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八年级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八年级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八年级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是一则讲述愚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故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愚公移山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有着相似之处。

第一点,坚持不懈。

在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他决心要把这两座山移走,为子孙后代打开一条道路。

尽管有人嘲笑他愚蠢,认为他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愚公并没有放弃。

他每天都坚持用锄头铲土,虽然进展缓慢,但他从不气馁,始终坚持不懈。

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努力奋斗有着相似之处。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求梦想,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点,团结合作。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儿子看到父亲如此努力,也加入了他的行列。

即使任务艰巨,他们仍然相互搀扶,共同努力。

这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团结合作,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第三点,坚定信念。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移山成功。

他对此充满了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念也激励着他不断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通过对比阅读愚公移山,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坚持不懈、
团结合作、坚定信念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及2011-2016年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及2011-2016年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汇编)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通假字】①“反”通“返”,返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惠”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③“亡”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④“厝”通“措”,放置。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词多义】①之:①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②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冀之南/ 汉之阴(助词,的)③操蛇之神闻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④告之于帝(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⑤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一说助词,的;一说主谓之间,不译。

)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代魁父这座山)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代愚公)⑧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主谓之间,不译)②于:①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②告之于帝(向)③以:①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凭借,靠)②河曲智叟无以应(来)④而:①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表修饰)②何苦而不平(表承接)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⑤其:①其妻献疑/ 帝感其诚(他的,这里指愚公的)②惧其不已(他,指愚公)③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⑥且:①年且九十(将)②且焉置土石(况且)⑦焉:①无陇断焉(语气词,表肯定,相当于“了”)②始一返焉/ 有子存焉(语气词,表陈述,不译)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古今异义】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连……都(古);曾经(今)。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卷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卷

一、[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3.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B、(1)(2)(4)(6)C、(2)(3)(5)(6)D、(2)(4)(5)(6)5.翻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专题20 愚公移山(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 愚公移山(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0 愚公移山(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

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节选自《愚公之谷》)【注释】①牸(zì)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

④咎繇(jiù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

咎繇是人名。

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告管仲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4.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②喟然:感叹的样子。

③坐:同“座”。

④女:同“汝”。

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2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苟.且偷生B.指.通豫南首屈一指.C.固.不可彻固.执己见D.杂然相许.以身许.国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1.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A.勾践之困会稽也。

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C.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32.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

人教版《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人教版《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6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加点的字。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愚公移山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共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6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比较阅读5 愚公移山-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

比较阅读5  愚公移山-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原卷版)

比较阅读5 愚公移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B.毕力平险.险:险峻的大山。

C.达于汉阴.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D.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其.如土石何B.面山而.居笑而.止之C.笑而止之.汝心之.固D.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2020年荆楚疫情大考中熔铸得更为熠熠生辉。

B.愚公和智叟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愚公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看到自然威力却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C.愚公家人和邻人京城氏之遗男都鼎力支持愚公移山的举动,他们不仅献计献策,还都亲自参加移山行动。

D.故事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夸娥氏二子背走二山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愚公移山》比较阅读我恋我秀《愚公移山》自测太行,王屋二山,方(1)七百里,高万仞(r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2)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3)九十,面山而居。

惩(4)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6)也。

聚室而谋(7),曰:“吾与汝毕力平险(8),指(9)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10)。

其妻献疑(11)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父之丘(12),如太行、王屋何(13)?且焉置土石(14)?”杂曰:“投诸渤海之尾(15),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6),叩石垦壤,以箕畚(jbn)(17)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ng)妻有遗男(18),始龀(chn)(19),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0)。

河曲智叟(s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22)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23)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4),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25)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26)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27)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28)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29),命夸娥氏二子负(30)二山,一厝(31)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32)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青海省西宁市1、解释(1)惩山北之塞惩:(2)汝心之固固:2、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篇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篇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清]彭端淑《为学》【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顾:难道(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河曲智叟亡以应(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乙文谈“为学”。

“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作为它的一个论据吗?为什么?(5)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及特点?请结合具体文字分析.(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①时令猎户捕之,往往反为所噬。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020年整理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2020年整理

八上文言文对比阅读《愚公移山》共12篇 2020年整理1.【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

(6分)⑴何苦.而不平⑵河曲智叟亡.以应⑶立有间.⑷臣是以无请..也⑸达于汉阴..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翻译。

《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2篇(附答案)

《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2篇(附答案)

《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2篇(附答案)《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2篇(附自学答案)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_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日: "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日: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选自《为学》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面句子。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练习(乙]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时在入,站不收遗男之助,持从智望之奶,用居与园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索,往必通塞,终为丈夫之浅。

客有感而叹日:事虽殊扫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其将固可袭而虏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A.将近。

1况且。

B项加点字“曾”,意思相同,都是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

都” C.顽固;必,一定。

D·没有;灭亡。

故选B。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B.曾不能毁山之--毛C.虽我之死D.邻人京城氏之娜妻有遗男12. C [解析]C项句子中“之”与其他几项的用法不同,此处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

13.《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村托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于,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遭男“助之”与智变“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变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13. D [解析]D项“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说法不正确。

“其妻”其实是支持愚公的,只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献疑,但不能说其有“坚定立场和决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改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 分)(1)箕香运于渤海之尾箕畚:(2)寒暑易节易:(3)汝之不惠惠:(4)帝感其诚感:_(1)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愚公移⼭课内外对⽐阅读答案在语⽂阅读中,⽐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章放在⼀起进⾏对⽐阅读。

通过对⽐阅读,我们有⽬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分析、⽐较、对照,从⽽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愚公移⼭课内外对⽐阅读答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甲】愚公移⼭⼤⾏、王屋⼆⼭,⽅七百⾥,⾼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

惩⼭北之塞,出⼊之迂也,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

”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

⾃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蜀之鄙有⼆僧蜀之鄙①有⼆僧,其⼀贫,其⼀富。

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何恃⽽往?”⽈:“吾⼀瓶③⼀钵④⾜矣。

”富者⽈:“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

⼦何恃⽽往!”越明年,贫者⾃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千⾥也,僧富者不能⾄,⽽贫者⾄焉。

⼈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瓶。

④钵;和尚⽤来盛饭⾷的器⽫。

⑤顾:难道,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马邪B.⽽⼭不加增/⽔落⽽⽯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句⼦。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青海省西宁市1、解释(1)惩山北之塞惩:(2)汝心之固固:2、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1、(1)苦于(2)顽固2、略。

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比较阅读二:2007年恩施自治州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汝之不惠()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参考答案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

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共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6分)(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C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1.B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2.C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答案】10.C11.B12.C【解祈】10.试题分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塔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舍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闲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闲等,尽m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闲反排除法,A.叩:敲打磕;3.且:将近况且;C.之:代词;D.许:赞成,赞同,同意左右。

故选:C。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B.始: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C中甲文段没有运用对比。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甲】愚公移山(节选)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

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

”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

”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对比阅读[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其如土石何堙于东海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 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C.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 是/炎帝之少女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C. 告之于.帝女娃游于.东海D. 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10、翻译下列句子(4分)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1、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和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附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对比阅读答案: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曲折,绕远。

赞同;加强反问语气;填没;8、(2分)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9、(2分)B(停止)(A诚心/确实;C向/到;D语气副词,强调质问(反问)的语气/代词,它的)10、A(2分)春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B(2分)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附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1、(2分)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