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合用于以热电厂或者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者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合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者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者等于350°C。
第1.0.3 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 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造规范》TJ25, 《膨胀土地区建造技术规范》GBJ112 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 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造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 条没有建造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者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造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 1.2- 1 取用;A—采暖建造物的建造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 1..2- 1建造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 140 95- 115 115- 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 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造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造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 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造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 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 取用。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10 中继泵站与热力站 10.3.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热力站应采用全自 动组合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 结构。
11.4.3 架空敷设的管道宜采用镀锌钢板、铝合 金板、塑料外护等做保护层,当采用普通薄钢 板作保护层时,钢板内外表面均应涂刷防腐涂 料,施工后外表面应刷面漆。
·5.0.7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 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 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
7
8 管网布置与敷设 8.3.2 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 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的承压 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16
14.2.2 对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管道,应分别计算采 暖期和供冷期设计流量和管网压力损失,分别确 定循环泵运行参数。
14.2.3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流
量应按本规范第7.1.1条计算。生活热水系统的管
网,设计流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规范》GB 50015确定。
17
注:第7章 热力网水力计算的7.3.3条支干线比摩阻不 应大于300Pa/m 。
18
14.2.6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在 保证循环水泵运行时管网压力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 件的允许压力;
2 系统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10kPa; 3 循环水泵吸入口压力不应低于50kPa。
14.2.4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确定主干 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宜 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比摩阻可采用 60Pa/m~100 Pa/m。
注:第7章 热力网水力计算的7.3.2条主干线比摩阻可 采用30Pa/m~70 Pa/m。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主要增加了14章节: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二次水供热管网)
2.重点内容;(主要一些强条) 3.注意事项;(与上一版的不同)
第1页/共37页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设计规范》 (CJJ28-2004)
第5页/共37页
5 供热管网型式
·5.0.7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 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 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与敷设 8.3.2 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非金属 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第4页/共37页
3 耗热量
·3.1.2条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 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 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 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 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
第16页/共37页
14.2.4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确定主 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 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比摩阻可采 用60Pa/m~100 Pa/m。 注:第7章 热力网水力计算的7.3.2条主干线比摩 阻可采用30Pa/m~70 Pa/m。
14.2.5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支线管径 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400Pa/m。
第24页/共37页
14.4 管道材料 14.4.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道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标准第一章概述第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消费,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开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进步集中供热工程设计程度,特制订本标准。
第条本标准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标准。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展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标准?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标准?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以下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程度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程度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取用。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
5MPa,200℃)2。
1。
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
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8。
2。
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
5。
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11。
3。
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 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 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 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 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透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以下办法计算:1、采暖热负荷Qn=q·A10-3(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2、透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mv(tr-t1))/T(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用热水单位逐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J15取用。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与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与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供热系统管道工程设计方案
供热系统管道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某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的供热系统管道工程设计。
小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共有10栋住宅楼,共计居民3000户。
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管道老化、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冬季采暖。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小区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供热效率,保证居民的舒适度。
二、设计依据1.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10)2.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81—98)3.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居民需求三、设计目标1. 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保证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3. 提高居民采暖舒适度,满足居民需求。
四、设计内容1. 供热管道布局设计:根据小区地形、建筑分布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供热管道布局,确保供热管道覆盖所有住宅楼。
2. 管道材料选择:根据《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确保管道的安全、耐用和环保。
3. 保温层设计:根据《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确保管道保温效果。
4. 管道安装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安装方式,如直埋、架空等,确保安装方便、施工快捷。
5. 管道维修与维护:考虑供热系统的长期运行,设计合理的管道维修与维护方案,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设计步骤1. 收集现场资料:了解小区具体情况,包括建筑分布、现有供热系统、管道布局等。
2. 分析居民需求:根据居民需求,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热负荷等参数。
3. 规划设计:根据现场资料和居民需求,规划设计供热管道布局。
4. 选择管道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5. 保温层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保温层材料和厚度。
6. 确定安装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道安装方式。
7. 编制施工图:根据设计内容,编制供热系统管道工程施工图。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式中 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式中 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mv(tr-t1))/T 式中 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
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
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
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
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
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T—每日供水小时数,住宅、旅馆、医院等一般取24h。
计算居住区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时可按下式计算:Qsp·j=qsA10-3 (2.1.2-4)式中Qsp·j—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qs—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当无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1.2-2取用;A—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m2。
四、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Qsmax=k2Qsp (2.1.2-4)式中Qsmax——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Qsp——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k2——小时变化系数,根据用水单位数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规定取用。
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热指标表2.1.2-2用水设备情况热指标(W/m2)住宅无生活设备,只对公共建筑供热水时2.5-3全部住宅有浴盆并供给生活热水时15-20注:冷水温度较高时采用较小值,冷水温度较低时采用较大值;热指标中已包括约10%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第2.1.3条生产工艺最大热负荷和凝结水回收率应采用工艺系统的设计数据。
计算热力网最大生产工艺热负荷时,应取用经各工业企业核实的最大热负荷之和乘以同时系数之值。
同时系数可取0.7-0.9。
第2.1.4条没有工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及生产工艺热负荷的设计资料时,对于现有企业应采用生产建筑和生产工艺的实际耗热数据,并考虑今后可能的变化。
对于资料或实际耗热定额计算。
第2.1.5条计算热力网热负荷时,生活热水热负荷按下列规定取用:一、干线采用采暖期生活热平均热负荷;二、支线当用户全部有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当用户无储水箱时,采用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第二节年耗热量第2.2.1条采暖平均热负荷和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应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平均热负荷Qnp=Qn(tn-tp)/( tn-twn) (2.2.1-1)式中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Qn —采暖设计热负荷,kw;tn—室内设计温度,°C,可取18°C;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C。
二、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Qtkp=Qtk(tn-tp)/( tn-twtk) (2.2.1-2)式中Qtkp—采暖期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Qtk—采暖期通风或空调设计热负荷,kw;tn—通风或空调建筑的室内设计温度,°C;tp—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twtk—冬季通风或空调室外计算温度,°C。
第2.2.2条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spx=Qsp(tr-tlx)/( tr-tl) (2.2.2)式Qspx—非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Qtk—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tr—生活热水设计温度,°C;tlx—夏季冷水温度(非采暖期平均水温),°C;tl—冬季冷水温度(采暖期平均水温),°C。
第2.2.3条民用建筑的全年耗热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全年耗热量Qnn=0.0864Qnpn (2.2.3-1)式中Qnn—采暖全年耗热量,GJ;Qnp—采暖平均热负荷,KW;n—采暖期天数。
二、通风或空调全年耗热量Qntk=0.0036ZQtkpn (2.2.3-2)式中Qntk—通风或空调全年耗热量,GJ;Qtkp—通风或空调平均热负荷,kw;Z—采暖期内通风、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n—采暖期天数。
三、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Qns=0.0864[Qsp+Qspx(350-n)] (2.2.3-3)式中Qns—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GJ;Qsp—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Qspx—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n—采暖期天数。
第2.2.4条生产工艺热负荷的全年耗热量应根据运行天数,昼夜工作班数和各季节热耗不同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2.2.5条当热力网由多种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应绘制延续时间图。
各个热源的年供热量由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确定。
第三章供热介质第一节供热介质选择第3.1.1条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宜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第3.1.2条同时对生产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的城市热力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二、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水作供热介质;三、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第二节供热介质参数第3.2.1条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管网、户内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3.2.2条当不具备确定最佳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水热力网供、回水温度可以按以下的原则确定:一、以热电厂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取110-150°C,回水温度约70°C。
采用一级加热供水温度取较小值;采用二级加热(包括串联尖峰锅炉)取较大值;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供热规模较小时,采用95-70°C°C的水温,供热规模较大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采用较高的供水温度;三、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运行时,应采用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力网最供、回水温度。
第3.2.3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力网,在非采暖期,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发展制冷热负荷。
此时供热介质的参数,应根据制冷机组的技术要求确定。
第三节水质标准第3.3.1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L;二、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7mg-N/L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四、PH(25°C)7-8.5注:(1)闭式热水热力网允许采用锅炉排污水作为补给水,PH(25°C)值可大于8.5;(2)当供热系统中没有热水锅炉时,第二款的规定可按碳酸盐硬度执行。
第3.3.2条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条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C时,或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N/L;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L;三、PH(25°C)大于7。
第3.3.3条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再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第3.3.4条城市蒸汽热力网,由用户热力站返回热源的凝结水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50ug-N/L;二、含铁量小于或等于0.5mg/L;三、含油量小于或等于10mg/L.第四节补水率及凝结水回收率第3.4.1条闭式热水热力网的补水率,不宜大于总循环水量的1%。
第3.4.2条蒸汽热力网中,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负荷,其凝结水回收率不应小于80%.第四章热力网型式第4.0.1条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第4.0.2条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网,同时有生产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第4.0.3条当热水热力网满足下列条件,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网:一、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补给水源;二、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
第4.0.4条开式热水热力网在热水热负荷足够大,且技术比例较大,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第4.0.5条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
当符合下列情况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一、当各用户间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负荷比例较大,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二、当用户按规划分期建设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随热负荷的发展分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