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 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中信息的感知、标识、定位、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理论,实践传感器采集数据、嵌入式控制、无线近距离识别、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上位机管理软件开发等实验,胜任物联网系统各环节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活跃的创新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该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应用,接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制作、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能力。

(3)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技术文档,具有立足于贵州地区,放眼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学习意识和开阔视野。

(4)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5)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

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和控制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

(6)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智能化、便捷化的各种改进之处,并动手实践、设计和实施实验,并能分析和理解实验数据。

(8)了解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传输和集成的过程,并能感受信息世界之美,掌握与物联网相关工具的运行机制和局限性。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应用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本校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概况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与应用的工程专业。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熟练的通信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具备物联网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数据汇聚、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通才和创新人才。

四、培养要求(一)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协议、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等。

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培养模式1. 以基础课程为支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 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应用。

3.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注重IT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 以导师制为核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2. 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实践吸收和掌握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企业实习必修,使学生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对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全面学习并掌握物联网工程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技能,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工程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担物联网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3. 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在物联网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为了培养物联网工程人才,我们首先需要设置一系列专业课程,涵盖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知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

课程设置如下:(1)物联网技术导论(2)物联网传感器技术(3)嵌入式系统设计(4)物联网数据库技术(5)物联网通信技术(6)物联网安全技术(7)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8)智能物联网技术(9)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10)物联网工程实践课程2.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大力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开发和实验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来说,我们打算开设以下实践教学课程:(1)物联网工程实训(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实验(3)物联网项目实践(4)物联网工程设计竞赛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习和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增加他们的项目经验和实践经验。

3.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1)引入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行业展览、实践活动和参观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3)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增强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就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来支撑教学工作。

因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士;(2)鼓励现有教师参与物联网工程相关的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3)鼓励师资队伍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促进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方向)企业发展需要,以工程技术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移动互联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独立创造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能胜任移动互联相关系统的规划、开发、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组织管理等工作,成为“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宽口径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移动互联技术与应用相关的电子信息与通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号处理,网络通信安全技术;Android基础开发知识,iOS基础开发知识,APP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方法,以及APP软件架构设计等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移动互联技术与应用的基础训练,具有移动互联技术的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能够将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移动互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移动互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移动互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移动互联系统及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移动互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合理设计软件开发、数据管理及系统运维等方面的实验,会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具有移动互联网领域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移动互联网相关软件产品的开发能力、移动互联网系统分析、设计、部署以及维护和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移动互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开拓和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5.能够针对移动互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在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

因此,为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的物联网工程人才,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物联网工程人才需求分析1. 技术研发人才技术研发人才是物联网工程中最核心的人才群体,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相对稀缺,亟需加大培养力度。

2. 系统集成人才系统集成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较强的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等。

他们是实现物联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人才,需求量也较大。

3. 安全保障人才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安全保障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因此,安全保障人才也成为了物联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群体。

4. 产业应用人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应用人才,他们需要具备行业知识、数据分析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有效沟通,了解其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物联网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 基础教育物联网工程的学习需要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在大学阶段设置相关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物联网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学生需要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基础知识,并且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构建物联网系统。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目前新兴的物联网技术课程,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和创新能力。

2. 实践环节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增强实践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核心原理、方法与技术;具有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科学与IT职业素养;具有较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管理与控制能力以及一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能力,具有一定的对物联网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的相关工作,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系统学习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物联网研究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掌握物联网工程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5.熟悉国家信息网络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7.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9.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学分1.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4-6年2.学分: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0学分四、毕业与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蚌埠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规定的,授予工学士学位。

2020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0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与工程素养、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熟悉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交换等信号处理基本理论,掌握通信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等知识,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等知识,并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在物联网领域中从事相关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维护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相近专业
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网络编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等。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毕业规定
1. 至少取得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16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及经管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取得11学分。

2. 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 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签字(盖章)
时间:2020年5月26日。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协作精神;掌握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物联网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基于创新思维和工程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物联网相关行业从事软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也可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或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毕业生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健康体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

2.具备扎实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宽阔的专业视野。

3.具备胜任物联网工程领域软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

4.具备使用外语与国外同行或客户进行技术交流、业务沟通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更新知识,实现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知识。

3.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原理、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学科基础知识。

4.工具性知识:掌握外语、社会调查、专业论文写作等工具性知识。

(二)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英语阅读和交流能力,能够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更新知识。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从事物联网领域软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的能力。

3.创新创业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重庆文理学院_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重庆文理学院_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 部颁代码:0809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
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识别、获取、传输、
处理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
得学分的标准按学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执行。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 制:标准学制 4 年 修业年限:3—6 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98 学分(其中第二课堂 10 学分)学位课程学分:70 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 1.各类课程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1 素养课程体系
2 第 1,7 学期
以 8-16 个专题形式开展
2 创业课程 3 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4 专业技能证书
1 第 6 学期
以 4-8 个专题形式开展
6
1,2 年级大平台,3 年 由专业导师负责实施 级专业职业岗位技能 (具体项目见附表)
1 各学期
说明: 1.学生参加以下项目可置换专业技能培养方案相应学分: (1)参加 ACM 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各种专业大赛等获得 省级以上奖,省部级每项计 3 学分,国家级每项计 6 学分; (2)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核心每篇计 3 学分,一般每篇计 1 学分; (3)主持校级学生科研项目或主持院级学生科研项目并按期结题,每项计 2 学分; 2.专业技能证书 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各类专业认证考试或得到行业广泛认可的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注: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至少应取得 10 学分,但多余部分不再计算。所有项目获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中信息的感知、标识、定位、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理论,实践传感器采集数据、嵌入式控制、无线近距离识别、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上位机管理软件开发等实验,胜任物联网系统各环节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活跃的创新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该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应用,接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制作、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能力。

(3)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技术文档,具有立足于贵州地区,放眼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学习意识和开阔视野。

(4)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5)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

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和控制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

(6)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智能化、便捷化的各种改进之处,并动手实践、设计和实施实验,并能分析和理解实验数据。

(8)了解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传输和集成的过程,并能感受信息世界之美,掌握与物联网相关工具的运行机制和局限性。

(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最终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08代码:别:计类算机类0809代码:业专名程工网物称:联080905代码:一、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通信与传输、.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应用能力;3.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通信、测控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4.通过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5.熟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7.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有关的法规。

四、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六、特色教学课程传感器原理物联网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与应用、RFID 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力信息化七、学时与学分比学学54.7%11107064%83.6 %1282038科课程专34.3%704 业44基础课专14 224 11%业课专240选159.8%12.5%公160106.6%选独立开44的实践22 %学环课外能31.5%素质学100%2438200总物联网工程专业必修课教学进期上学总课实课各学学分分配类分学内验机外名称课程时学学学学别12345678时时时时形势与政策 2 3232公础 16 3 48 32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教32 16 3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基育中国近代史纲要 242832 2学总课实上课各学期学分分配类分学内验机外称程名课学学学时学别87456231时时时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6 6 64 32 6高等数B(1)5.590905.5B(2)高等数966696线性代334848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48483概率论与数理统B563.5563.5大学物(1)446464(2)大学物2.540402.5大学英604604大学英644644大学英446464大学英644644体(1)230230体(2)230230体(3)230230(4)体230230信息技术基402.540282.5B(1)电路理483483B(2)电路理322322模拟电子技术基563.5563.5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483483高级语言程序设(C)26563.5563.5 专 8 48 3 48 3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业基B 离散数学 4 64 64 4 础数据结构 10 4 6464 4教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4 64 64 4 16 育4 64 64 8 操作系统 432 现代通信技术 32 2 4数据库原理2.5 40 2.5 403 48 48 8 计算机网络 3848 48 3 3嵌入式系统配分分各学期学学总课实上课类外验机分学内称课程名学学时学学别85671234时时时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5 40 40 8 2.52 2 32 32 4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116物联网工程导RFI2原理与应23232402.52.540无线传感器网3222物联网信息安32物联网控制系32223212820381918287610428.52524必修课小24.5137.54物联网工程专业选修课教学进6482.5软件工488523232人工智能及应1自动控制理论基322632423232分布式系统与云计632232)专业英语阅物联网工6We技术及应21223232VC+3.55656程序设485642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556JAV24848算法设计与分7系统编Linu8632322选2 修32 2 32 移动计算技术 69 32 32 8 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 学应分用数据库系统应用Oracle 7 16 8 48 48 2 与 10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32 2 32 6 服务 2 地理信息系统6 32 326 32 2 32 虚拟现实电力信息化3 至电632322选课开课上课实学总课组程课外内机验学称课程名学学学学要模学别时分时时时时求块期少力智能电网应用专题2 特72323278科技文献检索基1.524245电力生产技术概2323262动力工B32324106483电力系统基48公共选修(其中就业与创业类课程至学分7367368246专业选修课小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进周学23145678 33入学教育及军3计算机认识实111公益劳111物理实验( 12 ) 2 30物理实验( 2 2 30 2 )电路实验( 1) 0.5 0.5 10电路实验(20.5 10 ) 0.5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2 30 2修 1 20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C 语言课程设计 2 32 2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11类学周数/各学期学名称分分配环教学节学时分别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 1 1 1 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 1 1 1传感器综合实验 2 2 2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课程设111物联网安全综合试111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111物联网应用综合设122生产实222毕业实222毕业设141414毕业教11各类实践环节小4432/162519 423.52.552。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胜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1)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2、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良好道德品质,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对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有较深的了解。

5、对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的重大战略意义有深刻理解。

6、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基础,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7、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特色1、以本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培养地方急需的具有物联网技术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多学科优势,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学科与专业,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体系特色的复合型物联网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家居、农业、交通、电网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研发、运维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线传感网、ZIGBEE、面向程序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训练,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等。

4.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5.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6.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家居、农业、交通、电网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研发、运维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线传感网、ZIGBEE、面向程序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训练,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等。

4.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5.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6.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了解信息学科、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动态,并掌握相关文献检索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资料分析与综合、文档与科学论文撰写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相近专业
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四、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嵌入式系统、ZigBee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应用。

1.物联网通信技术
课程主要研究具有智能的物体在局域或者广域范围内信息可靠传递,让分处不同地域的物体能够协同工作。

它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

课程主要内容:物联网的基本知识,包括物联网概述和物联网体系架构;感知层通信技术包括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通信技术包括接入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电话通信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传送网技术和虚拟网技术。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主要研究以传感器技术应用作为重点,将传感器元件、传感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嵌入到实例中进行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

书中介绍了传感器的分类和特性指标,介绍了温度、力、光、图像、磁、位移、湿度、气体等基本传感器,介绍了生物、微波、超声波、机器人、指纹和微机电系统等新型传感器,还介绍了智能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同时介绍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物联网组网技术
课程主要研究物联网网络协议及物联网数据交换等。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网络协议、IPv6技术、物联网数据链路层互联技术、物联网规划与综合布线、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物联网的网络管理、物联网对象名称解析服务、物联网实体标记语言、物联网设计。

4.嵌入式系统
课程主要研究从嵌入式系统概念、应用领域、设计开发流程和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出发,以ARM处理器为例,介绍了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arm处理器的架构及其内存管理、arm体系结构的指令集与汇编代码的编写、介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常见的bootloader、基于arm体系结构的linux内核、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框架、嵌入式设备驱动程序结构、交叉开发环境模式和常用的调试技术、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块设备驱动程序的架构、网络设备驱动架构。

5.无线传感网
课程主要研究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开发细节和具体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Zig Bee无线技术的理论基础、ZigBee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Zig Bee网络节点硬件平台设计方法、嵌入式软件开发实例、网络定位原理与设计、Z-Stack软件架构等内容,给出了ZigBee技术在安全监控、医疗卫生和智能公交系统的应用实例和设计方法。

6.RFID技术与应用
课程主要研究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中信号的编码和调制及系统架构。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RFID的工作原理、RFID 的技术实现、RFID的标准体系、RFID系统架构、RFID在生产及包装业的应用、RFID在产品仓储中的应用、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RFID在门禁管理中的应用等。

五、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包含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

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专业实习与创新实践活动安排表
六、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现为江西工程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依托江西工程学院工科背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分为方向1物联网研发与实施,方向2物联网管理与运维。

七、毕业学分及课程学分、学时构成
最低毕业学分181分,素质拓展学分由教研室组织认定。

课程学时学分构成
课程学时学分构成
八、教学时间安排表
附表三教学时间安排表
九、理论教学计划
十、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程安排表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程安排表

备注:
1、课程属性:通识必修课、通识任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
选修课。

(通识任选课可全校性任选)
2、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第2-7学期内修读任选课。

3、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前标注“▲”。

撰写人:巢喜剑审核人:万为清2017年9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