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猫》教学设计
市级公开课《猫》(郑振铎)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级公开课《猫》(郑振铎)教学设计及反思《猫》教学设计执教:宿州九中谢海生教学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之美和命运之悲。
2.欣赏作者养猫的快乐和失去猫的痛苦。
3.探索文本的高度意图和深刻启示。
教学重点体味作者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文本的崇高意图及其深刻启示。
课程类型和方法:口语和阅读1。
介绍新课程(1分钟)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
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教师板书:猫郑振铎)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要求:1.自行掌握积累生字词的音形义。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所写的故事。
3、明确的目标和学习方法(1分钟)今天咱们采用的方法是说读。
(教师板书:说读)什么叫说读呢?就是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咱们就是采用这种边说边读的漫谈式的方法,来了解课文。
咱们说读的话题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说猫、说人、说文。
(教师板书:说猫、说人、说文)四、说读活动一: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8分钟)1.让我们从第一个话题开始:谈论猫。
猫呢?说说猫的生活之美和命运之悲。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之美与命运之悲)怎么说,老师先举个例子。
例如,当我说第一只猫时,我可以这样说:第一只猫被我们从隔壁抱着,“灰色的头发就像一个带着泥土的白色雪球。
”它非常活泼可爱。
它在阳光下滚动,和三个妹妹玩游戏。
但很快,它的生命力逐渐增强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这段的时候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外形,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
那就准备一下,把相应的文字浏览一遍,组织一下,然后再说。
2.(屏显:来历,外形,性格,结局)学生认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要求说猫的故事,教师评价、点拨。
3.老师启发的总结:学生们是否发现,虽然这三只猫有不同的性格,但它们的结局是相同的。
发生什么事?尤其是第三只猫,它可怜地来了,可怜地活了,可怜地走了。
初中语文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视角把握文本的情脉;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作者结构抒情、矛盾抒情、春秋笔法式抒情的特色;3.阅读交流,体悟作者对偏执、专制、主观臆断等人性劣根的批判。
二、教学准备1.熟读全文;2.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自学全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很奇怪,作者郑振铎一家都很喜欢猫,却最终永不养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个究竟。
(二)梳理内容1.复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说,作者养了几只猫?书中的插图,你觉得更像第几只猫?预设:第一只:花白色的……第二只:眼睛有神,显得活泼……第三只:终日懒惰地伏着……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各有各的道理,说明大家对文本内容已经很熟悉了。
2.梳理:本单元的导言中,要求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
请你勾画出三只猫亡失后作者的情感。
预设: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得多3.朗读:将找到的句子一并有感情地读出。
(三)探究抒情艺术1.启思:我们重点探讨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
大家已经知道,面对第三只猫的死亡,作者的心理十分难过。
那么他是怎么一点一点地把他的感情表现出来的呢?交流1:作者首先是直接抒情了(板书)。
如:“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第30自然段)“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32自然段)(学生朗读)交流2:间接抒情。
如第15自然段开头,“一只很可怜的小猫”(可怜),第32自然段,“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可怜),你们看出这是什么手法了吗?(其间指导朗读)预设:这就是在首尾呼应的结构(板书)中抒情。
交流3:还有其它间接抒情方式吗?请大家比照阅读老师和郑振铎写的句子,看看哪个更好?(相机指导朗读)作者:原文:“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改为:“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子:原文:“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改为:“是这猫咬死的。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3《猫》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即、屏”的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及作品。 .搜集其他动物特点的材料。
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任凭谁怎么呼唤……尽情地玩乐。"、“蹭”等 词语,体会到不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到了这些细节,而且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十分喜爱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突出了猫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总分总写法。你 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其他特点: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猫的特点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如何把 特点写具体的。如“它的胡子刚好触到小球一一抓老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小猫这么敏捷?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小猫满月的时候更淘气些。此时的小猫刚学会走路,但连滚带爬地在地上追自己的尾巴。“抱着 花枝久久地摔跤”,写出它贪玩、调皮的神态。“屏息凝视,一发现老鼠的踪迹……尽情地玩乐。"它发现老鼠的本领 怎么样?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屏息凝神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说明小猫抓老鼠时非常认真。"一……就 ……”也说明了它抓老鼠的本领很高强。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把小 猫的可爱形象更加鲜亮地展示出来。最后一句中作者用“多么”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 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 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教学难点】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默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求助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一只流浪的小猫咪。
多年前,一只和我一同流浪的小猫咪被一户人家带回去养了。
一天,我们约好了见面,可是我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我的那个小伙伴。
他到底去哪里了呢怎么会不来赴约呢求求你们在课文《猫》中寻找线索,调查清楚后,给我写一封回信好吗非常感谢你们。
一只可怜的流浪猫2023 年11月二、默读课文,看养猫历史1.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圈点勾画,完成以下“猫咪调查表"。
1猫咪调查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家要来的舅舅家要来的拾来的外形花白,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花白,但不好看,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性情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忧郁、懒惰在家中地位很受喜爱很受宠爱大家都不喜欢,若有若无结局病死丢失死亡2.从“猫咪调查表”中,我们能够知道作者一家对第一第二只小猫都很喜欢。
现在,请大家分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他们对两只小猫的情感。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③表达了“我”对第一只小猫的喜爱之情。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小猫比作“亲爱的同伴",强调了我们全家对第二只小猫的深厚情感;③表达出了我们失去这只小猫难过的心理。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
老舍《猫》教学设计8篇《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而在文章细节描写上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猫》教学设计吧。
更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内容推荐(↓↓↓)《礼记》二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篇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海底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燕子》教学设计和意图5篇老舍《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③辨析多音字:和运用媒体解决: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
(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猫》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1. 圈点勾画,通过破解芙蓉鸟被害案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死亡的悔恨之情。
2. 小组探究,明晰人类法则对动物的残酷性。
【教学难点】书写忏悔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激趣导入1、导语老师给这节课起了一个题目叫“猫的世界,人的法则"。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对这个题目有自己的理解。
2、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些句子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明确:第一只猫的死亡虽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明确:对于第二只猫丢失的伤心程度加深(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明确:“永”的意思是再也,体现出作者对第三只猫死亡的难过程度是最为深刻的。
作者对三只猫死亡的反应不同,是与这三只猫亡失的原因有关的。
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被人捉走,这些都与作者没有关系,但第三只猫的死却与作者有关。
二、圈点勾画,破芙蓉鸟案接下来,我们就化身为作者,来回顾第三只猫死亡的前因后果。
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猫咪的死亡是因为它被卷入了一起案件当中,大家能不能快速阅读课文,用几个字概括一下这桩案件?明确:芙蓉鸟被害案3、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圈点勾画,破解芙蓉鸟案。
认真阅读文章第17到第28自然段,完成第一题,填写“芙蓉鸟被害案卷宗"。
4、当我们填写完这份卷宗时,会发现一切都合情合理。
这只流浪猫做了错事,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案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请阅读文章第29至34自然段,完成第二题,提交新的调查结果,为第三只猫翻案。
5、探究案件之因所以,当我们细致地探究清楚芙蓉鸟被吃案的前因后果时,我们可以定义这一桩案件为冤案!大家认为这桩冤案的发生主要责任在谁?明确:作者6、那作者在判案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呢?明确:作者在断案的过程中用了大量不确定性的语句或者主观的推断作为证据。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培养思维能力。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概括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品味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反思人类自身的弱点,培养关爱动物、爱护弱小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动物保护协会正在开展流浪猫收容活动,招募“猫咪铲屎官"。
协会邀请我们班参与制定考核标准,我们需要结合这篇文章,思考作为动物领养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猫咪寻觅良主。
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他是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投影出示以下词语: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妄下断语(wàng) 虐待(nüè) 芙蓉鸟(fúróng)畏罪潜逃(qián)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称”“怂"蜷”“惩"等字的读音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
《猫》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
《猫》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课后习题一、说课稿: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猫》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课文《猫》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的阅读理解。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认识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传达的价值观,布置课后习题。
二、课后习题:1. 请简述课文《猫》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举例说明。
3. 课文中所传达的关于动物的价值观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释。
4. 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描述的猫的生活习性的理解和看法。
5.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看法。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后习题中的开放性问题,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课文《猫》的文本。
相关动物保护的资料和视频。
五、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份《猫》的课文文本。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4. 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它们可爱、机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看他笔下的猫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知识备查1.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及散文集《佝偻集》等。
2.字词积累(1)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朗读。
涩、怂、恿、缕、蜷、怅、诅、绫、惩、畏、潜、虐、脊、叮、嘱、凝、污、伏(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涩"读作“sè”, 意思是不光滑,不滑溜。
“怂"读作“sǒng”, “恿"读作“yǒng”, “怂恿"意思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缕”读作“lǚ", 如“一缕阳光”。
“蜷"读作“quán”, “蜷伏"意思是弯着身体卧着。
(3)学生分组朗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写了几次养猫的经历每只猫的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
(1)明确:作者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写作顺序是按照“得一养一失”的顺序。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郑振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准确朗读课文。
3. 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4. 深入解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借鉴其在写作中的运用。
6. 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
-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理解文章的主题。
2. 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形象、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 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3 分钟)1. 教师通过PPT 展示郑振铎的图片,并介绍: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文化运动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和重要主张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强调郑振铎在其中的贡献。
3. 强调其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二)作品背景介绍(2 分钟)1. 教师讲述:《猫》创作于1925 年11 月7 日。
作者养了三只猫,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亡失,第三只猫冤死,作者借这三只猫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关注和同情,也抒发了自己的忏悔和内疚之情。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要通过猫来表达这些情感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字词拼音(7 分钟)1. 教师在PPT 上展示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wūsè)"怂恿(sǒng yǒng)”“怅然(chàng rán)"蜷伏(quán fú)”“惩戒(ch éng jiè)"妄下断语(wàng xiàduàn yǔ)”等,带领学生朗读。
《猫》教案
《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缕”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3.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4.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习性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3.找出课文中描写三只猫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根源。
2.理解作者为什么永不养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一张可爱的猫咪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猫的了解或感受。
2.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猫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其意义的不同。
4.揭示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任凭”的意思。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并正音。
5.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准备深入探究。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你读了课文后对哪只猫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找一找描写这只猫的语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学生交流中说到对某只猫的描写句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其间教师随即指导学生理解“饭团子、缕缕”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每只猫的不同情感及其原因。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指导朗读相应的句段,并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重点指导以下句段:(1)“它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取名‘球球’。
《猫》公开课教案8篇
《猫》公开课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猫》公开课教案8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教案而言,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让同学们爱上课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猫》公开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猫》学习目标:1.分析对比,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2.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难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对比,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2.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难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了这篇课文,基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主旨理解存在“模糊点"或不到位,因此,教授本文时,应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对比”,理解《猫》的统一而丰富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过程:复习导入:《猫》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何写三只猫?活动一:一对比,“我"之变1.作者写“三只猫”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主要是为了凸显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只猫"的不同结局也引发了“我”的情感变化,请从文中圈画相关语句。
预设:“我"的情感变化PPT:“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咒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东西的人"“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预设:“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3.追问: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活动二:精读一段(“第三只猫”),深入理解1.师生轮读(第17-34小节),思考:“我"判定猫吃鸟的罪证?预设:“凝望”(直接表现)“忧郁"懒惰”(内因分析、刻板印象);“张妈默默无言"(默认)“妻子的疑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痕迹证明);“好像”“似乎"2.追问:“好像”“似乎"表明什么?(所谓的罪证其实是“我”的猜想)PPT:生读: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郑振铎《猫》公开课(版)
郑振铎《猫》公开课一、课程背景《猫》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作品以一只猫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审美情趣,我们特开设郑振铎《猫》公开课,深入剖析这部经典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郑振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对《猫》这部作品的理解。
2.分析《猫》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揭示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3.探讨《猫》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员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创作灵感。
三、课程内容1.郑振铎生平及创作背景介绍郑振铎(1898-1958),原名郑振声,字子才,号淡庐,福建长乐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郑振铎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个领域,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猫》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2年,作品以一只猫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2.《猫》作品解析(1)主要角色分析《猫》中的主要角色包括猫、狗、人等,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猫作为作品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狗和人在作品中分别代表了社会的不同阶层,通过它们的互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2)情节梳理《猫》的情节主要围绕着猫与狗、猫与人的关系展开。
作品通过猫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如贫富差距、阶级对立、道德沦丧等。
猫在作品中的命运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无常和残酷。
(3)社会意义探讨《猫》通过描绘一只猫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作品以猫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人性的丑恶。
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公正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猫》艺术特色分析(1)独特的叙述视角《猫》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猫的视角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郑振铎《猫》公开课教案
郑振铎《猫》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振铎及其作品《猫》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郑振铎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简要介绍《猫》的主题和情节。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郑振铎的图片和作品简介。
第二章:文本分析(一)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文本中的描述和对话,理解猫的形象特点。
2.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课文第一至第三段,分析猫的来历和性格特点。
讨论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猫是自由的”、“猫的眼神”等。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猫形象的分析。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意义。
第三章:文本分析(二)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分析文本中的对比手法,探讨猫与其他人物的关联。
3.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课文第四至第六段,分析主人公对猫的情感变化。
对比猫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性格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情感变化和对比手法的理解。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猫与其他人物的关联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文本分析(三)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
分析文本中的讽刺和批评手法,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4.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课文第七至第九段,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
探讨文本中的讽刺和批评手法,如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的讽刺。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对《猫》的文本分析,强调重点内容和手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猫》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并形成尊重他人、善待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猫》作者郑振铎。
这个字念铎(学生齐读,教师强调)请大家在字上标注读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他要求我们怎样学习课文呢?(生读)好,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默读勾画和摘录,并且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这节课我们完成三个目标:读猫、品人、悟文。
首先我们来默读课文,看一看猫的故事,在默读时完成两个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生字词,2、注意圈画描写猫来历、外形、性情和家人对它态度及结局的句子。
2.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说猫,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画的文字浏览一遍,组织好语言说说每一只猫的故事。
3.这三次养猫的结局有什么相同点吗?三、品读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这几只猫的结局都是亡失或是死亡,面对猫的亡失和死亡,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人的情感。
(请同学们跳读文章,画出猫死后表达我情感的句子,找出后请举手,有感情的读出来,教师指导)2.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如此难过,是不是很喜欢它?(生答:不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不喜欢?品味写第三只猫的语句。
3.仅仅是因为不喜欢而打了这只猫吗?(我是因为什么事情冤枉了这只猫)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我误会猫的原因。
4.当我看到案发现场,我的心情怎样我又是怎么说的?(指一名同学读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事实真相又是什么?证据何在呢?6.事情的真相让作者陷入了自责之中。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自责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自责心情的句子。
教师指导PPT出示情感,读标点的句子。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行文结构,领会谋篇布局之妙。
2.研读写猫语段,辨明思想情感之别。
3.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知易行难之理。
【教学重点】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名人与猫的照片](导入语)有人说忘记烦恼的方式有两种:音乐和猫。
许多我们熟知的文人大师都与猫有着风趣的故事。
比如:帮猫儿一起打架的钱钟书,最爱爬在丰子恺头上的猫咪,苦苦等候夏衍八年的老猫……而今天,文中的“我"却永久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学习新课郑振铎先生的名篇《猫》,来一探究竟。
二、字词梳理(一)字音字形。
1.逗;2.藤椅(téng);3. 消耗(hào);4. 污涩(sè);5. 红绫(líng);6.相称(chèn);7. 懒惰;8.郁闷;9.缕(lǚ);10. 酸辛;11.小侣;12.怂恿(sǒng yǒng);13. 安详;14.提心吊胆;15.乞丐;16.预警;17.亡失;18.咕噜(gūlū); 19.怅然(chàng);20. 诅骂(z ǔ);21. 蜷伏(quán);22. 若有若无;23.芙蓉鸟(fúróng);24.叮嘱(d īng zhǔ);25.辩护;26.惩戒(chéng);27. 畏罪潜逃(qián);28. 倚(yǐ);29. 悲楚;30.露台(lù);31. 妄下断语(wàng);32. 冤枉(wǎng);33. 虐待(nüè);34. 屋脊(jǐ);(二)词语释义1.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2.酸辛: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
3.小侣:小伙伴。
4.怂恿: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猫的丰富表情以及淘气行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猫的机灵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猫的形象刻画得形神兼备、情味悠长。
可以说,这篇课文无论从知识教育、情感熏陶,还是从发展能力、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看,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任凭、贪玩、尽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词句,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猫的图片)。
瞧,这是一只——猫。
能给“猫”组几个词语吗?生:猫是一种动物。
所以可以说“一只猫"。
还可以说“猫咪”表示亲昵。
因为“猫"常用于人的名字,组词时也可以说“小猫”。
师:真棒!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猫"的。
(板书课题: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特别喜欢也善于写动物,写过很多关于动物的散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对于较难读的句子要重点指导读通。
纠正字音:“枝折花落、贪玩、尽责、闭息凝神、任凭”等。
正音后齐读。
3. 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有关猫的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然后交流:(教师板书)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生气勃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教学设计双凤明德小学廖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课《猫》课型:新授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得就是各作家笔下得动物,让学生具体感受各作家笔下栩栩如生得动物形象。
《猫》这篇课文,就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得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猫得古怪性格与满月小猫得可爱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对猫得喜爱之情。
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分两个部分来写,前1—3自然段主要写猫得古怪性格,而第4自然段则写了满月小猫得可爱。
整篇课文作者以对猫得喜爱之情贯穿全文,把猫得古怪性格与满月小猫得可爱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得有机整合,根据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得要求:着重进行篇得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得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与连段成篇得能力。
依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得理解、分析课文得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得特点。
为此,我把本课得教学重点设置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大猫得古怪性格与它小时候得可爱,学习作者就是如何把猫得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得喜爱之情得。
难点为:激起学生热爱生活得情趣,激发学生观察动物得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猫得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得语言。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得能力。
2.了解作者就是怎样抓住猫得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
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就是怎样具体描写猫得特点得。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得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了老舍先生家得猫,谁能站起帮我们回忆一下,老舍先生这篇《猫》主要写了什么?a、哪个自然段写了毛性格古怪?b、哪个自然段写小猫淘气可爱?(学生站起来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填空(1)、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帮助我们来完成这道填空题。
(2)、学生交流后齐读。
二、整体理解猫性格古怪1、快速浏览课文把能表示猫性格特点得词圈出来。
大屏幕出示:这就是一只( )猫。
圈出得词带入括号里读一读。
2、学生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这就是一只什么样得猫。
学生开火车回答)3、理解“古怪”师:同学们,我们先瞧一瞧黑板,这特别“老实”得不会“贪玩”这特别“贪玩”得不会“尽职”。
您们瞧瞧这些特点就是相互矛盾得。
瞧来这只猫性格实在古怪。
文章哪一句写了古怪(第一句)。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么古怪得猫作者就是怎样写出它得特点呢?过渡:我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瞧一瞧“老实”“贪玩“”尽职“您最喜欢哪个特点?把自己喜欢得认真读一读。
二、交流关键句子(一)尽职1、您喜欢猫得哪些哪个特点?(生读尽职)2、您从哪些词读出了猫得尽职?(1)、交流“屏息凝视”A、什么就是“屏息凝视”呢?(生解释)B、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举手朗读)点评过渡:真好,老师特别欣赏您强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为什么呢?您在强调什么呢?(2)、交流:非……不可A、指导理解师:就就是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那我一定要吃肯德基呢?我一定要踢球。
我一定要把这句话读好。
B、指导朗读师:好,就您把这句话读一读。
1、点评:嗯!老师听出了猫得决心。
还有谁想来读一读(生读)2、比赛读。
师: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咱们来比赛读。
3、点评:女生声情并茂,男生绘声绘色。
男生就是第一名,女生就是冠军。
4、背诵师:同学们这句话读了这么多遍,能不能不瞧大屏幕试着把这句话背下来。
5、师小结:大家瞧瞧老舍先生写猫得“尽职这一特点就是抓住它”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一个事例来写(师板书:事例)。
过渡:同学们,我们继续交流瞧一瞧您还喜欢猫得什么特点?(二)老实1、生回答,读出描写猫老实特点得句子并说一说理由。
2、作者写猫老实抓住什么事例来写得?(睡大觉) 对抓住了睡大觉这个事例来写得,咱们拿起书本来读一读。
(预备齐)(三)贪玩过渡:还有没有同学喜欢猫其它特点呢?(生回答喜欢它得贪玩) 1、读出描写猫贪玩得部分师:请您读一读2、齐读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您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猫得贪玩?(一天一夜 )3、生举手回答4、交流:任凭谁怎么呼唤它都不肯回来。
5、师:咱不妨想象一下(1)、这一天一夜没回家得猫,老舍得小女儿可着急了,她就是怎样呼唤呢?(2)、做好鱼得老奶奶会怎么呼唤呢?(3)、一向疼爱猫得老舍先生会怎么呼唤呢?6、读文师:同学们瞧,这么多得感受合在一起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就表达出来了,语言简洁多么重要呀!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1)、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
读得很流畅,老师听出来了谁呼唤但没有听出来怎么呼唤,谁来读一读。
(2)、再读(3)、齐读7、教师小结:同学们老舍先生抓住这些事例写出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正如作者所说得猫得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引读)过渡:多么古怪得猫呀!作者如何写出它得其它特点呢?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第2自然段。
您喜欢哪个特点就请您好好读一读。
(四)、温柔可亲1、学生自读课文2、交流体会:您喜欢它哪个特点?(温柔可亲)生读温柔可亲得部分。
3、师出示描写猫温柔可亲得句子。
(1)、从哪个字可以读出猫得温柔可亲?与学生一起体会“蹭”字得妙处。
生:蹭师相机提问什么叫“蹭”?生:磨擦师示范“蹭”引导学生理解蹭就是轻轻得磨擦。
(同桌间相互蹭一蹭)师:这一个“蹭”字,蹭出了猫得可爱,蹭出了撒娇,蹭出了温柔,蹭出了高兴(引导学生回答)蹭出了作者对猫得什么?(齐答: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一起读读这句话。
(2)、师小结:大家瞧一个“蹭”字就写出了猫亲人,人爱猫得与谐画面。
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呀!咱们瞧瞧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您感受到了猫得温柔可亲?(生回答)(3)、交流“小梅花”A、生回答:踩印几朵小梅花。
(小梅花其实就就是猫得脏脚印,在作者得眼里猫得脏脚印就变成了小梅花可见作者对猫就是非常喜爱得)B、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点评:声音真温柔)C、生再读(4)、点评:同学们读得真好!非常动情但老舍先生得文章就像就是跟人面对面地讲话,娓娓道来通常会慢一些听老师读一读好不好。
(师范读)(5)、生齐读过渡:除了这些,作者还写了猫得什么呀?谁来读读后面得文字。
(五)、丰富多腔得叫唤1、学生齐读2、交流:A、提问:什么叫丰富多腔得叫唤?B、这么多种叫唤就是作者一次观察到得吗?瞧来这叫声得背后肯定有许多有趣得故事,咱们不妨想象一下:a、猫先生吃得饱饱得,它会满足得长叫一声——喵;b、听到主人得地召唤,它会短短得应一声——喵;c、碰到一只势均力敌得猫眼瞧就要打架了,它会突吼一声——喵;d、把脖子伸出来给主人抓痒它会享受得细细得叫一声——喵。
过渡:这就叫“丰富多腔”,来把脸上得笑容带到文中谁来读一读?3、生读文。
4、齐读。
5、齐背。
(六)、学习猫得“胆小”与“勇猛”过渡:作者写了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呢?(生答:一声不出)还写了它得什么特点?(胆小、勇猛)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师相机点评:有时显得那么勇猛有时又显得那么胆小。
三、总结同学们所喜欢得特点作者都就是用具体得事例表现得。
作者通过这些事例写出了猫即老实又贪玩,即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它有时就是那么胆小有时又就是那么勇猛。
难怪作者感慨“猫得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可以从“古怪”得字里行间里透露着作者对猫得喜爱之情。
瞧来抓住具体事例就能把事物得特点写得更具体生动。
咱们也来学老舍先生得样子,用一个具体得事例来写写猫得其它特点。
四、写话出示:猫活泼起来啊,——————。
猫安静起来啊,——————。
(1)、学生练习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写作文片段要求:用以具体事例写一种小动物得某一个特点。
六、板书设计15、猫老实贪玩尽职猫——古怪事例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小猫——可爱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教学反思:《猫》就是老舍先生写得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得语言,表现了猫得性情,又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得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时我抓住两个要点:一就是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得描述,学习作家得语言技巧;二就是要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着得既显而易见又不着痕迹得感情抒发。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猫得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能体会到作者采用对比得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得古怪性格。
“老实”、“贪玩”、“尽职”,这瞧似矛盾得三方面都集中在猫得性格上,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发现这三个矛盾得方面就是用三次“可就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得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字得妙处。
一个“蹭”字形象地写出了猫娇小可爱,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得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读与品味,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味文字得妙哉。
教师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者用具体得事例来表现猫性格特点,在课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写作教学。
读、悟、写三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之中学习课文。
在语文课堂中能听见学生朗朗读书声,这才就是真实得语文。
学生学习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这就是我本节课得追求。
在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自己得朗读中体会猫得可爱以及老舍爷爷对猫得喜爱,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评课:1、初读全文得基础上,对课文第一大段进行思考“作者介绍了猫得什么特点”,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这个问题答案得词句──“猫得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得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就是已经学会淘气”。
接着明确本节课得学习任务—猫得性格古怪。
再从这部分得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得方法,帮助理解“实在”“古怪”两个词语。
这之间,学生便积累并运用了不少词语。
然后顺势利导,通过“它得主人就是怎么形容它得古怪得?”这样整体感知得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得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得主要内容,即猫得性格特点。
评课人:刘玥2、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得语言、贴切形象得比喻与拟人化得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得种种惹人喜爱得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得喜爱之情。
廖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学习语言。
如,王老师在第一段教学中,紧紧抓住“任凭……也……”这个关联词,通过调动学生进行去词比较、感情朗读进行引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复品读、体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得情感,使学生为之动心。
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得语文敏感,教师就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得温度,走进作者丰富得内心情感世界!老师得课亮点还有很多,比如王老师采用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得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