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教学文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球自转及其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弹性。
我是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知识看作学生已初步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第二:不要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要了解“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自转进行学习,为下一节学习地球公转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
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本节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出了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理解了一个简单的现象是靠人类不断探索、研究得到的,使学生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性。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
过程与方法: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3.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模型,思考并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
科学说课稿模板
科学说课稿模板一、说课内容概述。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本课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说课内容分析。
1.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是自转轴是倾斜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自转速度是恒定的。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自转的存在和规律性,进而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影响。
2.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是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公转轨道是倾斜的。
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地球位置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地球公转对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说课教学目标。
1.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影响,认识地球公转对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说课教学重难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 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和地球公转对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影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课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问题,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2. 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 探究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影响。
通过实际观察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地球上昼夜变化的规律性,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的理解。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理解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等知识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地球的公转、气候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直观地呈现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基本概念。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生动的实例,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地理概念。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概念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学生能够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运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2)建立地球空间运动的概念。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特征。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地理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原理、影响和意义,并探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对地理环境和生命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1.1 自转的概念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钟4秒,这个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轴是一个偏离竖直轴线的轴线,也称为地轴。
地轴的倾角大约为23.5度,这就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原因。
1.2 自转原理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内部的动力学原因引起的。
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源,地球的自转通过地壳的运动将热量传递到地表上,形成气候、地形等各种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地球上的不同时间带。
二、地球的公转2.1 公转的概念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即一年。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这就是造成四季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2 公转原理地球的公转是由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的。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每年绕黄道公转一周,形成了地球的年分和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3.1 影响地球的日照和气候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和不同时间带,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
地球公转则使得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地球的气候差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分布极其复杂多样,从而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3.2 形成了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了四季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长时间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按照不同的季节发育、繁殖和迁徙,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四、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4.1 为地理环境和生命提供了基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供了地球上气候、天文、地形等自然现象出现的基础。
地理教案: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理教案:地球自转与公转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完成一次公转周期为一年。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日照、季节和时间等自然现象。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线被称为地轴,位于地球的南北极。
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每小时约1670千米,从西向东旋转。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的现象。
1.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面对太阳时,这个地区就经历了白天,而当地球转到另一侧时,这个地区就会进入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作息规律。
其次,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理坐标的存在。
由于地球自转,人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点的位置。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两个经线之间的角度差,起点是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以东经为正数,以西经为负数;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点到赤道的距离,以北纬和南纬来表示。
最后,地球自转还导致了科里奥利力的存在。
科里奥利力是一种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它使得自由移动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偏离直线运动,导致了天气系统中的气流和水流的旋转。
2. 地球自转的效应地球自转对天文现象和天文测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日出和日落现象的发生。
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方时,我们观察到日出;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方时,我们观察到日落。
这一现象与地球自转的运动密切相关。
其次,地球自转还决定了地球的昼夜不均匀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时速不变,而地球各地纬度不同,导致了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的差异。
在赤道附近,昼夜时间几乎相等,而远离赤道的地区,白天或黑夜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三、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千米。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引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其运动规律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特性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探讨其影响以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二、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与过程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自转运动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断变换,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自转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自转运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
白天太阳直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夜晚则辐射出它收到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
这种温度的变化导致了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形成,影响着气候的分布和可持续发展。
三、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与过程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公转运动周期为365.25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交替和年的长度。
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恒定的。
当地球距离太阳较近时,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这是北半球的夏季;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这是北半球的冬季。
这种季节的交替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发生改变。
四、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联系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日照和季节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到地球不同的地区,导致了昼夜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
自转运动则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长度。
五、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不仅与太阳有关,也与其他行星和星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它们的公转运动相互影响,形成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同时,地球的自转与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也会导致地球的轨道发生微小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计算及地理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地球仪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2)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有两种运动,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
2.地球自转(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2)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5)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区差异。
3.地球公转(1)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2)展示地球公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
(3)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也就是一年。
(4)讲解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30千米/秒。
(5)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等地理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5.课堂小结(1)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课后作业(1)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2)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地理初中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初中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级标题:地理初中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级标题1:课程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理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关概念及其影响。
二级标题2:教学目标1. 理解并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自转造成昼夜交替、四季变化以及时区划分等现象。
3. 了解公转对气候带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 发展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级标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以及对不同地区时间差异的形成。
2. 地球公转对气候带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以及季节变化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2. 帮助学生探索公转对气候带和季节变化的具体影响。
二级标题4: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活动材料:地球仪、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模型。
- PPT或黑板上准备相关知识点和实例。
2. 学生准备:-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内容。
二级标题5: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回顾并描述地球的形状。
引导他们思考地球是如何旋转并绕太阳公转的。
第二步:概念解释与讨论(20分钟)1.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可以使用图表、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说明,以便学生更好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昼夜交替以及不同地区时间差异的原因。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第三步:实验与观察(30分钟)1.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灯光和模拟地球自转运动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光线强弱及其位置的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不同地区经度及其相对应的时间差异。
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时间差异与地球自转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探索公转对气候带和季节变化的影响(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气候带。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轴线为中心,围绕该轴线进行的旋转运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时区划分。
1. 自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地轴向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地轴从西向东旋转,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
这个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星空的变化。
2. 自转的原理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的旋转构造和自转动力引起的。
自转动力主要由地球内部的密度差异和地球形状不规则性所产生。
3. 自转带来的影响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和地球的时区划分。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时区的划分。
此外,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的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水流、风向以及天气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地球的年份划分。
1. 公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约365.25天,被称为一年。
这个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温度的差异。
2. 公转的原理地球的公转是由地球绕太阳的引力和角动量守恒所决定的。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使得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而角动量守恒则使得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动量。
3. 公转带来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和年份的划分。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阳光照射量不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
此外,地球的公转也导致了闰年的存在,以弥补公转周期与平年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计1. 教学方法本节课既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要让学生理解其影响和运用。
因此,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2. 教学内容的设计(1)通过举例子和演示来引发学生对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并让他们能够区分两者的不同。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引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理学中最基本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自身轴线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这两个运动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以及生物分布等方面。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其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现象。
二、地球的自转1. 自转概述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身轴线从西向东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也即24小时。
这个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左右,由于环绕北极和南极轴线旋转,所以在不同纬度上具有大小不同的速度。
2. 自转特点(1)东半球与西半球:由于自转方向相对固定,使得地球表面被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当我们站在北半球时,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并从西方落下;而在南半球,则相反。
(2)日照与夜晚:由于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在白天人们能感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晚上则是黑暗的夜晚。
(3)地球自转速度:地球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从西向东旋转,约为1670公里/小时。
而在极地附近,自转速度减慢,并且在北极点和南极点处几乎没有自转。
三、地球的公转1. 公转概述公转指的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圈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这个运动形成了季节变化,并且表现为不同纬度和不同时段受到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
2. 公转特点(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以太阳为焦点。
由于轨道偏离了完全的圆形,导致地球到达近日点与远日点时距离太阳有所差异。
(2)季节变化:由于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使得当地球接近近日点时(冬至),受到太阳照射较少,在此期间寒冷;而当接近远日点时(夏至),受到太阳照射较多,在此期间温暖。
四、影响因素与相关现象1. 影响因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轴倾斜度、地理位置和地形等。
(1)轴倾斜度:地球轴倾斜度决定了在不同纬度上太阳照射的角度。
越接近赤道的地区阳光直射,温度更高;而在极地附近则是斜射,温度较低。
(2)地理位置:不同经纬度对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
《地球的自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自转》。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地球的自转》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具有关键作用,也为后续学习地球的公转以及气候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
接着阐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时差异。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活动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球运动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现象,并能解释其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模拟实验和示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运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现象。
2、教学难点(1)地方时的计算。
(2)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引言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绕着太阳既进行自转又进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日夜更替、季节变化以及地理经纬度等概念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并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是自转轴和自转方向。
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其南北两极的惯性连线确定的。
自转轴是倾斜的,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倾角是23.5度。
自转轴上的地点称为地球的极点,其中北极位于北纬90度,南极位于南纬90度。
2. 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东转或顺时针转动。
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我们根据自转的时间来划分地球的日夜。
三、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有三个基本特征,包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速度。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被称为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
地球在其轨道上的运动被称为地球环绕太阳的一次公转。
2.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我们通常将公转周期称为一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的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离太阳近的时候速度较快,离太阳远的时候速度较慢。
四、教学活动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 观察自转与公转让学生形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地球、太阳和自转轴的角色。
让地球围绕自转轴旋转,并同时围绕一个太阳模型做椭圆形运动。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2. 制作模型学生可以使用纸板、图钉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和太阳模型。
通过手动操作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
3. 绘制地球运动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图。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
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稿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揭示了地球的旋转和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本文将从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转和公转的定义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每次自转一周被定义为一日,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670千米左右,自转轴线是地球北极和南极的连线。
公转则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年,约为365.25天。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二、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1. 自转的倾角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有一个倾角,目前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以及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当北半球冬至时,南半球正值夏至,产生了季节的差异。
2. 公转的椭圆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现出一个椭圆形,这导致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变化。
当地球接近远日点时,离太阳最远,而距离近日点时则距离最近。
这种距离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季节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上季节的变化。
由于自转轴倾斜的存在,不同季节地球各个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这种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2. 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能够获得不同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这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规律,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作息和活动规律。
3. 气候变化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以及自转轴的倾角变化,进一步导致了气候的变化。
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和纬度的影响差异很大,进而引发了地球上的气候多样性,如热带雨林、温带季风和寒温带气候等。
4. 海洋环流和风力系统地球自转和公转也对海洋环流和风力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过程;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3.能够说明夏、冬季的成因。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准备:图片、地球仪、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通过放映图片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旋转的吗?2.地球是如何绕着太阳公转的?请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
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解释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南北极之间的一条假想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2.解释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一周约耗时365天。
Step 3:地球自转(20分钟)1.介绍地球自转的过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从太阳的方向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
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演示,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效果。
通过旋转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自转带来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Step 4:地球公转(20分钟)1.介绍地球公转的过程: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地球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不仅绕着太阳转动,还保持自转的状态。
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演示,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效果。
通过围绕太阳的运动,学生可以了解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变化。
Step 5:夏季和冬季的成因(20分钟)1.解释夏季和冬季的成因:夏季的阳光直射地面,而冬季的阳光则以较大角度照射地面。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不同,向他们解释夏季和冬季的成因。
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半球斜射的太阳光较集中,而冬季则在南半球斜射的太阳光较集中。
Step 6:小结与练习(15分钟)1.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2.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引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地球运动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原理、影响以及相关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二、地球的自转A. 定义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自转轴从西向东旋转,自转轴是地球上的两个点,南纬90°和北纬90°的交点。
B. 原理地球的自转是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力所引起的。
自转的速度不同于赤道和极地,赤道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自转速度最慢。
C. 影响地球的自转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产生着重要影响。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变化,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了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同时,自转也导致地球上产生了风、海流等气候现象。
D. 实例1. 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
在太阳照射的地方是白天,而背对太阳的地方则是黑夜。
2. 科林斯电子钟实验:这个实验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放置了一组电子时钟,结果发现,离赤道越远的地方,自转速度越慢,表明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
三、地球的公转A. 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绕着太阳从西向东运动,这个运动轨道呈椭圆形,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角度为23.5°,它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会接受到不同的太阳照射。
B. 原理地球的公转是由于太阳的引力所引起的。
地球被太阳的引力所束缚,一直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
C. 影响地球的公转对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季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会有所变化,直接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D. 实例1. 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的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时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导致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年代回廊:年代回廊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任何地方每年的平均温度都一样,这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造成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教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一、引言1.1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1.1.1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
1.1.2公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1.3地轴倾斜:地球轴与垂直于公转轨道的夹角约为23.5度。
1.1.4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1.2地球运动的重要性1.2.1影响气候: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太阳辐射量不同。
1.2.2形成生物节律:地球自转影响生物体的生物钟。
1.2.3地理现象的解释:如极昼极夜、地球五带等。
1.2.4影响人类活动:如农业、航海等。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理解。
1.3.2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1.3.3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
1.3.4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地球自转2.1.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2.1.2自转周期:约24小时。
2.1.3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
2.1.4自转速度:极点为0,赤道最快。
2.2地球公转2.2.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2.2公转周期:约365.25天。
2.2.3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2.2.4公转轨道:近似椭圆。
2.3地轴倾斜的影响2.3.1四季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3.2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
2.3.3五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2.3.4气候变化:不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
三、教学内容3.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3.1.1自转影响公转现象的观察:如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
3.1.2公转影响自转速度的变化:如地球赤道部分的自转速度。
3.1.3地轴倾斜对自转公转的影响:如季节变化。
3.1.4地球运动的整体性:自转与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
3.2地球运动的实际应用3.2.1天文观测:通过地球运动预测天体位置。
3.2.2航海导航:利用地球自转公转进行航线规划。
3.2.3农业生产:根据地球运动安排种植时间。
3.2.4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与地球运动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4、黄赤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 公转的周期、恒星年 公转的速度、近日点、远日点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画图:黄赤夹角、太阳折射点的回归运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三、学法
初步接触关于宇宙方面立体而抽象的知识,学生应该结合 书本内容,学会画图分析和解释地球运动的宏观规律;抓重点 学习;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勤先总结前一节的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再说: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昼夜在交替,季节在变换, 这是为什么呢?
讨论后给出结论——这是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运动。从而引入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
新课讲授:
1、用地球仪演示,讲解地球的自转轴、运动方向、角速度和线速 度,从而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 。
2、讲解地球的公转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3、放映flash 动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画图说明二分二至时地球 的位置、黄赤夹角的形成。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 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高一教材第一单元第4节,是本书的基础课程,是本单元 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认识了宇宙中的太阳系及其八大行星,得知地球位于 金星和火星之间,了解了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扎实地掌握好理论基础, 是学好下一章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