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9 戊戌变法 人民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9戊戌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九) 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

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学问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

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

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

于是确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

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8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7分)[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可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维新派要求、科举制存在弊端、社会须要方面归纳。

第(2)问从主动作用和局限性方面辩证思索即可。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峻;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须要(社会须要新式人才)。

(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化有主动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意君权。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A.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3.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C.师夷长技以制夷某某某某D.君主立宪某某某某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6.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7.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X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 至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A.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 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 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 在全国设文化销处【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申报》利用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订阅报纸而且没有数量限制此外注意通过广告宣传报纸并充分利用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销售报纸以上都说明《申报》具有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故选B项故选B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 科学知识B. 企业管理制度C. 军事技术D. 教育和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题目中谈到的是变法重在人才教育和官制所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层面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4.如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潮成为一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为维新变法奠定组织基础故B 项错误符合题意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这损害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 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由题干中的“中国并不在中央”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醒世歌》劝导近代中国人放弃传统的“天朝大国”思想重新认识世界由此推理可知 D项为正确答案其他三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梁启超意识到唤醒国民的重要性D. 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7.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曾游历英、法、俄等国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主张减轻商税征收“商不重征贾不再榷各劝其业争出吾市则下益上富” 王韬的主张()A. 科学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B. 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C. 力图抵制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 反映了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到王韬游历西方后提出了一系列西化主张反映出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故D项正确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是发展商业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叙述的多为经济需求和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推知故C项错误故选D8.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A.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B.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答案】A【解析】梁启超的“新民” 谭嗣同的“新人”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强调的均是改造人才来改造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故“影响政治变革”说法有误 B项排除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不能涵盖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的时间历程排除近现代思想解放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故材料时间、内容涵盖不充分 D项排除故选A9.1902年梁启超发表文章《新史学》他认为传统史学充当了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他呼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倡议建立新史学要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A. 彻底否定了传统史学B. 深受唯物史观的影响C. 体现“经世致用”观D. 推动清末立宪的开展【答案】C【解析】“倡议建立新史学要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表明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体现“经世致用”观故C正确A太过绝对排除BD材料未体现排除10.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解析】材料“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西装”实际是指西方文化董仲舒是古代的儒家思想家把孔子进一步神圣化没有提出学习西方故A错误李贽是批判孔子没主张向西方学习故排除B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猛烈批判儒学显然不是借助、利用孔子宣传主张故D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11.(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1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答案】(1)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解析】(1)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答案】(2)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解析】(2)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等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历史条件归纳如下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实践活动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答案】(3)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等结合所学知识理论归纳如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体现归纳如下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3)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 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12.(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12.(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12.(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答案】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主题救亡【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策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是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题是救亡【答案】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成果维新思想使命启蒙【解析】结合洋务运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成果维新思想使命启蒙【答案】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解析】依据材料“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介质是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事件是五四运动【答案】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解析】依据材料一、二、三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静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13.(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主张君主立宪背景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不足之处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解析】(1)第(1)题“政治主张”应据材料一归纳得出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背景和不足【答案】(2)视角现代化史观影响触动了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解析】(2)第(2)题中“视角”应从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从现代化的进程看”入手,而“影响”应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回答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呈现“两面性”的原因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战略失误并指出其对后世改革者带来的启示【答案】(1)传统儒学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推进变法的需要资产阶级软弱性【解析】(1)资产阶级维新派出身于士族儒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时又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维新派力主推动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体制但是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2)失误冒进求成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解析】(2)“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表现了过于冒进同时废除了八股、裁并衙门使得变法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广泛的支持改革不能冒进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维持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

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最先规定帝国主义国家有权对中国进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和最早掀起瓜分国狂潮的国家分别是()A.《马关条约》、德国B.《北京条约》、英国C.《天津条约》、德国D.《马关条约》、英国2.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D.做一个有为之君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A.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C.甲午中日战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5.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6.“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B.林则徐C.张之洞D.梁启超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也”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8.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的活动有( )①进呈《上清帝第六书》②成立保国会③帮助光绪帝推行变法④写了著名的《劝学篇》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0.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改变中国的政体11.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2.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②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坎坷的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④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A. 学习西方的器物B.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C. 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故C项正确。

AB两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应排除。

D项是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C。

2.1898年,落第举人王某见京师大学堂有生活津贴,于是报名参加。

不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

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

王某的悲剧从侧面反映了()A. 传统文化良莠并存B.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C. 维新变法阻力较大D. 民主革命即将到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人写对联嘲讽他,‘孝悌忠信礼义廉,一二三四五六七’,意为‘无耻’、‘忘(王)八’。

王某懊悔‘失节’,竟在京师大学堂开学前夜悬梁自尽”可知,当时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仍旧存在,进而说明维新变法阻力较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良莠共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排除。

“中体西用”强调是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选项排除。

题干中未提及民主革命,故D选项排除。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单元检测:第9单元-戊戌变法(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单元检测:第9单元-戊戌变法(含答案)

第九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抓住时间,③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甲午战后的时间不符。

二是抓住“内因”进行回答,①是外因,排除。

故选D项。

答案:D2.1896年签订的“英德借款”合同第七款规定:“此次借款未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

”这反映出( )A.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有一定的进步作用B.清政府的借款建立在出卖主权基础上C.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D.清政府向列强大举借款完全是被迫的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一直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合同中把借款同海关管理结合起来,是列强借款具有政治奴役性的表现,也反映了清王朝对国家主权的出卖。

答案:C3.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他们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评价适用于(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B.康有为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C.孙中山指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解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即打着“孔子”的旗号进行宣传变法,故选B项。

答案:B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A. 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B. 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C. 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D. 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答案】D【解析】“议院立而下情可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表明当时的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故D正确A错在“取决于” 排除B太过绝对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3.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 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 他认为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 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 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 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 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梁启超从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到反对“保教”的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束缚国民思想” 这体现了梁启超对民主、自由等观念认识的深入 C项正确梁启超生活的年代中国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项错误排除从宣传维新变法之日起梁启超的思想中就含有西方启蒙思想的成分但材料强调的是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与其思想的西化无关排除B项儒家思想中含有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但也含有些糟粕 D项错误排除故选C4.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 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此奏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材料说明张之洞()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 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 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D.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不满现状、期待改革在思想上与维新派有诸多相通之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张之洞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主张者并没有突破这一思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故选C6.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答案】B【解析】由“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7.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C.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排除C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故C正确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排除8.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A. 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 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 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 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故D 正确A项强学会为政治团体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顽固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排除9.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0.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 而在“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合众志以成城” 这一思想()A. 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B. 冲破了“中体西用”的主导地位C. 标志维新派完整理论的形成D. 标志着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器物先进而在于“朝野上下同心同德” 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说明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势这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B项中的“主导地位”无法从材料得出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且材料也无法得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D项错误故选A11.20世纪初“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中国诞生但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却大相径庭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 革命党人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误的是()A. 梁启超的阐释客观上纠正了革命党人的大汉族主义B. 章太炎更注重血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C. 孙中山的阐释呈现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D. 三者的阐释受到自身政治主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承认国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概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可知章太炎更注重汉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对汉族血统的重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结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孙中山倡导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缔造的不能反映排满性质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他们的主张实质上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与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相适应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B.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A项B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A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14.(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4.(3)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信息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对百姓有益(或得到百姓支持)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变法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和抵制【解析】(1)根据“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知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根据“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还得到百姓支持【答案】(2)原因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解析】(2)依据材料二“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以致他们怨声载道”材料三“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依据所学可知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答案】(3)启示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要注重策略用人要得当措施要合理【解析】(3)启示可以从领导核心、改革策略、用人、措施等方面来回答15.(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15.(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5.(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5.(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解析】(1)从材料中的“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作者认识到西方比我们的先进之处【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联系所学可知表现在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3)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答案】(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4)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是救亡图存16.(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6.(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16.(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16.(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答案】(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解析】(2)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答案】(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解析】(3)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答案】(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7.(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答案】(1)思想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伸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提”和“灾异谴告”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评价儒家思想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苟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得出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告” 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结合所学得出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结合所学得出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第二小问评价可从儒家提出限制君权的出发点和实际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特点确立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不同古代中国一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約君权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一通过议会立宪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和同外国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得出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根据材料二“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营鲁士的军事立法”得出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根据材料二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得出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结合所学得出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第二小问不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得出制约君权的方式不同古代中国通过相权(课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近代德国通过议会立完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根据所学从两国的社会形式和政治形态得出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综合卷: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2.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 增加税收额度B. 降低官员薪俸C. 裁减军队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D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抵制洋商洋厂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答案】D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体现在A. 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 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 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答案】C5.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 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 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答案】B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答案】A7.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 早期维新派主张C.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答案】B8.维新派以西学为核心,糅合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就是“新学”的兴起。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特点的是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④《天演论》A.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A9.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的主要动因是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 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C.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 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答案】A10.中新网2009年6月1日电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5月31日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 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 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 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7.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设立译书局 C.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 废除科举制度8.1903年10月,梁启超自新大陆回国后绝口不再倡言革命,因为“共和国民应有之资格,我同胞虽一不具”;如欲强制推行共和政体,其结果将不堪设想乃将不得幸福而得乱亡,不得自由而得专制”。

同时,在政治上则不遗余力的提倡缓进。

这主要反映了梁启超()A. 认识到欲“兴民权”必须先培养“新民” B. 政治目标模糊学说反复善变C. 认为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D. 从主张排满革命转向保守妥协9.(2019·惠州调研)“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考纲]戊戌变法。

[课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酝酿中的变革1.国际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发展经历着两大变局。

在经济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

在政治上,英美等国开始建立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国内背景(1)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做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康梁的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二、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9 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9 戊戌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9 戊戌变法练习人民版选修1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求御外之术,唯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

——《李鸿章传》材料二严复说:“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家、革新家大久保利通说:“英、美、法等国的开化,高我数层,(日本无论如何模仿)也望尘莫及,我认为德、俄两国必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准绳。

”——《明治维新史》材料四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向皇帝提出改革方案:政治方面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

——《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提出“道器兼备”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结果又如何?(2)材料二中严复提出的“治标”和“治本”的含义各是什么?与李鸿章提出的“道器兼备”有什么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日本政治家主张效法德、俄,而康有为主张中国应“以日本为图样”。

解析:解答本题要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及所学知识逐问回答,注意语言要准确,有条理。

答案:(1)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19世纪60~90年代领导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战败宣告其破产。

(2)“治标”指学习西方的技术,“治本”指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两者性质不同,严复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3)德、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且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日本是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

康有为认为日本因变革而强盛,并且是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也应该向日本学习,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变革。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具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习题:专题九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评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习题:专题九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评 含答案解析

专题九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图1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1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6分)(2)为什么说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7分)“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

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

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

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

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民权、西学,都不同程度的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此不符,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A. 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B. 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C. 维新思想应运而生D. 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答案】D【解析】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彩色画片,题为“中国蛋糕”,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在19世纪末的情况,画面反映的历史状况就促使维新变法开始,故D项正确;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魏源、林则徐等人,故A错误;B项说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维新思想早已产生,排除。

3.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

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本主义,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①公车上书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6.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人教版历史选修一)1.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不敢发动群众,最终选择拉拢当时掌握新建陆军的人物A.袁世凯B.李鸿章C.荣禄D.陈宝箴2.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5.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观察下列历史建筑旧址图片,其中与宣传鼓动维新变法运动直接相关的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旧址C.北京强学会旧址D.北京清华学堂旧址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8.(2012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二模14题)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A.设立议院B.发展工商业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府机构9.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A.革新政治B.救亡图存C.夺取政权D.学习西方10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A. 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 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C. 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 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 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 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A. 经济近代化B. 政治民主化C. 军事科技化D. 文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出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因此答案为政治民主化结合选项A、经济近代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与材料论述的重点信息无关4.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8.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9.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订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勢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反对故选D10.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 设立农工商总局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 在京师办大学堂【答案】A【解析】立行宪法大开国会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符合题意BCD均被采纳不符合题意1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12.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日本的状况材料显示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显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兴趣故①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知识分子继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②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涉及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清政府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故④错误故选D13.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 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 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 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 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王韬等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进行启蒙式的宣传” 而郑观应则进一步主张设立议院这一主张有利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但不能体现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故A正确 C错误郑观应等人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缺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要的经济基础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14.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可知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帝国主义帮助中国变法所以○②正确根据材料”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可知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所以④正确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因为害怕引起顽固派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因此③说法不准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所以选D项③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BC项15.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 光绪帝没有实权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因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17.(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17.(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答案】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意图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解析】第一小问“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第二小问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答案】教训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答案】因素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18.(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18.(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解析】题主要从所学知识入手解答但是千万不能脱离材料特别是要抓住材料的第一句话第【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解析】题首先看清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也就是说要严格按材料回答不可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19.(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9.(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答案】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胜建筑物”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根据材料二“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政治上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实行公民政治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是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中国古代重视等级纲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答案】图拉真广场的布局特点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宗教寓意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解析】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层次分明功能丰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山东省高考历史单元测试33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山东省高考历史单元测试33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山东省新人教版历史高三单元测试33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A.中国的政局 B.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的态度 D.中国的自然条件2.《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向中国提供借款,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可以借此①掠夺中国的关税收入②获取高额回扣和利息③获取更多的政治特权④成为侵华霸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3.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5.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8.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9.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10.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B.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C. 向海外派遣留学生D. 提倡私人开办工厂【答案】A【解析】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的措施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 统治特权被剥夺因此A项措施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故A正确BCD没有打击封建守旧势力排除2.1897年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说“譬犹民主固教时之善图也然今日民义未讲则无宁先藉君权以转移之”这可以说明梁启超()A. 极力要求废除君主体B. 主张利用君权推进民主C. 认为兴民权无益于教亡D. 认为君主应还政于民众【答案】B【解析】A.梁启超并不主张废除君主政体他是主张君主立宪的B.从材料中的则无宁先藉君权以转移之可以看出梁启超希望用君主的权力来推进民主的发展C.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救亡的影响D.材料不是强调君主应该还政于民而是以主张君主来推进民主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 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不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故D与题意相符故选D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慈禧太后接连发布几道上谕命王文韶来京陛见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慈禧太后此举()A. 实现了对光绪帝的控制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C. 旨在提高清政府的权威D. 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可以得出慈禧太后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5.19世纪末谭嗣同主张“道器并改器决定道” 认为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器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器决定道”意味着既然器的层面变了那么道的层面也要变谭嗣同的道器观念()A. 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B. 割断了与“中体西用”的内在联系C. 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融合D. 开启了清末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答案】A【解析】材料“既然器的层面变了那么道的层面也要变”中的“器”指的是技术“道”指的是政治制度联系所学可知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谭嗣同的观念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A正确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6.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 这表明()A.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C. 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D.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近万名士子反对康、梁等人废除八股考试的制度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未获得当时士子的支持这表明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康、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表明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极为保守故排除故选A7.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指古文经学“新”是王莽政权的国号康有为认为古文经根本不存在它是当时的学者为助王莽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这一做法()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 为儒学发展增添了新内容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 动播了传统儒学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这一做法并不是为了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而是以学术为幌子为政治上的变法减少阻力体现了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故选C 项排除A项这一做法没有为儒学发展增添新内容排除B项动摇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8.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 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B. 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 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D. 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寻求宫外人士支持的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均被处罚由此可以看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是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D项中的开启政治博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9.19世纪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论及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此外他还在其主创的《时务报》上刊载了《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等重要论著据此可知当时()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变法维新成为共识C. 国人民族意识觉醒D. 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19世纪末”“《变法通议》”“《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大力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侧面反映出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变法维新主要局限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人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刊载的相关论著无法推断出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D项错误故选A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进行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11.(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站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11.(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11.(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得出答案【答案】(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解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4)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新特征12.(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解析】(1)本小问的新特征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新特征是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答案】(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解析】(2)本小问的异同对比材料二、三可知不同是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相同点是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答案】(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解析】(3)第一小问的关系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也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第二小问的必然性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13. (1)结合李贽的评论谈谈你对“秦虽死犹存”的理解13.(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这种调整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13.(3)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14.(2)依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14.(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依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14.(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答案】(1)进步向西方学习不足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特点中体西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教育的进步为向西方学习不足为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答案】(2)突破力倡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积极影响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教育的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突破依据材料“(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力倡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答案】(3)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要义现实主义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解析】(3)第一小问宗旨依据材料“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第二小问要义依据材料“(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现实主义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答案】(4)认识民族危机的刺激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推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可从时代背景、价值转型、学习对象的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示例如下民族危机的刺激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推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 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B. 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 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D. 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表明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C错在“第一步” 排除2.士大夫们对康有为富于煽动性解释的学说感到烦恼儒家的本来面目和特征何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出现必然是一大震动它冲击着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这表明士大夫()A. 冲破牢笼开始睁眼看世界B. 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C. 精神家园被毀后群体震怒D. 对康有为学说存在不同思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康有为的思想冲击了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对其思想产生了不同的思考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就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对康有为思想的不同看法不能说明他们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故B项错误C项明显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可以理解到一历史史实叙述的是康有为联合在京的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从思想宣传演变成为政治行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中国目的在于()A. 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B. 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C. 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D. 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他翻译的《天演论》阐释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入社会领域为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起了积极作用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所以ACD错误 B正确5.1895—1898年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意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会()A. 普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 属于资产阶级政党C.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 宣传二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6.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 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维新变法派这一派别已经超越了洋务派的认识水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主张维新变法因此康有为并未把中国之衰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器物题干大意为蒸汽机的生产水平是人力生产的三十倍所以英国的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我国人口是英国的十倍但是由于英国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折合下来英国只是我们的三倍所以我们才能幸存但英国对我们的削弱是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的这些只表现了康有为以此劝说光绪帝正视中西方之差别勇于改革故A、B项错误 C项正确D项夸大了康有为此论断的意义中国积弱的原因不仅是器物不如人还包括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康有为代表改良派所持的维新思想仍有其局限性故D项错误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下层民众上书并非对皇帝的不尊敬而是不懂得相关书写规矩故排除B项说法断章取义本段材料中心不在于人民受教育的问题故排除D项材料也能体现但是并非最优选项故排除故选C8.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9.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 兴中会B. 保国会C. 强学会D. 同盟会【答案】B【解析】“19世纪末”“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表明该组织是保国会 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故B正确AD是革命派的革命团体或政党排除C是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11.(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解析】(1)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可归纳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据“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归纳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等【答案】(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2)据材料一中“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可归纳出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中“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会试亦如之”可归纳出改革不彻底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士的思想出现“独立发展空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12.(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先秦、唐宋、民国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2.(3)“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道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析】(1)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作答【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笼络人才封建社会时期特点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儒家思想及科举选官制度以及宗法纲常观念的影响民国初年特点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混乱的政治局面挫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新文化运动的高涨提高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硏究的积极性【解析】(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可得出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可得出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和笼络人才等角度分析作答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唐宋时期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得出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可从儒家思想、科举选官制度和宗法纲常角度分析作答民国初年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 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改良’ 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得出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3)示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人们思想面对时代变化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更是明清之际知识分子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表现【解析】(3)根据题干中“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可举例为黄宗羲然后再结合所学黄宗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观点鲜明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车上书进行评价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影响1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特征【答案】(1)评价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答案】(2)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权力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2)根据材料“恤商惠工”“农工商总局”“保护回国侨商”等可从积极性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解析】(3)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是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4.(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14.(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4.(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如何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14.(4)据材料四归纳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答案】(1)走向从一元走向多元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走向根据“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概括得出从一元走向多元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并结合所学洋务思想分析得出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根据“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第二小问具体体现结合所学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得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文化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重大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3)第一小问文化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的贡献根据“《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概括得出【答案】(4)观点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解析】(4)第一小问的观点根据“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归纳得出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二小问新的革命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0题)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2.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促进思想启蒙 C.发展社会经济 D.推动政治改革3.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5题)《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5.(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3题)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6.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A.革新政治 B.救亡图存 C.夺取政权 D.学习西方7.(2012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4题)“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2年海南高考历史15题)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9.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B.是一股进步的爱国民主思潮C.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0.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的、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保浙会 D.保川会1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有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2.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13.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创办 D.《定国是诏》颁布二、非选择题14.(2011年9月盐城摸底24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

……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

……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

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

(2分)(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15.(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模14题)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16.(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26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

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4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改制托古大义,全见于此。

一曰素王之诛赏,一曰与先王以托权。

守经之徒,可与立者也。

圣人但求有济于天下,则言不必信,惟义所在。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

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⑴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什么主张?作者认为这一主张可以起到什么效果?⑵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什么观点?⑶对作者上述观点,你有何评价?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2.B解析:百日维新的诸多措施均在戊戌政变后遭到废除,在政治、经济、救亡方面产生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但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启蒙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3.A解析:①②③④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权利,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⑤主要是针对学生而没有直接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班废除。

本题实则考查了百日维新中变法的内容,变法中文化上: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联系本题某历史事件后,各类各级科考得到恢复,经济特科被“停罢”,此事件应指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后各项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被保留,其他全部被废除,据此本题选B项。

C项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无科举考试相关内容;D项预备立宪是清政府1911年搞的一个骗局,也和科举制无关。

5.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相比的特点”和所学史实康梁维新派进行了政治实践活动即戊戌变法说明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6.B解析:兴起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之机,无论是公车上书还是康有为说服光绪帝,其旗号都是“救亡图存”。

7.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①与题干要求不符。

8.D解析: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有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撑西方列强为欧洲诸邦,不是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 “变局论”是王韬在1864年《代上苏抚李宫保书》中提出。

主张同外国进行商战,进行变法。

9.A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表述明显错误,BCD均正确。

10.B解析:回顾教材知识即可,注意“全国性”“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限制。

11.B解析:注意“内因”的条件限制,排除①;③的标志是五四运动,因此错误。

12.C解析:注意题干中“最主要”“客观原因”的限定,顽固派力量的强大是造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A也属于失败的“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D表述错误,B是后果之一。

13.A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从宣传维新变法发展为付诸于具体政治行动的起点。

14.(1)特征:中庸;激进(或急功近利)。

(4分)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广泛支持;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

(2分)(2)认识: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分)(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2分)解析:梭伦改革崇尚中庸,戊戌变法过于激进。

两次改革之所以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以结合两次变革的特征分析。

依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分析失败原因。

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过于激进。

15.A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

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

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选A;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B和D与题干意思不符。

二、非选择题16.(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3分)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3分) (2)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

(4分)17.⑴托古改制。

便于宣传,便于取信天下;不至于引起太大波澜;可以自保、避祸。

⑵中国三纲五常和西方律例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