式和规则。
常见的调度策略包括先到先服务(FCFS)、最短作业优先(SJF)、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DF)等。
不同的调度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实时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3. 资源管理实时任务调度算法需要合理分配系统资源,确保每个任务在预定的截止时间内完成。
资源管理包括处理器分配、内存分配、设备分配等。
优化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实时任务调度算法优化方法为了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算法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法。
以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关注的:1. 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传统的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在实时环境中面临着调度不确定性和资源竞争等问题。
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采用动态优先级策略来对任务进行调度,可以根据任务的实时情况进行实时调度决策。
这种调度算法适用于任务调度变化较快或者存在紧急任务的情况。
2. 基于预测模型的任务调度算法基于预测模型的任务调度算法通过对任务的运行时间进行预测,从而更加准确地安排任务的调度顺序。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UNIX系统简介 本章作业
OS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一、操作系统目的/目标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三、 操作系统的作用
返回目录
OS引论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待I/O的完成,特别因为I/O设备的低速性,从而使机器的利用率很低。
返回
OS--------Introduction
1.2.4 多道批处理系统
特征:(1)调度性
(2)无序性 (3)多道性
优点:(1)资源的利用率高 (2)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1)平均周转周期长 (2)无交互能力
需解决问题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及作业管理问题
多用户多任务:UNIX, Solaris x86, Linux。
返回
OS--------Introduction
六、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引入原因 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节省投资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处理机系统的类型 紧密耦合MPS 松散耦合MPS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 非对称多处理模式 对称多处理模式
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它 小而精炼,运行在核心态下,开机后常驻内存,不会因内 存紧张而换出,它为构建通用OS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 存储器管理 进程通信管理 I/O设备管理
特点
小而精练 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好 系统的可靠性高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1.2.3 单道批处理系统 用户在一次解题或一个事务处理过程中要求计算
1、工作流程: 机系统所做的全部工作。
5G无线接入和有线传输之间的协同优化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144通信网络技术无线接入和有线传输之间的协同优化李鹏江(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无线接入和有线传输的协同优化是当前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文章详尽分析了线传输的协同优化问题,目标在于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提升整体网络性能。
分析术的特性,以及协同运作中所遭遇的挑战,将网络架构优化与传输资源调度作为核心议题。
文章重点探讨协同调度、资源分配、总体延迟优化、数据缓存与预取优化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等重要策略,旨在为增强5G;协同优化;网络架构;资源调度;时延优化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Between 5G Wireless Access and Wired TransmissionLI Pengjiang(China Information Cosulat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of 5G wireless access and wired transmission is a current focal point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research. This study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大规模MIMO天线大规模MIMO天线Sub-6 Ghz 5G无缝移动NOLS5 G毫米波5 G毫米波图1 大规模MIMO技术然而,5G无线接入技术尽管拥有众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如信号传输范围有限。
毫米波的传收稿日期:2024-01-15作者简介:李鹏江(1988—),男,陕西宝鸡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输、有线接入网。
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智能1553B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智能1553B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王巍【摘要】To resolving the low speed data transmitting rat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1553B bus communication modules,the design of a kind of ARM CPU based intelligent 1553B bus communication modul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is module is based on embedded CPU, and can package and regroup 1553B bus data, so these data packages can be transmitted to computer system in one transmit trade.According to the test, this module can improve data transmitting rate obviously.%为了解决传统1553B总线通信模块数据传输速率低、对计算机系统性能影响大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智能1553B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嵌入式CPU,可在模块内部对1553B总线数据进行打包重组,实现多组数据一次性传输,从而降底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消耗.经实际测试,该方法相对于传统1553B总线模块,效率有大幅度提高.【期刊名称】《指挥控制与仿真》【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1553B;智能模块;ARM【作者】王巍【作者单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41553B又称MIL-STD-1553B,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专为飞机上设备制定推出的一种时分制命令/响应式多路复用数据总线。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多主方式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基本设计规范要求有高的位速率,高抗电磁干扰性,而且能够检测出产生的任何错误。
CAN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很多行业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11992、ISO11783以及汽车工程协会(Societyof Automotive Engigeers)的SAE J1939。
CAN总线已经作为汽车的一种标准设备列入汽车的整车设计中。
CAN通信协议规定了4种不同的帧格式,即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超载帧。
基于以下几条基本规则进行通信协调:总线访问、仲裁、编码/解码、出错标注和超裁标注。
CAN遵从OSI模型。
按照OSI基准模型只有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哀告层,但应用层尚需用户自己定义。
CAN总线作为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
如:CAN在汽车中的发动机控制部件、ABS、抗滑系统等应用中的位速率可高达1Mbps。
同时,它可以廉价地用于交通运载工具电器系统中,例如电气窗口、灯光聚束、座椅调节等,以替代所需要的硬件连接。
其传输介制裁为双绞线,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40m,直接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挂接设备数最多可达110个。
CAN为多主工作方式,通信方式灵活,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满足实时要求。
另外,CAN采用短帧结构传输信号,传输时间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CAN总线与其它通信协议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报文传送不包含目标地址,它是以全网广播为基础,各接收站根据报文中反映数据性质的标识符过滤报文,其特点是可在线上网下网、即插即用和多站接收;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特别强化了数据安全性,满足控制系统及其它较高数据要求系统的需求。
在现代汽车的设计中,CAN总线已经成为构建汽车网络的一种趋势;而汽车网络作为直接与汽车内部各个ECU连接并负责命令的传递、数据的发送及共享,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与整车的性能紧密相关。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QoS架构设计与仿真验证
Ke w rs S tlt o y o d a el ec mmu iain, li da Qo Smuain i nc t o Mut me i, S, i lt o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以传输 高速宽带多媒体业
信关站 、 网控 中心等网络实体 , 系统组成如图 1 所示 。各实体 所完成的功能如下 :
摘 要 为解决宽带卫星通信 系 中多媒体业务 Q S的保 障 问题 , 统 o 参考 Df e 模 型建 立 了系统 Q S架构 , 对 系 is v fr o 针
统 上 行 链路 为 多用 户 共 享接 入 的特 点 , 行 了星地 一 体 化 联 合 设 计 , 中 星上 资 源 动 态 分 配 算 法基 于联 合 自由/ 需 进 其 按
c rido tb t n te stl t n h srtr n l. e o b a y a crs u csa sg me tsh me wa r — a re u oh o h ael ea d t eu e emias Th n o M d n mi eo re s in n c e s po i
Abta t I r e o p o ie Qu l yo- evc Qo sr c n o d rt r vd ai - f r ie( S)g a a te o li das r ie n t e bo d a d stl t t S u r ne sf rmut me i evcs i h r a b n ael e i c mmt c t y tm,h y tm S fa wo k wa e in d b s d o fsr . n e r td s se d sg s o mia ̄ns se tes se Qo rme r sd sg e a e n Di ev An itg ae y tm ein wa f
电气工程中的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电气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力的学科,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有效地生成、传输和分配电力。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等新兴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一种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集成传统电力系统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电网系统。
它通过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的高效安全输送和有效利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智能电网技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控制系统,使得电力系统的电源可以更加灵活地集成和管理。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和优化:智能电网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
基于这些数据,系统可以做出实时的决策,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能源管理与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能源进行精确管理,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利用储能技术,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以满足用电需求。
3. 电力负荷控制: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计量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调整电力负荷的合理分配,在高峰期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小规模独立电力系统,由分布式能源源、储能设备、电力负载和控制系统组成。
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与传统电力系统相互连接运行。
其主要特点是将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存和电力负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的、高度灵活的电力系统。
微电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再生能源利用:微电网技术通过集成和管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微电网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根据电力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灵活控制可再生能源的输出。
2. 电力系统的弹性和可靠性:微电网的分布式能源设备和储能系统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和能量储备,以应对突发的电力需求或电力故障。
TTP总线在分布式飞控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TTP总线在分布式飞控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作者:刘帅马小博程俊强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0年第07期摘; ;要:TTP总线具有高确定性、低时延、容错支持等优点,在构建有硬实时需求的安全关键分布式容错系统中有较大优势。
文章简要总结了飞控计算机系统对系统总线的需求,介绍了TTP总线分布式时钟同步与确定性通信技术,分析了TTP总线容错特性与安全性,设计了基于TTP总线的三余度分布式飞控计算机系统,测试验证了系统中的TTP总线同步精度、通信延迟与抖动、TTP总线对飞控功能的支持等,能够满足飞控计算机系统的通信需求。
关键词:时间触发协议;分布式;飞控计算机;容错时间触发协议(Time-Triggered Protocol,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容错实时系统实时通信的总线协议[1]。
TTP总线采用时分多路访问的方式进行总线访问与数据传输。
时钟同步机制是实现时间触发通信的基础,TTP总线控制器通过周期性运行时间同步算法,使TTP总线上所有节点的时间统一在全局时间同步精度基准内,亚微秒级的时钟同步精度可为实时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实时性和确定性支持。
TTP总线在构建有硬实时需求的安全关键分布式容错系统中有较大优势,同时,其低成本特性也极具竞争性。
目前,TTP总线已应用于波音787环控系统、空客A380舱压控制系统、庞巴迪C系列支线客机电传飞控系统等先进飞机的实时控制系统[2],并在其他先进飞机实时控制系统、汽车、工业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 飞控计算机系统总线需求概述飞控系统作为高安全性的强实时系统,对系统总线通信实时性、可靠性与故障隔离性等方面均有特定需求。
主要如下:(1)强实时性。
飞控系统要求系统总线通信延迟低、抖动小,具有实时确定性通信能力,以保证飞控系统的紧闭环控制。
(2)高可靠性。
飞控系统要求系统总线能够支持多余度容错配置和管理,以满足系统余度设计要求,并提供故障容错能力,具有高可靠性。
一种面向通信领域的高效嵌入式操作系统进程队列模型
一种面向通信领域的高效嵌入式操作系统进程队列模型何先波;芦东昕;李志蜀;徐立峰【期刊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27)002【摘要】通信领域的应用程序运行时,往往会产生数目可观的就绪进程和延迟进程.如何合理组织这些进程并采用高效的调度算法是保障通信领域嵌入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文章给出了一种更适用于通信领域应用的进程组织队列和调度模型.该模型中,进程就绪队列基于位图优先级组织,进程的调度也是采用基于位图的优先级调度算法;延迟进程队列采用循环计时多有序子队列模型.改造后的调度器模型可支持256个优先级,进程个数不受限,具有微秒常量级的进程切换时间及更高效的延迟队列处理能力.该模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更适用于通信领域的应用,实践证明通过在嵌入式Linux和μC/OS-Ⅱ上的改造,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总页数】5页(P263-267)【作者】何先波;芦东昕;李志蜀;徐立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4;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4;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6【相关文献】1.一种面向嵌入式系统的进程间消息通信方法的设计 [J], 刘鹏;夏士雄2.EGAKA:一种面向LTE-A机器类型通信的高效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 [J], 宋亚鹏;陈昕3.面向通信领域的定时器队列管理模型 [J], 何先波;殷锋4.一种面向进程通信的逻辑网络信息平台(NIP)的设计 [J], 李旭东;涂菶生5.一种基于内存共享的高效进程间通信机制 [J], 苏红旗;刘官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word版)分布式光储系统
微电网作为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利用的重要途径,规划建设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可降低用能系统对大电网的依赖。
总体来说,发展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平滑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波动。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很强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接入电网时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通过配置适量的储能装置,可使得光伏发电对整个电网来说具有功率可控性与可调度性,有效提高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穿透率。
第二,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值,提高电网设施利用率。
现有电力系统如果配置了足够大容量的储能系统,能够大规模地储存电能,即在负荷低谷时段内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负荷高峰时段将其释放出来,这样也可以减少电网设施的配置容量,提高输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延缓现有配电网的建设。
第三,提高电源的备用容量,增强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为保证一定供电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现有的电源提供备用容量,这样当大电网出现故障时,可将储能系统作为备用电源,临时组建微电网,为重要负荷提供备用电源直至电网恢复.第四,应急备用电源.当出现电网电能质量很差、拉闸限电或故障停电时,光储微电网可脱离电网,由储能变流器通过电池建立稳定电压,保证光伏正常发电,为本地重要负荷独立供电,提供应急备用电源。
一、分布式光储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光储微电网可以看成是一组由分布式光伏、储能装置、本地负荷组成的包括发、输、配、用管理系统在内的小型局域电网,并通过唯一的公共连接点接入大电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微电网中的电源以光伏等分布式发电电源为主,容量相对较小(一般50MW以下)。
相比于传统的大电网供电方式,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多样化及个性化的供电需求。
微电网自2001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以来,目前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示范应用,但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不同的国家及研究机构对微电网的定义和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美国对微电网的研究着重于利用微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日本则在微电网方面的研究强调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欧洲微电网的研究则更关注多个微电网的互联和市场交易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可调度性与全局延迟的分布式嵌入系统实时通信中的总线访问优化本文在对TTP通信协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嵌入式实时系统通信过程中的消息调度算法只考虑消息的可调度性而没有对全局延迟进行考虑的问题,从而提出基于可调度性及全局延迟的实时通信的总线访问优化的研究课题,随后对实时通信总线的访问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静态单消息算法、静态多消息算法、动态消息分配算法以及动态数据包分配,并对可调度性的判断依据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研究现有可调度性最优算法,从而给出改进后的算法描述并加以实现。
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和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信息家电、医疗仪器、智能汽车、工业控制、通信设备各个领域中,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许多嵌入式应用中,往往包含许多设备,譬如只能中央空调,这时分布式系统就是实现这种系统最方便、最现实的方法[1]。
由于分布式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时间关键的任务放在不同的CPU中可以更容易保证满足它的死线要求;把处理器放在设备级上更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接口;如果系统中包含从供应商购买的几个设备或系统,它们之间也含有自己的CPU,或者还包含有通信接口,通常不可能把系统的任务放到这些设备中,或者相反把设备的任务放到系统中;使用几个小CPU比使用一个大CPU更便宜;分布式的系统能够利用本身的高度容错性使得在高性能领域分布式系统系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许多嵌入式系统利用分布式系统实现,在分布的处理器之间利用通讯链路连接起来,数据链路可以是高速并行数据总线(紧耦合型),也可以是串行数据链路。
但是,随着电控单元的增多、功能日益复杂、网络通信数据量不断增大、要1求更高的传输带宽、通信数据传输的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等问题的出现,就需要一种更新、更可靠和更实时的高速通信网络技术来满足上述技术要求。
目前,符合高带宽,实时性特点的总线类型有很多,其中TTP(Time-Trigger Protocol)总线技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总线之一。
TTP是分布式嵌入系统的一种总线访问协议,一般使用于对安全性有高要求的分布式嵌入系统中。
而对于运行在分布式嵌入系统中的实时任务是否能够在满足时限的前提下完成,这取决于分布式节点间的消息通信情况。
在已有文献中,可调度性是衡量实时系统的可预测性指标之一,其值越大则说明该系统的实时任务越不易错失其时限,则其安全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而运行在分布式嵌入系统上的周期任务集(链)中第一个任务开始到最后一个任务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为该任务集(链)的全局延迟,该值越小那么说明系统到下一次周期任务集(链)开始执行时刻的时间间隔越大,而该时间间隔可以用于进行其他操作,如:非周期任务的处理;让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达到节能的目的。
而在以往的实时通信中的总线访问优化,往往只注重系统中的可调度性或全局延迟的优化,而忽略该优化过程中对另一个指标的影响。
如在文献[1]中基于TTP协议的总线访问优化算法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分布式嵌入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2]:图1.分布式嵌入系统的节点间通信共享同一总线示意该系统中,所有分布节点间的通信采用TDMA (Time-Devision-Multiple-access)方式进行消息传递。
处于N0节点上的实时任务若需要与N1节点上的任务进行通信,则需要先将传输的消息放置发送队列中,当总线的使用时间片轮到N0使用时,N0再依次从消息发送队列中取出消息放置到总线上进行传输。
最后,位于总线上的消息被N1节点获取,放置到自己的接受消息缓冲区中进行消息重组,最后在提供给需要使用该消息的任务使用。
为了满足实时任务的时限要求,消息传输的调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息传输的调度一方面影响了该系统中实时任务集合的可调度性(该定义详见[1]),同时也影响到了整个实时任务集合在最坏情况下的全局延迟(WCGD)(该定义详见[5]),因此,如何在消息调度过程中,实现任务集合具有最大可调度性的同时,而且还能得到最优或者近优的全局延时(WCGD),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计算机控制的发展f6_iol至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集散控制系统、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中,网络调度就是对网络中信息的调度。
目前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的研究主要分为调度与控制的分开设计和调度与控制的协同设计[3-5]。
1.2.1调度与控制的分开设计在NCS的研究中,一类研究是针对通信网络,研究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信息调度方法;另一类研究是在一定的网络信息调度方法基础上,研究提高NCS性能的控制方法。
因此,信息调度方法对改善NCS性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根据信息对实时性的要求,信息调度分为静态调度(又称离线调度)、动态调度(又称在线调度)和混合调度。
(1)静态优先级调度目前静态调度算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几种典型的算法以及算法的改进。
速率单调静态优先级调度(Rate Monotonic Scheduling Model)算法的调度优先级由任务周期确定,在任务周期等于时限的同步实时任务系统中是最佳静态调3度算法。
但是该算法具有调度判定具有指数时间复杂度、对任务的执行周期限制的过于严格、只能处理具有固定周期的任务等缺点。
鉴于上述缺点Lehoczky等提出了扩大调度可行性条件的RM算法。
Sha等考虑到任务的阻塞,给出了非抢占服务方式下RM算法的可调度条件。
叶明等基于RM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调度算法(Hard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cheduler, HRTCS)。
文远保等针对任务的周期和调优先级关系不固定的流媒体提出了改进的RM算法。
截至时间单调调度模型(Deadline Monotonic Scheduling Model)策略的任务优先级由任务时限来决定。
该调度算法要防止任务越过其时限而得不到调度,从而影响系统的实时性。
当任务周期和时限相同或者所有同步周期性任务时,DM算法都是最佳静态调度算法。
由Hong等提出的基于时间窗的静态带宽调度算法避免了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产生干扰和数据冲突。
Hong等还将该调度方法应用于循环服务型NCS和CAN 网下的NCS中。
刘鲁源等鉴于该调度方法只限于调度网络中的周期数据,提出基于同步相和异步相的时间窗调度算法,使非周期数据也可以采用该基于时间窗的静态调度算法[6-8]。
(2)动态优先级调度在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中,任务的时间约束关系并没有完全确定,新任务的到达时间是未知的。
下面介绍几种经典的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
Liu和Layland提出的时限最早的任务优先调度(Earliest deadline first scheduling,任务优先级是任务时限与任务执行时刻的差,该算法对同步周期任务组是最佳的动态调度算法。
鉴于EDF是抢占式调度算法,任务间的切换时需要大量开销。
B aker给出了非抢占士服务方式下EDF算法的可调度性条件。
张惠娟等提出了一种基于EDF算法的优先级驱动实时调度算法,较大程度地克服了EDF 算法在多处理器系统中的调度缺点。
刘怀等提出了基于EDF算法的容错调度算法。
张奇智等采用非中断的EDF调度方法来改善周期性数据帧的端到端延迟。
洪艳伟等提出了分别在简单模型上和复杂模型上如何判定实时任务的可行性。
最小松弛优先调度((Least laxity first)和EDF算法可看作同类型的调度算法,任务优先级是完成时限和任务执行时刻的差再减去周期任务的执行时间。
LLF算法尽量避免了长周期任务的频繁等待、执行,具有较小的抖动性。
最大误差优先一尝试一次丢弃(most error first-try once discard)是Walsh等人提出的基于在线获取的网络诱导传输误差和动态分配网络带宽的调度算法。
Otanez等人提出的基于死区的动态调度在确保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动态地丢弃一定比率的数据,以减轻网络的负荷。
但是当多个获准访问网络的数据包同时竞争网络资源时,该策略不能确定数据包发送的优先级。
基于业务平滑的动态调度是Kewon等利用业务平滑的技术控制Ethernet网的通信量,通过在Ethernet网的UDP( TCP/ IP)层和MAC层插入定速率业务平滑器和自适应业务平滑器以限定MAC层数据包的到达速率,并且保证网络诱导时延的有界性,从而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Cena等提出的优先级提升一分布式优先级排队调度(PP-DPQ)可以保证实时数据传输最大间隔具有确定上界,非实时数据在传输中公平地竞争网络资源。
基于时间窗的动态调度(Dynamic Time Window)是Raja对基于时间窗的静态调度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优先级循环服务和动态时间窗的带宽分配策略[9-10]。
模糊动态调度是白涛等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到NCS信息调度中,利用基于IF2THEN规则的模糊逻辑确定数据传输的优先级。
(3)混合调度Zuberi等针对CAN下网络控制系统,提出混合通信调度(MTS)策略。
在设计调度策略时,考虑到数据实时性要求不同,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调度策略,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可调度性。
Tabuada等给出的退火控制任务的事件触发实时调度是基于有反馈事例的事件触发调度器,并且给出了它如何保证系统性能的条件。
1.2.2调度与控制的协同设计目前关于控制与调度共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体可分为开环调度和反馈控制实时调度两方面。
(1)开环调度A.对NCS中各个控制环中数据传输节点采样周期和采样时刻的调度Hong基于“窗口”的概念,给出了一种通过调度采样时间来减少时延的影响并提高网络利用率的调度算法,建立了NCS控制系统性能与网络性能间的约束关系。
但该算法是基于令牌环系统(token passing system)和轮询系统(polling system)的一维对象的调度,系统中信息类型仅限于周期性信息。
Kim等基于相同5思想提出了适用于多维对象的采样时间调度算法。
刘鲁源等提出了利用剩余的时间窗口调度非实时数据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的调度算法。
B.调度优化Seto针对性能指标是单调递减并且是每一任务频率的凸函数的这样一类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采样频率使得任务能被EDF和RM调度的新算法,而且系统的性能在有限计算资源的约束下能达到最优。
但该算法没有考虑执行时间的变化与扰动问题。
Cervin考虑了具有时延变化的控制系统采样周期的选择问题,对低于一个采样周期的时延系统的采样周期进行了分析。
Ryu等以稳定状态误差、过冲、上升时间、沉降速度等作为控制性能参数,并将它们表示为采样周期和输入输出延时的函数,在可调度约束条件下用迭代算法对这些性能参数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