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河南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国际教育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或者国际教育组织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并颁发相应学历或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够促进国际教育交流,还可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鼓励与国外高等院校共同进行办学合作。
从那时起,中外合作办学便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1995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出台,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此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从最初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发展为独立学院、合作院校、合作办学中心等多种形式,合作学科从工程技术类扩展到了人文社科、医学、管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办学格局。
二、现状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合作学校涉及到了国内的985、211工程院校、研究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等多种类型的高校。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涉及到了1000多所国外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5%,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合作办学的办学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到了中外合作研究中心、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基地等多种合作形式,合作层次逐渐向深度发展。
从国外合作院校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看到了在中国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的机遇和优势,他们纷纷与中国高校展开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国内来看,中外合作办学也正在逐渐得到政策与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不断完善管理与监督机制,为合作办学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in recent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become a new way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China.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joint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schools.Keywords: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status quo,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正文: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当前,教育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其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外合作办学也由此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引进国际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方式。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近400家中外合作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涉及25个国家的160多所高校,其中包括牛津、哈佛、耶鲁等海内外知名高校。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人口大省之一的河南省,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人才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河南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1. 我省高校对外开放合作办学的实施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校对外开放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全省共有10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工程、管理、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为我省高校引进了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理念,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选择。
目前,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包括“2+2”本硕连读、学士学位联合授予、双学位项目、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国际视野,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尽管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乏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间的合作机制和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导致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不够规范。
一些学校在合作办学项目的销售和招生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行为,给学校的声誉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加强合作机制和机构建设要想推动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合作机制和机构建设。
学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应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学校还要加强人才储备,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教育规则的管理人才,提高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规范合作招生和销售行为在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和销售环节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招生工作,规范招生流程和标准,杜绝虚假宣传和不当招生行为。
学校也应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确保项目合作的质量和声誉。
3.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学校还要积极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内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活动,这种办学模式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使得学生可以接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中外之间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近年来不断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尤其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本文将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方面,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和措施,为高校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河南高校也在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与境外高等院校联合开办各类本科、硕士、博士项目,以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具体来看,目前,河南省内有3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了工程、经济、医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项目,比如河南农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的中日合作办学项目、河南理工大学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等等。
同时,河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各方面也表现良好,比如取得了一些国际权威学术认证,比如荷兰的ACQUIN、英国的ABP等;也取得了一些国际竞赛成果,比如工业设计、创业大赛等等。
从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来看,政府支持力度大、项目数量丰富、质量稳步提升,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一)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目前,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与质量整体上都有所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及全国一些高校而言,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为了提升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竞争力,需要采取措施,建立更多国际化的办学机构,与更多国外高校合作,推进项目的“国际化”,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来到河南开展学习,使河南的高等教育更具国际化的视野。
(二)提高办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办学质量的高低。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学位教育,旨在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自198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起初,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领域,以培养国际化的商界和翻译人才为主。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专业范围得到了拓展,涵盖了文学、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了解到合作办学的机会和优势。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提供土地使用权等,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也加强了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合作办学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市场。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超过1000所高校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丰富的专业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学校擅自改动合作项目内容、过度营销和夸大宣传的情况。
由于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不同国家和教育体系的合作,解决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并不容易。
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认证和学位授予的程序。
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有望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和评估,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增强自身的国际化能力,与国外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和教学项目。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模式。
本文将从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办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高职院校等)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这种模式一般是指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在我国高校内开办由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授予学位的本科教育项目。
这种模式较为常见,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伦敦大学合作的金融学本科教育项目。
2. 中外合作办学本地本科教育项目这种模式是指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在国内开办由我国高校授予学位的本科教育项目。
这种模式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深圳大学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的商务管理本科教育项目。
3. 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这种模式是指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以交换生为主的教育交流项目。
这种模式相对简单,但对于学生的国际交流和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清华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的交换生项目。
二、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教育质量。
但在实践中,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1. 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国内外教育体制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也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学科设置不合理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学科设置上存在问题,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够强,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这也需要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设计中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需求。
3.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背景和学习习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生素质上参差不齐。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由国内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旨在为国内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下面,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阐述中外合作办学。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和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批合作办学项目于1985年在北京大学启动,后来逐渐延伸至全国各地。
发展初期,主要以合作办学为主,学生招生规模较小,合作方式单一,国外教育资源也比较有限。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持。
国内高等学校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需求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各类合作项目层出不穷。
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近1000所高等学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二、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办学、项目合作、交换生项目、国际化课程等。
联合办学是指中外两所高校通过校际协议,在境内或境外合作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或培训。
项目合作是指中外高校走合作研究与教学路线,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教材翻译、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合作。
交换生项目是指中外高校开展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学生可在对方学校学习1个学期或更长时间。
国际化课程是指中外高校围绕具体学科领域开展国际化教育,通过国际化教材、课程体系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育资源上,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国外高水平教育资源,还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教学质量上,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走上了一条互惠互利的道路。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名校与中国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交换生项目等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化教育机会,也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中国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总体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中外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难度较大。
双方在制定课程、教学安排、资金管理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些项目只在名义上合作,缺乏实质性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师资力量支持,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由于存在一些法律法规和上的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首先,应加强中外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要加强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合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中外高校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与评估。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以其优势和特色逐渐受到各方关注,成为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教育体制改革也刚刚启动。
国际合作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教育部批准的,主要是由国内高等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1995年开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与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相关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一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范围不断扩大,合作模式也不断创新。
除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外,中外合作办学开始逐步向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延伸,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二、现状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已占据重要位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318所高等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国家的数量、学科领域和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拓展。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在中国的高校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除了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小学和职业教育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与国外学校开展友好交流、师生互访和课程合作,吸引了更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还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国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人文交流和文化融合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不少合作项目将中外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中,促进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是中西方教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我国办学水平提高、专业设置拓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国际化程度加深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发展历程19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开拓向国外普及中国文化与中文的渠道,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1990年代以后,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生均注册人数及课程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现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数量和规模已经超过了其他亚洲国家。
但是相较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立法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法制建设鸿沟较大阶段起步,至今不能充分满足中外合作办学旺盛的需求。
在管理上,由于相关法规多为行政型文书,对于复杂的中外合作办学关系缺乏以法律方式予以裁判的权威。
展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更加注重质量,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教育成果,发展国际化课程,关注实用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中外合作办学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合作中要坚持公平和共赢的基本原则,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标准,注重文化熏陶与国际理解,把握正确的合作态度。
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是也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最终我们要做到的是实现中西方优质品牌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双赢。
2024年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发展现状
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发展现状简介中外合办高等教育是指由中方和外方高校共同合作开展的高等教育项目或学士学位项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现状市场规模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有超过500所大学与外国高校合作办学。
目前,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已经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工程、商务、法律、医学等。
合作模式中外合办高等教育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最常见的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即中外高校联合设立学位项目,由双方共同负责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此外,还有中外合办独立学院、中外合办学士学位项目等合作模式。
优势与挑战优势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具有以下优势: - 优质教育资源:合办项目能够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引进国际一流的师资和教学资源。
- 满足需求:合作办学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学术选择。
- 国际认可度: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能够增加学生的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就业和学术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挑战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 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办学项目需要确保教育质量,并符合相关的教育准则和标准。
同时,各方需要密切合作,协调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文化差异: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文化存在差异,合办项目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以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 法律法规:中外合办高等教育需要遵守国内外的法律法规,包括办学许可、学历认证等方面的规定,合作双方需要全面了解并履行相关义务。
发展机遇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市场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 产业升级: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可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的产业升级和改革,进一步提升国内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 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华留学,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并增加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院校与国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有22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250个合作办学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包括工程、商科、医学等。
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合作项目较为多见。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项目虽然能够带来资源和资金,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存在一些合作项目过于依赖外方的情况。
一些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完全按照外方的要求进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一些项目的合作方式也存在问题,比如合作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不合理,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提高合作项目的质量。
高等院校应该更加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加强与外方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技术创新。
只有提升自身的研究和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与外方高等院校开展合作。
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运营和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合作的顺利进行。
合作方之间应该达成共识,明确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合作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高等院校逐渐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更多机会。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既可以带来外方资金和资源,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已取得一定的发展,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研究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等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颁发双方通用的学位证书。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涵盖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543所高校与89个国家或地区的近2000所教育机构进行了合作办学。
这些合作办学项目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跨国合作办学项目。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泛,覆盖了欧美、亚洲、非洲等各大洲。
开设的专业种类也日益丰富,既包括工科、理科等传统学科,也包括文科、社科等新兴学科。
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有跨国联合办学项目。
越来越多的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国际认可,学位证书具有国际认可度。
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由于合作办学项目具有跨国性,各方面条件和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因此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一直是合作办学的难点。
其次是文化融合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如何在合作办学中实现文化的融合也是一个挑战。
再次是人才培养问题。
合作办学项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提供了机会,但如何培养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仍需进一步探索。
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合作办学的法律政策支持,制定更加明确的法规和政策,为合作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合作办学项目质量,加强质量评估和监管,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和国际化的教学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和最新政策一、中外合作办学1、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 2003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 5 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和保持了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势头,社会关注度、信誉度、品牌度有所提升,社会影响扩大,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凸显。
截至目前,经审批或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独立大学、二级机构和项目共计 2371 个,其中包括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7所中外合作大学,本科以上的二级机构56个,项目1087个。
中外合作办学覆盖各个教学层次和类型,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200 多个专业;从办学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 55 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 45 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 1.4% 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超过 150 万人。
2、中外合作办学的有益尝试与积极成效首先,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境外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国内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实践中,中外合作办学以设立境外教育机构创新办学主体,以中外合作模式创新学校运行机制,以多样化自主办学创新管理模式,以多元投资创新办学资金来源。
其次,合作办学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国际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人才。
从2014年一项针对13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的调研来看,应届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达到88.32%,二次就业率达到 95.61%以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达到90.51%;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中,48.59%获得了到世界前 100 名大学就读的机会,70%的学生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工作,有 45%就职于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
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是 和某 一个 国家 的高 校合作 办学 。 ( 二) 专 业开设 情况 通 过 对 河南 省 1 2所 高校 中外合 作 办 学本 科 教 育项 目专业 开设 情况 的调 查 , 笔 者发 现 , 按 照 中华 人
生都要 在 中方 学校 修 得 相 应学 分 , 通 过语 言 考 试 后 再 被 合作 学校 录取 , 方 能接受 国外 优质 教育 。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有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 外合 作办 学项 目两种 。依 据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中外 合作 办学 条 例 》, 内地 与 港 澳 台 地 区 合 作 办 学 也 归 为 中外合 作办 学 。
l 1 6
是 学历 教育项 目, 学生 必须 通过 统招 考试 , 填 报志 愿, 毕 业后 分别 获得 中外 双方 学校 颁发 的文 凭 ; 一是 非学 历教 育项 目, 学生无 须 填报 志愿 , 只需参 加 学校 自己举 办 的入 学 考 试 即 可 。无 论 是 哪一 种 形 式 , 学
二、 河 南省 调配 交 中科专业 目录, 上述 1 2 所高校 中外合作办
学 开设 的专 业 涉 及 经 济 学 、 教育学、 文 学、 理学 、 工 学、 医学 和管 理学 七 个 门类 , 其 中涉 及 经 济 学 、 工学 和管理 学 的专业 较多 。
一
、
中外合作 办 学的概念 界定
2 0 0 3年 3月 1日, 国务 院 公 布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条例》 第二条从教育法 规层 面对 “ 中外 合作 办学 ” 作 了明确 界定 : 中外合 作 办学是 指 “ 外 国教 育 机构 同 中 国教育 机 构在 中国境 内合 作举 办 以中 国公 民为主要 招生对 象 的教育机 构 的活动 ” 。 目前所 称 的 中外 合作 办学 一 般是 指 国家 鼓 励 的在高等教 育 领域 、 职 业 教 育领 域 开 展 的 中外 合 作办 学 。 中外合作 办学 按 办学 方 式 可 以分 为 以下 两 类 :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作项目。
这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通常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机构、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合作方式等多种形式。
背景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国家之间合作办学也逐渐增多。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2 相关意义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作办学,可以促进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渠道。
合作办学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了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鉴与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为中外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推动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都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旨在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国际化、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世界各国教育交流合作的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为我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为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2. 正文2.1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当时中国逐渐开放对外合作办学,吸引了一些外国院校来华合作办学。
1995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学校与外国高等学府或国际组织合作共办学校或项目,以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资源和促进国家间交流合作为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合作办学项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导致部分项目出现低质量和低效益的情况。
其次,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这给师生交流和教学带来了困难。
再者,中外合作项目过于依赖境外的本科教育资源,歧视本土教育资源的投入。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增长,各地高校纷纷与外国高校进行合作,以提高本校教育质量和国际知名度。
其次,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学位项目、学分互认项目、双学位项目等。
再者,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方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合作外,中国高校还与发展中国家的高校以及国际组织开展合作。
为了解决合作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教学能力,解决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问题。
再者,加大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本土教育质量,减少对境外资源的依赖。
另外,应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办学项目,注重向这些国家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此外,要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外国高等学府的合作,中国高校能够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外国高等学府也受益于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能够通过在中国设立合作机构或项目,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并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河南省地方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思考
河南省地方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思考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在已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河南高校中,地方普通高校占据绝大多数。
本文梳理了全国和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地方普通高校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5-0001-04收稿日期:2019-01-24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SJGLX354);郑州轻工业大学第五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电机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郑州轻工业大学第十二批教改项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作者简介:武洁(1979-),男,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高教教与学及教学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主要矛盾转化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短板,国际化办学是地方普通高校推进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1]。
一、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其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外国学生和学者前来交流学习。
本文通过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合作办学项目种类丰富,但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模式、问题与挑战及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呼吁高校应加强与外国院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际化培训,推动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发展模式,问题与挑战,发展策略,对策与建议,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的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河南省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合作层次和广度不断扩大。
这种合作办学形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也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师资和学术资源共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但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机构选择不当、师生交流不畅、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有必要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对策,以推动我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该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河南高校及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汇报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概念(一)何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我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1.依据办学主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又可分两类,一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目前,中国此类机构有五家,分别为长江商学院(研究生层次,其余四所为本科层次)、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一类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本科层次)、河南商专中爱国际商学院(专科层次)、郑州中澳学校(郑州七中校内,高中层次)。
2.机构与项目的区别:一般而言,机构规模较大,机构内可拥有多个专业,在招生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易于调整招生专业及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项目规模较小,一个项目即为一个专业,如想申报新专业,必须重新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
专科层次项目由教育厅审批,专科层次机构由教育厅报省政府审批;本科层次项目与机构均由教育部审批。
3.依据办学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可分四类: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高中及以下层次。
4.依据招生情况,可分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
计划内学生颁发中国文凭或中外两种文凭;计划外学生颁发国外大学文凭。
(四)适用的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办法》二、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1994年,郑州大学与台湾广兴文教基金会联合成立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1年,升达转制为民办院校,河南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机构仅剩西亚斯国际学院一家),首开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之先河。
河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特别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颇具规模。
截止2012年底,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12个,其中本科机构1个,专科机构11个;项目20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9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4个。
与世界500强高校中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爱尔兰考克大学、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校生人数超过6万人,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有效地缓解了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供应的不足。
(一)办学模式1.合作模式(1)依据合作主体的数量可分为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
双边合作一般是指我国境内高校与境外高校直接进行合作。
多边合作通常是指除了双边高校以外,还有其他组织参与合作办学,如中介机构、民间组织、政府机构等。
河南省高等教育领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多数为双边合作,但也有一分部机构采用多边合作模式,如郑大西亚斯国际学院就是郑州大学与美国西亚斯集团、美国堪萨斯富德海斯州立大学三方合作的成果。
(2)依据合作办学收益的分配方式可分为分成式与成本式。
分成式一般是指合作方依据在办学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取得不同比例的学费分成。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外方要承担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学任务,因此外方一般要收取三分之一以上学费分成。
成本式是指合作双方不采用分成的方式,而是将所收学费用于支付双方的办学投入,包括办学管理部门的运营费、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保养费、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等。
在河南,两种合作模式并存,前一种模式相对比较简单,招生规模不太大的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多采用这种模式;后一种模式较为复杂,合作双方关系密切且外方不要求直接经济回报的高校多采用这种模式。
2.组织和管理模式河南高校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二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定位成管理职能部门;三是将中外合作办学部门办成一个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二级教学单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可谓第一种模式的代表。
西亚斯国际学院虽然只是郑州大学的二级学院,但在人事、财务、教学管理、后勤保障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郑州大学基本不干涉西亚斯学院内部的日常管理,只是派出少数党政干部在办学方向上予以指导。
在第二种管理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部门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职能,通常以国际交流合作处或外事处的形式出现。
在黄河水利水电学院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协调和管理,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则由外语系负责,学生亦由外语系来管理。
第三模式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位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二级教学单位,通常以国际教育学院的形式出现。
国际教育学院内部的管理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配备部分独立的师资,主要包括学生管理人员、语言课教师和少量专业负责人。
比如河南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不仅要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助外方教师上课、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协调相关院系来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
(2)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完全通过经济杠杆来协调相关院系和外聘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
郑州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学院便是采用这种模式,它将中方课程以议定的价格分包给郑州大学的相关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没有专业课教师,仅负责安排课程、考试、教室、管理学生等事务,具体的教学工作主要由相关系部派负责。
(3)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主要依靠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行政命令来协调相关院系完成教学任务。
郑州某商业学校国际教育学院采用的便是该模式。
国际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安排外方课程和管理学生,校内教学任务则主要由教务处协调各系部承担。
3.培养模式(1) 按学生学习方式分单校园与双校园模式。
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较为灵活,学生既可选择在仅在国内完成学业,也可以在一定经济实力和语言成绩的基础上出国深造,模式有“2+1”、“2+2”、“3+N”等多种方式。
(2)按颁发文凭的方式可分为单文凭与双文凭两种模式。
河南纳入国家计划的合作办学项目,以单文凭模式为主,即仅发中方高校的文凭。
河南专科项目有一部分为双文凭模式(多为2007年前审批的)。
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全部为单文凭模式,仅发放省内高校文凭。
(二)办学规模1.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河南高校情况截止2012年下半年,河南省共有56所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活动。
从合作办学机构的分布来看,仅3所专科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机构,其他余的9个合作办学机构均在本科院校。
从项目的规模来看,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等本科学校项目较多,排名较为靠前。
因此,从总体上看,本科院校是河南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军。
2.参与河南省合作办学的外方高校从合作对象国别分布来看,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92所高校与河南高校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办学关系。
从统计情况来看,排名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英国(20所高校)、澳大利亚(15所高校)、美国(10所高校)、加拿大(9所高校)。
从合作伙伴国的语言环境来看,在15个合作国家中,虽然母语为英语的国家仅有7个,但从合作项目的语言环境来看,在228的合作项目中仅有20多个项目为非英语项目,英语国家和英语项目乃是河南对外合作办学的主流。
3.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学生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校生人数超过6万人,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
由于项目与机构众多,它们之间的学生规模差别相当大。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规模最大,全日制在校生达24000余人,郑大佛罗里达、黄淮学院、郑州轻院、河南农大、中原工学院、河大、河南财大等校合作办学招生规模也比较大,每校学生人数都在4000人以上。
与此相比,相当一部分专科学校的合作办学学生规模较小,个别学校不足100人。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学校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处于停招状态,项目名存实亡。
(三)办学结构1.层次结构至2012年底,河南省共有12个专科以上层次合作办学机构,其中本科机构1个,专科机构11个;共有228个专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本科项目49个,专科项目154个。
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河南仍是空白。
专科层次项目仍占据了主流。
2.专业结构由于河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众多,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也多达115个(其中有一部分为近似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农学等八大门类,合作专业涉及面较广,学科分布较为合理。
三、河南商专中外合作办学现状201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及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先后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和加拿大红河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1个合作办学机构即中爱国际商学院、1个合作办学项目即中加酒店管理项目。
其中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中爱国际商学院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等9个专业。
其中,中爱国际商学院采用“3+2+1”的培养模式,即专科3年在河南商专培养,课业成绩达标后赴沃特福德理工学院进行2年本科学习,本科毕业后可选择在爱尔兰继续为期1年的硕士学习。
中加项目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专科前2年在河南商专学习,课业考核达标后赴加拿大红河学院学习1年。
建院近两年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与合作双方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健康快速发展。
学校对外合作办学现有在校生696人。
其中,2011年学校投放专科一批招生计划700个,发放录取通知书490份,实际报到299人,报到率为61%;2012年学校投放专科一批招生计划506个,发放录取通知书506份,实际报到404人,报到率达到79.8%。
据了解,我校对外合作办学无论是在校生规模还是新生报到率都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四、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的运行机制问题我校国际学院的主要运作模式为:国际教育学院仅配备管理人员,主要依靠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行政命令来协调相关院系完成教学任务。
国际教育学院除承担外事职能外,主要负责安排外方课程和学生管理职能;校内教学任务则主要由教务处协调各系部承担,在此模式下,国际学院不负责校内教学安排,难以对教学质量把关;各系无法从中外合作办学中收益,没有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教务处既要负责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又要负责国际学院的具体教务安排,特别是灵活多变的教学安排,时常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