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琵琶入门兴趣的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它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技法繁多,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广泛应用于专业民族管弦乐队及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活动中。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琵琶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工具也越来越普及。

一、少儿学习琵琶存在的难点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及影响力的推广,很多家长从孩子的学龄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不少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学习琵琶,开始学习时,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对乐器的形状、结构、音色、演奏方法等处处感觉新鲜,学习兴趣很高。但这种兴趣只能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坚持不懈地练琴,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更要有一定的耐力,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坚持不下去而自己淘汰自己。加之琵琶左右手技法繁多,特别是右手“弹、挑、轮指”等指法很难使学生对指法中“放松与用力”①熟练掌握。以及多数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不了解等问题,因此,要想让少儿坚持并喜欢学习琵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如何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喜欢学习琵琶,并对其产生兴趣,至关重要。

二、了解少儿心理,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其学习琵琶的兴趣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少儿琵琶入门也就是琵琶的启蒙教学,它是琵琶的基础教育。启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启蒙时的基础教学至关重要。②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并具有较正确的演奏方法,不然会“误人子弟”和“谬种误传”。第二,要有耐心,教师所面对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一时期所听到的和学过的语言及知识是极其有限的,而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及阅历是远远大于孩子们的,所以教师再讲授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时面对孩子一定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有耐心地讲解给学生。第三,教师要有赤子之心。“③赤子”即初生的婴儿。赤子

在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童心的人。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简单些,年轻些,融入到孩子们中。所以说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丰富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精神力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即使有过硬的演奏技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课上要忘掉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中的一员、他们的小伙伴。学生对你没有一种敬畏,而是亲近,他们自然地牵着你的手,对你撒娇,下课时对你依依不舍,可见情感是教育与被教育者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诚,以激动人心的情感投入时,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达到“动之以情,以情激趣”的效果。另外,尝试与他们重新“开始”一起学习,重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新问题,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师也得到了长进。第四,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及音乐教学理论修养,可以更准确、生动的结合各种知识,表达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琵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对音乐是否有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趣。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音

乐的兴趣,就要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参与中寻得乐趣。

(三)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教育是具有审美功能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的特征,大量收集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铃儿响叮当》、《蜗牛与黄鹂鸟》等,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很多孩子也喜欢上流行歌曲,可以把它们改编成用琵琶指法演奏的乐曲,让孩子们在即爱听的同时又喜欢演奏。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

琵琶的教学语言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学性语言,第二类艺术性语言,第三类感觉性语言。

我们通常对孩子

们采取的是艺术性语言和感觉性语言。例如:“在讲解‘弹'

浅谈少儿琵琶入门兴趣的培养

张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摘要: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在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史上,琵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琵琶入门学习演奏技法的重点在于右手的指法,右手演奏时如何放松,用力更是其难点。由于“琵琶上手难”以及琴童低龄化的特点,少儿入门学习存在不少困难,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激发少儿学习琵琶的兴趣,并使孩子们从学习琵琶的过程中带给他们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培养;少儿心理;审美;趣味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264-02

Vol.33No.1

Jan.2012

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264--

这个指法时,告诉学生把食指收好,迅速弹出并且放松孩子们肯定是不太明白。如果告诉他们用“踢球时把腿先收回一些,快速踢出去的同时腿放松落在地上”的形象思维去理解,他们就会马上领悟到如何弹出去并立即放松。还有一些夸张性的语言,比如有的老师形容孩子的“手指僵硬得象小猫爪”,同时还对孩子们做出这种形态,孩子们在笑中分辨了正误”。

(五)音乐基础知识与指法的巧妙结合

绝大多数孩子在初学琵琶时不识谱,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读谱,认识节拍,唱准节奏,不能单纯的象过去艺人的“口传心授”式教学。教会孩子们识谱,不仅可以锻炼试奏能力,让他们能独立完全乐曲,还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但一味的讲这些音乐基础知识,孩子们一定会觉得枯燥,如果巧妙地与弹琴的指法结合起来,既学习了音乐基础知识,又巩固了指法,例如:教授前十六节奏型时,用最简单切苹果的方法讲解“前十六”:即把一个苹果切一刀,分成两瓣后,再把前一瓣切一刀又变成两瓣,即弹挑弹。用指法配合读出节奏,以此类推,这样孩子即喜欢学又记得扎实。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多给学生讲故事

要使教学具有趣味性,除了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外,以高质量的音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视听教学的融声汇色,可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大师演奏的名曲,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观看并从中了解许多自己没见过的指法,并被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而感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学习的新指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习指法时,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较复杂的指法。例如:给他们讲解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并告诉孩子诗中所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指的就是“轮指”,为了增强他们的感观认知,找来一些小珠子,让他们自己一颗一颗地扔进盘子,听珠子落在盘子里的声音,联想轮指时手指“颗粒状”的感觉;还有多给他们讲述《十面埋伏》描写的是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丰富他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告诉他们《草原小姐妹》讲述的是“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公社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家长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家长则需要在孩子接受完新知识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⑤例如:每天练琴应有固定的时间,不要随意更改;在初学时陪同孩子一同练习,帮助孩子检查练琴的质量,经常及时也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父母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这样让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一直“带到”课后。

(八)多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孩子自豪感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是增强孩子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结合少儿心理学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间的差距,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赤子之心”,使孩子们愿意并敢于向你表露真情吐真言。课堂上,只要孩子完成好作业,演奏的完整,一定给予鼓励。在学琴笔记上常写几句表扬的话,贴一枚小红花。还可以在表现出色的时候,给予一些物质小奖励,即使是一块小橡皮,孩子也会格外开心,从而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九)参加艺术实践,构建展示的舞台

很多孩子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有参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孩子学琴兴趣的有利因素。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琴的孩子们组织在一起,采用齐奏、轮奏等形式排练一些喜闻乐见的乐曲,在六?一儿童节或圣诞节等节日的校内、外活动中表演。排练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人常说“百练不如一演”,即便是小小的演出,也能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在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使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内驱力,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学习琵琶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通过学习琵琶培养少儿的艺术素质、审美、鉴赏音乐的能力。

我们培养少儿学习琵琶的兴趣,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学习琵琶培养孩子热爱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学习琵琶,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接触和学习世界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学习琵琶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都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美,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力为核心,使音乐艺术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以上是我在平时学习及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加之前辈们一些音乐理论思想为指导,完成此论文,在今后的学习及教学实践中我还将不断学习、探索,让更多的孩子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并加入学习的行列。

——

——

——

——

——

——

——

——

——

注释:

①孙树林.试论琵琶演奏中“放松与用力”的辨证关系[J].吉

林艺术学院学校,1993.

②王超然.谈琵琶基础教学[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③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4.21.

④王范地.琵琶教学语言与教学关系的探讨[J].人民音乐,2003,(10).

⑤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6.51.

(责任编辑张海鹏)

26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