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以“情境创设”为教学手段,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情境创设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带来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有些情境创设并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乘法时,创设的情境是:农民种地,每块地种了5棵苹果树,每棵树结了3个苹果,问每块地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经常接触到种地的情境,因此很难理解这个情境所要表达的数学概念。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更具体、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进行数学运算练习,或者在游乐场玩游戏时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所给的情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问题二:情境创设过于生活化,缺乏学科性质另一个问题是,一些情境创设过于生活化,缺乏学科性质,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
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几何概念时,创设的情境是:小明在菜市场买了一块蛋糕,蛋糕正好是一个正方形,问蛋糕的边长是多少?虽然这个情境在生活中可能发生过,但它过于直接地给出了答案,缺少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的空间,使得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变得肤浅。
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更具有学科性质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推理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测量,或者让他们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些情境创设缺乏个性化,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
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 切合实际。
情境设置要与学生身处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适应,贴近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可信。
2. 清晰明了。
情境中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要能被学生所理解,不会误导学生,也不会使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
3. 多样性。
情境要多样且富有变化,避免出现单一的、重复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 适量化。
情境的内容和数量要适量,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负荷过大,也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影响求知积极性。
1.确定问题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出一个问题情境。
比如,教学目标是教授小数的加、减法,可以考虑如下问题情境:小明买了一件衣服,花费了17.5元,小红买了一条裤子,花费了21.3元,他们两个人总共花费了多少钱?2.确定情境的结构。
将情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组合和排列,形成一个合理的过程或情节。
3. 分析情境结构。
对情境结构进行剖析和梳理,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和思维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涉及到小数的加减法,需要学生运用小数的计算方法,使用适当的计算规则,解决问题。
4. 提出引导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引导性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请计算小明和小红总共花费了多少钱?”“你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要先把钱数加起来然后保留一位小数?”等等。
5. 解决问题。
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找到问题的本质,运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1. 应用于知识点的讲解。
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包括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特点、举例说明问题情境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评估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设计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设计得当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
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设计问题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努力打造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收获。
2.2 问题情境的特点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刻意设置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境。
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情境需要具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学《12种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12种情境创设方法》12种情境创设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这12种情境创设方法的详细介绍。
1.故事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图形情境创设方法:以有趣的图形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与图形相关的数学规律和概念。
3.探究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博弈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博弈活动,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问题、思考策略、提高思维能力。
5.视觉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视觉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动力。
6.模型情境创设方法:以适当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及猜想,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7.推理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8.玩游戏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制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
10.实践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合作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12.问题情境创设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使用这12种情境创设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这些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12种情境创设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篇•教学创新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情境。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几点简单的认识。
一、借助知识层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挑战性,老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有方向思考,有办法达到。
比如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子的体积是不是升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六年级下册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就好比树尖上的果子,没有几个学生有兴趣去摘,因为目标离现实太远。
当然,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一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了整堂课的兴趣。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创设的生动情境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比如,学生最近喜欢的游戏和书籍,然后再从中选取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引出新的问题,设置新的突破口,这种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但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领会数学知识和经验。
比如,在教学“智取王位”时,教师拿出几种不同的棋子,让学生说说怎么下这种棋,学生在说完这几种棋的下法后,老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每种棋的规则,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这种棋,你们想不想试试怎么下?”老师的一句“想不想试试”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开始跃跃欲试,立马投入到了下棋的游戏中,投入游戏中实质是投入了数学知识的探讨、研究与思索中。
在玩中体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中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过程,有了对数学分析的简单感悟,让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拿到王棋”。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为 基 础 的 数 学 教 学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动 机 和 探 索 欲 望 .
巧 妙 的设 错 、 疑 , 给 了学 生 思 维 的 方 法 , 他 们 变 被 质 教 使 动 为 主 动 . 苦学 为 乐学 , 学 会 为 会 学 . 变 变
( ) 过 开 放 性 问 题 , 没 问 题 情 境 三 通 创
旧 知识 矛 盾 的算 式 让 学 生 计 算 :4 14÷l 2和 14÷1 . 一 道 4 . 第 2
题 学 生 能顺 利 解 答 . 二 题 就 卡 壳 了 , 时 学 生 就 会 主 动 提 第 这 出 : 数 是 小 数 的除 法 怎 么算 ? 能 不 能 把 除 数 是 小 数 转 化 成 除 除 数 是 整 数 ?根 据 什 么 性 质 把 它 转 化 , 等等 , 过 巧 设 冲 突情 通 境 激 发 学 生 的探 求 欲 望 , 教 学 过 程 围绕 学 生 学 习 中 的 问题 使
一
年 级 的 统 计 图 教 学 , 师 首 先 提 出 :六 一 ” 到 了 , 教 “ 节 我
们 班 准 备 开 一 次 联 欢 会 , 去 买 水 果 , 知 道 大 家 喜 欢 什 么 要 不
、
让 学 生 在 生 动 具 体 的情 境 中学 习 数 学 这 是 新 课 标 倡 导 的教 学 理 念 . 学 情 境 的设 置 要 基 于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要 与 教 数 学 知 识 密 切 联 系 , 把 学 生熟 悉 的 、 近 他 们 生 活 的 、 们 要 贴 他 感 兴 趣 的 、 闻 乐 见 的 学 习素 材 显 现 出 来 . 把 富 有 挑 战 性 、 喜 要 有 一 定 思 维 价 值 的 问题 显 现 出 来 . 的 教 学 情 境 ,就 是 教 师 好 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二、 问题 情 境 的构 成 要 素 问 题 情 境 应 该 具 备 三要 素 : 一 , 的 、 知 的 事 物 , 第 新 未 这 是 产 生 问 题 情 境 的 核 心 要 素 . 二 , 维 动 机 . 对 未 知事 物 第 思 即 的 需 要 . 是 学 生 的 已 有 知 识 和 经 验 与新 知 识 的 需 要 和探 索 正 的欲望. 所有 对 未知 事物 的需 要 是产 生 问题情 境 的基 本条 件. 第 三, 生 的知识 能 力水 平 , 括 学生 的创 造能 力 和学 生 已达 到 的 学 包 知识 水平 ,所提 m 的问题 必须 让 学生 在 已达 到的 知识 水平 上 能 觉 察 得 到. 生 的 知 识 能 力 水平 是进 行 思 维 的重 要 保 证 . 学 三、 问题 情 境 的 创 设 方 法 ( ) 过 生 活 中 常 见 的 事 例 . 设 问 题 情 境 一 通 创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方法。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一定的特点,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有效问题情境的特点包括:1.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问题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以购物、游戏、旅行等活动为背景,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艰苦钻研的品质。
3. 融合多种数学概念。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融合多种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4. 开放性和多样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有多种解决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1.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题材,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跨学科整合,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结合语文、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创设一些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并探讨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面对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
1.集体竞赛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比如,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解决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等。
学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解决问题,并尽量获得更多的积分。
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激情。
2.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猜数游戏、数独、数学拼图等。
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通过不断试错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3.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观察、进行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的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蛋的体积、重量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故事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则关于比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数学常常是让学生们最头疼的学科。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费劲口舌,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数学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掌握。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中学生作文指导我们会发现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就学习的要点进行分析,特别是要就后进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通过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特别是要让这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能破罐子破摔,要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现在开始,抓住英语学习的要点,灵活地预习和学习、复习英语知识。
比如通过采取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课下自行学习,提高对英语语感。
(二)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没有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应该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通过加强学生之间学习内容的沟通,来提高其的知识掌握度。
比如开展关于英语写作的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对PPT中的英语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并插入人性化的对话,来吸引学生了解不同英语写作的特征与名词使用的区别。
其次,教师开展课堂小组活动,也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素养应用的思想内容和学习特色。
我们可以提前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将目标的具体实施环节具体化,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學生英语专业基础水平的个性化发展与提高过程,让学生能够对写作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分析能力也是要课堂上形成的,我们通过对某一特定的话题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常见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从感官上帮助学生认识句子、词组和单词之间的关系,提高英语分析能力。
(三)尊重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完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在语法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实现分层次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去主动认识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技巧,探讨英语学习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学习,而是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生活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联系,通过广泛学习英语的语法与单词、作文,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一、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想在某个空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的草坪,但他不知道正方形的一边长是多少,于是他测得这个空地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草坪的面积来帮助小明确定正方形的一边长。
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在教学《小数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公斤苹果、0.3公斤梨子,然后花费了7元,让学生通过计算每种水果的单价来帮助小明核算。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即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钻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分别有一些果糖,小明说他的果糖多,小华说她的果糖多,他们该怎么比较谁的果糖多呢?这样的情境既能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心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介绍几个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有效问题。
在教学“面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家中的房屋面积问题;在教学“容积”的时候,可以引入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问题等。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到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化情境的创设游戏化情境是创设有效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通过将数学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小朋友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加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境反转的创设情境反转是一种较为高级和复杂的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
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乘法”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反转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法来解决乘法问题等。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情景模拟的创设情景模拟是一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问题,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松江区九亭小学李萍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
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
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
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问题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并且实践广度和深度正在逐步提升。
当下,许多小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在对此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笔者通过研究这些成果得出,教师只有在“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兴趣为依据、以问题素材为核心,才能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增强数学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继而提升教学成效。
一、利用故事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会感到无趣乏味,甚至完全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进行“故事引用式”教学,借助故事背后的特殊背景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应按照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故事内容要简单易懂,最好是学生常听常见的绘本故事,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故事内容必须和教学内容相关,否则由故事创设的问题情境也就失去了教学作用。
最后,故事内容必须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也就是说,由故事内容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引导性,这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时,学生对新的概念往往存在陌生感,这时教师可以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
教师可以结合“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水了?”学生几乎都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学习兴趣随着问题的深入被调动起来。
学生通过视频故事的观看很直观地认识到是石子的压力将水抬高,也就是說石子的体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水位被抬高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将学生带进体积的学习中,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学的应用逐渐被重视,为小学生带来的学习收益可谓惊喜、出其不意。
小学生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中,通过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具体的问题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下面将为您提供一个2000字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田园采菜情境描述:在学校的田园栽培基地,老师安排学生们参与一次采菜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田地,里面种植了不同的蔬菜。
学生们需要根据所种植的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采菜并记录下采菜的重量。
问题设置:小明种植的蔬菜有番茄、黄瓜和胡萝卜。
他根据前几天的观察和测量,得出了自己蔬菜的长势和重量。
现在他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小明测量了自己种植的番茄,已经采摘的番茄总重量是200克,剩下的未采摘的番茄有6个,每个番茄的平均重量是多少克?问题二:小明的黄瓜长势很好,他决定将已经长成的黄瓜采摘下来,只保留其中最长的一根黄瓜。
现在他测量了已经采摘的黄瓜长度,最长的黄瓜长度是35厘米,已经采摘的黄瓜总长度是60厘米,那么剩下的未采摘的黄瓜有多长?问题三:小明的胡萝卜有些太小,他觉得还需要继续种植一段时间。
他将已经采摘的胡萝卜测量了一下,发现平均长度是10厘米,已经采摘的胡萝卜总长度是30厘米,假设胡萝卜生长的速度不变,那么再经过多少天,小明的胡萝卜才能长到平均长度为15厘米?解决方案:学生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运用四则运算和平均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最终得出问题的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田园环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价值,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一、生活实际情境创设1. 超市购物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数学学习。
在超市里,可以设计购物清单,要求学生到超市中通过购买食品、日用品等物品,来计算购买的费用、找零的钱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实际操作,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公交车换乘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公交车的换乘情境,要求学生查看公交车时刻表,计算不同公交车之间的换乘时间,了解不同线路的距离和时间,通过这样的情境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家庭日常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设计一些数学情境。
让学生计算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计算每月的花销等。
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游戏情境创设1. 数学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竞赛、数学抢答等。
这样的游戏情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反应能力。
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拼图来提供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拼图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通过数学拼图,学生可以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1. 测量实验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来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测量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大小比较、数量比较等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智慧与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创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呢?一、问题情境活动化相关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口耳,让学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耳倾听,多种感官并用,这比传统的单一的以听或看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更科学,更高效,而且符合小学生贪玩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通用的方法来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开动你们的脑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亲自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活,纷纷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了积极的操作。
在经过同桌间的讨论与交流后,学生已基本理清了思路,展开了积极的操作。
学生通过剪与拼,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了长方形。
我让学生观察在转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形象直观的事物前,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形状变了,长、高与面积没变。
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与计算方法,而且所掌握的知识更利于他们的灵活运用。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
1. 商场购物:学生可以扮演购物者的角色,给定一些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让学生计算总金额并找零的问题。
例如:“小明去商场购买一双鞋子,价格是200元,他给了500元,需要找他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公交车乘客:学生可以模拟公交车上的乘客,给定一些乘客的上车站和下车站,然后让学生计算每位乘客的乘车距离和票价。
例如:“小红从A站上车,到B站下车,距离是3公里,票价是2元,请问她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距离和票价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餐厅就餐:学生可以扮演顾客或者服务员的角色,在餐厅就餐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计算。
例如:“小明去餐厅吃饭,他点了一份鱼香肉丝,价格是30元,加上服务费和税费,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加法和乘法运算,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
4. 数字游戏:学生可以参与一些数字游戏,通过解决问题来竞争得分。
例如:“每个人都得到5个数字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加法或者减法运算得到一个特定的目标数字,谁能率先得到目标数字就是胜利者。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运算能力和快速思维,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题材和难度,确保问题情境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问题情境是指一个具有一定背景和环境的数学问题,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1. 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小学生活中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情境,如买东西、制作手工等,可以将这些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小明在商场买了三个价值45元的玩具,他用了50元,还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购物场景的问题情境。
2. 利用图形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图形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例如,“一张正方形面积为16平方米,另一张小一半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平面图形的问题情境。
3. 利用游戏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可以被利用于数学教学中。
通过利用游戏,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例如,“每个人有一张不同于他的数字卡片,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卡片上的数字,但不能看自己的卡片。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其中有一张卡片上的数字是7,其他数字不超过6。
请问,你手中的数字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游戏的问题情境。
4. 利用故事小学生热爱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故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小猪找妈妈,他们各自离开住处,向着异方向走了5分钟,然后又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走了4分钟,最后那一分钟,小猪遇见了妈妈。
请问,他们开始离得有多远?”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基于故事的问题情境。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数学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而且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然而,也有的问题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能承载数学知识,冲淡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导致情境不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
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生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2.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
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3.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
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练、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问题情境的内容、形式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而有所变化。
对低年级儿童而言,颜色、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侧重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因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5.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实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转换。
学生对身边、生活实际中的事件是最了解、最感兴趣的,所以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化枯燥的知识为充满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
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1.趣味性。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
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
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2.启发性。
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
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
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3.思考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
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
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4.挑战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因此,在数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现实性。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身边的生活”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将一些不同颜色的灯笼(贴画)按规律排列,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灯笼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
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2.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
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
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
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
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3.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
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
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
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们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同体验数学的价值。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