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从而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即:\v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三、实验器材1、长木板2、小车3、刻度尺4、秒表5、木块四、实验步骤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木块将木板的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
2、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使其能够自由下滑。
3、在木板上选定两个位置\(A\)和\(B\),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A\)和\(B\)之间的距离\(s\)。
4、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自由下滑,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到达\(B\)处时,停止计时,记录所用的时间\(t\)。
5、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位移\(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1|较缓|05|20|025||2|较缓|08|32|025||3|较陡|06|15|04||4|较陡|07|18|039||5|最陡|08|12|067||6|最陡|10|15|067|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 =\frac{s}{t}\)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平均速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位移时存在的误差:刻度尺的精度有限,以及测量时的读数误差,可能导致位移的测量值存在偏差。
2、测量时间时存在的误差:秒表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可能存在反应时间的延迟,导致时间测量不准确。
3、斜面的摩擦力:斜面与小车之间存在摩擦力,这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范文篇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用符号表示V=时间t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6、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六、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
(填“前”或“后”)。
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物理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平均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
通过实验可以直接测量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并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小球在斜面上的滚动时间和位移,来探究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条光滑的斜面、一个小球和一个计时器。
首先,将斜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固定不动。
然后,将小球放在斜面的顶端,并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测量小球滚动的水平位移,可以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时间和位移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
假设小球滚动的时间为t,滚动的水平位移为d,则平均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V = d / t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五次测量,并记录下了每次的时间和位移数据。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汇总表格:实验次数时间(s)位移(m)平均速度(m/s)-----------------------------------------------------1 2.5 3.0 1.22 2.3 2.8 1.23 2.4 2.9 1.24 2.6 3.1 1.25 2.5 3.0 1.2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2 m/s。
这意味着小球每秒钟滚动1.2米的水平位移。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1.2 m/s。
这个结果表明,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每秒钟平均移动1.2米的水平距离。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较好,五次测量的平均速度均为1.2 m/s,说明实验的重复性较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结果只是基于我们所使用的斜面和小球的特定条件下得出的。
如果改变斜面的角度或小球的质量,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平均速度,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长直线轨道、一辆滑轮小车、一个光电门、一些标志物和一个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轨道两端高度相等。
2. 通过滑轮将小车连接到一个重物,并将重物悬挂在桌子的边缘。
3. 将光电门分别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并与计时器相连。
4. 在轨道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标志物,用于计算小车的位移。
三、实验过程1. 先将小车静止放置在轨道的起点。
2. 启动计时器,并让小车开始运动。
3. 当小车通过起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当小车通过终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5. 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间和相应的位移。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光电门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然后,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例如,假设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0米,总运动时间为5秒,则平均速度为10/5=2 米/秒。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计算出了对应的平均速度。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平均速度与位移呈正比,与运动时间呈反比。
这符合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物理认识。
五、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光电门的响应时间和测量系统的延迟,实际记录的时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此外,轨道的平整度和小车的摩擦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也十分重要。
六、实验应用与展望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
例如,在交通管制中,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测量来监测车辆的行驶情况,判断是否超速或者拥堵。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v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v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s1 = t1 = v1 =
S2 = t2= v2 =
S3 = t3 = v3 =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4、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8、实验数据记录表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9、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
日期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秒表。
实
验
探
究
1、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9、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
速度=路程/时间(v=s/t)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15
6.7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 (cm/s)
第一次
50
10
5
第二次
100பைடு நூலகம்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金属片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
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四)实验数据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s1=88.88cm t1=4.0s v1=22.22cm/s s2=44.44cm t2=2.2s v2=20.2cm/s
(五)分析论证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v1>v2,并且还可以算出先半段路程s3=s1-s2,先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3=t1-t2,计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s3/t3=(s1-s2)/(t1-s2)=44.44cm/1.8s=24.7cm/s;
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依次为v3>v1>v2
五实验结论
1、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车在斜面运动全程的速度为22.22cm/s
六交流评估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试间。
2、斜面垫起的一端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会使得小车速度过
大,不易记录时间;过低可能会使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
3、实验中,若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计时,会使得测量的时间
偏小,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将偏大;若小车撞击金属片一段时间后停止计时,会使得测量的时间偏大,计算得出的平均速度将偏小。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正确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利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பைடு நூலகம்
验
步
骤
1、检查实验器材;(练习使用停表)
2、安放斜面和挡板;
3、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测量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5、测量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6、整理器材
实
验
数
据
实验次数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1
2
3
速度的平均值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实
验
数
据
分
析
(1)测量小车在全程三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大小,目的是为了什么?
(2)比较小车在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交流与评估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距离内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三、实验器材:
刻度尺、秒表、小车、轨道、金属片。
四、实验步骤:
1. 将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小车放在轨道的一端,在轨道另一端放置金属片。
2. 用刻度尺测量轨道的长度s,并记录下来。
3. 让小车从轨道的一端自由滑下,用秒表记录小车从轨道一端滑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t。
4. 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轨道上的平均速度,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3 次,取平均值作为小车在轨道上的平均速度。
五、实验结果:
1. 记录每次实验中轨道的长度s 和小车通过轨道所用的时间t。
2. 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的平均速度v,并将结果填入表。
六、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车在不同轨道上的平均速度不同,轨道越长,小车的平均速度越慢。
七、误差分析:
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的原因有:
1. 测量轨道长度和时间时存在读数误差。
2. 小车在轨道上滑行时可能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3. 实验中可能存在人为操作误差。
八、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保持轨道水平,以减小误差。
2. 测量轨道长度和时间时要仔细读数,避免误差。
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并探究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计时器或秒表2. 直尺或测量尺3. 平滑的水平地面4. 一块小物体(如小球或石头)实验步骤:1. 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小物体,并将其固定在起始位置上。
2. 使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时间。
3. 启动计时器或秒表,让物体自由运动一段时间。
4. 停止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停止运动时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
6. 根据测得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7.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实验1:时间(s)位移(m)0 01 22 43 64 8实验2:时间(s)位移(m)0 01 12 43 94 16实验结果:通过计算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随着时间的增加,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增加。
2.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位移越大,物体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记录时间和位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种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中测得的是物体的平均速度,而不是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如果我们想要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记录物体的位置和时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五、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六、收集数据的表格:根据测量数据和实验原理,计算出小车在全程、上半段、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并填在下表中。
七、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υ1,上半段路的平均速度是υ2,下半段路的平均速度是υ3,则υ1、υ2、υ3大小关:;小车速度越来越,小车做运动。
八、交流与评估、误差分析:1、本实验可能的误差来源有哪些?2、哪个物理量不容易测量?如何改进?3、为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采用什么方法?4、本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九、课后练一练1.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片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4.骑自行车上坡用50s,下坡用20s,坡长100m,求:(1)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2)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5.如何利用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测出从家步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平均速度,并探究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计时器、一个直尺、一个小球和一条光滑的水平轨道。
2.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障碍。
3. 将小球放置在轨道上的起点处。
4.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所经过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测量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的位移。
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时间(s)位移(m)1 0.52 1.03 1.54 2.05 2.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如下:时间间隔(s)平均速度(m/s)1 0.52 0.53 0.54 0.55 0.5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讨论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无论时间和位移如何变化。
这是因为我们设置的轨道是水平且光滑的,没有外力的作用,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没有受到阻力,因此其速度保持不变。
然而,我们也可以预测到,在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平均速度通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例如,如果我们在轨道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小球将会受到推动而加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增加。
相反,如果我们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小球将会受到阻碍而减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减小。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理想的条件下,物体的平均速度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世界中,外力的作用会导致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为我们理解速度和运动提供了基础,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参考。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计时器、直尺、小球和水平轨道。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间隔和位移。
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无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研究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深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3.学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掌握公式 v。
实验原理:
使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照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中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讨论:
1.与其他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在实验中是否有其他发现或疑问?
表格:
路程s1 =
路程s2 =
路程s3 =
时间t1 =
时间t2 =
时间t3 =
平均速度v1 = 平均速度v2 = 平均速度v3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v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v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s1 = t1 = v1 =
S2 = t2= v2 =
S3 = t3 = v3 =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测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平均速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 ÷总时间。
三、实验器材1、长木板2、小车3、刻度尺4、停表5、木块四、实验步骤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木块将其一端垫高,形成一个斜面。
2、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小车运动的同时,用停表开始计时。
3、当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按停停表,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t。
4、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s。
5、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路程 s(m)|时间 t(s)|平均速度 v(m/s)||::|::|::|::|| 1 | 12 | 20 | 06 || 2 | 15 | 25 | 06 || 3 | 18 | 30 | 06 |六、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次测量得到的平均速度值较为接近,均约为 06 m/s。
这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是相对稳定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每次测量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测量路程和时间时存在读数误差。
2、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并非完全恒定。
3、操作停表时的反应时间不同。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中采取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尽管如此,误差仍然难以完全消除。
七、实验注意事项1、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否则小车运动速度过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坡度也不宜过小,否则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
2、测量路程时,要以小车的前端为起点,后端为终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操作停表时,要注意及时启动和停止,尽量减少反应时间带来的误差。
八、实验拓展与思考1、如果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的平均速度会如何变化?我们可以推测,当斜面坡度增大时,小车受到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增大,加速度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平均速度也会相应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
v
二、实验原理
v 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
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
v
速度v2。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
?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1
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
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下半段路程是,运动的时间是,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在斜面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和
有关。
课后反思:
2
篇三: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称钩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