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3.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为主C.生活用能源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D.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枯枝落叶积累多5.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因素 B.人为因素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7.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B.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C.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D.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杨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一、单选题1. 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B.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受地质作用的影响C.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3倍D. 通常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2—5倍2. 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 水土流失严重③引起全球变冷④许多物种灭绝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008年11月4日22时,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2.47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但无论结果怎样,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 气候B. 土壤C. 水文D. 生物4. 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 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C. 土壤肥力下降D. 洪涝加剧5.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下的自然带的名称是()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7. 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A.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B. 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 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D. 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8.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10. 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答案解析:1.A 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

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

该资料反映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该资料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形、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B 2.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肥力流失严重;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不如阴坡好;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答案】 C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

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文 D.植被 4.本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解析】第3题,由题干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

第4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3.D 4.C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该图反映了由于地壳的上升,导致背风坡降水减少,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荒漠,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完整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4.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A.循环功能B.转化功能C.生产功能D.平衡功能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6.(2018河北保定模拟演练)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A.海拔高,热量充足B.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C.海拔低,光照充足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图Ⅱ7.(2017广东深圳一模)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8.(2017广东深圳一模)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1)(答案及详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1)(答案及详解)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1-2题。

1.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2.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 B.Ⅱ C.Ⅲ D.Ⅳ【答案】1.A 2.B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读图,回答5~6题:5.此图可以简单地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二氧化碳④氧气C.①绿色植物②二氧化碳③动物④氧气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氧气④二氧化碳6.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5.A 6.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7-8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答案 B读“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

3.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顶昼雨多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4.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风向B.太阳辐射 C.地形D.坡向5.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A.气温高B.气压低 C.山风D.谷风答案 D C D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

回答6-7题。

径流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毫米)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毫米)之比6.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7.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B C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答案A D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能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 )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 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 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 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 ④CO2答案 A11.此图还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整体性(内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整体性(内附答案)

同步练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陆地自然带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A.气候B.植被C.岩石D.土壤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D.表现复杂性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2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2题。

5、若该图是生物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矩形表示绿色植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B.②可以表示化学能C.该循环对地理环境演化有重要作用D.该图只能表示光合作用6、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矩形代表沉积岩,则①可表示(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题。

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的变化D.地形的变化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9、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0、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_同步训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版)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_同步训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版)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部分关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地域性D. 动态性2.最能反映黄河“地上河”形成原因的虚线箭头是A. 甲B. 乙C. 丙D. 丁3.热带雨林带土壤贫瘠,图中实线箭头与之关联度较小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A 2.B 3.B【解析】1.图示内容显示自然环境的各个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黄河“地上河”是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大量沉积形成的,体现的是河流水文与地貌之间的联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降水及径流对地表冲刷作用强,湿热的环境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由此可见,其土壤贫瘠与气候、径流、生物都有密切关系,但与地貌关联度较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回答下面小题。

4.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 地形平坦B. 地下水丰富C. 降水稀少D. 土壤肥沃5.此景观所在地是()A. 华南地区B. 西北地区C. 西藏地区D. 华北地区【答案】4.C 5.B【解析】4 该植物地上部分树枝短小,植物枯萎;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地下深处的地下水源。

这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C正确,ABD错误。

5. 由上题可知,该植被所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比较干旱,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故B正确,ACD 错误。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7.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 蒸发量增加B. 降水量增多C.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 地下径流增多【答案】6 A 7 C【解析】6 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3.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10~12题。

纬度30°26'S 23°26'N0°40° S 40° N雪线高度5800m 5600m 4800m 4800m 4800m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经典习题(含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经典习题基础巩固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

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A.4月-9月B.6月-9月C.7月-8月D.10月——次年3月3.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洋流D.海陆位置【答案】1.B 2.D 3.B【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分布区降水季节差异显著,干湿分明,应为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图中甲处属热带雨林气候,乙处属热带草原气候;丙处属热带沙漠气候,丁处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B正确,A、C、D错误。

2.“瓶子树”储水时期为应为当地的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雨季应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由上一小题可知,“瓶子树”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

3.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的独特题型是为了适应当地降水分配不均匀的气候特征,故B正确。

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警告,2019 年上半年厄尔尼诺概率达到80%,受其影响,印度洋至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变弱,且冷空气影响小。

进入5月,云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

下图为地表系统各圈层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各圈层关系描述正确的是()①圈层之间独立存在,互不干扰②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③此次事件中,大气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④此次事件中,水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⑤此次事件中,生物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⑤5.今年5月以来云南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影响弱,降水少 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C.东北季风影响时间较长 D.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答案】4.C 5.A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沿海地区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7.图示地区冬季多雨的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赤道低压控制C.受盛行西风影响D.受东南信风影响8.图示地区火山喷发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有()①降水量大增,气候趋于暖湿②山顶冰川大量融化,可能引发洪涝灾害③大量岩浆喷出,山地平均海拔升高④大量火山灰沉降,土壤肥力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6.A 7.C 8.B【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西岸30°S-40°S之间,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答案选A。

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

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4.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A.针叶林B.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灌木林4.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5.森林碳储量集中分布在陡、急、险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降水丰富B.热量条件好C.风化层深厚D.人类活动少【答案】3.D 4.C 5.D【解析】3.利用表格中每种森林的碳储量除以其碳密度,就可以得到森林面积。

据此可计算得知灌木林的面积是最大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分布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

结合表格中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可以判断出,随海拔升高,该区森林的碳密度先升高后降低。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陡、急、险坡处,人类活动难以到达,森林植被多保持自然状态,生物量大,且枯枝落叶层厚,森林碳储量分布集中。

因此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类活动少,D正确;陡、急、险坡降水不一定丰富,A错误;热量条件主要与海拔有关,B错误;陡坡风化层往往较薄,C错误。

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示意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差异的甲、乙、丙、丁四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是()A.甲B.乙C.丙D.丁7.图中丁地土壤遭受水力侵蚀比较微弱,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深厚,植被茂密B.地处平原,河流流速慢C.土壤紧实,质地粘重D.聚落密集,土壤硬面化【答案】6.A 7.B【解析】6.根据图示可知,该图为河北省,甲位于河北省西北部,2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属于半干旱区,且甲更加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侵蚀明显,A正确;乙位于燕山南坡,属于冬季风的背风坡与夏季风的迎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误;并所在为太行山东侧,冬季风背风坡,夏季风迎风坡,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丁位于华北平原,土壤以流水侵蚀为主,D错误。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项练习(附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下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请考生练习。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 )A.改变原始大气成分B.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C.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点完全相同的区域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C.环境整体性确实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D.气候状况会阻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3.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所取代时,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强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少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合的是( )A.气候洪涝,降水少B.化学风化柔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腐蚀显著,风力腐蚀柔弱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5.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A.局部气候得到改善B.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C.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腐蚀D.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连续进展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A.恶化后逐步变成森林环境B.可不能发生专门大的变化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D.可能逐步显现退化、沙化答案1.D2.D3.C4.C5.C6.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期望考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2014年冬季奥运会已经于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开幕。

索契滑雪场优越,在越野滑雪,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和半管活动相结合等方面条件独特,这将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顶级的比赛。

图1是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滑雪场主要分布于①发达国家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③滑雪运动开展早的地区④北半球高纬度寒冷地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滑雪场集中,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峡湾风光,景色迷人②森林覆盖率低,滑雪障碍少③纬度高,积雪时间长④受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气流等因素影响,冬季降雪量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 D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图13.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A.坡向B.海拔C.坡度D.人类活动4.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C.“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答案 A D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

读图完成5~6题。

5. 该省最可能是A. 广东B. 湖北C. 江苏D. 黑龙江6. 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A. 植被破坏B. 水土流失C. 气候变暖D. 围湖造田答案 D A图甲中H区域是世界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图乙为该区域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 M自然带的类型最可能是A. 高山针叶林B. 高山草甸C. 高山草原D. 高山雨林8. 与河谷干旱灌木林的形成有关的是A. 冬季风风向B. 山地走向C. 山地坡度D. 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 A B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 (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9-10题9.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10.该自然区位于A. 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答案 C B2014年4月13日1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发生森林大火,过火面积约1000亩。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必修1 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下题。

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②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的根本原因④生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0·徐州模拟)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

读图完成4~6题。

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5.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6.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2010·盐城模拟)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7~8题。

7.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8.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同一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地理学探讨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打算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希望你喜爱。

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宇宙演化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9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缘由,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削减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更,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 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缘由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逝。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更,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移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觉了水华,说明该河已出现了富养分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逼。

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是利大于弊。

据此回答4~6题。

4.材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5.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A.生物多样性削减B.地方气候更加温柔潮湿C.土壤肥力下降D.洪涝加剧6.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缘由是()①含沙量提高②水位上升③水流缓慢④水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4.C 5.B 6.D解析材料中的发指的是水文状况,人工湖泊使水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使地方气候更加潮湿。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附答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5.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毁林造田,其结果是( )
A.局部气候得到改善
B.淋溶作用减轻,土壤腐殖质增多
C.加速地面径流导致对土壤的侵蚀
D.获得肥沃的耕地,符合可持续发展
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境
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
D.可能逐渐出现退化、沙化
答案
1.D
2.D
3.C
4.C
5.C
6.C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1)

人教版高中地理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1)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直接得出答案。

第2题,江淮平原气候湿润,把旱地改为水田符合自然规律,不会加剧盐碱化。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大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4.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答案 3.C 4.C解析第3题,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此图可以说明()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5.D 6.A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②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④表示汽车和工厂等向大气中排放CO2。

如果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或汽车等排放的CO2增多,都会使全球变暖更加明显。

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的循环过程涉及到了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多个圈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3.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为主C.生活用能源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D.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枯枝落叶积累多5.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因素 B.人为因素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7.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B.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C.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D.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杨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及其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塞罕坝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是因为南坡(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暖湿气流沿山坡下沉,降水少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新栽树苗易被吹折10.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冰冻气泡由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冻结形成。

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52°N)冬季“冰泡”景观异常惊艳,吸引众多游客。

下图为该湖“冰泡”景观。

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不属于亚伯拉罕湖“冰泡”形成必备条件的是A.冬季多大风B.冬季气温低C.降温速度快D.湖底多水草12.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冰泡”景观主要得益于A.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 B.湖水较浅,透明度高C.湖底气体丰富,气泡数量多 D.风力强盛,吹散湖面积雪雨养农业系统——“石堰梯田”,石堰即由石头垒起的梯田围埂,2019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完成下面小题。

13.“石堰梯田”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除了石头多,主要是A.土少水多 B.土多水少 C.土少水少 D.土多水多14.“石堰梯田”对其下方村落有利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山坡地区水土保持 B.减少洪水等灾害的威胁C.便于建造水窖贮存雨水 D.阻滞冬季冷空气的影响2014年冬季,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观测近10场降雪的林内积雪深度,总体表现为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

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16.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总量 B.山地坡向 C.林内风速 D.林冠截留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该地1000多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每2-5月“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

完成下面小题。

17.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A.人为破坏森林,导致石漠化严重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水土流失,土层薄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18.该岛上这种景观分布现象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 B.垂直分异 C.经度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东亚季风系统中东南季风的末端,高大沙山和众多湖泊构成了罕见的沙水相伴的独特地貌景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将巴丹吉林沙漠评选为全球第一个“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区域及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沙漠南部地区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脊线两侧坡度差异不大,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盛行西风单一作用 B.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交替作用C.西北季风单一作用 D.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交替作用20.根据该沙漠分布态势分析,制约沙漠向周边地区扩张的首要因素是A.季风风向的季节变化B.植被覆盖率与疏密程度C.地形起伏与河湖分布D.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气候温暖、湿润时树木生长快,气候寒冷、干燥时树木生长慢。

因此,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下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据图推测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干冷--暖温--干冷 B.暖湿--干冷--暖湿C.暖干--暖温--暖干 D.干冷--湿冷--干冷22.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下降 B.海平面上升C.地面下沉 D.病虫害加剧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1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覆盖秸秆、覆草可能对于土地的作用是①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②稳定地温,冬春防冻,夏季防晒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④缩小根系分布范围⑤果园覆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果园除草用工⑥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果品质量A.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②⑤D.④⑤⑥24.关于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一次的理由错误的是A.随着覆草层的加厚,易引起根系上浮,造成根系冻害B.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根系难以吸收C.重新覆草结合深翻进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D.覆草分解产生大量的氮等营养元素,经深翻后与土壤充分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带走表土,降低土地生产力B.减少植被覆盖,使气候变干C.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D.加剧上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26.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图中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是( )A.平整土地 B.引水灌溉 C.贮水拦沙 D.发展多种经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方框中I、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③土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2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持续性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30.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

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

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

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

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

(1)分析上述工程所在地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2)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1.B【解析】【详解】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影响白天气温;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使夜晚气温不低,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A不符合题意。

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没有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特征,B符合题意。

由于热带草原干湿季明显,降水时空变化大,草原上动物逐水草而生,因此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C不符合题意。

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径流变化加大,同时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泄洪不畅,因而加剧长江洪涝灾害发生,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D不符合题意。

2.B3.D【解析】2.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

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

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

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

3.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

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

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 正确。

4.C5.B【解析】4.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会加剧火势,但这属于自然原因,排除A。

林区植被的种类因地区而不同,植被类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森林火灾的人为原因关系不大,排除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