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1.1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和目的1.2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3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4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计划与管理2.1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意义和目的2.2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2.3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实施和监控2.4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3.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和特点3.2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构建和管理3.3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运行和协调3.4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革和发展第四章: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与管理4.1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重要性4.2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4.3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4.4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第五章: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与管理5.1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意义和目的5.2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调研和分析5.3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5.4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实施和监控第六章:农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6.1 农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6.2 农业生产经营财务分析与预测6.3 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与管理6.4 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与利润最大化第七章: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7.1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7.2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7.3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7.4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激励与考核第八章: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保护与管理8.1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的8.2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污染与治理8.3 农业生产经营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8.4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法规与政策第九章: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9.1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类型与识别9.2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评估与控制9.3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转移与保险9.4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第十章:农业生产经营战略管理10.1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性10.2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分析与制定10.3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实施与评估10.4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调整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和目的(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乡镇、村级基层法规政策知识
乡镇、村级基层法规政策知识第一章1.农业法的概念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承包经营3.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则。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或者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二章1.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规范和调整的是农村土地。
但并不是全部农村土地。
二是这些土地的用途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 年至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
作出这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关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15
总体看:与农业现代化国家比较
• 我国现阶段农户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是由我 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但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标准化 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进入市 场的难度,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迫 切需要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 ——农户经营规模7.4亩,相当规模于日本的41%、 法国的1.7%、美国的0.38%(日本本岛只有0.9公 顷,北海道为16公顷) • ——劳均农业增加值292美元,只相当于日本、 法国、美国的1.5—1% • ——每公顷化肥施用量395公斤,比日本高8%, 比法国高近1倍,比美国高2.5倍。
抵押(家庭承包的不能抵押)
其他(委托等)
25
• (2)长久不变的基本内涵 • ——中央提法: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赋予 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 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 ——重大意义:在最早开展延包的地方,承包期 已过十五年,大部分地方承包期已过十多年的情 况下,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意义重大: • 一是进一步巩固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坚持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 • 二是进一步稳定农民的经营预期,给农民一个长 效定心丸; • 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经 济体制。
• 5、农业经营主体分布 • 家庭经营层次:2009年,承包农户2.29亿户,经营耕地 17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 • 统一经营层次: • ——集体经济组织:2008年,村民委员会60.4万个,村民 小组480.9万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后,除少数地方 保留集体经济组织外,多数地方由村民委员会代表农民集 体行使集体所有权。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都不是集体土 地所有权人。 • ——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办理工商登记的24.64万个, 入社农户2100万。到今年6月底,预计达到30万,入社农 户2500万,占全部农户的10%。 •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20.1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8.15万个,带动农户9808万 • ——农业公共服务组织:2007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0.5万个,平均每个服务组织需负责2181个承包农户有生 产技术服务 9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课件
05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指通过扩大农业生 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规模化经营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农业生产将逐渐集中到少 数人手中,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未来农 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农业市场化将有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 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农业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农业国际化将成为未来 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具有规模经营、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
02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核心概念
农业土地制度
土地处置权
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 处置的权利,包括土地转让、抵押等。
农业土地制度
是指农业用地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 产权分配关系,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
农业支持政策
农业支持政策
财政补贴
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 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 金融支持等。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者给 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经济管理作业(全部)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规律A.特殊规律B.普遍规律C.个别规律D.本国规律2. 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A.适应性B.可塑性C.独立性D.依赖性3.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A.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B.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C.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二、多项选择题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 )。
A.农业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日益广阔的市场B.农业是积累国民经济建设基金的重要来源C.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D.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劳动力的主要来源2.国家对农业管理的手段有()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E.伦理道德手段三、名词解释: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四、简答题1、农业的地位与特点?2、简述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3、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4、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什么原则?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2.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特点。
第二章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宏观调控手段中,价格杠杆属于( )。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其他手段2.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A. 保持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B.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C.农业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D.从宏观上对农业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与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有( )A.制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B.维护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C.调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D.制定农业企业的生产计划E.保护农业发展中的私人产权三、判断题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最基本的调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手段是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
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政策
土地国家所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民所有 制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 权利。
①除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之外的全部矿藏、 水源、森林、土地、草地等土地类型。②国有 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③国家机关、部队、学 校和非农业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④拨 给农村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⑤法律规 定属于农业集体所有以外的一切农业土地。
4、土地使用权抵押: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抵押时, 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抵押人到期末 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 抵押人有权依法律处分抵押财产。
5、土地使用权终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 年限届满、提前收回及土地消失等原因而终止。土地 使用权及其土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 无偿取得。
⑥兼并: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经济实力的龙 头企业兼并农户,实行农业一体经营。按龙头企业的 要求丁香生产加工原料,成为一体化组织中一个独立 核算的“车间”
⑦收回重新发包:对无人耕种抛荒一年以上的土地, 土地发包单位有权终止原土地承包合同,收回之后重 新发包给其他农户,甚至外地农户承包经营。
基本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 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 。以国内市场 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 优化组合多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 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适合在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 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实施。
影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选择的 因素
标准:是否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主要类型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政策与法规案例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政策与法规案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
老张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
在过去,村里的土地都是集体统一耕种,大家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但是这种模式慢慢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干活特别卖力,有些人就偷懒,可是最后分配的时候大家拿的都差不多,这就很不公平,导致大家积极性不高。
后来,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
老张就分到了几亩地。
这一下可不得了,这地就像是他自己的宝贝一样。
他每天早早地就去地里干活,精心伺候着庄稼。
因为他知道啊,现在地里产出多少,自己家就能得到多少好处。
这一年下来,老张地里的收成比以前集体耕种的时候翻了好几倍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法规,就像是给农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它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农民可以根据自家土地的情况,种自己想种的农作物,还可以自主决定投入多少劳力和生产资料。
这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让土地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
二、合作社的兴起与好处。
在隔壁村,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他看到村里很多散户农民在市场上没什么话语权。
比如说,大家种的苹果丰收了,但是单个农户去跟那些大的收购商谈判的时候,总是被压价。
于是,小李就组织大家成立了一个苹果种植合作社。
按照合作社的政策法规,农民们以土地、资金或者劳力入股。
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因为购买量大,所以能拿到很低的折扣价,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种植技术方面,合作社请来了农业专家给大家培训,传授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像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科学修剪果树之类的。
到了收获的季节,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
这次可不一样了,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了一定的规模,和那些大收购商谈判的时候就有了底气,苹果的价格卖得比以前高了不少。
这就是合作社这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好处。
它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三、土地流转引发的风波与解决。
再说说老王家村发生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8.27•【文号】主席令第18号•【施行日期】2009.08.2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第三章农业生产第四章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第五章粮食安全第六章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第八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农村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农村政策与法规是农类高职院校农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农科各专业的选修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农业、农村工作,有社会责任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和组织生产的初步能力,对本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宪法常识、民法、刑法、经济法、农业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基本掌握宪法常识,民法、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刑法基本常识,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与农业、农村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法、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与资源环保有关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诉讼法等内容。
(四)课程结构二、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目的是使考生了解有关农村的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农业法》及其规定、农业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农村事务管理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
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法学和政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获得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并对实际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内容要点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教学要求:1.识记农业法的概念;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领会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特点;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关系;农业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的基本规定和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的内容;《农业法》关于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和〈农业法〉关于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名词解释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名词解释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名词解释为指农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以及农民的权利利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这个体系包括土地制度、耕作方式、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诸多方面,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框架。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来说,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制度: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流转权的管理和保障制度。
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基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优化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产业链化发展空间。
2.农业补贴政策:包括国家、地方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经济和税收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和效益提高,加强农民的收入保障和社会稳定。
3.农业技术: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灌溉、施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农业市场:包括农产品流通、销售和价格情况等方面,对农业生产和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市场的畅通和价格的合理波动可以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作业(全部)范文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规律A.特殊规律B.普遍规律C.个别规律D.本国规律2. 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A.适应性B.可塑性C.独立性D.依赖性3.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A.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B.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C.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二、多项选择题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 )。
A.农业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日益广阔的市场B.农业是积累国民经济建设基金的重要来源C.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D.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劳动力的主要来源2.国家对农业管理的手段有()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E.伦理道德手段三、名词解释: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四、简答题1、农业的地位与特点?2、简述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3、农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4、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什么原则?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2.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特点。
第二章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宏观调控手段中,价格杠杆属于( )。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其他手段2.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A. 保持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B.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C.农业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D.从宏观上对农业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与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有( )A.制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B.维护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C.调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D.制定农业企业的生产计划E.保护农业发展中的私人产权三、判断题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最基本的调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手段是我国农业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
第五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 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关于 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作出后发 动起来的。
1958~1981年,“人民公社”制度成为中国 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三级所有、队 为基础”
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 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计划经济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后,仍然保留着商品粮、棉的基本部 分实行统购统销的框架,生产体制与流通体制 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于是提出了按照市场 经济要求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大致经历 了国家干预下市场调节,农产品统购统销,逐步 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以及国家宏观调控 下的市场调节四个阶段。
主要内容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推行
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农业发展新阶段及其改革展望
作业
第一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体制的建 立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The household
返回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成效
联产,即以劳动者的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作为计算 劳动报酬的主要依据;承包,就是确定劳动者与合作 经济组织之间责权利关系的经营形式,即将集体所有 的生产资料或经营项目,通过承包合同,规定某种分 配办法,交给农民去经营。这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 越性,又发挥了农户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因此, 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的推行 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成效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定义、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定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简称农经体制,指的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它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配置、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市场的运作等方面。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发展趋势1. 农业产业化经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整合资源、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推广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使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产业转型。
2. 农村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社是鼓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农民的互助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这种体制在预防、减轻农村经济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农业生产环境的压力,提升农业增长的可持续性。
种植业绿色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等都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三、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2.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其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 推动农业金融创新加强农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农业贷款和融资支持,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发展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农户收入。
4.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五章 农村经济
第五章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制度 的变革推动了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民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 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以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村
市场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产 生的各种生产关系,包括在农村地域空间中的农 业、工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各种服 务业等经济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方面解决或缓和了 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但另一 方面又制造了新的矛盾,即集体经济的低效率、 城乡隔绝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 变革与创新(自习) 变革与创新(自习) 一、制度创新的理论
(一)制度创新理论
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 制度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 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重视制度需求所带来的制度创新,而基本上忽略对制度供 给的分析。 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是决定性的因素。 只有在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创新活 动才可能发生。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一、什么是农村经济
相对于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1、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民和农村组织 2、农村经济既符合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也具 有其特殊规律 3、农村经济是“嵌入”在农村社会结构之中的 4、农村经济具有较强的“历史性”
第一节 农村经济概述
二、农村经济理论概述
(一)施坚雅的市场理论 施坚雅模式是研究近代 中国农村基层市场的代表性 模式。作为一种结构-功能 分析模式,其核心概念是中 心地区和边缘地区,认为在 理想状态下,基层集市的空 间分布意味着18个自然村以 间分布意味着18个自然村以 六角形围绕着一个集市。
第五讲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政策
农业土地制度
第七,收回重新发包。对无人耕种抛荒一年以上的 土地,土地发包单位有权终止原土地承包合同, 收回之后重新发包给其他农户,甚至外地农户承 包经营。 第八,拍卖“四荒地”。对无人承包,或承包之后 仍荒废的“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 集体可以将其地表及地表附属物(不包括地下矿藏) 的使用权拍卖给有开发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 使用期可考虑在50—100年。
农业土地制度
(三)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 1.国家鼓励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稀缺,人口又在逐年增加, 而耕地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随着国家经 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每年还不可避免地要 占用部分耕地,这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但是,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仍有相当的潜 力。
农业土地制度
据统计,现有9500多万公顷耕地中,中低产耕地占 60%,如果加以改造.每公顷可增产粮食几干公 斤;现有草场中,二、三等草地占80%,改良后 载畜量可以成倍增长;现在已经利用的养殖水面 平均每公顷产量只有633公斤.养殖业的饲料报 酬率还比较低,改进饲养方法后.可以大幅度增 加肉类产量;全国尚有3300多万公顷宜农荒地、 7670多万公顷荒山荒坡、130多万公顷沿海滩涂、 1200多万公顷淡水水面有待开发利用。
农业土地制度与农业承包
• 农业土地制度 (一)我国土地权属的法律规定 1.我国土地所有权 我国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即实行社会主义公有的全民所有制及劳动群众集 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土地国家所有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全民所有制 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及城市郊区中依法 没收、征用、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 。
农业土地制度
(3)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流转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必须自愿互利,不能强迫命令。 第二,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第三,必须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不能弃耕丢荒。 第四,必须保证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改变土地所有 权。 第五,必须保证农业用地,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
什么是农业经营体制
什么是农业经营体制经营体制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如企业所采用的合伙制、合作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以及企业的财产占用、资产经营管理以及人事、财务、分配等经营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经营制度包括在广义的所有制下。
所有制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而经营制度是指在一定所有制下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业经营形式及其制度的总称,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营范围下,以财产权益关系为前提的产权制度、积累与分配制度、管理与服务制度,以及对外能够与市场经营相适应、对内能够整合资源和收益的组织载体。
其中,产权制度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基础,通常来说,农业产权主要是围绕土地所产生的权力体系。
农业经营体制主要包括农业土地经营制度,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农业产业经营模式。
目前,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土地私有制,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主要由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兼业农户和合作社等形式构成。
中国实行农业土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此制度格局下,“统”的层面形成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化、多形式的经营服务体系,“分”的层面为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多元主体共存的局面,由此构成了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体系。
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经营体制任何体制的形成与演变,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业经营体制也不例外。
各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产生、演变与消亡,都取决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因而各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必然存在差异。
例如,美国、德国都是世界农业强国,其农业经营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但它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却非常小。
在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其农业经营体制是在小农分散的土地经营制度下逐步开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 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 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及其制度的总称,具 体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营范围 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在一定资源利用方 式下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 演变:
– 1950-1957: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 1958-1977: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在 公社和生产大队的领导下,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
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 农业产业化基本特征:
•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把农产品 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联结 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的一种经 营体制,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 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相比,有以 下基本特征:
• 一是生产专业化。 • 二是经营集约化。 • 三是质量标准化。 • 四是管理企业化。 • 五是经营一体化。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定义
•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公 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 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 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 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 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生 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
从农业生产过程划分,包括三个方面: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都居 于世界前列。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取 决于技术的进步,而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又有赖于一个 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各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不尽相同,在供给主体、服务性质和服务内容上有差 异,但它们都在确保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达田间地头的 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发达国家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是其农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在日本、韩 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农协为农民生产提供了完善的社会 化服务,大大促进了其农业发展。
容
农业信息服务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
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服务等
• 主体: • 1. 供销合作社、 • 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3. 专业服务公司、 • 4. 专业技术协会、 • 5. 农民经纪人、 • 6. 龙头企业等。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 农业业化经营的意义:
•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 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 ,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 ,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
• 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
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 场有机对接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 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 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 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 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 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农业产业化经 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
• 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 它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 农业生产是自给半自给性的,即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 位要生产出供自己消费的全部或大部分物质资料,因而 这种生产只能是"万物俱全式"的。资本主义侵入农业以 后,农业中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这时一个地区或一个 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为了直接 满足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了或主要是为了通过交换满足 他人的消费,于是自给半自给性的农业生产转变成为大 规模的商品经济。与此同时,农业中的社会分工也日益 发达,生产者之间越来越要求相互交换产品,农产品也 就越来越多地作为交换价值来生产。社会分工越发展, 商品经济越兴旺,个别地区或个别生产单位的生产内容 越趋向单一,农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 构成 : •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2、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 3、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4、农产品市场体系 • 5、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 • 6、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的系统化
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农 Nhomakorabea良种繁育及供应服务
业 社
农业机械服务
会
水利灌溉服务
化
服
病虫害防治服务
务 内
资金服务
– 1978-今:家庭承包经营,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即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 这种体制使农户既坚持了土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统一 经营,又有土地承包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既可以容 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 生命力。这种体制通过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 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生产专业化(spe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 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
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 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的过程。是社会分工深化和 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 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前服务。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开始之前, 为农业生产准备条件而提供的服务,如农业 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业市场信息的提供、农 业生产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的培养等。
◆农业产中服务。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社 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农业 生产本身的服务,如耕地、播种、施肥、除 草、灭虫、收割等。
◆农业产后服务。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之后,农 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的 农产品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服务。
历史:
• 农业产业化也可以称作农业生产、经 营、服务一体化,起源于二战后农业 振兴时期的美国,而后传人西欧、日 本等发达国家,它主要是依靠经济和 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 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 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 • 建立和运作。
•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是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中应运而生的。鉴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适应了我国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因而在其产生以后发展迅速,它是我国 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 新型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农业 经营机制的又一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