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五 古诗文阅读 8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
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 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 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束缚,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 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
• ___ _
________
• ___ _
________
• (4)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
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___ _ ________
__________ _
•(1)①距离 ②恰好 ③警告 ④给予,赠送 •(2)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 盖禁中所赐者 •(3)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 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4)语段(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 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 安稳的人;语段(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 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大方大方
•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咨诹善道( )
•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 (4)锋棱顿减( )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末专项训练8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专项训练8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内容比较[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节选自康与之《昨梦录》)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2)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老人肯相引.至此引:带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前行,欲穷其林。
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3.【甲】【乙】两文都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甲】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
4.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所写的农耕生活的共同点。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
【参考译文】【乙】老人带领姓杨的人进入一个大山洞。
(这里)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居住。
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来(你们这里),能不能容留他?”回答说:“您既然愿意带领他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绵、麻枲这类东西,都不私自据为己有,与众人分享,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专题05 古诗文阅读(知识梳理与答题技巧)(考点串讲)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统编版2024)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 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 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 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 “达” “雅” 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
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 文采。
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换”是替换词语; “调”是调整语序; “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 “删”是删去不译的。
2.命题趋势
近年来,从各省市中考语文卷子的古诗文测评中发现,试题命 制趋势是从单篇文本测评到多文本组合测评,从纯粹考查文言材 料的阅读理解到凭借文言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总体上题型基本 稳定,考查的能力点主要集中在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 、分析概括和比较研读上。
诗歌鉴赏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专题八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甲】《卖油翁》(文略)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 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 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因是_生_生不不识识水水(或(或不学不而学务而求其务道求)_其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道)
4.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
(三) 【甲】《陋室铭》(文略) 【乙】子猷①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②问:“暂住 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节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子猷(yóu):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② 或:有的人。
期末复习专题八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 【甲】《孙权劝学》(文略)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 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
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双丝的细
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部编教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课内外对比)
部编教材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课内外对比)(一)(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佚名《二翁登泰山》)【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略无阙.处()(2)属引.凄异()(3)二人对酌.()(4)越钱塘,绝.长江()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2分)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2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2020年山西中考语文古诗词、文言文对比整合集训
课标文言文阅读1. 意象意象诗文对比点鸟《春望》《望岳》《饮酒(其五)》《无题》《钱塘湖春行》1.《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2.《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归鸟”是诗人细望所见,突出泰山的幽深。
3.《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诗人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4.《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青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诗人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5.《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衔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醉翁亭记》《与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6.《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欧阳修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以引出与民同乐的思想。
7.《与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渲染了晨景热烈欢跃的气氛。
8.《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花《己亥杂诗》《钱塘湖春行》《春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诗人以落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2.《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杨花”点明时令(暮春),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山西省阳泉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古诗文阅读1诗词曲阅读鉴赏(一)
1.诗词曲阅读鉴赏(一)——理解内容,领悟主旨复习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意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概括诗词的主题。
题组训练(一):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2.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常见考点:A、理解诗(句)歌的主要内容B、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有的通过全诗来体会,有的扣到关键字句来体会)C、概括诗词的主旨目的,感悟诗词蕴含的哲理知识点梳理:(一)诗词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归纳1.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田园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3.送别诗: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怀古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5.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来表现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羁旅诗: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7.爱国诗: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8.哲理诗: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9.抒怀诗: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二)观点态度(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课件
应对策略: (1)比较文章内容异同
“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④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
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⑤。周公⑥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⑦于百里。太公⑧之封
于 则齐鲁也在, 所亦损为乎方,接触百在传里所播也益;乎地?非徒不取足诸也彼,以而与俭此于 ,百然里且。仁今者鲁不方为百,里况者于五杀,人子以以求为之有乎王?者君作子,
牛刀小试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
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接触侧传方播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 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 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 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 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例:尝/与人佣耕。 “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 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例:问/(渔人)所从来。 “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宜乎/众矣。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 等的后面要停顿。例:孤/常读书。
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⑨,志于仁而已。”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专题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
3.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文本分析。
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被贬后自我排解的达观。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中的“闲人”表达了作者奥妙复杂的感情,其中就有作者 自我排解的达观。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 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表现了作者被贬后自我排解的达观。
【参考译文·乙】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 对我说:“如此美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走走呢?”我很高兴 地答应他们,走到了城西,走进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 百姓聚居在一起,做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 。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拄杖,不禁笑了笑,什么 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 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 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 【乙】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 于匣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消散 (2)夕日欲颓 颓:坠落 (3)波色乍明 乍: 刚,才 (4)鳞浪层层 鳞:像鱼鳞一样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 长存。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专题八 课内外文言 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三峡》第1、2段。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 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 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 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 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责编:王军霞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最近两年在很多省市的中考题中都出现这种题型,比较阅读也渐成规模。
主要有课内两段的比较阅读、课外两段的比较阅读、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所以,考生在熟练阅读课内文言文的同时应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文段为主,同时也有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
多为两则,偶有三则。
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中考命制“求同辨异”类题目,借以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异中求同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解题时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解答“求同”类试题时,重在将两者做纵横双向比较,弄清两者为什么“同”,这是讲清原因;“同”在哪些方面?这是理清范围。
例:【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2)(K12教育文档)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山西省阳泉市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古诗文阅读7课内文言文综合阅读
7.课内文言文综合阅读复习目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题组训练(一):(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3)杂然而前陈者。
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二(含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二 ( 含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二)一、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 齐桓公夜半不①嗛(qi è) ,②易牙乃煎敖③燔 (f án) 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④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⑤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注:①舒服②齐桓公的使臣③把肉放在火上烤④睡醒⑤春秋时的美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劳其筋骨(2) 衡于虑,而后作..⑶所以动心忍性⑷人恒过...2、用现代汉语把文段 ( 甲) 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孟子认为应该如何造就担当“大任”的人才?结合文段 ( 甲) 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4、“生于忧患”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5、文段 ( 甲) 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二、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目标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题组训练(一)(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习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①梃(tǐnɡ):棍棒。
②政:施行恶政。
③庖(páo):厨房。
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
⑤率:带领。
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②杀人以梃与刃以()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
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
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
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从事:一般属官。
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
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考点:(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1. 词语解释题:2. 句子翻译题:3. 内容理解题知识点梳理: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题组训练(二):(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B)援疑质理质:总结(C)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因此(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沈复)(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韩愈)(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司马迁)(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①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4. 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点拨: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阅读步骤:①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②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③结合注释快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结合注释准确理解主要内容。
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仍应该继续阅读。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④“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文言文中。
中考链接:(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