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原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 题。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 题。”这段话发人深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交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 出新颖、有独创性,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是创新教
中田藤三郎的发明因患有痔疮,上厕所的时间较长,他便别出心裁, 在厕所里挂上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规定每天一上厕所就想方案。中 田藤三郎坚持了一年。
圆珠笔最初写到2万个字左右时,笔上的滚珠由于磨损时常漏出, 油墨随之污损书本、弄脏衣服; 使它刚好在写到15000字左右时油墨 用完。
四、学“问”与学“答”相结合(如飞行员旋转训练)
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学习,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 学习观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学生是教学 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启发和传授,只有当学生积极参 与其中时,才能起相应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要做 到: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馈调 节,强化学生参与;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参与 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 “悟”,学会学习,学毅力等创造性人格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就大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志、
1、师生的精神情感的融洽; 2、创设愉悦的教学场景;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我上第一堂课的页面1
做同路人而非矛盾体

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能力 将 是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对 人 材 培 养 的基 本 目标 。
因此 ,深入研 究创 新素 质 与创新 教育 、创 新人 材培
养 模式 及方法 ,是 当前 高校 教学 研究 的重 要 内容之


学 生 的能力培 养远 比传 授某 一具 体 的知识 更为
重 要 ,这一理 念应 渗透 到每 一 门课程 教学 之 中,要

是 : 由于学 生在 校学 习阶 段 ,有些 学生可 能有 所发
现 、有 所发 明 ,但学 生主 要还 是学 习前人 已成 熟 的 知识 。在大 学短短 的4 年里如 何完成学 习任 务 ,获得 最 基本 的专 业知 识 ,最基 本 的 自学 能力 ,都 需要教
环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传 授 知 识 , 不 仅 把 一 门技 术 传
29第7 总 8 ) 0年 1 第7 0 期( 期
☆ 创 新 能 力培 养 与实 训 实 践 教 学 ☆
中国 现代教有装 备
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 巍 李雪飞 杨 挺
1河 南科技大学 . 河 南洛 阳 4 1 0 703 2 天津大 学 天 津 3 0 7 . 002
本章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善于思维比较分析和归纳的习惯把已有的概念事实信息通过巧妙的结合形成新的成果要有独创精神要敢于怀疑突破框框冲破陈规陋习独具见识善于推理对某一种现象或想法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纵向横向或逆向推理勇于创新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发散提出多种设想答案换元变换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转向转变受阻的思维方向等途径以获得新的思路和方案
械 类 专 业 中 研 究 机 械 共 性 问 题 的 一 门 主 干 技 术 基
反 三 , 重在 能力 培 养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维普资讯
中国电 力教育 害
20 年2 ( 第 16 ) 08 期 总 0期
机械原理 课程 改革实践 与创新 能力的培养
段 巍

摘要: 《 机械原理》是机械 专业本科生重要的 专业 基础课 。本文根据该课程 的教 学特点 ,围绕教 学 目标 ,对其结构体 系
变的情况下 ( 总共4 学时 ),必 须对教学 内容做相应的调 整。 8 由于 《 机械 原理 》改革 的教学重 点是 围绕培养学 生 的机 械系 统综合 设计 能力这个 中心展 开 ,因此 ,增 加 了机构 的选
首先对 与理 论力学 知识相 重复 的 内容 进行 了必要 精简 。
比如 在平 面机构 的运动分 析和力 分析 这两 章 中 ,很多 知识 都 型及机械系统传动方案设计 的内容 ,其 中包括功能分析 、创 新 是理论力学 中的重点 内容 。以往在讲授 图解法分析机 构的运动 设计等 。为 了巩 固教学成果 ,使学生在机械系统设计方面得到
和机械 效率 一章 中 ,全部 的 内容 学生 已在 大学 物理 学》 和 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现在 ,首先让学生根据设计
《 理论力 学 中学过 ,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 中,只对基 本概 念 的原始参数和设计要求 ,进行机构传动方 案的设计 ,然 后再进 进行简单陈述 ,着重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和计算 ,既 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为 了确保学生在增加设计 内容 的同时 避免了内容的重复 ,也提高 了学 生对 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 。 也能在规定 时间内能够完成课程设计 ,在课程 阶段就预先布置 其次 ,在机构 分析 中 ,增 加 了解 析法 内容 ,并 兼顾 图解 出课程设计 的题 目,先让学生讨论并 完成对机构传动方 案的设

[创新设计,课程改革,原理]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和创新设计实践的研究

[创新设计,课程改革,原理]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和创新设计实践的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和创新设计实践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社会需求的日渐多样化,探索并实践集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本思路。

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进一步深化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和创新设计实践的探索。

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全局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及课外创新设计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针对我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和工程应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进行设置。

课堂教学精选讲授内容,根据每部分的特点,改进并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工程设计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对于各种机构的共性问题,要注重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掌握机构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方法,以及这些原理和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范围和条件。

机构的结构分析是合理设计机构和创新机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讲授时结合实验室中常见机构的模型让学生多观察、多分析机构的组成原理。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理论力学直接相关,是理论力学中运动学部分的延续和推广,但研究对象从质点和刚体转换为构件和机构,要让学生以工程的观点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如以学生熟悉的牛头刨床为例,分析构件的运动参数及机构的运动特性。

机械中的摩擦和效率,涉及理论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应以习题课的形式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和机械的平衡的学习放在实验课环节,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在常用机构及其设计的学习中,需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前高校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重记忆、重考试、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创新能力和拓宽知识面不利,使得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就业,造成了应用型、创新型机械设计人才短缺。

为此,对于机械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高校教改的研究重点,对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促进学生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优化机械设计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现代机械设计与方法,本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整机、系统和与科研前沿相结合的,以代表目前机械领域研究水平的典型机械系统或结构产品设计为主线,将机械设计类课程按基础篇、图学篇、设计篇进行整体优化取舍、结构性调整,整合成为一套系统性、设计型课程体系,进行跨学期系统连续讲授。

基础篇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分析力学基础、矢量代数基础、矩阵论基础、材料及热处理、零件成型方法、公差与配合,图学篇为机械制图、工业造型、平面绘图软件、三维造型软件,设计篇为现代设计哲学、现代机械设计准则、平面及空间机构学、零件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样机设计软件、广义优化。

2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由于机械设计类课程具有理论知识难度低、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很难自始至终使学生保持高的吸引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考核方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考核方式上采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评分+学生自主选择考核类型(产品设计考核或期末考试)得分的课程总成绩考核方式。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分占30%,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同学打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学生自主选择考核类型为产品设计考核和期末考试两种,占70%。

创新能力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培养
1 加 强教 学 手 段 , 发 创 造 性 思 维 激
力的培养。在学院的实验教学 中心创建 了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 , 购置 了形式较 为新颖的机构及机 械结 构模型供学生拆装 。通 过
对模型 的工作 原理 、 动方案和组成结构 的观察和分析 , 运 以及 在 此 基础 上进行地创 造性搭 接与组 合 , 使学生 受到创新 能力的训 练。 5 举办创新设计大赛 , 形成创新氛围
将 教学 内容 、 创新方法和实践有 机结 合起来 ,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
能得到发挥 。 参考文献 :
识 和操作体验 , 增加 了课堂教 学的信息量 , 提高了教学质量 , 发 激
了学 生 的 创造 性 思 维 。 2 深 化 教 学 内容 , 住 主 线 , 出重 点 抓 突
Hale Waihona Puke 课 程教学 中以机构为研究对象 , 以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为核心
学 校鼓励学生积极参 加各种形式 的比赛 。除了两年一届 的 全 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 以外 , 学校每年还组织 校内的机械创新 设计大赛 和“ 战杯” 挑 创新 设计大赛 。创新设计 大赛 是体 现学生 创新能力 的一个平 台, 通过大力开展创新 设计 大赛 , 激发 了学 生
参 与 创 新 活 动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中 形 成 了 良好 的 创 新 氛 围 。 同 在
【 陶静, 4 1 马俊. 原理教 学 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 力U . 机械 J 内蒙古煤
炭经济, 0,) 3 4 2 6 6: ~6 . 0 ( 6
【 王跃进. 5 】 机械 原理教 学 内容改 革的认识 与 实践 卟 高等 建筑教
育,9 8( :8 9 19 , ) ~5 . 35
立的内容产生整体的 、 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各种典型 的机构 中了 解机构 的具体结构 、 工作原理 、 特征和功用 , 系统地介绍机构的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了满足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设计能力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的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表明,这种基于工程创新理念的教学改革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标签:教学改革与实践机械原理创新能力培养1 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近年来,随着机械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深化,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增加,教学学时相对减少,教学目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2]。

因此,如何紧扣学科发展脉搏,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既能掌握主要内容,又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设计能力,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3]。

2 我校《机械原理》教改的实践措施我校机械专业在办学伊始就参照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最新《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密切跟踪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2.1 构建合理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相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调研,深入探讨了本课程同其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细化本课程各内容所应体现的基本应用技能,力求将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基本要求》的指导原则修订编写原有教学大纲,围绕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能力这个中心构建合理实用的课程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分为五大专题:机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

将某些应用理论力学知识就应该能解决的内容或某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不再列入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中,并且增加了一些适合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内容,删除了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要求的层次上对某些内容也进行了适当调整。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领域。

而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之一,在工程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机械原理的教学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原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的讲解,缺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讨论,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互动授课等。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模型展示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携带不同机械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零部件成型及摩擦运动的规律。

通过靶向教学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不同题目的解法,互相促进协作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三、结语机械原理是一门具有较高难度的学科,但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提出了创新教学的思路及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械工程发展。

三表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表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表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对其结构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实验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后续机械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将增强学生对机械类工作的适应性并提高其创新能力,从我国民办三表教育改革实践的成效来看, 目前三表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当今各三表院校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侧重于改革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外, 同时还尝试将机械原理教学与创新设计有机结合, 以实现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技能人才的教学目的。

1.课程改革目标的建立《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本课程的新发展。

因此,加强基础,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本课程的改革目标。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原理课程体系偏重于对机构的分析,即对机构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机构的设计和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的设计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

为了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总共48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对与理论力学知识相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精简。

比如在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这2章中,很多知识都是理论力学中的重点内容。

以往在讲授解析法分析机构的运动时,会花费大量学时讲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

这次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然后着重对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既节约了学时,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又如,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一章中,很多的内容学生已在理论力学中学过,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只对基本概念进行简单陈述,着重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既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也提高了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9.160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①曾斌1,2* 李玲芳1,2(1.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2.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针对目前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从建立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泛亚网络课程、学科竞赛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掌握了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TH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160-02Abstract: Aiming at insuff iciencies in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re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mechanical principle is provided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The measure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laboratory, innovative laboratory, transasia network course and academic competition is explored. By these measures,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Many kinds of ability, including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solve of problem,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are all improved.Key Words: Mechanical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ability①通讯作者:曾斌(1978,9—),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E-mail:2146785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机械制造论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卢文娟(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为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在分析传统课程设计中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实践措施及实施的主要内容。

新形式的课程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扩大题目的数量和类型,将现代设计方法引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课程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设计主动性。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团队;现代设计方法;创新0引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设计” 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地、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的一个必要实践环节[1]。

为了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对具有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有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如课程设计的方式、内容、组织形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一直在各高校中进行[2-3]o目前国内高校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一般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选用已有的典型机械(如牛头刨、压床等),进行比较系统的运动分析、力分析等,重点在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各章节的理解和拿握;另一种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自选课设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亦或是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弓I入创新实验等[4-5]。

这些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的多形式改革,打破了传统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起了传统课设中缺乏的工程价值观,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传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弊端1.1传统设计题目单一,时间短、任务重我学院十几年来一直延用同一个课设题目——小型精刨机主切削运动机构设计,每位设计者采用图解法完成机构在两个瞬时位置时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手绘在A1的图纸上,并编制相应的设计说明书。

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 : 小 勇 , 获 第 六届 课 件 大 赛 一 等 奖 ,0 5年 《 压 与 气 周 曾 20 液 动技 术 》 家级 精 品 课 程 主 要 参 与 人 。 国 西安 航 空技 术 高 等 专 科 学
校机 械 工程 系机 制 教 研 室主 任 。
1 . 改革教学 内容 , 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立 只 有 大 约 15 左 右 ,而 且 这 些 典 型 的 系 统 对 立 均 可 用 4 2 0个 0 个发 明创造原 理中的方法来解决 。
T Z理 论在机 械 制造 与 自动化专 业 RI 教 学 中的应 用与 实践
TI RZ理论的发展 与完 善带动 了 T I RZ的应用 , 目前 T I R Z在 创新设计 、 创新 教学 、 创新科 研等方 面得到应用 , 得了可喜 的 取 成果 , 笔者 根据对 T I 论的理解 , R Z理 将其 应用到机 械工程 的创 新性人才培养 中,为机械制造及 自动化专 业的创新性人才培 养 提供一条 途径 。
陕 西省 教 育厅 基 金 项 目 0 G 4 6 0。
参考 文献 :
… 1李俊 华 . 革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实验 教 学 , 高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改 提
力 U . 国科 技 信 息, 0 ( )2 0 2 1 ]中 2 5 1 :0 — 0 . 0 7 『 徐 起 贺 , 昌 林 . 于 T , 理 论 的 机 械 产 品创 新 设 计 研 2 1 吴 基 PI . Z 究 m. 床 与 液压 , 0 47:2 3 . 机 2 0 f) - 3 3
创 新 理论 的发展 与 T I RZ理论
T I “ 明问题 解决 理论 ” R Z是 发 的俄文 简称 , 它是前 苏联 G . S hh l r .A su e 及其 同事们在分析研究 了世界上近 2 0万件高水平 l 5 发明专利 , 综合多个学科领域原理 、 法则 的基础上 提出的创新方 法理论体系 。主要 目的是研究 人类进行发 明创造 、 解决技术难题 过程 中所遵循 的科 学原 理和法则 ,它是一种建立在 技术 系统进 化规律基础上 的问题解 决系统 ,同时也是一个创新 能力 培养体 系理论 。将 T I R Z理论 与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相结合 , 进行 机械类 课程创新性教学 的实践是 我们 近年的探索 , 也取 得了一些经验 , 可为 同行在创新性 教学 中应用 T I R Z理论提供参考 。

机械工程课程学习总结了解机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

机械工程课程学习总结了解机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

机械工程课程学习总结了解机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机械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涉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我在机械工程课程学习中的总结进行总结,探讨了解机械原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机械工程课程中,我学习了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如质点运动学、刚体力学、动力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深入了解了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

例如,我经常在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从中获取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另外,我还参加了一些线上的学习平台,例如Coursera和edX,通过在线课程加深了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机械实践与项目经验的积累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工程的学习过程也离不开实践和项目经验的积累。

在课程中,我参与了多个机械实验和设计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一个机械设计项目中,我负责设计一个能够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温室系统。

在这个项目中,我需要了解传热原理、空气流动的规律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设计、测试和改进的过程,我不断优化了系统结构和控制算法,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我的机械设计能力,还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机械工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创新项目的基础。

然而,创新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在课程学习中,我积极参与机械学术交流和科技竞赛。

通过听取学术报告和参加专业会议,我与行业专家和学术领域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这些经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思路。

另外,我积极参加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竞赛。

参与竞赛项目不仅需要我运用机械原理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我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探讨《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规律、力学性能等方面知识。

而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课程教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该紧密结合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学生研究项目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特点,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机械设计和制作项目,让他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设计大赛和科技竞赛,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激情。

可以结合工程案例和行业需求,设计一些实用性强的教学项目和任务,让学生解决真实的工程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浅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浅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浅谈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培养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摘要一个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在专业学习当中已经变得十分的重要。

而机械原理的课程的设计却正好可以提升一个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本篇文章细致地探讨了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当中,怎么样从课程设计的选题以及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来提高一个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创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前言在现代社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十分大,是否可以提前别人制造出物美价廉质量好的机械产品,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在市场上所具备的竞争力的大小。

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械运动方案的具体的设计在产品当中十分重要,也是一项具备很大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设计。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在高等学校的工科的本科阶段对于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一个比较具体的要求就是,联系一个具体的机械系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初步的进行机械方案的拟定,还可以对方案当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分析以及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一个主要的部分就是设计一个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这个方案具体的包含了对于工作原理的分析、机构类型的分析、设计部件的具体尺寸以及对于具体运动的分析。

经过课程设计之后,可以巩固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提升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能力,特别是可以提高机械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训练,可以为机械原理课程的创造性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1]。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当中具体题目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效果的好坏。

首先,设计的课程设计的题目必须要是完整的,是一个完整的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具体的包含了机械运动功能原理的设计、机构的类型的设计、部件的尺寸的设计、整个机构系统协调性的设计,还有整个机构的运动性能的分析,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整个机械运动方案系统性的练习;其次,整个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比较实用,是从实际当中精选出来的比较合适的题目,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难题的能力,进而对运动方案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让自己更加投入地去学习。

谈机械原理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谈机械原理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谈机械原理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房海蓉;方跃法
【期刊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2)003
【摘要】机械原理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来设置,以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设计的改革应以创新实践为主题,采取自主选题、多方案设计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课内课外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不间断的训练.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房海蓉;方跃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基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械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J], 刘扬;唐芬南;贺兵
2.从深化系统能力培养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教学改革 [J], 李东勤;徐勇;常郝;王芳
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路径 [J], 杨喜冬
4.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J], 陈卫群
5.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实践教学改革 [J], 何玉林; 匡兵; 黄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最新教育文档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最新教育文档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是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重要机械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于机械类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三门课程依次在三个学期独立进行,其讲授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械工程教育的质量。

本文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工程设计各主要环节训练的需要出发,针对我校机械基础课程群三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介绍其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情况。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1.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达到内容紧密衔接、分工合理、整体机械设计知识完备多年来,《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各自为政,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固定教学模式,三门课程既有各自的知识体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部分内容的交叉和重复,甚至冲突。

《机械原理》的教学,注重机构;《机械设计》的教学,注重零部件;《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注重创新思维、创新法则及方案设计。

各自的教学内容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考虑不足,若从工程设计和整机、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三门课程,它们缺少在内容上的衔接、合理的分工与匹配以及优化整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培养学生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通用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与结构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创新设计和现代机械系统设计训练的总体理念,协调解决了各门课程的交叉内容,对三门课程中的蜗杆传动、锥齿轮传动、组合机构、运动方案拟定、零件的结构设计[1][2][3]等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使内容衔接紧密、分工合理,保证了学生学到的是完整、系统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同时可节省10个左右的授课学时。

2.研制了各门课程的优质电子课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和手段在授课时突出主线,以少、精、宽、新为原则,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学科发展、讲工程应用,摒弃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逆施法教学、启发和讨论式教学、网络教学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表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04-12T11:47:40.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1期作者:毕经毅1 崔海军2
[导读] 摘要:《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对其结构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实验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2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对其结构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实验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后续机械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将增强学生对机械类工作的适应性并提高其创新能力,从我国民办三表教育改革实践的成效来看,目前三表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了当今各三表院校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侧重于改革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外, 同时还尝试将机械原理教学与创新设计有机结合, 以实现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技能人才的教学目的。

1.课程改革目标的建立
《机械原理》课程改革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本课程的新发展。

因此,加强基础,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本课程的改革目标。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偏重于对机构的分析,即对机构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机构的设计和机械系统传动方案的设计成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

为了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总共48学时),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对与理论力学知识相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精简。

比如在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这2章中,很多知识都是理论力学中的重点内容。

以往在讲授解析法分析机构的运动时,会花费大量学时讲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

这次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然后着重对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既节约了学时,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又如,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一章中,很多的内容学生已在理论力学中学过,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只对基本概念进行简单陈述,着重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既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也提高了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

3.多元化考试模式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对机械原理建立了多元化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

在考试内容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在考试形式上,不再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一种形式,而是选择了平时作业、期中、综合性大作业、平时测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降低了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使成绩构成多样化,教学效果良好。

此外,对在课程设计中具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合理设计,以及在平时讨论课及大作业中有独到见解和创意的学生,可适当加分,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 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的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 这是优点, 也有缺点, 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 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而创新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设计的欲望。

为达到这一目标, 将创造性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在讲解机械原理概念和设计方法时, 要立足于实际, 紧紧扣住生活或生产实际中的例子来讲解。

比如结合汽车内燃机讲解构件和零件的概念;结合开关教室的门讲解转动副、自由度及如何来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结合同学喜欢熟悉的汽车讲解曲柄滑块机构、转向机构、变速机构;结合机械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变速关系讲解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等等。

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息息相关,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在两周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 鼓励学生自选课程设计题目, 勇于创新。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机械创新设计作品、科技作品图片,并向学生展示。

带领学生到创新工厂等场所观察新产品。

多方面、多渠道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作品, 使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有真实的感受和全面的了解, 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

比如:15届同学设计的按摩柱就是自选的设计题目, 根据中医按摩的疗法, 相对于背部的按摩提倡以揉动按摩为主, 按摩机构采用滑块驱动曲柄,曲柄采用偏心轮设计, 偏心轮实现的平面圆周运动人以“揉” 的感觉。

如图1所示, 其传动部分是采用人踏脚踏板, 通过链传动传给后部的曲轴, 曲轴带动连杆, 连杆带动滑块。

再由滑块作为主动件带动背部按摩板作往返运动, 在背部按摩板上安装四个固定的偏心轮, 从而限定了按摩板的运动轨迹, 从而达到按摩板的平面圆周运动, 按摩板上的按摩柱从而也到达以“揉” 的动作进行按摩。

该设计将机械原理课程中所学的偏心轮机构、连杆机构等常用机构的运动巧妙组合来达到预定的机械功能要求, 构思新颖、独特。

其次, 鼓励学生多了解实践知识, 让他们了解机器中众多的零部件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尽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例如, 在学习四杆机构时, 结合生产和生活的众多的应用实例重点讲解各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介绍一些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规律。

并加强创造性小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也可采用设计的形式进行, 初步拟定一个设计题目, 由学生进行充分的方案搜索和讨论, 并综合出较优方案。

5.结束语
机械原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应在教学要素、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不断推进课程建设。

本课程课程改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虽然学校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及评价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小康,余洁冰.工科学生课程设计与综合素质培养[J].高教探索,2009(5):133-134.
[2] 邵国霞, 梁明学. 课程设计教学的探[J] . 中国大学教学,2005(6):25,34.
[3] 王少刚.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7(8):23-25.
[4] 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2011(5):7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