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和腹壁外科进展36页PPT
合集下载
外科学PPT课件 腹外疝 斜疝直疝股疝

Halsted法: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 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外科书腹外疝PPT课件

15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腹 外 疝ppt演示课件

先天性, 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 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 成人脐疝 较为少见,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变弱 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
. 7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 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 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 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
53
手术方法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
54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婴幼儿 *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 感染的病例
.
55
疝修补术
.
56
传统方法
*前壁:Ferguson法 *后壁:四种方法 Bassini法 Halsted法 Mc Vay法 Shouldice法
. 57
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 21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分界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 22
.
23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疏韧带(Coper韧带)
腹股沟管外环
髂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
. 24
腹股沟区的韧带
.
25
先天性斜疝形成与睾丸下降
.
36
后天性斜疝
与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及诱发因 素有关
.
37
腹股沟斜疝结构特点(后天性,先天性)
.
38
临床表现和诊断
. 7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 疝块,可回纳,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 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 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
53
手术方法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
54
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婴幼儿 *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 感染的病例
.
55
疝修补术
.
56
传统方法
*前壁:Ferguson法 *后壁:四种方法 Bassini法 Halsted法 Mc Vay法 Shouldice法
. 57
无张力疝修补术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 21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分界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 22
.
23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耻骨疏韧带(Coper韧带)
腹股沟管外环
髂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
. 24
腹股沟区的韧带
.
25
先天性斜疝形成与睾丸下降
.
36
后天性斜疝
与腹股沟区腹壁薄弱及诱发因 素有关
.
37
腹股沟斜疝结构特点(后天性,先天性)
.
38
临床表现和诊断
现代腹股沟疝治疗进展PPT课件

始阶段,疝就需要外科 手段进行治疗,尤其是 在发生绞窄时。但直到 1 个多世纪前才对疝外 科的地位和疗效作出评 价。
• 1889 – Bassini
第一位采取缝合方法治疗疝
• 1940 –Shouldice疝根治术
Bassini方法相似,建立了 疝外科治疗的新标准
• 1950s – 对疝的解剖有了更
目前国内上市的补片
10家公司二十余种 美国巴德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强生公司 (双丝聚丙烯) 德国贝朗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外科公司 (多丝聚丙烯) 美国艾瑞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戈尔公司 (e-PTFE) 国产补片(善释) (单丝聚丙烯) 通用公司 (法国 编帜和非编织聚丙烯) 意大利赫美公司(单丝聚丙烯) 法国软组织补片
3型: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或疝囊进入阴囊;
4型:腹股沟直疝,缺损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5型:腹股沟直疝,缺损小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6型:马鞍疝(同时合并直疝和斜疝) 7型:股疝
国内疝学组分型(2003)
Ⅰ型:疝环缺损小于1.5cm(约一指尖),疝环 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 PHS
• PHS疝修补
下片类似于腹腔镜修补,加强后壁,中间的连接部起到填充 疝环的作用,上片类似于Lichtenstein repair ,加强后壁。 这样就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 层次分布,如果操作得当----适合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
PHS coverage of the MPO
recurrence rate
• Rapid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
• 1889 – Bassini
第一位采取缝合方法治疗疝
• 1940 –Shouldice疝根治术
Bassini方法相似,建立了 疝外科治疗的新标准
• 1950s – 对疝的解剖有了更
目前国内上市的补片
10家公司二十余种 美国巴德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强生公司 (双丝聚丙烯) 德国贝朗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外科公司 (多丝聚丙烯) 美国艾瑞公司 (单丝聚丙烯) 美国戈尔公司 (e-PTFE) 国产补片(善释) (单丝聚丙烯) 通用公司 (法国 编帜和非编织聚丙烯) 意大利赫美公司(单丝聚丙烯) 法国软组织补片
3型: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或疝囊进入阴囊;
4型:腹股沟直疝,缺损大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5型:腹股沟直疝,缺损小于二指,腹横筋膜和 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6型:马鞍疝(同时合并直疝和斜疝) 7型:股疝
国内疝学组分型(2003)
Ⅰ型:疝环缺损小于1.5cm(约一指尖),疝环 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 PHS
• PHS疝修补
下片类似于腹腔镜修补,加强后壁,中间的连接部起到填充 疝环的作用,上片类似于Lichtenstein repair ,加强后壁。 这样就起到了多重修补的作用,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 层次分布,如果操作得当----适合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
PHS coverage of the MPO
recurrence rate
• Rapid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
《外科学》腹外疝 ppt课件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解剖异常:
如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① 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
②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ppt课件 8
第二节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和诊断
易复性斜疝:
① 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在站立、行走、 咳嗽或劳动时出现 ② 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③ 膨胀性冲击感 ④ 浅环扩大 ⑤ 指尖有冲击感 ⑥ 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 斜疝块并不出现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加强腹股沟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①Bassini法;
② Halsted法;
③ McVay法;
④ Shouldice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ppt课件 14
第二节 腹股沟疝
2、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 ①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
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 论
病
因:
1、腹壁强度降低:
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② 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③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2、腹内压增高
ppt课件 3
第一节 概 论
病理解剖:
疝囊:是壁层腹膜 疝门:疝环所在的部位,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无腹膜刺激征者;
②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
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绞窄疝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
活力
ppt课件 15
第三节 股
疝
腹外疝带图片PPT培训课件

先天性斜疝: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 不全。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况。
术中操作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显露疝囊并高 位结扎。根据腹壁缺损情况选择合 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注 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05
脐疝
脐部解剖结构
脐血管
通过脐环进入腹腔,包括脐静脉和脐动脉。
控制腹内压增高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 的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外疝 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正常功能。
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管理
0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
进行疼痛缓解,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 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疝囊高 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 术等。
复发性腹外疝
定义
复发性腹外疝是指腹外疝手术后再次 出现的疝。
02
病因
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术后腹壁强度 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01
0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块 ,可伴有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 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
诱发腹外疝。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
术中操作
仔细分离粘连组织,显露疝囊并高 位结扎。根据腹壁缺损情况选择合 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进行修补。注 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05
脐疝
脐部解剖结构
脐血管
通过脐环进入腹腔,包括脐静脉和脐动脉。
控制腹内压增高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 的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腹外疝 的发生。
合理饮食与营养支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腹壁肌肉的正常功能。
术后康复管理
疼痛管理
0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采取药物、物理等方法
进行疼痛缓解,提高患者舒适度。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可伴有 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疝囊高 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 术等。
复发性腹外疝
定义
复发性腹外疝是指腹外疝手术后再次 出现的疝。
02
病因
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术后腹壁强度 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01
0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再次出现肿块 ,可伴有局部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切口 愈合不良、外伤、感染等因素
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
诱发腹外疝。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
腹外疝ppt课件

误诊分析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普外科】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腹外疝的病理解剖:
• 腹外疝的组成: • 1)疝囊:壁层腹膜通过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向 外突出的部分。 • (2)疝环:在突出薄弱或缺损的部位会有一处 较为狭窄的部分,此处就是疝突出的门户,被称 为疝环或疝囊颈。 • (3)疝内容物:就是突入疝囊的腹腔内脏器和 组织。 • (4)疝外被盖:是指覆盖在疝囊外的各层腹壁 组织。
• 腹股沟管。
• 直疝三角(Hesselbach)。
• 腹外斜肌腱膜无外科价值。
ppt课件
33
腹股沟疝根据疝环的大小分型
Ⅰ型:疝环缺损<1.5cm(约一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管 后壁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cm(约两指),腹横筋膜 和腹股沟管后壁欠完整。
Ⅲ型:疝环缺损>3.0cm(大于两指),腹横筋膜和腹 股沟管后壁不完整;或疝囊进入阴囊。
Animated .GIFs
Still Frame .PNGs
ppt课件
60
床旁教学 1
• (1)病例临床特点: • 1)病史:患者男性,75岁。发现左侧腹股沟区 可复性包块1年余。患者自1年前因便秘腹部用力 后出现 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战立位时突出 ,平卧后能还纳,伴有坠胀不适感,逐渐变大, 坠入阴囊,坠胀痛,为 明确诊治来医院门诊就诊 ,门诊医生以:“左侧腹股沟疝” 收入院。 排 气排便通畅,无发热,无消瘦乏力。 2)查体: 腹平软,无肌紧张和 反跳痛,左侧腹股沟区肿物 大小6cmX9cm,可还纳,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 性。 • 3)辅助检查:B超示:双侧睾丸正常,左侧阴囊 内混合型肿物,跟腹腔相连。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疝囊
ppt课件
20
手术录像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普外科】 ppt课件

ppt课件
8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
ppt课件
9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
• CT诊断对嵌顿性腹壁疝有 指导的意义。CT诊断在全 面了解腹壁疝的大小,范 围及内容物的情况的同时, 可以通过增强造影扫描, 了解嵌顿性腹壁疝内容物 的血供情况。
ppt课件
10
腹部切口疝的分类(疝环缺损)
A
小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3 cm
脐上正中小切口疝(2.5 cm)
脐上、下正中大切口疝(8 cm)
侧腹壁肋缘下中切口疝(4 cm)
侧腹壁肋髂间巨大切口疝(13 cm)
ppt课件
13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 • 1 、直接缝合法。 • 2、自体移植物修补法。 • 3、合成材料修补法。 • 4、腹腔镜修补术。
ppt课件
14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
• 直接缝合修补法:
18
手术治疗-- Onlay
补片
肌前放置补片修补法
肌肉 腹膜
腹腔内压
ppt课件
19
Onlay修补
ppt课件
20
手术治疗-- Sublay
肌后置补片修补法
腹膜
肌肉 补片
腹腔内压
ppt课件
21
Sublay修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课件
22
Sublay示意图
ppt课件
23
sublay方法(肌后法,Retromuscular prefacial
positioning)
Rives首建该方法 Stoppa和Wantz等改进 多称Rives-Stoppa或Stoppa方法 Sublay技术是理想方法 优点: (1) 补片紧贴腹肌后, 便于形成补片-疤痕复合体 (2) 腹内压对补片可产生并置逢合效应 (3) 复发率低 缺点: 创伤大,技术上复杂
腹外疝ppt演示课件

• 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 • 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肠系膜搏 • 动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死,疝 • 囊内渗液变为深红色或暗红色。
特殊的嵌顿疝
Richter疝:肠管发生嵌顿时,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 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 Litter疝: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
逆行性嵌顿(Maydl)疝:嵌顿的内容物通常为一段肠管,有 时嵌顿肠管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型,疝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 管可隐藏在腹腔内。在手术处理嵌顿或绞窄疝时,应特别警惕有无 逆行性嵌顿,必须把腹腔内有关肠袢牵出检查,仔细判断肠管活 力以防隐匿于腹腔内的中间坏死肠袢被遗漏。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 线。
腹股沟疝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
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
由浅入深包括:皮肤 、 皮下组织 、 浅筋膜,
腹外斜肌 (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线以下移行的腱膜 )
腹内斜肌 ( 起自
腹股沟韧
带外侧1/2, 肌纤维向内下行走 ,其下缘呈弓状越过精索前方上方,在精索后侧止于耻骨结节)
腹横肌 (在腹股沟韧带外侧1/3,其下缘也呈弓状越过精索上方,止于耻骨结节) 腹横筋膜(位于腹横肌深面,其下面部分的外侧1/2附着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附着于耻骨梳韧带) 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腹外疝发生的原因
1、腹壁强度的降低,是疝发生的基础。 先天性因素: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 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 后天因素: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 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 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 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其他原因: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 该处腹壁强度减弱。
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进展ppt演示课件

.
20
.
21
.
22
腹股沟疝
.
23
腹股沟区域的神经
髂腹下神经:由第1腰神经的主干分支组成。
前支:从腹股沟管外环正上方的腹外肌腱膜潜 出,向下支配耻骨上区的皮肤。侧支:在髂棘正上方的腹 外斜肌潜出支配臀部上侧方的皮肤 髂腹股沟神经:支配部分腹内斜肌,不穿出肌肉,通过 腹股沟管外环,伴随精索下行,支配腹股沟韧带远侧的 下肢内侧、阴茎根部、阴囊前上部皮肤。在女性,支配 阴阜和大阴唇。
.
1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四肢爬行变为站 立行走,在这一改变过程中使得人的 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也发生了改变。
. 2
概述
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3% 2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12:1 全世界有超过5百万的疝患者施行了疝修补术
世界各国的张力修补术 vs.无张力修补术都不尽
1
相同
1. 2.
.
18
腹膜前间隙
Retzius间隙:又称耻骨后或膀胱前间
隙。腹直肌后方向下分离,以耻骨前 列腺韧带或耻骨膀胱韧带为界。
.
19
耻骨肌孔(MPO)
耻骨肌孔是一个卵圆形裂孔。上界为腹内 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界为上耻骨 枝的骨膜,内侧为腹直肌,外侧为髂腰肌 。它被腹股沟韧带和股血管腹壁下血管分 为 3 个三角,内三角:直疝,外三角:斜 疝 , 下 三 角 : 股 疝 。
.
14
腹股沟区解剖
.
15
腹横筋膜
腹股沟管内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
处,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孔,其间有精索或子 宫圆韧带通过 腹横筋膜包绕精索,成为精索内筋膜 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覆盖股动脉、股静脉, 伴随至股部,形成股鞘前层 髂耻束:为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的腹横筋膜形 成,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
腹外疝普外科ppt课件-2024鲜版

分类
根据疝囊突出的部位和途径,腹 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 口疝、脐疝等。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 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 或感染等导致腹壁强度降 低。
2024/3/28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 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 高,推动腹腔内脏器向腹 壁薄弱处突出。
01
02
03
04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智能化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 用
生物材料在腹外疝治疗中的进 一步应用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和 完善
2024/3/28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8
2024/3/28
6
02
腹外疝检查与评估
2024/3/28
7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 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 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
2024/3/28
触诊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 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叩诊
听诊
确定疝块内有无气体或 液体。
肠鸣音是否正常,有无 血管杂音。
8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发现疝囊及疝内容物, 判断疝的类型和大小。
01
02
03
04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和 发病原因
2024/3/28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方法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和手 术方法
腹外疝的并发症及预防 措施
25
腹外疝治疗领域最新进展
腹腔镜手术在腹外疝 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手术在腹外疝 治疗中的探索
2024/3/28
根据疝囊突出的部位和途径,腹 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 口疝、脐疝等。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发育不良、手术 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 或感染等导致腹壁强度降 低。
2024/3/28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 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 高,推动腹腔内脏器向腹 壁薄弱处突出。
01
02
03
04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智能化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应 用
生物材料在腹外疝治疗中的进 一步应用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和 完善
2024/3/28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8
2024/3/28
6
02
腹外疝检查与评估
2024/3/28
7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腹部外形,注意有 无膨隆或凹陷,以及疝 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
2024/3/28
触诊
检查疝块质地、边界、 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叩诊
听诊
确定疝块内有无气体或 液体。
肠鸣音是否正常,有无 血管杂音。
8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发现疝囊及疝内容物, 判断疝的类型和大小。
01
02
03
04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和 发病原因
2024/3/28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和诊 断方法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和手 术方法
腹外疝的并发症及预防 措施
25
腹外疝治疗领域最新进展
腹腔镜手术在腹外疝 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手术在腹外疝 治疗中的探索
2024/3/28
腹壁间疝讲课PPT课件

腹壁间疝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病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腹部、腹壁、脐部等部位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观察疝囊、疝内容物、疝环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手术探查:在术中直接观察疝囊、疝内容物、疝环等,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适用于 症状较轻、无明显 症状的患者,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等。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 粘连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避免 感染
处理方法: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康复训练,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 恢复
腹壁间疝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剧烈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腹壁间疝的症状 可能因疝囊的内 容物(如肠管、 网膜等)而异。
腹壁间疝的症状 可能因疝囊的压 迫程度而异。
腹壁间疝的危害
疼痛:腹壁间疝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消化不良:腹壁间疝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 呼吸困难:腹壁间疝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影响心肺功能。 疝气嵌顿:腹壁间疝可能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YOUR LOGO
腹壁间疝讲课 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护理人员
腹壁间疝的概述
腹壁间疝的诊断 与治疗
腹壁间疝的预防 与护理
病例分享与讨论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腹壁间疝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