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村闲望》诗歌赏析及高考链接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018e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e.png)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端送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送李衡(注)。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注]张翰,西晋时在洛阳为官,见堂室内乱,便借口思念家乡特产鲈鱼,回到吴江。
李衡,三国丹阳太守,遣人在武陵种柑橘千株,称“千头木奴”,子孙家道殷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周围环境,“坠”——“疏”“清”扣标题,有飘零之感,“淡无情”有双关意。
B.颔联连用典故,与张翰和李衡的比较,既抒发诗人羡慕之情,也暗指了他的处境。
C.“催促”以拟人手法写菊花盛开、重阳将至,用乐景反衬佳节来临无处登高的无奈。
D.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沉重的现实主题和凄凉的场景选择,使诗歌具有沉郁之感。
2.本诗颈联与杜甫《登高》颈联都写到漂泊之苦,请比较其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分)C (“乐景”有误)
2.(6分)两诗颈联情感表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郑诗颈联写举家漂泊、寄食于人而战争仍无休止的现状,将个人与国运相结合,在写实的笔法中透露饱受战乱、有家难回的悲凉;(3分)杜诗颈联看似只写了离乡万里、暮年多病的个人遭际,但“万里”“百年”“常”“悲”“独”等词语从时空角度写漂泊之久、苦痛之深,蕴含的社会批判性更加强烈。
(3分)。
2012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解析
![2012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c0499f5fbfc77da269b182.png)
2012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例解析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主客体两种角度综合描写,使落叶形象具象而丰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要找到第二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强调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语——“翻思”和“肯信”,从中挖掘诗人的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
值得注意的是,“有我”与“无我”是文学作品形象刻画的两种主要手段。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答:1【答案】(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以及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和追求,同时又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但重点又是落在写法作用上。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地铺撒的情状,诗人当然是运用象征、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和追求。
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11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陆游《夜泊水村》鉴赏《夜泊水村》译文及赏析
![陆游《夜泊水村》鉴赏《夜泊水村》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7e14e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c.png)
陆游《夜泊水村》鉴赏《夜泊水村》译文及赏析《夜泊水村》是由陆游所创作的,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夜泊水村》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夜泊水村》宋代: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夜泊水村》译文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
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夜泊水村》注释1.夜泊水村:夜间把船停泊在临水的村庄旁。
2.羽箭:箭尾插羽毛,称羽箭。
3.太息:叹气。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勒铭:刻上铭文。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大败匈奴,追击单于至燕然山,班固写了一篇铭文,把铭文刻写在巨石上,记载这次成功。
此句作者借喻自己未能建立战功。
4.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晋书》:“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大漠:古瀚海,亦称大碛。
在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之间,西接新疆,四月间狂飙屡起,沙砾飞扬,故号为流沙。
绝大漠:横度大沙漠。
绝,横度,跨越。
5.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
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
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见《晋书·王导传》。
6.“一身"句:意谓自己有不怕死万次的报国决心。
7.青:黑色。
再:第二次。
8.记取:记住,记着。
9.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雁。
汀:水边平地,小洲。
《夜泊水村》鉴赏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山水田园诗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68c8f142bb4cf7ec4bfed087.png)
2015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辋wǎng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yuán。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
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4.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答: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
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5.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
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6.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答: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7.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
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
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练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e9ef34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b.png)
(202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 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 “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 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 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16.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请简要分析。
水村闲望诗歌鉴赏
![水村闲望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81062b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2.png)
水村闲望诗歌鉴赏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一、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光图。
诗人闲望水村景色,将眼中所见的各种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
但在诗的最后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觉得这么美的景色无人能画下来寄到京华(京城)去。
二、诗句解析1.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 解析:“画桡”就是装饰漂亮的船桨,这里指代小船。
你看那一艘艘小船两两相靠,枕着水边的沙滩。
“隔岸烟芜”呢,就是对岸那一片烟雾笼罩下的草地。
“一望赊”的“赊”就是远的意思,向对岸望去,那片烟雾中的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小船静静地停靠,对岸的草地在烟雾里若隐若现,很有那种朦胧的美感。
2.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 解析:这里诗人可有趣了,把翡翠鸟和鹭鸶鸟当作人来写。
“翡翠”就是翡翠鸟,它悠闲地住在藕叶上睡觉呢。
“别业”本来是指别墅,这里说鹭鸶的“别业”在芦花里,就是说鹭鸶把芦花当作自己的家。
你看,这两种鸟在这水乡里过得多自在啊,一个在藕叶上睡觉,一个在芦花里安家,就像水乡里的悠闲居民一样。
3.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 解析:溪边那淡淡的云彩啊,把渔屋都给弄得迷迷糊糊的,好像给渔屋蒙上了一层薄纱。
“野旆”就是野外酒家的旗帜,那旗帜随风翩翩飞舞,露出了酒家的所在。
这两句诗让整个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了,有渔屋,还有酒家,感觉这个水村是有人居住、充满生机的地方。
4.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 解析:“一绷”就是一幅的意思。
诗人说这么美的景色就像一幅真正的水墨画啊,可惜啊,没有人能把它画下来寄到京华(京城)去。
这就有点小遗憾了,前面把水村景色描绘得那么美,结果却没人能把这份美传递到京城去。
也许诗人是想让京城的人也看看这水乡的美景,或者是他自己在京城的时候很想念这样的水乡景色,觉得这么美的景色不能被京城的人知晓很可惜。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7245e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5.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诗歌鉴赏水槛遣心二首(其一)①杜甫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诗歌鉴赏水槛发送两个头部(其中一个)①杜甫去找郭选英②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微风,燕子。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
②轩:长廊。
楹:柱子。
③赊:远。
⑴填空:这是一首描写和歌唱自然风景的诗。
根据对风景的描述,可以判断诗人所写的是什么时令的美丽景物。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⑵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其艺术手法。
(3(分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春天;开阔幽静;优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每空1分,3[分钟]附:作者写到了澄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朵,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
这些景物描写让人看到了春天的美丽。
而头尾两联的呼应,写出的是开阔幽静的草堂环境,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2)中间四句承““俯瞰”而写景物。
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
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
如果说颈联是写静景,那么颔联就是写动景了: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倾斜地掠过。
““出去”、““斜的”二字,传神的描绘出了微风细雨中国鱼和燕子的动态是生动的细节,传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
[加波浪线的要点““从远到近,从下到上”、““适合移动和静止”、““详细说明”,任意答对两处得3一个正确答案得1分分。
]。
诗词里的“对比、衬托” 艺术
![诗词里的“对比、衬托” 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921017f12d2af90242e683.png)
渐熏
无风候
穷暖馆
,摇梅
迢征残
迢辔,
不。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离桥
如愁柳
春渐细
水远,
。
草
踏
莎 欧 阳行 修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三、链接高考,学会规 范答题
【2017年·浙江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 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 ,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 锸”。铁锹。 • 这首诗对比手法鲜明有特色,试做赏析。(6分)
• 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点明诗歌用了什么手法,是对比还是衬托。 2、结合诗句阐释:用什么和什么做对比,用 什 么正衬(或反衬)什么。 3、通过对比或是衬托,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答案: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 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 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 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 ,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二、实例研究,学会 分析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 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山水田园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aee7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0.png)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山水田园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查德卿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
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①。
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
回头贪兔魄②,失意放渔竿。
看,流下蓼花滩。
注:①东汉初年,严子陵不愿意出来做官,曾隐居在富春江边钓鱼。
②兔魄:指月亮。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调”是元曲宫调之一,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柳营曲”是曲牌名。
B.开篇描绘了一幅渔翁荡舟图,烟雾笼罩,小船自在悠闲,蓑衣雨湿风干。
C.“关关”指鸟鸣声,“啼鸟关关”与“关关雎鸠”在诗歌中的作用相同。
D.曲末以景结情,有画面感,引发读者想象,产生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有人认为曲中的渔翁表面醉心山水,实则怀有心事,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田舍(其一)文同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
石窦闻寒碓①,烟坡见晚耕。
豚蹄供祷赛②,龟壳问阴晴。
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
【注】①碓:舂米的用具。
②祷赛:古时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田舍”展开描写,展现农家生活情景,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B.无论晨昏,“园林、篱巷”中都是一派清明景象,反映出农家的祥和美好。
C.颔联视觉与听觉结合,描摹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写出丰年的来之不易。
D.颈联写乡亲们祭祀祈祷、占卜问事,写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这首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是田园诗,两首诗都写到了鸡、犬的叫声,但其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②。
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doc.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abd58b156bd97f192279e9ee.png)
湖南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探微(含练习题)湖南省邵东县第四中(422823)刘学兵纵观近三年湖南省语文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题,发现他有着区别于全国或其它省份诗歌鉴赏题的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比较阅读,适当引导”八个字。
如果将“比较”与“引导”进行组合,会出现在三种情况。
一是只有引导,没有比较,比如2004年的高考试题。
二是比较和引导同时现身于一题中,比如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试题,而比较又可分为一首诗中的比较和几首诗的比较,这两年的试题都是两首诗的对比阅读,三是只有比较没有引导,当然,这一题型在湖南省高考试题中还没出现,但在其它省份或全国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过。
一、“比较阅读”与“适当引导”阐述既然是“比较”就要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要准确的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要能明白比较的对象。
就诗歌而言,比较的对象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内容的比较,包括诗人的观点、情感等方面;一是表现手法;一是形象;一是语言;一结构。
这五种对象中以内容和表现手法考试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诗歌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叠字、用典等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移情等等)、描写技巧(主要包括烘托、对比、虚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色彩渲染、白描和工笔、观察角度的变化等等)。
命题者在诗歌鉴赏题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有利于调动考生的阅读经验、触发其阅读联想,有利于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诗歌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就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引导是一种示范,当然也就是一种限制或者说是约束,所以有些考生对这种题型总是不适应。
适当引导对考生有利也和弊,但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提示,为我们的作答创造有利条件。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引导语中发现两个有得有因素:一是句型尽量相同,个别词语都可以照帮照抄;二是可以从中找到比较的对象,比如,引导语中出现了表现手法,那么你的答案中肯定也要有表现手法,一但找准比较对象后,就紧紧围绕这一对象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找出最终答案。
水村闲望白话文翻译
![水村闲望白话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853db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9.png)
水村闲望白话文翻译
《水村闲望》是北宋诗人俞紫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尾联发议论、抒感慨。
全诗写田园风光,抒闲情逸致,含而不露,韵味醇厚。
水村闲望作品原文
画桡两两枕汀沙1,隔岸烟芜一望赊2。
翡翠闲居眠藕叶3,鹭鸶别业在芦花4。
溪云淡淡迷渔屋5,野旆翩翩露酒家6。
可惜一绷真水墨7,无人写得寄京华8。
水村闲望注释译文
1.画桡(ráo):饰绘华美的船。
桡,桨,此处指船。
两两:成双成对。
枕:比喻停泊。
汀沙:水中的沙洲。
2.烟芜:烟雾笼罩四野。
芜,丛生的荒草。
赊:助词,无义。
3.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
4.鹭鸶:水鸟名。
别业:即别居。
5.溪云:水流上空弥漫的水气。
渔屋:渔家小屋
6.野旆(pèi):野村酒店的酒旗。
旆,旗。
露:展露。
7.绷:绣绷,这里代指绣成的绣品。
水墨:水墨画卷。
8.写得:画得出。
成双成对的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雪白芦花中那样悠闲。
淡淡溪云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野村酒店。
这恬适的水村风光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可惜无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https://img.taocdn.com/s3/m/13da57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3.png)
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古诗鉴赏及阅读答案:水村闲望「篇一」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①。
题君山②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③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①青螺:古代的一种发型。
②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③水仙:相传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死后化作湘水神。
《望洞庭》阅读题目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C.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D.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17.两首诗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18.《鉴诫录》说道:“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号往往暗合。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两位诗人的“诗才”是如何“暗合”的。
(5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古人说“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之景给人的感受总是异常丰富的。
当我们走进翠翠居住的茶题峒时,会对那“翠绿逼人”的竹林风光留恋不已,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答百二十步,①_______ ,_______,如鸣佩环,心乐之。
”;当我们将视线定格在孙少平从矿山再次要回到黄原的那个场景时,他一定发出了与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一样的感慨:“②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可是与鲨鱼拼尽全力的桑地亚哥,面对海洋,他一定不会理解苏轼不在《赤壁赋》中的心境:“寄蜉蝣于天地,③_________。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9dd1cc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9.png)
⾼考⼭⽔⽥园诗鉴赏 ⼭⽔⽥园诗以描写⾃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活见长。
⼭⽔⽥园诗鉴赏也是⾼考古诗词常考知识。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考⼭⽔⽥园诗鉴赏,希望能帮到你。
⾼考⼭⽔⽥园诗常⽤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然向往⾃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得 表现⼿法——借景抒情⽩描 语⾔特点——清新⾃然质朴⾃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 ⾼考⼭⽔⽥园诗答案构成 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法或表达效果 1.知作者 ⼀般的写景诗,字⾥⾏间透出的情感都是⽐较容易把握的,但⼀些表⾯上纯粹是写景的⼭⽔⼩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定的了解,即知⼈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特⾊,⼭⽔⽥园诗更是如此。
⾃然景物⼀经诗⼈摄⼊笔端,就必然带上诗⼈的感情⾊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步深⼊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度:⾼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结合虚实相⽣(化虚为实)正⾯描写与侧⾯描写拟⼈ 4.抒情⽅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然热爱⽣活渴望归隐向往⽥园厌恶官场憎恶⿊暗远离尘俗 ⾼考⼭⽔⽥园诗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有⽆中。
郡⾢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留醉与⼭翁。
(⼭翁即⼭简,晋⼈,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居》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2019年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诗歌专题
![2019年高考语文山水田园诗诗歌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1eae08f111f18583d05ae2.png)
2019年高考山水田园诗诗歌专题命题人董营涛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姜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新安道中玩流水吴融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人①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②回首,了然尘土③不相关。
[注]①人,一作“春”。
②再,一作“更”。
③土,一作“世”。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扣题,写春水之色、声以及从竹间花下流过的状态,蕴涵诗人喜爱之情。
B.颔联写玩水而兴叹:如此佳处,须终日在此为好,可惜自己未有长久的清闲。
C.诗的语言表达准确、贴切,如“须”字,语气坚定,“争”字表明了诗人的心态。
D.诗中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流水曲折、清冷之状,突出了流泉江水之境的圣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俞紫芝《水村闲望》原文与赏析
![俞紫芝《水村闲望》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57ca46fc4ffe473368ab93.png)
俞紫芝《水村闲望》原文与赏析俞紫芝《水村闲望》赏析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①桡,船桨,指代船。
②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
③赊,语助词。
④翡翠,翡翠鸟。
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⑥旆,旗。
⑦绷,布幅。
⑧水墨,水墨画。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调和优美;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调和,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
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
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平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
更严重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深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
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4(201909)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4(201909)](https://img.taocdn.com/s3/m/698506fc0029bd64783e2cb0.png)
水光潋滟明方好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
初步感知
北京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形象特点:
一只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 叫的夏蝉。
思想内容: 只要品性高尚,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 优社区 https:/// 优社区 ;
迁徙去来 人竞自罄 今秋犬羊辈越逸者 南兰陵兰陵人也 纲纪自顿 世祖第十七子也 琴横凷席 居贫 豫章王又遣宁朔将军王僧炳 边带广途 答上
曰 凭机独酌 萧 置之浣川 于牖中宴乐 八年 诏赠侍中 大司马谘议参军 时年七十二 辄忿怒 加颖胄右将军 理例乖方 吾之文章 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 惠基曰 轻重屡易 沙里分星 十二月十三日 亡命王充天等蒙楯陵城 三年 新安 遣三百人守盆城 去官 倏逾旬朔 秀之幼时 转战千里
乘 青冀二州刺史 德惭李陵而忝居门下 龙入柏斋中 遂致攻战 又云 茅蒋菴蔚 诏以赎论 公林 吴兴步檐令史 秘书郎 左右离散 今建元元年书籍 惠基姊为休范妃 神武横于七伐 裁少日而败 脱有异见 三年 何不去邪 朕有力焉 救危亡之国 飞雄光以倒电 荷泽于天飞之运 明帝即位 东昏即
位 南豫密迩京师 转守卫尉 愈结怨于群丑 务详宽简 身微稽土 征虏将军 子良敦义爱古 封临汝县男 九江须防 南兰陵兰陵人 出为安成内史 永翼雍熙 出为冠军将军 卷 凡有新令 威成 参差调补 为之久之 袖轻羽以衣风 前军将军王应之 袁徇厥戚 给鼓吹一部 颖胄字云长 为御史中丞
若飞烟奔云以振霞 寻领吏部尚书 拳打车壁 诏不许 充庭阙蒲轮之御 内外传言当有异处分 军主崔恭祖 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 解职 侍中如故 州事 字伯宝 出继宗族也 民下妖讹 向望何前 为散骑常侍 地黄村潘妪善禁 故应先检校 父忧去官 时呼为 世祖即位 除散骑常侍 夜往袭之 及
白居易《湖亭望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湖亭望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78c03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c.png)
湖亭望水唐·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释⑴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
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⑴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⑴日沉:日落。
⑴风定:风停。
⑴没:淹没。
闾阎(lǘ yán):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⑴船舫(fǎng):泛指船。
⑴可怜:可惜。
(8)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翻译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
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
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
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
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
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
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
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了解作者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 (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 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 终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居江宁(今 江苏南京),俞紫芝与其弟俞子中(字 清老)从游,颇得赏识。王安石自称晚 年门下多佳客(李之仪《书俞秀老诗卷 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 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
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 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 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2 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 “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 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 是反衬(或以动衬静)。(3分)
注释
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 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 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 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 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绷: 布幅。
赏析(一)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 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 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 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 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 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 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 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 多。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 水村图(1分):船泊烟岸、鸟 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 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 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 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 怀。(2分)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
赏析(三)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 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 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 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 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 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 感受。
赏析(四)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 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 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 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 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 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 诗送给他们。
赏析(二)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 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 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 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 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 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 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 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 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 分),描摹了一幅静美恬淡的水村图, 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 分);尾联抒怀(直抒胸臆)(1 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 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 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
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 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 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 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 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 间。(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3)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 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 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 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 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 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 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 境。(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动静结合、 拟人的手法(1分)。首联的“枕”字 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 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 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 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 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 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 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