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

合集下载

赣北地区黑色岩系钒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赣北地区黑色岩系钒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114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赣北地区黑色岩系钒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王广友,陈立泉(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 鹰潭 335000)摘 要:江西的赣北地区以丰富的有色(贵)金属享誉盛名,同时也是钒矿的主要成矿区,目前已勘查发现杨林山、硐门、上村等多个钒矿床。

赣北地区早古生代独特的沉积环境催生了其广为发育的黑色岩系,为钒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笔者结合上村钒矿的野外工作对赣北地区的钒矿进行了总结,并对钒矿的成矿规律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赣北地区黑色岩系找矿工作有些许启示。

关键词:赣北地区;黑色岩系;钒矿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7-0114-2收稿日期:2021-09作者简介:王广友,男,生于1990年,汉族,海南屯昌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1 地质背景本文赣北地区是指萍乡—广丰深断裂以北的江西地区,主要包括江南东段成矿带、钦杭东段成矿带。

赣北地区除了贵、有色金属享有盛名,全省发现的钒矿床(点)也主要集中于此。

区域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其黑色岩系的发育为钒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勘查发现永修县杨林山、修水县南岭、武宁县硐门及上饶县上村等多个钒矿床[1]。

图1 赣北地区黑色岩系分布图2 黑色岩系钒矿形成与黑色岩系具有密切的关系,受到黑色岩系的严格控制。

赣北地区黑色岩系赋矿层位均在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底部,层位对矿体空间展布控制明显。

荷塘组系卢衍豪(1955)创名,层型地在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东北5km 荷塘村。

省内次层型上饶县清水乡张家山剖面(图2),指整合于灯影组之上,杨柳岗组之下,由黑色薄层含碳硅质岩、碳质板岩、含碳硅质板岩,底部石煤层组成的地层体。

下部为黑色薄层碳质硅质岩、含碳硅质页岩夹石煤层,富含海绵骨针及黄铁矿结核,水平纹层发育。

代表滞流还原环境。

在广丰大南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显然是蒸发作用形成。

地层学

地层学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地层学三大定律:地层叠覆律,原始水平律,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与其他地质体接触关系:沉积接触,侵入接触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对比方法:1.岩石地层划分对比2.磁性地层划分对比3.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4.地震地层划分对比5.测井地层对比6.化学地层对比7.旋回地层对比8.事件地层(事件面、事件层、事件带、事件组合和事件集群)9.层序地层学对比岩石地层单位: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地层体,即以岩性岩相为主要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岩石地层单位-组定义: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结构类型的地层建组条件: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2)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3)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4)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1/5-1/20万)上表达)。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结果:形成相应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强调三套常用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和两套独立的地层单位系统(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时带是指在某个指定的地层单位或地质特征的时间跨度内在世界任何地区所形成的岩石体,与之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时时带是没有特定等级的正式年代地层单位,而不是年代地层单位等级系列(宇、界、系、统、阶)中的一部分;LU-CU1 LU具穿时性,而CU不穿时2 CU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严格对应;而LU的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是不一致的3 LU所依据的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古地理环境控制,而后者不可能全球一致的,因此, LU 的地理分布只能是区域性的;4 CU没有固定的具体岩石内容,而LU当岩性特征发生改变后,单位名称也变化;5 Cu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大的优点;而LU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对了解某一地区的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门寺镇以北12公里处。

该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储量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以下内容将从地质条件、矿床类型、成因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条件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处于皖南钨矿区的北部,地处南岭构造地带。

区内主要岩石类型有片麻岩、二长岩、辉长岩、斜长岩等。

矿区所在的石门寺地区地处于毛乌素—华南地区构造线南侧,为南岭造山带的后背地区。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受南岭造山运动影响。

石门寺地区的地壳从古生代到晚新生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形,形成了地层变形和构造断裂带。

二、矿床类型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属于岩体膜状矿床,形成于二长岩、辉长岩中。

据研究表明,石门寺地区晚侏罗世的二长岩、辉长岩岩浆侵入是石门寺矿床的主要岩浆活动期。

由于该岩体具有较大的前期岩浆捆绑能力,使得之后的岩浆复合作用更加强烈,促进了矿床成因环境的形成,铀钍元素参与了矿床成因的作用。

三、成因特征从矿物成分和矿物赋存状况来看,钨、铜和金等金属元素主要以胁迫照相和固体机械扩散的方式在矿石中富集。

钨矿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和黄钨矿等,铜矿主要为赤铜矿和黄铜矿,金矿为天然金。

矿体赋存形态有簇状、层状、管状、节理状等,矿脉主要由脉状、网状和截层状矿脉组成。

成矿流体主要为卤水和热水,成矿温度较高,通常在200℃以上。

四、总结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属于岩体膜状矿床,成因复杂,储量丰富。

该矿床是区域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中,需要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完善开发技术,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已有的数据,我们可以对该矿床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是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的储量情况。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成矿规律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成矿规律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成矿规律导读:近十多年来,江南钨矿带江西段相继发现了大湖塘和朱溪两个世界级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先后刷新了单个钨矿床钨资源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

使得江西省长期存在的“南钨北铜”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截至2020年7月,江南钨成矿带(江西段)已探获钨资源储量超550万t,约占中国总钨资源储量的50%,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钨矿资源储量分布格局。

江南钨矿带江西段钨矿勘查成果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表明这里是超大型钨矿床最有利成矿区段,其成矿规律倍受关注。

江西赣南以石英脉型黑钨矿而闻名于世,号称“世界钨都”,前人已总结了“五层楼+地下室”成矿模式。

而江南钨矿带(江西段)的钨矿床,以规模大、类型多、共伴生组分复杂、成矿年龄新等特点明显区别于赣南钨矿床。

本文系统分析了江南钨矿带(江西段)钨成矿背景和控矿因素,总结了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钨成矿系列,建立了“多位一体”钨矿成矿模式。

研究成果为江南钨矿带(江西段)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江南钨矿带全带以及全国其它地区钨矿勘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0引言钨是我国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和资源储备的重要目标矿产。

江西金属矿产素有“南钨北铜”的分布格局,以萍乡—广丰断裂为界,南界面为赣南地区、北面为赣北地区(图1、图2)。

赣南以石英脉型黑钨矿而闻名于世,号称“世界钨都”;赣北地区以铜矿床而著称,赣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壳幔混合型岩浆岩(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具有独特的成矿专属性,并对赣北地区的找矿起指导作用。

2010年,王登红在南京“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讨”会议上,首次提出江西“南钨北扩”的观点。

赣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西段)和江南成矿带(江西段)。

近十年来,江南成矿带(江西段)大湖塘与朱溪两个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相继刷新了单个钨矿床钨资源储量规模的世界纪录。

江南钨成矿带(江西段)钨矿以储量规模大、矿体类型多、共伴生组分复杂、成矿年龄新等特点区别于赣南钨矿床。

第九节 二叠系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桂中

第九节 二叠系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桂中

第九节二叠系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桂北,桂东北和桂东南亦有零星出露。

地层发育完整,为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及海底基性喷出岩。

总厚385—7164米。

与下覆石炭系一般为整合关系,局部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下统之间大都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少数为整合关系。

桂南钦州一带,上二叠统以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乃至志留系不同层位之上。

化石丰富,主要有蜒类、菊石、腕足类和植物等。

赋存矿产有煤矿、铁矿、锰矿、铝土矿、黄铁矿等,为广西重要含矿地层之一。

栖霞阶沿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栖霞山的命名,李希霍芬1882年建立,乐森璕1928年引用于广西,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

其岩性一般为深灰、灰黑色的灰岩,富含泥质、燧石和有机质,击之具硫化氢臭味为其特征。

桂中、桂西为灰白色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百色、田林、巴马、田东、武呜等地为硅质岩、硅质灰岩,整合于马平群之上;南丹—河池—带为浅色石英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夹泥灰岩、灰岩,南丹县朝阳、拉弓一带夹薄煤层;荔浦、平乐等县底部有黑色炭质页岩、铝土质泥岩、煤层、铝土矿等。

厚15-600米。

平行不整合于马平群之上。

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米氏蜒、喀劳德米氏蜒、拟纺锤蜒、希瓦格蜒及腕足类和山西带羊齿(植物)等,属早二叠世早期。

茅口阶沿用贵州省朗岱县茅口灰岩的命名,乐森璕1929年建立,张文佑、李捷1935年引用于广西,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称现名。

岩性为浅色灰岩,有时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或燧石,局部夹玄武玢岩,中性熔岩及火山角砾岩。

厚0-932米。

桂北、桂中的灰岩颜色较深,含大量燧石或硅质岩,厚300—600米;桂西、桂西南含燧石或硅质岩相对减少,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增多,角砾状灰岩及火山岩较发育。

宁明县亭亮等地有海绵、藻类生物礁。

厚515-643米。

整合于栖霞阶之上。

确定时代的化石有费伯克蜒、新希瓦格蜒、新米氏蜒、广西杨铨蜒、广西矢部蜒、文采尔珊瑚、卫根珊瑚、新石燕等,属早二叠世晚期。

张子敏(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_张子敏

张子敏(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_张子敏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张子敏1 吴 吟2(1.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2.国家能源局 北京 100824)摘 要:在编制了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有16个高突瓦斯区,有13个瓦斯区。

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

有望为更加深入地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可靠的基础和依据。

关健词:瓦斯地质图,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构造逐级控制,高突瓦斯区中图分类号: TD712. 2 文献标识码:A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Law and Zoning inChina's Coal MiningZHANG Zi-min 1 WU Yin 2(1. College of Safety and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Henan, China; 2.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24)Abstract: Based on the mine gas-geological map including 2792 mines, 173 mining areas and 22 provinces (area city), the Chinese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geologic tectonic level controlled theory and technology route were further deepened, also putting forward 10 types about the theory. Therefore, China coal mine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was divided into 29 areas which contained 16 high process gas areas and 13 gas zones. In addition, 1:2500000 China coal mine gas geological map was compiled. What has done is to deeply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China's coal mining gas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to lay a reliable foundation and basis.Key words: gas geological map; gas occurrence tectonic level control;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high-process gas area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现今煤矿瓦斯分布和赋存状态是含煤盆地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现今地球构造应力场演化作用的结果,都可归结为挤压剪切构造活动或拉张裂陷构造活动作用的结果,图1所示。

地层--二叠

地层--二叠

第四节 中 生 界—、三叠系华北地层区内该系几乎全被掩盖,为陆相碎屑岩系,生物化石稀少,总厚度450米以上。

扬子地层区三叠系主要分布于下扬子地层分区(地层划分沿革如表12),为陆棚相向海漫沼泽相演变的碳酸盐岩、红色碎屑岩和含煤碎屑岩系,最大厚度3800余米,菊石和双壳类化石丰富,并有颇具特色的爬行动物鱼龙,其生物面貌与古地中海型相似,并兼具环太平洋型特点。

江南地层分区是否存在中统未确定,上统厚度较大。

北淮阳地区是否有三叠系尚难肯定。

【华北地层区】仅发育下统,与二叠系连续沉积。

分为相互整合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

均系引用山西省宁武地区的地层名称。

刘家沟组:以界首县东北李楼钻孔为代表。

紫红色细粒长石英砂岩和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和砾岩。

厚度大于323米。

仅发现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蕨类孢子居次为特色的孢粉化石组合,其中以C o n i f e r a l e s(松柏类)和B e nn e ttit a ce a e a c u m i n e ll a(本内苏铁粉)占优势。

和尚沟组:代表性剖面同刘家沟组。

以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和含砾砂岩。

厚度大于123米。

未获化石。

【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包括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东马鞍山组、月山组、铜头尖组;上统拉犁尖组。

各组间均整合接触。

殷坑组:1965年创名。

标准地点贵池县殷汇和龙山。

由黄绿和灰绿色钙质泥岩与薄层灰岩互层,自北向南泥(页)岩减少而灰岩增多。

厚83—286米。

富含菊石、双壳类和腕足类(1)O p h i ce r a s(蛇菊石)-Ly t o p h i ce r a s(弛蛇菊石)带;化石,前者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化石带:(2)G g ro n it e s(环齿菊石)-P r i o n o l ob u s(齿叶菊石)带;(3)F l e m i n g it e s(佛莱明菊石)带。

双壳类可建C l a r a i a w an g i(王氏克氏蛤)组合;C.s t a c h e i(射饰克氏蛤)组合;C.au r it a(带耳克氏蛤)组合。

浅谈赣东北上二叠统龙潭组层序地层、古地理与乐平煤

浅谈赣东北上二叠统龙潭组层序地层、古地理与乐平煤

浅谈赣东北上二叠统龙潭组层序地层、古地理与乐平煤徐克定【摘要】赣东北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个完整的准二级层序,含15个三级层序,按体系域分七个阶段描述了古地理特点.垂向上水体由浅至深再至浅,横向上南浅北深,有官山段上部、狮子山段、王潘里段上部三个障壁形成期.赣东北龙潭期含煤建造,多数是在潮汐为主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成煤环境与潮汐带伴生在一起,不同成煤环境形成不同的煤.退积型平缓潮坪,分内、中、外三种亚环境,分别形成富镜质组树皮煤、贫镜质组树皮煤、富镜质组含树皮煤;障壁后潮坪形成富镜质组富树皮煤;三角洲平原和滩脊带形成腐植煤.真正质量最好的乐平树皮煤,只发育在退积型平缓潮坪的中带.不同类型的煤,生烃条件大不相同.【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2【总页数】11页(P34-44)【关键词】龙潭组;层序地层;古地理;煤形成环境;江西;乐平【作者】徐克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上二叠统龙潭组为江西最主要的含煤和产煤层系,其中所夹的树皮煤含油率在全国最高。

解放后,江西省地矿局、煤炭厅所属的研究所、勘探队对龙潭煤系的沉积环境和树皮煤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有丰富的成果资料。

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商定分南北两个盆地带,重新开启江西省油气勘探工作。

北盆地带勘探主要是指鄱阳湖区及其边缘以海相古生界为主的油气勘探,为了组织勘探施工,开始进行了北盆地带周围的地质构造和龙潭组沉积环境的调查研究。

21世纪初,北盆地带赣东北区块由原浙江石油勘探处登记,继续开展油气勘探,进行数字地震面积普查、深井浅井钻探和油气测试。

笔者主要对北盆地带进行了油气地质条件的比较研究,重点是岩心岩屑编录,通过钻井和地表剖面的系统观察,进行龙潭组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和乐平煤系树皮煤生油研究,描述岩心近10口井,地表剖面5条以上,研究录井剖面多条,并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草成了此文。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所谓 的石炭一 二叠 系过 渡层 多建立新 阶,如黄志勋
从而 决定对石 炭系进行二分 , 二叠 系进行 三分 。将 对
原 划人 石 炭系 的马平 组 ( ) 进 一步 细分 , 群 也 其下 部
Tice带 仍归 上石炭 统 , riis tt 其他 大部地 层归 人下二叠
统; 原下 二叠 统的栖霞 组及 茅 口组 改划 为 中二叠 统 ; 上二叠 统与原来 的划 分基本 一致。本文研究 的范围 , 主要 牵涉到 马平组及所谓 的石炭一 二叠 系过渡层 。 2 世纪 7 年代末 至8 年代 以来 ,我 国广大地 质 O O O 工 作者 对 上石 炭统 Tict 带 及下 二 叠统 进 行 了不 rii s t e
基 盒 项 目 t 家 自I 科 学 基 金 及 地 质行 业 技 术 发 展 基盘 (80 9 )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课 题 ( _ 2 1 联告 资助 目 } ! ; 4 70 3 ; Y_ 9 — )
作者筒介 夏目英 , ,9 1 女 13 年生 , 研究员 , 从事 石炭一二叠纪 地层及釜委 化石研究 。
中 圈分 粪 号 :5 4 5 P 3 4
阶是世 界标 准年代地 层表 中最 小的单位 。 因此 ,
究 。有 的还进 行 了多 学科 ( 序地 层 、 石地层 、 层 岩 古 生态 、 磁性 地层 及氧 碳 稳 定 同位 幕 的测 定 ) 综 合 的 研究 。 些 都为 年代 地层 单位 阶的划分 打 下 了坚 固 这
同程度 的多 门类生物 群 的深人 而系统 的研 究 ,发现 了大 量 的 古 生物 化 石 ,建立 了相 应 的生 物 带 ( 亚 带 )组合 带 ( 、 组合 亚带 ) , 进 行 了生 物演 化 的研 等 并

【地史学】 第14章_三叠纪

【地史学】  第14章_三叠纪

物化石,在邻区山西沁水盆地
相当地层中发现著名的肋木
(Pleuromeia)植物群,应属早三
叠世。
印支运动
T3 T2
T1
中统下部二马营组 仍属干旱气候的紫红色河湖 砂泥质沉积,局部出现一些灰绿 色夹层。产中国肯氏兽 (Sinokannemeyeria)动物群。
江南古陆北东侧:中下扬子区主要为紫红色滨浅海碎屑沉积(巴东 组等)。
东部地区:海域缩小,仅在赣北、闽中等地出现滨浅海碎屑沉积 。整个海盆同属特提斯生物大区,说明东西海域依然贯通。
中三叠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华南地区大规模海退,海域 范围已退缩到黔桂及龙门山 前一隅,除中下扬子和闽中 存在近海盆地红层沉积外, 其余均转化为剥蚀区。这就 是著名的拉丁期大海退。
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整个中国北方古陆晚三叠世都属于db植物群东北吉林南部浑江地区也不例外那里的上三叠统小河口组为陆相含煤碎屑沉积产db植物但更往东的吉林汪清和黑龙江东宁一带上三叠统含煤陆相地层中出现中酸性火山岩和滨海相夹层所产植物化石虽然仍以银杏松柏和真蕨纲温带类型为主但南方热带亚热带特有的dc植物群分子也占一定比例显然与位处滨太平洋近海低地受到古太平洋暖流影响有关
北方大陆的陆相三叠纪标准剖面位于陕甘宁地区的鄂 尔多斯盆地,该剖面发育完整,顶底界线清晰,生物化石 丰富,且研究程度高。
下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
为紫红色砂岩、泥岩,砂岩多
具交错层理,是干旱气候条件
下的河湖砂泥质沉积。

长 已发现的大头龙(Capitosaurids) 群
和府谷鳄(Fugusuchus)等脊椎动
早三叠世以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分区比较明显,中晚三 叠世由于海侵范围扩大,各区相连,分区不明显。 古地中海区(特提斯区):由地中海向东至喜马拉雅,华南 区,向西至北美南部。以提罗菊石为代表。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长兴组、大隆组 两者即是相变关系,有时也是上、下关系。贵 州在部分地区可分为下部长兴组深 色灰岩与上部深灰色硅质岩为主 大隆组。
贵州二叠系地层系统
6-3-7 二叠系经历的构造运动
二叠系正处于全球构造运动华力西或海海 西运动阶段最后时期,全球板块发生首 次大拼合,联合大陆已经形成,构造运 动普遍,尤其板块相接区域发生强烈的 地壳运动,地层中发育火山喷发岩。而 中国所处区域,二叠纪末是印支运动开 始的阶段。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二叠系:是 古生界的最后一个系。 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 期, 为印支海西构造旋印支运动中,
许多的大陆板块、古海洋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碰 合,在二叠纪末期形成地史中著名的联合大陆(Pangea) 该大陆几乎由北延伸至南极,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带, 全球构造格局及古地理面貌发生重大变化。陆相、泻 湖相沉积类型广泛发育。生物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多近300个科的生物灭绝。 亚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拼合,中国 华南区域 发育内 陆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含煤的沉积类型,华北至 塔里木北部发育了内陆盆地的碎屑沉积。中国二叠系 地层分布广泛,生物化石以珊瑚、蜒类、菊石和植物 化石为主。

赣北地区成矿条件及典型矿床简介

赣北地区成矿条件及典型矿床简介

三、典型矿床
• (二)香炉山钨矿
• 11、找矿模型 • 1)成矿地质条件: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 岗岩+钙泥质围岩+接触带、层间破碎带等 有利界面; • 2)蚀变矿化特征:接触热变质带+高、中 温热液蚀变带+白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黄铜矿、铅锌矿组合矿化; • 3)物化探异常:磁异常、激电异常+特征 元素组合化探异常+白钨矿重砂异常。
三、典型矿床
• • • • (二)香炉山钨矿 3、构造 1)背斜倾伏端及次级背斜轴部控制矿床产出; 2)北北西、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控 制矿体展布 ,尤其近接触带的层间破碎带较上述 两组断裂更重要,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 3)接触带构造一方面使接触带内外原先控岩构造 更加扩展或发生断裂构造虚脱或产生新断裂裂隙 等,构成随后的含矿热液渗透、交代、充填的构 造系统;另一方面其与层间破碎带复合 构成重要 容矿空间。
三、典型矿床
• (二)香炉山钨矿 • 9、围岩蚀变及接触变质带 • 矿区内所有岩石地层均遭热变质作用,使原岩转 化为各种角岩及角岩化岩石。根据标志矿物及其 组合,划分了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Di—Bi)、透 闪石—绢云母变质带(Ho—Did)二个蚀变带,其中 前带为本预测区主要矿体分布地段,且矿体主要 赋存在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Di—Bi)中钙硅 角岩与花岗岩接触带上。
三、典型矿床
• (二)香炉山钨矿 • 矿床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 萤石化和高岭土化、方解石化等,并围绕角岩型白钨矿矿 体呈带状分布 。 • ①云英岩化:广泛分布在接触带的细粒花岗岩及钨矿体内。 越近接触带越强。厚50~100m。是钨矿成矿阶段的最主要 蚀变。②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主要分布 在矿体及其外30~50m围岩中。总的趋势是越近接触带蚀 变越强,硫化物越多的地方蚀变越强。基本为石英—硫化 物阶段蚀变。③方解石化:广泛分布于矿区各类岩矿石中, 与成矿关系不密切。

6.二叠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

6.二叠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

6.二叠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二叠纪的古地理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和古地理黔中地区统上二叠统中二叠统下二叠统统上二叠统中二叠统下二叠统符号组组符号岩性描述概述二叠纪是古生代最大隆组硅质沉积中仅见浮游类型的菊石化石,代表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长兴组与大隆组在空间上可呈横向相变关系。

后一个纪,地壳运动又趋活跃,全球P3长兴组以灰岩为主,含蜓类等海相化石,代表龙潭组之后新的海侵,但规模范围内一系列板块较小。

的碰撞导致地史中龙潭组由砂页岩及灰岩组成,夹煤层,含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属海陆著名的联合古陆在交互相沉积。

其底部的凝灰质砂岩反映邻区有火山喷发活动。

二叠纪末期形成。

该大陆几乎由北极为浅海相灰岩,具构造复杂的蜓类和大量造礁的复体珊瑚,反映热带延伸至南极,跨越茅口组-亚热带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中二叠世末期,因构造隆升发了不同的古气候P2生海退,导致茅口期最高蜓带的缺失。

带,这种全球古构造、古地理环境的栖霞组向上逐渐过渡到中二叠世栖霞组浅海碳酸岩沉积,内含大量燧石结核巨变,造成了陆相、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代表海侵扩大过程。

、泻湖相沉积类型梁山组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局部夹薄煤层,时有海相灰岩透镜体,含腕的广泛发育、气候足类及植物化石,属滨海沼泽环境。

带的明显分异和生物界的重要变革。

P1联合古陆东南缘继马平组为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早二叠世早期马平组续存在结构复杂的马平组上部上部由潮坪碳酸盐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组成,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古特提斯多岛洋,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较大规模的海退和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

导致中国二叠纪地史既反映全球共性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和古地理山西太原地区剖面符号组组符号岩性描述概述石千峰组已属红色地层,化石稀少,偶夹石膏,代表干旱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积。

P3上石盒子组石盒子群(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一套岩性复杂的河、湖相沉积。

下石盒子组下部仍夹不规则煤层,往上逐渐变为杂色和紫红色,不再出现煤层,但夹有铁锰及铝土层,显示潮湿气候减弱和氧化环境本剖面反映了气候由潮湿逐渐变为干下石盒子组增强。

苏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苏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苏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预测章亚;刘小平;董清源;丁卫星;李华东;刘世丽;段宏亮;董谦【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3(035)003【摘要】苏北地区龙潭组发育一套富有机制泥页岩,主要分布在苏北东部地区,为滨岸沼泽相沉积,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生气潜力大,微裂缝和微孔隙较为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和伊-蒙间层为主.泥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吸附能力.泥页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破坏性,且研究区构造运动并未对页岩气藏造成大的破坏,保存条件良好.依据页岩气的生成条件,结合泥页岩的厚度、有机碳质量分数、成熟度、埋深指标,采用叠合法对有利区进行预测,初步预测海安-如皋市一带为有利勘探区.【总页数】5页(P36-40)【作者】章亚;刘小平;董清源;丁卫星;李华东;刘世丽;段宏亮;董谦【作者单位】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相关文献】1.盐源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聚煤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 [J], 阳伟;苏时才;冉茂云;刘志逊2.苏北地区龙潭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J], 赵挺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 [J], 乔锦琪;刘洛夫;申宝剑;胡青4.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有利区评价 [J], 王晓蕾;陈嘉欣;曹正杰;杨强强;毛芮;宁闯;王鸿宇;赵权;梁家林;王真5.湘中坳陷与湘东南坳陷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探讨 [J], 李岩;鱼磊;蔡宁波;郭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二叠系层序的划分及海平面变化规程

江西二叠系层序的划分及海平面变化规程

江西二叠系层序的划分及海平面变化规程
李晓勇;冯晔
【期刊名称】《江西地质》
【年(卷),期】1996(010)004
【摘要】江西二叠系可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其中早二叠世3个,晚二叠世2个,它们构筑了2个1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

与5个层序对应的5个三毋海平面升降旋回的程度,幅度和频率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总页数】9页(P265-273)
【作者】李晓勇;冯晔
【作者单位】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矿局调研大队;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矿局调研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6
【相关文献】
1.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层序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J], 秦国权
2.湖南慈利江垭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序的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环境和海平面
变化 [J], 郑全锋;丁奕;曹长群
3.陕西镇安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剖面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J], 张海军;
王训练;夏国;王雷;张志祥
4.黔桂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J], 梅冥相;高金汉;易定红;
孟庆芬;李东海
5.山东聊城石炭二叠系层序划分及海平面变化响应 [J], 贾强;吕大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北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

赣北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

赣北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
覃兆松
【期刊名称】《江西地质》
【年(卷),期】2001(015)001
【摘要】本文依据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在对其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将赣北上二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详细地论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特征.丰城长兴组的吴家坪初期近源缓坡、早期具深切谷的近源缓坡边缘、中期台盆相间的断裂边缘、长兴期具滩礁内陆地镶边陆架等4个发展阶段,表明这种复杂多变的五级高频沉积旋回形成的根源是地壳运动造成沉积背景的不同,与秦岭一大别洋向北俯冲削减的快慢悉悉相关.根据更小级别的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研究,它们的时限与地球运动轨道的岁差和短偏心率旋回大体吻合.从而,认为控制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主导机制是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覃兆松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6
【相关文献】
1.贵州文家坝井田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研究 [J], 李峰
2.黔西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研究 [J], 赵征;陈朝玉;谭
华;王国荣
3.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韵律,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学分析 [J], 何海清
4.四川省达竹矿区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 [J], 何曼如;闵思斯;孟昱璋;徐仁波
5.湖北省栖霞组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及层序地层划分 [J], 颜佳新;方念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曾书明;游玮;覃兆松【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0(029)011【摘要】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if,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Uina、Gallwoayin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筵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a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 guanyuanensis、C. oriantd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昊家坪阶、长兴阶.【总页数】14页(P1619-1632)【作者】曾书明;游玮;覃兆松【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6【相关文献】1.赣西西部中晚二叠世地层旋回地层学研究 [J], 肖光荣2.黔中早二叠世茅口晚期断裂陆缘层序地层分析 [J], 赵锡奎;朱利春3.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J], 陈钟惠;葛立刚;武法东4.湖北蒲圻地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岩石地层格架 [J], 李江洲;周少东5.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J], 邵龙义;沈树忠;张鹏飞;窦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

论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

论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章泽军;曾佐勋
【期刊名称】《中国区域地质》
【年(卷),期】1998(017)004
【摘要】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否定的回答。

【总页数】6页(P365-370)
【作者】章泽军;曾佐勋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3
【相关文献】
1.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岩石有限应变分析 [J], 楼法生;章泽军;杨建国
2.赣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地层划分的综合地层学运用 [J], 蔡雄飞;顾延生
3.赣西北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沉积学特征 [J], 张西平;万渝生;杨崇辉
4.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效华;张彦杰;廖圣兵;余明刚;陈志洪;赵希林;姜杨;蒋仁
5.赣西北修水—武宁地区元古界双桥山群上部地层及沉积序列 [J], 张雄华;章泽军;郭建秋;熊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14No.4Dec.2000江西地质JIAN GXI GEOLOGY第14卷第4期2000年12月[收稿日期]2000-09-18[作者简介]覃兆松(1940-),男,湖北恩施人,优秀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文研究的范围为江西安福至广丰以北地区,是在赣西宣风图组1 5万区调资料基础上,并结合其它资料及新近研究成果拟写而成。

研究中采用多学科相结合,以露头研究为主并结合钻井资料,对上二叠统进行了岩石、生物、年代、层序等地层的划分,为恢复本区晚二叠世盆地的形成、演化,重塑其古地理、古海洋及古构造格局提供了资料。

本文仅对岩石、生物、年代和生态地层进行探讨,其它地层划分将另文论述。

1上二叠统岩石地层本区可分为上饶、安福至乐平、上高七宝山至景德镇、竹亭、修水及九江6个区(图1)。

各区的岩石组合、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见表1。

由于竹亭和修水图1赣北上二叠统岩石地层分区略图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覃兆松(江西省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330201)&[摘要]在开展赣西1 5万区调中,对上石炭统至下侏罗统开展了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年代地层及旋回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研究,本文即是部分成果的总结。

依据岩石特征,将赣北上二叠统分为6个岩石地层区,并创竹亭组代表其深水相沉积。

依据七宝山、枣木两剖面资料,进行了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及年代地层划分,提出长兴阶顶界位于青龙组底部、底界位于长兴组下部的结论,并对吴家坪阶底界的优选点进行了探讨。

通过生态地层研究,将晚二叠世划分为小规模海水进退、大规模海水进退、相对稳定及小幅度高频率海水进退4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上二叠统;长兴阶;吴家坪阶;多重地层;赣北[中图分类号]P53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56(2000)04-0241-102422000年江西地质区的岩石组合与地层清理差异较大,特创竹亭组,并以宜春竹亭剖面为层型,现列剖面如下:竹亭组观背段113.91m 25.灰色中层状硅质岩15.4m 24.灰色薄层状硅质岩与中层状硅质岩,产放射虫及骨针1.62m 23.灰色薄层状硅质岩1.52m 22.浅灰色薄层状泥岩与硅质泥岩7.64m21.黑色薄层状泥岩与中层状硅质岩。

产菊石San y angites sp .;Pseudogastrioceras sp .3.00m 20.灰色厚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硅质岩9.35m19.黑色薄层状泥岩。

产菊石Prototoceras s p .,Kon g lingites sp.;鹦鹉螺Pleuronautilus sp.;腕足类Lingula sp.33.28m18.灰色中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硅质岩。

产放射虫9.63m17.灰色薄层状硅质岩。

产骨针及放射虫9.00m 16.灰色薄至中层状硅质岩。

产骨针及放射虫23.47m界头段78.88m第4期243覃兆松: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15.浅灰色薄层状泥岩。

产腕足类、双壳类及螺类3.58m14.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中层状细砂岩互层31.29m13.黑色薄层状含碳泥岩,含条带状菱铁矿11.30m12.灰 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与粉砂岩,见斜层理、脉状和透镜状层理24.06m11.黑色薄层状泥岩与中层状细砂岩。

含菱铁矿结核,见水平层理 6.74m10.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与泥岩| 1.91m观前段>73.68m9.灰色中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 1.91m8.灰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与薄层粉砂岩,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 1.91m7.灰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与薄层状泥岩,水平层理,产植物化石9.58m6.浅紫色灰色薄层状泥岩 6.51m5.浅黄色中层状长石石英细砂岩 2.56m4.老隆17.06m3.土黄色薄层状粉砂岩。

含菱铁矿结核4.27m2.中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10.24m1.黄色薄至中层状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水平层理,产根19.64m未见底竹亭组的定义为:位于南港组与长兴组之间,下部为含煤碎屑岩,产植物、腕足类、双壳类;中、上部为硅质岩夹泥岩和硅质泥岩,产放射虫、骨针、头足类。

与下伏南港组呈平行不整合,与上覆长兴组为整合。

并可进一步分为三段,从下至上为:观背段:细砂岩与粉砂岩,夹泥岩及煤。

顶部为石英粗砂岩,产植物化石。

厚108m。

界头段:粉砂岩、泥岩夹细砂岩,含腕足类、双壳类、螺类,厚75m。

观背段:硅质岩夹硅质泥岩和泥岩,含放射虫、骨针、菊石及鹦鹉螺,厚度大于69m。

在修水区,下部的碎屑岩为厚4m的砂岩,因此不能进行段的划分。

两区的观背段为一套硅质为主的沉积,且含放射虫、骨针及菊石深水动物群,而且其间被碳酸盐台地分割为两个独立的沉积区,因此,它们可能为台盆相沉积。

2赣北生物地层序列赣北晚二叠世生物地层研究主要集中在萍乡枣木及上高七宝山两剖面,且以牙形剌、、菊石及腕足类研究的较系统。

剖面中的牙形刺、、菊石和腕足类分别由王成源、王云慧、郑灼官、廖卓庭和胡世忠鉴定。

现以两剖面为主并结合其它剖面加以论述。

2.1牙形刺生物序列2.1.1Clarkina leveni顶峰带见于七宝山剖面七宝山组钟鼓岭段中部,本带牙形刺属种少,仅见带分子一属一种。

代表厚度约34m(图2)。

2.1.2Clarkina transcaucasica C.guangyuanensis 顶峰带本带见于枣木剖面吴家坪组灰岩段中部,代表厚度57m。

共生的牙形刺有Clarkina lian g shanensis、C. leveni、C.liuchan g ensis、C.p nede f lect、C.chan g xin g ensis、Lonchodina schuanensis、Hindeodus t yp icalis,以及珊瑚Lian g shano p h y llum s p.。

还见于乐平鸣山、安福及分宜等地的乐平组老山段B4顶板灰岩的牙形刺有C.guangyuanensis、C.liangshanensis、C.leveni、C.changxingensis等。

值得注意的是,C.changxingensis 在本带中发现,说明它不像以前那样认为首现于长兴阶上部,至少是在本区于吴家坪中期已经出现。

2.1.3Clarkina orientalis延限带见于萍乡枣木吴家坪组上部,厚57m。

共生的牙形刺有Clarkina lian g shanensis、C.in f leeta、C.bitteri、Anchi g nathus minutus、Xanio g nathus elon g atus等;还见于上高七宝山长兴组下部,厚约23m,共生的牙形刺有C.deflecta、C.guangyuanensis、C.demicornis、C.cf.liangshanensis。

2.1.4Clarkina subcarinata顶峰带见于萍乡枣木及上高七宝山长兴组中下部,代表厚度约100m。

共生牙形刺有Hindeodus cf. j ul f lensis、taidentatus、H.t yp icalis、Anchi g nathus m inutus。

2.1.5C larkina chan g xin g ensis C.wan g i组合带见于萍乡枣木长兴组顶部、七宝山长兴组上部。

共生牙形刺有Clarkina wangi、C.carinata、C.deflecta、C.subcarinata、Hindeodus typicalis、Xaniog nathus elongatus。

2.2生物地层序列2.2.1C odono f usiella wisiana顶峰带仅发育于赣北德安、瑞昌吴家坪组上部。

共生2442000年江西地质图2上高七宝山剖面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柱状图1.灰岩;2.硅质岩;3.泥岩;4.粉砂岩;5.砂岩;6.冲积平原;7.潮坪;8.开阔台地;9.局限台地;10.次深海台盆;11.深海台盆的有C odono fusiella schuberitelloides、C.paradoxica、Reichelina sim ples、R.tenuissima。

2.2.2Gallow a y inella meitienensis延限带见于上高七宝山组中部及长兴组下部,在七宝山组中仅与Gallow a y inella elli p soidalis共生,长兴组下部则与Palaeo fusulina sp.共生。

本带广泛见于安福至乐平区长兴组下部,共生的有G.leipingensis、G.cf.kw ae g siana、Palaeo f usulina f usi f ormis、P.mutabilis 等。

2.2.3Palaeo f usulina m inim a顶峰带第4期245覃兆松: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见于各地长兴组中下部。

在七宝山与之共生有Palaeo f usulina f usi f ormis、S p haerulina s p.、Codono fusiella s p.及大量有孔虫Cribro g erina s p.、Pseudoglandulina sp.、Padengia sp.等。

在丰城与之共生的有P.fusiformis、P.ningshanica、P.quin gongensis、P.lepingica、P.m utabilis、P.fluxa、P. bella、P.mutabilis、P.ri g ularis、P.sim p licata P.datianensis,以及Nan g lin g ella g uizhouensis、Reicheli na chan g hsin g ensis、Nankinella minor、N.orieutalis、S p haerulina s p.、Codono f nsiella s p.,有孔虫Colaniella s p.、Astacolus s p.、Geinitzina s p.等。

2.2.4Palaeo f usulina sinensis延限带见于长兴组上部。

在丰城共生有Palaeo fusulina m inim a、P.subcylindrica、P.quasicom pacta、P.cf.jiangxiana、 pacta、P.am pla、Reichelina cf.m idia,有孔虫Colaniella sp.等;在七宝山共生有P.f usu f ormis、P.w an g i、P.nana、P.minim a、Reiche lina sim p lex,有孔虫Pach yp loialinae s p.、Colaniella s p.、Pseudo g landulina conica、Palaeotextularia g iandi、Climacammina lan g enalis、Se p to g lobivalvulina g uan g x iensis等;在枣木共生的有Palaeo f usulina w an gy ui、P.bella、Reichelina cf.media、Nanrinella sp.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