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新时期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构成,同时又通过人的语言、行为外显出来。人文知识是指具体人文学科的知识,它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美学等知识。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掌握和了解。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升华,它主要表现为形成了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格情感、思维品质、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文精神是要借助于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过个体内化过程形成的,它使人体验及领悟到人文知识深层次的内涵,明确了自身的人生道路。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时,他必然会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出来,那他这种外显的素质就是一种人文素养。

而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正好体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方面,比如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升华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就形成了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能真正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各学科之间的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理科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被极大的忽视,结果导致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就知识表层而言,学生重理轻文,理科是大多数学生未来学习方向的首选。从知识掌握的深度来看,学生在学习文科知识时,也只是停留在知识本身的掌握上,没有揭开人文知识的表层,去挖掘蕴藏在人文知识背后那些丰富、深层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学生对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未来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面对社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公民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艰巨任务,这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运的兴衰。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环境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它不仅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开放教学设计,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重要过程

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学过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文立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竭力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有选择地“乐从”,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体验”中了解,在“体验”中内化升华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过早地偏科,从小学到高中差不多都对一些“副科”抱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近视性学习态度,极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历史的教学中,经常有对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的问题。对此我经常采用讨论的办法来解决。首先是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评价论点,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有关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总是有一些同学会说:学习历史没有什么用,争来争去,也没有一个可靠的结论。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学习历史对他们日后成才并无用处,因而他们不想学历史学科。于是我们就用他们兴趣的理科方面的有关知识来纠正他们由来以久对历史学科的偏见。当学习到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评价时,我就问同学们:“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什么直线?”这时就有同学回答道:平行直线和异面直线。我继续问:“那为什么会是既是平行线,又是异面直线呢?”这时班上一下就安静了下来,一会儿后就有同学回答道:“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如果在同一平面上就是平行直线;如果不在同一平面上则是异面直线。”我在对这位同学做了肯定之

后,继续回答:“任何事物,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都会发生变化的,这也是哲学上所说的‘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的。同样的道理,近二百年前的拿破仑和他所做的事情,当时的人就有完全相反的看法,拿破仑代表资产阶级的势力,各国资本家肯定说他好;而欧洲封建君主们肯定是恨死他了。所以说,到现在我们对他的评价怎么会一样和一致呢!”接下来,我进一步强化和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对历史的评价或看法会因其立场、观点和时代的不同而不一样。古为今用,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每个学科在基础教育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成长及素质的发展,不会是某个学科的功劳,而是所有学科“合力作用”的结果。三,开展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搭建展示平台首先,我们注重培养智力为知,气质为情,性格为意,能力为技的素质。我们通过艺术教育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中渗透,逐渐达到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观各个学校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一个学校的风云人物都是那些舞跳得好、唱歌好、球打得好的学生。但是大部分学习成绩却不如自己的特长那样出色,可是他们却依然自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自信的概念谈起吧。自信来自于外人对自己的肯定。人一旦有了这种自信,做起事情来就比较坚决、果断。事实上,大多人喜欢和利落、爽快的人相处,这样逐渐增强自己自信,从而掩盖了学习成绩带来的自卑。这种自信有很多好处: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据科学实验证明,自卑的心理会阻碍思维的连贯性,使人显得口拙。众所周知,朗诵需要声音的抑扬顿挫,讲究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而这些功力需要通过个人语言艺术长期训练才能得到的,从吐字读音这些基本功开始。拥有了语言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自信,那么离成功就只有咫尺之隔了。

其次,自信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乐意接纳新技术、新思想。例如:著名播音员罗京,京剧老生唱得很不错;主持人赵忠祥在书法和绘画领域也有不凡的造诣,我们所熟知的影星成龙,除了功夫一流之外,还能弹出一手漂亮的钢琴,大概12岁时钢琴就达到了10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某些艺术门类,这对他们的自信心的增强是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