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 科目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真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真题和参考答案2021年上半年简答题:1.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解析:(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3)注意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2.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解析:(1)体验成功经验。
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适当榜样,获得替代经验。
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4)情绪唤起。
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3.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解析:(1)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2)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3)分析研究经验文本;(4)形成叙事文本。
2020年下半年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论,教育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供活动。
(1)教师既应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物理活动,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活动机会。
(2)在形式运算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从现实物体和事件中学习的机会。
2.创设最佳难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并根据儿童当前的认知机能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
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来设计课程。
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皮亚杰认为环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随着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增多,他们逐渐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
2.简述小学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2024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4下半年教资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特点?A. 系统性B. 活动性C. 理论性D. 实践性答案:B2.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树立哪种学生观?A.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B.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C. 学生是教师的助手D. 学生是教育的工具答案:B3. 以下哪项属于小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A. 符合社会需求B. 符合学生兴趣C. 符合学科体系D. 符合教育目标答案:D4.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C. 探索性学习D. 演示法答案:C5. 以下哪种评价方式属于形成性评价?A. 期末考试B. 期中考试C. 平时作业D. 毕业考试答案:C---真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6.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答案: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 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 全民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论性别、民族、家庭背景等,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 全面性:小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 活动性:小学教育注重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7. 简述小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答案:小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包括:- 教育性原则:课程内容应符合教育目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应科学、准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 发展性原则:课程内容应促进学生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8. 简述小学教育的教学原则。
答案:小学教育的教学原则包括:-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既要科学准确,又要体现思想教育。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资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
教资|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6.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有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5)对人格的依从性。
7.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学教师资格 教资科二 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注意事项: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多面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B.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C.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D.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近代教育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A.火炬加斧头B.镰刀加斧头C.五角星加镰刀D.火炬加五角星5.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将教育实验分为()。
A.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B.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C.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D.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6.小学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成立班委会B.形成正确舆论C.确定班级工作计划D.开展班级工作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
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送医院B.躺下,把头部抬高C.让她休息一下,不用特殊处理D.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辫”“辨”“辩”“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区别。
这一做法符合()。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整体性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简答题汇总: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参考答案】(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选择原则【参考答案】(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的特征【参考答案】(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参考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3.教育的文化功能【参考答案】(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参考答案】(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它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021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小学科目二)
2021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小学科目二)1.每次实施新的教学设计之后,彭老师都会问自己:“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改进?要不要调整?”这说明彭老师()。
A善于自我反思B.善于自我激励C.缺乏教育自信D.缺乏学习方法【答案】A【解析】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新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自我逐渐成长。
题干中,彭老师每次在教学设计之后,都会进行自我提问,反思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自我反思的表现。
因此答案选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自由的是()。
A.出版自由B.纳税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科学研究自由【答案】B【解析】《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纳税是义务不是权利,没有纳税自由。
因此答案选B。
3.沈某购买用于考试作弊的隐形耳机,以每副100元的价格向参加高考的考生出售,累计获利1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当地公安机关可对沈某处以罚款的金额是()。
A.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B.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答案】C【解析】《教育法》第八十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一)组织作弊的;(二)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三)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四)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五)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D.基础教育水平【答案】D【解析】基础教育水平是衡量另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吏为师【答案】A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B.“五四三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学制”【答案】A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性【答案】B【解析】顺序性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A.马斯洛B.皮亚杰C.柯尔伯格D.罗森塔尔【答案】C【解析】“道德两难”是科尔伯格。
6.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上风处是泡沫式灭火器。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A.更具客观性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C.更有利于数据进行编码处理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答案】D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
中国结编制等活动。
这属于( )。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答案】D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 )。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幸福感【答案】A10.小学生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师范。
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30道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为大家整理了科目二30道简答题干货1. 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2.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5.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6.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7. 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
(1)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8.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9. 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总结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权(3)决定教育目的(4)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决定教育体制(6)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政治功能(I)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文化观念影晌教育观念(2)具有价值定向作用(3)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4)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6)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5.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文化(2)改造文化(3)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更新和创造文化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3)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8.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9.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蒂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1)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保证方向;(2)额育,认识基础;(3)体育,物质前提;(4)美育,协调各育发展;(5)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础。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1.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A. 学生自主B. 教师主导C. 教学相长D. 因材施教2.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A. 公共性B. 明主性C. 免费性D. 强制性3. 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阶段性B. 整体性C. 顺序性D. 差异性4.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B. 少先队活动C. 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 班主任工作5. 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 专制型B. 民主型C. 放任型D. 对抗型6. 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A. 沟通与合作能力B. 激励与评价能力C. 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 组织与实施能力7. 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A. 肥皂水B. 蒸馏水C. 食用醋D. 稀盐酸8. 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 直觉B. 错觉C. 幻觉D. 联觉9. 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10.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
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A. 监督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组织策略11. 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A. 概念学习B. 符号学习C. 表征学习D. 命题学习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真题简答题(问题+答案)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1)5.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3)6.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15)7.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7)8.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21)9.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3)10.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5)11.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27)12.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29)13. 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中间的辩证关系 (32)14.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35)15. 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16. 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39)17. 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42)18.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45)19.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47)21.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1)22.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53)23.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5)24.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57)25.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59)29.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69)30.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71)31. 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 (73)3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75)33.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77)34. 简述德育教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 (79)35.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82)36.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84)37.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86)38. 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88)39.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90)40.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92)4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94)42.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96)43.简述皮亚杰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98)44. 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14年上1.简述我国教育的根本精神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3.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根本设施18.如何理解?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根本理念14年下4.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5.简述家校联系的根本方式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根本要求7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5年上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9 .建树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考前须知.15年下10.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11.简i金学校产生的根本条件1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根本理念16年上1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4.儿童身心开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习为本〞的根本理念16年下16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水平17.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预测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1.预测22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3.简述小学生注意开展的规律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根本特征预测八40 .简述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41.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开展特点42.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开展的特点预测25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2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根本要求预测九43 .简述教师的专业水平结构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45.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预测四28 .简述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3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根本要求预测十46 .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47.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预测五31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开展的促进作用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预测六34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35.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36.简述儿童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K预测七3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8.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开展阶段论3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升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预防遗忘21简述第育过程的根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升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而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22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3 .简述小学生注意开展的规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而:〔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水平较弱24 .简述良好班集体的根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25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方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26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良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27 .简述运用讲授法的根本要求〔1〕有意注意逐渐开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根底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熟悉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楚、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28简述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测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2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意创设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练习30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根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4〕发扬教学民主.31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开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局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32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33简述小学谯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熟悉、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典范示范法,即用典范人物的额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失误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认的评价予以鼓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的养成和开展〔6〕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限制.34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1〕活动性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2〕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3〕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4〕活动组织具有自主性〔5〕活动方法具有实践性〔6〕活动评价具有综合性35 .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指导〔3〕注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36 .简述儿童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方面是指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开展的不同方面的开展速度不平衡.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开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开展的关键期或最正确期及时的进行教育.3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2〕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3〕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4〕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提醒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8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开展阶段论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收外界的准那么开始的.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界环境看作是她自身的延伸.规那么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央〞来考虑问题.〔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那么,接受权威指定的标准,把人们规定的准那么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准那么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器. 道德开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4〕公正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39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存在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那么、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成相应的知识.40 .简述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2〕开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实践水平〔3〕开展学生体力,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1〕自我中央阶段〔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1 .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开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简洁的远景性动机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开展〔4〕认知兴趣不断开展42 .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开展的特点〔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水平〔2〕小学时期的到的言行从比拟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开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开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4〕小学阶段的道德开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开展存在“关键年龄〞.43 .简述教师的专业水平结构〔1〕教学设计水平〔2〕教学语言水平〔3〕教育教学交往水平〔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水平〔5〕教育研究水平〔6〕创新水平44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树立效仿的典范〔2〕提供实际锻炼的时机〔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5〕鼓励学生的自我教育45 .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那么〔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46 .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开展水平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7 .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2〕练习律: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映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3〕效果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应意见会增强或减弱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联结.48 .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的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要求:〔1〕保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决不移的贯彻到底、监督学生切实做到.材料分析题中14年上1 .谈谈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2 .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3 .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4 .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复的方法与预设不同,表达了教育机智,符合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要求,值得学习.14年下1 .班级治理2 .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3 .如何处理学生对于“5元钱〞不同看法等.4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那么.15年上1 .对课堂上忽然出现的问题“老师的J1画像〞,评析处理方式.2 .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原那么5条:a教育性原那么,教师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b客观性原那么,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预防“定式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的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C有效性原那么,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d可接受原那么,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E冷处理原那么,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 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处理方法5条:a沉着冷静2 .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3 .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4 .阐述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根本要求.16年上1 .评析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做法.2 .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根本要求3 .评析杨老师所设冲的教学导入环行4 .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16年下1 .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天使的礼物〞进行评析2 .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岗闱3 .对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笔颜色这一做法进行评析.4 .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根本要求.3.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表扬学生,评价其表现.4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15年下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
小学教资科二答案及试题
小学教资科二答案及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C. 社会活动D. 文化传承2.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传授专业知识C. 培养艺术才能D. 培养体育技能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的传递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执行者D. 权威的代表4.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A. 立即批评B. 增加课堂趣味性C. 忽略不计D. 强制学生注意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为教师提供奖金D. 为学校排名6. 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应该()A. 与智育并重B. 只注重智育C. 只注重体育D. 只注重美育7.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A. 增加课堂趣味性B. 提高教学效率C. 减少教师工作量D. 增加学生负担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A. 直接给出答案B.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C. 让学生放弃D. 忽视学生的问题9.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A. 竞争意识B. 合作意识C. 服从意识D. 独立意识10.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A.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B. 只关注成绩差的学生C. 关注所有学生D. 关注特定群体的学生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育评价应该以_______为导向,关注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
4.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_______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科目二 简答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科目二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课题选择原则①教育性②实践性③可行性④适宜性⑤伦理性(2)查找文献资料;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④综合查找法。
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②全面、准确的检索教育文献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研究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哪些?)①题目②摘要与关键词③引言④正文⑤结果与讨论⑥结论⑦参考文献与附录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4、新课改的教育观、教师观(行为转变)、学生观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师观(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41道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41道简答题1.【题目】简述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现代迁移理论以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代表,之后对迁移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种观点中:第一,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
第二,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2.【题目】简单列举一下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3.【题目】简要叙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1)备教材。
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2)备学生。
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备教法。
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4.【题目】简要回答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与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共有 3 道简答题,每道题 10 分,总共 30 分。
以下是近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2023年下半年21. 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22. 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23. 根据桑代克理论,简述学习实质和学习律。
参考答案21. ①导向功能;②诊断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激励功能;⑤管理功能;⑥发展功能;⑦甄别功能;⑧鉴定功能。
22. 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教育;④法制教育;⑤心理健康教育。
23.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R。
桑代克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规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当学习者有准备且可以进行活动,则会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能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则会减弱。
(3)效果律:指“刺激—反应”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2023年上半年21. 简述美育主要任务。
22. 简述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23.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21. 简述美育主要任务。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管理过程的环节。
班级管理过程由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四个环节组成。
其中,(1)计划对班级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行起着导向作用,班级管理过程都是根据计划来安排和协凋的;(2)实施是班级管理运作的中心环节,是管理者按照计划指挥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3)检查是管理者对班级管理计划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和纠偏,以保证班级管理活动指向管理目标的实现;(4)总结是对一项相对独立或相对完整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总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以肯定成绩、吸取教训、寻找规律、处理遗留问题,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
题干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实施。
B项正确。
2.下列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孟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包括:(1)人性论:性善论。
孟子提出“仁有四心”,这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2)教育作用:扩充“善性”。
(3)教育目的:“明人伦”。
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4)教学思想:盈科后进、教亦多术。
题干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B项正确。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2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5.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2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8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意创设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3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局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即用榜样人物的额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陶冶教育法,即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失误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的养成和发展(6)品德修养指导法,即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34.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1)活动性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2)活动内容具有伸缩性和灵活性(3)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4)活动组织具有自主性(5)活动方法具有实践性(6)活动评价具有综合性35.简述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指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36.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3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2)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3)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4)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提醒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8.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1)自我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收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界环境看作是她自身的延伸。
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器。
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3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参与某种社会文化,进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3)学习的情境性。
知识存在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人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参与某种社会实践而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以形成相应的知识。
40.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1.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简洁的远景性动机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4)认知兴趣不断发展42.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2)小学时期的到的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4)小学阶段的道德发展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关键年龄”。
43.简述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1)教学设计能力(2)教学语言能力(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5)教育研究能力(6)创新能力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5)鼓励学生的自我教育45.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4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7.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2)练习律: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这种反映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3)效果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联结。
48.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监督学生切实做到。
材料分析题中14年上1.谈谈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2.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3.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的方法与预设不同,体现了教育机智,符合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要求,值得学习。
14年下1.班级管理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3.如何处理学生对于“5元钱”不同看法等。
4.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5年上1.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老师的丑画像”,评析处理方式。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
原则5条:a 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b 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式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的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C 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
d 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