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经济效益额计算依据
经济效益计算依据
(参考格式)
《XX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第五部分经济效益额的计算依据填写,请参考一下格式:
“本表所列效益额的计算依据”
根据XX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合同和财务账目计算。
一、新增产值万元,采用收入法计算新增产值,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增值税+营业盈余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累计固定资产折扣114万元,累计劳动报酬万元,累计增值税万元,累计营业盈余万元,新增产值累计万元。
二、新增利润万元,采用项目净利润计算新增利润,具体公式如下:
新增利润: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成本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累计生产20台,平均售价万元,累计实际销售收入万元,累计销售成本615万元,新增利润累计万元。
.
三、新增税收22万元,计算公式:
新增税收(本项目部分):所得税+增值税+附加
项目至2012年12月止,项目累计上缴所得税万元,上缴增值税万元,上交附加税费36万元。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指的是通过对一项经济活动或项目的评估,分析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金融投资、市场开发、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效益,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一、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完成一项投资所需时间。
计算方法为:投资回收期=总投资额/年回收额。
其中,总投资额指项目进行的全部成本,年回收额指项目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越容易回收成本,经济效益越好。
二、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是指项目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
计算方法为:净现值=现金流入总额-现金流出总额。
净现值大于零,表示项目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项目具有正面的经济效益。
三、贴现因子(Discounted Cash Flow,DCF)贴现因子是指通过将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贴现,将其转换为现值的计算方法。
贴现因子可以根据投资的风险、通货膨胀率等因素进行调整,用于计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
四、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得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计算方法相对复杂,需要使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内部收益率越高,表示项目的投资回报越好,经济效益越高。
五、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将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的方法。
可以通过对成本与效益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便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比较优势分析是指通过对比不同项目或经济活动之间的成本、效益等指标,来评估其相对优势和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不同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可以选择最优的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nE m=Q1-Q0r - ∑C a + I - Fa=1E m: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Q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实际完成数;Q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数;Q1-Q0 :两者的差额;Q1、Q0可以代表定额、标准、实测数等等;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Q1-Q0 差量可能是劳动量或实物量或价值量,但最终必须换算为以现行价格计量的价值量;r为将非价值量Q换算成计算年度价值量所需的一系列换算用数乘积的总称;如Q是产品某原料的消耗定额时,r就等于计算年度的产品产量乘该原料的价格;n∑Ca:所花的各种实施成果费用之和;a=1I:实施成果损失费用;F: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2.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PCP”是按综合性成果的构成因素先分别计算出单项因素效益,然后再合成为总效益,并从中减去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实施费用和实施损失费用,即得成果创造的效益;“PCP”适用于成果本身具有相关而又可分离的构成因素,并能按本身构成因素分别计算效益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PCP”的计算公式如下:n nE P=∑S a -F - H-∑C b+Ia=1 b=1E P:按“PCP”计算的各相关多因素的合成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n∑S a:按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计算的各种因素的经济效益之a=1和;F :非本成果实施产生的效益;H :各因素之间重复计算的效益;n∑Cb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各种综合性实施费用之和;b=1I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综合性损失费用;3.复合因素分离计算法CSP“CSP”是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以成果实施后每年企业实现利润与成果实施前一年度企业完成利润差数为基数,逐项分离并相应扣减与本成果无关因素所创造的效益,得出每年成果效益,然后把成果实施后每年成果效益相加,最终得出成果总效益;这是一种企业总体利润按构成因素反算的计算法;计算公式一般由企业总效益差数、非本成果因素效益、成果实施费用等部分组成;“CSP”适用于不易看出构成因素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效益的计算;这种综合性成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成果作用的范围具有全局性,涉及企业总系统和大部分分系统,或涉及企业总体管理和大部分专项管理领域;成果的多种功能同时作用于某个管理对象;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交叉性,成果作用的时空界限很难在构成因素间作明确划分;“CSP”的计算公式如下:n n n nE c=P1-P0-N ±∑T a ±∑R b ±∑F c-∑C d+Ia=1 b=1 c=1 d=1E c:以“CSP”方法计算出的综合管理成果效益,以企业实现利润表示;P1: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企业总效益;P0: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企业总效益;N :未实施本成果时在正常年景下自然增长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成果实施前三年未实施本成果的平均值;n∑T a:各项投入效益之和;投入效益是指新投入固定资产包a=1括基建、技改而扩大生产能力或提高产品水平而取得的效益;n∑R b:各项外因效益之和;外因效益是指非企业生产经营活b=1动带来的效益,而是因外部条件而获取的效益;n∑F c:各项非管理效益之和;非管理效益是指非管理因素而c=1获取的效益;n∑C d:成果实施所花的各项费用之和;d=1I :实施成果损失费用;。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经济效益计算公式及分成系数.pptx.doc
经济效益取2 016年和2 017年的数据来计算!(1)新增油气储量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勘探生产新增了油气储量,经济效益为新增储量价值。
分成净现值=(1-30%) X分成系数X [新增石油折算探明可采储量X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2 [新增天然气折算探明可采储量X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1)分成净现值:本成果应用于生产获得的新增油气储量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经济评价求得税后财务净现值,按本成果贡献程度分得的净现值,万元;2)新增折算探明可采储量:本成果应用的储量区块新增的探明、控制(包括基本探明)、预测可采储量按折算系数求得的探明可采储量,石油万吨,天然气亿方;根据《报奖系统》内含计算公式求得;新增折算探明可采储量=新增预测可采储量X0.1 +新增控制可采储量X0.5 +新增探明可米储量X 13)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的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与类比可采储量的比值,石油元/吨,天然气元/万方;单位可采储量净现值=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类比可采储量类比可采储量净现值: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动用可采储量采用折现现金流法经济评价求得的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类比可采储量:本成果应用储量区块的类比区块动用可采储量,石油万吨,天然气亿方。
(2)提高油气产量已动用储量开发区块年提高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后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前油气产量)+ 实施新技术前油气产量X实施新技术前当年自然递减率;新动用储量开发区块年提高油气产量二(实施新技术后油气产量■类比区块油气产量)=(实施新技术后平均单井日产量一类比区块平均单井日产量)X年生产天数X年生产井数类比区块平均单井日产量,指按照要求选择的类比区块的对应平均单井日产量(不同年份考虑递减因素),对于没有开发先例的,取值为零;对于有开发先例的,类比常规开发条件下的当年平均单井日产量。
(3)新产品(4)换代产品经济效益=(1-30%) X分成系数X》{(换代产品销量X [(换代产品销售单价•换代产品单位成本)•(原产品销售单价•原产品单位成本)]}建、设备、工程建设费用)投资等应用效果。
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根基方法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含义、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判定准因此以及其优缺点。
第一节静态评价方法• 静态评价:不考虑资金的时刻因素。
一、 投资回收期1. 含义指名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将全部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淌资金〕回收所需的时刻。
注重: 从建设开始年算起。
2. 计算公式• Σ〔CI -CO 〕t =0(3-1)式中:现金流进CI —cashinflow 现金流出CO —cashoutflow• P 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尽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 P t =投资总额/年净收益〔年收益相等〕 3. 适用范围 用于判定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 判定准因此 当P t ≤P c ,因此方案可行; 反之P t >P c ,因此方案不可行。
用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来评价技术方案,反映了初始投资得到补偿的速度。
例1:某拟建名目P t =8✧ ✧ 投资回收期的优缺点〔特点〕。
二、 投资收益率〔投资效果系数〕 1. 含义 是工程名目投产后每年取得的净收益与总投资额之比。
表示单位投资所能获得的年净收益。
2. 计算公式 R`a =H m ∕K 0×100% 3. 适用范围 判定独立型方案是否可行。
4. 判定准因此 当R`a ≥R c ,方案可行; 反之R`a <R c ,因此方案不可行。
三、 差额投资回收期 1. 含义 指在不计利息的条件下,用投资额大的方案比投资额小的方案所节约的经营本钞票,往返收其差额投资所需的期限。
2. 计算公式 P a =ΔK 0/ΔC`0=(K 02-K 01〕/(C`01-C`02) 假设:K 02>K 01;C`01>C`02 3. 适用范围 多方案选优。
注重:必须满足方案可比的前提条件: 〔1〕产出相等;〔2〕寿命相等。
4. 判定准因此 当P a <P c ,因此取投资额大的方案为好; 反之P a ≥P c ,因此取投资额小的方案为好。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1.成本效益法
成本效益法是以投入和产出为比较对象,评估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计算农业科技项目的经济效益,以成本总支出减去投资期间的
经济累积收益,累积收益的表现形式包括投资回报率、投资增益比,现实
金钱报酬等。
2.定额效益法
定额效益法以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完成后农业科技成果创造的实际经
济效益为比较对象,将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前后产出的定量变化值,作为衡
量农业科技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定额效益法的表现形式包括农业总收入
的增减百分比、农业产品销售利润等。
以上就是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介绍,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上述两类方法计算得到。
二、经济效益计算结果的含义
经济效益计算的结果是反映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经济收益。
经济效益计算过程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限
年经济效益=23595.84 万元/3=7865.28 万元 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32.34
二.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由于马铃薯价格由附表中 2 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分项计 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附表 3)。
附表 3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成果名称:稻田早熟马铃薯
对照名称:稻田油菜
推广成果比对
序号
项目
单位
计算价格(元)
照增减
金额(元)
1.主产品
元/亩
1.27
产出
(一)
2.副产品
元/亩
0.17
1154.21 63.09
小计
元/亩
—
1217.30
1.劳动用工
119.61
(二)
投入
2.物质投入 3.其他投入
元/亩
338.3 32.34
小计
—
490.25
(三)
新增纯收益
元/亩
—
727.05
①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的实物量来自表 1。
268.35
36.00
25.20
2011-2012
23.7820
237.53
35.50
15.45
小计
53.4202
725.50
93.58
53.72
合计
推广规模:53.4202 万亩
总推广费用:872.80 万元
备注
有效推广规模为:48.0782 万亩
五.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附表 3、附表 4 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 5),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①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1、产品类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完成单位生产该种产品在本单位产生的利润和上缴的税金。
2、技术类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两部分:(1)成果完成单位转让该技术所获得的技术转让收入;(2)由直接应用该项技术的单位应用该项技术所产生的利润和上缴税金。
3、农业、养殖业项目经济效益计算公式:A—单位面积新增产量=(新成果单产-对照单产)×缩值系数B—单位面积新增产值=A×产品单价C—单位面积纯收益=B-单位面积新增投入(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D—年新增总产量=A×(年应用推广面积×0.9)E—年新增总产值=D×产品单价F—年新增纯收益=C×(年应用推广面积×0.9)G—累计新增总产量=累计有效推广面积(即累计推广面积×0.9)×AH—累计新增总产值= G×产品单价I—累计纯收益=∑年新增纯收益J—年科技投资收益率(即投入产出比)=F/(年科研费+年推广费+年新增生产费)说明:(1)在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前,必须首先列出以下各项基础数据:新成果单位面积(亩、头、只)和产量(公斤),对照单位面积(亩、头、只)和产量(公斤),增产幅度(增产率),以%表示,年推广面积(亩、头、只),累计推广面积(亩、头、只),产品单价、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
(2)缩值系数:大面积、大范围生产条件下,计算经济效益要用缩值系数来校正产量,使结果更接近实际。
开发类成果缩值系数为0.7,推广类成果为0.65。
(3)保存系数:在大面积、大范围推广时,为缩小与实际差距,要用保存系数来校正面积,保存系数为0.9。
(4)年应用推广面积:是指在一年内成果应用的面积,以亩、头、只为单位。
(5)累计推广面积:指几年推广面积之和,不得用“年推广面积×年数”来计算。
(6)产品单价:以市、区、县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为准。
4、对于工艺改进、技术升级类成果,经济效益应是新工艺、新技术与原工艺、技术分别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比较值。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附件3-2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应用实例(一)水稻良种“ N3号”经济效益的计算“N3号”是某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稻高产良种。
其给出的基础数据如下:(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2)已推广期间的推广规模;(3)总推广费用。
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1)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增产值①稻谷产量:区域试验:2003年26个点次平均亩产470.6公斤,比对照Ml”增产33.6公斤;2004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65.0公斤,比对照增产33.25公斤;2005年22个点次平均亩产486.7公斤,比对照增产29.7公斤。
加权平均后,N 3号”比对照每亩稻谷增产量应为42.47公斤,增产9.86% (见附表1)。
附表1 2003-2005 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生产示范:2005年20个点次平均亩产为460.5公斤,比对照增产45.5公斤;2006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56.3公斤,比对照增产38.9公斤。
2007年25个点次平均亩产450.3公斤,比对照增产40.8公斤。
加权平均后,N 3号”比对照每亩稻谷增产量41.54公斤,增产10.04%。
(见附表2)附表2 2005-2007 年生产示范产量结果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加权平均结果:水稻品种N 3 号”亩产(473.55 >71+455.33 >68)/ (71+68)=464.64 公斤对照“ M1 号”亩产(431.3 >1+413.79 >68)/ (71+68)=422.73 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稻谷42.02公斤,增产9.95% (见附表3)。
附表3对比试验基础数据汇总②出米率:N3号”精米率为74.5%,比对照增加1.3%,米折谷1:1.4,每亩因出米率提高而增加的稻谷产量折算为:464.64 >.3%X1.4=8.45公斤。
因此,N3号”水稻良种大面积每亩稻谷增产量为42.02+8.45=50.47公斤,按全省统一收购价(3年平均)每公斤3.2元计,单位效益值是161.50元。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净现值最大且非负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8
判别标准
某工程项目预计投资8000元,预测在使用期4年内,每年平均收入5000元,每年平均支出2500元,残值300元,基准收益率为10%,要求: (1) 作出现金流量图 (2)计算净现值; (P/A,10%,5)= 3.7908 (P/F,10%,5)=0.6209 解:(1)现金流量图略 ( 2)净现值 =-8000+2500(P/A,10%,4)+300(P/F,10%,4) =-8000+25003.170+3000.6830 =129.9(元)
年值法(AW):用于项目的收入和支出皆为已知,在进行方案比较时,分别计算各比较方案净效益的等额年值,然后进行比较,以年值较大的方案为优。
公式为: AW=NPV(A/P,i,n)
其中NPV是净现值,(A/P, i,n)是资本回收系数。
四、年值(金)比较法
年费用比较法(AC法):和年值法相似,用于技术方案的逐年收益无法或无需核算时,以计算各方案所耗费用来进行比较,并以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选优的标准。年费用比较法就是将各技术方案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换算成等额年费用值(年值),并以等额年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年份
1
2
3
4
5
6
净现金流量
-80
40
60
60
60
90
累计净现金 流量
-180
-140
-80
-20
40
130
01
02
当没有现金流量图时,可以用下式计算:
Pt=投资总额/年净收益
采用投资回收期进行方案评价时,应把技术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与行业规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决定方案的取舍。取舍的条件是: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
• B、相对经济效益指标 • 静态差额投资收益率 •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
• 第二节:经济效益评价中涉及到的主要经 济要素 • 一、投资与资产 • 投资:是指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经济行为, 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 期望的报酬。 • 建设项目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 产投资。投入经营后形成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
• • • • • • • • • • •
(2)工作量法 采用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单位里程折旧额= ×100% 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100% 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台班折旧额= 规定的总工作台班
• 1)、 固定资产 • ①、概念: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及建筑 物、机械、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 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 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 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当作固定资产。 • 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 第一、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 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只 需要具备使用期限一个条件。与生产经营有关的 劳动资料应当作固定资产。
• 第二、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应同时具备价值和使用期限两个条件。不 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作为低值易耗 品。 • ②、折旧方法计算
• 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也可采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 (1)平均年限法,也称使用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资产 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 法也称直线法。 • 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 1-预计净残值率 • 年折旧率= ×100% • 折旧年限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净残值率低于 3%或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企业五大经济效益指标
3.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本期固定资产/前期固定资产 4. 人员增长率 本期职工人数/前期职工人数 5. 产品成本降低率 本期产品成本/前期产品成本 生产性指标 生产性比率 计算公式 1. 人均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2. 人均净利润 净利润/平均职工人数 3. 人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平均职工人数 4. 人均工资 工资总额/平均职工人数
企业五大经济效益指标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企业中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 二、主要用途 本工具列出了五大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收益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成长性指标和生产性指标,通过对企业中这五类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掌握企业盈利、成长潜力、资产流动等情况,并及时做出战略决策。 三、五大指标 收益性指标 收益性比率 计算公式 1. 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资产总额 2.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3. 毛利率 销售毛利/净销售收入 4. 销售利润率 利润总额/净销售收入 5. 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净销售收入 6.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成本费用总额 7. 每股利润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发行在外平均数 8. 每股股利 支付普通股的现金股利/普通股发行在外平均数 9. 股利发放率 每股股利/每股利润 10. 股利报酬率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权益 11.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利润 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额 3. 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额 4. 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5.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比率 计算公式 1.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 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 权益乘数 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5. 负债与股东权益乘数 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6. 利息保障倍数 (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成长性指标 成长性比率 计算公式 1. 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期销售收入/前期销售收入 2. 税前利润增长率 本期税前利润/前期税前利润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指标体系
确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构成指标。
构成指标应该包括企业盈利
能力、运营效率、财务风险和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指标包括销售
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
第二步:指标加权
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给予不同指
标不同的权重。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盈利能力指标权重较高,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等财务风险指标权重较低。
第三步:指标归一化
对每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
归一化可以采用标准
化或加权标准化的方法。
标准化可以将原始指标转化为相对指标,即计算
每个指标所占总指标的比例。
加权标准化则是将每个指标乘以其权重,再
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四步:指标综合
将归一化后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是各个指
标的加权和,反映了工业企业的综合效益水平。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加权
方式和权重大小,得到不同的综合指数,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
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
同时,指
标体系的确定、权重的确定以及归一化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情况进行。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信息化项目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项目。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是判断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标准和计算方法。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标准1. 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资成本能在多长时间内回收。
一般来说,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经济效益越高。
通常情况下,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应控制在3年以内。
2. 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投资回报率是指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比率。
投资回报率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一般来说,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应在20%以上。
3.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是指项目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
净现值为正值表示项目具有投资价值,为负值表示项目不具有投资价值。
信息化项目的净现值应为正值。
4. 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一般来说,信息化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应在15%以上。
三、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1. 投资回收期计算方法:投资回收期 = 项目投资成本 / 年度净现金流入2. 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投资回报率 = (年度净现金流入 / 项目投资成本) * 100%3. 净现值计算方法:净现值= Σ(年度净现金流入 / (1 + 折现率)^n) - 项目投资成本其中,n为项目的年限,折现率为项目的折现率。
4. 内部收益率计算方法:通过试算不同的折现率,找出使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即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四、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信息化项目为例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1. 项目背景和目标:某企业决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申报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为了配合国家级成果的申报,规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以下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成果效益的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成果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示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申报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等。
二、成果效益必须是该成果所创造的直接效益。
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是经过科学测算真实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三、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本方法进行计算;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四、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应用实例(一)水稻良种“N3号”经济效益的计算“N3号”是某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稻高产良种。
其给出的基础数据如下:(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2)已推广期间的推广规模;(3)总推广费用。
1.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1)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增产值①稻谷产量:区域试验:2003年26个点次平均亩产470.6公斤,比对照“M1”增产33.6公斤;2004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65.0公斤,比对照增产33.25公斤;2005年22个点次平均亩产486.7公斤,比对照增产29.7公斤。
加权平均后,“N 3号”比对照每亩稻谷增产量应为42.47公斤,增产9.86%(见附表1)。
附表1 2003-2005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推广成果:N3号对照:M1号生产示范:2005年20个点次平均亩产为460.5公斤,比对照增产45.5公斤;2006年23个点次平均亩产456.3公斤,比对照增产38.9公斤。
2007年25个点次平均亩产450.3公斤,比对照增产40.8公斤。
加权平均后,“N 3号”比对照每亩稻谷增产量41.54公斤,增产10.04%。
(见附表2)附表2 2005-2007年生产示范产量结果推广成果:N3号对照:M1号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加权平均结果:水稻品种“N 3号”亩产(473.55×71+455.33×68)/(71+68)=464.64公斤对照“M1号”亩产(431.3×71+413.79×68)/(71+68)=422.73公斤比对照每亩增产稻谷42.02公斤,增产9.95%(见附表3)。
附表3 对比试验基础数据汇总推广成果:N3号对照:M1号②出米率:“N3号”精米率为74.5%,比对照增加1.3%,米折谷1:1.4,每亩因出米率提高而增加的稻谷产量折算为:464.64×1.3%×1.4=8.45公斤。
因此,“N3号”水稻良种大面积每亩稻谷增产量为42.02+8.45=50.47公斤,按全省统一收购价(3年平均)每公斤3.2元计,单位效益值是161.50元。
③蛋白质含量:“N3号”蛋白质含量为11.17%,比对照高2.17%,在营养上有较显著的效益。
因无优质优价规定,暂不计算。
④稻草:水稻副产物主要是稻草。
据调查,谷重与草重之比一般为1:1。
其每亩稻草增长量亦应为42.02公斤。
按每公斤0.2元计价,则副产物单位增产值为8.4元。
以上主、副产品两项合计,“N3号”的每亩新增产值为169.9元(附表4、附表5)。
(2)单位面积新增费用:“N3号”在生产使用上不比对照多用劳力、农药、肥料等生产投资,只需每公斤良种加价0.8元。
一般作中稻每亩用种6公斤,则每亩多耗生产投资4.8元(附表4)。
附表4 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推广成果名称:N3号对照名称:M1 号由附表中4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分项计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附表5)。
附表5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推广成果名称:N3号对照名称:M1 号3.已推广期间推广规模“N 3号”于2005年育成,当年即进行20多个县约6000亩的多点示范。
2006年推广面积5万亩,2007年推广面积发展成10万亩,2008年全省面积达59.4万亩,2009年种植面积为150万亩。
因此,“N 3号” 5年的累计推广面积为225万亩。
2007年,“N 3号”因抽穗期阴雨灌苞影响,结实率不高,因而部分面积增产效果不显著。
这一灾害现象估计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年限,从长远考虑应予扣除,即乘以一个0.9的推广规模缩值系数,则“N 3号”总计的实际有效面积为202.5万亩(附表6)。
4. 推广费用5年下拨推广费共计20.0万元。
在推广期间增加了推广人员的费用25.0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则总推广费用为60.0万元(附表6)。
附表6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推广成果名称:N3号推广年限:5年5.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由附表5、附表6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7),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①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69.9元/亩-4.8元/亩=165.1元/亩②总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总经济效益=165.1元/亩×0.7×225.0万亩×0.9=23402.93万元③年经济效益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年经济效益=23402.93万元/5=4680.58万元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4680.58×0.2)/60=15.60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15.60元的经济效果。
附表7 经济效益汇总表推广成果名称:N3号(二)“应用芜箐叶蛾线虫防治小木蠹”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应用芜箐叶蛾线虫防治小木蠹蛾技术是由某科研院所,通过3年(2005-2008年)应用基础和野外应用研究,筛选出的防治小木蠹蛾的最佳线虫种,使我国首次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在较大范围内防治园林蛀干害虫小木蠹蛾获得成功。
在该项成果应用前,我国防治小木蠹蛾的常用药物的平均致死率为72%,有效期10天左右。
采用该项成果后,对目标害虫的平均致死率达96%,而且还能在寄主体内繁殖,再侵染虫道内尚存活的小木蠹蛾幼虫,如此反复,一般可持续作用30-40天。
1. 单株新增纯收益该项成果是植物保护类成果,其新增纯收益主要反映在减少损失和降低防治成本上。
另外,防治的树木的数量与实际减少树木的损失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防治,也只有一部分树木受害。
因此,需要考虑发病率及树木被迫采伐的几率。
在经济效益计算中,通常有两种处理办法:①当年产生收益的规模就是该年被迫采伐的树木的损失,损失量是一棵树的,但其株数极少,只是推广规模的一小部分;②把被迫采伐的树木的损失分到防治的每一棵树上,这样,产生收益的规模等于推广规模。
但单位规模(单株)上减少的损失经分摊后就很少了。
在这个计算中,我们采用后一种办法,因为该项成果的新增纯收益主要来源于降低防治成本,而防治成本与推广规模相关,用后一种办法就可以汇总成每推广一株所能产生的新增纯收益。
该项成果的对照取当家技术,即:用“T9乳剂”加水100倍喷雾的办法防治。
新增纯收益包括两部分:①比用“T9乳剂”的方法所节省的防治成本;②因降低发病率而减少树木的采伐损失。
(1)单株节省的防治成本附表8是2008年用线虫防治与农药防治的成本比较。
试验树木共1257株,试验有代表性。
可以看出,每株树的防治成本节省了2.07元(附表8)。
附表8 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推广成果名称:叶蛾线虫对照名称:T9乳剂(2)减少采伐的损失据调查,小木蠹蛾的平均发生率(树木被害率)为27.5%,而由于受木蠹蛾侵害造成采伐或倒毁树木为发病树的0.5%,每棵倒毁或被迫采伐的行道树的损失平均100元。
采用线虫防治比用“T9乳剂”防治,有效率从72%提高到96%,有效率提高了24%,还减少了“T9乳剂”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受害树木被迫砍伐率为0.5%。
因此,用线虫防治一株行道数,可比用“T9乳剂”防治减少采伐损失为:100元×(96%-72%)×0.5%=0.12元因此,节省防治成本和减少采伐损失两者合计,共节省费用 2.19元(2.07+0.12),此即为单株新增纯收益(附表9)。
附表9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推广成果名称:叶蛾线虫对照名称:T9乳剂2. 推广规模该项成果属植保类成果。
2008年该项技术已开始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推广规模为162万株。
3. 推广费用该项技术的推广示范采用开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所需费用极少,2年累计推广费用10万元(附表10),约折合单株费用0.06元。
附表10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4.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由附表9、附表10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11),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①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2.19元/株-0=2.19元/株②总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总经济效益=2.19元/株×0.7×162万株×0.9=223.51万元③年经济效益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年经济效益=223.51万元/2=111.76万元④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11.76×0.2)/10=2.23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2.23元的经济效果。
附表11 经济效益汇总表推广成果名称:叶蛾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