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背诵参考1..

合集下载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掌握: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掌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假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体系;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技术;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演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1、遗传的特征和胎期环境的影响;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含义;3、儿童社会化的特点;4、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6、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7、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一般掌握:1、遗传传递;2、遗传的影响力;3、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5、儿童对成人的影响;第三章学习的准备重点掌握:1、学习准备的性质;2、学习准备中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关系;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重点掌握:1、学习的性质和含义;2、学习的类型;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上)重点掌握:1、知觉的性质;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3、记忆的性质及系统;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5、思维的含义及其性质;6、促进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知觉加工理论;2、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3、语言与言语;4、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5、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背诵笔记

教育心理学背诵笔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3、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支架性教学指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5、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方面。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8、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9、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0、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其功能体现在维持、促进、发展。

11、非正式群体: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特点是成员之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有可能存在排他性;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成员的角色数量不固定。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系统梳理(背诵版)解读复习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系统梳理(背诵版)解读复习课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C.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2.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儿》D.《民主主义与教育》3.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A.感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知觉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5.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6.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这说明学生具有()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7.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8.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C.教学包括课程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9.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是()A.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来巩固知识B.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来巩固知识C.运用感知觉的对比来巩固知识D.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10.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1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2.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3.以下说法含有学习迁移观点的是()A.复习是成功之母B.触类旁通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14.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形成守恒性的阶段是()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1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激情2.直观性原则3.自我效能感4.班集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理学》课程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 [ ]A.⼼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A.命题B.表象C.概念D.产⽣式3.教育⼼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的过程⽽组织的,包括学习⼼理、( )、学⽣⼼理和教师⼼理四⼤部分内容。

[ ]A.认知⼼理B.教学⼼理C.教育⼼理D.德育⼼理4.下列不属于⼼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B.客观性C.减缩性D.观念性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A.专家有庞⼤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C.新⼿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的特点发明了象[ ]A.⼀个⾃变量B.⼀个对照组C.⼀个可变量D.⼀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的教学进⾏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案,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 ]A.平等中的⾸席B.管理者C.促进者D.反思者8.学习骑⾃⾏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A.其⼼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为B.品德就是道德C.品德就是个性D.品德⼀定危害社会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可能更? [ ]A.创造性智⼒B.分析性智⼒C.实践智⼒D.⾃我认知智⼒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般的?[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物为美国哲学家、⼼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C.格拉塞斯费尔德D.奥苏贝尔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A.⾃我价值理论B.控制点理论C.成就⽬标理论D.⾃我决定理论14.有的⼈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型C.冲动型D.反思型15.根据斯⾦纳发明的⼀种学习装置“斯⾦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经典性条件作⽤理论D.信息加⼯理论16.教育⼼理学家利⽤某种⽅式了解⼉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法是 [ ]A.个案法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C.观察法D.⼈种学研究17.学习“医⽣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句“律师对医⽣起诉了”,这采⽤了 [ ]A.精细加⼯策略B.组织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19.下⾯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C.特殊迁移说D.试误说20.下⾯哪个是⼈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A.谦虚B.⾃信C.⾃尊D.移情性理解21.提出以实⽤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改⾰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22.个体具有应⽤⽂字思考及使⽤语⾔传达意义的能⼒,这种能⼒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语⾔智能B.逻辑⼀数学智能C.空间智能D.内省智能23.学⽣在熟悉了“胡萝⼘”、“豌⾖”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24.⽪亚杰认为⼉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A.⾃律阶段B.⽆律阶段C.纪律阶段D.他律阶段⼆、填空题:1.维果茨基认为,⾼级的⼼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高等教育心理学小抄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小抄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点题【注:此资料根据2012年11月24日南师大老师最后一堂课划的重点复习范围制作。

制作人:伍家松、杨淳沨】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创使人是弗洛伊德。

研究(无意识现象)3.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4.【简答题】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论述题】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者的联系表现在:(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突出体现在:(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主要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而“发展”则主要由发展心理学来研究;(2)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7.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要求都要掌握)(1) 威信效应(2) 名片效应(3) “自己人”效应(4) 好感效应8.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1)尝试式教学(2)因循式教学(3)策略式教学9.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它包括(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等特点;在学习方式上它包括(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一、复习题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课时计划、课堂过程、课后评价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外部支持。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耗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B知识传授者角色。

3.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的解释是: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

4.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5.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

6.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C 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

考编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

考编必备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

引言概述:在备考编制考试过程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考试科目。

而记忆口诀则是备考中提高记忆效果和复习效率的利器。

本文旨在为考编学生提供一套专业而实用的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帮助他们在备考中更加高效地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教育学记忆口诀1.课程与教学原理①目标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②基于理论:结合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③生活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④多元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⑤内容整合: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各个阶段的特点;②学习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③教育测量与评价:采用合理测量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④教育心理咨询: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干预;⑤教育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

3.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①教育法律知识: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维护教育秩序;②师生关系伦理:倡导师生平等、尊重、互助的关系;③教育公平伦理:关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④教育权威伦理:建立教师权威,促进课堂秩序;⑤教育道德伦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教育心理治疗①感知技巧治疗:通过训练感知能力,调节情绪状态;②认知技巧治疗: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心态;③行为技巧治疗:通过行为改变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④社交技巧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⑤自我控制技巧治疗:训练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5.教育行为分析①行为分析理论:通过观察和实验,解析行为规律;②教育行为改变技术:采用合适的条件和技术,改变学生行为;③激励技术:通过激励来增强积极行为;④惩罚技术:适度使用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⑤行为治疗技术:通过行为干预来改变学生不良行为。

总结:本文介绍了考编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记忆口诀,包括课程与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治疗、教育行为分析五个大点。

每个大点下以五至九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涵盖了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知识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知识

心理学名词解释5个,填空20个空,简答4-5个,论述1个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及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答: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系统性原则: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鼓励、片面、分列式地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心理学的课题要从教育实践中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育。

教育性原则: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包含: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章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位代表:美国的詹姆士著作《与教师的谈话》指出,通过观察提问以及与学生交换意见可获得有关学生诸如观念、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并以此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观点为促进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

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阶段:创立阶段,迷茫阶段,学则阶段,整合阶段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内容,范式4.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专家型教师: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力的老师。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02111)复习资料(已考过)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02111)复习资料(已考过)

02111《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问: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2、问:(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

1913年,《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中,初创时期指(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过渡时期指(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发展时期指(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956)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是他的代表作,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6、布鲁纳的《教育过程》(1960)是其代表作,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影响巨大。

7、加涅是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

《学习的条件》(1965)是他的代表作。

8、奥苏贝尔的1968年和197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影响较大,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9、安德森与富斯特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10、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11、(名词解释):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察法不同.教育经验总结法:它不只是调查法利用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而是有目的地整理这些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1.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 消退: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3.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班杜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 负强化: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5.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其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6.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8.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9.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0.相关研究:指对某一事件或人动物的行为做出研究得出更深一层次的。

相关研究是科学理论的前提。

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分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2.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人的一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矛盾,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的解决,不但推动了心理发展,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特殊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3.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即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4.连续接近技术:是指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经典条件反射:是指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

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

6.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和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一套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7.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加涅进一步提出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这是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的核心思想。

8.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9.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理论”,是由贾德(Judd)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的相似性,而在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的理解。

10.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二、简答(30分,每题5分)1. 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什么?行动研究:是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

行动研究的特点主要有: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和自我评价。

(1)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一)行动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教师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决策、管理、教学实际问题,比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学习策略、评价方法、教师培训等。

将各种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主动吸收并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通过实施行动研究干预,使问题得到解决。

行动研究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首要目标,并不关注普遍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只是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上,更强调两者的结合。

(二)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行动研究特别强调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注重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不论是实际工作者所进行的独立研究,还是与专家合作所进行的“支持式”、“合作式”研究,研究者都密切关注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行动的能力和行动质量,改变本身的现实的问题环境。

行动研究的对象是实践,是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

在行动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践,通常被理解为有信息依据的、应承担责任的行动,或被看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负责态度而采取的战略性行动。

正如一位实践行动的理论家所说的,“实践的问题是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其答案只能在做某事中找到。

”(三)行动研究的群体提倡实际工作者与专家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一点,与传统意义的“专家学者式”研究模式不同。

在专家学者式的研究活动中,实际工作者被视为被研究的对象,而专家则用科学方法研究别人。

行动研究既然是研究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所以,只有实践者或实践者群体才能进入行动研究过程。

它要求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要求专业研究者参与实践,使实际工作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实践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并实现彼此的结合提供了结合点。

这自然就需要实践者的密切配合、自由交流与共同协作。

这样做,有利于完成各自的角色转换,共同组织起来,相互尊重,民主合作,成为一个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科学研究群体,能够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

(四)行动研究的环境是自然、真实的、动态的工作情境这一点,与那些必须严格控制研究条件,研究对象要受研究者干预措施的影响的研究不同。

自然情境是行动研究的对象,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便是它的“实验室”,它所解决的是这个环境中的问题,并力求改善这个环境。

行动研究必须且只能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情境中进行。

只有如此,才能通过现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并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通过多种方式手段来监察行动的效果,也才能通过及时反馈对行动和计划做出调整,以达到改革的目标。

所以,有人将行动研究叫做“现场研究”。

(五)行动研究的程序是一个自我反思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过程这一点,与实证性研究的过程不同。

行动研究缘起于教育实践中的某一实际问题,终止于该问题的解决。

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研究的参与者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研究计划,改进行动措施,直至符合实际情境需要,达成实际问题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