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姓名:张林涛学号:201431209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
摘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实验,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
特症以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实验中掌握环节动物的认知。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实验
1前言: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这是无脊
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动物中原始种类的体节界限不明显。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它们的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成对按体节重复排列,当动物体作左右蠕动时,于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于是形成了体节。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
2.2仪器: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大头针,剪刀。
2.3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解剖比较法
3总结与分析
3.1.1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固定前后端,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左右交错,且向外倾斜45°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3.1.2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皮肌囊.
消化道:横切图中正中的扁形的管子即肠.肠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空腔为肠腔,在肠腔内侧有一层角质薄膜.消化管也在其中。
排泄管纵贯于侧线中,背线及腹线较细。
假体腔:又称原体腔,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为体壁与肠壁间的空腔。
3.1.3体腔
蛔虫的体腔为假体腔,是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一个腔,其内充满体腔液,只有管状的生殖系统.体壁内表面上有很多小的突起,为肌细胞的原生质部.
3.1.
4.生殖系统
蛔虫是雌雄异体的生物.用镊子小心的将生殖腺从体内拉出,浮在水中观察. 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结构,盘曲在假体腔内。雌性有一对细丝状卵巢各连一输卵管及膨大子宫,俩子宫在前端汇合成一短的阴道,开口于雌性生殖孔。雄性有一细丝状的精巢,连一输精管,较粗大的贮精囊,及其端部变细的射精管,射精管开口于直肠腹面的泄殖腔,其开口为泄殖孔。
3.1.5排泄系统
由两条排泄管组成,纵贯于侧线内,两管间有横管在前端相连,略呈“H”型.由横管处伸出一总的短管,开口在前端腹中线上的排泄孔。
3.1.6.消化系统
消化道为一根粗细均匀的直管,由口、咽、肠、直肠及肛门组成.口在三个唇瓣的中间,略呈三角形.在口的后方,是呈长梨形有弹性多肌肉质的一段管道.体中央有一粗大的淡黄色扁管几乎贯穿整个假体腔,为肠,肠在咽头的后方,其末端较细的一根称直肠,但两者界限不明显,雌虫的直肠由肛门开口于体外。
下图为蛔虫的结构图片
3.2.1环毛蚓的解剖:解剖时,以左手的中指与食指夹住蚯蚓前段,拇指
与无名指夹住后段,背面向上。右手持小剪刀,在后两指夹持部位(约36节处)稍偏背中线的右侧,由后至前剪开体壁,到前3—4节更要注意,不要剪断脑神经节。将剖开的蚯蚓放于蜡盘一侧(注意:蚯蚓在蜡盘上的固定位置应便于
在解剖镜下观察),用镊子掀开体壁,可见体腔为许多隔膜隔开。在体末端处先用大头针固定虫体,一手用镊子捏住体壁,一手用解剖针划开消化道与体壁之间的膈膜联系,从后向前展开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每隔五节
插一针,以便计数体节数,认出内部器官所在的位置)。
3.2.2体壁:可看到角质膜,表皮层,环肌,纵肌及整体腔膜有些切片还可以看到刚毛。脏壁(肠壁):脏体腔膜,肌肉层,肠上皮
3.2.3体腔: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之间保围着的体腔就是真体腔,在真体腔中,有背血管,腹血管,神经索,神经下血管和肠系膜。
3.2.4消化系统环毛蚓的消化道为从口至肛门纵贯前后的一条黄褐色直管,肠壁外有肌肉分布,其内常充满泥土。
3.2.5循环和呼吸:蚯蚓的循环系统较复杂,为闭管式循环。主要的血管包括三条纵形血管(背血管,腹血管和神经下血管),环形血管(动脉弧,壁血管)及微血管网(在组织细胞间)
蚯蚓无呼吸器官,主要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3.2.6神经系统和感官
蚯蚓的神经系统为典型的索式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及其后的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内有一神经节。
感觉器官不发达,体壁上有小突起样的体表感觉乳突,有触觉功能。
3.2.7生殖系统
环毛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
雄性生殖系统:精巢囊位于第10~11体节内,用镊子轻轻将消化管等器官推向一侧,可见腹神经索两侧有两对白色、小米粒大小的囊状物,即为精巢囊,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
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和卵漏斗位于第13~14体节.从第12体节的精巢囊前端剪断消化道并将其移去,就可在腹部体壁上观察到在第13体节的腹神经两侧有一对呈絮状结构的卵巢,在卵巢成熟时可见有呈黄色薄片状小点的卵粒.在第14体节处有一对褶皱状喇叭形的输卵管漏斗,下接极短的输卵管,左右两条输卵管汇合通至第14体节的雌性生殖孔.
下图为环毛蚓的结构
3.3讨论与总结
(1)蛔虫和环毛蚓在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首先蛔虫结构简单,营寄生生活;而蚯蚓
营腐生生活。其次蚯蚓无论在消化,呼吸,循环,生殖以及神经构造上都比蛔虫结构复杂的多。最后,这两种生物生活方式也决定了其运动方式的不同,从而对其发杂程度也产生了影响。
(2)两侧对称的意义:体背面发展了保护功能,背腹面发展了运动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了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且有效,使其适应的生活范围更广泛.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也适于爬行.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实验的意义:内部结构开始在课上学的知识理解很抽象,通过实验课就可以通过实体结构来帮助理解,也对记忆有帮助。
4参考文献
【1】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
【2】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