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秀教案模板必修三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天圆地方2、浑天说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是圆的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教案
单元备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讲探讨如下问题。
1.什么是区域?2.如何认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3.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相同的吗?4.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有哪些作用?5.什么叫数字地球?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学过一年的地理课程,但本学期地理与上学期地理内容大不相同,上学期是自然地理,本学期是区域地理。
本部分内容是和社会环境有关的问题,看似熟悉易懂,但极难领悟掌握。
教学时若仅限于教材内容,还会感觉单调乏味。
因此,教学时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课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比分析法,启发教学法情感、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实际问题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区域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过程与分析目标:1.过程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特征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情感价值化目标:地理环境有明显区域差异,人类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教学重点:区域内部具有一定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认识区域发展规律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习方法:对比分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导出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同时结合地图及具体实例说明区域的特征:(1) (板书)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2)具有边界: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如中国温度带地图及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即整体性(4)具有等级(板书)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出示“中国地形图”,圈出“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所在地,利用该地图及地图册中相关地图的直观性请学生讨论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及环境差异对区域工农业生产等区域发展有何不同影响:【提问:】我国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对建筑的影响课本资料“活动1.2”展示图片:南方骑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太阳辐射影响,北方纬度高,获得热量少,住宅正南正北获得太阳辐射多北方气温低对民居在保暖方面的设计要求如:单面窗向阳开,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
高一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三教案1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学案导学⌝学习知识要点(1)解释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掌握天体的系统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也是同学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重要内容。
其中天体和天体系统结构是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运动变化的基本内容,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思路:[问题] 什么是宇宙?。
[问题] 宇宙中的物质通称为。
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别它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问题] 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何运动关系将天体系统层次用简图表示:[问题] 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数据完成(1) 在示意图中标注九大行星名称、小行星的位置(2) 注意九大行星的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及轨道,参比公转和自转的周期。
(3) 按结构把九大行星划分为类地、巨、远日行星,它们各有哪些?。
[问题]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又不同于太阳系中其它的行星,为什么?(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和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讨论活动[问题] 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收集关于UFO、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资料,批驳一些伪科学言论)[问题] 人类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同步练习:完成基础训练P2-4⌝知识检测:(省会考纲要)1. 什么是天体:2. 用简表区别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3. 日地的平均距离是:4.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说明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高一地理必修三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
难点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必修三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相关地理概念,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 提高读图和用图的能力,能够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地理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 地理图表的绘制与解读。
2. 难点:- 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 地理图表的综合应用。
-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 地理教材、教辅资料- 多媒体课件-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地理概念,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 分析地理现象,如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 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 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篇1学生情况分析: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文环境及其变化;2.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城市化进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水文环境及其变化;2.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3.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城市化进程。
三、教学难点1.城市化进程的影响;2.气候变化的科学解释;3.地球水文环境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讲授;2.观察实验;3.分组讨论;4.课外阅读与资料整理。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水文环境及其变化1.水文环境概念及其分类;2.世界主要河流;3.中国主要河流及其流域特征;4.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5.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
第二课: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1.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影响;3.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分区;4.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课: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概念及其分类;2.世界主要城市及其特点;3.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分析;4.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1.思考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2.课堂测试: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3.实验报告:对课堂实验进行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及其意义;4.学生小组讨论:按照小组分工,调查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并撰写研究报告;5.学科竞赛:各班进行地理科学竞赛,展示所学知识及其运用能力。
七、教学思路本课程侧重于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包括讲授、观察实验、课外阅读与资料整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思考题、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学生小组讨论、学科竞赛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及其与地表地貌的关系。
2. 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3. 分析地震和火山的形成机制。
4. 认识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与火山活动- 气候系统的变迁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多媒体资料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地球内部是如何分层的?”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知识讲解1. 地球内部结构- 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和特点。
- 通过图表展示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
- 讨论地壳厚度变化对地表地貌的影响。
2. 板块构造理论- 解释板块、板块边界和板块运动的概念。
- 结合实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说明板块碰撞的结果。
- 讨论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3. 地震与火山活动- 定义地震和火山的基本概念。
- 分析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震和火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气候系统的变迁- 描述气候系统的组成要素。
- 探讨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展示其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
总结归纳在课程的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新闻报道,分析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思考如何减轻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每次教学后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高三地理优秀教案(精选10篇)
高三地理优秀教案(精选10篇)高三地理优秀篇1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侧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目“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及工业地域三个部分。
第三目“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概要的阐述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工业部门的分类。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初步学会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
4、理解工业联系的具体形式及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5、掌握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农村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以讲为主,多分析一些案例。
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板书]: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高三地理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地理必修三教材内容2.相关地理案例及资料3.地理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地理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组织。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法3.实践活动法4.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展示一幅地理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中的地理要素。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地理规律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规律,如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循环等。
3.案例分析: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地理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记录身边的地理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地理规律。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及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调查、地理观测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调查学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优缺点。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调查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1.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3.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高中地理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展示] 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活动参与]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模板必修三
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
展示荒漠化表现的图片。
探究问题一
1、沙漠化就是荒漠化?
2、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
3、荒漠化就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只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展示世界荒漠化的现状图
读图找出中国荒漠化的突出地处?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
2、地形
易错误区分析,分组讨论并完成作答。
从图中提取关键词,结合教材P17正文,找出并标划正确答案。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
整理归纳教材文字,形成知识网络框架。
板书设计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位置
干旱气候
地形
植被
水文
矿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2.1
授课时间
2018.9.6
课题
荒漠化的防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含义,注意区分荒漠化的三种表现。
过程与方法:会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并掌握荒漠化防
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
3、气候
4、植被
5、水文
6、矿产资源
小结
探究问题二、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的原因?
小结
习题练习
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一段。看书思考并回答问题。
直观感受并理解。
学生讨论并思考判断说法是否正确?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师点拨。
读图归纳并整理作答。
高中地理优秀教案模板必修三甄选
教学重点
会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课前准备
希沃授课助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问题探究
发散
(引发讨论)
综合
(提高升华)
图片导入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景观图”
易错误区分析,分组讨论并完成作答。
从图中提取关键词,结合教材P17正文,找出并标划正确答案。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
整理归纳教材文字,形成知识网络框架。
板书设计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位置
干旱气候
地形
植被
水文
矿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的过程
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
展示荒漠化表现的图片。
探究问题一
1、沙漠化就是荒漠化?
2、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
3、荒漠化就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只表现为土地沙漠化?பைடு நூலகம்
展示世界荒漠化的现状图
读图找出中国荒漠化的突出地处?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荒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表现)
展示荒漠化表现的图片。
探究问题一
1、沙漠化就是荒漠化?
2、荒漠和荒漠化是一回事?
3、荒漠化就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只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展示世界荒漠化的现状图
读图找出中国荒漠化的突出地处?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
2、地形
易错误区分析,分组讨论并完成作答。
从图中提取关键词,结合教材P17正文,找出并标划正确答案。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
整理归纳教材文字,形成知识网络框架。
板书设计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位置
干旱气候
地形
植被
水文
矿产
会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课前准备
希沃授课助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导入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问题探究
发散
(引发讨论)
综合
(提高升华)
图片导入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景观图”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2.1
授课时间
2018.9.6
课题
荒漠化的防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含义,注意区分荒漠化的三种表现。
过程与方法:会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不同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并掌握荒漠化防
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3、Leabharlann 候4、植被5、水文
6、矿产资源
小结
探究问题二、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的原因?
小结
习题练习
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一段。看书思考并回答问题。
直观感受并理解。
学生讨论并思考判断说法是否正确?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师点拨。
读图归纳并整理作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16-17,整理并归纳问题的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