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426b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f.png)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
1. 选地种植: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段种植,不宜在重土壤、水涝地和多风场地种植。
2. 土壤调理:在种植前适当翻耕土壤,加入有机肥料,进行深松、肥沃化处理,建议施用20公斤/亩沼渣或腐熟堆肥。
3. 灌溉管理: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加强灌溉管理。
建
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长初期以少量多次的方法灌溉,既节省
用水,又能使玉米的根系更加发达,从而提高产量。
4. 种植密度:玉米全株青贮种植密度是每亩6-8万株左右。
密
度过大会导致玉米生长繁茂,使光线难以透过,影响下部玉米的生长,同时易发生病虫害。
加大密度可以增加产量,但不能过度。
5. 施肥技术:生长初期的追肥可使用速效氮肥,随后逐渐转为
缓效肥;结合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期施肥,避免肥料对玉米的影响。
6. 病虫害防治:采用药剂防控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
防治措施,及时处理虫害和病害,避免影响产量。
7. 收获技术:玉米全株青贮的适宜收割期为玉米成熟期前10-15天,太晚的收割会影响颗粒饲料的质量。
捆绑收起后要及时晾晒,去
除多余的杂草和叶片。
8. 制作储藏:将玉米全株青贮切成适合饲用的长度,压实于储
藏地点,往往需在压实后进行覆盖防水处理,以保证储藏品质。
可以
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灌注酸梅饮料瓶内的水,覆盖在青贮堆顶,再进行
膜散顶,并在顶部灌注适量水分,减少氧气进入,达到防腐、保鲜的
效果。
以上是桂青贮1号玉米全株青贮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若需
更多信息请到相关的农业机构进行咨询。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e06c5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d.png)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青贮玉米是指将玉米植株在青黄熟期采割后,通过特定的处理方式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存、发酵,以供牲畜食用。
青贮玉米具有丰富的营养、易消化、高产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
一、种植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水涝、积水现象。
最好在前作为豆类或禾本科作物,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2. 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势旺盛、抗倒伏能力好的中早熟品种,如中早鲜食玉米、丰收206等。
3. 育苗栽培:在温室苗床上播种、培育幼苗。
栽苗时,每穴放1株苗,栽后加足腐熟有机肥料,保持苗床湿润。
4. 地面整理:在种植地面整理前,进行除草、锄杂、调整土壤水分等预处理。
然后进行松土,使土壤松散透气。
5. 种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和生长势,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一般中早熟玉米每亩种植量为4-5万株。
6. 施肥技术:在土壤施肥前,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查。
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
二、管理技术1. 行距管理: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势和地理条件,合理确定行距。
一般地方性玉米行距多在60-75厘米之间。
2. 灌溉管理:适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幼苗期和拔节期是水分需求较大的阶段,要注意加强灌溉。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玉米,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注意间套作物的选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杂草防治:及时进行锄草除杂,避免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农药防治不宜频繁使用,避免残留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5. 授粉效果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籽粒的质量和数量。
在玉米开始抽雄时,可进行授粉增产,将玉米粉末撒在花序上,提高授粉效果。
6. 收割与储存: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期,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
在收割时,应选择天晴、气温适宜的时间。
收割后要进行打捆、堆平,尽快送往青贮窖进行储存。
三、青贮玉米的发酵处理1. 驱赶酱制:将收割好的青贮玉米放入特制的干燥设备中,通过驱赶酱将玉米表面的水分蒸发掉,达到一定的干燥效果。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cff6c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9.png)
青贮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一、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耕地,避免盐碱地、湿地和阴湿沟壑地。
2. 前茬处理:应选择充足阳光的地块,平整土地,彻底铲除杂草,确保地表平整。
3. 施肥:青贮玉米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适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施肥。
4. 耕作措施:在地块选择后,耕深应深达30cm以上,翻埋前茬秸秆,同时进行细耕。
二、品种选择1. 早熟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早熟品种,以确保在限定的生育期内,能够保证高产和优质。
2. 耐逆品种:选择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风险。
三、播种时间和密度1.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旱育或丰水前进行播种。
在北方地区,播种时间应在春季地温达到8-10℃时进行。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选择相应的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在6-8万株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每穴投种2-3粒种子,保证稀植密度。
四、田间管理1. 土壤保水保墒:采取覆盖保水薄膜、开沟排水、保留杂草等措施,保证土壤湿度恰当。
2. 草害防治:杂草是青贮玉米的重要害虫,需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对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青贮玉米的病虫害,避免病虫害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 种植期间的追肥:按时进行追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给。
一般在播种后10天-15天进行一次基肥,之后每隔15天进行一次追肥。
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也可以配合磷、钾等元素。
5. 防冻措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采取防止霜冻的措施,保护青贮玉米的生长。
五、收割与贮藏1. 收割时间: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时间一般在玉米的生育期的乳熟期,也就是玉米籽粒乳熟时,茎部还带有一定绿色,营养物质丰富。
2. 收割方式:采用机械收割,保证收割的效果和质量。
3. 贮藏方式:青贮玉米收割后需做好贮藏工作。
可以选用塑料膜包覆的乳酸发酵法,也可以利用密封式发酵窖进行贮藏,确保质量。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6bba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a.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通过适当的栽培技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青贮玉米,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
下面就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青贮玉米的种植工作。
1. 区域选择青贮玉米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当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般来说,平均气温在15-25摄氏度,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的地区适合种植青贮玉米。
2. 土壤准备青贮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适合生长的土壤应当是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丰富的土壤。
在进行土壤准备时,可以进行耕地、施肥等操作,确保土壤的肥力充足。
3.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是青贮玉米种植的关键。
优质的种子应当是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的抗逆品种,具有较好的生长势、产量和品质。
在购买种子时,应当选择正规的种子公司生产的品种,避免购买假冒伪劣的种子。
4. 播种密度青贮玉米的播种密度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播种密度在每亩8-10万株左右比较适宜。
过高或者过低的播种密度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生育。
5. 施肥管理青贮玉米是一种需要大量养分的作物,特别是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比较大。
在施肥管理上,应当根据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因素合理施用化肥,确保青贮玉米的养分供给。
6. 病虫害防治在青贮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防治,以保证青贮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7. 灌溉管理对于青贮玉米来说,适当的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坚持及时浇水、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确保玉米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
8. 生长管理在青贮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生长管理工作,包括间苗、除草、整枝、支架等操作,以保证青贮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9. 采收时间青贮玉米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着玉米的品质和饲料价值。
一般来说,青贮玉米的采收时间应当在玉米处于生长旺盛期,籽粒刚刚开始灌浆时进行,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饲料品质。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084eb0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4.png)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就是在玉米乳熟后期或蜡熟前期,将带穗的整株玉米进行铡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制成饲料。
本文介绍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与实施步骤。
1、玉米青贮窖池的准备
目前,青贮窖池以地上窖为主。
规模养畜场宜采用长方形窖,宽度在3米左右,深度以2.5-3.5米为宜,长度随青贮数量而定。
选址时应选在地势高、土质坚硬、靠近畜舍、远离水源的地方,窖池墙壁要坚固牢实,不透气,不漏水,内部要光滑平坦。
2、青贮玉米收割时间
全株青贮玉米收割要把握好收割时机,过早了秸秆与果穗营养不充实,且水分过大。
过晚了果穗坚硬,青贮后影响饲喂效果。
适宜的收割期是乳熟后期到蜡熟前期,即整株含水量在65-70%,籽实含水量在45%-60%,约比正常收获提前15-20天。
3、全株玉米的切碎
为确保无氧环境的形成,玉米秸秆一定要切碎,长度以2公分左右为宜。
规模养畜场多采用大型青贮联合收割机到玉米地里收割铡碎,直接装车运往窖池。
4、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的填装
填装前,先将青贮池打扫干净,底部要铺垫一层10-15公分厚
的切短秸秆或软草,以便吸收上部踩压时流下的汁液。
大型青贮池从一端开始装起,用装载机推压结合,逐渐装向另一端,以装至高出池口1米左右为宜。
5、玉米青贮窖池的封口
装填至离池口30公分时,在池壁上铺塑料薄膜以备封池,待青贮料装成馒头形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池顶,然后压上湿土30公分或用汽车轮胎压紧,防止空气进入和雨水渗入,造成青贮料变质。
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001f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6.png)
全株玉米青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加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存和利用玉米植株中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的一般步骤和要点:1.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适合青贮的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适宜的植株高度,如饲用玉米品种或青贮专用品种。
2. 适时收割:玉米在青贮的最佳收割时期是在颖果饱满、玉米籽粒硬化前,植株高度约为2-2.5米时。
此时玉米植株的营养素最丰富,同时也能保证贮存后的饲料品质。
3. 采用合适的收割方式:全株玉米青贮的常用收割方式有切碎和整株收割。
切碎方式适用于牛舍内直接喂食,整株收割适用于喂养大量牲畜或作为饲料储存。
4. 切碎与调整料碱值:对于切碎方式,可以通过粉碎机将玉米植株切碎并调整料碱值。
料碱值的调整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灰或氨水进行,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5. 添加微生物发酵剂:青贮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有效的微生物发酵剂,促进植物质的降解和发酵过程。
这些发酵剂有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吸收效率。
6. 压实和密封:将切碎后的玉米植株或整株玉米堆放成一定高度的垛压实,然后用塑料薄膜或其他密封材料进行包裹密封,以防止氧气进入并减少饲料质量的损失。
7. 贮存和保管:将密封的玉米青贮堆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雨水。
定期检查贮存状态,发现有霉变迹象的部分及时剔除。
8. 使用和喂食:根据需要适时取用青贮饲料,注意防止受潮、霉变和发酵过度。
在喂食时,要控制饲喂量和频次,配合其他饲料进行混合和平衡,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以上是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的一般步骤和要点,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设备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青贮过程中,及时和适度的管理和操作能够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利用率。
同时,对于不熟悉青贮技术的人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采取培训参加,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性。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32f98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d.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一种常见的饲草资源,也是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但是青贮玉米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才能够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饲草资源。
下面从种植选择、田间管理、收割保存等方面对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种植选择1.土壤选择。
青贮玉米要求土层深厚、通气性好、肥力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
因此,在选择种植场地时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充足的土地。
2.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抗旱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及适合高产量、高品质的本地品种。
3.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处理是保证地块前期壮苗的关键,可以通过对种子进行除草、农药单丸包覆、生长激素处理等方式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从而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二、田间管理1.灌溉管理。
青贮玉米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
在生长初期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水分供应方式,在中期和后期需要增加灌溉量,以维持土壤水分和生长需求。
2.施肥管理。
青贮玉米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尤其是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因此需要在每个生长时期进行及时的施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适量施予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后期主要是通过化肥施用来满足玉米生长的养分需求。
3.防治病虫害。
青贮玉米在生长期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不同的病虫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可以适量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来防治害虫和病菌的发生。
三、收割保存1.合适的收割时间。
青贮玉米的收割时间要根据玉米生长的生理特点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玉米收割前后要考虑干燥条件、天气情况等因素,以避免收割的玉米由于水分过高、耳芯成熟度不足、风吹日晒等原因而受到影响。
2.有效保存。
青贮玉米在收割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存。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塑料膜覆盖、密封存放等方法来保证玉米的质量。
青贮玉米 栽培技术要点
![青贮玉米 栽培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01b3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4.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青贮玉米是一种将玉米植株在青熟时期进行采收和贮存的方法,用来作为牲畜的饲料。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能够提供牲畜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玉米品种进行栽培。
常见的品种有双高玉米、油玉米等,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土壤准备:青贮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播种前应进行耕作和整地,将土壤杂草和残留物清除干净,以利于幼苗生长。
3. 播种时间:青贮玉米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和生长周期来确定。
一般在春季或早夏进行播种,以确保玉米在青熟时期能够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4.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在60000-80000株左右较为适宜。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5. 施肥管理:青贮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管理。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施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养分。
播种后,可以进行适时的追肥,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青贮玉米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注意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周期和使用剂量。
7. 收割和贮存:青贮玉米的收割时间是保证饲料质量的关键。
一般在玉米籽粒发育到乳熟期时进行收割,此时玉米植株的整体营养价值最高。
收割后要进行晾晒和压实,使其含水量降低到60-70%左右,然后进行覆盖保护,以免发生霉变。
8. 饲喂管理:在喂养牲畜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喂管理。
一般来说,可以将青贮玉米与其他饲料混合使用,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饲喂的量和频次,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和贮存以及饲喂管理等方面。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d8f08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玉米青贮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饲料储藏技术,通过对玉米全株进行青贮处理,可以有效地保留玉米中的养分,并延长其保存期限,为牲畜提供高质量的饲料。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和优化方法,从而提高青贮质量,满足牲畜的饲养需求。
本文将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玉米青贮技术原理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是将玉米完整植株(包括茎、叶、果穗等)在采摘后立即进行贮藏处理,通过压实和发酵,去除水分,保留营养物质,制成高质量的青贮料,供牲畜食用。
玉米青贮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青贮过程中的发酵情况,而发酵又受到青贮原料的水分、密度、温度、通气量、发酵菌群等因素的影响。
二、玉米青贮技术要点1. 采摘时机选择玉米青贮的最佳采摘时机是在玉米进入成熟期后的10-15天内进行。
太早采摘会导致玉米的含水量过高,不利于后续的发酵处理;而太晚采摘则容易导致玉米的营养价值下降。
2. 切割长度控制玉米青贮料的切割长度对后续的压实和发酵过程有重要影响,切割长度应控制在2-3厘米左右。
切割长度过长会增加压实难度,影响后续发酵;切割长度过短则会增加水分释放速度,影响青贮料的贮存稳定性。
3. 压实处理采摘后的玉米料需进行压实处理,将其压实后能够有效排出多余的空气,为后续的发酵提供有利条件。
压实要均匀进行,确保压实后的密度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
过紧的压实会影响发酵气体的排出,影响发酵过程;而过松的压实则会影响发酵温度和发酵速度。
4. 发酵保护压实后的玉米料需要在密封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可以使用塑料布等材料覆盖保护,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
在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气温和湿度,保持合适的发酵条件,有利于产生优质的青贮料。
5. 发酵时间控制玉米青贮料的发酵时间一般在3-4周左右,这个时间是根据青贮原料的水分、温度等情况来控制的。
发酵时间过短会导致青贮料不成熟,品质不佳;发酵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青贮料出现贮藏不稳定,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d9ce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5.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农民们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饲料,对于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青贮玉米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如下所述:一、土壤要求青贮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要求土层深度≥25厘米,土质疏松肥沃,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要高,土壤排水好,同时要避免连作。
二、品种选择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比较重要,具体的选择要看该品种在当地的适应能力、抗逆性、产量以及饲料品质等方面。
一般而言,选择早熟、丰产、饲料品质好的种子为佳。
三、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首先应注意的是选用种子质量好的种子;其次要进行化学处理或其它技术处理,以去除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等有害物质,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
四、施肥施肥是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施肥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而言,对于大部分的土壤,宜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过程中,应控制肥料的用量,按照青贮玉米的不同生长期的要求科学施肥,否则将会导致植株病虫害的易感性增强,降低产量、草质品质等问题。
五、浇水浇水是青贮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浇水方面需要注意节水,并根据全年降雨量和青贮玉米生长的实际需要合理浇水,避免造成水浸、积水、淤泥等影响生长发育的问题。
六、除草青贮玉米的生长期较长,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因此,要保证青贮玉米田地的清洁,除草工作要做到及时、彻底,并避免采用大面积草药和化学除草剂,以避免对青贮玉米的安全性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七、病虫害防治在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如彩虹金龟、霉病、黄斑病、白粉病等。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要注意选用经过检验合格的药剂,并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说明使用,避免误伤植株和污染环境。
总的来说,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土壤要求、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73eb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0.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牛、羊等畜禽的饲料品质和饲料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地块选择、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下面作者将对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种子选择选择种子是青贮玉米的关键环节。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也要注重种子的品质。
良种玉米一般具有耐旱、抗病、高产等特点,种子外观、质量好,发芽率高。
种子的存储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注意其存储环境,防止潮湿和高温,保持种子质量。
二、地块选择青贮玉米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光照充足的耕地或牧场。
尽量避免水浸或低洼地带,不宜在坡面密集排队。
病虫害比较重的地块不适合种植,应尽量选择新土或轮作后的耕地。
三、施肥青贮玉米是一种高产的作物,肥力要求较高。
施肥前要进行土壤检测,确定土壤养分需求量和作物产量水平。
青贮玉米对氮肥和磷肥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施肥上要重视控制氮、磷的比例。
种植前一般采用基础施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基础施肥基础上,按照玉米生长期的需求,适时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灌溉青贮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灌溉是确保水分供应的关键环节。
在干旱地区或存在土层较浅的地方,必须进行灌溉。
灌溉方式可以选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根据土壤情况和灌水量进行调整。
五、除草青贮玉米对杂草有较高的抗性,但仍需及时清除杂草。
青贮玉米的生长期短,快速生长的作物,如果长时间受到杂草的侵扰,会抢夺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玉米收获和品质。
因此要在青贮玉米发芽后及时进行除草,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涉及到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施肥、灌溉、除草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技术,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青贮玉米,为畜禽饲料的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de36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0.png)
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青贮玉米是一种将玉米全株或仅收穗部分割碎,进行压实、发酵,以便长期保存和供牲畜食用的饲料。
以下是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与育苗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是成功栽培青贮玉米的关键。
选择耐旱、耐寒、产量高的适应品种。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
育苗时,选用床栽育秧或瓶插育秧。
床栽育秧可在3-4月间利用温床育苗,育苗后7-10天移栽至大田。
瓶插育苗可在3月上旬将种子置于温湿条件下,带根移栽。
苗期为30-40天。
二、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玉米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田地。
最好进行深翻、耙平以及施足量的腐熟有机肥料。
2. 播种日期:播种时期应根据气温和土壤状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土温达到10℃以上,土壤湿度适宜时,可进行播种。
北方地区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初,南方地区为3月下旬至4月初。
3. 播种密度: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区,一般每亩播种量在75000-90000株之间。
间距宜为60-70厘米,株行距宜为20-25厘米。
4. 施肥:播种前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测定施肥量,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硫酸钾75-100公斤。
在生长期中还要进行追施氮肥,一般分两次进行,首次在玉米高40厘米时追氮肥1/3,次次在玉米高80厘米时追氮肥1/3。
5. 灌溉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遇到干旱天气要适量加大浇水量。
水浇越匀越好,切忌干湿交替。
三、病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花叶病、锈病、稻瘟病、玉米螟等。
在生长期中,要定期巡视田间,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药剂、清除病虫害的侵染部分等。
四、收割与贮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全株割取或仅收秸秆。
割取的收穗部分应尽量保留叶片,减少粮食流失。
割取后要切碎,可以使用碎茬机或切割机。
经过切碎后需要进行压实,以防空气进入堆积物内部。
青贮玉米主要通过发酵来保存,要防止温度过高。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2945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1.png)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青贮玉米是指将玉米收割后直接进行发酵贮存,用作家畜饲料。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时间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管理和田间管理等方面。
品种选择是青贮玉米栽培的重要环节。
选用适宜的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着关键作用。
一般来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中、早熟品种,能够在生长季节中充分积累养分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还需要选择抗虫病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损失。
时间选择也是关键。
青贮玉米的栽培时间要尽量早,以保证玉米的充分生长和幼穗形成。
通常情况下,在气温稳定在10-15℃,土壤温度达到1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
这样可以使玉米幼苗早期生长快速,为后期幼穗形成和养分积累打下基础。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一般来说,根据品种的生长力和适宜栽培密度来确定。
栽培密度过低会造成养分浪费,产量降低;密度过高则易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养分竞争激烈,亩产下降。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施肥管理是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土壤种类和养分状况,科学施肥,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同时根据生长阶段进行追肥。
早期重点补充氮、磷和钾元素,有助于玉米的幼苗生长和幼穗形成;中后期注重补充钾元素,有利于玉米籽粒的充实。
田间管理也是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
及时除草,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竞争,保证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及时病虫害防治,科学使用农药,保证玉米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稳定。
注意及时排灌,保持土壤湿润和气温适宜的环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幼穗的形成。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9f1e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7.png)
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青贮玉米是将玉米植株全株或大部分颖果在乳熟期采收,经过粉碎、压实、酸化等处理后密封存放,利用乳糖酸发酵产生乳酸。
青贮玉米是一种优质饲料,具有高能量、高蛋白、高纤维的特点,可以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
下面是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
1. 适宜品种选择:种植青贮玉米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逆品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青贮玉米品种包括辽玉12号、沈玉19号、晋玉11号、京328、京236等。
2. 土壤准备:青贮玉米对土壤品质要求较高,应选择肥沃的耕地进行种植。
要进行地力恢复和土壤调理,尽量减少连种连作,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饱和度。
3. 播种时间:青贮玉米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在春季开始,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不宜过迟。
4. 增施肥料:在播种前,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玉米的需求,在土壤中施入适当的有机肥和无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
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和需求阶段进行适时追肥。
5. 合理密植:青贮玉米的密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一般每亩种植量为7500-10500株,株行距为60-75厘米,株间距为20-25厘米。
6. 病虫害防治:青贮玉米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玉米蚜、玉米螟、赤霉病等。
在种植期间应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杀虫剂和防治药剂,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 灌溉管理:青贮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玉米的需水量进行适时灌溉。
切忌水分过多或过少,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分积水为宜。
8. 收割处理:在青贮玉米乳熟期,宜选择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天气进行收割。
一般在颖果颜色黄变并有乳汁流出时,即可进行收割处理。
收割后要及时进行粉碎、压实、装袋密封,以便进行酸化和发酵过程。
青贮玉米的种植技术关键在于适宜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播种时间、增施肥料、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和收割处理等方面。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探讨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74be7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f.png)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探讨
首先,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是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生长周期和产量。
一般来说,生长周期较短、产量较高的品种更适合进行全株玉米青贮。
此外,还应考虑其抗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在种植过程中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是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
一般来说,全株玉米的最佳收割时间是在玉米籽粒开始硬化但还未成熟时进行。
此时全株玉米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适合用于青贮。
收割时应避免过早或过晚,以充分发挥玉米植株的营养价值。
接下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是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
在收割后,应将玉米植株进行粉碎和切碎,以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青贮料与乳酸菌接触,并有利于营养成分的释放。
此外,可以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如糖和乳酸菌发酵剂,以促进青贮料的发酵过程。
发酵途径可以是普通发酵或者酒精发酵途径。
最后,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储存是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
青贮料在发酵后应尽快密封,并保持密封状态,以防止氧气进入,防止青贮料受到空气的污染和变质。
在储存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和潮湿,以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霉变。
可以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或大型储存容器,以进行保存。
综上所述,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确定最佳的收割时间、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以及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储存,可以高效地保存玉米植株的养分,提供优质的饲料供动物
消费。
这不仅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减少对其他饲料资源的需求,对于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9ed10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6.png)
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的探讨玉米青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保存技术,它能够有效地保存玉米植株,使得其营养成分得以保留,从而提高牲畜饲料的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青贮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对于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要点,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本文将从玉米青贮的工艺要点、营养成分保留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玉米青贮技术的农民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玉米青贮的工艺要点1. 采收时机玉米青贮的采收时机是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采收时机应选择在玉米进入生育后期但未成熟时进行,这样的玉米植株富含养分,并且含有丰富的水分,适合进行青贮处理。
选择适宜的采收时机可以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并且有利于保存玉米植株中的营养物质。
2. 切碎处理在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时,需要对玉米植株进行精细的切割处理。
通常可以采用粉碎机或者割草机进行切碎处理,将玉米植株切碎成适当的长度,这样可以增加青贮饲料的密度,有利于压实和发酵。
3. 压实处理在切碎处理后,需要对切碎的玉米植株进行压实处理。
压实可以有效地减少青贮饲料中的氧气含量,利于快速并均匀的发酵。
适当的压实可以将玉米植株中的水分挤压出来,有利于青贮饲料的贮存和保存。
4. 添加发酵剂在全株玉米青贮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发酵剂是十分重要的。
发酵剂可以帮助玉米植株快速发酵,促进青贮饲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常用的发酵剂有乳酸菌、酵母菌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发酵剂进行添加。
5. 严格控制水分在全株玉米青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青贮饲料中的水分含量。
一般来说,青贮饲料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70%之间,这样可以保证青贮饲料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高质量的发酵和保存。
二、营养成分的保留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可以有效地保留玉米植株中的营养成分,这对于饲料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保留玉米植株中的营养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株青贮玉米机械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1、选种: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到95%。
2、适时机播作业:当地温达到并稳定在8-12℃时开始播种。
3、施肥、播种: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施肥作业工序一次完成,每亩施入化肥30-40公斤,播种位置要一致、整齐,机具行走路线要直,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播种深度在4-5厘米。
4、种子与化肥间距:化肥播深应控制在8-10厘米,种肥间距一般在4-5厘米,过大会降低肥效,过小容易造成烧种、灼苗。
5、田间管理:
①适时喷施化学除草剂,要在播后苗前喷施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等进行封闭除草。
第一次除草效果不好时,可在杂草长出2-3叶时进行叶面喷药。
②查田补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苗情,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③追肥:一般在6月末7月初,采用深松追施尿素10公斤/亩,深松深度25-30厘米;追肥深度:10厘米左右。
6、收获:应乳熟末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