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追溯.(shu ò) “为”字的笔顺是: B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C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D .追溯.(shu ò)“为”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 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2014北京朝阳初三一模语文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一、基础运用。
(共25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绯.红/翡.翠相宜./抑.扬顿挫B.应和./附和.折.本/不折.不扣C.愚.昧/迂.腐笼.罩/得陇.望蜀D.星宿./宿.营涣.散/焕.然一新2.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是A.____竽充数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
横线处应填“烂”。
B.破____沉舟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____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励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刻苦练功。
横线处应填“武”。
D.门____若市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现在形容非常热闹。
横线处应填“庭”。
3.学校进行了汉字听写比赛,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参赛感受。
其中使用不恰当的成语是刚开始接到比赛通知时,我胸有成竹——汉字谁不会写呢?然而比赛中,我总是提笔忘字,最后成绩之差,让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许多参赛同学也和我一样功亏一篑。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A.胸有成竹B.难以置信C.功亏一篑D.义不容辞4.结合语境修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道深秋,校园内全靠这一棵柿子树独撑天下。
那时树叶即将落尽,满树的柿子都已火红。
那一树柿子张灯结彩,①使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这树柿子品种极好,色丽如焰,皮薄如纸,②甜瓤如蜜。
A.①小院被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甜瓤赛蜜B.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C.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D.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A.这篇文章写战斗,激烈悲壮,有声有色;写感慨,情真意切,出自内心。
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5)一、积累运用(共28分)1.xiè淳 tǎng 渊(4分)2. B(2分)3.⑴蒹葭苍苍⑵山气日夕佳⑶忽复乘舟梦日边⑷芳草萋萋鹦鹉洲⑸何事长向别时圆⑹文质彬彬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分,每空1分)4.⑴应把“打开”改为“打破”⑵应删掉“的原因”⑶应在“三位作家”后面补入“之一”(4分,每题1分)5.⑴林冲。
(1分)因为王伦嫉贤妒能,拒绝晁盖等人入伙;(1分)而林冲认为晁盖等人是英雄,必须留下来。
(1分)⑵鲁滨逊想救下他们追赶的野人,(1分)给自己找一个仆人和伴侣。
(1分)⑶ B(2分)6.⑴找不到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
(1分)做雾霾的源解析(意思对即可)。
(1分)⑵答案示例:查雾霾之症,对症下药。
(2分,结合材料内容1分,运用比喻1分)二、阅读理解(共42分)(一)7.“深”字既写出树的参天繁茂,(1分)又突出树林的安静。
(1分)8.郊外渡口,不见人的踪影,一只空荡荡的小船横在涧中。
(意思对即可)(2分)(二)9.⑴揣度,推测⑵为王⑶有人⑷攻取(4分)10.⑴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分,“苦”字理解错误不得分)⑵因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2分,“由是”、“者”理解错误各扣1分)11.“妻之父”对陈涉的傲慢无礼感到愤怒,(1分)看不起陈涉,(1分)认为陈涉必败,不愿投靠他。
(1分)12.陈涉有眼光、有远见、有谋略,但骄傲自大、没有主见、缺乏领导能力。
(答对3项得1分,答对4项得2分,答对5项以上得3分)参考译文:当初,陈胜既已作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
陈胜妻子的父亲也去了,但陈胜对他却以普通宾客相待,只是拱手高举行见面礼,并不下拜。
陈胜的岳父因此生气地说:“依仗着叛乱,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称号,且对长辈傲慢无礼,不能长久!”即不辞而走。
陈胜急忙跪下道歉,老人终究不予理会。
陈胜的一位客人进进出出愈益放纵,谈论陈胜的往事。
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 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高 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兆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2分) A。
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 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 C。
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 D。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 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
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行走,__①___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__②___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谜底:互B.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谜底:互C.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边藏。
(打一字)谜底:高D.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互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8、答案:第③段:创造条件,排除干扰;第④段:认识自我,挑战自我。
19、战胜困难才能成就梦想
20、略
四、作文
21、22、答案略。
北京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以及部分重难点解析
一、基础·运用
(一)选择
题号
1(1)
1(2)
2
3
4
5
6
答案
C
A
B
D
B
C
D
(二)填空(9分)
7、答案
(1)采菊东篱下(1分)
(2)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分)
8、答案
①《水浒传》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官逼民反
二、文言文阅读。
9、游:交往质:询问
(二)说明文阅读
15、答案参考:宜居城市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宜居城市会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让生活更美好。
16、答案参考:甲
17、答案参考:宜居城市一要有合理的规划,让人们生活更快捷,二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汽车出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便利,让人们出行方便快捷。但为了能高效地出行,需要修建不同级别的道路,使交通网覆盖面广,这就需要城市合理的规划。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以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综上,要对汽车出行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有助于宜居城市的建设。
(一)记叙文阅读
12、答案参考: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13、答案参考:麦子本身的味道是--甲、丙
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丁
14、答案参考:第④段“累了,直起腰,抹抹汗,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2014年北京各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记叙文

2014年北京各区一模记叙文14一模昌平区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种春风》,完成13—16题。
(共18分)①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②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③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着音乐,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⑤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⑥“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⑦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⑧“多可怜啊!”老人说。
⑨“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⑩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要有活着的办法谁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⑪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⑫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⑬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⑭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

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店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店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店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 . ②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 . ②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谜底:互B.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谜底:日C.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高D.有女全姓,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兆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2分)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 . 毛遂自荐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 . 刻舟求剑C.守株待兔完璧归豁然开朗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4.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仲淹的《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去老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解析一、基础·运用1.(1)【答案】C【解析】“溯”是教材中的重点字,应读“sù”。
本题难点在于“为”字的写法,其应遵循的书写原则是从左到右,故选C。
【考点】汉字的读音和笔顺。
(2)【答案】A【解析】“栩栩如生”的意思是“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巧妙绝伦”的意思是“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①处描写的对象是“北京人”,所以只能用“栩栩如生”。
“周口店遗址”是古遗址名,“发掘物”是在这个地方发现的,所以正确的语序是“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考点】辨析成语和根据语意排列语句顺字。
2.【答案】B【解析】B项是根据汉字所代指的事物的特点、字形和意义来综合设计字谜的,不同于其他三项。
故选B。
【考点】汉字的形、义和字谜知识。
3.【答案】D【解析】A项中的“温故知新”,B项中的“舍生取义”,C项中的“豁然开朗”都来源于古文,而不是历史故事。
D项的四个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故选D。
【考点】成语的来源之一——历史故事。
4.【答案】B【解析】根据《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知上联应填“乐”“忧”二字;与上联中“一千年”相对应的应是“八百里”,故选B。
【考点】对联知识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5.【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设计问题的对象是“你”,回答时应用第一人称“我”。
问题是个选择问句,选取其中的一个还是都选答语中必须明确。
C项中用“我们”来回答,转移了对象;对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做出选择性回答,答非所问,所以是不得体的。
【考点】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6.【答案】D【解析】A项中的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的情景,而不是你先我后,相继开放。
B项中的句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野花亮、多、动的特点,还间接写了春风,而不是写花儿“灿烂绽放的景象”。
C 项中的“厚障壁”指的是“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种隔膜是由封建等级思想造成的,而不是由时间造成的,选项中的分析过于肤浅和表面化。
2014北京朝阳高考一模语文

北京朝阳区2013—2014学年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2014.3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痴迷,不知所以。
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①②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偌(nuó)大杂揉五方杂处(chǔ)目不瑕接B.偌(ruó)大杂糅五方杂处(chǔ)目不暇接C.偌(nuó)大杂揉五方杂处(chù)目不暇接D.偌(ruó)大杂糅五方杂处(chù)目不瑕接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浩荡深厚沉湎B.浩瀚雄厚沉湎C.浩荡雄厚沉醉D.浩瀚深厚沉醉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言以蔽之 B.生机勃发 C.柳暗花明 D.不知所以4.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A.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VIP专享]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VIP专享]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da2b358fb770bf68a557f.png)
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4.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xián)▲熟②(líng)▲听③(jū)▲躬尽瘁④中流(d ǐ ) ▲柱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沿绚丽的文昌中路向南走,拐进一条小街,魁武的香樟正低眉吟诵。
扬州作为名盛一时的古城,她的文化沉定大多就是在老城区里。
国庆路两边,延展出许多条街道、巷子,一些名燥一时的街巷就掩藏在这里,引得游人注足流连。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名著阅读。
(5分)⑴下面的一段话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读后回答问题。
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
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
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
牛王称“猢狲害子”,而悟空说“令郎已得道”,这里指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追溯.(shu ò) “为”字的笔顺是: B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C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D .追溯.(shu ò)“为”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 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绯红/翡翠相宜/抑扬顿挫B.应和/附和折本/不折不扣C.愚昧/迂腐笼罩/得陇望蜀D.星宿/宿营涣散/焕然一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绯红读fēi,翡翠读fěi,相宜读yí,抑扬顿挫读yì,B应和/附和都读hè,折本读shé不折不扣读zhé,C愚昧读yú,迂腐读yū,笼罩/得陇望蜀读lǒng,D星宿读xiù,宿营读sù,涣散/焕然一新都读hùan。
对于常见的字词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
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是A.________竽充数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
横线处应填“烂”。
B.破沉舟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________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刻苦练功。
横线处应填“武”。
D.门若市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现在形容非常热闹。
横线处应填“庭”。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应是“滥竽充数” 比喻没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
B应是“破釜沉舟” 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C应是“闻鸡起舞” 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刻苦练功。
201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2)默写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中间四句。
(4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9分)人在世上走一遭,好比什么?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
路呢,并不好好地一条到底,有许多茬口,上错一条茬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走了一夜,天亮了,朝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楚:走的是哪一条路,到的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上了茬口,如果()上这个茬口,()上那个茬口路就好得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
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不可以回头。
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呢?窍门没有,倒有两条经验: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
(1)上面语段中加点汉字“遭”“窍”的读音分别是 zāo 、qiào 。
(2分)(2)语段中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茬口”,就改为“岔口”。
(2分)(3)请你根据语段中的意思写出“顺其自然”的近义词和“当机立断”的反义词。
2014年北京中考真题语文

2014年北京市中考真题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解析:“溯”读音为“sù”;C项中“为”字的笔顺正确。
答案:C(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解析: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人造的艺术品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
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题中的语段。
答案:A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北京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行走,__①___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__②___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谜底:互B.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谜底:互C.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边藏。
(打一字)谜底:高D.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互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5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共25 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绯.红/翡.翠相宜./抑.扬顿挫 B.应和./附和.折.本/不折.不扣C.愚.昧/迂.腐笼.罩/得陇.望蜀D.星宿../宿营..涣.散/焕.然一新2.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是A. ________竽充数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
横线处应填“烂”。
B. 破沉舟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________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刻苦练功。
横线处应填“武”。
D.门若市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现在形容非常热闹。
横线处应填“庭”。
3. 学校进行了汉字听写比赛,一位同学在日记上表达了自己的参赛感受。
其中使用不恰当的成语是刚开始接到比赛通知时,我胸有成竹——汉字谁不会写呢?然而比赛中,我总是提笔忘字,最后成绩之差,让我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
许多参赛同学也和我一样功亏一篑。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A. 胸有成竹B. 难以置信C. 功亏一篑D. 义不容辞4.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最恰当的是一到深秋,小院内全靠这一棵柿子树独撑天下。
那时树叶即将落尽,满树的柿子都已火红。
那一树柿子张灯结彩,①使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这树柿子品种极好,色丽如焰,皮薄如纸,②甜瓤如蜜。
A.①小院被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甜瓤赛蜜B.①小院被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甜瓤赛蜜C.①把小院衬托得冷冷清清、十分寂静②瓤甜如蜜D.①把小院点缀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②瓤甜如蜜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A.这篇文章写战斗,激烈悲壮,有声有色;写感慨,情真意切,出自内心。
B. 历时12年,沈括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图”。
C.世界各国面临着共同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等。
D.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齐声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6.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不全标题,最恰当的是遵循条例执法迅速 _______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正式实施。
北京市迅速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并开出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张罚单。
条例的实施,表明北京市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在2017年达到PM2.5浓度下降25%以上的目标,实现美丽北京的宏伟蓝图。
A.采取措施决心坚定 B.改善北京空气质量C.美丽北京天蓝水清 D.治理雾霾目标清晰7.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①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
②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
③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
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A.选文第②段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初春时青岛之海的天真与娇羞。
B.作者把“大海”比喻成“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生动地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蔚蓝色的大海广阔无边的景象。
C. 作者反复运用“那……,是诗行”的句式,强调了海面上海鸥翔飞、船只竞发、波浪涌动、光束斑斓的绝美景象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D.结尾“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青岛之海的美的强烈的赞叹之情。
(二)填空。
(共11分)8.古诗文积累(7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
(李白《行路难》)(1分)(2)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3)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4)从废墟里站起来的人民坚信,他们遭的家园必将呈现“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鸡犬相闻”的美好景象。
(2分)(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最能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
(2分)9. 名著阅读(4分)《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①》的思想一脉相承。
《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论述了②的思想;《③》一文,反映了孟子“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也强调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他的④的观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则第二板已具.百废具.兴B. 有奇.字素无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 不以.木为之者醒能述以.文者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隶而从.者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字平如砥.砥:(2)用讫.再火令药熔讫: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持就火炀之。
翻译:_________(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________13.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答:三、现代文阅读。
(共36分)(一)阅读《行走京城》,完成第14-16题。
(共15分)行走京城彭程①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
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
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
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
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
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
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
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
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
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
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
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
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
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
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
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
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
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
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有删改)14.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
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5分)行走时间行走方式行走区域①步行②参加工作十余年间③④新世纪⑤京城周边的景点15.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5分)答:16.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
(不超过120字)(5分)答:(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7-19题。
(共11分)文段一①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还要早。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
据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