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神经
• 肺丛的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支 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 • 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 内脏感觉神经分布于支气管粘膜、肺泡和 脏胸膜
纵隔(mediastinum)
• 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 织的总称。呈矢状位,正中偏左,上窄下 宽,前短后长。
• 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 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 相对固定,病变时可偏移。
胸腔闭式引流术
肺 lung
• 位置 胸腔内,纵隔两侧,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 隔相连。肋面、膈面、纵隔面 • 肺尖:高出肋骨内上2-3厘米 • 肺底:隔膈与腹腔器官相邻 • 肺韧带: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 行,移行处在肺根下方二层胸膜重叠形成 肺韧带。
体表投影
• 平静呼吸时,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 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后正中线 两侧平第10胸椎棘突
食管上、下三角
食管上三角:
由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脊柱围成。
内容:食管上段 胸导管
食管下三角: 由心包、胸
主动脉、膈肌 围成。
内容:食管下段
迷 走 神
• 食管动脉:上段来自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 动脉;下段来自胸主动脉发出的食管动脉 • 食管静脉: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 奇静脉 • 淋巴循环,上段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下段注入纵膈后和胃左淋巴结。 • 神经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 • 凸侧发出头臂干、左 颈总动脉、左锁骨下 动脉(右向左) • 动脉导管三角: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 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 经和心浅丛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 平胸骨角分左右支气 管,气管杈(内面有 气管隆脊,辨认标志) • 气管男性平均13.6厘 米,女性12厘米
肺结构
• 左肺被斜裂分上下叶 •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 分为上、中、下三叶
• 图
几个概念
• 肺门: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有支气管、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支气管动脉、 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 支气管肺段:肺段支气管及所属肺组织, 锥形,底位于肺表面,尖朝向肺门。 • 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处,10组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
胸膜反折处所形成
的半环形隐窝,为
胸膜腔的最低处,
胸膜腔积液首先聚
来自百度文库积于此。
胸廓及血管
3. 肋间隙的结构
(1)肋间肌
(2)肋间血管
(3)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
在胸后壁应稍 靠下位肋骨上缘进 针。 在胸前壁应在
肋间隙中部进针, 以免伤及肋间血管 神经。
胸腔穿刺
组织。由于两侧胸膜接近,前纵隔较狭窄
中纵隔
• 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
神经和心包隔血管等
后纵隔
• 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 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 胸部和纵隔后淋巴结
食管胸部
• 与胸主动脉交叉,上部位于胸主动脉右侧, 下部位于胸主动脉前方 • 毗邻 • 狭窄和左心房压迹 • 食管后隐窝
胸交感干
• 位于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后方,肋头和 肋血管前方 • 借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与肋间神经相连 • 每侧交感干有10-12个胸神经节 • 上5对参与心丛、肺从、食管丛 • 6-9胸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大神经, 终于腹腔神经节 • 10-12胸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小神经, 终于主动脉肾节
• 左侧面观:左肺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交感干和内脏大神 经;主动脉及分支:食管上、下三角
右侧面观:右肺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右头臂静脉和奇静 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腔静脉
上纵隔
• 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 中层有主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 经
肺、纵隔的局部解剖
• 一 概述 • 二 分区 • 1 胸壁 • 2 胸腔 • 三 体表标志和标志线
Thoracic surface landmark
jugular notch
1. 2.
sternal angle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4th thoracic vertebra. The level where the the trachea divides into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bronchi.
• 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前层:胸腺
左右头臂V
上腔静脉
膈N 迷走N
中层:主A弓及其3大分支
后层:气管 食管 胸导管 左喉返N
胸腺thymus
• 左右两叶构成,前为胸骨,后面附于心包 和大血管前面,上达胸廓上口,下至前纵 隔。可达颈部。 • 随着年龄增长退化。 • 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3.
4.
The origin of the aortic arch.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5.
The second constriction of the esophagus..
胸 部 标 志 线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从上到下:
左肺为: 肺动脉 支气管 肺静脉
右肺为: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血管
• 肺血管:功能性,参与气体交换 • 支气管血管:营养性,供给氧气和营养物 质 • 肺动脉、肺静脉 • 支气管动脉:1-3支,起自胸主动脉或肋间 后动脉 • 支气管静脉:注入奇静脉
上5对参与心丛、肺从、食管丛 6-9胸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大神经,终于腹腔神经节 10-12胸神经节穿出的节前纤维构成内脏小神经,终于主动脉肾节
纵隔间隙
• 与颈部和腹部相连 • 胸骨后间隙:炎症蔓延,结肠代食管的胸 骨后径路 • 气管前间隙:纵隔镜入路 • 食管后间隙
• • • •
气管男性平均13.6厘米,女性12厘米 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4.5-4.8cm 右主支气管粗短陡直,1.9-2.1cm 分软骨部和膜部,动脉来自甲状腺下动脉、 支气管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
下纵隔
• 以心包前后界,分为前、 中、后纵隔
前纵隔
• 内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
2. 周界
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纵隔胸膜
上:胸廓上口 下:膈


• 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四胸椎体下缘的平 面,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 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 三分法,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 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前纵隔又 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隔
侧面观
副半奇静脉
• 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 脉 • 收集左侧上部的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胸导管
• 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 脉裂孔进入胸腔,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 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 向左侧斜行,然后经食管与纵隔胸膜之间 上行至颈部注入左静脉角。 • 引流全身3/4淋巴 • 损伤引起乳糜胸
迷走神经的胸部分支(后纵隔)
• • • • 经肺根后方下行 和交感干构成心浅丛、心深丛 肺丛 食管前丛、食管后丛—迷走神经前干、后 干入腹腔 • 作用:一般内脏感觉和一般内脏运动
胸主动脉
• 主动脉弓-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 后壁发出肋间后动脉 • 纵膈后淋巴结:食管 胸部周围 • 毗邻器官
奇静脉
三、胸膜和胸膜腔
1. 胸膜的概念
胸膜为一层薄而光滑
的浆膜,分二层: 脏胸膜
壁胸膜
脏胸膜和壁胸
膜在肺根处互相移 行,移行处在肺根
下方二层胸膜重叠
形成肺韧带。
胸膜腔:
概念: 为脏、壁二层 胸膜之间的潜在性腔
隙,左、右各一,内
有少量浆液,可减少
摩擦。
(注意与胸腔的区别)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 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经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 四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 收集右侧肋间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 • 沟通上、下腔静脉系,侧副循环途径。
半奇静脉
• 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静脉,沿椎体左侧 上行,达第八胸椎体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 管后方向右跨越脊柱,注入奇静脉 • 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 半奇静脉
胸腺瘤
• 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间隙内,一般为 一侧性的。 • 病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 型三类。 • 多为良性,包膜完整,有潜在恶性。 • 良恶性取决于生物学行为。 • 15%合并重症肌无力。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 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结合处汇 合而成,有奇静脉注入 • 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 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左头臂静脉长6-7厘 米,向右下,有时位于气管前方,易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