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伯努利方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在学习概率论时也是最基本的概念。
尽管有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伯努利方程了解甚少,但它对科学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介绍伯努利方程的数学原理。
伯努利方程是一种概率方程,用来表示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它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工具,用来估计一个事件的可能性。
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公式为: P(A)= P (A/B)*P(B),其中,P(A)表示A发生的概率,P(B)表示B发生的概率,P(A/B)表示B发生时A发生的概率。
第二部分,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实际应用。
伯努利方程可以用于许多实际应用,如金融风险分析、诊断预测、健康决策分析等。
例如,在金融风险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一定程度的投资风险,以便在投资前了解投资的可能性。
在健康决策分析中,伯努利方程可以用来估计某一疾病的发生几率以及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教授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生往往比较抵触。
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重点介绍它的概念、公式以及实际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方式,以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这一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一些实际的算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最后,在学习伯努利方程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所以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更多的利用实际案例,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内涵。
总之,伯努利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概率方程,虽然学习起来并不容易,但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要注重学生掌握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并多利用实际案例和计算机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推导过程。
2. 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3. 相关物理公式和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举例说明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伯努利原理,提出伯努利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 利用理想流体在重力场中做稳定流动的假设,推导伯努利方程。
2.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方程中各项物理量的含义,如压强、流速、密度、高度等。
3. 结合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1. 通过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喷水壶、飞机升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二、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1. 讲解伯努利方程在非稳定流动、非均匀流动等情况下的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在讲解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_高中物理_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理想流体,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
2、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3、通过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功和能的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培养学生使用能量守恒思想的意识和思路。
4、通过对实例的定性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建立模型和分析推力能力,学以致用。
并在使用中体会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建立流体的理想模型——理想流体开始,简单介绍了流体的特点及流体的定常流动方式。
重点依据功能关系推导了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中压强和流速的规律——伯努利方程。
并使用伯努利方程对大量生活实例进行了定性分析。
2、教法建议:本节主要是初步介绍了流体动力学的点滴知识,且作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开阔视野,培养知识、方法迁移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加深准备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基本概念建立、基本思路迁移、基本分析方法使用为重点,不要在知识深度上过于下功夫。
建议在学生有引导的自学的基础之上,讨论归纳,以便突出上述重点,遗留问题,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功能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如何利用该方程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功能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如何利用该方程解释实际问题。
示例:(一)课前预习提纲1、流体主要有哪些特点?什么是理想流体?2、什么是定常流动?什么是流线?如何用流线形象的表示流体的流动?3、仔细阅读书P15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并思考下列问题:(1)伯努利方程表述的是什么规律? (2)对于推导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谁对它作了功,为什么?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如何变化了,为什么?能否口述之。
(3)你认为推导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4、自己做书P151的小实验,认真阅读书P154的应用举例,归纳思路,并试做书P155的练习七。
(二)课上带领学生通过讨论预习提纲建立概念、思路,解决疑难。
伯努利原理教案

伯努利原理教案伯努利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原理的概念;(2)认识伯努利原理的应用;2. 情感目标:(1)让学生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伯努利实验的概念。
伯努利实验,又称为二元实验,是一种简单的统计实验,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
它只能用来检验两种假设,即事件A(及其反事件)和事件B(及其反事件)是否具有相同概率。
2. 伯努利原理的定义。
伯努利原理是一种概率假设,假设在进行多次伯努利实验中,多次独立实验的概率是相同的,这种概率可以用概率系数自变量p来表示。
3. 伯努利原理的应用伯努利原理的应用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用它来应用于臭氧层检测,用于统计检验,用于博弈论的模拟等。
三、教学安排1. 导入:(1)介绍概率和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实验的概念;2. 主体:(1)介绍伯努利原理的定义;(2)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原理的应用;(3)设计案例举例说明伯努利原理;(4)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讨;3.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四、教学方法1. 以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伯努利原理的概念;2. 借助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伯努利原理的应用;3. 发挥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不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材料1. 伯努利原理相关的文献;2. 伯努利原理的实例;3. 伯努利原理的案例;4. 相关的理论和思路。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标题: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包括静压管、总压管测速度,毕托管测流速,小孔定常出流等。
二、教学内容1.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2.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几何意义,掌握压强沿流线法向的变化。
2.重点: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理解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静压力的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和计算来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导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实例解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释。
4.归纳小结:总结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和口头反馈进行评估。
2.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题。
2.寻找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
3.准备小组报告,介绍自己对于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师自我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伯努利方程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应用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下次教学应更加注重实例的计算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条件;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能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的流体力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引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介绍伯努利方程的由来、基本假设条件和物理意义,引发学生对流体力学问题的兴趣;2.推导伯努利方程的公式:通过对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和能量守恒原理的运用,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如飞机飞行、水泵工作等;4.综合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介绍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引出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和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2.推导:对一个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解析实例:选择一些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实际应用例子,如蒸发器、喷泉等,通过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阐明伯努利方程的实际意义;4.继续推导:通过对飞机飞行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更复杂情况下的应用,如高速流动、气动力等;5.独立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总结与拓展:总结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内容,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如水流、液压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伯努利方程的介绍和推导,讲解其基本概念和公式表达;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给予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课件:准备伯努利方程相关的课件,包括理论介绍、公式推导、应用案例等;2.实验装置:准备一些与伯努利方程相关的实验装置,如风洞、液压实验装置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教案定

伯努利方程教案定教案概述本节教学内容为伯努利方程,重点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能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求解与流体运动相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伯努利方程的概念和应用;2.流体运动中的问题求解。
教学难点1.伯努利方程的理论推导;2.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流体运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3.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流体力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2.复习流体静力学的知识,回顾流体的压强、静力平衡等基本概念。
二、讲授伯努利方程(30分钟)1.引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2.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伯努利方程的详细形式;3.讲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范围和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实例演示(30分钟)1.选择一具体的流体运动问题,通过演示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求解方法;2.给出多个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独立解决流体运动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验证(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2.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流体运动的实际规律,并与理论结合。
五、讲解拓展(20分钟)1.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改进形式及应用场景,如对流动粘性流体的改进伯努利方程;2.介绍其他与流体运动有关的重要方程和概念,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2.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3.提出课后拓展题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伯努利原理的教学实践(2篇)

第1篇摘要: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在解释飞机升力、水流流动等现象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伯努利原理,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多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引言伯努利原理是由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提出的。
该原理指出,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速越快的地方,流体的压强越小。
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伯努利原理,本文提出了一套教学实践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伯努利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伯努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基本原理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方案1. 理论讲解(1)引入伯努利原理的背景知识,介绍伯努利及其贡献。
(2)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速、压强、密度等。
(3)推导伯努利方程,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分析伯努利原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飞机升力、水流流动等。
2. 实验演示(1)利用伯努利原理实验装置,演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伯努利原理。
(3)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管道直径、流量等,观察压强变化,进一步理解伯努利原理。
3. 案例分析(1)选取实际应用案例,如飞机升力、水流流动等,分析伯努利原理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伯努利原理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讨论(1)提出与伯努利原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纠正错误观点,加深学生对伯努利原理的理解。
5. 作业与练习(1)布置与伯努利原理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设置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伯努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定期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理解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原理;3.能够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一些涉及流体运动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笔、实验设备(封闭水流实验装置、压力计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复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b.提问:“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流体的运动问题,请问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出伯努利方程。
2.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10分钟)a.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伯努利方程描述了流体在变化流速、高度和压力下的守恒性质;b.引用伯努利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管流动、空气动力学、水压力等。
3.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30分钟)a.引入假设:定常流动、无粘流动、流体不可压缩等;b.利用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c.分析方程中的各项含义,解释每一项的物理意义;d.强调方程中的各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的意义。
4.伯努利方程的实验验证(20分钟)a.利用实验装置演示流体动力学,并解释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原理;b.通过实验测量流速、压力、高度等参数,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c.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学生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5.伯努利方程的应用(20分钟)a.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涉及流体运动的问题,如水压力,喷水器的工作原理等;b.通过解答应用题,让学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c.强调选择合适的简化条件和适当的伯努利方程形式,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6.小结(5分钟)a.对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进行总结;b.强调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c.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流体运动问题。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2.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包括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第八节伯努利方程●本节教材分析本节属于选学内容,但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伯努利方程是相当重要的.本节主要讲述了理想流体,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然后结合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伯努利方程,最后运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有关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理想流体,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2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能力目标学会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三、德育目标通过演示,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思想.●教学重点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2.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教学难点用伯努利方程来解释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归纳法、阅读法、电教法●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漏斗、乒乓球、两张纸●教学过程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理想气体.2.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3.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介绍实验装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2.问:如果向漏斗口和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①乒乓球会被吹跑;②两张纸会被吹得分开.3.实际演示:①把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向漏斗口吹气,乒乓球没被吹跑,反而会贴在漏斗上不掉下来;②平行地放两张纸,向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不但没被吹开,反而会贴近4.导入:为什么会出现与我们想象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又如何解释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理想流体(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①什么是流体?②什么是理想流体?③对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吗?(2)学生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3)教师总结并板书①流体指液体和气体;②液体和气体在下列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压缩的.a: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在不十分精确的研究中可以认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b:在研究流动的气体时,如果气体的密度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认为气体是不可压缩的.③a:流体流动时,速度不同的各层流体之间有摩擦力,这叫流体具有粘滞性.b:不同的流体,粘滞性不同.c:对于粘滞性小的流体,有些情况下可以认为流体没有粘滞性.④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对于理想流体,没有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2 定常流动(1)用多媒体展示一段河床比较平缓的河水的流动.(2)学生观察,教师讲解.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河水平静地流着,过一会儿再看,河水还是那样平静地流着,各处的流速没有什么变化,河水不断地流走,可是这段河水的流动状态没有改变,河水的这种流动就是定常流动.(3)学生叙述什么是定常流动流体质点经过空间各点的流速虽然可以不同,但如果空间每一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改变,这样的流动就叫定常流动.(4)举例:自来水管中的水流,石油管道中石油的流动,都可以看作定常流动.(5)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思考题:①流线是为了表示什么而引入的?②在定常流动中,流线用来表示什么?③通过流线图如何判断流速的大小?(6)学生答:①为了形象地描绘流体的流动,引入了流线;②在定常流动中,流线表示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③流线疏的地方,流速小;流线密的地方,流速大.3.伯努利方程(1)设在右图的细管中有理想流体在做定常流动,且流动方向从左向右,我们在管的a1处和a2处用横截面截出一段流体,即a1处和a2处之间的流体,作为研究对象.设a1处的横截面积为S1,流速为V1,高度为h 1;a 2处的横截面积为S 2,流速为v 2,高度为h 2;(2)思考下列问题:①a 1处左边的流体对研究对象的压强p 1的方向如何?②a 2处右边的液体对研究对象的压强p 2的方向如何?③设经过一段时间Δt后(Δt很小),这段流体的左端S 1由a 1移到b 1,右端S 2由a 2移到b 2,两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Δl1和Δl2,则左端流入的流体体积和右端流出的液体体积各为多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④求左右两端的力对所选研究对象所做的功?⑤研究对象机械能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⑥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外力要对它做功,把功能关系,外力所做的功与流体的机械能变化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4)用多媒体展示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解:如图所示,经过很短的时间Δt,这段流体的左端S 1由a 1移到b 1,右端S2由a 2移到b 2,两端移动的距离为Δl1和Δl 2,左端流入的流体体积为ΔV 1=S1Δl1,右端流出的体积为ΔV2=S2Δl 2.∴ΔV 1=ΔV 2=ΔV (因为理想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左端的力对流体做的功为W1=F 1Δl 1 ⇒ W 1=p 1S 1Δl 1=p 1ΔVF 1=p 1·S 1=p作用于右端的力F 2=p 2S ,它对流体做负功(因为右边对这段流体的作用力向左,而这段流体的位移向右),所做的功为:W2=-F2Δl 2=-p 2S2Δl 2=-p 2ΔV∴两侧外力对研究液体所做的功为:W =W1+W2=(p 1-p 2)ΔV .又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流体的密度ρ和各点的流速v 没有改变,所以研究对象(a 1到a 2之间的流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没有改变.这样,机械能的改变就等于流出的那部分流体的机械能减去流入的那部分流体的机械能.∴E2-E1=21ρ(22V -21V )ΔV +ρg (h2-h 1)ΔV 又理想流体没有粘滞性,流体在流动中机械能不会转化为内能∴W=E2-E1∴(p 1-p 2)ΔV =21ρ(22V -21V ))ΔV+ρg(h2-h 1)ΔV 整理后得:p 1+22221212121gh V p gh V ρρρρ++=+ 又a 1和a 2是在流体中任取的,所以上式可表述为:p +gh V ρρ+221=恒量,这就是伯努利方程.(5)当流体水平流动时,或者高度的影响不显著时,伯努利方程可表达为p +221V ρ=常量 (6)学生叙述上式的含义:在流体的流动中,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v 大的地方压强p 小,流速v 小的地方压强p大.4.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举例:(1) 重新做导语中的二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用伯努利方程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2)学生:经过漏斗吹乒乓球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的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力,所以会贴在漏斗上不掉下来.学生:当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中间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外边空气的压强大,所以两张纸会贴近.(2)用多媒体展示飞机飞上天空,并解释:①出示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图:②解释:由于机翼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所以飞机能飞上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喷雾器和化油器的工作过程(2) 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喷雾器工作时,让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的流速大,压强小,容器里面的液面上方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孔下边的细管升上来,从细管的上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对于汽油机的汽化器(也叫化油器),当气缸里的活塞做吸气冲程时,空气被吸入管内,在流经管的狭窄部分时流速大,压强小,汽油就从安装在狭窄部分的喷嘴流出,被喷成雾状形成油气混合物,进入气缸.三、巩固练习1.在航海中,对并排同向行驶的船舶,为什么要限制船速和两船的距离?2.在高速公路上并排行驶的两辆轿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为什么?参考答案:(略)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过程中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叫理想流体.2.流体流动过程中,如果空间每一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改变,这样的流动叫做定常流动.3.由伯努利方程知,在流体的流动中,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五、作业1.课本P 155练习七(2)2.课后观察并分析球类比赛中的旋转球和不转球,并说明为什么旋转球比不旋转球的威力大.六、板书设计 伯 理想流体—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努 定常流动—空间每一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改变利方 伯努利方程→①p +=221V ρ常量 程 ②在流体的流动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教学容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知识回顾1.理想流体的定义2.稳定流动的定义3.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约5分钟1.提问点评。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以及会推导连续性方程。
导入一、理想流体的一细流管1.例举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如:其中的一细流管。
2.分析流体流动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约10分钟1.通过理想流体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逻辑伟能力。
2.PPT课件展示图片。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伯努利方程的提出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了“伯努利原理”。
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其最为著名的推论为: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
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已知:①流体由左向右流动②t时刻,一段流体在A1A2位置③截面面积分别是S1S2④截面处质量元的速率分别为V1V2⑤经过△t,流体流到B1B2位置设问:⑤流体经过△t时间后,机械能的增量讨论结果:画图探讨1.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及其科学贡献,发扬热爱科学、弘扬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之时引出伯努利方程。
2.对流体运动的特殊形式进行机械能和外力对系统所做总功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的综合能力。
学科前沿动态1、伯努利方程仪的应用研究2、文丘里流量计、皮托管流速计、机翼的动升力的应用课程资源共享及课外资源推荐教学容资源1、《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加法和减法2、《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合成的解析法3、《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模和单位矢量课外推荐阅读1、燕山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jpk/jiaoan.asp?cid=1292、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info/1181/6374.htm3、物理/CN/volumn/home.shtml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板书§4.3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设计复习:①理想流体:不可压缩的、没有黏滞性的、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向力。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物理教案教案标题:伯努利方程的引入与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基本原理;2.能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物理意义;2.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将伯努利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2.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实验装置(如漏斗、水管、测压装置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纸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伯努利方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和大家共享一组指导性问题:“为什么热气球能够飞起来?”;“为什么喷泉的水可以喷得很高?”等。
2.引导学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Step 2:理论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元素和相关物理量,并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形式。
2.讲解伯努利方程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例如连续性方程、压强和速度的关系等等。
3.强调伯努利方程仅适用于理想流体,并解释理想流体的特点。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利用漏斗和流水管展示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或者通过其他实验装置模拟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进一步巩固伯努利方程的物理原理。
Step 4:讨论与应用(3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伯努利方程的实际例子,如飞机的升力产生、鸟儿展翅飞翔等。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应用伯努利方程进行分析和解答,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3.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澄清学生对伯努利方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拓展伯努利方程的相关知识,如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扩展方程或其他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伯努利方程课程设计

伯努利方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力学中速度、压力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流体流动、飞机升力等现象。
3. 了解伯努利方程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水利工程、航空航天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伯努利方程进行流体力学的相关计算,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和报告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流体力学和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新观点,勇于实践。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伯努利方程在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物理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流体力学相关章节,组织以下内容:1. 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中速度、压力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包括方程的推导和物理意义。
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实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流体现象,如喷泉、飞机升力等,并运用伯努利方程进行解释。
3.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伯努利方程实验,观察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速度变化,验证方程的正确性。
4. 伯努利方程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水利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伯努利方程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方程推导和物理意义。
第二课时: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实例分析。
第三课时:实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并分析。
第四课时:伯努利方程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1.船吸现象事例:“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动画视频;
2.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视频。
船在水中行驶,球在空气中飞行,水和空气都有非常强的流动性,属于流体,上面的两个事例中出现了有别于常理的现象,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近距离地感知这种现象。
选小组派代表反馈了解的资料
观看视频、思考
5min
由现实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方法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
2.用具准备;
3.上网了解关于船吸现象和足球运动中“香蕉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பைடு நூலகம்
创设情景
引发思考
【提问】
什么是船吸现象?足球运动中的“香蕉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15min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简化复杂公式,符合认知特点。
运用简化规律解析实验现象,由表及里。
任务
驱动
小组
合作
【任务驱动】
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结合“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从流体规律角度解析容易发生动脉梗塞的原因。
【引导】
学生围绕“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讨论问题
【点评】
学生的分析
【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能运用方程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去解析人体容易发生动脉梗塞的原因;
理解喷雾器原理,能制作简易喷雾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物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伯努利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掌握利用伯努利方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明确伯努利方程的原理和基本表达式;2.解决与流体运动相关的应用问题;3.进行实验观测与数值计算。
教学难点:1.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进行实验观测与数值计算的结合。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流体力学实验台、导管、喷嘴、测压管等;2.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3.实验记录表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影片或图片,引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烟囱顶部会冒烟?又为什么飞机机翼产生升力?”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Step 2:介绍伯努利方程(15分钟)通过PPT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和表达式,让学生了解伯努利方程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2.如何利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有哪些典型的应用领域?Step 3:理论探究(20分钟)在课堂上通过实例计算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例如:1.如何利用伯努利方程解释火焰喷射现象?2.如何利用伯努利方程解释烟囱原理?3.如何利用伯努利方程解释喷水枪原理?Step 4:实验观察(30分钟)设置实验装置,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测。
例如:1.利用导管和测压管进行流体流速和压强的测量;2.利用喷嘴观察水流的变化,并测量相应的压强。
Step 5:分析实验结果(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伯努利方程进行分析和计算,解释实验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水流速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根据伯努利方程,压强和速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Step 6:讨论与总结(25分钟)学生间进行小组讨论,通过PPT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并总结讨论结果。
大班科学伯努利效应.教案

大班科学伯努利效应.教案标题:探索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伯努利效应引言:伯努利效应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引入伯努利效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流体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大班科学教学中如何教授伯努利效应,并分析伯努利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伯努利效应的基本原理1.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基本性质,包括流体的流动性、可压缩性等。
1.2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推导过程。
1.3 伯努利效应的解释:解释伯努利效应对流体速度、压力和高度的影响关系。
第二部分:大班科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兴趣。
2.2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从而引出伯努利效应的出现。
2.3 模拟演示:使用模型或图示展示伯努利效应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第三部分:伯努利效应的实际应用3.1 飞行原理:介绍伯努利效应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如飞机的升力产生原理。
3.2 涡轮机原理:探讨伯努利效应在涡轮机中的作用和应用,解释涡轮机的工作原理。
3.3 管道系统:分析伯努利效应在管道系统中的应用,如水泵和水塔的工作原理。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大班科学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伯努利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从简单的实验到实际应用案例,他们逐渐理解了流体与伯努利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程领域中。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观点与理解:伯努利效应作为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流体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伯努利效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将伯努利效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教学环节
内容
设计目的
时间
1.课堂导入
通过宿舍生活用水是十分熟悉的现象,引出大众对伯努利方程的认识。
为提出问题做铺垫。
40秒
2.提出问题
通过悬念法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伯努利方程的概念。
20秒
3.分析问题
通过能量衡算得到伯努利方程,详细分析每个步骤的内容,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
伯努利方程的公式推导
4分
课堂总结
什么是伯努利方程
1分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微课教学比赛作品
教学设计
一、课例简介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
教学对象
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二年级学生
课例名称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教学时长
6分钟
使用教材
《化工原理》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概念。
(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公式推导。
(三)教学内容
(1)导入;
(2)什么叫伯努利方程;
(3)伯努利方程的公式推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伯努利方程的公式推导。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
通过宿舍生活用水是十分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学会从现象看本质,引出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从而掌握伯努利方程。
(六)特色与亮点
本课例通过宿舍生活用水是十分熟悉的现象的引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时间进度条表示流程的进度,同时贯通了整个学习过程。趣味性强,抓住学生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教学策略
知识回顾1.理想流体的定义
2.稳定流动的定义
3.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约5
分钟
1.提问点评。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
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以及会推导连续性方
程。
导入一、理想流体的一细流管
1.例举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如:其中的一细流管。
2.分析流体流动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约10
分钟
1.通过理想流体的案
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
逻辑苏伟能力。
2.PPT课件展示图片。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1.伯努利方程的提出
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
提出了“伯努利原理”。
这是在
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
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
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
恒。
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
能=常数。
其最为著名的推论为:等高流动时,流速
大,压力就小。
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已知:
①流体由左向右流动
1.通过讲述科学家的
故事及其科学贡献,发
扬热爱科学、弘扬真理
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提
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之
时引出伯努利方程。
2.对流体运动的特殊
形式进行机械能和外
总结小结
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2、伯努利方程的两个重要推论
约5
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
内容,梳理知识线
索,并通过例题和
联系进行强化。
学科前沿动态1、伯努利方程仪的应用研究
2、文丘里流量计、皮托管流速计、机翼的动升力的应用
课程资源共享及课外资源推荐教学
内容
资源
1、《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加法和减法
2、《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合成的解析法
3、《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模和单位矢量
课外
推荐
阅读
1、燕山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jpk/jiaoan.asp?cid=129
2、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info/1181/6374.htm
3、物理/CN/volumn/home.shtml
教学
整体
设计
思路
板书§4.3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设计
复习:
①理想流体:不可压缩的、没有黏滞性的、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向力。
②稳定流动:),,,(t z y x v v
③连续性方程:恒量 v S
一、理想流体的一细流管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1.伯努利方程的提出
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
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
2
1()21(12122
212mgh mv mgh mv E E E t v S p t v S p t v F t v F W 2221112211
由于V t v S t v S 2211 则V p p V p V p W )(2121
根据功能原理,E W 即:
)
2
1()21(12122
221mgh mv mgh mv V p p )(恒量
gh v p 2
2
1 三、伯努利方程的两个重要推论
1.静止流体
021 v v 代入伯努利方程 )(1212h h g p p 2.水平流动 令21h h , 2
2
22112
121v p v p
重点 与 难点 对策
重点:伯努利方程的推导,伯努利方程的两个推理。
难点: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策略: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
① 对流体运动的特殊形式进行机械能和外力对系统所做总功的分析。
② 由功能关系得到特殊情况下的伯努利方程,最终扩展至一般情况的计算。
方法
手段 提问点评、多媒体视频实验演示、黑板图示和公式推导、 PPT 课件展示、例题演练、反
馈和总结。
教具 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图片及视频资料),黑板(推导演草)。
作业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