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基础知识1. 理解文章大意: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作者会以平实的风格,朴素的表达,用句子按照某种时序或思维逻辑把事件或景物联系起来,适度地放入一些描写性符号。
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精准把握。
2. 寻找细节: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把握文章的大概思路,弄清楚文章的脉络,从而深入学习文章表达的细节,以便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把握文章的表达的真实性,并以此来应对有关细节信息的考题。
二、答题技巧1. 题中有思维连贯:通读时,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弄清楚记叙文表达的论点,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把握文章的论述的真实性,并以此来应对有关细节信息的考题。
2. 题中有名词定义: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要把握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把握文章中出现的定义性的或描述性的信息,熟悉文章引用的哲学论文、历史文献等,从而应对有关定义的考题。
3. 题中有分析和判断:在记叙文阅读答题中,要仔细观察文章中的人物交往关系,重点挖掘文章中明显和隐晦的人物描写,辨别人物性格和背后蕴藏的思想,从而应对有关文章分析和判断的考题。
三、答题套路1. 词义题套路:(1)把握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读题时,要仔细看题中出现这个词的语句,根据上下文,把握这个词的词义。
(2)重点回忆本文的细节信息: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有效地吸收文章的细节信息,选择性地记忆,以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此应对有关词义的考题。
2. 细节题套路:(1)熟练掌握文章每一句的意思:读题前要把握全文的大意,回顾文章的每句话,理清文章的衔接性,以便能够通过把握文章的大概思路,深入学习文章表达的细节,以此应对有关细节题的考题。
(2)充分利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细节: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充分利用关键词,仔细观察文中的细节信息,加强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此应对有关细节题的考题。
3. 分析题套路:(1)记录文章的观点:仔细观察文章的每个描述和表述,从中找出论据和观点,记录文章的观点,以便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以此应对有关分析题的考题。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关于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语文的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记叙文答题套路是什么?记叙的阅读的重点是理清记叙文挨次和线索,明确记叙的中心。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盼望对您有所关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大事(4)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引言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记叙文,学生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
本文将介绍记叙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
技巧一:理解故事情节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展开。
要理解记叙文,首先需要理解故事情节。
阅读时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注意故事开头,了解故事的背景信息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2.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掌握故事的主要转折点和关键事件。
3.注意故事的结尾,了解故事的结局和反思。
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在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时,抓住关键词是关键。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定位答案和理解文章的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抓住关键词:1.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它们通常是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2.注意文章中的转折词、因果关系词和递进关系词,它们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注意文章中的数字、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通过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提高解题效率。
技巧三: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通常涉及到多个人物,理解人物形象对于理解故事情节和解答题目非常重要。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如年龄、身高、相貌等。
2.个性特点: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善良等。
3.行为举止: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如语言表达、动作举止等。
4.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和交流。
技巧四:合理利用上下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生词或难句,这时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理解句子。
具体做法如下:1.上下文提示:注意前后句的连接词和逻辑关系,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暗示推测词义。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如下:1.快速通读全文:在短时间内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而是要把握全文的脉络。
2.仔细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重点和要求,例如要求找出主要人物,关键事件,特定细节等。
3.回归原文:大部分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
在找到答案的关键语句后,要仔细阅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4.理解文章结构: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5.分析人物性格:记叙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通过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等方面展现出来。
要注意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6.理解主题思想: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理解主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要注意找出表达主题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7.注意细节: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对理解文章起到重要作用。
要注意观察文中的人物、环境、行为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8.合理推断: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推断。
要注意不要做出过于主观的推断,而要根据原文的线索进行合理推断。
9.组织语言:在答题时,要注意组织语言,使其简洁明了、准确无误。
可以采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改写。
10.检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原文的线索。
如果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改。
以上就是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的一些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技巧
一、记叙文的阅读意识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修辞句、含蓄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常见考题:请结合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模式:(1)写景类:本文通过描绘…的景色,展现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扬和喜爱之情。
(2)写人记事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歌颂了…(人物)…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事件+情感)(3)哲理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启发我们…四、文章的思路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思路时,首先按以下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理清文章脉络:(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找表示情感的词句);(5)总分总。
然后,用清楚明白的语言将文章思路概述出来。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类型:(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7)人物的见闻感受。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把握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标题入手。
标题是每篇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可以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反映的文章主旨。
(2)抓关键物。
在记叙文中,一些小物件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进作品就常常产生异乎寻常的艺术功用作品,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热潮、终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颠末、成效。
思路:先分别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避免出现误将热潮当作终局,或把颠末当作成效的情形。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斟酌,分析布局,分别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枢纽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情特征(或精神品格)。
凸起了文章……的中央。
3.评判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8.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答题技巧及套路精选13篇
记叙文答题技巧及套路精选13篇记叙文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生们比较容易上手的一种文体。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记叙文答题的技巧和套路,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技巧:1. 理清故事线索:记叙文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一个事件或故事的,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理清故事的线索,确保叙述的顺序清晰明了。
2. 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展现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气氛等来烘托故事的氛围。
3. 运用修辞手法:记叙文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记叙文是一种较为正式的文体,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二、套路精选:1. 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描写环境和气氛:通过描写环境和气氛,来烘托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4.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故事中的矛盾和冲突,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5. 运用转折手法:通过设置转折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加故事的悬念和趣味性。
6. 运用感官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7. 运用对话和对白: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对白,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也可以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8. 运用回忆和闪回: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方式,来展示人物的过去经历和内心世界,增加故事的层次和深度。
9. 运用插叙和抒情:通过插叙和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10. 运用寓言和象征: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和思想,增加文章的哲理性和思考性。
11. 运用叙述和议论:通过叙述和议论的方式,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思想性。
(完整版)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3、分段的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或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类别:(一)按写作内容分:1、简单记叙文: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方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按写作对象分:(1)写人类记叙文(2)叙事类记叙文(3)写景类记叙文(4)状物类记叙文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①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描述。
如《背影》《社戏》《紫藤罗瀑布》。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表达思想感情。
②第二人称:以“你”“你们”展开描述。
如《傅雷家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
用于人,增加亲切感;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③第三人称: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
如《孤独之旅》《孔乙己》。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直接、客观展现生活。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
如:《散步》。
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局或其他后发生的情节,再从事件开头按发展顺序写。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使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起强调作用。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另外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如《秋天的怀念》。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交代背景,解释原因;使形象更丰满;突出中心。
六、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明白,使读者有个概括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知识点2.标题的作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态度;(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
知识点3.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知识点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走向生活》;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鲁滨逊漂流记》;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知识点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二、记叙文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知识点1.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答题思路:结合句子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词语表达的情感知识点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表达效果)答题思路: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知识点3.重要的句子的类型(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记叙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四、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人物和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主题更突出。
怎样去理解插叙的作用呢?第一步: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
第三步: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4)平叙(略)六、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十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作用: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十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十四、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十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十七、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十八、、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通读全文要勾画重点语句,如:标题、过渡句、事例前后句子、中心句、总结句、哲理句、矛盾句、结尾三段中表现作者感情倾向(观点、态度)的句子。
表达人物感情或心理变化的词语。
二、重要文体知识点1.文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三、概括文章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四、标题的含义以及作用含义:1.表面意义。
2.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主旨,多数是最后三段内容回答)作用:1.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是文章脉络清晰。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主旨。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接着鉴赏该修辞作用。
5.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五、把握文章的线索1.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线索:(1)人物(2)事物 (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任务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多方面地叙述。
七、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XX情节,衬托或丰富XX人物形象,突出XX 中心。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诸位,作用题是必考的,“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考虑组织答案,”表达效果“是由“表达技巧”造成的,以下的相关术语是必须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非常4+1: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也称写作手法)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人称(考点: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
可以是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叙述故事、直抒胸臆。
2、第二人称(你、你们)。
表达效果:拉近距离,直接对话,亲切自然;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
(一拉二便)3、第三人称(他、他们)。
表达效果: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
记叙线索(考点):充当线索的有:(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的转移(游踪);(6)情感。
注意有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判断方法:①贯穿全文;②在文中反复出现。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顺序的作用(考点):(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①补充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交代……的故事背景;②引出下文,为……做铺垫;③插叙的人物,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饱满。
④突出中心。
(4)平叙(选讲):也叫分叙,即故事围绕两条线索同时进行。
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5)补叙(选讲):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一、记叙文知识要点:1.标题的作用;2.开头第一段的作用;3.最后一段的作用;4.环境描写的作用;5.倒叙、插叙的作用;6.小说中人称的作用;7.表达方式。
二、标题的作用:1.标题揭示主旨,点明作者真用意;2.标题通常用修辞,蕴含感情有哲思。
三、记叙文开头句子或第一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3.环境描写(或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四、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五、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首尾呼应(照应开头);3.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4.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六、全文的作用:1.首尾呼应;2.行文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对策:线索可找关键词,反复出现呼主题;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物特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2)描写了______环境,渲染_____气氛。
(3)烘托人物____心情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突出、深化主题。
八、顺序的作用:1.顺叙作用:便于安排材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倒叙作用:引发思考,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某一故事情节(交代____的由来、原因),丰富文章的内容。
(2)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1、记叙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地点有时可省略。
3、叙述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内容显得真实、自然,有亲切感。
(2)、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4、记叙的顺序(叙述方式)(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可以使文章结构跌宕起伏,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生动严密,更有利于突出主旨或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记叙的线索(有时有明线和暗线两条)(1)、以时间为线索《挖荠菜》(2)、以事件为线索《社戏》(3)、以某物为线索《七根火柴》(4)、以某人为线索《孔乙己》(5)、以见闻为线索《故乡》(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以感情为线索《我的老师》(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6、记叙的详略(段落能否删去?)(1)、详写:能突出中心的材料。
(2)、略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
(3)、不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7、标题(1)、标题的类型○1、概括作品的内容:《三国演义》、《阿Q正传》○2、人物名字:《骆驼祥子》○3、作品事件:《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4、某些名称:《林家铺子》、《巴黎圣母院》○5、含蓄或象征性:《青春之歌》、《红与黑》○6、揭示或暗示主题:《一诺千金》、《教子有方》(2)、标题的作用○1、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或写作内容。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环境。
○4、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或内容。
○5、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全文以xx为线索组织材料。
○6、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用极平常的事物作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8、如有修辞,按修辞的作用回答。
(比喻、拟人、设问、双关、引用……)比喻、拟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
引用:运用引用的修辞,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双关:运用双关的修辞,一语双关,本指xx,实指xx,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8、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事物)的xx(特性/特点),表达了(表现了或反映了)……感情(品质或精神)。
(2)、排比:强调了xx(对象/事物)的xx(特性/特点),条理清楚,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
(3)、夸张:突出xx(对象/事物)的xx(特性/特点),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设问:自问自答,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作者的观点,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6)、对比、反复:强调了或突出了……(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8)、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9)、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0)、双关:“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9、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1)、描写按对象分,有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即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③场面描写;④细节描写。
(2)、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5)、人物描写的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格式:上文运用了人物的xx描写方法,准确形象地写出了xx人物的xx 性格(精神、品质)。
(6)、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2、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环境○3、渲染xx的气氛○4、烘托人物的xx心情○5、、烘托xx(人物)xx的形象或性格○6、为下文写xx(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深化文章的主题○9、一张一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7)、细节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
格式:上文运用了人物的xx描写方法,准确形象地写出了xx人物的xx 性格(精神、品质)。
(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0、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夸张、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1、词语的表达效果(1)、动词、形容词:xx这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或反映了)……感情(品质或精神)。
(2)、运用一连串的动词:这句话运用了一连串准确动词,真实地写出了……的过程,形象而生动。
(这句话运用了一连串准确动词,具体细致地写出了……的过程,表现了或反映了或表达了……。
)(3)、运用修辞的:这个词语运用了xx修辞,+该种修辞的作用。
(4)、副词(表程度,表时间,表范围等):该词表xx,准确地反映了……的情况。
(5)、运用叠词:这句话运用了多个叠词,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和韵律感,表达出了……的感情。
(6)、一句中有两处加点词构成对比:前者是指……,后者是指……,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的……。
(7)、xx这个词语把抽象的xx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8)、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代替(运用同义词辨析)。
○1、从不同的义项看: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直立:笔直地站立。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安稳地直立。
耸立:高高地直立。
矗立:高耸地立着。
○2、从范围的大小看:时代---时期战略---战术果实---水果边疆---边境○3、从语意的轻重看:轻视---蔑视批评---批判失望---绝望损坏---破坏○4、从感情色彩看(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鼓动---发动---煽动爱护---保护---袒护成果---结果---后果诱导---引导---诱惑本事---技能---伎俩○5、从语体色彩看(书面语、口语):父亲---爸爸诞辰---生日○6、从从词语搭配看:交换—意见、礼物、资料;交流—思想、经验、物资。
履行—条约、诺言、义务;执行—命令、任务、协定。
○7、从使用对象看:如“抚养”和“赡养”都有照料生活、供给生活需要、养活的意思。
“抚养”指上辈对下辈、年长者对年幼者;而“赡养”指下辈对上辈、年幼者对年长者。
“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爱戴”是下辈对上辈、年幼者对年长者。
“爱护”是指上辈对下辈、年长者对年幼者。
○8、从词性和句法功能看:勇敢—形容词,可作定语、状语、补语,作谓语时不带宾语。
勇气—名词,多作主语、宾语。
12、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领下文;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总结上文或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3、句子的表达效果(1)、运用修辞的: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该种修辞的作用。
(2)、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xx描写方法,准确形象地写出了xx人物的xx 性格(精神、品质)。
(3)、运用环境描写的:这个句子运用了自然或社会环境描写,+该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4)、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吟咏,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作者xx的感情。
(5)、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
(6)、富有哲理的句子:这句话富有哲理+具体道理+表达(表现或反映)了……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富有哲理,强调了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7)、从句式结构分析:(一般不用)○1、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2、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
○3、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4、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祈使句:能表达作者的主观意愿。
○6、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14、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并列关系可调换,其余不能调换。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5、段落能否调换?(1)、一般不能调换。
(并列关系可调换,其余不能调换。
)(2)、判断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因为原文是xx关系(顺序),调换就不符合逻辑。
16、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1)、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2)、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
(3)、总分式:○1、总——分——总。
○2、总——分。
○3、分——总。
17、如何划分段落层次?(1)、按时间的变化划分。
如《海滨仲夏夜》。
(2)、按空间的变化划分。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按描写内容的变化划分。
《春》(4)、按选材的角度的变化来划分。
如《云南的歌会》。
(5)、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
如《背影》、《荔枝蜜》。
(6)、按总分结构来划分。
《谁是最可爱的人》。
18、记叙文段意的概括方法:(1)、摘句法。
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附: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