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
谈谈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物理意义
谈谈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物理意义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概念在近十年内几乎涵盖了很多初高中物理教材的部分篇章。
作为一种定义物理量概念的方法,它的使用频率颇受关注。
所谓的比值定义物理量,就是用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形成比例关系,得到的结果具有一种特定的物理意义,于是就用这个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
这种比值定义物理量概念的方法由于其方式的简单和形式的统一性等特点被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涵盖了较多的物理概念。
物理量概念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科学分析比较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及过程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物理概念的建立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的结晶,而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概念也同样要经过一系列的数值进行比值概括,然后通过比值概括出能反应某物质一种特性的普遍特征,最后进行确认为某一个物理量的定义。
这种统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形式比较确定,方向比较明确,探究结果也比较适合需要。
但是,单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概念的使用,甚至涵盖了较多的物理量概念,这种较多的使用频率也可能会暴露出它的一点点局限性。
1、概念的形式比较单一化一个物理量的诞生总有它的确立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
由于不同物理量的意义不同,它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由于不同的过程经历和不同的物理意义的展现,导致每一个物理量的诞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规律。
现在,用形式单一的比值定义物理量来定义较多的物理概念,这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形式比较单一化,虽然让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它抹掉了原本建立物理量概念的初衷,没有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原始过程,而是用一种单一化模式将这些概念给限定框框,用统一框框去套一个物理量的框框。
2、概念形式大于内涵每一个物理量的概念都反映一定物质的一种特性和本质规律。
对于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形式由于是固定的框框模式,也就限制了物理量概念的建立多元化。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作者:刘万强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第08期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1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系统归类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2 “比值法”的特点 2.1 什么是“比值法”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2 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3 “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1)
比值定义法 - 概述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 - 详解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作者:贾志恩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9期有关中学物理的概念、定义可谓不少,这也是许多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其中不乏许多学生对物理概念、定义不理解,学习认识不透彻,死记硬背。
下面通过对中学物理中比值定义法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有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一、对比值定义法的认识比值定义法即新定义的物理量是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经过直接比所定义出来的物理量。
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不与分子成正比,不与分母成反比,这类物理量是由表示物理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是通过比值定义得出的一个新的物理量而已。
二、中学物理中常见的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1.密度这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比值定义法的物理量。
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物体密度是由组成物体的物质的材料所决定的,也就是密度是由物体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不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也不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例如:一千克的棉花与两千克的棉花密度是一样的,而不是质量大了,密度就大了。
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密度很容易把此混淆。
2.速度高中第一个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质点的速度不与位移成正比,不与时间成反比,例如:一个人走路速度多快,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所走位移的大小,也不取决于所用时间多少。
3.加速度加速度与速度相似,速度学习之后紧接着学习的加速度,加速度是由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变化多少无关,与所用时间无关。
4.电流电学中第一个所学的物理量,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它是由电路的性质所决定,而不是由电荷量与时间所决定。
5.电容电容的定义是电容器两极板上所带电荷量与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
电容也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与容器的容积相似,电容器给定之后,电容是多大就定了,与所加两极板的电压和两极板上所带电荷量无关。
6.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推出电阻的定义式,由所加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所定义。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比值定义法浅析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比值定义法浅析在接近二十年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发现物理概念的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对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不明确,忽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和背景,断头去尾,取其表面略其质等等。
导致学生对概念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人就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比值定义法中的一种性质量的定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另外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或是个定值,属于性质量。
如密度、电阻、电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
比值反映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仅由物质本身决定,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没有关系,由决定式中的物理量决定。
另一类是描写物体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作用强弱等,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质,属于状态量。
如速度、压强、功率等,它的大小受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的影响。
这两类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教学中是有差异的。
而学生在学习中对第一类定义法理解困难较大,定义式和决定式往往让学生容易混淆。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密度是用比值定义的第一个物理量。
对任何一个实心物体而言,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对同一种物质而言)质量加大多少倍,其体积也会加大多少倍,但质量m和体积V这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是一个常量。
对不同的物质而言,比值是一个不同的常量,可见,比值的大小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这种属性的不同我们一般用密度來表示,即:ρ= 。
这说明,物质密度等于物体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因而我们不能说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只要是同一种物质,无论其质量和体积多大或多小,它仍然是这种物质,密度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由于密度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而影响密度大小的因素就是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考虑温度),只要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其密度就不会改变。
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
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一、前言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与基础。
平时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搞清楚引入物理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内涵。
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中,渗透着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引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物理学中引入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二、比值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就是指在定义某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的,即将某一物理量作为分子,另一物理量作为分母,把得到的比值定义为新的物理量的一种方法。
如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将物体的质量作为分子,物体的体积作为分母,得到的比值定义为该物质的密度,其定义式为ρ=m/V。
比值法通常适用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物体的某种特征等的定义。
它的主要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本身与定义它的物理量无关,而是由其他物理量决定。
如物质的密度是由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的比值定义的,但物质密度的实质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都无关,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有时也与物质的状态、大气压等有关。
再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由物体运动的路程与物体运动的时间的比值定义的,但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的时间都无关,它是恒定不变的。
三、教学模式下面以热值为例说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模式。
(1)现实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中的燃料也在悄悄变化,由木材演变为煤球,进化为煤气,现在天然气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燃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
(2)引入意义:为了反映燃料的某种物理属性。
(3)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4)定义式:q=Q/m(5)单位:热值的单位是:J/kg(6)决定因素:①燃料的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无关,与燃料是否被完全燃烧也无关;②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7)常见燃料的热值及其物理意义:如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
浅谈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及其应用
浅谈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及其应用作者:王顶族付利荣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0期摘要:在物理中物理量的作用是用于描述一个物质的物理状态或物质属性,一个物理量的定义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比值定义法顾名思义就是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用比值的形式,它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因此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本文从比值定义法的概念入手分别讨论由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状态和物质属性,以此来找到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之间的共同点更好的理解这些物理量的概念。
关键词:物理量;概念;比值定义法1.比值定义法概念比值定义法就是指用两个物理量的商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常常用于定义物质的属性特征和物体的运动特征。
在物理学中一般的,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一个物质最本质的属性或最基本的状态,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一均匀物体的密度不随该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的变换而改变,用此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速度等。
1.1比值定义法的特点通过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由两个已知物理量通过作商求得。
因此,研究一个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时,可以从已知物理量入手,由已知物理量的本质属性和该定义式的适用范围来理解该物理量。
也可以根据大部分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都有相似的形式这一特点,对各个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推理,通过熟悉的物理量来类比概念模糊的物理量,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种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概念。
1.2与决定式的区别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其本身大小与定义式无关而是取决于该物理量的决定式。
决定式是用来揭示一个物理量是由那些因素所决定的具体表达式。
例如,电阻是由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与流过电阻的电流大小的比值定义的,但电阻反应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
因此,电阻的大小是由电阻率和电阻长度的乘积与电阻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决定的。
比值定义法矢量性 单位
比值定义法矢量性单位比值定义法: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用比值的形式定义,如速度、加速度等。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比如①物质密度②电阻③场强④磁通密度⑤电势差等。
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当然用来定义的物理量也有一定的条件,如q为点电荷,S为垂直放置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面积等。
类似的比值还有:压强,速度,功率等等。
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谈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学——以《功率》教学设计为例
谈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学——以《功率》教学设计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7T06:56:17.6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石磊[导读] 教材的功率概念引入类比了速度的概念石磊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519041摘要:教材的功率概念引入类比了速度的概念,所选择的情景也是老人和小孩爬楼梯谁更快,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速度快就是做功快。
为此,基于比值定义法的四个步骤重构功率概念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显化功率概念得出过程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功率概念的物理意义。
关键词:物理概念功率比值定义法活动显化一、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功率》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建筑工地将砖块送到楼顶的搬运过程,人工搬运和起重机搬运所花时间的区别来引出做功有快慢之分,又在想想议议栏目中设置了老人和小孩爬楼梯谁做功更快的情景让学生讨论,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很容易认为小孩爬得快,所以小孩做功快,日常生活中关于快慢的体验也很容易让学生将运动的快慢和做功的快慢相混淆。
接着教材与速度的概念相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这样类比过来的功率概念缺乏对功率概念内涵的分析、学生缺乏对功率意义的深刻体会,简单的类比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功率概念,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反倒是简化了思维过程,强化了本就模糊不清,容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再加上有很多应用情景做功过程也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比如教材上爬楼梯克服重力做功,含混不清的概念让学生面对此类情景困难重重,错漏百出。
此外对于比值定义法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的认识也停留在形式阶段,学生并没有掌握比值定义法的本质,更是难以有效迁移到之后许多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比如密度、压强、电功率、电场强度、加速度等等,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材类比速度借助比值定义法定义“功率”,只说明定义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和速度一样,都是某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缺少为什么要借助这一方法的阐述。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普通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常常是反映物资的最实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纳比值的方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据有相当大的比例,比方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弥补:一、“比值法”的特点:1、比值法适用于物资属性或特征、物体活动特征的定义.因为它们在与外界接触感化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身分来暗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常常借助实验追求一个只与物资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利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常常须要必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须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资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人所决定.定义时,须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讨.比方:定义电场强度E,须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取比值F/q就可以定义.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活动形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引入的,比方匀速直线活动、匀变速直线活动、匀速圆周活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更量相等,用变更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暗示变更快慢的特征.二、“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重视物理量的来龙去脉.为何要研讨这个成绩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含成绩是如何提出来的),如何进行研讨(包含有哪些次要的物理景象、事实,应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讨得到如何的结论(包含物理量是如何定义的,数学表达式如何),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含反映了如何的实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次要的利用.2.理解要睁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所有的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不异的特点,通过睁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活动,从而惹起思维的飞跃,常识的迁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如在重力场、电场、磁场的教学中,不异的是都须要选择一个检验场性质的实体,用检验实体的受力与检验实体的有关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但也存在区别,重力场的比值中,分母是质量最简单,电场定义时,要考虑电荷的电性,而磁场定义最复杂,不但与考虑电流元I,而且要考虑电流元的放置方位与无效长度.3.不克不及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它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切忌被数学符号方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必定要从量度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和物理过程,防止先生死记硬背和乱用.另一方面,在数学方式上用比例暗示的式子,纷歧定就利用比值法.如公式a=F/m,只是数学方式上象比值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法的其它特点.所以不克不及把比值法与数学方式简单的联系在一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初中:密度,ρ=m/V 功率,P=W/t 速度,v=s/t 压强,p=F/S比热容,C=Q/mΔT 劲度系数,k=f/x 动摩擦因数,μ=Fμ/FN高中: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 电容,C=Q/U电阻,R=U/I 电流,I=q/t 电动势,ε=W/q 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比值法应用
比值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怀远县燕集中学 徐元学比值法在物理学是一种重要的定义方法和研究方法,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初中物理中一共涉及到了九个比值法公式,它们分别是密度、速度、压强、电流、电阻、电功率、机械功率、比热容、热值。
学习这些概念,要从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单位的含义五个方面去分析掌握。
密度物理意义:密度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公式:ρ=V m q=Q P=S F P 电=t W I=t Q c=Q R=I UP 机=t W v=t S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m 3单位的含义:水的密度是1×103㎏/m 3表示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v=t S速度单位:米每秒符号:m/s单位的含义:压强物理意义: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P=S F压强单位:帕斯卡符号:Pa单位的含义:人站在地面对地面压强是1×104Pa 表示1平方米的地面受到的压力是1×104牛电流物理意义: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 I=t Q电流单位:安培符号:A单位的含义:电阻物理意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R=I U电阻单位:欧姆符号:Ω单位的含义:电功率物理意义: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用电器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能叫电功率P 电=t W电功率单位:瓦特符号:w比热容物理意义:比热容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定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公式:c=t m Q比热容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的含义: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 ℃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机械功率物理意义:机械功率表示机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比值定义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比值定义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闫斌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9年第08期【摘要】教学不能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授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
比值定义法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
以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为背景,通过剖析内涵、揭示本质,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比值定义法。
【关键词】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物理概念应用研究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搞清楚引入物理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内涵。
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渗透着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学中引入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比值定义法概念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比值定义法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反映物质的最本质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而改变。
对于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寻找一些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与属性,再借助实验寻求一个仅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二、两种比值定义法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或是个定值,属于性质量;另一类是描写物体或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作用强弱等,而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质,属于状态量。
这两类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教学中是有差异的。
1.应用比值法定义属于性质量的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属于性质量的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如果仅依据分析某一事物的某一现象或某种性质时得到的单个(或同样)比值来定义相应的比值量,而不是将诸多事物的同一性质或者将同一事物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就会造成该比值量的引入缺乏充分的基础,学生也就不容易深刻理解相应概念的内涵。
比值定义法归类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归类整理在物理教学中,把既具有质的规定性,又具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称为物理量。
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比值法”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比值法”的一些特点,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际教学。
一、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系统归类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1.什么是“比值法”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
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
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
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三、“比值法”的理解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比值定义法在高考物理中教学与应用的探讨
比值定义法在高考物理中教学与应用的探讨作者:罗毅黄永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比值法建立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定义新物理量常见的形式之一,高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
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
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
本文从2017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中关于求解动摩擦因数的问题开始探讨,浅谈将比值定义法扩展到其他类似题型中,为比值定义法的教学也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比值定义法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0引言比值定义法是物理中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我们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它的物理意义与原来的两个物理量完全不同,学生为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疑惑。
学生对比值定义法理解不清晰,造成在求解动摩擦因数等一类问题时往往列出一堆需要复杂的公式,造成考试中浪费时间。
在用比值定义法中,蕴含了一个重要的因果关系,它是理解和掌握用比值法定义出的物理量的关键。
下面从2017年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高考试题第16小题说起。
1求解动摩擦因数1.1 方法分析例题1(2017年新课标Ⅱ卷第16小题):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敖牵锟橐睬『米鲈人僦毕咴硕N锟橛胱烂婕涞亩Σ烈蚴?A. B. C. D.分析: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一般是正交分解法。
当拉力水平时F=€%emg;当拉力F与水平面成60€敖鞘保現cos60€埃絸%e(mg€HaFsin60€埃⒘绞角蠼饪傻脌%e=。
对于本题,我们要深刻理解动摩擦因数€%e的定义:动摩擦因数是彼此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和正压力N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理解为;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用比值定义法解析——比热容、热值、效率
用比值定义法解析——比热容、热值、效率比值定义法:即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用比值的形式定义。
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除了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物理量,还有因子乘积法,这里主要是阐述利用比值定义法来解决比热容、热值、效率的深度学习。
1.比热容(c)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定义式:c=Q/m△t影响比热容大小的因素: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Q、m、△t无关。
2.热值(q)定义: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定义式:q=Q/m影响燃料热值大小的因素:只有燃料的种类,与Q、m无关。
2.效率(η)(1)机械效率物理意义:表示机械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定义式:η=W有/W总=P有/P总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机械来说影响因素不太相同,比如:杠杆,主要是摩擦力、杠杆自重等。
滑轮组,主要是克服动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还有些是盛货物箱子的重力所做的功等。
(2)热机的效率定义: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定义:η=W有/Q放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机械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让燃料燃烧更充分;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总之减少能量的损失。
总结: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以下几个特点:(1)定义式是个比值形式。
(2)利用比值定义法来表示物质属性的定义式就是为了计算而产生的,而影响物理量大小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定义式里面的物理量。
(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有:密度、匀速运动的速度、比热容、热值、电阻、效率)。
如果是用因子乘积法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里面的物理量也是此物理量的影响因素,比如W=UIt;P=UI 等。
典例引领1.关于热与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B.温度很低的物体也有内能C.同一物质的比热容是定值,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无关D.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答案】BD【详解】A.热量指的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故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B.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正确;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比如冰和水)有关,故C错误;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的效果都是相同的,故D正确。
高中物理中比值定义法的公式
高中物理中比值定义法的公式比值定义法是一种用比值的概念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它常常用于定义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学量。
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物理量表示为另外两个能够直接测量的量的比值,从而确定这个量的大小和单位。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比值定义法及其公式。
1. 电阻的比值定义法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
根据比值定义法,电阻可表示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其公式如下:R = V / 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单位是欧姆(Ω)。
2. 电容的比值定义法电容是电路中存储电荷的能力。
根据比值定义法,电容可表示为电荷与电压的比值。
其公式如下:C = Q / 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电荷,V表示电压。
单位是法拉(F)。
3. 电感的比值定义法电感是电路中储存磁能的能力。
根据比值定义法,电感可表示为磁通量与电流的比值。
其公式如下:L = Φ / I其中,L表示电感,Φ表示磁通量,I表示电流。
单位是亨(H)。
4. 比热容的比值定义法比热容是物质的热容量与质量的比值。
其公式如下:c = Q / (m × 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单位是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
5. 功率的比值定义法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根据比值定义法,功率可表示为能量与时间的比值。
其公式如下:P = E / t其中,P表示功率,E表示能量,t表示时间。
单位是瓦特(W)。
综上所述,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量定义方法,它将一个量表示为另外两个能够直接测量的量的比值,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
一、前言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和基础。
平时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搞清楚引入物理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内涵。
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渗透着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引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物理学中引入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二、比值法
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就是指在定义某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的,即将某一物理量作为分子,另一物理量作为分母,把得到的比值定义为新的物理量的一种方法。
如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将物体的质量作为分子,物体的体积作为分母,得到的比值定义为该物质的密度,其定义式为ρ=m/V。
比值法通常适用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物体的某种特征等的定义。
它的主要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本身与定义它的物理量无关,而是由其他物理量决定。
如物质的密度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的比值定义的,但物质密度的实质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都无关,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有时也与物质的状态、大气压等有关。
再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由物体运动的路程和物体运动的时间的比值定义的,但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它是恒定不变的。
三、教学模式
下面以热值为例说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模式。
(1)现实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中的燃料也在悄悄变化,由木材演变为煤球,进化为煤气,现在天然气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燃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
(2)引入意义:为了反映燃料的某种物理属性。
(3)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4)定义式:q=Q/m
(5)单位:热值的单位是:J/kg
(6)决定因素:①燃料的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料的质量无关,与燃料是否被完全燃烧也无关;②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7)常见燃料的热值及其物理意义:如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
其物理意义是1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107焦。
初中物理中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还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机械效率、比热容、热值等,所有的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都可以按照上述模式进行。
四、几点补充:
1、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
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它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在教学时一定要从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物理量与有关物理量的真实依存关系和物理过程,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和乱用。
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导出公式R=U/I,但是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
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大小都无关。
另一方面,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应用比值法。
如公式g=G/m,只是数学形式上象比值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法的其它特点。
所以不能把比值法与数学形式简单的联系在一起。
2、在数学上比值是一个量a被另一个量b相除得到的商。
有许多的物理概念,就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这里的比值不仅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且有单位,还隐含着一定的物理意义。
例如物体产生的压强、物质的密度、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分别如下: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密度=质量/体积,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这三个定义反映了“比”的作用在物理中应用的三种典型情况:
①用“比”联系描述同一事物的两个不直接相关的量,如压强定义式是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大表明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是指在相同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较大或相同的压力作用在较小的受力面积上。
②用“比”建立起同一事物不同属性间的关系,如密度定义式是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描述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则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即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③用“比”反映某种特定的物理内容,如机械效率的定义式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描述某种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同一个机械在不同的情况下机械效率可以是不同的,且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
必须注意,“比”不仅不能在任意两个物理量之间进行,而且用“比”定义物理量时是有一定的制约条件。
如用公式v=s/t求出速度的前提是物体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公式ρ=m/V求密度条件是依旧对象的物质分布必须是均匀的,否则用上述速度定义算出的只能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用密度定义测出的是物体的平均密度。
3、如果两个比或比值相等,用这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称为比例。
在物理学中有时这种比例也是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它们常常是某些物理规律的反映。
例如: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有正比例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有正比例关系等。
物理中的许多比例关系同样有一定的制约条件,如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有正比例关系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有正比例关系应是在相同地点等。
实际应用中如果忽视了制约条件,往往会造成失误。
五、例题分析
例1.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解析:密度是反映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的,但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都无关,即物质的密度既不与质量成正比,也不与体积成反比,所以A、B都错。
m/V用语言描
述就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因此ρ=m/V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答案:C
例2.关于比热容c=Q/m△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解析:物质的比热容可由物体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计算出,但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A、B、C都是错的。
答案:D
例3.在一段导体两端加上0.2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04A,若使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3V,则通过它的电流为 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Ω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由0.2V升高到3V时,增加了15倍,导体中的电流也相应增加15倍,因此当电压为3V时的电流应为0.6A。
电压为0. 2V时导体的电阻可由欧姆定律算出为5Ω,如果不认真思考的话,尤其是刚学电学时就有同学认为电压为3V时电阻为75Ω,这就是物理概念的掌握不透而造成的情况。
实际上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大小都无关,因此这段导体电阻还是5Ω。
答案:0.6A 5Ω
总之,在教学中讲解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时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被定义的物理量是反映了物体或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定义式中的物理量毫无关系。
当然物理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授课时要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之间的比值是有意义的,新物理量的名称只是为了区分这些具有不同意义的比值。
学生只有搞清引入某一物理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