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千里马遇不上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的意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c187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d.png)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的意思马是中国最古老的家畜之一,它不仅仅由于它的卓越性能而被人们所熟知,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和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谚语的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典故始于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有时发挥着弘扬正义的作用。
神话中,伯乐曾多次走访许多地方,寻找不同地方的马,之后,他发现了愤怒忍耐,燃烧心中激情的一匹叫青骢的马。
我们知道,马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青骢的传奇故事成为古代的一种经典。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谚语,暗示着伯乐和青骢的故事。
仅仅依靠伯乐,没有伯乐可以发掘出一匹出色的马,但在常有的马中肯定有一匹千里马,他可以被人们发掘出来。
因此,母马很重要,而母马又背负着传播优异基因的重任。
归纳此谚语,它更多的指出了一种观点,即优秀的马多有,但能发掘出优秀的马的人不多。
传说中,伯乐发现了青骢,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伯乐精挑细选,这种优良品种是不可能被发现的,因为有没有伯乐,也没有真正的千里马。
伯乐挑选出的马,能跑几十里甚至上千里,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那就证明,在找到优秀的马之前,必须有伯乐这样的人能看出它的实力,才能让它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的形象不仅表达了它们的英雄主义,它们的耐力和意志,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执着,追求和传递正能量的精神。
一个优秀的伯乐不仅能挑选出一匹优秀的马,更能发现这匹马背后的更多惊人之处。
每一个伯乐都将带着不懈追求,以及挑剔和深入思考能力,发现了优秀的马,同样,在哲学、经济、战略等各个领域也是如此。
而有时候,即使伯乐多次挑选,也无法发现一匹出色的马,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标准,或者可能是由于野生马的数量十分稀少,以至于伯乐无法找到一只优秀的野生马。
整体来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谚语不仅仅限于马,而且更普遍地指代优秀的挑选者、精挑细选者。
这种精挑细选者可以在众多中找出一颗璀璨的明珠,提供给人们深厚的意义,以及闪耀着光芒的价值,令人们无限遐想。
《马说》读后感
![《马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26e66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马说》读后感《马说》读后感1在学完《马说》后,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匹千里马都具有着很大潜力,可惜却被人埋没,所以为了才华不被埋没,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伯乐做自己的伯乐,不意味着停滞不前只一味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的别人的赏识,而自己仍然应该提高自己,历练自己,让自己始经成为一匹上进白的千里马,做自己的.伯乐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且对其进行练习,这样自己才能够得到他人认可,从而在战场上驰骋。
做自己的伯乐应该找到正确历练自己,提升自己的方式,来达到千里马的目的,所以说,一个人想要成的功,既要像千里马一样努力,还要成为能发现自己才华的伯乐。
《马说》读后感2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你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用韩愈的《马说》中的词来说,你一定是某一领域的`千里马,但我觉得,没有伯乐,千里马依然是千里马,因为你自己所擅长的那一个领域不会因为没有人赏识而失去了自己本来就有的才能,以及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的能力,这种才能就是你成为千里马所具备的条体。
那些欣赏才能的人就是伯乐,即使他们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也要做好自己该做的。
来下的留给时间,历经了时间考验,就会得到肯定。
所以说,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不会因为没有赏识他的人,而失去才能不做千里马。
《马说》读后感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出自韩愈的《马说》,他用千里马来述说自己的.怀才不遇!那么我们要怎么做自己的千里马呢?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做自己的主人,应该做命运的主人!自己掌握命运,不能由命运来摆布自己!做自己,坚持本质就好,并非固执,倔强,而是在迷茫时还可以执着前行,保留一份骨子里的高尚人格!若我们是千里马,我们怀才不遇,为何我们又一定要等着别人发现呢?我们应该展现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自己去寻找伯乐而不是苦苦等待伯乐!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味等待,只能错过一个个伯乐!我认为伯乐有很多,而千里马却只有几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平庸,努力学习,独立成才,这样才能成为一匹与时俱进的千里马!《马说》读后感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赏析
![《马说》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9aa1f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1.png)
《马说》赏析《马说》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称也。
马之千⾥者,⼀⾷或尽粟⼀⽯(dàn)。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也。
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妄求其能千⾥也?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天下⽆马!”呜呼,其真⽆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结构分析】 第⼀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
第⼆部分(第2段),写千⾥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对⾷马者的⽆知进⾏痛斥,归纳中⼼。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宋⼋⼤家”之⾸,中华五圣之⾸──⽂圣,继孔孟之后⼜⼀伟⼤的⽂学家。
少孤由嫂⼦郑⽒扶养成⼈,25岁进⼠及弟,后任监察御史。
贞元19年(803),京畿⼤旱,民不聊⽣,上书御史台论天旱⼈饥状,请免百姓徭役赋税,得罪德宗,被贬为阳⼭令。
元和初,名为国⼦博⼠。
元和⼗⼆年(817),从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因功摺为刑部侍郎。
后⼆年,⼜因谏宪宗迎佛⾻,贬谪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后,再度召回京师,任国⼦监祭酒,转兵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再转京兆伊兼御史⼤夫。
后因与御史中丞李坤不合,复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卒,时年57岁,谥号⽂,世称韩⽂公,穆宗为之辍朝。
韩愈在⽂学上,倡导“古⽂运动”,提倡散⽂,反对骈⽂,后⼈称他为古⽂运动的领袖,居“唐⼋⼤家”之⾸;在哲学上,极⼒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教育上卓有成绩。
他的伟⼤成就和贡献,千百年来对我国⽂学发展产⽣着深远的影响。
他三岁⽽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0b9956f5727a5e9846a6143.png)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若没有贵人的提拔和任用,他们非但成不了辅佐君王的贤臣,反而只能是一介草民,一个筑墙工匠,一个渔翁……可见,世上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伯乐千里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伯乐千里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伯乐相马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千里马遇上伯乐,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可就像韩愈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那些还未被伯乐相中的千里马,难道就只能静静等待了吗?不,既然是千里马,怎能心甘情愿地困于槽枥之间;既然是千里马,就该学会做自己的伯乐,使自己不在奴隶人手里被埋没。
也许,很多人都有疑问,我会是千里马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从这点说,也许人人都能成为千里马。
当你对一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或者痴迷的话,不要让这种感觉一闪而过,捕捉它,挖掘它,培养它,也许,你一时的心血来潮就是你天才的灵感的闪现,。
著名的世界钢琴大师傅聪因小时候无意间离开曲谱,自己弹奏了一曲,被细心的傅雷听到,自那以后就注重在傅聪在钢琴方面的才能。
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傅聪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大师。
当然,傅聪是幸运的,他有傅雷这个伯乐。
如果没有伯乐,不放试着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潜能,通过学习将这潜能无限放大,锤炼成“千里之能”。
要做一匹不被埋没的千里马,我们一定要学习。
人的才学都是在一天一天的努力中积累的。
有的人在毫无波动、平淡庸俗的生活中放松了自己,而有人却在此时不动声色地学习,最后大放异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产生懈怠,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展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滥竽充数的故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期,滥竽充数,什么也不学习。
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发现,可谁想到,机会有一天就来了,南郭先生就露出了马脚。
反之,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吹竽手,就得到了齐_缗王的赏识。
因此,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等待脱颖而出的机会。
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可是,如果这块金子深深埋没进尘土,不见天日,那也就没有闪光的机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https://img.taocdn.com/s3/m/93c18c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a.png)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范文一:伯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马匹鉴赏家,他灵敏的眼光和权威的判断让他在当时成为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
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所以有句话叫“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通常是指具备优秀品质的马匹,具备很强的速度和耐力,适合长途奔跑,这种马常有,但是不是每一个伯乐都可以发掘出他们的潜力。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需要有一个发现者,而这个发现者需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勇气,才能发现人才的潜力。
这里面的关键是伯乐,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经验和智慧的人,他需要非常熟悉行业和领域,才能发现那些独具潜力的人才。
另外,伯乐还需要具备非常高的品格,要忠于自己的职业操守,而不是出于私人利益而推荐不合适的人。
而千里马则需要具备非常坚韧的意志和才华,能够经得起挑战和考验,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因此,伯乐和千里马的成功离不开对方的合作,只有在牵手合作中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伯乐需要尊重千里马的才华和个性,而千里马也需要认可伯乐的专业性和经验。
总之,世上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并不常见,只有具备专业知识、经验和智慧的人才能发现和培养出真正的千里马。
而作为千里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才华,才能跑出人生巅峰。
重点: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相互尊重和合作是实现共同进步的关键。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大量马术的词汇和典故,鲜明而贴切的词汇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文章还使用了很多平易近人的口语词汇,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意义。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比、总结等手法,让文句通畅、流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文二:伯乐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古代鉴赏马匹的人,他发现的千里马从此被人们称颂,成为历史的名所谓“有伯乐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极度出色、超凡卓越的马匹,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任何时代都备受人们的喜欢和赞美。
千里马的出现与伯乐的发现是有密切关系的。
看到普通群马中那些与众不同、不一般的马,伯乐会准确地辨别它们优点和不足,看到它们的潜力所在,并加以培养与训练。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https://img.taocdn.com/s3/m/34e9f608fc4ffe473368ab9c.png)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伯乐才能寻得“千里马”想要创建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辅助。
桀骜不训的烈马能跑千里之远;被平庸短视者讥笑的有才之士,能够创出一番事业。
那些征战沙场、日行千里的良马,和那些放荡不羁又能有所作为的人才,如何能展现其不凡的一面,全因驾驭他们的人懂得善用技艺而已。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杂说》第四章中讲述的,就是如何识人和用人。
他认为,世界上因为有了善于识别良马的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随处都有,但识马的伯乐却不多见。
所以那些疾驰的好马,也只能在愚蠢的庸才手中受屈辱,老死在马棚,始终无法将自己的长处显现出来。
能日跑千里的马,一次就要吃一石的谷子,而不识良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有这样的本领,不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饱它,虽然是千里马,却因为没有力气而无法显现出日行千里的能力,连引人注目的俊美毛色,也会日渐暗淡无光。
因为和一般马的待遇一样,无法使它养精蓄锐,大显身手,所以最终只能落得像病马一样被人遗弃的下场。
驾驭它却无法使它把最优秀的长处展示出来,喂养它时又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听到它的嘶鸣,也分辨不出它的特异之处。
而这些庸人却还在一旁哀声叹气地对别人说:“天下哪里有千里马呢?”难道真的没有吗?不是,其实是他根本就不认识千里马。
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帝王中,难得的贤明仁君,擅长知人善任,致令中国历史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有一次,他命朝臣封德彝举荐人才,却许久没有回音李世民后来责问他原因,这位官员仍振振有词地辩白:“并不是我没有尽力寻找,而是当今天下没有贤才。
”李世民大怒,痛斥道:“优秀的首领用人才,就像使用自己熟悉的武器一样,知道长处在什么地方。
古代那些大有作为的统治者,谁不是得贤才而使国富民强呢?你自己没有这个才能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天下没有人才?”勤于考察才能知才用人的先决条件便是知人,如果对这人的品德学识没有相当的认识,随便滥用,结果不是用了坏人,便是屈了好人。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48390e659eef8c75ebfb3de.png)
伯乐千里马的高考作文800字若没有贵人的提拔和任用,他们非但成不了辅佐君王的贤臣,反而只能是一介草民,一个筑墙工匠,一个渔翁……可见,世上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伯乐千里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伯乐千里马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伯乐相马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千里马遇上伯乐,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可就像韩愈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那些还未被伯乐相中的千里马,难道就只能静静等待了吗?不,既然是千里马,怎能心甘情愿地困于槽枥之间;既然是千里马,就该学会做自己的伯乐,使自己不在奴隶人手里被埋没。
也许,很多人都有疑问,我会是千里马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从这点说,也许人人都能成为千里马。
当你对一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或者痴迷的话,不要让这种感觉一闪而过,捕捉它,挖掘它,培养它,也许,你一时的心血来潮就是你天才的灵感的闪现,。
著名的世界钢琴大师傅聪因小时候无意间离开曲谱,自己弹奏了一曲,被细心的傅雷听到,自那以后就注重在傅聪在钢琴方面的才能。
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傅聪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大师。
当然,傅聪是幸运的,他有傅雷这个伯乐。
如果没有伯乐,不放试着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潜能,通过学习将这潜能无限放大,锤炼成“千里之能”。
要做一匹不被埋没的千里马,我们一定要学习。
人的才学都是在一天一天的努力中积累的。
有的人在毫无波动、平淡庸俗的生活中放松了自己,而有人却在此时不动声色地学习,最后大放异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产生懈怠,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展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滥竽充数的故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期,滥竽充数,什么也不学习。
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发现,可谁想到,机会有一天就来了,南郭先生就露出了马脚。
反之,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吹竽手,就得到了齐_缗王的赏识。
因此,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在不断的自我提升中等待脱颖而出的机会。
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可是,如果这块金子深深埋没进尘土,不见天日,那也就没有闪光的机会。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e5bb7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1.png)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伯乐的智者,他是一位非常善于鉴赏马的人。
有一天,伯乐听说有一匹千里马出现在了附近的一片草原上,于是他决定去看看这匹马。
当伯乐来到草原上,他看到了一匹身姿优美、毛色华丽的马,这匹马确实是千
里马中的上等马。
伯乐对这匹马赞不绝口,他深信这匹马一定能够成为一匹了不起的千里马。
于是,伯乐决定将这匹千里马带回去,他想要将这匹千里马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
他相信这匹马一定会成为一匹传奇的千里马,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荣耀和胜利。
经过一番努力,伯乐最终将这匹千里马引荐给了一位名将,这位名将对这匹千
里马也是赞不绝口。
他决定将这匹千里马用于征战,相信这匹千里马一定能够带给他胜利和荣耀。
果然,这匹千里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力量和速度,它帮助名将赢得了一
场又一场的胜利,为名将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和胜利。
人们都惊叹于这匹千里马的非凡能力,纷纷为它点赞。
从此以后,这匹千里马成为了名将的得力助手,它帮助名将征战四方,取得了
无数的胜利。
名将也因此成为了一方霸主,享誉天下。
而伯乐也因为发现了这匹千里马而名声大噪,人们都称他为“千里马伯乐”,
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智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里马虽然很珍贵,但如果没有伯乐的鉴定和引荐,它也
无法展现出自己的非凡能力。
伯乐的眼光和智慧,是千里马能够得以展露自己的关键。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和引荐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dfd4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f.png)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曰:“其国小而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
其举果,其谋合,其令不偷.。
亲举五羖大夫于系缧之中①,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则小矣。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
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
此二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
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
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
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
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
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
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二: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②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鳍,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五羖大夫,即百里奚。
系缧,同“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②威公:即齐桓公。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9eb42297cd184254a353526.png)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 篇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为我们 现代人所用。
所谓千里马,顾名思义,即拥有特殊才能的人。
而伯乐,就是能够驾驭千里马之人,也 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音”。
纵览古今,有多少匹“千里马”与“伯乐”失之交臂,又有多少匹“千里马”与其伯乐有幸相遇 相知相惜。
远一点的,像那刘备三顾茅庐,屈尊降贵,只为博得诸葛亮这一稀世之才;武则天 未做皇帝之前,曾乔装改扮,巧言令色,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顽固不化的神探狄仁杰; 唐太宗李世民不因魏征是前太子幕僚而杀害与他,反而秉着惜才的态度委以重用;近一点的, 乾隆帝不因纪昀是一介布衣而看不起他,同样唯才是用,委以《四库全书》总攥官的重任,命 其编修此书。
古往今来, 君王懂得惜才的例子真可谓不胜枚举, 这些, 不正是千里马与伯乐相辅相成, 相知相惜的最好体现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确,这个社会,人才济济,所谓人才,比比皆是。
但是, 往往能够真正穿破重重阻碍,懂得运用智慧的双眼发现这些 “千里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其 实,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曾与千千万万匹“千里马”擦肩而过,但是,不懂珍惜如我们,只能遗 憾地与其错过,剩下的,只是回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犹豫呢?,让我们的双眼更明亮些, 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千里马吧!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反映的是制度短缺 企业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就好比千里马,问题 是如何培育、发现、使用千里马。
我们一方面抱怨千里马不常有,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千里马被 当成拉磨的驴在使用。
看来,千里马不常有的根源还是出在伯乐身上。
这就应验了 “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老话。
为什么扮演伯乐的政府部门不识千里马呢?这需要从制度上寻 找原因。
原因之一:伯乐戴着有色眼镜挑选千里马。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70c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e.png)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
(共17分)【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
从,同“纵”。
②备员:凑数,充数。
③废:当作“发”,发声。
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https://img.taocdn.com/s3/m/82f908f0b8f67c1cfad6b82f.png)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千里马易寻,伯乐难得伯乐才能寻得“千里马”想要创建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辅助。
桀骜不训的烈马能跑千里之远;被平庸短视者讥笑的有才之士,能够创出一番事业。
那些征战沙场、日行千里的良马,和那些放荡不羁又能有所作为的人才,如何能展现其不凡的一面,全因驾驭他们的人懂得善用技艺而已。
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杂说》第四章中讲述的,就是如何识人和用人。
他认为,世界上因为有了善于识别良马的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随处都有,但识马的伯乐却不多见。
所以那些疾驰的好马,也只能在愚蠢的庸才手中受屈辱,老死在马棚,始终无法将自己的长处显现出来。
能日跑千里的马,一次就要吃一石的谷子,而不识良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有这样的本领,不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饱它,虽然是千里马,却因为没有力气而无法显现出日行千里的能力,连引人注目的俊美毛色,也会日渐暗淡无光。
因为和一般马的待遇一样,无法使它养精蓄锐,大显身手,所以最终只能落得像病马一样被人遗弃的下场。
驾驭它却无法使它把最优秀的长处展示出来,喂养它时又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听到它的嘶鸣,也分辨不出它的特异之处。
而这些庸人却还在一旁哀声叹气地对别人说:“天下哪里有千里马呢?”难道真的没有吗?不是,其实是他根本就不认识千里马。
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帝王中,难得的贤明仁君,擅长知人善任,致令中国历史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有一次,他命朝臣封德彝举荐人才,却许久没有回音李世民后来责问他原因,这位官员仍振振有词地辩白:“并不是我没有尽力寻找,而是当今天下没有贤才。
”李世民大怒,痛斥道:“优秀的首领用人才,就像使用自己熟悉的武器一样,知道长处在什么地方。
古代那些大有作为的统治者,谁不是得贤才而使国富民强呢?你自己没有这个才能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天下没有人才?”勤于考察才能知才用人的先决条件便是知人,如果对这人的品德学识没有相当的认识,随便滥用,结果不是用了坏人,便是屈了好人。
千里马是否需要伯乐辩论赛,观赛心得作文
![千里马是否需要伯乐辩论赛,观赛心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c63cb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3.png)
千里马是否需要伯乐辩论赛,观赛心得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千里马是否需要伯乐辩论赛,观赛心得作文篇1倘若诸葛亮没有刘豫州的赏识,恐怕等一辈子也等不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功绩,倘若陈景润没有华罗庚的赏识,那他后来的成就是否出现恐怕也难说;倘若艾森豪威尔没有受到马歇尔的赏识,别说五星上将,恐怕二战结束的时候也还只是个普通的基层指挥员。
千里马需要伯乐啊!谁也不能否认伯乐的重要性。
因为千里马的千里之能要在特殊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来,这就需要伯乐的慧眼识英雄。
鲍叔牙举荐管仲,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世霸业;侯赢举荐朱亥,成就了信陵君的救赵功勋。
数不清的事例都证明着:千里马需要伯乐。
无人赏识的千里马是悲哀的。
正如韩愈马说中的例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食不饱而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马需要优善的条件,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不是最好的说明吗?然而无人赏识的千里马也很多: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当未出现伯乐时,这些千里马也便失去千里马的才能了。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面临罢用的稼轩只能空抒怀,而不能展现其才能。
想当初,在耿京义军中时,他不是立过大功吗?他的大智大勇在劫杀叛徒时不也展示过吗?然而耿京一死,他便失去伯乐,他这千里马最终未受到新伯乐的`赏识。
他又有什么办法?"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那个时代多少千里马被埋没!"一身报国有万死"的陆游到头来"双鬓向人无再青"只能哀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无奈。
"长淮望断"的张孝祥终只能"长淮望断",不得不忍受"常南望,翠葆霓旌"的悲哀,不得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好马遇不到伯乐的句子
![好马遇不到伯乐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bdef93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5.png)
好马遇不到伯乐的句子1.千里马如果没有遇上伯乐,就还是一匹不为人知的草马。
2.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3. 伯乐时有,千里马不常有。
4. 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5.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6. 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在成功处跌到便是失败,在失败处勇敢站起就是成功。
7. 人生中屡次的失败是成功的根基,而屡次的成功是失败的前兆。
8. 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9. 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
10. 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抱怨,因为没有用! 人总是在反省中进步的!11. 自己的路自己走,无论是苦是累,甚至是失败,都要去承担,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无怨无悔。
12. 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
13. 别人不会在意你的一切,只有自己成就自己,才能在别人面前抬得起头。
14. 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15. 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16. 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17.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小鸟在天空中飞翔时断了翅膀一样,永远不能前进。
18. 眼睛的鲜活便滋润了奋斗的鲜活,拼搏的鲜活,智慧的鲜活,成功的鲜活。
19.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20. 成功的秘诀在于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骥遇伯乐文言文翻译
![骥遇伯乐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8f4d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5.png)
骥遇伯乐文言文翻译原文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辕而哭之,解衣以幂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金石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译文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到了驾车的年龄时,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
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
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响亮得就好像金石发出来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注释【骥遇伯乐】骥(jì):千里马。
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期的人,是春秋时有名的养马能手。
【齿至】牙口老了。
齿,牙齿。
【服】拖,拉(车)。
【蹄申膝折】申:通“伸”,伸展。
折:弯曲。
【尾湛胕溃】湛(zhàn):同:“沉”。
胕(fū):同“肤”,皮肤。
溃:乱流。
胕溃:意为皮肤上的汗水乱流。
【漉汁】:渗透出的汗水。
漉(lù):口鼻中流出的白沫。
【中阪迁延】中阪:指半山坡。
阪:山坡。
迁延:步履艰难。
【负辕不能上】拉着沉甸甸的车子上不了坡。
负:拉着,辕:车把子。
【攀】牵。
【解纻衣以幂之】解下自己身上的麻布衣盖在马的身上。
纻衣:麻衣。
幂(mì):覆盖,披。
【俯而喷】俯:低着头。
喷:喷气。
【若出金石声者】发出像金石一般的声音。
【若】像【彼】代词,它,这里指马。
寓意千里马的特长,是奔驰绝尘,日行千里,却不见得会负重拉马。
这则寓言就是以这匹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并说明在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的精神,知才善用,并关心他。
它也告诉人们,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
如果没有伯乐,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千里马。
九方皋相马原文及翻译
![九方皋相马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32f1b2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7.png)
九方皋相马原文及翻译《九方皋相马》出自《列子·说符》。
寓指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九方皋相马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可以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象这样的马,奔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蹄印。
我的子孙都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
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
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使他来谒见您吧。
”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他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诉他:“你所推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止的地方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千里马遇不上伯乐
谢瑀佳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
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
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所以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
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
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许多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在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等等,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
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招募“千里马”。
但是,一个时代的“伯乐”是有限的,而一个时代的“千里马”是数不清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许多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存在不少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的事。
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这些现代社会浅薄愚妄的“食马者”。
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
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
所以,在现在的社会,“千里马”无缘“伯乐”也是比较正常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但也不是每一匹“马”都是“千里马”呀,是金子总会发光,就算没有“伯
乐”赏识,只要做得比其他“马”好,只要能尽全力的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也不枉此生!
刘以前是个小小的助理,后来获得导演张艾嘉之赏识,参与电影<<少女小鱼>>的演出,这部片子为她赢得1995年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同时加盟张艾嘉经理人公司“RED ON RED”,成为旗下艺人。
之后,她便在演艺圈大放异彩,在不同的影展获得多次最佳女主角奖项。
杨元庆现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当初,仅杨元庆重新组建大PC部可以自由“挑人”一项,没有联想老一代领导人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威望撑着,没有老一代领导人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就很难进行。
柳传志敢用杨元庆是联想的幸事,也是杨元庆的幸事。
当年郑智尚在乙级队踢球,霍顿组建国奥队时,慧眼识才把他提到国奥踢左后卫,当时被很多国内同行诟骂.如今,郑智已是中国队中场翘楚,其价值国内无人能比.当年虽冲奥失败,但像霍这样识人的伯乐中国教练是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