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3)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地球资源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 世界地图及相关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工具书和网络资源5. 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地图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两遍。
(3)观察世界地图,总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拓展作业:(1)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世界地图,并加以装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相关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朗读与理解。
2.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地理知识的运用和拓展。
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文本。
2. 世界地图的相关图片或课件。
3. 生字词卡片或黑板。
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世界地图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地图的了解和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球概念。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世界地图的其他有趣发现,如七大洲、四大洋等。
2. 任务驱动:让学生设计一张家庭旅游地图,标注出旅游景点和路线。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完成生字词练习。
2. 拓展作业:观察一张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下节课分享。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地图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展示不同世界地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世界地图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教师展示不同世界地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师分享世界地图的重要性,如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地理分布、探索未知领域等。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世界地图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章: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世界地图的演变。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世界地图的起源,如古代文明对地图的绘制。
2. 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图演变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世界地图演变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世界地图的构成和符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常用符号。
2. 培养学生对地图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如大陆、海洋、国家和地区等。
2. 讲解世界地图中常用的符号和标记,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常用符号。
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世界地图,尝试解读不同符号的含义。
3. 教师提供一些地图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第四章: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地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如手工绘制和计算机绘制等。
2. 学生动手尝试绘制简单的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定位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点。
文章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很适合学生自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前链接语中的问题展开教学,通过讲故事、看课件、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使学生乐享阅读和发现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大陆漂移学说和魏格纳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2)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导质疑谈话导入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改良了蒸汽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细心发现得到的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要和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一起去世界地图中寻找新的发现。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启发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问题。
) 设计意图开篇以真实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课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阅读“链接语”,明确任务默读课前的链接语,用笔画一画,看看这些内容为自学做了哪些提示。
整理学习提示。
(1)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2)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么产生的?(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做了简要的提示,因此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链接语,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包括阅读、分析和解释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世界地图发现和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利用世界地图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概念。
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绘制自己的世界地图,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意识到地图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地图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地图的投影和变形2. 第二节:阅读和分析世界地图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上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世界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和现象3. 第三节:世界地图中的地理差异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现象和历史文化差异4. 第四节:世界地图的绘制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地图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现代地图制作技术和工具的使用5. 第五节:探索世界地图的演变古代地图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图的创新和变革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3.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世界地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4. 案例研究法: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地图案例,深入理解地图的编制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教材和教辅材料。
2. 世界地图挂图和海报。
3. 地图绘制工具和软件。
4. 地图案例研究和实例。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评价:学生完成地图绘制和分析作业的质量。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抽读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中龙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阅读与理解。
2. 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介绍。
3. 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对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
(2)提问学生对世界地图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3.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观察分析:(1)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找出一张世界地图,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2. 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关于地图的文章,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和应用,明天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包括经纬度、大陆、海洋、国家等。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3. 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世界地图,发现问题。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世界地图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2. 讲解: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讲解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找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讨论: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分享观点和心得。
6. 作业:布置相关地图阅读和实践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享观点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地图阅读和实践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图专家或地理老师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地图制作和地理知识的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地图博物馆或地理相关的景点,增强学生对地图和地理的兴趣。
3. 开展地图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和绘制地图,提高他们的地图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地图的定义和种类。
讲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阅读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世界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世界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亚洲地图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图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2.2 教学内容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讲解亚洲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亚洲地图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第三章: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展示欧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讲解欧洲地图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欧洲地图的地理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第四章:北美洲地图的阅读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北美洲地图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技巧和地理思维。
4.2 教学内容讲解北美洲地图的构成和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北美洲地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第五章: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
激发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讲述南美洲地图的发现历程和重要事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南美洲地图的特点和作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和地图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南美洲地图的发现之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0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0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四、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五。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3)学会使用地图,并能简单地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使用地图,并能简单地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 教学难点:(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如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图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讲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如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5. 实践操作:(1)学生尝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寻找家里或学校的地图,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究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评价:设计有关地图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绘制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如经纬度、国家和地区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查找国家和地区、计算距离和面积等。
(3)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了解地图编制的原理和技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资料,开展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3)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3)通过学习世界地图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1)地图的投影方式(2)经纬度系统(3)国家和地区边界2. 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1)古代地图的发展(2)航海时代的地图变革(3)现代地图编制技术3. 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用(1)查找国家和地区(2)计算距离和面积(3)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2)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3)地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用2. 教学难点:(1)地图投影方式的原理和特点(2)世界地图编制技术的演变及原因(3)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和演变过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及相关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地图资料:提供各种世界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包括大陆、海洋、国家和地区等。
2.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地图的历史演变,了解地图制作的重要性。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2. 世界地图的分类和作用3. 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4. 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5.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作用,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
难点: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分类和作用,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世界地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图的样式和内容。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类型的世界地图,如政治地图、自然地图、经济地图等。
2. 准备地图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如地图制作方法的视频、地图应用案例等。
4.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讲解地图的分类和作用。
3. 地图制作的历史演变:讲解地图制作的发展过程,展示古代与现代地图的对比。
4. 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地图制作的基本方法,如绘制、拍摄、打印等,以及地图设计的要点。
5.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讨论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旅游、学术研究等。
6.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1)教学设计:世界地图的引出,探索世界的多样性1.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探索世界地图带来的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2.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多媒体设备;-地理教科书;-彩色铅笔和纸。
3.教学过程:(引入)-引入教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地图”。
-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地图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地图的理解和作用。
(呈现)-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请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地理要素,如大陆、海洋、河流等。
-教师解释地图的含义和作用,并强调它是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
(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给每组一张彩色地图,并要求他们观察地图上的不同地理元素。
-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以及对世界各地的好奇心和疑惑。
-小组展示他们记录的内容,并与全班分享,引导学生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讨论)-提问:“你们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地方是你们感兴趣的?”引导学生分享并描述他们在地图上发现的有趣事物。
-教师将学生的发现和兴趣记录下来,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地理知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结)-教师总结并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地图,并提出对地理知识的更多探索和研究的建议。
-提供进一步学习资源和地理知识书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世界地理。
4.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实地参观相关地理展览,进一步拓宽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家自行制作地图模型,展示自己对地图的理解和想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5.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检查学生记录的发现和观察内容是否准确和完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探索。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地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探究世界地理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2. 地理现象的探究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
2. 地图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世界地理现象。
2. 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如纬线、经线、大陆、岛屿等。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地图的阅读方法,如如何确定地理位置、读取地图信息等。
3. 实践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地图探究,选取一个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如气候、地形等。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发现。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地图阅读和地理探究方面的进步。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一幅简易世界地图、分析一个地理现象等。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地图历史:介绍古代地图的制作方法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地图发展的历程。
2. 地图的应用领域:介绍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军事、交通、旅游等,拓宽学生视野。
七、地图绘制技巧1. 教授地图绘制的基本原则: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2. 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绘制能力。
八、地图评价与批判1. 教授地图评价的标准:准确性、完整性、清晰度等。
2. 学生评价和批判:对给定的地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九、地图与现实世界的联系1. 教授地图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地图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反映地理现象和规律。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特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重要的地理概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其中的奥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学习效果。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世界地图的发现。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2. 拓展作业:(1)收集不同类型的地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以“我眼中的世界地图”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收集地图和创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星空图等,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授课内容: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材分析:《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德国地质物理学家魏格纳在病房里看世界地图,发现并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做了许多考证工作,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作了《大陆与海洋的起源》,引起地质界的震动事。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探索大自然奥秘执
著精神。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3、交流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执着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具准备:世界地图。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
出示课文题目,指名读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是谁发现了?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反馈自读情况
○1指名拼、读词语:
静谧(mì)精神大振(zhèn)枉(wǎng)费心机浩(hào)如烟海
资(zī)料召(zhào)开起源(yuán)
○2理解并识记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魏格
纳在医院的病房里观看世界地图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
3、读有关词句再次明确魏格纳的发现。
三、观察、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南美洲一块凸出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看是否吻合。
2、找出南美洲巴西的每个海湾和非洲西海岸上相应的凸出部分,看是否吻合。
3、再观察其他大陆板块,知道所有的大陆板块都能吻合在一起。
4、这样的发现引发了魏格纳什么的想法?(读第五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5-8自然段。
2、指名回答:魏格纳产生了什么样的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偏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的吻合。
)
3、分组讨论:魏格纳产生了这一奇想之后他是怎样做的?结
果怎样?(自读有关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
4、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魏格纳是怎样做的?(把想法告诉柯彭教授;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看到一份有关古生物化石的材料;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
○2对照地图研讨这份资料怎样证明了魏格纳的发现的正确性。
(中龙是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由此证明:当时中龙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3结果怎么样?(指名读文中8自然段)
五、回顾总结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魏格纳为什么能有这么重大的发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反复考证)
3、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点。
)
六、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
附:板书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魏格纳:观看地图-→产生奇想-→验证想法
提出假说(结论)仔细观察-→认证思考-→反复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