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一、管理背景近年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高校和企业等各种机构中得到广泛设立和应用。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的平台,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
因此,制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管理目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办法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管理原则1. 统一规划:由相关部门负责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整体规划,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2. 严格评审:对申请成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机构进行严格评审,提高基地的质量和影响力。
3. 高效运作: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地的运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组织。
四、管理内容1. 基地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设置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具备创新创业条件的单位。
2. 基地管理:每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基地的日常运作。
3. 人员配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导师,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4. 资源配置: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合理配置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如场地、资金、设备等。
5. 创业培训: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6. 创业孵化:为有创业意愿和创新项目的人提供孵化服务,帮助其实现创业目标。
7. 创新项目支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积极支持和培养创新项目,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支持。
8. 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促进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9. 组织交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10. 绩效评估: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果。
五、管理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体系应由主管部门、管理机构、专家委员会和监督机构等构成,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机制。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06-2020年)》、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通道。
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增值服务的机构。
要大力提高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孵化条件和技术转移能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改善园区金融投资的环境与能力,拓展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服务渠道。
大学科技园文化论
初始投资 , 降低创业风险 , 提高成活率 ; 创新功能 , 技术创新是一切大学科技园活
动 的中心 , 会上 的企业可 以吸 收大学科技 园 的项 目对 其进行 二次 开发 , 社 与大 学 合作 进行技 术开发 , 在大学科 技 园设 立研发 中心 , 利用 大学科 技 园的创新 功 能为
收 稿 日期 :06— 6—1 20 0 0
18 2
重庆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6 第1 卷第4 0 年 2 0 期
本校优势科技成果结合外来优势科技成果 与外 自己 的技 术发 展服务 ; 人功 能 , 育 大学科 技 园孵 化 高 导、
优势 综合发 展 。( ) 1 以大学单 一 优势 新 技术 企业 的过程 , 实也 是培 育创 新人 才 的过 程 , 部创业 相结合 、 其 以大学最有 优 势 的学科 专 业 为 主导 , 技术 不 断创 新 的 同 时 , 大批 优 秀 的科 技创 新 人 才 以 科技 主导模 式 : 扬 及企 业 家也在 不 断成 长 ; 速 器 功能 , 加 大学 科技 园为 结 合 人力 资 本优 势 和 地域 市 场 优势 , 长避 短 发 展 仿 , 资 金 技 术 的结 合 提供 了一 个 良好 的 平 台 , 速 企业 特 色产业 。如 美 国犹他 大学 的 “ 生 谷 ” 中 国东北 加 2大 成长 ; 服务器 功 能 , 大学科 技 园具 有完 备 的孵 化服 务 大学 的阿尔派 软件 园。 ( ) 学 内部 科 技 成 果 与 外 大学 某学 科 科技 成 果 突 出 , 同 体系, 为孵 化企业 提供 全方 位服 务 , 降低 了创 业 的 门 来科 技成果并 举模式 :
极 大地 推 动着 当代 社会 向前 发展 。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地域优势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坐 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文化 名区沙坪坝区,核心区布局在重 庆大学及校园周边地区,生物医
!"
中国科技产业
!""#$%!
万方数据
国家大学科技园
*+, -./ 0/ 1+2 32 -. 4+/5
!"#$
质的高 科 技 企 业 家 队 伍 , !""" 名 创新创业骨干人才队伍。 (#) 探索建立一批科技企业 孵化器, 培育出一批具有相当 科 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 业。 ($) 招商引资, 力争进入重 庆大学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 达到%"""家以上,
"7 光机电一体化: !7 电子信 息: &7 生 物 医 药 : 17 新 材 料 和 环 保
技术。 (三) 发展目标 (目前8!#"# 年) "7近期目标 (")建立起初具规模的重庆 大学科技园体系。 即重点建设 “一 区一园一基地” (核心区、创新创 业园、 生物医药基地) 。 (!)培养出"### 名以上高素
区少有的智力、信息、技术密集 区,它以重庆大学及周边的第三 军医大学和重庆通信学院等高校 为依托,其中重庆大学是重庆市 唯一进入国 家 “!"" 工 程 ” 立项建 设的国家级重点大学,也是教育 部于!###年确定的在西部大开发 战略中予以重点支持发展的四所 大学之一。 第三军医大学隶属于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是国家重点 医科院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光荣的传统。 现设有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医学检验、 病理检验、 高原军事医学和护理六个专业。 重庆通信学院在无线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通信电源及自动 控制、 电力电子、 机电一体化、 自 动控制与油机噪声控制等技术领 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 色,具备了承接较大型科研项目 的能力。 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 重庆通信学院的学科和科研优势 集中表现在: (")光机电一体化: 光电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近 几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齿轮 传动接触动态特性及耦合非线性 振动噪声研究、小波变换信号分 析仪的研究和 $% 型系列测试仪 等。 (! ) 电子信息: 电子工程学院 和信息通信学院在电网电流波形 畸变有源补偿系统、 酸雾 (雨) 环 境中污染绝缘子的电气特性及机 理研究等。 (&) 生物医药: 重庆大 学生物工程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 主要在体液流变基础理论及其在 心血管、 肝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1.0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遵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实行点面结合,基本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第二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建设宗旨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为择优向院外推荐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项目申报及验收的准备。
包括1、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专利)评选与推广;2、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个人、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评选(并完成项目验收结题);3、“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4、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电脑网络设计等大赛);5、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
(见附件一)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教学的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团委、学工处、科技处、教务处、高教所、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4.03•【文号】国科发区〔2019〕117号•【施行日期】2019.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组织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2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完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4月3日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条科技部会同教育部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科技厅(委、局)会同教育厅(委、局)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
高等学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24(37)5
【摘要】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2000年6月,是武汉大学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近24年发展,已成为湖北省创新创业创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大学实现产学研结合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创新创业企业样本、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样本等三大类“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样本最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高技市术业发展--东北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实践与思考
2.竞争优势理论与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调查
3.国家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路径——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4.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5.创新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平台——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保证创新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和长足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强调以激发创新创业兴趣为导向,以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体验创新,砥砺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创新创业文化氛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条为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顺利实施,由学校就业指导处(“双创办”)负责全面统筹、督导和考核工作,各学院具体实施本部门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推进、经费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项目立项及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
第四条双创办、学院要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上好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双创办、学院要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储备。
鼓励职能处室积极参与项目立项。
就业处推荐参加创新创业省级项目,每年获奖不少于3项。
第三章项目的申报要求第五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团队成员一般应为本校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学生人数不少于3人、不多于10人,指导教师不少于2人(至少一名专业导师和一名创业导师)、不多于5人。
通过师生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团队,共同推选确定第一指导教师及项目团队负责人(学生)。
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联合申报。
第六条申请立项的范围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社会服务项目、文化创意项目、公益创业项目、非遗传承项目、健康扶贫项目等。
鼓励项目团队认真学习结合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要求,推出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能够紧密切合当前时代发展热点课题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三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应遵循“鼓励创新、培养能力、突出重点、重在过程”的原则。
参与创新创业计划的学生应对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请、自主实施。
本计划的开展注重项目实施过程的训练,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等创新创业项目。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 XX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的整体规划管理:负责审定相关制度,负责研究、协调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系部创新创业培训由系部创新创业协会负责,且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制度建设、计划制定、经费分配、竞赛组织、活动安排、立项推荐、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工作。
第七条系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全面组织和落实本院(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工作:设立专(兼)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干事岗位(教职人员)并确定具体人员;负责制定本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细则;负责考核本部门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老师的工作;负责协调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所需条1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交流活动;负责本系(部)创新创业项目的推荐、初审、中期检查等工作;负责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评审第八条立项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项目实效,充分利用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和创业实践基地等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作者:添加时间:浏览次数:【大中小】发文文号:国科发高[]号发文单位:科技部教育部发文日期:年月日主题词: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通道。
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增值服务的机构。
要大力提高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孵化条件和技术转移能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改善园区金融投资的环境与能力,拓展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服务渠道。
大学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
大学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为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发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当代大学生,促进XX大学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蓬勃发展,优化创业环境、规范创业管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总则第一条 XX大学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关于“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依靠地方的支持,整合学校、企业、的资源,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提高创业者素质为核心,以营造创业环境为重点,秉承“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校园文化理念,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人才与资本的融合,力争建成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或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第二条 XX大学创新创业园是在校委、校行政的领导下,由校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校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协调、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管理,以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引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为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三条创业园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及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提供孵化空间、组织咨询培训为主要内容,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集聚与辐射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搭建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典型示范于一体的创业平台。
第四条准许进入创业园的企业为本校毕业三年内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创办的企业,分为校内注册企业和社会注册企业。
校内注册企业指为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需要而组建,仅在校园内登记备案、运行的企业;社会注册企业指由大学生组建的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的从事经营管理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立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负责创业园建设的指导和推进。
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改发展办公室、校友会秘书处、团委、工商管理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相关人员组成。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学校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提交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并成功通过专家组的论证,获准实施。
该计划主要通过由地方财政出资支持有关高校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形式进行。
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理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现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项目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申报1.申报对象(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对于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对于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申请者必须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高校日益重视和推崇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制定一套创新创业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政策倡导、培养支持、资源整合及评估激励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
一、政策倡导政策倡导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
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奖学金,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和资源整合。
此外,学校还应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培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培养和支持。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学生创业技巧和管理知识,提高其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创业导师的联系,邀请成功创业者来校交流经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讲座、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三、资源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办公场所、设备设施等资源支持。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与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例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创业机会;与投资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四、评估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评估学生的创业项目,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奖励和辅导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通过评估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五、监管与风险防控学校在推行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时,需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创新创业活动的进行。
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六、与传统学科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应仅限于某个特定学科的学生。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5.11•【文号】国科发高字[2001]139号•【施行日期】2001.05.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2001年5月11日国科发高字〔2001〕139号)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底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了各地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最近,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国科发高字〔2000〕530号),组织专家对一批发展情况较好的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认真的考核评估。
根据专家考核评估结果和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建议,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见附件)。
经过一年多试点,全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
不仅大大激发了高校力量投身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业的积极性,为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深化高等学校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也为大学科技园在“十五”期间实现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五”期间,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
各地政府特别是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积极从各方面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抓住日益良好的发展机遇,再接再厉,加快发展,真正为全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为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1号)文件精神,构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包括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两类。
创新创业课程项目面向全校开设《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基础必修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方法,树立创新创意识,培养学生回应变革,主动创新的创新意识。
鼓励在校生参加创业意识培训、创办企业培训、创新创业讲座及座谈,最终自主完成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自主完成创新型项目设计,并采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的创业实践活动。
第二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应严格遵循“探索创造实践,推动创新发展,放飞创业梦想”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要求,实行“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入驻、规范管理”。
第二章组织体系第三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实行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两级管理。
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组领导下,招生就业处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统筹规划、省级以上项目推荐;孵化基地工作领导组和创业指导教师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申报、项目评审、条件保障和质量管理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组统筹规划和落实孵化基地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评审第五条1.申报条件及要求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凡在我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申请,系统完成课程培训,考核合格颁发相应的专业证书;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凡在我院二、三年级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申请,申请者以团队为主(3—6人)。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2]为实施[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4](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5],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第三章认定与管理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大学科技园,由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并提交《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报告提纲见附件);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估,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予以认定.第八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申请报告》的内容和数据应可核查。
沙坪坝区建设重庆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5 (6月刊)68沙坪坝区建设重庆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6 6 30【本期目录】★重大科技园顺利完成上半年税收任务★区科技园办正式启动自主创新课题研究工作★区科技园办拟打造欣阳创意产业基地★区科技园办认真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区科技园办明确四项要求整治会风★区科技园办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党的知识★区科技园办举行庆“七一”党的知识竞赛★区科技园办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区科技园办慰问农村老党员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科技园顺利完成上半年税收任务截至6月底,重大科技园企业入库税金已达7200万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
其中国税完成4435万元,同比增长89%;地税完成2765万元,同比增长128%,都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
重点企业在园区税收征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前十名纳税大户占园区税收份额的71%。
如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上半年纳税已超过2000万元。
下半年,重大科技园将借助多方力量,同心协力,确保完成各项指标。
区科技园办正式启动自主创新课题研究工作6月5日,区科技园办自主创新课题组与专家组成员首次会面,标志着区科技园办自主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常务副主任李天泉、党工委书记周树林分别向专家组成员介绍了区科技园办开展自主创新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从区科技园办工作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深入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力争在机制、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突破,明确发展目标和措施,楼宇经济打造、科技产业生根及共建机制的构建等将作为科技园自主创新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课题组成员与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沟通和交流。
区科技园办拟打造欣阳创意产业基地区科技园办近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沙坪坝区创意产业工作会”精神,深入探讨了工作方向,并提出了打造欣阳创意产业基地的构想。
区科技园办拟会同区文广新局,以业主欣阳集团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以文艺、设计、软件、游戏等重点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承诺书
重庆大学校长办公室2013年12月31日印发
(八)协助创业团队或企业解决其他创业问题。
第九条 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一)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积极支持和配合基地开展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二)遵守基地物业管理规定,按时缴纳水电、物业、网络通信费用,爱护基地公共财产,保证公共环境整洁有序;
(三)按照基地管理机构要求,按期如实填报统计数据;
(四)基地场地专门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日常活动,不能进行商业活动、租赁于第三方或从事其他活动,如有特殊需要,需向基地管理办公室提交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
(二)获得批准的个人、团队或企业签订《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协议》(附件2)、《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承诺书》(附件3),办理其他入驻手续;
(三)个人、团队或企业正式入驻基地,开展创业活动。
第四章 基地的扶持政策及有关规定
第八条 扶持政策
(一)12个月内免收基地场地租赁费用;
(二)免费提供部分基本办公设施,低偿使用基地所配备的公共办公设施;
第十二条勒令退出
协议期未满、但行为严重违反校内相关规定、基地管理制度或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地管理办公室按要求勒令其一个月内退出。
协议期未满,但长期空置办公场地,浪费环境资源的,基地管理办公室按要求缩减其办公空间或勒令退出。
第十三条其他
协议期满、持有未验收的创业孵化基金扶持项目的,根据团队项目建设情况,经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可续签入驻协议,但不再享受基地扶持政策;
重庆大学文件
重大校〔2013〕382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大学生
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创新,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学校特制订《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四条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和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以下简称“科技园办公室”)是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指导机构,负责基地政策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的审核,指导入驻基地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第五条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管理办公室”)是基地的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校团委和科技园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组建。
第三章 基地入驻条件及流程
第六条 入驻条件
创新创业个人或团队入驻条件:
(一)创新创业个人或团队的负责人或主要人员是重庆大学大学生(大学生是指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含两年)的往届毕业生);
(二)具有明确的创新创业目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3个月内可注册形成企业法人实体单位的;
第二条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教育部、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基地依托重庆大学的优势科技资源和良好创业环境,扶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入驻基地的大学生个人、团队及企业。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能
(四)严格遵守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并自愿接受管理。
企业入驻条件:
(一)企业创办人为重庆大学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含两年)的往届毕业生;
(二)企业创办人或团队所占公司股份不低于30%;
(三)企业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企业一般应为科技型企业。
(四)严格遵守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并自愿接受管理。
重庆大学
2013年12月31日
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发挥重庆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建立政策引导、孵化器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业育成机制,进一步建设好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不断培养和储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特制订本办法。
自动申请退出或勒令退出的,如持有未验收的创业孵化基金扶持项目,需按照扶持项目协议内容退还相应支持资金。对于不按照协议执行者,基地管理办公室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和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入驻申请表
(五)凡违反管理规定的个人、团队及企业,基地管理办公室有权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创业人员及团队的退出
第十条协议期满退出
协议期满且自愿退出基地的,可按照基地管理办公室要求,办理相关退出手续后退要求提前退出基地的,可提前一周向基地管理办公室提交退出申请,经基地管理办公室批准后终止协议,办理退出手续后方可退出。
第七条入驻流程
(一)向基地管理办公室提交入驻申请材料:
创新创业个人、团队或企业需提供:
1.《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驻申请表》(附件1);
2.商业计划书;
3.创新创业个人或团队需提供负责人学生证或学历证明复印件、团队负责人身份证明复印件;企业需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简历及身份证明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主要产品介绍等。基地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三)定期开展创业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安排“一对一”创业辅导;
(四)指导及协助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企业年检、银行开户等手续;
(五)提供创业咨询、项目论证、项目申报、企业管理咨询、政策咨询、财务代理等服务;
(六)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基金,优先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七)科技园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