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经典奥数试题及答案4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附答案)】
小升初50道经典奥数题(附答案)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经典版)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经典版)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经典版)一、选择题1.某数除以6,商是4,余数是多少?A. 3B. 4C. 5D. 6答案:B2.甲数的3倍等于乙数的5倍,则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A. 3/5B. 4/5C. 5/4D. 5/3答案:C3.某数的两倍增加60等于90,这个数是多少?A. 15B. 20C. 45D. 60答案:A4.下一个“完全平方数”是什么?A. 64B. 81C. 88D. 100答案:B5.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自然数,以下哪个数是质数?A. 1B. 10C. 17D. 27答案:C二、填空题1.现在是星期三,10天后是星期几?答案:星期六2.一个四位数,千位数是2,个位数是4,十位数比个位数多1,百位数比十位数多4,这个数是多少?答案:21443.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以2,商是5,余数是4,这个数是多少?答案:14三、解答题1.小明家附近有一片矩形草坪,长20米,宽15米。
他想在草坪四周围上一圈木栅栏,每段木栅栏的长度都相等。
请问每段木栅栏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每条木栅栏的长度是20+15+20+15=70米。
2.某书店新到一批数学书籍,分为4个等分。
如果每个等分有55本书,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答案:这批书共有4 × 55 = 220本。
3.有20个小球,其中16个重量一样,其他4个也重量一样,但比那16个重的小球更重。
请问,至少需要用天平称几次可以找出重的小球?答案:只需要用天平称2次。
首先,我们将20个小球平分成两组,每组10个小球,然后只需要用天平比较这两组小球的重量,就可以确定出重的小球所在的一组。
接下来,我们再将这一组里的10个小球平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球,再次用天平比较,就可确定出重的小球所在的一组。
最后,将这一组的5个小球中任意两个拿出来比较,就能找到重的小球。
总结: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经典版)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小升初数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奥数题及答案小升初数学奥数题是许多学生在准备升学考试时会接触到的题目,它们通常比常规的数学题目更具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技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小升初数学奥数题目及答案:题目1: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一个苹果,问小明最多能分给每个朋友几个苹果?答案:小明可以将5个苹果中的3个分给3个朋友,每人得到1个,剩下的2个苹果,他可以给其中的两个朋友每人再分一个,这样每个朋友都得到了2个苹果。
题目2:在一个圆形的花坛周围,有10个等距离的点,每个点上都种了一棵树。
如果将这些树重新排列,使得任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棵树?答案:由于是圆形排列,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将10个点平均分布在圆周上。
在这种情况下,最少需要移动的树的数量是5棵,因为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圆周的1/10,移动5棵树后,可以形成新的等距离排列。
题目3:有一串数字序列,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序列开始为1, 1。
如果这个序列无限延长,那么第100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这个序列是斐波那契数列,即1, 1, 2, 3, 5, 8, 13, ...。
观察数列可以发现,奇数和奇数相加得到偶数,偶数和奇数相加得到奇数。
由于序列开始是两个奇数,接下来的数字将是偶数,然后是奇数,以此类推。
因此,每三个数字会形成一个周期:奇数,偶数,奇数。
由于100除以3的余数是1,所以第100个数字将是奇数。
题目4:一个数字钟的时针和分针在12点整时重合。
如果时针和分针下一次重合需要多少分钟?答案: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每个小时的某个时刻。
由于时针每小时走30度(360度/12小时),而分针每分钟走6度(360度/60分钟),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x为分钟数,那么有:\[ 30 + \frac{30}{60}x = 6x \]\[ 30 + 0.5x = 6x \]\[ 30 = 5.5x \]\[ x = \frac{30}{5.5} \]\[ x \approx 5.45 \]由于时间不能是小数,我们取最接近的整数,即5分钟。
小升初必考50道经典奥数题(含答案)
小升初必考50道经典奥数题(含谜底)之巴公井开创作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几多元?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几多千克?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几多千米?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几多钱?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动身,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达到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动身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几多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 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动身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观赏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贮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贮存粮食几多吨?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几多米?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几多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几多千米?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单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几多箱玻璃?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处所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动身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动身,第二中队动身后几小时才华追上一中队?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几多千克?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几多元?15.学校组织外出观赏,介入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年夜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年夜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年夜客车需要几辆?16.某筑路队承当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几多米?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几多双?18.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几多袋?19.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几多元?20.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失落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几多?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几多千米?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几多千克?23.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几多千克?24.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几多本?2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即是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几多千克?26.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几多分?27.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几多人?女工几多人?28.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达到,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几多千米?29.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动身,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几多千米?30.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几多个?31.在一根粗钢管上接细钢管.如果接2根细钢管共长18米,如果接5根细钢管共长33米.一根粗钢管和一根细钢管各长几多米?32.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几多吨?33.学校举办歌舞晚会,共有80人介入了饰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几多人?34.学校举办语文、数学双科竞赛,三年级一班有59人,介入语文竞赛的有36人,介入数学竞赛的有38人,一科也没介入的有5人.双科都介入的有几多人?35.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几多元?36.父亲今年45岁,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几多岁?37.有两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原来每桶各有几多千克油?38.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39.甲列火车长240米,每秒行20米;乙列火车长264米,每秒行16米,两车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几秒?40.一列火车长600米,通过一条长1150米的隧道,已知火车的速度是每分700米,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几分?4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正好到上课时间;如果每分走60米,则离上课时间还有2分.问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42.有一周长6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400米,经过几分钟二人第一次相遇?43.有一个长方形纸板,如果只把长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8平方米;如果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几多?44.妈妈买苹果和梨各3千克,付出20元找回7.4元.每千克苹果2.4元,每千克梨几多元?4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35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几多千米?46.盒子里有同样数目的黑球和白球.每次取出8个黑球和5个白球,取出几次以后,黑球没有了,白球还剩12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共有几多个球?47.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48.父亲今年45岁,儿子今年15岁,几多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49.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几多支?50.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1、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2、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3、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几多千米.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4、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5、想: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动身,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解:下午2点是14时.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两地间路程:(40+45)×6÷2=85×6÷2=255(千米)答:两地相距255千米.6、想:第一小组停下来观赏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千米,由此即可求出追赶的时间.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3.5-(4.5-?3.5)=3.5-1=2.5(千米)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2.5÷(4.5-3.5)=2.5÷1=2.5(小时)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7、想: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即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解:乙仓存粮:(32.5×2+5)÷(4+1)=(65+5)÷5=70÷5=14(吨)甲仓存粮:14×4-5=56-5=51(吨)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8、想: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解:乙每天修的米数:(400-10×4)÷(4+5)=(400-40)÷9=360÷9=4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40×2+10=80+10=90(米)答:两队每天修90米.9、想: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解:每把椅子的价钱:(455-30×6)÷(6+5)=(455-?180)÷11=275÷11=25(元)每张桌子的价钱:25+30=55(元)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10、想: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解:(7+65)×[40÷(75-?65)]=140×[40÷10]=140×4=56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11、想: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单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解:(20×250-4400)÷(10+20)=600÷120=5(箱)答:损坏了5箱.12、想:因第一中队早动身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解:4×2÷(12-4)=4×2÷8=1(时)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13、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1500+1000)千克,是由每天相差(1500-1000)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解:原计划烧煤天数:(1500+1000)÷(1500-1000)=2500÷500=5(天)这堆煤的重量:1500×(5-1)=1500×4=6000(千克)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14、想:小红筹算买的铅笔和簿本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簿本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 元,说明(8-5)支铅笔看成(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失落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0.45÷(8-5)=0.45÷3=0.15(元)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0.15×8=1.2(元)每支铅笔的价钱:(3.8-1.2)÷(5+8)=2.6÷13=0.2(元)也可以用方程解:设一枝铅笔X元,则一本练习本为元.答:每支铅笔0.2元.15、想: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几多人和每辆年夜客车载几多人.解:卡车的数量:360÷[10×6÷(8-6)]=360÷[10×6÷2]=360÷30=12(辆)客车的数量:360÷[10×6÷(8-6)+10]=360÷[30+10]=360÷40=9(辆)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16、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解:已修的天数:(720×3-1200)÷80=960÷80=12(天)公路全长:(720+80)×12+1200=800×12+1200=9600+1200=10800(米)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17、想: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几多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几多双.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2×(12÷3)=2×4=8(个)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1800÷(8+4)=18000÷12=150(双)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150×2÷3=100(双)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18、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华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几多个少用的沙子袋数,即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解:水泥用完的天数:120÷(30×2-40)=120÷20=6(天)水泥的总袋数:30×6=180(袋)沙子的总袋数:180×2=360(袋)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19、想: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解:每个茶杯的价钱:90÷(4×5+10)=3(元)每个保温瓶的价钱:3×4=12(元)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20、想: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失落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解:第一个加数:572÷(10+1)=52第二个加数:52×10=520答: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21、想: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失落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解:9-(16-9)=9-7=2(千克)答:桶重2千克.22、想: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 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解:(10-5.5)×2=9(千克)答:原来有油9千克.23、想: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解:(22-10)÷(5-2)=12÷3=4(千克)答:桶里原有水4千克.24、想: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失落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解:小华有书的本数:(36-5×2)÷2=13(本)小红有书的本数:13+5×2=23(本)答:原来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25、想: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即是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解:15×5÷(5-2)=25(千克)答: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26、想: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只锯出了(3-1)个锯口,这样就可以求出锯出每个锯口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即可以求出锯成5段所需的时间.解:9÷(3-1)×(5-1)=18(分)答:锯成5段需要18分钟.27、想: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就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这样就可求呈现在女工几多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来各几多人.解:35÷(2-1)=35(人)女工原有:35+17=52(人)男工原有:52+35=87(人)答: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28、想: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达到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由去时5小时达到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间.解:12×5÷(5+1)=10(千米)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29、想:由题意知,狗跑的时间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间,又知狗的速度,这样就可求出狗跑了几多千米.解:18÷(5+4)=2(小时)8×2=16(千米)答:狗跑了16千米.30、想:由条件知,(21+20+19)暗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求出三种球各几多个.解:总个数:(21+20+19)÷2=30(个)白球:30-21=9(个)红球:30-20=10(个)黄球:30-19=11(个)答: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31、想:根据题意,33米比18米长的米数正好是3根细钢管的长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细钢管的长度,然后求一根粗钢管的长度.解:(33-18)÷(5-2)=5(米)18-5×2=8(米)答:一根粗钢管长8米,一根细钢管长5米.32、想: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华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解:4.8×10÷(12-10)=24(吨)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33、想:由题意知唱歌的70人中也有跳舞的,同样跳舞的30人中也有唱歌的,把两者相加,这样既唱歌又跑舞的就统计了两次,再减去介入饰演的80人,就是既唱歌又跳舞的人数.解:70+30-80=100-80=20(人)答:既唱歌又跳舞的有20人.34、想:介入语文竞赛的36人中有介入数学竞赛的,同样介入数学竞赛的38人中也有介入语文竞赛的,如果把两者加起来,那么既介入语文竞赛又介入数学竞赛的人数就统计了两次,所以将介入语文竞赛的人数加上介入数学竞赛的人数再加上一科也没介入的人数减去全班人数就是双科都介入的人数.解:36+38+5-59=20(人)答:双科都介入的有20人.35、想: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条件,可以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解:5×(4÷2)+6=16(把)640÷16=40(元)40×5÷2=10O(元)答: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分别是100元、40元.36、想: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45-5)岁,儿子的年龄是(45-5)÷4岁,再加上5就是今年儿子的年龄.解:(45-5)÷4+5=10+5=15(岁)答:今年儿子15岁.37、想:“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可推出:甲桶油的重量比乙桶多(18×2)千克,又知“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可知(18×2)千克正好是乙桶油重量的(4-1)倍.解:18×2÷(4-1)=12(千克)12×4=48(千克)答:原来甲桶有油48千克,乙桶有油12千克.38、想:根据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小丽共失去(100-79)分.再根据(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解:(5×20-75)÷8=2(题)……5(分)20-2-1=17(题)答: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39、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两车所行的路程是两车身长之和,即(240+264)米,速度之和为(20+16)米.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就可求得所需时间.解:(240+264)÷(20+16)=504÷30=14(秒)答: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14秒.40、想:火车通过隧道是指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行的路程正好是车身与隧道长度之和.解:(600+1150)÷700=1750÷700=2.5(分)答:火车通过隧道需2.5分.41、想:在每分走50米的到校时间内按两种速度走,相差的路程是(60×2)米,又知每秒相差(60-50)米,这就可求出小明按每分50米的到校时间.解:60×2÷(60-50)=12(分)50×12=600(米)答: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是600米.42、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二人第一次相遇时,乙比甲多跑一周,即600米,又知乙每分钟比甲多跑(400-300)米,即可求第一次相遇时经过的时间.解:600÷(400-300)=600÷100=6(分)答:经过6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43、想:由“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可求出原来的长是:(12÷2)厘米,同理原来的宽就是(8÷2)厘米,求出长和宽,就能求出原来的面积.解:(12÷2)×(8÷2)=24(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44、想:用去的钱数除以3就是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的总钱数.从这个总钱数里去失落1千克苹果的钱数,就是每千克梨的钱数.=1.8(元)答:每千克梨1.8元.45、想:由题意知,甲乙速度和是(135÷3)千米,这个速度和是乙的速度的(2+1)倍.解:135÷3÷(2+1)=15(千米)15×2=30(千米)答:甲乙每小时分别行30千米、15千米.46、想:两种球的数目相等,黑球取完时,白球还剩12个,说明黑球多取了12个,而每次多取(8-5)个,可求出一共取了几次.解:12÷(8-5)=4(次)8×4+5×4+12=64(个)或8×4×2=64(个)答:一共取了4次,盒子里共有64个球.47、想: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需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解: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6时+36分=6时36分答:下次同时发车时间是上午6时36分.48、想:父、子年龄的差是(45-15)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时,这个差正好是儿子年龄的(11-1)倍,由此可求出儿子几多岁时,父亲是儿子年龄的11倍.又知今年儿子15岁,两个岁数的差就是所求的问题.解:(45-15)÷(11-1)=3(岁)15-3=12(年)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49、想:根据题意,可以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就是要求的问题.解: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60-1=59(支)答: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50、想: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解:(40÷5)×(40÷8)=40(平方米)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的获得的获得的。
小升初典型奥数题及详细答案
【答案解析】:设总路程为S,则去时用的时间为S/X,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为S/Y 那么平均速度为2S∕(S/X+S/Y)=2/(1∕X+1∕Y)=2XY∕(X+Y) 6、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比女生多28人,女生全部优胜,男生的3/4得优胜男女生各优胜的共42人,求男女生参 加竞赛的各多少人?
31、一对李生姐妹今年的年龄的和、差、积、商相加的和为100,她们今年多少岁? 【答案解析】:年龄为X,则: 2X+0+X×X+l=100 解得X=9 32、一列客车长200皿,一列货车长280πι,它们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相遇到车尾离开需18s. 【答案解析】:巳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为5:3,求两车每秒各行多少千米? 速度和=(200+280)+18=80/3米/秒 客车速度二80∕3÷(5+3)x5=50∕3米/秒 货车速度=80/3-50/3=10米/秒 33、圆锥形容器中装有2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 器还能装多少升水? (8-1)x2=14 注:在这种情况下体积的比永远是8:1 34、六年级(D班原来有学生54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9,后来男生转走了几人,这时男生占全班的13
3×3×3×3×2=162o 26、一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若干只。已知手套的颜色有黑白灰三种。最少要取多少副手 套才有保证有3副手套是同色的? 【答案解析】:4+3+3=10只 最坏的取法是三种手套分别拿4只3只3只,取10只就能保证有两副相同 手套只有3种,题目要我们要相同,我们就不让他相同,抽屉原理就是这样的
小升初经典奥数题(附答案)
周长:(高等难度)如图,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任意分成10段,并以每一段为对角线作为正方形.设这10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P,大正方形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填<,>,=)。
巧求周长部分题目:(高等难度)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 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年龄问题题目:(中等难度)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试题】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
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
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
(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
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
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
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
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小升初奥数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升初奥数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质数?A. 0B. 1C. 2D. 3参考答案:C2. 一个数的1/5加上它的1/3,求和的结果是这个数的几分之几?A. 1/15B. 8/15C. 1/3D. 3/5参考答案:B3.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5厘米,其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170B. 270C. 340D. 420参考答案:D二、填空题4. 一个数的3/4加上它的1/2,和是这个数的______。
参考答案:7/85. 一本书的价格是35元,如果打8折出售,那么现价是______元。
参考答案:286.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那么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百分比?参考答案:21%三、解答题7. 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是40米,宽是30米。
现在要在其四周围上篱笆,问篱笆的总长度是多少米?参考答案:(40+30)×2 = 140米8. 小明和小红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小明单独完成需要4小时,小红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
现在他们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参考答案:设工作总量为1,小明每小时完成1/4,小红每小时完成1/6的工作量。
合作时,他们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1/4 + 1/6 =5/12。
所以,他们合作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为1 ÷ (5/12) = 2.4小时。
9. 一个班级有48名学生,其中2/3是男生,剩下的是女生。
问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女生?参考答案:48 × (1 - 2/3) = 48 × 1/3 = 16名女生。
四、应用题10. 小华有一些贴纸,她给了小明一半的贴纸后,自己还剩下20张。
请问小华原来有多少张贴纸?参考答案:设小华原来有x张贴纸,根据题意,x/2 = 20,解得x = 40张。
11.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速度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
已知原定速度是60公里/小时,求两地之间的距离。
(完整)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全面)
(完整)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全面)使用办法:题目后面有答案,但是要遮住答案完成,把题目完成在笔记本,自行核对,一天一题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某市举行小学数学竞赛,结果不低于80分的人数比80分以下的人数的4倍还多2人,及格的人数比不低于80分的人数多22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求参赛的总人数?解:设不低于80分的为A人,则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及格的就是A+22,不及格的就是A+(A-2)/4-(A+22)=(A-90)/4,而6*(A-90)/4=A+22,则A=314,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也即是78,参赛的总人数314+78=3922.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x-3)×(1+1/2)=(1+1/5)x(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3.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
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答案取40%后,存款有9600×(1-40%)=5760(元)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4.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
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答案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导语】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升初奥数题及答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升初奥数题及答案 1、⽤⼀只⽔桶装⽔,把⽔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
桶⾥原有⽔多少千克?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桶⾥原有⽔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原有⽔的重量。
解:(22-10)÷(5-2)=12÷3=4(千克) 答:桶⾥原有⽔4千克。
2、⼩红和⼩华共有故事书36本。
如果⼩红给⼩华5本,两⼈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红和⼩华各有多少本? 想:从“⼩红给⼩华5本,两⼈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条件,可知⼩红⽐⼩华多(5×2)本书,⽤共有的36本去掉⼩红⽐⼩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华本数的2倍。
解:⼩华有书的本数:(36-5×2)÷2=13(本) ⼩红有书的本数:13+5×2=23(本) 答:原来⼩红有23本,⼩华有13本。
2.⼩升初奥数题及答案 1、已知⼀张桌⼦的价钱是⼀把椅⼦的10倍,⼜知⼀张桌⼦⽐⼀把椅⼦多288元,⼀张桌⼦和⼀把椅⼦各多少元?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张桌⼦⽐⼀把椅⼦多的288元,正好是⼀把椅⼦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把椅⼦的价钱。
再根据椅⼦的价钱,就可求得⼀张桌⼦的价钱。
解:⼀把椅⼦的价钱:288÷(10-1)=32(元) ⼀张桌⼦的价钱:32×10=320(元) 答:⼀张桌⼦320元,⼀把椅⼦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箱梨⽐⼀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想:可先求出3箱梨⽐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升初奥数题及答案五篇第一篇:数与代数1. 某数的三倍加上5等于20,求这个数。
解答:设这个数为x,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3x + 5 = 20。
解这个一次方程可以得到x = 5。
2. 一个数增加20%后得到30,求这个数。
解答:设这个数为x,则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0.2x = 30。
解这个一次方程可以得到x = 25。
第二篇:几何与图形1.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5cm,宽是3cm,求其面积和周长。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来计算,即5cm × 3cm = 15cm²。
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度和宽度相加再乘以2来计算,即(5cm + 3cm) × 2 = 16cm。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和点B(5,1)连线,求线段AB的长度。
解答:根据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AB的长度可以计算为√[(5-2)²+(1-3)²] = √[(3)²+(-2)²] = √(9+4) = √13。
第三篇:概率与统计1. 从1至15中随机抽取一个整数,求这个整数是偶数的概率。
解答:在1至15中,一共有8个偶数(2, 4, 6, 8, 10, 12, 14, 15)和7个奇数(1, 3, 5, 7, 9, 11, 13)。
因此,抽取的整数是偶数的概率为8/15。
2. 一个骰子中的每个面都标有1至6的数字,投掷骰子一次,求投掷结果是5或6的概率。
解答:骰子共有6个面,其中有2个面标有5和6。
因此,投掷结果是5或6的概率为2/6 = 1/3。
第四篇:逻辑与推理1. 小明说他有7本书,其中一半给了朋友,又借了5本回来,这时他还有多少本书?解答:小明有7本书,一半给了朋友,剩下的数量是7/2 = 3.5本。
因为书的数量不能为小数,所以小明实际上只剩下3本书。
2. 汤姆比杰克大三岁,而杰克比肯尼大两岁。
如果汤姆今年10岁,那么肯尼的年龄是多少?解答:根据题意,杰克比肯尼大两岁,汤姆比杰克大三岁,所以汤姆与肯尼之间的年龄差是5岁。
小升初经典奥数50题及详尽解答
小升初奥数题经典题型及详尽解答2020年5月小升初奥数经典题目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解答: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解答: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答: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解答: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小升初中奥数30道经典奥数题
小升初中奥数30道经典奥数题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解题思路: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
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解: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解题思路: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解:45+5×3=45+15=60(千克)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
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解:4×2÷4=8÷4=2(千米)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解题思路: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所以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因为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小升初奥数题精选(10篇)
小升初奥数题精选(10篇)1.小升初奥数题精选篇一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两车相遇时,甲车正好走了30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分析】相遇时甲走了300千米,所以甲走了300÷50=6时,这6时正好是甲、乙两车的相遇时间,两地的距离(50+60)×6=660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380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乙车出发后,甲、乙两车几小时相遇?解答:乙车晚出发1小时,则乙车出发时甲已经行驶了50×1=50千米,此时甲、乙两车的距离是380-50=330千米,所以乙车出发后,相遇时间为330÷(50+60)=3小时。
2.小升初奥数题精选篇二1、学校购买840本图书分给高、中、低三个年级段,高年级段分的是低年级段的2倍,中年级段分的是低年级段的3倍少120本。
三个年级段各分得多少本图书?设低年级段分得x本书,则高年级段分得2x本,中年级段分得(3x-120)本x+2x+3x-120=8406x-120=8406x=840+1206x=960x=960/6x=160高年级段为:160*2=320(本)中年级段为:160*3-120=360(本)答:低年级段分得图书160本,中年级段分得图书360本,高年级段分得图书320本。
2、学校田径组原来女生人数占1/3,后来又有6名女生参加进来,这样女生就占田径组总人数的4/9。
现在田径组有女生多少人?解:设原来田径队男女生一共x人1/3x+6=4/9(x+6)x=301/3x+6=30*1/3+6=16女生16人3.小升初奥数题精选篇三1、一个两位数除72,余数是12,那么满足要求的所有两位数有几个?分别是多少?解答:由题意知,所求的两位数应是7212=60的约数,还应大于12。
在60的约数中,两位数有10、12、15、20、30、60这六个数,大于12的有:15、20、30、60这四个数。
小升初经典奥数题(附答案)
周长:(高等难度)如图,把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任意分成10段,并以每一段为对角线作为正方形.设这10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为P,大正方形的周长为L,则P与L的关系是______(填<,>,=)。
巧求周长部分题目:(高等难度)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正方形EFGH,且AF=16厘米,HC=13厘米,求长方形ABCD 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年龄问题题目:(中等难度)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试题】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
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
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
(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
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
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
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
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小升初必考50道经典奥数题含答案
小升初必考50道经典奥数题(含答案)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通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4.李军和张强付一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动身,相向而行,通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抵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互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动身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互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千米。
两组同时动身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一个仓库平均贮存粮食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贮存粮食多少吨?8.甲、乙两队一路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天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天天共修多少米?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别离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若是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补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
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
小升初数学常见奥数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小升初数学常见奥数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1. 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52 米,乙每分钟走48 米,两人走了10 分钟后交叉而过,又相距38 米,A、B 两地相距多少米?答案:962 米思路:两人10 分钟走的路程之和为(52 + 48)×10 = 1000 米,减去交叉而过相距的38 米,A、B 两地相距1000 - 38 = 962 米。
2. 一筐苹果,先拿出140 个,又拿出余下的60%,这时剩下的苹果正好是原来总数的1/6,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个?答案:240 个思路:设这筐苹果原来有x 个,(x - 140)×(1 - 60%) = 1/6x ,解得x = 240 。
3. 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 多100 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 ,还剩500 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答案:1000 米思路:设全长为x 米,第一天修了1/5x + 100 米,余下x - (1/5x + 100) = 4/5x - 100 米,第二天修了2/7×(4/5x - 100) 米,可列方程4/5x - 100 - 2/7×(4/5x - 100) = 500 ,解得x = 1000 。
4. 某工厂三个车间共有180 人,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人数的3 倍多1 人,第三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人数的一半还少1 人,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答案:第一车间40 人,第二车间121 人,第三车间19 人思路:设第一车间有x 人,则第二车间有3x + 1 人,第三车间有1/2x - 1 人,x + 3x + 1 + 1/2x - 1 = 180 ,解得x = 40 ,第二车间121 人,第三车间19 人。
5. 一个书架,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的4 倍,如果从上层拿60 本到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上层和下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答案:上层160 本,下层40 本思路:设下层原来有x 本,则上层原来有4x 本,4x - 60 = x + 60 ,解得x = 40 ,上层160 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经典奥数试题及答案4 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二年级】
课内知识:275-89-75
课外趣题:有三堆水果,每堆水果同样重。
第一堆:1个西瓜、1个菠萝、5个苹果。
第二堆:3个菠萝、11个苹果。
第三堆:1个西瓜、8个苹果。
每个苹果重150克,每个菠萝重克。
【三年级】
课内知识:有若干盆鲜花摆成一个四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2盆,一共摆了多少盆鲜花?
课外趣题:三年级一班选举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人。
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
如果得票比其它两人都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那么甲最少再得到多少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四年级】
课内知识:84372725
课外趣题:在下边的竖式中,相同字母代表相同数字,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数字,则四位数= 。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三根铁丝,分别长300厘米、444厘米、516厘米。
把它们截成同样长且尽可能长的整厘米小段(不许剩余),每小段折成一个小正方形。
然后将这些小正方形混放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拼一次都必须用上所有这些小正方形),这样可能拼成的长方形有多少种?
课外趣题:用12根长为1厘米的小棍摆成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多边形(至少用三种方法)。
【二年级】
课内知识:275-89-75
解答:原式=275-75-89
=200-89
=111
课外趣题:有三堆水果,每堆水果同样重。
第一堆:1个西瓜、1个菠萝、5个苹果。
第二堆:3个菠萝、11个苹果。
第三堆:1个西瓜、8个苹果。
每个苹果重150克,每个菠萝重克。
解答:观察第一堆和第三堆可以看出1个菠萝=3个苹果,所以每个菠萝重1503=450克。
【三年级】
课内知识:有若干盆鲜花摆成一个四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2盆,一共摆了多少盆鲜花?
解答:(12-1)4=44(盆) 44+36+28+20=128(盆)
课外趣题:三年级一班选举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人。
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
如果得票比其它两人都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那么甲最少再得到多少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解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
说明一共统计了17+16+11=44张选票,还有52-44=8帐没有统计,因为乙得到的票数只比甲少一张,所以,考虑到最差的情况,即后8张中如果没有任何一张是投给丙的,那么甲就必须得到4张才能确保比乙多。
因此,甲最少再得到4票就能够保证当选了。
【四年级】
课内知识:84372725
解答:原式=(421)(3739)25
=(425)(1119)21
=10099921
=21(1000-1)100
=(21000-21)100
=2097900
课外趣题:在右边的竖式中,相同字母代表相同数字,不同字母代表不同数字,则四位数= 。
解答:显然t=1,由于竖式的百位是t+ t,所以竖式中百位两个数字相加不可能向竖式的千位进位,就有s+v=11。
由于个位上a+t=t,所以a=0,个位上两个数字相加不可能向十位进位。
既然v+s=11,所以v=t+t+1=3.若v=3,则s=8。
因此=1038。
【五年级】
课内知识:有三根铁丝,分别长300厘米、444厘米、516厘米。
把它们截成同样长且尽可能长的整厘米小段(不许剩余),每小段折成一个小正方形。
然后将这些小正方形混放在一起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拼一次都必须用上所有这些小正方形),这样可能拼成的长方形有多少种?
解答:(300,444)=(300,144)=(12,144)=12
(12,516)=12
因此把它们截成长度为12厘米的小段,共可以得到
(300+444+516)12=105段。
而105=1105=335=521=715,拼成长方形有4种。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课外趣题:用12根长为1厘米的小棍摆成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多边形(至少用三种方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责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