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经济方面
(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 业和城市空前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2)封建生产方式进一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契丹、党项 、女真等族逐渐采用农业生产方式,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思想文化 方面
(1)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 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 航海,这些发明的西传,对欧洲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宋词、元曲丰富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3)辽、西夏、金、元各政权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1.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性 变化,推动了奴隶制度和贵族政治崩溃,中央集权逐渐形成,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局面,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开创的中 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暴政而亡的教训也深刻影响了西汉的统
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出现盛世局面。
2.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经济
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3.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数学和农学等为代表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佛教广泛传播、
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秦、北
魏、北周对北方的三次统一。
第二单元
二、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表现 1.政治上:政治统一,国家富强。政治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中央集权制度进一 步完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局面。 2.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调整了生产关系,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农业、 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国际性大城市。 3.民族关系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 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唐 时期疆域空前辽阔。 4.对外关系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实行开放政策,交通发达。 5.文化上:辉煌灿烂,全面繁荣。科学技术世界领先,诗歌繁荣,艺术多姿多彩;出 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中华文化圈形成。
坏,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
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
从山区迁出定居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
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
[综合归纳]
第二单元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中,战乱频繁,国家分裂,但历史在动荡中前进。
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国诸葛亮发展同南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吴国当地居民同汉族开发江
南,东汉以来五胡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
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
2.经济方面,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
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
民族关系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有战有和,以和平经济 方面 文化交流为主;元朝统一,民族交融出现新高潮
[重点归纳]
第三单元
唐宋之际,我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1.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得到解决,从此,地方再也无力与中
央对抗;秦汉魏晋以来的豪强世家势力衰落,科举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思想活跃,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唐朝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三教合
一的趋势,儒学复兴,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对外交往: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治政策。 3.汉朝: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时代、光武中兴等盛 世局面,但是,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社会 矛盾逐渐积累,汉朝最终衰亡。
[框架建构]
第二单元
[阶段特征]
第二单元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1.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士族制度形成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元总结
[框架建构]
第一单元
[阶段特征]
第一单元
一、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发展演化
1.形成时期——夏朝:夏朝初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标志着我国进入阶级社会。
2.发展时期——商朝: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繁荣,
农业、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青铜器制造业成就突出,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
文。
3.繁荣时期——西周:西周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政治、
经济制度成熟的标志。农业、手工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奴隶社会呈现出全面繁
荣的局面。
4.瓦解时期——春秋: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井
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中国奴隶社会瓦解。
第一单元 二、中国封建时代的初期
[框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建构]
第三单元
[阶段特征]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实现统一。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
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方面
(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发展,宋朝 实行二府三司制,元朝实行一省制,强化了皇权。北宋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 的矛盾问题;辽、西夏、金在保存民族特色政治制度的 同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政治制度;元朝实行的行省制 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 一步发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