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的植物》:第1节《校园里的植物》、第2节《植物的生长》。
2. 第二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连接》。
3. 第三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
4. 第四章《声音》:第1节《声音的产生》、第2节《声音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磁铁的性质、声音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电路的组成、磁铁的应用、声音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电路实验器材、磁铁、音叉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画图工具、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植物(1)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2)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植物样本进行观察。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电路(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2)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观察现象。
3. 磁铁(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的吸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4. 声音(1)实践情景引入:敲击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植物:生长过程、各部分名称。
2. 电路:组成、连接方法。
3. 磁铁:性质、应用。
4. 声音:产生、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生物的栖息地》:第一节生物的家园,第二节多样的栖息地,第三节爱护生物的家园。
2.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力的测量,第三节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及简单机械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力的测量及简单机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掌握力的概念及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物栖息地图片,力的演示装置,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观察记录表,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实验材料(如小木块、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栖息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家园、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3.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讲解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制作简单机械模型。
6.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栖息地:生物的家园栖息地的多样性爱护生物的家园2. 力的世界:力的作用力的测量简单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力的测量方法有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3)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力的测量和简单机械应用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栖息地和力的应用实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完整版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功能;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四章《电路的奥秘》:第一节简单电路的组成;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应用。
3. 第五章《骨骼与肌肉》:第一节人体骨骼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肌肉的协调与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奥秘以及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奥秘、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人体骨骼与肌肉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模型、电路元件、人体骨骼与肌肉模型。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电线、电池、小灯泡、纸张、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展示简单电路实验、模仿人体运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六大器官的功能。
(2)展示电路实验,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通过模型演示,讲解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2)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3)模仿人体运动,感受骨骼与肌肉的协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的生长、电路的奥秘、骨骼与肌肉。
2. 内容简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植物六大器官、电路元件、骨骼与肌肉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说明其功能。
(2)简述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3)描述人体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2)开展电路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植物》1.1 植物生长1.2 植物繁殖1.3 植物适应性2. 第2章《电路奥秘》2.1 电路组成2.2 电路连接方式2.3 电路应用3. 第3章《骨骼与肌肉》3.1 骨骼结构与功能3.2 肌肉作用3.3 关节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让学生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式、骨骼与肌肉协调作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组成和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电路元件、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
2. 学具:显微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
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探讨电路奥秘。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引导学生解人体运动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介绍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详细解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分析其生长特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验证电路连接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肌肉力量测试,解肌肉作用。
4.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式。
绘制骨骼、肌肉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2. 答案植物生长特点:根据观察到植物进行描述。
简单电路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画出电路图并解释连接方式。
骨骼、肌肉结构图:参照教材或课堂所学,绘制结构图并解释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及详细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节《种子发芽了》,第2节《植物的营养需求》,第3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第二章《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3节《电路的故障排查》。
(3)第三章《磁现象与磁场》: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场的发现》,第3节《磁场的应用》。
(4)第四章《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接收与转换》,第3节《声音的利用》。
(5)第五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结构》,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3节《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2. 理解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了解磁场的应用,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4. 理解声音的传播与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利用,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磁场的发现与应用,声音的传播与接收。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电路实验盒、磁铁、声音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挂图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奥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春天里的生命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第二节:动物的生长与变化2. 第二章:空气与气压第一节:空气的力量第二节:气压的影响3. 第三章:水的世界第一节:水的性质第二节:水的循环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结构第二节:太阳系与宇宙5.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第一节:杠杆的原理第二节:滑轮与斜面6. 第六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传播与特性7. 第七章:电与磁第一节:电的基础知识第二节:磁铁与磁场8. 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与折射9. 第九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气候的特点10. 第十章:健康生活第一节:健康饮食第二节:运动与健康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描述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植物的生长1.2 动物的运动2. 第二章电路的奥秘2.1 电路的组成2.2 电路的原理3. 第三章声音与光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4.2 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运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宇宙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动物运动演示器、电路实验箱、声音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探索图片等。
2. 学具:显微镜、望远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长大的。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讲解电路的组成和原理,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电流的作用。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讲解光的反射现象,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观察并分析电路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原理、公式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生长:观察并记录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
动物的运动:分析并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
电路的奥秘: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电路,观察电路现象。
声音与光:探索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
地球与宇宙: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给出详细答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引言】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章主题是饮食与健康。
通过学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 掌握不同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搭配食物;4. 了解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质,如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教学重点】1. 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2. 饮食的分类和特点;3.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了解和区分各类食物对身体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饮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 教具:幻灯片、图片、食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吃什么食物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呢?" "什么样的食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呢?"二、讲授新知 (3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如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脂肪维持体温,蛋白质帮助生长等,并结合图片和食物模型进行具体展示。
2. 分类和讲解各类食物的特点,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
可以通过比较他们的外形、味道和营养功效等进行说明。
3. 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并提出保持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
2. 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的饮食经验。
四、巩固练习 (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组织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并给予其他组的评价和建议。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1《植物的营养需求》1.2《植物的生长过程》1.3《植物的开花与结果》2. 第2章《电路》2.1《简单电路》2.2《电路的组成》2.3《电路的应用》3. 第3章《磁铁》3.1《磁铁的性质》3.2《磁铁的相互作用》3.3《磁铁的应用》4. 第4章《声音》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2《声音的特征》4.3《声音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开花与结果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3.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相互作用和应用,培养探究精神。
4.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听觉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开花与结果电路的组成与应用磁铁的相互作用声音的特征及保护听力2. 教学重点:植物的营养需求与生长过程简单电路的搭建与应用磁铁的性质与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模型电路元件(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磁铁、铁钉、回形针等磁性材料声音实验器材(音叉、鼓、音响等)2. 学具:录音机、耳机植物种子、花盆、土壤电线、电池、灯泡、开关磁铁、铁钉、回形针五、教学过程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教室内的植物,了解它们生长的过程。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营养需求、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画出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电路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与灭。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应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3. 磁铁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铁钉的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相互作用及应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铁钉、回形针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相互作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3. 引导学生探索磁铁的性质与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 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磁铁的性质与应用、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法、磁铁的磁性判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透明塑料杯、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磁铁、地球仪、宇宙星空图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植物种子、透明塑料杯、电路元件、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引入植物的生长过程。
a. 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b. 教师讲解种子发芽的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2. 例题讲解: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c. 磁铁的性质与应用。
d.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种子发芽。
b.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c. 学生用磁铁进行磁性实验。
d. 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a. 种子发芽b. 光合作用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a. 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b. 电流、电压、电阻3. 磁铁的性质与应用:a. 磁性判断b. 磁场方向4. 地球与宇宙:a. 地球自转与公转b. 宇宙星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b. 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原理。
c. 收集磁铁的例子,描述其磁性与应用。
d. 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示意图。
2. 答案:a. 生长过程描述正确。
b. 电路原理清晰。
c. 磁铁磁性与应用描述准确。
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为基础,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一: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1.1 地震、火山与板块构造1.2 风雨雷电的形成2. 章节二:生物与环境2.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2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3. 章节三:生活中的科学3.1 简单机械的应用3.2 能量转换与守恒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震、火山、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进化等概念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量转换与守恒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简单机械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震、火山:展示地震、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其生长过程。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观察动物图片,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地震、火山:讲解板块构造,解释地震、火山形成的原因。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讲解繁殖方式。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解释进化的原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简单机械的应用: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能量转换与守恒:通过实验,解释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地震、火山:绘制板块构造图,分析地震、火山分布。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植物,绘制生长过程图。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绘制进化树。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2. 生物与环境3. 生活中的科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火山:描述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科学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植物的生命周期(1)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幼苗、成长、结果和繁殖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2)设计观察实验,通过种植植物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和生命周期;(3)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动物的生命周期(1)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通过观察蝴蝶、蚕等昆虫的生命周期,了解动物的生命起源、成长和繁殖过程;(2)设计观察实验,观察不同阶段的蝴蝶或蚕,并进行记录和观察;(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根据观察结果,制作动物的生命周期展板。
3. 声音的传播(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了解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介质的性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2)设计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音量变化;(3)小组合作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4. 温度的感受(1)了解温度的产生和感受,通过实验了解温度的变化对人体感受的影响;(2)设计实验,用不同温度的物体触碰皮肤,观察并记录感受;(3)小组合作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5. 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搭建(1)了解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搭建,通过实验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电路的基本组成;(2)设计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产生和灯泡的亮灭;(3)小组合作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搭建不同的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现象1.1 地球上的水1.2 空气的力量1.3 光和影子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动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特征2.3 生物的相互关系3. 第三章:力的世界3.1 力的测量3.2 力的作用3.3 简单机械4. 第四章:电的世界4.1 电路的组成4.2 电流的作用4.3 安全用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生物多样性、力的世界和电的世界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计算电路的连接与设计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实验器材、空气实验器材、光和影子实验器材动物、植物标本和模型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电学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记录本、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和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成果,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自然现象生物的多样性力的世界电的世界3. 重点知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上的水有哪些特点?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2. 答案:水的特点: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等。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生存条件。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1《种子发芽》1.2《植物生长的过程》1.3《植物的开花与结果》1.4《植物的适应与进化》2. 第2章《电路的奥秘》2.1《电路的组成》2.2《电路的连接》2.3《电路的控制》2.4《电路的故障处理》3. 第3章《力的作用》3.1《力的概念》3.2《力的测量》3.3《力的作用效果》3.4《力的相互性》4. 第4章《生活中的光学现象》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现象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学习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适应与进化、电路的故障处理、力的相互性、光的折射现象。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生长记录表、电路元件、光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录像、PPT、实验指导手册、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考质疑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等。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表式、流程图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个章节设计相关练习题,涵盖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期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本学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力争使70%的学生进入优秀之列,100%的学生及格,期末成绩位列全街道同课前五名。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5、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2、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例如:化冰实验,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受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科学课,本年级共有学生17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6人,他们大多数年龄在10--11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
由于科学接近生活,大多数同学对科学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新奇、爱动的特点,创设多种观察实验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1 植物的生长过程1.2 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行为2.1 动物的适应性2.2 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风、雨、雷、电3.1 天气的形成3.2 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认识动物的适应性、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掌握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掌握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以种子发芽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动物的适应性:以鸟类为例,讲解动物的适应性。
(3)天气现象:以暴雨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4)光的传播:以小孔成像为例,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和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
(4)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影子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植株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动物的适应与行为: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行为行为:觅食、繁殖、防御、攻击3. 风、雨、雷、电:天气形成:水汽、温度、气压天气现象:风、雨、雷、电4. 光与影: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遮挡物形成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植物生长与变化》: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光合作用等;2. 第五章《动物行为》:探讨动物行为分类、适应性、学习行为等;3. 第六章《地形变迁》:介绍地形形成、地貌特点、地球内力作用等;4. 第七章《物质溶解与分离》:讲解物质溶解性、溶液性质、分离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地形变迁原因及物质溶解与分离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动物适应性、地形形成原因、物质分离方法;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地形变迁、溶液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挂图、动物行为视频、地形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展示植物生长过程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内容,提出学习目标;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重点知识点,如植物光合作用、动物行为特点等;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章节名称;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3. 图表: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行为分类表等,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植物生长过程;(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特点;(3)简述地形变迁原因;(4)解释物质溶解与分离方法。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科学小实验,参观科普场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针对性;2. 教学目标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设计;5. 板书设计逻辑性;6. 作业设计梯度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际效果。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第一节生物的繁殖方式,第二节动植物的生殖发育。
2. 第六章《生活中的能量》:第一节太阳能,第二节电能,第三节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3.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结构,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动植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 掌握太阳能、电能等生活中能量的基本知识,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3. 认识地球的结构,了解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繁殖方式,能量转换和守恒,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太阳能和电能的应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材料,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繁殖现象,引入生物的繁殖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引入能量的学习;通过观察天空,引入地球与宇宙的学习。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繁殖、能量转换、地球宇宙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 生物繁殖方式的分类与举例。
b.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c. 地球与宇宙的认识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繁殖方式2. 能量转换和守恒3. 地球与宇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并简要描述其生殖发育过程。
b. 请举例说明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c. 简要介绍地球的结构,以及在太阳系和宇宙中的位置。
答案:a. 生物繁殖方式的例子:有性繁殖(如:种子繁殖、孢子繁殖)、无性繁殖(如:嫁接、扦插)、克隆繁殖(如:组织培养)。
b.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例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食物被消化后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等。
c.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lws 时间: 11:05:33 阅读:1619次【字体:大中小】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后记: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