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的故事:勤奋成才

(节选自王元《华罗庚》修改版)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承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就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华罗庚的故事:尊师重教

(节选自王元《华罗庚》修改版)

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师韩大受、王维克、李月波等以及他的同学、朋友。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这一去尚不知何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门请安。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进入会场时,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华罗庚对他的母校与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情。他常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金坛初中毕业。”这句话包含着多少对母校与老师的怀念与感谢呀!

华罗庚非常感谢他的老师王维克,1961年,在南京的一次数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华罗庚亲热的指着王维克的女儿王振亚说:“她父亲王维克先生还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这哩!我这位中学老师,他不仅书学好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并且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他还是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哩!”1950年,他在一次出差归来时,见到王维克给他的信,不顾劳累,立即回答,写道:“归后见书函盈尺,但不能不先覆吾师……”

正是这种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和对数学坚韧不拔的追求与迷恋,才使他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学界的巨星,为伟大的民族增光添彩。

华罗庚的故事:爱国情深

194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

然而对于漂泊海外报国无门的游子来说,国外恬静安逸的生活无法抚慰内心时常涌动的报国之情。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

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华罗庚与“华杯赛”

华罗庚先生清醒地意识到,要使中国数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有个别或少数的几位突出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数学家,就像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中国的数学朝着“质高,量多,方面宽”的方向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才

能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56年,他仿照苏联的模式,提出全国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这一倡议得到了数学界的积极响应。许多着名的数学家和青年数学家一道热情地参与这项活动。经过紧张筹备,这一年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四大城市举行了竞赛活动。

竞赛前,他在北京亲自向参赛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作题为“从杨辉三角谈起”的报告。他既传授知识也讲究思考方法,同时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大受师生们的欢迎。竞赛优胜的选手将被免试送入志愿的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演讲的内容撰写成小册子在全国发行。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全国中学数学素质的提高。1957年,数学竞赛活动更扩大到南京等大城市。

1978年文革结束后,年近古稀的华罗庚先生再次出任竞赛委员会主任,亲自主持命题、监考和阅卷工作,还为《全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解》写了长达7000字的“前言”,认为活动的影响遍及全国,意义深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小学数学竞赛持续开展了下去,并为国家发现了很多优秀数学人才。

除此之外,华罗庚先生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尤其在青少年的数学问题方面给予很大关注,许多青少年写信给华罗庚先生,他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切回信,积极指导鼓励,着名少儿主持人刘纯燕就曾获得华罗庚先生的鼓励与指导。

华罗庚先生去世后,他的亲属及弟子们为传承华罗庚精神,纪念华罗庚先生,用华罗庚先生的稿费铸造金杯,组织“华罗庚金杯”全国少年数学邀请赛,以此鼓励青少年的数学学习,发掘少年数学人才,加强数学教育。

“华杯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目前第十七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华杯赛”将以弘扬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华罗庚先生勤奋学习、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开发智力、培养人才为宗旨,一直举办下去,华罗庚精神将永远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