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精益产品开发(一)—— 看板开发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㈠丰田屋——丰田生产方式
看板(Kanban)一词来自日文,本义是可视化卡片。如图㈡,看板工具的实质是:后道工序在需要时,通过看板向前道工序发出信号——请给我需要数量的输入,前道工序只有得到看板后,才按需生产。看板信号由下游向上游传递,拉动上游的生产活动,使产品向下游流动。拉动的源头是最下游的客户价值,也就是客户订单或需求。
图㈡看板拉动制造过程
图㈢是一个典型的看板——装在塑料套里的一枚卡片,包含的信息是“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品,多少数量”
图㈢生产中的看板
1.2 基于看板的拉动系统实现准时化
准时化又叫即时生产(Just in time – JIT)是丰田生产方式的一个支柱。看板形成拉动系统,各环节根据看板信息,仅在在需要的时间,生产需要数量的必要产品。这将带来生产库存的降低,甚至实现生产过程零库存。库存又被称为“在制品(WIP ——work in progress)”,是已经开始但没有完成的工作,它们堆积在工序间或临时仓库中。库存降低带来的直接收益是:
1) 降低成本:库存减少增加了运营现金的使用率,同时降低管理和仓储开销。
2) 缩短交付周期:消除或缩短产品在工序间的库存等待时间,缩短了从开始制造到交付的周期时间。
3) 提高制造过程的灵活性:在低库存水平下,调整生产的计划更加容易。
降低库存更重要的作用是暴露制造系统中的问题。图㈣中的湖水岩石是一个经典隐喻,水位代表库存多少,岩石代表问题。水位高,岩石就会被隐藏。生产系统中库存多时,设备不良、停工等待、质量不佳、瓶颈过载等问题都会被掩盖。库存降低后,这些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没有了临时库存的缓冲,设备运转不良或停工等待立即会凸显出来;没有了库存等待时间,上一环节输出的质量问题也能即时得到反馈。这就是所谓“水落石出”,暴露问题是解决问题先决条件,不断暴露和解决问题,带来生产率、质量以及灵活性的提高。
图㈣湖水岩石效应
1.3 自働化
自働化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另一支柱,它的准确含义是自动停机(Auto-No-Mation),指出现问题时(如某个环节有次品),机器能够自动感知异常,并立刻停机或停下整个生产线。丰田认为,这相当于把人的智慧赋予了机器,称其为“人字旁的自动化”,所以用“働”而非 “动”字。图(三)比较了自动化与自働化在概念和实践上的不同。
图 ㈤ 自动化和自働化
自働化把质量内建于每一个制造环节,出现异常时,杜绝继续产出不合格产品,并且不把不合格产品输入到下一环节。这就是 “内建质量”(build quality in ),而不是让质量依赖于最后的检测环节。其次,自働化带来“停止并修正”(Stop and Fix )的文化,发生异常时,立刻停止生产,分析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停止并修正”是持续改善的基础。
2. 精益产品开发的发展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精益制造(丰田生产方式)的框架和其中的看板实践,它既带来直接经济结果,又带来深层次的文化和思想变革。精益是制造业的革命,是既大规模生产之后的全新范式。精益思想的影响早已超越制造领域,精益服务、精益医疗,甚至精益行政都被广泛实践,产品开发也不例外。然而,开发和制造特点不同,决定无法照搬精益制造的实践。产品开发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发展完备的实践体系。
产品制造产品开发影响工作对象
具体、可见的物理产品抽象、不可见的信息产品开发的价值、价值流动不可见,管理价值流更加困难。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可视化价值和价值流动。完成单个任务的时长
固定——完成前后两个加工任务的时间相同,且可以精确预测。不固定——每一个开发任务都是全新的,完成的时长不同,且不能完全预测。在生产中可以追求或逼近零库存。产品开发中,由于任务时长的不确定性,零库存可能会导致开发步骤间的等待。不同任务的延期成本
相同差别很大在生产中一般采取先入先出(FIFO )的队列管理方式;开发中用需要应用比先入先出更灵活的队列管理方式,以优化经济结果。对可变性和错误的态度制造是重复的过程,消除可变性能够不确定性(可变性)是产品开发价值的一部分,产品开发必须接受不确定性,并通过必要的试错来验证它们,以增加价值
提高质量。完全消除差异是不可
能的。可变性不能完全消除,需要在考虑开发过程的可变性。
精益产品开发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后逐步成熟。这中间起到推动作用的代表人物
有Mary Poppendieck,Don Reinertsen 和 David J. Anderson等。他们促进了精益思想和产品开发特征的结合。
Mary Poppendieck是精益软件开发的早期推动者,她的思想在敏捷软件开发社区被广泛
引用,2003年到2010年,Mary和他的丈夫 Tom Poppendieck先后在三本书中总结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了操作建议。Don Reinertsen致力揭示产品开发流的本质,并提出相匹配的原则方法。在2010年出版的“T he Principl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Flow”一书中,Don提炼了精益产品开发的175条原则,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对产品开发最本质和深入全面的阐述。但面对175条原则,从哪里开始是一个问题。
2006年在Don Reinertsen的启发和鼓励下,David J. Anderson 最早在软件开发中应用看板实践,其后不断完善,形成了看板开发方法,这是精益产品开发走向适用和普及的重要里程碑。看板的推广速度超过任何其它敏捷开发方法,Version one的调查报告显示看板是增长最快的敏捷
实践,2011年使用了看板的敏捷团队占24%,2010年这个数据是18%。
2010年David在他的著作”kanban – Successful Evolutionary Change for Your Technology Business”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看板的价值、原则和实践。书中总结了看板开发方法的五个核心实践,它们是:可视化工作流、过程规则显式化、限制在制品数量、度量和管理流动、以及协同改进。接下来,我们将以这五个实践为线索,介绍看板开发方法的概貌。
3. 看板的五个核心实践
3.1 核心实践1:可视化工作(价值)流
产品开发的加工对象——信息——是抽象和不可见的,这提高了价值流的管理难度。看板开发方法把可视化工作流作为基础实践,先让价值和价值流动具体可见,然后才是管理和优化。图㈥是看板开发方法中的一个典型可视化案例,被称为看板墙(Kanban 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