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前言:1、概念:皮内注射法(intredermic injection):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量小,约0.1ml)2、目的:(1)药物过敏试验;(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3、注射部位:(1)药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2)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3)预防接种:常用三角肌下缘。

(4)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相应的皮肤上进行。

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及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

二、并发症(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通常选择毛发、色素较少,皮肤较薄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用前臂中段内侧;预防接种可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常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注射或为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执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风险,如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应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疼痛1.原因(1)注射前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置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的速度过快,或推注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

(4)注射针头过粗、不锐利或有倒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肤,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1)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原则上选用等渗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患者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4.处理流程(1)患者诉疼痛→立即安抚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备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 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2)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一)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四、虚脱


(一)发生原因 1.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 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肌肉注射存在着害 怕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注射时肌肉强烈收缩,不 能放松,使注射时的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 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导致心情更加紧张。生理方面, 由于病人身体虚弱,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 当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 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 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 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 者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

二、局部组织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 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 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 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 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一、疼痛



(一)发生原因 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 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 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 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 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 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 引起疼痛。

最新皮内注射并发症

最新皮内注射并发症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㈢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㈠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并发症

皮内注射并发症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㈢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㈠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 )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0.1ml。

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疼痛治疗、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注射部位:①药物过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通常取前臂中段内侧,此处易于注射和辨认。

②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

③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等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④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进行。

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

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接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ppt课件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ppt课件
.
一、疼痛
❖ (一)发生原因
❖ 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 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 裂样疼痛。
❖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 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 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 操作手法欠熟练。
❖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
引起疼痛。
.
❖ (二)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 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 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 (三)预防及处理 ❖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
.
❖ (二)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 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 (三)预防及处理 ❖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
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 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
❖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 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 还是虚脱。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 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 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 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 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 症状可逐渐缓解。
❖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 足。
.
❖ (二)临床表现 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 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二个针口。

皮内注射并发症

皮内注射并发症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3.2.3.方约4.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㈢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注射失败㈠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3.3.1.2.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

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㈢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表皮层下的浅层组织中,常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吸收药物的治疗和预防性注射。

这种注射方法相对无痛,易于实施,同时减少了使用注射器的难度和危险。

虽然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需要注意。

操作技术不当不正确的注射技术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

例如:•深度太浅或太深:浅注可能导致漏出,而深注可能破坏注射针或穿透过多组织。

•位置不当:药物应注射到皮肤上平的部位,以确保药物能够正确吸收。

•皮肤准备不充分:如果皮肤没有被充分准备,可能导致感染或其他问题。

解决操作技术不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参加专业课程学习皮内注射技术。

•专业医护人员应根据百科全书上的指南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在身体标记注射点的位置前,务必先确保该区域没有明显的皮炎、失血性出血或皮下硬结的情况。

•在注射前,将皮肤上的油脂和污垢洗净,消毒或者使用更加昂贵的单次使用注射器。

细胞毒性药物对注射点周围环境的细胞毒性可能是另一个问题。

毒性程度因药物而异,但常见的潜在问题包括:•神经性疼痛•局部水肿和红肿•出血或注射点进一步感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尽快就医,在遇到毒性高的药物时,应该特别警惕是否在使用正确的药量。

过敏反应一些人可能对某些皮内注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一般而言,局部和轻微过敏反应可以通过加重或低剂量处理,不需要紧急治疗。

潜在的过敏症状包括:•喉部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皮疹或荨麻疹•血管扩张、低血压和其他严重症状。

应慎重使用药物,听从医生的嘱咐,特别对于过敏体质者应加倍,密切监测。

皮内注射法是一种相对容易实施的并且安全的注射方式。

仔细地准备注射部位并发挥你的专业技能,可以最小化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同时注意药物的毒性和过敏反应,随时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和方式,尽可能切掉迟发性疼痛的症状。

最后,任何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皮内注射法操纵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纵并发症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 injection )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0.1ml。

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疼痛治疗、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注射部位:①药物过敏试验:取毛发、色素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通常取前臂中段内侧,此处易于注射和辨认。

②配合镇痛治疗: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

③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等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④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在相应部位的皮肤上进行。

由于皮内注射为侵入性操作,可引起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

一、疼痛(一)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三)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接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

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皮内注射常见副作用的防范与处理规范

皮内注射常见副作用的防范与处理规范

皮内注射常见副作用的防范与处理规范
引言
皮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
出现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皮内注射常见的副作用,并提供相应
的防范和处理规范。

1. 常见皮内注射副作用
- 局部瘙痒和疼痛:部分患者在注射后会出现局部瘙痒和疼痛,可能由于针头刺激皮肤或药物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所致。

- 红斑和局部肿胀:皮内注射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斑和局
部肿胀,这可能是因为药物刺激皮肤引起的炎症反应。

- 出血:在注射时,由于血管损伤或穿透到血管中,可能会引
起局部出血。

- 感染:皮内注射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如发热、红肿、化脓等
症状。

2. 防范和处理规范
- 注射时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选择皮肤完整、无损伤的部位
进行注射,以减少局部瘙痒、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和干燥:注射前应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皮肤,注射后保持注射部位干燥,避免感染。

- 规范注射技术:注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针头和注射角度,避免刺激皮肤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注射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处理,避免症状恶化。

- 合理选择药物:在选择皮内注射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结论
正确防范和处理皮内注射常见副作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前述的防范和处理规范来进行皮内注射操作,并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

(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

(4)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等表现。

3、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皮内注射并发症-范本模板

皮内注射并发症-范本模板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㈠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

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㈡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㈢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①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瞩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病人让其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②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㈠发生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疼痛预防与处理规范: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并发症2:局部组织反应预防与处理规范: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局部皮肤瘙痒者,嘱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外科换药处理。

并发症3:虚脱预防与处理规范:1、注射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晕针、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正确判断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发生虚脱现象,将病人平卧,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静脉推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1)无皮丘。
• (2)皮丘过大或过小。
• (3)针口有出血。
• 3.预防
•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窄,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
• (3)提高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力度及药量,以避免因进针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注射 部位不在表皮、真皮之间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针头贯穿皮肤。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2021/10/10
1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疼痛
• 1.发生原因 •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快且不均匀。 •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 • 2.临床表现 • (1)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 (2)患者紧张、烦躁。 • 3.预防 • (1)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 (2)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进行溶解。 • (3)应选择4至4号半锐利皮试针头进行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中断。 •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针注射。 •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 4.处理流程 • 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进行熟练的注射
识丧失。 • 3.预防 • (1)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已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停止该项试
验。 • (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能随意离开。 •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在注射间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 (4)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配置药液有无外观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 4.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抢救→畅通气道→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疼痛局部组织反应
虚脱过敏性休克注射失败疾病传播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出血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低血糖反应硬结形成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疼痛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头渗液针头堵塞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药液外伤性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血肿
静脉炎过敏反应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
疼痛神经损伤
空气栓塞血栓栓塞
静脉炎静脉穿刺失败
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缘酸钠中毒疾病传播
细菌污染反应液血胸
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皮下出血晕血晕针
误抽动脉血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感染皮下血肿动脉痉挛
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假性动脉瘤形成血栓形成
穿刺口大出血穿刺困难空气护理操作并发症
窒息吸入性肺炎口腔黏膜损伤恶心.呕吐口腔及牙龈出血口腔感染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浮现胃食管返流.误吸
胃出血胃潴留血糖紊乱水.电解质紊乱食道狭窄
便秘呼吸.心跳骤停
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
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
败血症声音嘶哑呃逆
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并发症
糖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必须脂肪酸缺乏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
引流不畅插管困难
上消化道出血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
低钾血症败血症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
腹胀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氧中毒感染鼻衄烧伤肺组织损伤过敏反应二氧化碳麻醉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呃逆哮喘发作加重
备皮法操作并发症
皮肤损伤过敏反应
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
交叉感染
伤口延期愈合
冷敷法操作并发症
局部冻伤局部压疮
全身反应
化学制剂冰袋药液外渗损伤皮肤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烫伤
其他并发症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尿道黏膜损伤尿路感染
虚脱暂时性性功能障碍
尿道假性通道形成尿道出血误入阴道
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
尿路感染后尿道损伤尿潴留尿道管拔除困难
尿道狭窄引流不畅
血尿膀胱结石尿
道瘘
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
耻骨骨髓炎梗阻解除后利尿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
感染血尿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痉挛膀胱麻痹
洗胃法操作并发症急性胃扩张窒息上消化道出血低钾血症吸入性肺炎急性水中毒
咽喉.食道黏膜损伤.水肿
胃肠道感染顽固性呃逆
中毒加剧急性胰腺炎胃穿孔呼吸心跳骤停
虚脱及寒冷反应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
肠穿孔.肠破裂虚脱水中毒.电解质紊乱
排便困难肠道感染
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
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腹泻吸痰法操作并发症
低钾血症心律失常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
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
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并发症
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
栓塞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
气管内套管阻塞感染
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
气管食管瘘呼吸道出血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
声门损伤
气管插管脱出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炎
肺不张呼吸管堵塞
肺气压伤氧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低血压
呼吸机依赖腹胀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血肿导管感染空气栓塞
气胸.血气胸胸.腹腔积液
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折断有不舒服记得找医生,千万不要小不舒服酿成大问题
心律失常心包填塞
导管阻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