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县家乡殡葬习俗
湘乡奇特的丧葬风俗
湘乡奇特的丧葬风俗时间:2018-07-14 11:24:25 | 作者:李宛桐我来到湘乡几年了,虽然我并不了解这里有多少风俗,但湘乡奇特的丧葬风俗却让我刻骨铭心。
我家住在涟水河畔,刚来湘乡时,隔三差五就见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个好大的阵式队伍从家门走过,我以为是什么游行表演队伍,结果邻居阿姨却告诉我,那是有人去世了,这是湘乡的风俗,哪家有人去逝了,都要大办丧事三至六天,当我怀揣不解之时,没想到我们一家却经历了这场奇特的丧葬风俗。
我最敬爱的奶奶是在湘乡去世的,还记得奶奶去世的时侯,干爸跟我们说:“我们湘乡的丧葬风俗跟你们北方不一样,你们看怎么办合适?”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对干爸说:“那就入乡随俗吧!请你帮我们把这事操办了吧。
”干爸一家是我们来湘乡最亲的一家人了,干爸他们不怕任何忌讳,把奶奶接到村里的家中,在那儿办了丧事,还为奶奶准备了一块墓地,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们,就这样干爸为奶奶操办了一场我们从未见过的丧事。
首先干爸把“地仙”和做法事的都请到家里来,奶奶静静的躺在棺材里,我们都披麻戴孝地向奶奶叩拜,然后一连就是三天,还在院子里搭起一个小舞台,吹吹打打,唱唱跳跳,村里很多人在看热闹,可奶奶的去世,给我很大的打击,我一直沉浸在悲痛当中,我对此非常不解,干爸对我说:“湘乡人在这块乐土上一代代生息繁衍,这些风俗习惯也在秉承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套路。
家家都这样做,就想让逝者风风光光地步入天堂,也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怀念方式。
”虽然我不太习惯这种做法。
但还是跟着走完这套非常繁索的流程,每次听师傅读“祭文”时,我们就要三拜九叩,听“祭文”的时候,必须跪成匍匐状,以示孝心,虽然我一句听不懂,可听师傅带着哭腔读“祭文”,我还是会泪流满面,十分想念奶奶,还有“拜桥”来超度亡魂,我们就跟着一跪一拜,跑来跑去,院子里用纸扎满了花花绿绿的房子、小人………奶奶还能听到、看到、收到这些吗?没人能回答我。
我最最敬爱的奶奶永远离开了我,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湖南,丧事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遵守的,并且是深受尊重的。
湖南丧事习俗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较好的礼节及文化习惯的要求。
湖南人民在丧事上的文化习俗从古老的葬礼中可以得到反映,如果是男性的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素色的服装,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而如果是女性死者,那么家庭成员必须穿着彩色的服装,表达对死者的爱护。
另外,湖南的丧事习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葬者的家人需要在死者葬礼期间忍受多种痛苦,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必须哭泣,以表达对死者的悲伤,也表示他们是一个有爱心的家庭。
此外,湖南的另一个丧事习俗是丧礼,丧礼中不同礼物的送礼也是湖南家庭丧事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受葬者的家人尚未确定未来的安排时,必须要送上大礼,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表示他们的负担只是暂时的,并且可以被替代的。
最后,湖南丧事习俗中还包括孝道的习俗,湖南人民认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丧事中,家庭成员必须要始终牢记孝道,无论他们在丧事中有多少痛苦,都必须要遵守孝道的习俗,而且这也是湖南家庭成员关心彼此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为了长辈的幸福而最做的一种美德。
从上面可以看出,湖南丧事习俗是湖南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家庭成员对丧事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不仅要遵守文化习俗,还要牢记孝道,这样才能使家庭团聚更加坚固,世世代代风语流传。
湖南丧事习俗可以为当今社会带来许多正能量,并可以让家庭团聚得更加紧密,这样就可以实现“家和万事兴”。
湖南农村丧葬风俗
湖南农村丧葬风俗在咱湖南的乡里头,丧葬风俗那可是讲究得很,一环扣一环,既庄重又带着浓浓的乡土情。
要说起来,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但今儿个咱就挑些个主要的,用咱地道的湖南话,好好说道说道。
湖南农村啊,老人一旦归了西,家里人那是忙得团团转。
头一件事,就是得赶紧放鞭炮,噼里啪啦的,一是告诉邻里乡亲们,家里有人过世了;二是想让老人走得热热闹闹的,不孤单。
这鞭炮一响,村里头的人就知道,得赶紧过来帮忙了。
接着呢,就得给老人净身穿寿衣。
这寿衣啊,那可得挑好的,寓意着老人到了那边也能过得好。
穿上寿衣后,得把老人平平稳稳地放在门板上,这叫“停尸”。
这时候,家里人得守在旁边,哭丧的哭丧,烧纸的烧纸,整个屋子里头都是悲悲切切的。
到了夜里头,村里头有经验的老人就会来“守夜”。
他们坐在老人旁边,一边抽烟一边聊着往事,偶尔还会哼几句小曲儿,给老人送行。
这时候,家里人可不能闲着,得准备第二天的丧事了。
第二天早上,那就是正式的大忙了。
得请道士来做法事,什么开路啊、烧纸钱啊,都得来一套。
道士们穿着道袍,手里拿着法器,嘴里念念有词,那场面可真是既神秘又庄重。
村里头的人也都来了,帮忙的帮忙,吊唁的吊唁,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
到了出殡的那天,那可真是热闹。
棺材得用八抬大轿抬着,前面还有人吹着唢呐,敲着锣鼓,一路浩浩荡荡地往墓地走去。
这时候,村里头的小孩都会跟在后面看热闹,大人们则会叮嘱他们不要乱说话,要尊重逝者。
到了墓地,那又是一番忙碌。
棺材得稳稳地放进墓穴里,然后填土、立碑。
这时候,家里人得哭得更厉害了,因为这一别,可就是永别了。
村里头的人也会过来安慰,说些“老人走得好”“在那边享福”之类的话。
丧事办完后,家里人还得“谢孝”。
就是得请村里头的人来家里吃饭,感谢他们帮忙。
这时候,村里头的人也会带着礼物来,表示慰问。
这一来二去的,也算是给老人送行了。
要说湖南农村的丧葬风俗啊,那真是既传统又讲究。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湖南丧葬风俗
湖南丧葬风俗
湖南丧葬风俗
在中国社会中,丧葬的风俗是每一个区域都不尽相同的,而湖南的丧葬风俗又
有其独特之处,按照传统习俗,它具有自己的礼乐制度,影响着湖南人的死亡仪式。
一般来说,湖南的殡仪遵循着金素原则,“朴重仪礼”。
在殡仪服务期间,要
遵守“五孝”礼,孝敬死者、孝敬家属、孝敬布施、孝敬颐养、孝敬穷乡僻壤,且礼仪要虔诚完备。
葬礼期间,大多都是怀念死者,吊唁行列,象征怀念的“闭眉节”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结束后,大多亲友都会在遗体周围点烟、撒米之类,以充实安葬的仪式。
此外,湖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哀悼仪式,也就是“做七”,一般人按照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或十五日后,轮流在家办理做七。
做七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照例先吃米饭,然后,依序诵读经文,传统古老的诵经,赞扬老人的孝心、去年做出的贡献,让大家深深的感受到家乡的文化信仰和承袭的无形遗产,增强了彼此的联系。
湖南的丧葬风俗,既保留了神圣又不失喜悦,保持重要而不失其礼仪,让团结
亲友,纪念死者。
它通过礼乐和做七等传统仪式,以及朴重仪礼的遵循,让老乡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湖南丧葬风俗以它相传千古,深入人心,让人熟悉温暖,深受湖南老乡们的喜爱,是湖南一个有特殊文化标志的美好传统。
长沙的民俗风情
长沙的民俗风情长沙的民俗风情日期:2013-09-10 08:48 作者:来源:中国旅游网点击:86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勤勉,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已有万余年历史。
漫长岁月,长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籼、粳、长芒、短芒等众多稻谷品种。
据1949年统计,仅浏阳县栽培的水稻品种就有149个。
长沙地区多在高岸田种早稻,早稻收割后种红薯、玉米、豆子、高梁、荞麦等杂粮。
低岸下湿田种迟熟品种,如冬粘、重阳粘。
农事风习之“栽禾师傅扮禾客”早稻多在清明前后下种,所谓“桐子叶马蹄大,作秧无挂碍。
”谷种下泥,一般在田间扎以假人,或悬假鹞,以防鼠雀。
第一次扯秧,要点香烛,鸣统放炮,叫开秧田门。
插秧,俗名插田、栽禾,有的恭贺曰“栽米树”。
栽禾往往由能手“劈页”(开页)——在大田对岸插一杆,下田先栽几蔸,瞄准成线,以此为基准,边退边栽,一排四蔸,由左至右,叫栽“随手禾”。
到彼岸时,秧苗横直成线,犹如一页书,煞是好看,故名劈页。
第二人从右边依“页”而栽,叫“削页”,余此类推,次第排开。
若前者被后者超过,则被戏之为“关鸭子”、“钻布袋”。
若中途拐了弯,则被笑为“过洞庭湖”。
为抢季节,亲友前来帮工,叫“打报工”。
栽禾被视为重要的竞技活,能手倍受尊敬,称为栽禾师傅。
收割早稻,要称肉打酒,盛情招待,所谓“栽禾师傅扮禾客”。
但早餐忌用肉,以防镰刀伤手。
晒谷,多用篾制晒簟,或将晒谷场糊以稀牛粪,使其光滑无泥沙。
谷晒干后,用风车吹,而无“扬场”的。
农事风习之“一季红薯半年粮”除水稻外,长沙种植大麦、小麦、荞麦、高梁、包粟、胡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叶、蚕桑、苎麻、棉花、黄花菜等农作物的历史也很悠久。
豆类作物,常种蚕豆、豌豆、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饭豆、泥豆、峨嵋豆、荷包豆等。
其中黄豆又分五月黄、六月黄、七月黄、八月黄等。
泥豆又名懒豆,是制作浏阳豆鼓的上等原料。
红薯和烟草是明代引进的,但发展很快,种植面广,有“一季红薯半年粮”之称。
湖南湘阴婚嫁、丧葬及祭祀风俗
湖南湘阴婚嫁、丧葬及祭祀风俗一、婚礼清末民初,湘阴形成先议婚、再订婚、后结婚。
议婚由父母作主选择对象,请媒人穿梭说合,男方先将生辰年月交女方,叫“发八字”。
将男“八字”置女家神案磬内,8日内家无灾祸疾病,遂将女“八字”、发回男家,如法将女“八字”置磬内,待7日,全家清吉平安,然后双方都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由卜者或菩萨认定:五行相生,属相相合,议婚便告完成。
订婚议婚后,再由媒人牵线,男方备齐衣料、首饰、食物等礼品馈赠女家,书面邀请女方父母(父不在则以兄、叔代)和媒人,兼请亲友作陪,当场书写、交换红(男)绿(女)庚帖,叫作“包庚”,并设宴吃“订婚酒”。
结婚湘阴叫“收亲”。
订婚后,男方择吉日,以红纸写“请期礼书”向女方告知迎娶日期,且随礼书送鹅1只,酒1坛,这叫“报日(nie)”。
女方同意,则书写“允吉登嘉”四字回交男方,以表示同意到期迎娶,男方遂将制备之新娘衣服衣料等物及龙风喜饼(1对)、绍兴饼(100个)、熟豆子(2斗)、鱼肉(各6斤),用成双条盒抬送女方家,叫“过礼”。
女方受礼后,将龙凤饼切条和绍兴饼、豆子等分别送亲友,叫“送茶”。
亲友受茶后,向新娘赠送奁资,叫“添箱”。
婚前三天,女方将嫁奁和装郎鞋、帽,以成双条盒抬送至男家,并布置洞房,叫“铺房”。
迎亲前一日,男方备轿1乘,轿内置猪头1个、鱼肉若干、花酒1坛,用“缗钱”时,以绳串钱,环绕酒坛;用银元纸币时,则以红纸包裹“媒人钱”,去媒人家,名叫“启媒”。
当晚,男方以媒妁夫妇居上座,请“陪媒酒”。
与此同时,男方送酒席(或折款)给女方款待其亲友,叫“离娘席”。
迎亲常在黎明或正午,先由媒人去女方促“发亲”。
此时,媒人往往因日前启媒礼物未遂其欲,从中作梗,或托病不去,叫“媒人肚痛”。
男方用“拜匣”(盛柬帖之盒子)装红绿庚帖往女方“催妆”3次,女方方许“发轿”;彩轿吹鼓手由男方发来,女家倒闭大门,索“开门包封”,始开门发亲。
新娘蒙红头帕上轿,轿门卜锁,到男家大门先行礼祀喜神,轿夫手托彩轿李洞房门口,新郎开轿锁,左右伴娘扶新娘出轿,与新郎并坐床边,吃“交杯茶”(又名“好顺茶”),茶由红枣、花生、桂子、糖汁调成,意谓“早生贵子”。
湖南丧葬习俗
灵堂亦称“孝堂”、“灵棚”。
旧时停放灵柩的处所。
宋彭杉乘《续读黑客挥犀·陈烈遵左礼》:“蔡君谟(襄)居丧……(烈)与十二余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恸而入孝堂。
”有的因房屋窄狭搭棚于庭旁,称“灵棚”。
桃江一带旧习,人死在外,尸体不进住宅,就在屋前搭起灵棚,并列灵柩殡葬冥物,以待吊者。
殡殓俗称“入殓”、“入棺”、“入木”、“上材”,指将尸体放入棺内。
起源甚古。
《周礼·春官·小宗伯》:“大敛、小敛”。
《仪礼·既夕礼》:“大敛于阼。
”贾公彦疏:“主人奉尸敛于棺。
”阼,指正屋居中东边。
古代宾礼,此为主位;西边的阶为高位。
大敛时,常在主位上入棺。
益阳殡殓之俗,与本省汉民族略同。
但贫富之间有俭奢之别。
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湘俗舁棺入门,燃爆竹以迎之,置中堂,以两凳置棺盖于侧,以红毡覆之。
熬桐油松香成汁涂棺内,以陈石灰、石膏粉或五谷灰(用五谷灰扎棺,惟益阳有之,余者尚用陈石灰)倾入。
侍者仍奉尸入棺,用皮纸裹石灰为包(包数如死者之岁数)塞尸之空隙处。
乃掩巾加被以皮纸覆其上,为鱼鳞交搭之状,曰鱼鳞甲。
遂以五谷灰或石灰、石膏等倾满棺中,稍按紧之。
棺前悬布帷,下仍灯炬,妇人哭于帷内,男人哭于帷外。
然其起尸人棺之际,俗必延道士诵咒画水书符(水置棺下,符帖棺首。
云:可镇邪免漏,至发行乃去之)曰上材。
富者则礼生赞礼,曰起尸入殡礼、曰盖棺礼。
并告祖、告天地诸神。
毕,以长红笺书‘文公丧礼’四字贴堂上,对空行六叩首礼,曰立文公”。
益阳一带仍沿用旧习,用皮纸、石灰或石膏粉扎棺,俗称:“踩莲花堂”。
桃木棍民间每当浴尸换衣后,在死者左手握上一根较小的桃木,右手握一条手帕。
相传手帕让死者揩汗,桃木避邪,可作手杖,也可防犬。
挂功德昔时,民间在给亡人做超度时,往往在灵堂内挂功德。
功德是用宣纸画成佛祖等多种图案和头像,诸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等等,精裱成一幅幅的对袖,一般开路,只悬挂堂屋上首5-7幅,如做3-7日道场者,则堂屋上首和两边壁上都挂满功德,俗称满堂功德,阴沉森严。
湖南婚丧文化
入殓
葬礼的过程:
(1)入殓:人死后,由死者的长子 或长女(无儿无女者派其他晚辈), 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鲜水, 烧热后给死者洗澡,然后穿上寿衣 和大红寿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纱 (按死者享年,一岁一根),用门板 放在火炕的房中,脸上盖张白纸, 胸口压一个鼎罐盖,脚边点上清油 灯。这时,把死者病中睡过的床铺 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烧掉。死者病中 睡过的被盖,穿过的衣服都要洗晒。 将棺材放在堂屋正中,从七至九户 邻居家中取来火坑灰撒在棺材内, 铺上皮纸,就入殓,待亲人看过后 再密封。
交换婚: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为一平等的议婚形式,也有包办,节财的 因素在内。 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残留形式。兄亡已后,如其弟尚未婚,愿意和有权与其寡嫂 结婚。俗称"弟坐兄床",又作"转茶"。弟去后寡媳,若其兄愿意,也有权收弟媳为妻,谓;兄坐弟 床"。若兄弟皆不愿,寡嫂媳方可外嫁,但必须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赎身钱","满堂酒",除娘家 送的东西外,其它的财物不能带走;若有儿女,一般带女不带儿。这类婚姻现已罕见。实质是视妇 女为一般私人财产的封建习俗。 招郎上门:女方父母无子,招女婿上门成业,为女方养老接代。放话:即指"议婚"。包括"指腹议", "童子议","订婚议"。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 置嫁奁。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 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 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 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 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 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 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 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 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 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 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 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 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 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 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 显示体面。
你家乡的葬礼风俗是怎样的?
在我家乡,葬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更是一种家庭、社区和文化的表达。
我将详细阐述我家乡的葬礼风俗,包括前期准备、葬礼仪式和后期安排等方面。
让我们来看看葬礼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我家乡,一旦有人去世,家人会立即通知亲戚朋友。
家人会在逝者家中搭建一座灵堂,供亲友前来祭拜。
这个灵堂通常会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一天搭建,家人会在灵堂中放置一张逝者的照片、鲜花和香烛等物品,以示哀悼。
家人还会准备一些食物和饮料,供前来祭拜的亲友食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葬礼仪式。
在我家乡,葬礼通常会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三天举行。
在这一天,亲友们会在灵堂前集合,然后由家人带领前往墓地。
在前往墓地的路上,亲友们会高声哀悼,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一旦到达墓地,家人会在墓地前摆放一张逝者的照片和一些鲜花,然后开始进行葬礼仪式。
在葬礼仪式中,通常会有一位主持人主持,唱几首悼词,然后由家人和亲友依次前往墓地,向逝者献花和烛光。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和亲友会不断地哭泣和悲伤,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让我们来看看葬礼后期的安排。
在我家乡,葬礼仪式结束后,家人会在逝者的家中举办一个宴席,供前来祭拜的亲友食用。
这个宴席通常会持续几个小时,期间,家人和亲友会交流逝者的生平和回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葬礼结束后的一周内,家人还会在灵堂前放置一些鲜花和香烛,以示对逝者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在我家乡,葬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更是一种家庭、社区和文化的表达。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家乡的葬礼风俗,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差异。
湖南长沙县家乡殡葬习俗
家乡殡葬习俗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
一、关于丧事叫法我们那里死了人叫“老了人”,丧宴叫“吃烂肉饭”,简称“吃肉”(在过年时特别忌讳“吃肉”这个词,不吉利),几年前乡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统一在晚上来吃的,可后来因为有些丧觉得客人较多,为了不拥挤,就改成中餐和晚餐都可以“吃肉”,“吃肉”时还要“喊礼”,所谓“喊礼”就是在管事人的陪同下孝子在宾客吃饭期间进行的一次感谢,感谢所有来宾的抬爱来探望逝去的人。
80岁以上的人去世叫“喜丧”,死者停放日期一般为5或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丧者家属的时间调剂或家庭经济条件来决定),但在三十岁左右死亡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停放三天再送上山。
埋葬就是“送上山”的意思。
(在长沙县白沙镇临近的福临镇所有死者都只存放三天)。
“送上山”之后的三天,孝子孝女及其后辈去坟前上香烧纸钱,叫“圆坟”,寓意着逝者以安家。
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之类的法事。
不过一般注重的是“三七”,会浓重的举办。
二、棺材在没有统一实行火葬时,家里有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要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人到晚年总有一死,提前准备造福后代)。
听伯伯说棺材的材质是用杉树木质的,请木匠做好,再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用两种颜色,军绿色或枚红色,一般年纪大的用玫红,年纪偏低的用军绿,棺材两头可写上“福”、“寿”等字样。
三、请人人一旦落气,直系亲属就在他们家里放鞭炮来告示邻人他已驾鹤仙去了。
孝子首先到舅家报丧,去舅家必须磕头,待舅舅或舅家亲戚扶起,再说明去世情况(有些人磕头时是不会被舅家扶起的,因为他们在父母生前极不孝敬父母,难以让人原谅);然后在乡里寻找一位有名望或村里有学问的人担当丧事的“管事人”,(管事人:在吃丧宴时要陪同孝子前去“喊礼”,再是出纳之类的工作。
)最后去邻居家请人帮忙办丧事,去邻居家要磕头,在邻人的每一家里选一个人给自己帮忙,被请到的邻人都要去丧户家里帮忙,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丧户的同情。
四、对待逝者孝子孝女要帮逝者洗净身体,寓意洗净尘埃,放下辛劳,再穿衣服,衣服是三层,先由家中的老幺穿近身衣服,都说最小的孩子是老人最牵挂的,穿近身衣服,让老人了无牵挂的离去,然后是比老幺大的,总顺序是从小到大穿,等到穿戴整齐,修饰脸部发型后,孝子孝女在逝者旁边念叨着“勿牵勿挂”之类的话语,有舍不得逝者离开的,会把先前逝者送给他(她)的东西放在身旁作为一种念想。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对于送葬这一个程序,绝大部分的城市走小城镇的程序都差不多。
只不过在技术细节上略微会有些不同。
那么湖南丧事风俗有哪些呢?湖南丧事习俗是怎样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湖南丧事风俗是怎样的送路灯昔日出殡前夕,丧家请道士超度亡灵,必须做送路灯的法事。
俗传野鬼最嗜油,燃之以火,道士敲打乐器处理方式事,孝子端灵位随道士出门,经土地祠环田野一周,沿途插放油香,俗称“送路灯”向沿途“野鬼贿赂”。
俗信野鬼得此佳饷,亡人之魂即可所向无阻。
唱丧歌亦称“哭丧歌”、“孝歌”,俗称“唱夜歌子”。
流行于湖南城区及沅江、南县一带。
这种孝歌大都有比较常规固定的短语,其内容因死者的身份经历身分不同而各异。
唱词内包括:赞颂死者美德;歌唱山水动植物;描述人情风俗;叙唱传奇人物、古代英杰;揭露恶人坏事;抨击不良风俗等。
大多在棺木停柩期间,丧家请民间艺人唱孝歌子的班子,5——12人不等,在打击乐声中,穿插胡琴、锁呐、笛子、扬琴等乐器。
每人大多有竖直固定的别出心裁唱段,轮流替换,唱散歌、盘歌、对歌、叙事歌等,常常通宵达旦,以示热闹。
昔时丧事大办者,先唱丧歌,再做道场,也有不做道场,专唱一夜丧歌者。
当代,做道场的少,唱孝歌子的多,一般唱合唱一个半晚或两个半晚。
唱围鼓亦称“花鼓坐唱”。
湖南市区历来流行地方西区剧种花鼓戏,民间很多人都会唱几句或几曲花鼓戏。
在死者停柩期间,有的请民间艺人数人在灵堂唱围鼓,演员不化装,边起乐边唱,节目有“赶子”、“吊孝”等。
尤其在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期间,城镇唱围鼓更为盛行,大多在下午8点开始,至12点结束,以恐影响街坊睡眠。
民间为亡者做道场,起源甚早,世代流传,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湘俗之做道场托柳此然而轮回因果之说,天堂地狱之条,以莫须有之言,为莫须有之事,则今之虞,岂得谓古之虞手,今约分其种类大别为五,曰儒(礼生赞礼,谓之虞祭,榜称文昌司、禄府司、箫司)。
曰释(释教又分为两种,用金鼓者,曰应门;不用金鼓者,曰禅门,榜文称皇觉斋堂)。
湖南丧葬习俗有哪些
湖南丧葬习俗有哪些湖南丧葬习俗有哪些湖南传统的丧葬习俗受儒家影响较大,极具地方特色。
湖南葬礼从头到尾有很多的步骤,包括布置灵堂、殡殓、贴大旗、封柩、出殡等一系列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湖南丧葬习俗有哪些灵堂亦称“孝堂”、“灵棚”。
旧时停放灵柩的处所。
宋彭杉乘《续读黑客挥犀·陈烈遵左礼》:“蔡君谟(襄)居丧……(烈)与十二余生望门以手据地,膝行号恸而入孝堂。
”有的因房屋窄狭搭棚于庭旁,称“灵棚”。
桃江一带旧习,人死在外,尸体不进住宅,就在屋前搭起灵棚,并列灵柩殡葬冥物,以待吊者。
殡殓益阳殡殓之俗,与本省汉民族略同。
但贫富之间有俭奢之别。
据1912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载:“湘俗舁棺入门,燃爆竹以迎之,置中堂,以两凳置棺盖于侧,以红毡覆之。
熬桐油松香成汁涂棺内,以陈石灰、石膏粉或五谷灰(用五谷灰扎棺,惟益阳有之,余者尚用陈石灰)倾入。
侍者仍奉尸入棺,用皮纸裹石灰为包(包数如死者之岁数)塞尸之空隙处。
乃掩巾加被以皮纸覆其上,为鱼鳞交搭之状,曰鱼鳞甲。
遂以五谷灰或石灰、石膏等倾满棺中,稍按紧之。
棺前悬布帷,下仍灯炬,妇人哭于帷内,男人哭于帷外。
然其起尸人棺之际,俗必延道士诵咒画水书符(水置棺下,符帖棺首。
云:可镇邪免漏,至发行乃去之)曰上材。
富者则礼生赞礼,曰起尸入殡礼、曰盖棺礼。
并告祖、告天地诸神。
毕,以长红笺书‘文公丧礼’四字贴堂上,对空行六叩首礼,曰立文公”。
益阳一带仍沿用旧习,用皮纸、石灰或石膏粉扎棺,俗称:“踩莲花堂”。
桃木棍民间每当浴尸换衣后,在死者左手握上一根较小的桃木,右手握一条手帕。
相传手帕让死者揩汗,桃木避邪,可作手杖,也可防犬。
挂功德昔时,民间在给亡人做超度时,往往在灵堂内挂功德。
功德是用宣纸画成佛祖等多种图案和头像,诸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观世音等等,精裱成一幅幅的对袖,一般开路,只悬挂堂屋上首5——7幅,如做3——7日道场者,则堂屋上首和两边壁上都挂满功德,俗称满堂功德,阴沉森严。
【优质】湘西土家族神秘葬礼是怎样的-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湘西土家族神秘葬礼是怎样的土家族现存的诸多文化传统与现象,的确深刻地烙上了汉文化的印迹,甚至在汉族地区已经消失的民俗传统,在土家族聚居区仍然得以留存。
下面是湘西土家族的葬礼习俗介绍。
湘西土家族神秘葬礼土家族是世居在湘、鄂、渝、黔交界武陵山地区的少数民族。
普遍认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后裔,也有学者指出,土家族实际上是汉族的一个民系。
撇开族源问题,土家族现存的诸多文化传统与现象,的确深刻地烙上了汉文化的印迹,甚至在汉族地区已经消失的民俗传统,在土家族聚居区仍然得以留存。
下面是一场土家族的葬礼,仪式中的许多场景,似曾相识又有点遥远。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喜其哈村一户向姓人家,家中老母亲在久病之后不幸去世,向家人按照土家族的传统习俗,请来一班道士为母亲操办葬礼。
道士们首先对遗体进行入殓。
道士是葬礼的核心,从灵堂的搭设和布置,坟墓的勘定,确定下葬时间,祭品的制作,一直到下葬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均在道士的指挥或亲自操作下进行,家属仅仅是配合。
与汉族类似,一个村子几乎互为亲属,一家的婚丧嫁娶之事也是整个村子的事情,村民会来协助操办,同时也一同参加聚会。
死者的亲属跟随道士进行“绕棺”仪式。
绕棺,又叫“打绕棺”,或名“穿花”,在老年人的丧礼上进行。
一般由五或七人,至少三人,成奇数跳唱,由道士领头,其他人跟后,围绕棺木边唱边绕行。
唱词内容广泛,可唱亡灵人生平,可唱神语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镲、钹等打击乐,气氛和悦热闹,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颇与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相契合。
道士有一套班子,分工合作,除一人主要负责香烛道具等等,以及招呼家属配合外,其余的几人轮流做法,唱经。
操办葬礼的道士须具备多种技能,除了葬礼上的一切轨仪,还需精通堪舆之术,并且学习使用唢呐、镲、鼓等乐器,以及大量的唱诵和哭丧歌,一个成熟的道士需要经过数年的历练才能在不同规模的场合游刃有余。
湖南丧事风俗
湖南丧事风俗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圣地之一。
它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其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就是丧事风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丧事在湖南省近代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湖南民间普遍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为死者和祭奠的过程而有序的安排丧事,由死者的家庭负责丧事的安排,而他们的亲戚友人也会特别出席祭奠,以表达对死者的缅怀和哀悼。
首先,丧事的时间应根据死者的家庭和习俗而定。
通常,丧事举行的时间是由死者的家庭共同商议决定的,以确保死者服丧期间得到充分的尊重。
其次,死者的家庭在丧事期间还需要穿着暗色服装,以示哀悼。
此外,丧事期间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如悬挂苍白的殡仪布或蒙茶,以表达对死者的深切悼念和眷恋。
祭奠的形式也是湖南丧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在正确的程序和流程中得以正确进行。
一般来说,死者的遗体将被放置在家中,而家中的亲戚友人则要在祭拜过程前端坐着,祭拜仪式则通常由死者的家人完成。
此外,人们还可以准备一些祭品或其它悼念品,送给死者的家庭,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此外,在湖南省,还有一些特殊的丧事习俗,如举行追悼会、酒席或祭奠等。
根据死者的家庭的习惯,他们可能会准备一些追悼礼物,如衣物、纪念册、香烟等,以供死者的家人在追悼会上献上。
另外,为了纪念死者,他们也可以准备一些全新的家具,或者在死者去逝后,特别装饰家中,以表达他们对死者的痛惜之情。
总之,湖南的丧事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既能够表达死者的家人对他的痛惜之情,又能够反映他们的尊重。
当湖南人民为死者准备丧事时,他们也会牢记以上传统礼仪,以此来展示对死者的最真挚的尊重。
长沙市殡葬管理办法-长沙市人民政府令09号
长沙市殡葬管理办法正文:---------------------------------------------------------------------------------------------------------------------------------------------------- 长沙市人民政府令(第09号)《长沙市殡葬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1992年10月5日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张明泰一九九二年十月七日长沙市殡葬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死亡人员(含外来人员)的遗体,除县区交通不便、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偏僻地区外,必须实行火葬。
暂可实行土葬的,其区域由各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从严划定,并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三条长沙市民政局负责全市的殡葬管理工作;各区、县民政局负责本地区的殡葬管理工作。
公安、卫生、工商、环卫等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民政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应加强对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倡导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
各居(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民间移风易俗理事会的作用,破除封建迷信和落后的丧葬习俗。
第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死亡后火化,其所在单位凭殡仪馆火化证明,按规定发给其亲属丧葬费、抚恤费和困难补助费。
对不予火化的,死者所在单位不得发放丧葬费和困难补助费,也不得为其丧事提供人力、物力。
居民、村民死亡后不进行火葬,造成生活困难的,不予困难补助或社会救济。
第六条患鼠疫、霍乱、炭疽等疾病死亡的,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将尸体立即消毒处理后火化。
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也应将尸体消毒后火化。
第七条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对本人生前要求或直系亲属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湖南农村办丧事的全部流程
湖南农村办丧事的全部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湖南农村办丧事的流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传统,其过程通常庄重而严谨,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先人的尊敬和对生死的敬畏。
湖南老人过世的风俗
湖南老人过世的风俗用水洗尸叫“净身”,讲究“前三后四”。
若死者为男性,还要请人剃头,穿寿衣。
忌穿袄子,因袄与“咬”同音。
女的则要戴上丝帕,贴身穿红色衣服。
裤腰带用青线或白线,一岁一根合成股,不能扭,从腰前围向背后,忌打疙瘩。
脚上穿长袜,纳鞋底用“跑马针”,不能用勾针子“回扣”。
亡者父母尚在,男的就戴白帽和三尺长的孝帕;女的戴白帽,贴身穿白衣。
穿时还要看裤内有无大小便,说大便象征福泽,后人受用不尽。
死者的衣服要甩到房上日晒夜露,也有挑好的经过消毒处理留作纪念。
尸体从床上移至木板上,用火纸将脸盖住,也有用拌有葱姜的鸡蛋饼子盖的。
不能叫太阳直接照射遗体,也不能让猫狗靠近。
有的给亡人手上塞些馍,放上柏枝,说是阴间恶狗多,可用这些东西打狗。
在死者脚前点一盏灯,叫“点脚灯”。
据传,阴曹地府黑暗无光,点一盏脚灯好照路。
用三斤六两火纸,打上钱凿印痕,待人一掉气便烧。
纸灰用白布小袋装上,放在棺前,说这种“落气钱”是亡者的“私房”,任何人不得占用。
另外,入棺前还要把药罐打碎,以示祛病防灾。
用高凳将棺材支在堂屋上方,男的停在正中,叫“寿终正寝”;女的停于右侧,叫“寿终侧寝”。
棺底铺上草木灰,用碗口盖五至七个印子,再用酒盅分三行一岁按一个印子。
灰上铺柏枝或皮纸,盖上“兜单”,落气钱放在右手跟前。
最上面盖的叫“盖坝”,上齐颈,下遮脚。
棺盖挪开一寸左右的缝隙,以便“假死还阳”。
同时用黄裱将家神牌位封住,出丧后揭开。
灵柩小头前安灵桌一张,上放香米,扎白布孝幛,供灵牌或引魂幡。
现在一般将遗像放大镶在玻璃镜框里,置于灵堂正中,两边写“音容永隔泪难禁,灵柩将离痛无极”之类的挽联。
如死者是男性,孝子就写“新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灵位”,左下侧落款写“祀男××敬立”。
若是女性,就将“显考”换成“显妣”。
灵堂两边搁放孝男孝女及众亲友们赠送的花圈、祭幛及挽联。
大户人家,还要立神主牌位,上写“故显考×公讳××老大人之神主”,神字右边一竖和主字上面一点不写。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勤勉,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已有万余年历史。
这样的鱼米之乡会有怎样的丧葬习俗?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长沙民间丧葬风俗有哪些篇1丧事文书悉用白纸,槽门上悬白纸墨书“当大事”;屋内做法事、佛事,行儒礼,热闹隆重;屋外镜炮声声,气氛肃穆,故名白喜事。
亲友闻逗噩耗自动帮忙料理,叫“帮白喜事忙”。
孝家备佳看待之,俗称“吃烂肉”,下宁乡叫“吃白皮肉”,上宁乡叫“吃白豆腐”。
听到铳响,叫化子纷至沓来,所谓“人死饭甑开,不请自己来”。
长沙自古厚葬,万余座楚汉墓葬所出士的丰富文物便是证明。
古代有贫者卖身葬父的,有扑柩救火的。
据《后汉书》载:“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为之灭。
”民国时期,市内治丧多为三五天,一般租轿行仪仗,雇中西乐队。
亲友吊唁,多以竹布或纸质挽词诗章悬挂孝堂,出柩时有绕街陋习,常使观者塞途,交通阻梗。
乡下则有更多的繁文缛礼。
长沙的丧葬习俗:鸣铳报丧长者病危,在外子孙要火速归家守候,听其遗嘱。
一旦落气,屋内号陶做哭,屋外鸣铳报丧,同时要烧纸轿“送行”,名曰“起轿”。
并烧“倒头纸”作“路上盘缠”,将病蹋上的枕席、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
所谓铳,并非鸟统,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三眼铳”,其一端为木柄,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黄土和引信,对天燃放。
孝子即日到舅家报丧,亦先在屋外鸣铳,再径奔正厅,点烛伏泣神龛前,待长辈掖起,再禀报详情。
平日不孝敬父母者,可能长跪于神龛前,任训责鞭答。
长沙的丧葬习俗:打水装殓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领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岁,便舀多少杯。
每舀一杯,敲一下锣。
打水归,加贡香(柏木)煮沸,凉后沈浴,更衣装殓;穿五、七、九层衣裤,戴“唐巾帽”。
棺内垫石灰、炭末,铺皮纸。
棺置正厅(在外身亡的,则禁止入厅,只能在屋侧搭棚停棺),入棺俗称“上材”。
湖南长沙县家乡殡葬习俗
家乡殡葬习俗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
一、关于丧事叫法我们那里死了人叫“老了人”,丧宴叫“吃烂肉饭”,简称“吃肉”(在过年时特别忌讳“吃肉”这个词,不吉利),几年前乡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统一在晚上来吃的,可后来因为有些丧觉得客人较多,为了不拥挤,就改成中餐和晚餐都可以“吃肉”,“吃肉”时还要“喊礼”,所谓“喊礼”就是在管事人的陪同下孝子在宾客吃饭期间进行的一次感谢,感谢所有来宾的抬爱来探望逝去的人。
80岁以上的人去世叫“喜丧”,死者停放日期一般为5或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丧者家属的时间调剂或家庭经济条件来决定),但在三十岁左右死亡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停放三天再送上山。
埋葬就是“送上山”的意思。
(在长沙县白沙镇临近的福临镇所有死者都只存放三天)。
“送上山”之后的三天,孝子孝女及其后辈去坟前上香烧纸钱,叫“圆坟”,寓意着逝者以安家。
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之类的法事。
不过一般注重的是“三七”,会浓重的举办。
二、棺材在没有统一实行火葬时,家里有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要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人到晚年总有一死,提前准备造福后代)。
听伯伯说棺材的材质是用杉树木质的,请木匠做好,再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用两种颜色,军绿色或枚红色,一般年纪大的用玫红,年纪偏低的用军绿,棺材两头可写上“福”、“寿”等字样。
三、请人人一旦落气,直系亲属就在他们家里放鞭炮来告示邻人他已驾鹤仙去了。
孝子首先到舅家报丧,去舅家必须磕头,待舅舅或舅家亲戚扶起,再说明去世情况(有些人磕头时是不会被舅家扶起的,因为他们在父母生前极不孝敬父母,难以让人原谅);然后在乡里寻找一位有名望或村里有学问的人担当丧事的“管事人”,(管事人:在吃丧宴时要陪同孝子前去“喊礼”,再是出纳之类的工作。
)最后去邻居家请人帮忙办丧事,去邻居家要磕头,在邻人的每一家里选一个人给自己帮忙,被请到的邻人都要去丧户家里帮忙,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丧户的同情。
四、对待逝者孝子孝女要帮逝者洗净身体,寓意洗净尘埃,放下辛劳,再穿衣服,衣服是三层,先由家中的老幺穿近身衣服,都说最小的孩子是老人最牵挂的,穿近身衣服,让老人了无牵挂的离去,然后是比老幺大的,总顺序是从小到大穿,等到穿戴整齐,修饰脸部发型后,孝子孝女在逝者旁边念叨着“勿牵勿挂”之类的话语,有舍不得逝者离开的,会把先前逝者送给他(她)的东西放在身旁作为一种念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殡葬习俗
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
一、关于丧事叫法
我们那里死了人叫“老了人”,丧宴叫“吃烂肉饭”,简称“吃肉”(在过年时特别忌讳“吃肉”这个词,不吉利),几年前乡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统一在晚上来吃的,可后来因为有些丧觉得客人较多,为了不拥挤,就改成中餐和晚餐都可以“吃肉”,“吃肉”时还要“喊礼”,所谓“喊礼”就是在管事人的陪同下孝子在宾客吃饭期间进行的一次感谢,感谢所有来宾的抬爱来探望逝去的人。
80岁以上的人去世叫“喜丧”,死者停放日期一般为5或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丧者家属的时间调剂或家庭经济条件来决定),但在三十岁左右死亡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停放三天再送上山。
埋葬就是“送上山”的意思。
(在长沙县白沙镇临近的福临镇所有死者都只存放三天)。
“送上山”之后的三天,孝子孝女及其后辈去坟前上香烧纸钱,叫“圆坟”,寓意着逝者以安家。
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之类的法事。
不过一般注重的是“三七”,会浓重的举办。
二、棺材
在没有统一实行火葬时,家里有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要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人到晚年总有一死,提前准备造福后代)。
听伯伯说棺材的材质是用杉树木质的,请木匠做好,再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用两种颜色,军绿色或枚红色,一般年纪大的用玫红,年纪偏低的用军绿,棺材两头可写上“福”、“寿”等字样。
三、请人
人一旦落气,直系亲属就在他们家里放鞭炮来告示邻人他已驾鹤仙去了。
孝子首先到舅家报丧,去舅家必须磕头,待舅舅或舅家亲戚扶起,再说明去世情况(有些人磕头时是不会被舅家扶起的,因为他们在父母生前极不孝敬父母,难以让人原谅);然后在乡里寻找一位有名望或村里有学问的人担当丧事的“管事人”,(管事人:在吃丧宴时要陪同孝子前去“喊礼”,再是出纳之类的工作。
)最后去邻居家请人帮忙办丧事,去邻居家要磕头,在邻人的每一家里选一个人给自己帮忙,被请到的邻人都要去丧户家里帮忙,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丧户的同情。
四、对待逝者
孝子孝女要帮逝者洗净身体,寓意洗净尘埃,放下辛劳,再穿衣服,衣服是三层,先由家中的老幺穿近身衣服,都说最小的孩子是老人最牵挂的,穿近身衣服,让老人了无牵挂的离去,然后是比老幺大的,总顺序是从小到大穿,等到穿戴整齐,
修饰脸部发型后,孝子孝女在逝者旁边念叨着“勿牵勿挂”之类的话语,有舍不得逝者离开的,会把先前逝者送给他(她)的东西放在身旁作为一种念想。
五、灵堂布置
关于灵堂布置,乡下人一般是将逝者置放在家里举办丧事。
丧家属将“梼杌”就是人们知道的正厅作为孝堂,请纸扎师傅将正厅中央用纸和细竹做成门框,门框最里面摆放棺材或骨灰盒,而门框外面放一个桌子当贡品桌,在其上面摆祭品,祭品有如鱼、肉、蛋、苹果、香蕉等的九类,分别由九个碗装起来,但碗里一定不能装梨子,梨在我们的习俗里是不好的象征,分离。
(过年时水果盘里也不能摆放梨,否则寓意将来的一年都在分离)。
在孝堂里点灯打蜡,长夜不黑而且需要逝者家属轮番值夜(一是怕猫狗之类的东西来吃食;再是怕逝者灵魂归家时找不到屋,这是逝者家属的心灵寄托,希望离开后再回家看看)。
邻居家需要排代表晚上去逝者家给逝者磕头,感谢逝者这些年来的帮助照顾和对逝者家属的一种礼貌慰问。
在安葬之前,孝子要请风水师看风水,评估哪一块地、哪个方向适合安葬逝者有利于将来子孙安康。
六、丧家属的准备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看到过逝者家属在办丧的时候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头上一顶尖角的白色帽子,脚上是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在办丧的过程是逝者家属情感真切的流露。
但对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改变,一些习俗开始简单化,已经没有原汁原味,现在逝者家属只需在胸前佩戴小白花,其余的无讲究。
七、关于火葬
如今火葬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家乡的火葬时间有一定讲究,逝者必须在家超过12小时(包括12小时)才能去殡仪馆进行火化,老家有一种说话叫,怕人断气未彻底。
只要过了12个小时就随什么时候火化,可以是追悼会之前火化,也可是安葬前去火化,因家属的意愿。
但锡福村的居民觉大都数是开告别会前就将逝者火化的,一个方面是因为追悼会是晚上,第二天上午就去安葬了,怕时间上不允许;而另一个原因是追悼会前火化不需要棺材或冰棺,又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财力物力的使用。
在出殡的前一天下午,我们那里很多人死后会请法师做法事,说是帮逝者超度亡魂,能够早日成仙;也预示驱除晦气,让子孙后代安乐健康。
八、悼念活动
吃完丧宴,人们不希望逝者就此安静的离开,也为了再次表达对逝者的哀痛,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乡里邻居,都愿意策划活动来怀念这位逝者。
第一项,开追悼会。
追悼会一般就是晚饭过后开的(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左右),分批进行的,先是由逝者的领导对逝者进行追悼,然后是逝者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最后是丧家属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每次上来不同的人,就是一块炮竹和一箱花炮,炮竹花炮都是好友凑个20来块钱合伙买的,鞠躬三个就完事,没有家属致答谢词和绕灵一周的习惯。
第二项,“引路”(晚上八点到九点)。
亲朋好友尤其是孝子孝女(孝长子外,无长子就次子)及其后辈需绕灵走几圈,每人手里要持一根香,由道士带领着引路念着《正气歌》,慢哼哼的调子至情至悲,待到道士唱完五遍,灵才绕完,唱《正气歌》表达的是逝者一生正气,引路一个正直的人生,告诫子孙后来也须一生正气,五遍是希望五福临门,吉祥的预兆,当然在绕灵的时候就让孝长子给逝者烧冥币,让他在天堂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项,“破池”(晚上九点到九点半)。
准备一张厚实的硬质做成小鱼池,这个所谓的鱼池两侧要偏高,不得被水打湿,在鱼池里放上一半的水,将一条小鱼和船系在一起,放入水中,让鱼带动船走,道士再绕着这个小鱼池走,念着逝者子女孙辈的名字,完毕,便亮出他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宝剑,刺穿这个鱼池,水就流出,这就是“破池”,念出子女孙辈的名字是告诉逝者他的子孙孝顺陪他走人生最后一程,池子是禁锢的意思,破池是还他自由,随船远行,逝者能早登极乐世界,那条鱼便象征着丧家属年年有余。
第四项,“投球”(九点半到十点半)。
准备两张正方形的老式桌子(锡福村的每个成产对都有两张那样的桌子,桌子一般归队长保管,在有人去世后,逝者家属直接从队长家里搬过来),两张桌子并排放着,道士站在其中的一张桌子上,而另一张桌子中心必须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圈(现在丧户用的是一张黄色的纸或一根黄稻草围成的圈),差不多一刻钟,道士就举着一个小球稍往前一掷,这个球就落到另一张桌子上的那个圈内,这叫是所谓的“投球”,那个金光闪闪的东西象征了金子,而投进那个圈是希望逝者早日投胎成为富贵人。
第五项,(十点半到十二左右)请戏班子唱花鼓戏(当然这仅限于有钱人家、爱讲排场或逝者年龄较高的人家)。
如果逝者年龄有八十岁,不会放悲哀沉重的音乐,因为这是喜丧,我们那里认为这是好事,而且还会请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做完,也会分发红包,红包里面的钱会因为丧户的家庭条件而定,一般是在2到5块钱,但30岁以下而没有孩子的或是意外死亡的是不被允许大办丧事的。
第六项,家奠礼(凌晨至2点)。
这个时候一般邻人都回家了,剩下逝者亲属在逝者旁边守候,为了不让逝者在冰冷的夜晚寂寞,以家奠礼的形式温暖逝者。
其流程和殡仪馆的差不多,但这个不叫“守灵”。
到凌晨5点时,有极少数的逝者由殡仪车送去火化(绝大多数在追到之前就火化了)。
火化回来,在九点出殡,九九归一。
道士执剑,在前方开路,在路上,丧家必须放鞭炮,当经过别人家门前时,别人也要放鞭炮,以示对逝者的尊敬,而孝子也要对他们下跪以示感谢;把逝者放入墓地后,要敲三下鼓,再封穴;回去时不能走来的路,因为不希望逝者来人世间再走一遭相同的路。
一些年轻的逝者,家里还有长辈,是不太愿意给他办丧事了,一些小孩子去世,直接火化埋掉,故我这个基本是以老人去世为例。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