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教学三过程
交 流 提 升
(三)总结提升 1. 寻找诗词共同点:
(2)起兴手法 起兴,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 再说要说的事物。这种手法是“借物托起, 因物联想, 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但所“兴”之事物,必须要与 所咏之事情有必然的联系。
起兴
三
交 流 提 升
庭中有奇树
教学三过程
课外古诗词诵读小组任务单 1.你们组研习的诗歌是: 《庭中有奇树》
2. 关键句:
交
(1)你们认为诗中最能反应作者情感的诗句:
流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 (2)请对此诗句做简要赏析:反问句 。借着这 一朵花发出感慨,表
提
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奈 。不论花是否珍贵,折花都只是为表相思。
(2)有待加强:对于古体诗并未有具体的了解,对“起兴”这个 修辞手法还有待学习。尝试去理解含蓄深刻的诗人感悟。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⒈ 读准包括 “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 (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重点)
2. 通过设计朗读方案,学会运用停顿、重音、拖音以及契合诗歌情 感的语调,传达诗词的情感。(重点)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大组研读一首古诗。四大组 中,根据人数再分小组,每四人(左右)成立研读小组。
【设计意图】 分组活动,减轻学生课内研读压力, 每人在精读一首的基础上,通过班级交流, 把握其他三 首古诗的情感、主旨,了解古诗的特色。
教学二过程
小 组 研 读
(一)设计诵读方案 小组合作。要求:
(1)读好节奏:划分诗词停顿。 (2)读准情感:重音、拖音、语调等。 (3)读出创意:表演诵、对诵、独诵及合诵等。 (4)熟读成诵: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小组展示 时,力求诗歌脱稿朗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弥漫着花香 的园中小径
译文: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 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见过。在弥漫花香的园 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主旨点睛
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 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 残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 怅。
诗歌赏析
词意速通
一首
一曲 刚填好的词
译文:听着一曲新填好的词品尝一杯美酒,天气、亭 台都和去年一样。天边西下的夕阳啊,几时才能回来 再照天际?
不得已,没有办法 好像曾经见过,形容以 前见过的事物又出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在一个地方
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 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水面波平浪静的特点。“不觉船 移”从人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水流的缓和。后两句 写船动惊禽,禽鸟飞起。写景由近到远,再向高处 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 湖面的景物特征,描绘了春水流转、芳草笙歌、水 滑如镜、沙鸟惊飞无幅图,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 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 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 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 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 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 映着婉约与豪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溪沙
走近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 ,尤擅小令 。 其词风格含蓄蕴藉,婉约清丽,端庄秀 雅。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分别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 等。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文诵读》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 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 起沙禽掠岸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 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深入探究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 迷在优美的风景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趣才乘舟返回,不谨慎进入 藕花深处。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风景,看着万里的大江 在夕阳下流去。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 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 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 的栖身之地。
白话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 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 翔。
7.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共42张ppt)PPT课件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 独。
总 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 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 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 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 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部编本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
晏殊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 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 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 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 湖岸在飞翔。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 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 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 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 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 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 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 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 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诗句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共张)
(2)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 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绿__水__逶__迤____, __芳__草__长__堤____。__隐__隐__笙__歌__处__处__随____。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 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__倩__悲__风__吹__泪__过__扬__州__。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__据___所__叙__之__事__及__所__描__写__的__景__物__特__点__可__知__,__这__是__李__清_ 照___前__期__的__作__品__,__词__中__写__出__了__词__人__早__年__无__忧__无__虑__的__生__活__,__ 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对__生__活__、__对__自__然__的__热__爱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基础过关 阅读理解
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___。(晏殊《浣 溪沙》) (2)_无__风__水__面__琉__璃__滑_____,_不__觉__船__移___。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
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主___要__运__用__“__鸿___雁__”__“__鹧__鸪__”__“__落___花__”__三__个__意__象___。 _“__鸿__雁__”__是__书__信__的__代__称__,__诗__人__以__“__未__闻__鸿__雁__信__”___表__达__思_ _乡_而__不__得__消__息___的__苦__恼__;_“__鹧__鸪___”__叫__声__常__有__凄__切__思__念__之__意__, _诗__人__听__到__它__的__啼__叫__也__表__现__了__深__切__的__思__乡__之__情__;__又__借___“__落_ _花__”__来__写__这__种__思__乡__只__有__悲__情__的__“__落__花__”__才__了__解__,___进__一__步_ _表_达__了__诗__人__内___心__的__凄__凉__和__孤__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描绘自然,赞美自然”,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取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示儿》和《春日》。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的诗词,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和领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的诗词,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合作、问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保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 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 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一个“盈” 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陷入了冥 想之中。
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女主人无可奈何而说出的 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歌解读
龟虽寿
曹操
寿:长寿。
竟:终结,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里指死去。
腾蛇:传说中一种
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骏马,好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马槽。
烈士:有气节有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志的人。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梁 甫 行
曹 植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 徽亳州)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 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诗内容广泛, 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赞其“骨气奇高,词 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 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 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 《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创作 的一组抒情短诗。非一时一人所作,一 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词语解释
轻舟:轻便的小船。 棹(zhào):桨。 西湖:这里指颖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 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 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 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 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 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 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 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 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 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 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清新可喜。
课件PPT
词语解释
浣溪沙:词牌名。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徘徊:来回走。
课件PPT
参考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 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
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 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 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 徊,感觉很伤感。
参考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 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 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
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 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 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 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 健康的重要意义。
(三)古今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
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 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 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四)创作背景
曹植的这首诗,应该是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 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安丘)、日照一带的 梁甫山,根据所见写成的。纵观曹植一生的足迹,唯独这一 次到达过“边海”。梁甫是泰山下面的小山,古代迷信,相 信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梁甫。《梁甫行》原是挽歌,曹植 此篇用旧题描写边海地区人民贫苦的生活。 (五)内容主旨
《赠从弟(其二)》通篇以松柏为喻,赞美松柏能够挺
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 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 含意。
(六)作品赏析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
贞。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
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 “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 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三)古诗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
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 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和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2.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翻译、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技巧。
3.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诗词的原文,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新教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 宋代词人。 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今属 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五 年(1135年),赐进士出身。其词 语言清畅俚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 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 之作。有《岩壑老人诗文集》,已 佚。今存词集《樵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翻译及赏析诗句。
终结,这
传说中一 种能腾云驾雾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里指死去。
的神蛇。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意: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赏析: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 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 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 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多么。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意: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赏析: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 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 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 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 绵密,展开有序。
【 诗词赏析】
1.理解性默写。 《龟虽寿》中说明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
规律的四句诗是:神__龟__虽__寿__,_犹__有__竟__时_;_腾__蛇__乘__雾__, __终__为__土__灰__。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运用比兴的手法,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千里马虽然 老了,终日伏在马棚之下,但是它的志向仍在驰骋千里; 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表 达了诗人人寿有限而壮志无穷的豪迈气概。后人常引用 这几句诗来比喻说明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资料助读】 1.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
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 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名句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本是区区小物,不值得献给远方的丈夫,不过
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怀袖”的花,不知该生 出多少感慨:当年的情谊,别后的思念……假如这花送 到他手里,它不正代替了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吗?“此物 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 达怀念之情罢了。”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此两句 诗人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 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走近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弟,封
陈王。三国魏诗人。他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九十多
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 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等。宋人辑 有《曹子建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古诗词的韵律、意象等元素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其如何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3.重点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分析和实践演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古诗词的朗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在课堂上强调了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不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通过更多实例的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其次,关于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理解,我觉得我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改进。虽然我尝试通过提问、图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尝试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2.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5.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朗读技巧,以表达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
举例:《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句中的停顿,以及“萧萧”和“滚滚”两个词的重音,以传达出秋天的萧瑟和长江的浩瀚。
(2)古诗词的意象、意境理解:学生能够领悟古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整首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84张PPT)
赠从弟(其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刘桢(?—217) 东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 东宁阳北)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性亢直。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 之一。后人以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 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 已散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
衬托下,开满了茂密的花朵。妇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 好看的一枝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花的 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 何也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的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精读细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图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知识备查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 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 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 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 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 《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 不知作者。”并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 主流观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 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 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 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作有 《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 《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 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 以静写动,写出了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 景象。“惊起沙禽掠岸飞”却是以动衬静, 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 岸飞去。这样以动写静,使得西湖水面愈显 其幽静。词作是以景结情,水鸟的飞翔不但 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 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求 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刚填好的词, 意指新歌
旧时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一首
一杯酒
曾经到过的或熟悉
的亭台楼阁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去年这时节的 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向西方落下
夕阳西下几时回?
落日
什么时候回来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不得已,没有办法 好像曾经认识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名句赏析
这两个句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 对自然春光易逝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慨叹、 惋惜之情,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词赏识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词意+效果: “独”字是独自的意思,表达出诗人内心落寞、 孤独、孤寂、伤感的情感。 ②词意+效果: “徘徊”是来回走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生动 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美好时光 的留恋. ③句意+效果: 这句话的意思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
地走来走去,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孤独和寂寞。
中心:
这首词采用以景传情,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用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 的诗人, 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的伤春怀旧之情, 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采
桑
欧子
阳 修
13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春花纷纷落去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看到春花纷纷落去;而去年似 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从南方飞回来了。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自 来回走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①句意+效果: 这句词的意思是: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写出了 词人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 慨叹法,将"新词"中“新”与"旧亭台 "中“旧”进行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①写法+效果: 用了对比的写法, 将“花落去”中"去"与“燕归来” 中"来"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慨叹 之情。 ②抒情方式+效果+哲理: 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借“花落去”“燕归来”两种 景物,抒发了作者伤春怀旧、时光流逝的慨叹、惋惜 之情。蕴含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新事 物的重现”的哲理。
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 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这几句描写,词人 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法,并把形象与 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16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本人一老翁。
有《欧阳文忠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 [wēi yí]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 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lián yī] ,惊起沙禽掠岸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
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
有《珠玉词》。晏殊是一名著名 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 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词 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这首诗是暮春时节词人看到花落 的景象,回忆起了以前的往事, 所以这首诗是对春天的伤春怀旧。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 但政绩平平。作品在闲情逸致、歌 酒风月的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 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 迟暮落寞的感伤。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①抒情方式+效果: 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借“夕阳西下”抒发词人满腔 的沉郁和不尽的幽思。 ②句意+效果: 这句的意思是: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的流逝 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琴、一局棋、一 壶酒,再加上他
③句意+写法+效果:
这句词的意思是:无可奈何之中,看到春花纷纷落去;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从南方飞回来了。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被誉为“千古奇偶”,“无可奈何” 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无限惆 怅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 婉约派词人。景德初年,十四岁, 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 进士。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 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