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的意思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赏析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
此诗也把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及注释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
“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
陇头:即为“岭头”。
鉴赏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
温八叉温庭筠经典诗词赏析
温八叉温庭筠经典诗词赏析温八叉一般指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我在此整理了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1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唐代〕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
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唐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
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温八叉经典诗词赏析21过分水岭温庭筠〔唐代〕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2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唐代〕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声。
这声音惊起了塞外大雁,在那城头上宿眠的乌鸦也苏醒,就连那画屏的的金鹧鸪好像也被惊醒。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3苏武庙温庭筠〔唐代〕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江上》《悲陈陶》《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过分水岭》《春光好》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董颖《江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试题(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4)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5)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6)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
(2分)阅读答案:(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4分,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4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3)比喻和动静结合。
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4)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
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原文、赏析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过分水岭》
原文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创作背景: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赏析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译文: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衰老之谓。
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赏析:上片直陈其事,直说别情。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将江北与江南对举,由别离联根到聚会。
二句所说,并非实写,而将这次别离推而广之,即将这次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
意即:聚久必散,散了还聚,送往迎来乃人生之常事。
二句所说,似甚通达,并未将这次别离看得太重,而“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则流露出借别之情。
谓:江北江南,几度春秋,人们对于不断的迎送似已司空见惯,但人的一生经不起几次迎送。
“朱颜”在梦里更换谓岁月不饶人,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
这里所谓“朱颜”更换,不是在镜中,而是在梦里,含有“人生如梦”之意。
这是上片,既说别情,又抒发感慨。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抒说友情。
上下片在形式上不换头,但词意却有所变化。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对上片所说聚散离合事发表议论。
谓:人,就像是岭头云一般,忽聚忽散,乃自然现象。
意即:不必为江北江南之别离感到难过。
这是对于惜别情绪的自我解脱。
但是,天不管云的聚散,人却管自己的聚散。
因此,“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紧接着上一个比喻,再用两个比喻体现别情。
上一个比喻谓“人是岭头云”,所说聚散,仍为一般现象。
“君”与“我”,即由一般转向个别。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大意
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个具有典型意 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 观的襟怀。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 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凭 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土, 更重要的是预祝收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 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 并引出下片。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 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 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 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
译文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 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 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 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 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 风吹泪过扬州。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⑴,风物向秋潇洒⑵。水 浸碧天何处断⑶?霁色冷光相射⑷。蓼屿荻 花洲⑸,掩映竹篱茅舍⑹。 云际客帆高挂⑺,烟外酒旗低亚⑻。多 少六朝兴废事⑼,尽入渔樵闲话⑽。怅望倚 层楼⑾,寒日无言西下。[1]
“有约”一句言因为刚入春 天还冷的缘故,因此见不着 燕子踪迹。此写燕,实用以 寄托思妇的重重心事 。说 “有约”,是嘱燕传递天涯 芳信,但燕却违约不来.
故接用“十二绣帘空卷”一句 ,将闺妇 思夫的烦恼无端发泄到燕子身上。“十 二绣帘 ”,泛指帘幕 。燕巢梁上,垂 帘妨碍燕子活动,故须卷起 。“空卷” 一词,寓有思妇盼燕归来的急迫心情和 对梁燕不来的惆怅与空虚,思妇在春寒 中翘首期盼的痴怜之态跃然纸上,真切 生动。
早发原文赏析及翻译
早发原文赏析及翻译早发原文赏析及翻译早发原文赏析及翻译1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翻译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
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
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
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
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
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
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注释候:等候,等待。
晓:天亮。
逾:逾越。
闽:福建。
嶂:山障。
越:广东。
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宿云:隔宿之云。
鹏:大鸟。
际:天际。
残月:夜阑之月。
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薜荔:香草。
桄榔: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翳:遮蔽。
裛:通“浥”,沾湿。
玄猿:黑猿。
啸:啼叫。
南中:中国南部。
思:思绪。
悠:时间之长。
鬒发:黑发。
俄:忽然。
素:白色。
灰:冷灰。
首:向,朝。
行:去。
莱:草名,即藜。
创作背景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
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这首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赏析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
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
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出自]北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译文1: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译文2: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
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
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
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
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译文3: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
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
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
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
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
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
夜雨滴到天明。
句解:“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作者悼念亡妻词中的两句。
风雨交加之夜,作者卧不能寐。
面对妻子过去睡的床,而今人去床空,再也无人对谈,只有凄风苦雨敲打南窗的声响。
气氛极其凄凉。
他默默地思念着妻子。
《过分水岭》《饮湖上初晴后雨》
1.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哪个词是“诗眼”?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有情”。
3.为什么说溪水是“有情”的?
山中三日同行,岭头一夜话别。
4.本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溪水无情似有情,
入山三日得同行。
化无情为有情。
5.怎样才能“化无情为有情”?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一夜声。
诗人自己要有情。
苏
除 却 淡 妆 浓 抹 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2.内在:
都是天生丽质,都具有自然美。
一、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道尽西湖妙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赞美
景美、人美、意美、情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
二、怎样才能读出赞美的语气? 入情入境。 三、怎样才能入情入境?
1.让灵魂穿越时空,到1073年去,到西湖去,和苏轼去 2.共同泛舟、一起饮酒、同时赏景、聊天、作诗…… 3.慢慢地读,边读边在脑中形成画面。 ……
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大量歌 咏西湖的诗,其中有两首《饮湖上初晴 后雨》。这是第二首。
1. 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西湖上泛舟饮酒,先是天晴,后是下雨。
2.诗题如何断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3.诗题交待了什么? 地点——湖上 天气——初晴后雨
轼
(1037—1101),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
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
关于痴情的诗句_形容痴情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痴情的诗句_形容痴情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痴情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痴情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赠汪伦》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锦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关于鹅湖的诗词
关于鹅湖的诗词鹅湖是一个地名,指鹅湖镇,因镇内鹅湖得名。
关于鹅湖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首:1. 《鹅湖寺和陆子寿》——宋代诗人朱熹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过远林。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这首诗的意思是:对陆子寿的品德和情义我一向十分钦佩,离别三年更让我时刻挂念。
我偶尔扶着藜杖走出幽谷,又乘竹轿来到远林。
我们探讨旧学,商量更加邃密,我们培养新知,使之更加深沉。
只是担心说到无言以对时,才不相信人世间会有古今之别。
这首诗的出处是《朱文公文集》卷二。
2. 《过分水岭》——唐代诗人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这首诗的意思是:溪水本是无情之物,但眼前的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入山这三天里,它一直伴我同行。
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了,心中不由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出处是《全唐诗》。
3. 《鹅湖归病起作》——宋代诗人辛弃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这首诗的意思是: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
红艳艳的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醉酒的人,白鸟默默无言定是独自发愁。
与其像殷浩那样书写“咄咄书空”,还不如像司空图那样隐居山林,退隐后一定会有美妙的风流韵事。
我不知如今衰弱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懒得上楼。
这首诗的出处是《稼轩长短句》。
鹧鸪天·惜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鹧鸪天·惜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鹧鸪天·惜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鹧鸪天·惜别宋代: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
津桥捩柂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一曲危弦断客肠。
津桥捩(liè)柂(duò)转牙樯(qiáng)。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一曲危弦:弹奏一曲。
危:高。
弦:泛指乐器。
捩:扭转。
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赏析: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
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
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
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
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
“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
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
“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
头两句仍为写景。
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
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
“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
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
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
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写山水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山水的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作者: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4、过分水岭
作者: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5、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忆江南·江南好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9、山寺题壁
作者:羊士谔
物外真何事,幽廊步不穷。
一灯心法在,三世影堂空。
山果青苔上,寒蝉落叶中。
归来还闭阁,棠树几秋风。
唐代 描写秦岭山脉的诗
唐代描写秦岭山脉的诗题秦岭【作者】欧阳詹【朝代】唐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
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分水岭【作者】吴融【朝代】唐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梁山月更明。
过分水岭【作者】温庭筠【朝代】唐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作者】孟浩然【朝代】唐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作者】孟浩然【朝代】唐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初贬官过望秦岭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山石榴寄元九【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劚得厅前栽。
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
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送武士曹归蜀(士曹即武中丞兄)【作者】白居易【朝代】唐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
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
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
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鹧鸪天》翻译赏析
《鹧鸪天》翻译赏析《鹧鸪天》翻译赏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译文] 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出自] 北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因为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之句,所以《鹧鸪天》又称为《半死桐》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何事:为什么。
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晞: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
晞:(xī)干。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
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译文1: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
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
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
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
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译文2: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
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
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
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
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译文3: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
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
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
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
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
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
夜雨滴到天明。
赏析:贺铸于平静的笔端之下饱含对妻子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的意思“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过分水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注释】
⑴分水岭:汉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岭
⑵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
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此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然而却颇富情趣。
不仅把一条山间溪流拟人化了,而且拟的还是个痴情的小女生,她不辞辛苦的送行三日,离别前夜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给人感觉既可爱,又有情,甚至惹人
想温言而又轻柔的替飞卿去抚慰她。
可以想象,此条溪流必然是娟秀而温婉的,而且和飞卿一路相处愉快,否则飞卿大概也不会有这般佳兴。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
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
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
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
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
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
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