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故事范文
刘伯温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
![刘伯温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e19f8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9.png)
刘伯温的经典传说民间故事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传说故事一:百里坊破爿山解围后,朱元璋率众乘胜追击,在温州城西翠薇山安营扎寨。
他带刘伯温、徐达等登上山巅再次察看温州地形。
商议一阵,定下攻城计策。
这天夜里,月黑风高,朱元璋分兵五路,悄悄接近温州城下。
三更刚过,一阵火起,顿时金鼓齐鸣,五路伏兵架起云梯,将士们个个争先攀城。
在刀光剑影中,守城的元兵惊慌失措,无力抵挡。
眼看一举就可攻下温州城了,朱元璋骑在高头大马上,不觉纵声大笑道:“温州城呀温州城,哪怕你再坚固,今夜我朱元璋也要拿下你来。
哈哈哈!”笑声未歇,突然城里闪过白光,“哗喇喇”一声巨响,跳出成千上万的白鹿,一只只白鹿用头角猛撞过来。
已上城的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吓昏了,逃的逃,喊的喊;几架云梯也被掀翻,将士们纷纷跌落下来,不是死就是伤。
朱元璋看了,忙对弓箭手嚷道:“快放箭,快放箭!”“嗖嗖嗖”,万箭齐发,只见白鹿在箭雨中穿梭奔跑,一只也伤不着。
这时,白鹿伸颈一阵鸣叫,一齐跳下城墙,向朱元璋猛冲过来。
将士们急忙挥舞刀剑砍杀,白鹿上窜下跳,刀剑难以近身。
朱元璋见阵势大乱,命令退兵。
忽然一只大白鹿凌空而下,把朱元璋连人带马撞翻在地,几个亲兵慌忙地把他扶起。
便见白鹿又伸颈一阵鸣叫,纷纷跃上城墙,一眨眼竟不知去向了。
朱元璋被扶回大营,躺在军账里,脑子昏昏沉沉,眼前全是白鹿来回奔跑的幻影,一会儿又一齐用角向他撞来。
他大叫一声,睁开眼睛,却见刘伯温站在面前。
朱元璋怔怔地望着他,只说声“军师请坐”,便不吭声了。
刘伯温坐了下来,也不说话。
半晌,朱元璋才叹了口气,说:“小小山兽,竟这样杀我的军威!”刘伯温说道:“莫小看这山兽,确实不好对付。
都元帅有所不知,这温州城又名白鹿城,白鹿是护城的神兽!神鹿虽只有一只,但它能千变万化,这千万只白鹿都是那只神鹿变化出来的。
刘伯温的传奇故事三则
![刘伯温的传奇故事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aa68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b.png)
刘伯温的传奇故事三则风水大师刘伯温的传奇故事时间:2017-04-24 16:18:57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出名的风水大师叫刘基,字伯温,他是一个占卜高手能掐会算的,有着半仙体之说,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风水大师刘伯温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大师刘伯温的传奇故事篇一刘伯温一肚子诗书,浑身的能耐是真,可就是家中没有钱财去孝敬当权的赃官们,自然也就别指望考上个一官半职。
人总得吃饭活命啊,他干脆流浪四方,算个卦、看个相,骗口饭吃。
这天,他来到一个村子,见紧把村头有一座大院,人丁不少,看来是个大户人家,只是院里冷冷清清,一副破败相儿。
管它呢,有饭吃就行。
刘伯温推门走了进去。
这家的老当家病病歪歪,一脸愁容,见来了讨饭的,赶紧请进屋,让炕上坐。
刘伯温心里一热,这是个良善人家呀;又四处一看,有底啦。
开口就问:“老当家的,府上想当年挺红火的呀?”只这一句,戳在了老人家的痛处,老头长叹一声:“别提啦,俺们家在早,那可真是方圆几百里都闻名;现在,犯了'小人语’,没法子不落败!”“怎么个'小人语’,这般厉害?老人家不妨细细说来,学生善解阴阳八卦之术,可以给您破破。
”“是吗?”老人家似乎得着了一线希望,马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咱家出门向西,再没人家,那地势是个下坡坎儿。
因为我们姓刘,村里人图它好记,就唤我们家是'下坡刘’。
'下坡刘’跟'下坡流’念起来没区别,分明是老刘家要走下坡路或者是下坡如流水的意思啦。
这么咒我们,还有个好嘛,日子不败可就怪啦。
”刘伯温听罢,笑道:“闹了半天,原来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子,学生也姓刘呀。
别看眼下贫穷,却学得奇术绝招在身,不知老人家肯留在下吃一顿饭吗?我帮您破解破解。
”老当家的凄然一笑:“这有什么?我们虽然败落,到底是大户人家,就算破船烂车,也还剩下几千大铁钉。
”于是吩咐下人:“备酒席招待。
看不看风水在其次,休要慢待了客人。
”刘伯温得着了好酒好饭,大吃二喝一通。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c7076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9.png)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年轻人,他叫刘伯温。
刘伯温自幼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一心想要拜得一位厉害的师父,学习更多的本领。
有一天,刘伯温听说在一座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神秘的老人,据说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技艺。
刘伯温心想,这会不会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师父呢?于是,他毅然踏上了寻找这位老人的旅程。
经过长途跋涉,刘伯温终于来到了那个小山村。
他四处打听老人的下落,村民们都笑着说:“那老家伙啊,整天神出鬼没的,谁知道他在哪里呢!”刘伯温可没灰心,他继续在村子里寻找着线索。
嘿,你说巧不巧,有一天,刘伯温在村子外的树林里迷路了。
正当他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身影。
刘伯温连忙跑过去,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位老人嘛!老人正悠闲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呢。
刘伯温激动地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说道:“老人家,我听闻您智慧非凡,我想拜您为师,跟您学习本领,您收下我吧!”老人看了看刘伯温,笑着说:“哈哈,你这小子,倒是挺有眼光。
不过,想当我的徒弟可没那么容易哦!”刘伯温连忙说:“我不怕困难,只要您肯教我,我什么都愿意做!”老人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先考考你。
你看这周围的树木,你能数清楚有多少棵吗?”刘伯温傻眼了,这树林这么大,怎么数得过来呀!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始数起来。
数了半天,刘伯温也没数清楚。
老人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知道自己的本事还不够了吧?”刘伯温红着脸说:“师父,我知道错了,我还有很多要学的。
”老人点了点头,说:“嗯,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
从今天起,你每天都要来这树林里,观察这些树木的变化,直到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为止。
”刘伯温满口答应下来。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树林里,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棵树木。
有时候,他会因为观察得太入神而忘记了吃饭;有时候,他会因为遇到难题而苦恼不已。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刘伯温终于掌握了树木的特点和规律。
他兴奋地跑去找老人,说:“师父,我做到了!我知道这些树木的秘密了!”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不错,你这小子还挺有毅力。
刘伯温的传说故事(五则)
![刘伯温的传说故事(五则)](https://img.taocdn.com/s3/m/2c760c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a.png)
刘伯温的传说故事(五则)时间:2016-12-24 07:48来源:未知作者:admin刘伯温的圆通元末明初,刘伯温隐居于青田的山中。
由于他能言善谋,许多村民都向他请教棘手的问题。
一天,一位村民慌张地跑来,脸上露出胆怯:“先生,我姓孟,住在李家庄,以卖菜为生。
今天来了几个恶霸,他们要我每天交保护费,否则就收拾我,我该怎么办呢?”刘伯温沉思了一下,说:“待他们再来时,你挥刀向他们冲去,保证他们再也不敢来骚扰。
”不一会儿,又有一位村民怒气冲冲地走来,眼神中难掩气愤:“先生,我姓王,住在王家庄。
我卖肉都十几年了,今天却有恶霸找我收保护费。
我当时就想教训他们,但被我老婆拦住了。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刘伯温想一想,说:“待他们再来时,你请他们好好吃一顿。
记住,吃饭时多叫上族人。
”村民走后,一旁的书童不解地问:“同样的问题,先生为什么却给出两种不同的办法呢?”刘伯温笑着说:“孟姓是小姓,第一个人身单力薄,就算交了保护费也难免不再被欺负,只有反击才能根绝后患。
而王姓是大姓,在吃饭时展示了家族的实力,恶霸们才不敢轻举妄动。
”情况果真如刘伯温所料,十几天后,两位村民都高兴地前来道谢。
对于处世的智慧,刘伯温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弱者不可示弱,要立之以刚强;强者不可逞强,要辅之以圆通。
刘伯温画语谏言朱元璋在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
在战事顺风顺水时,刘伯温在帐下工作,从不多言。
谁知,当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时,许多官兵和谋士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了,刘伯温却一反常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朱元璋不解地问:“你怎么不走,难道你就不害怕?”刘伯温说:“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为害怕就自己逃命而放弃了忠诚。
”刘伯温的言行让朱元璋感慨万分,也使他精神大振,随即重整旗鼓度过了危机。
此后,朱元璋就把刘伯温当成最贴心的谋士。
刘伯温画语谏言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后,打算给有功之臣和自家的亲戚册封嘉奖,还想大赏那些功臣的亲戚和朋友。
面对需要封奖的几百号亲朋好友,朱元璋很犯愁。
刘伯温讨水喝的故事
![刘伯温讨水喝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3e221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0.png)
刘伯温讨水喝的故事流传甚广,据说是这样的:
明朝时期,刘伯温曾经在一次战争中被困在山中,他非常口渴,但是周围没有水源。
于是他派人下山去取水,但是很快就传来消息说,下山的道路被敌军封锁了,无法取得水源。
刘伯温想了一会儿,决定亲自下山去取水。
他带上了一只空壶和一把铁锤,走到一条小溪边,用铁锤敲开了一块巨石,然后把壶扔到石头下面,等了片刻,再把壶拿起来,发现里面已经有了水。
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刘伯温说:“这块石头下面有泉眼,我用铁锤敲开了通道,就有了水。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勇于冒险,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刘伯温妙计救乡亲
![刘伯温妙计救乡亲](https://img.taocdn.com/s3/m/21526b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f.png)
Reading 13开心字典点读把鸡蛋拿回家华仔打完篮球,穿着背心、短裤,抱着篮球回家。
途中他想起妈妈让他买鸡蛋回家,于是就买了20个鸡蛋。
他带的钱刚够买鸡蛋,没有余钱再买塑料袋装鸡蛋,而且他也没有任何可以装鸡蛋的东西。
那么,他该怎样将这些鸡蛋拿回家呢?猜扑克牌小秋拿来一副扑克牌,这副扑克牌的背面是一模一样的。
现在有一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扣在桌面上,他请你来猜猜这张扑克牌的正面。
你能想出一猜就中的方法吗?摆放椅子有15个同学去某餐厅参加聚会,这家餐厅只剩下一张六边形的大桌子。
如果同学们要求每一边都坐3个人,那么该如何摆放椅子呢?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从小好学,聪敏过人。
十岁那年,他的家乡浙江青田县(今文成县)一带旱灾严重,粮食欠收,百姓交不出赋税。
县令不但不如实地上报灾情,反说百姓聚众谋反,抗交皇粮。
皇帝要中书省立即派官员前往当地查访核实,准备狠狠镇压一番。
却说豪绅地主因佃户不交租,正心急如焚,如今见皇帝派人下来,个个喜出望外,连忙请客行贿,谎报乡情,说什么这一带刁民为非作歹,对抗朝廷。
他们还把交不起田租的佃户统统列为土匪,造了一本厚厚的名册呈了上去。
刘伯温的父亲刘爚听到这个消息,如坐针毡,暗想,这名册一到京都,不就要人头落地吗?眼见穷乡亲大祸临头,怎好坐视不救。
可他想来想去却想不出个好法子,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刘伯温见父亲一连几天愁眉苦脸,十分奇怪,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了父亲的心思。
他沉思许久,忽然跳起来说:“有了,有了!”接着,就踮起脚尖凑到父亲耳边,如此这般地说出个主意来。
刘爚听了,一脸愁云顿时散尽。
几天后,朝廷官员来到刘伯温的家乡。
刘爚装着十分热情的样子,硬是把那官员请到家里,先是敬茶,随着又摆上丰盛的酒菜。
席间,他特地叫儿子出来一同陪客。
那官员见刘伯温面白唇红,知书习礼,益发高兴,左一杯,右一杯,不大一会儿就喝了个烂醉如泥,被刘伯温父子抬到了床上。
趁那官员昏睡之际,刘伯温父子和几户邻居一起,先放火点着了附近的一处破草房,火势很快蔓延到刘爚家。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e521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8.png)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武将,他在明朝时期为朝廷效力,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明朝无敌将军”。
他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
刘伯温的出生并不寻常,据传说他的母亲在怀孕时梦到了一头能言人语的大黄牛,告诉她:“你的腹中有一位将军,名为刘伯温。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伯温的母亲非常高兴,心存期望。
刘伯温自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
他很早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
所以当他来到军队后,很快就被提拔为幕僚,并受到了上级的赏识。
刘伯温的第一次战争是在辽东与日本倭寇的战斗中。
当时倭寇肆虐海疆,给中国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
刘伯温非常愤怒,他带领部队奋力作战,最终击败了倭寇,赢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使刘伯温的威名迅速传播开来。
接下来,刘伯温又多次出征,立下了许多功劳。
他与蒙古人的战斗尤为激烈。
蒙古人强大的骑兵让中国军队束手无策,但刘伯温通过变换战术,采取防御反击的方法,成功地击退了敌人,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刘伯温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明朝朝廷的高度认可,他被封为官职,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将军。
此后,他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加强边防防线,保护国家的安全。
刘伯温一生征战无数,赢得了许多胜利,但他并不骄傲自满。
他关心士兵的生活,尽力提高他们的待遇。
他也提倡节约用兵,力争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刘伯温的传说不仅仅是关于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爱。
有一次,刘伯温带领大军巡视宋辽边境。
他看到了边境上的贫困和凄凉,非常心痛。
他决定亲自捐出自己全部的俸禄,用来救助贫民。
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所有的士兵,也使得刘伯温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刘伯温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他被后人称为“草木皆兵”,意思是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通过观察四周的环境,灵活运用兵法,发现潜在的战略要点,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伯温的传说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他的军事才能和拯救百姓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让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寻卓越与伟大的境界。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bd573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3.png)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话说那明朝开国年间,有这么一位神算子,名叫刘伯温,他的故事在民间那可是传得神乎其神,尤其是关于他寻找龙脉的传说,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一开头,咱们得说说刘伯温这人的本事。
他啊,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能掐会算,预测未来,简直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活神仙。
那时候,朱元璋还没当上皇帝,就看中了刘伯温这身能耐,把他请到了身边当军师。
有一天,朱元璋心里头犯起了嘀咕,他想啊,这天下虽然打下来了,但怎么才能保得住这万里江山,让朱家子孙世世代代都坐龙椅呢?于是,他就把刘伯温找来,问:“军师啊,你说这天下龙脉何在?咱们得把它牢牢攥在手里才行。
”刘伯温一听,心里就明白了,这是要他找风水宝地,保朱家江山稳固啊。
他微微一笑,说:“陛下,龙脉之事,非同小可,需得遍访名山大川,细细勘测。
”就这样,刘伯温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寻找龙脉的征途。
他们走啊走,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那叫一个辛苦。
不过,刘伯温心里头有数,他知道这龙脉啊,往往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一座大山前,这座山啊,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看起来就不同寻常。
刘伯温抬头一看,心里头就咯噔了一下,暗道:“这怕就是我们要找的龙脉所在了。
”于是,刘伯温带着人开始在这山上细细搜寻起来。
他们找啊找,终于在山腰处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口不大,但里面却别有洞天。
刘伯温走进一看,只见洞内金光闪闪,一条金龙盘踞其中,龙头高昂,龙尾摇摆,看起来威风凛凛。
刘伯温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龙脉。
他赶紧跪下磕了几个头,然后恭恭敬敬地说:“龙神在上,小人刘伯温,奉大明皇帝之命,特来寻找龙脉,以保朱家江山稳固。
望龙神赐福,让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不摇。
”说完这番话,刘伯温就带着人退出了洞穴,然后在洞口布下了阵法,以防外人破坏龙脉。
从此以后,这大明江山就真的是稳如泰山了,朱家子孙也世世代代都坐在了龙椅上。
当然啦,这只是个传说故事,咱们听听也就罢了。
不过啊,这刘伯温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本领,却是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伯温的历史故事
![刘伯温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33f9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2.png)
刘伯温的历史故事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刘伯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的历史故事篇一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
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刘伯温的人物简介刘伯温的历史故事篇二刘基天资聪明却好,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
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
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0xx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
他从师习春秋经。
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
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
刘伯温乱世择主(民间故事)
![刘伯温乱世择主(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416d3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0.png)
刘伯温乱世择主(民间故事)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刘伯温看到天下大乱,有心参加义军,推翻暴元,但投奔谁呢?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三支义军:占据江苏浙江的张士诚、纵横江西湖广的陈友谅,还有以安徽为根据地的朱元璋。
当时,这三支义军也想拉拢刘伯温加入各自阵营,共谋大事。
刘伯温正寓居在嘉兴濮院的香海寺,他晴天帮农民晒谷,雨天在寺中读书。
这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他便最先去拜访刘伯温。
刘伯温有心要试一试张士诚的为人,便道:“要我投入大王军中,可以考虑,但我有两个要求。
”张士诚道:“先生请说。
”刘伯温道:“其一,大王和我一起晒一天稻谷。
”张士诚笑道:“可以!”“其二,大王和我一起在一张床上睡一晚。
”张士诚大笑:“可以!”第二天,刘伯温和张士诚一起到晒谷场上晒谷,他们先是坐在一边喝茶,日上三竿时,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飛了过来,一见满地稻谷,便停下来吃。
张士诚一见,连忙起身,拿起一根竹竿就去驱赶麻雀,麻雀飞走了,他便回来喝茶。
但不一会儿,麻雀又飞来了,张士诚又连忙上前驱赶,就这样,他赶了一天的麻雀。
到了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张士诚累了一天,一躺下便呼呼大睡了,刘伯温却一边观察他的睡相,一边想:张士诚为了麻雀吃几粒谷子,来来回回驱赶了一天,忙得连水也没喝上一口,一个要打江山平天下的人物,胸无大志,怎么成得了大事!而睡相更有问题,仰天而睡,双臂平放,那可是死人放入棺材的样子。
第二天,刘伯温对张士诚说:“大王先回去吧,入伙事大,容我先考虑一番再说!”张士诚临走前,刘伯温提醒他说:“大王占据江浙,钱粮不愁,但以后一定要当心亲信之人背叛!”张士诚不信,道:“我待人诚信,谁会背叛我?”几年后,朱元璋占领了南京,便派大将徐达领兵五万南下攻打嘉兴,张士诚派女婿潘元绍领兵十万驻守在江浙边界的乌镇。
徐达是有名的战将,他知道潘元绍兵多,便出奇兵突袭,放火烧了潘元绍的大营。
潘元绍虽然兵多,但大火一起,自相践踏,徐达趁机冲杀,潘元绍大败,他见徐达势大,便投了徐达,倒戈回攻张士诚。
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
![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9721c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c.png)
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历史上神机妙算的人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姜子牙等。
但是明代的的刘基也算是一个。
刘基就是刘伯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吧!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刘基的父亲叫刘爚,传说他的父母心肠非常好。
一日,一位化作癞头乞丐的白鹤仙师来家乞讨,他们不仅不嫌弃,给他饭吃,而且还上山采来草药,为其医治烂头脓疮。
白鹤仙师感念他们的善良,就告诉他们将先人的尸骨埋在家后面的五峰山脚下,日后必出将相之才。
在仙人的帮助下,刘爚将祖先的尸骨埋在了山脚下。
三年后,刘爚的妻子生下了刘基。
刚出生的刘基不发声,好象是个哑巴。
刘爚夫妇正在发愁的时候,白鹤仙师再次出现了。
他对刘爚说:“这孩子眉清目秀,天仓饱满,地库方圆,日后必能成为王侯将相。
”说完,他伸手往孩子的喉管一摸,又拍了拍胸膛,刘基一下子就张口发出了声音。
白鹤仙师随即驾着祥云飞走了。
小时候的刘基,非常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书看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深得老师的赞赏。
刘基二十二岁时就進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后因揭发监察御使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
刘基在隐居期间,寻访隐士仙道,据说还遇上了仙人黄石公。
他最终具有了未卜先知、洞察今古的能力。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
朱元璋起兵后,刘基秉承天意,出山投靠,并最终助朱元璋成就帝王之业。
刘基颇有预知的能力。
据说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
当时,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
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屈。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就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
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
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还有一次,明太祖呆在内殿,正在吃烧饼。
刚吃了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来见。
太祖用碗将烧饼盖住后,将刘基召進内殿。
礼毕,太祖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掐指算了算,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
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ad989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a.png)
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富有智慧,有谋善断。
那你知道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篇【1】相传,六百年前的辅明军师,号称神机妙算的“半仙家”刘伯温先生,至今仍在幽邃莫测的黄山西海仙居。
这段奇闻轶事说来话长。
清朝咸丰年间,黄山云外峰下,安徽太平县的西乡,有五六人凑成一支采药队伍。
这天,他们从黄山西路入山采药,经过伏牛岭、半仙亭,两溪环绕的吊桥庵,攀峦历险来到西海石人峰下。
“看呀!那里还有一座古庙宇哩!”药农们正在树丛、乱石中向高山攀登时,忽有一人发现前面奇峰耸翠、怪石环抱处出现一幢玲珑的楼阁。
大家顺着那个药农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见一座古寺耸立在远处。
这时,大家的爬山劲头油然增添,一会儿功夫都登上了古庙前的高岩。
众人跑到跟前一看,那座楼阁,原来是一栋道士古观,朱漆的大门竖立着,门额上悬着一块横匾写着“刘基仙寓”四个字,两旁的对联是:眼底涌浮云,桑田处处变沧海;胸中藏往事,明月年年照古松。
楼阁周围,苍松滴翠,巧石嶙峋,山花吐艳,野草芬芳。
众药农从门缝往楼阁里面探望,殿中间除了一些阅经、调琴的书案外,一位长者,道家打扮,头上挽着一组发髻,须发如银,目射光芒;身穿青色长袍,坐在一张八仙椅上弹奏着七弦古琴。
“老道长请开门!老道长请开门!”众药农叩开门后,向道长说:“我等是山下采药摸山的,今日天色不早,想就此借宿一夜,不知道长允许否?”道长:“借宿有何妨,不过我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请原谅!”“我们带有食物,不须麻烦道长了!”几个药农烧好晚饭吃过以后,被安排在一间小客房内,房内无家俱陈,只有一座石头床榻,上面铺了一些山草。
众药农铺好床,燃上松明灯火,围坐在石床与老道攀谈起来。
“老道长尊姓大名?”众药农问。
“昔日辅明朝,天亮磨金刀,人在雪边站,四季著棉袍。
”老道没有直接答复,只是吟了以上四句诗。
“道长到此仙居有多少年了?”药农们又问。
刘伯温的四大寓言故事
![刘伯温的四大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77f13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7.png)
刘伯温的四大寓言故事“哎呀,你们知道刘伯温吗?他可厉害啦!”我一放学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和爸爸妈妈说。
今天在学校,老师给我们讲了刘伯温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老师说刘伯温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呢。
记得老师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打狗还得看主人”。
说有一次,刘伯温看到一个人在打一条狗,他就过去说:“你打狗也不看看这狗是谁家的呀!”那人很不服气地说:“我就打了,咋滴!”刘伯温笑着说:“那你可闯祸咯,这狗可是某某大人的心爱之物呢!”那人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跪地求饶。
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觉得刘伯温好机智呀!还有一个故事叫“画蛇添足”。
有一群人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赢。
有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看看别人都还没画完,就得意洋洋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
”刘伯温在旁边笑着说:“蛇哪有脚呀,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嘛!”结果当然是那个人输啦。
我们都觉得那个人好笨呀,也更加佩服刘伯温的聪明。
“那刘伯温真有那么神吗?”爸爸笑着问我。
“当然啦!”我肯定地说,“老师还说了他好多其他的故事呢!”“快给我们讲讲呀!”妈妈也很好奇。
于是我又给他们讲了“自相矛盾”的故事,说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一会儿说自己的矛很锋利,什么盾都能刺破;一会儿又说自己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刺不破。
刘伯温就问他:“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一下子就傻眼了。
我们一家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最后一个故事是“叶公好龙”。
说有个叫叶公的人,天天说自己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结果真龙一来,他吓得屁滚尿流。
刘伯温就说:“这就是假喜欢呀!”讲完这些故事,我不禁感叹:刘伯温真是太厉害啦,他用这些简单又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好多道理呢!他就像一个智慧的宝库,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
我以后也要像刘伯温一样聪明,用智慧解决问题!。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2aa41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c.png)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又称刘知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和谋士,传说中是明朝朱棣(即永乐帝)的心腹,身怀绝世武艺和智谋,功勋卓著。
以下是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刘伯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
小时候,他聪明机智,好学不倦,爱读书,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
他常常向父亲请教古代名将的故事和战略战术,逐渐培养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刘伯温十岁那年,他的家乡遭到了倭寇的侵袭。
倭寇横行霸道,抢劫杀人,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伯温见到了这一切,不禁怒火中烧,决定奋起抵抗。
他向父亲请教战术,父亲也看到了他的决心,便教他一些基本的武术和防身技巧。
不久后,刘伯温招募了一支义军,带领他们与倭寇进行激烈的战斗。
刘伯温运用自己聪明才智,破解了倭寇的战术,最终将他们击败。
这次胜利让刘伯温名声大噪,他成为了百姓们心目中的英雄。
刘伯温并不满足于这一次的胜利,他决定继续为百姓们除害。
他积极学习武艺和军事战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屡次打败了倭寇和其他敌人,保卫了百姓们的安全。
有一天,明朝朱棣听闻了刘伯温的英勇事迹,他感到十分佩服,决定将刘伯温召进京城。
刘伯温接到命令后,带着自己的义军来到了朝廷。
朱棣见到刘伯温后,对他的勇敢和智慧深感赞赏,并下令封刘伯温为"刘将军"。
刘伯温进入了朝廷之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努力。
他帮助朝廷打击贪官污吏,整顿军纪,增强国家实力,并为百姓们争取福利。
他的用心受到了朱棣的赞赏和信任。
刘伯温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智谋上也是独步天下。
有一次,明朝朝廷收到了北方蒙古人的挑战书,他们威胁要攻打中原。
刘伯温立刻展开了分析和研究,研究敌人的战略和弱点。
最终,他派出密探潜入敌营,掌握了蒙古人的作战计划,并及时向朝廷报告。
朱棣听闻后,对刘伯温的智慧赞叹不已,并亲自领兵与蒙古人展开了战斗。
在刘伯温的算计下,明军以少胜多,成功击败了蒙古人,保住了中原的安全。
刘伯温的聪明才智和勇武本领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胜利,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传说。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47afb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a.png)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原名刘海,字协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英雄人物。
他生于北宋太宗时期,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刘伯温以英勇善战、精于谋略而闻名于世。
下面讲述的是刘伯温的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刘伯温年轻的时候。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早逝,他和妹妹只能依靠自己。
正是因为贫苦的生活,使得刘伯温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机智勇敢的性格。
有一次,刘伯温听说附近的村庄正遭受着土匪的骚扰,人民生活艰难。
刘伯温决定带领自己手下的一些弟兄们去村子里抵抗土匪。
他们穿着简陋的装备,却无比坚定地前往。
土匪头子是个十分狡猾的人,他率领着一支强悍的队伍,村庄没有办法抵御他们的攻击。
刘伯温明白单凭自己的实力是无法战胜土匪的,于是他开始筹划起一场巧妙的计谋。
刘伯温留下了一些精锐部队镇守村庄,自己则带领着剩下的人员潜入土匪的营地。
他们躲藏在灌木丛中,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
刘伯温当晚发现,土匪在夜里喜欢喝酒、唱歌,放松警惕。
于是他决定趁敌人酒醉之时进行袭击。
第二天夜里,刘伯温带领弟兄们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行动。
他们将伪装成土匪的样子,带上自制的引燃物,偷偷潜入敌人的营地。
等到确保敌人酒醉后,刘伯温一声令下,引燃物被点燃。
火光熊熊,整个土匪营地瞬间被烧得一片焦土。
土匪们被惊醒,但早已晚了。
刘伯温和他的弟兄们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土匪。
刘伯温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村庄,还树立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
从那以后,刘伯温的名字被人们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被讲述着。
刘伯温后来成为了北宋王朝的名将,带领军队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以善用兵法而闻名,被誉为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杰出人物。
这个传说故事展示了刘伯温年轻时的勇敢和机智,也体现出了他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
刘伯温的传说不仅是一个人的英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对于勇敢、智慧和奉献的讴歌。
他的精神和故事将一直流传下去,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320c7c7c1cfad6185fa760.png)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下面就是的刘伯温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
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
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
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
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
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
但又不便马上发作,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
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地,口头求救。
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审视一番。
”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
两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
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顿时脸沉下来。
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所教的办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办法吗?谜底:刘伯温所教的办法是:“装哑”。
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了指嘴巴。
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
”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从凤阳出发,攻克了金陵,旗开得胜,威风凛凛。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d682f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1.png)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字子华,号乐天居士,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吧。
刘伯温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敢的个性。
他有着深厚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能屈能伸,处事从容。
他深得士大夫们的敬佩和民众们的爱戴。
有一年,明朝朝廷派刘伯温出征,前去镇压南方的叛乱。
刘伯温带领着一支精悍的军队,经过多日的行军,终于来到了叛乱军的巢穴。
刘伯温一路上屡战屡胜,无往不利,威震敌军。
当他走进叛乱军的巢穴时,却被敌军围攻,陷入了生死危机。
这时,刘伯温的福神出现了。
传说他是个非常聪明善良的老头儿,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刘伯温,有如神助一般。
福神出现在密林之中,让刘伯温跟随他藏身其间。
随后,福神教会了刘伯温一套极其厉害的拳法,这套拳法名为“福神拳”。
“福神拳”是一种绝世神功,只有心地善良、忠义之人才能习得。
在福神的指导下,刘伯温领悟了福神拳的精髓,熟练掌握了这门武艺。
他的身手敏捷,气势非凡,每一招每一式都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刘伯温习得了福神拳后,立即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之中。
他以超凡的功夫和无敌的武艺,犹如一匹猛虎般冲入敌军之中,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所向无敌。
敌人纷纷望风而逃,不敢与他对抗。
刘伯温的传说在军中迅速传开,士兵们无不对他投以敬佩之情。
他们在战斗中与刘伯温并肩作战,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刘伯温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施展福神拳,将敌人打得片甲不留。
最终,刘伯温带领着明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镇压了叛乱,给南方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他被封为镇南王,成为了一方的英雄。
福神拳的威力闻名天下,刘伯温也因此享誉后世。
人们常说,刘伯温“一身好武艺,十分好英雄”,对他的赞美之词传遍大江南北。
他的传说至今依然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刘伯温的福神拳,不仅给他自己的一生增添了传奇色彩,也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一代代勇敢的武士和忠义的将军所敬仰和学习的对象。
刘伯温传说故事
![刘伯温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241f09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3.png)
刘伯温传说故事刘基,字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是民间传说中神机妙算的人物,甚至有人传说他是诸葛亮“转世”。
那你知道刘伯温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刘伯温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传说故事篇【1】在渭源民间,至今流传着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
当人们观察每条山脉时,在分支处或在相距一两里远的山体上,开挖出大小不等的土壕,现称豁岘,有的叫白土豁岘、红豁岘、吴家豁岘、鹁鸽岘、姜家豁岘等,每条山系有好多处,至今显眼可见。
刘伯温,是民间传说的神奇人物,把他同姜子牙、诸葛亮同等看齐。
在风云动荡的元末明初,刘伯温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至今人们依旧在民间津津乐道的传说。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谥文成,浙江青田县人。
在正史中,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却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关于他的传说可以说不胜枚举。
至今,渭河源头民间还流传有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
当年渝中一位老头说,他死后不要声张,不要给任何人讲,把“身体”用清水洗干净后,赤身用草席裹好,用草绳捆上,向着兴隆山快跑,啥时候草绳断了,就地埋下,不可随便移动,墓修好后,要守墓100天,每天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太阳刚出的时候,要用老头留下的“桑弓柳箭”拉弓三次。
等到100天,将柳箭对着太阳射出去。
这样你们就出人头地了。
两个儿子按照老爹遗言安葬时,蒲阴阳的姑娘说,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赤身下葬终究不妥。
在她的坚持下,儿子们只好给老汉穿了一条裤子。
最后,两个儿子抬着去埋葬了。
埋葬后,蒲阴阳的两个儿子天天坚持在日出时分拉弓射日,可他们终究不是细心人,关键时候又出岔子了,日期算错了,到了99天时,他们以为是100天,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桑弓柳箭。
等太阳出来时,拉开弓将柳箭射了出去。
只见那支箭“嗖”的一声,钻入了云霄不知去向了。
兄弟俩见此情形,顿时惊呆了。
他们害怕惹出什么祸事,赶紧收拾上东西,跑回家去了。
这支箭飞到了哪里呢?飞到南京城。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5bab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d.png)
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刘伯温龙脉传说故事》嘿,今儿个咱来讲讲刘伯温龙脉的传说故事。
这刘伯温啊,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哩!话说有一回啊,我去了一个古老的小镇。
那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边的老房子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就在那小镇上溜达着,听当地的老人讲起了刘伯温的传说。
老人说呀,刘伯温可是个能掐会算的神人。
传说有一天,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有一处地方有龙脉之气。
他心想,这龙脉要是被利用起来,那可不得了哇,说不定会出个能改朝换代的大人物呢。
于是,刘伯温就踏上了寻找龙脉的征程。
他一路翻山越岭,那可真是不容易啊。
有好几次都差点遇到危险,什么泥石流啦,悬崖峭壁啦,但他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闯过来了。
终于,他找到了那处有龙脉之气的地方。
那地方啊,四周都是高山峻岭,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样。
刘伯温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龙脉的关键就在一座山上。
他赶紧爬上那座山,在山上寻找着龙脉的线索。
找着找着,他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
那石头的形状就像一条龙,栩栩如生。
刘伯温心想,这肯定就是龙脉的关键所在。
他就想办法把这块石头给破坏掉,以免龙脉之气被利用。
他用尽了各种办法,又是砸又是敲的,好不容易才把那块石头给弄碎了。
这一弄碎啊,据说那龙脉之气就消散了。
我听着老人讲着这个故事,感觉特别神奇。
我就想啊,这刘伯温可真厉害,为了国家的稳定,不惜千里迢迢去破坏龙脉。
后来啊,我在那小镇上又逛了逛,还看到了一些关于刘伯温的雕像和纪念物。
我就觉得,这个传说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刘伯温的敬佩和崇拜。
回到家后,我还一直想着这个故事呢。
我觉得这些古老的传说真的很有意思,它们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看待世界,怎么想象那些神奇的事情的。
哎呀,这刘伯温龙脉的传说故事啊,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下次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去那个小镇,再听听老人讲讲其他的故事呢!你说,这世界上还有多少像这样神奇的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呀!。
刘伯温早找天书的故事
![刘伯温早找天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0efbc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c.png)
刘伯温早找天书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位叫刘伯温的英雄,他很喜欢阅读,想要求知天下之事。
有一天,他梦见一个神秘的老人指着天空说:“天书
在那里!”刘伯温醒来后,便开始寻找这本神秘的天书。
他先去山中找,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后来,他又到河边去寻找,这次他终于找到了一本古书,上面写着:“天书在天上!”刘伯温惊喜不已,他便开始研究如何登上天空。
他最终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一只鸡关在笼子里,然后把笼子放在树上,等到鸡叫的时候,他就知道笼子到达了天空。
于是,刘伯温登上了天空,看到了一本漂亮的天书,上面写着世间万物的奥秘。
从此,刘伯温就成为了一位聪明的统治者,他的智慧使他的国家得以繁荣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下面就是的刘伯温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
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
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
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
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
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
但又不便马上发作,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
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地,口头求救。
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审视一番。
”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
两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
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
前天那名工匠,顿时脸沉下来。
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所教的办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办法吗?
谜底:刘伯温所教的办法是:“装哑”。
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了指嘴巴。
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
”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从凤阳出发,攻克了金陵,旗开得胜,
威风凛凛。
进军江浙又获节节胜利,取金华,定括苍,更是振奋人心。
朱大将军为创建大业,壮志满怀,派人盖起了礼贤馆,叫人贴出了招贤榜。
浦江宋濂,丽水叶琛,龙泉章溢,都引到了婺江。
朱元璋大将军欢欢喜喜,设宴迎贤,大营内外热热闹闹,灯火
辉煌。
席上,金华火腿喷喷香,兰溪鲤鱼活鲜鲜,绍兴老酒绿汪汪。
宴间,宋濂站起来说:“大将军,我仨才疏学浅,恐怕邦不了大忙。
还有一个好友,名叫刘伯温,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满腹文章,才学过人。
将军如愿意,可派人聘他来,共辅大业,建国安邦。
”朱元璋一听又惊又喜,忙说:“你,你快讲,刘贤士今在何方?”
宋濂见朱元璋求贤若渴,便说:“刘伯温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
朱元璋“嗯”了一声,也说:“刘伯温今在青田九都南田!”
叶琛说:“到九都要过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岗。
”
朱元璋“啊”了一声,跟着说:“到九都要过三十六渡水,七十二座岗。
”
章溢说:“你要诚心去聘,黄铜不值钱,黄金不论两!”
朱元璋“唔”了一声,点点头说:“你要诚心去聘,黄金不值钱,黄铜不论两!”
宋濂三人轻轻地发了笑,朱元璋知道自己说错了,脸红得象块猪肝,慌忙举起酒杯说:“来来来,痛饮几杯吧!”
朱元璋要派人去请刘伯温了,大营里外忙得团团转,丝库取绸缎,银库包白银。
绸缎量了一千尺,白银称了一千两,朱元璋马上派人送到南田去。
那送礼的人们翻过了七十二岗,涉过了三十六条水,走啊走,走了七天七夜,好容易才找到南田,寻到刘伯温。
这一天,刘伯温正在家里看书,见来了几个生人,还挑着许多东西,便问道:“你们要做什么?”送礼的人笑笑,说明了来意。
刘伯温听后,摇摇头,礼物一点不收,话语一句不讲,只顾自个走出门,装着是砍柴放羊,上山去了。
送礼的人怏快不乐地回到婺江,把去请刘伯温的情形一说,朱元璋大失所望。
他想,莫不是嫌我太小气吗?于是,便叫人再加绸缎一千尺,再加白银一千两,火速送往南田。
那知道,这一回啊,送礼的人到南田村口,刘伯温就知道了。
他关了门,离开村庄,爬上后山岗,看起了风光。
那些送礼人便追出了村,爬上后山岗,总算又找到了刘伯温。
一看是前些天来过的原班人马,刘伯温就笑笑说:“请你们告诉大将军,我伯温什么财物也不要,只讨他白纸一张!”话才说完,刘伯温就自个儿走下山岗。
送礼人回到婺江对朱大将军说后,朱元璋从黑夜想到天明,也猜不透刘伯温要白纸是啥明堂。
“真是个怪人,白银不要,要白纸一张!”朱元璋左思右想还是摸不着底,只好糊里糊涂地对送礼人说:“好吧,就送给他白纸一张!”
白纸一张,四四方方,送到南田,刘伯温果然收下,当下就动身来婺江。
哈哈,一张白纸胜过绸千尺,胜过银千两,请到了刘伯温,朱元璋乐了,看看灯,灯在跳,看看火,火更旺。
朱元璋在礼贤馆见刘伯温。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将军送我银两、绸缎,小才不敢无功受奖;讨来白纸一张,奉还草书几行。
”刘伯温果真送上白纸黑字一张,朱元璋接过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那上面写着有关时务的十八条妙计,一条条清清楚楚,有根有据,全都说在理上。
看啊看,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站起来,一巴掌拍在茶碗上,连声说:“想不到啊想不到,刘贤士真是一片忠肠!”礼贤馆可热闹了,刘伯温只是笑笑,朱元璋心里甜滋滋的,象注满了蜂蜜。
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麦饼,只咬了一口,远远看见刘伯温走来,就放下不吃了。
他想,人家都说伯温同诸葛亮一样会神机妙算,今天倒要试试,于是拿起一只碗扣在麦饼上。
刘伯温走到身边,朱元璋就指着那碗说:“刘贤士啊刘贤士,你说碗下是啥么事?”
刘伯温摇摇头说:“恐怕猜不中吧!”
朱元璋便说:“猜不中也没有要紧吆!”
刘伯温看了一眼,便说:“将军要我说,我便说,我看那,又象日又象月,好似金龙咬个缺。
”
朱元璋笑笑,看已被猜中,进而又说:“刘贤士真是神机妙算,就请算一算我的命吧!”
刘伯温也笑笑说:“将军要我当个算命测字先生,那我就开言了,请将军快写个字来!”
朱元璋不知是真是假,果然用手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凤”字。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还在试探自己,便皱了皱眉头,闭上双目,象算命测字人一样念了起来:“凤是凡间鸟,百鸟都朝阳。
凤阳凤阳,帝王之乡,凤阳凤阳,不是建都地方。
”刘伯温每念一句,朱元璋的眼睛都瞪大三分,头颈往上伸一伸。
原来凤阳是安徽的一个县名,朱元璋出生在凤阳,一心想打回凤阳建都。
他好生奇怪,怎么自己的心思都会被猜出来呢?可朱元璋却故意说:“刘贤士说的有理,只是,地上的小蛇难成龙,山中的猢狲不敢称王, * 想过要建都凤阳啊!”
刘伯温知晓将军有意包藏,也认真地说:“那是我白白糟蹋了将军白纸一张!”
朱元璋一听,连忙说:“好好,胆大骑白马,心大管天下,刘贤士志存高远,必成大业。
”
从此,朱元璋信用了刘伯温,刘伯温也尽心竭力辅佐朱元璋。
文武结合,果真建国定邦,保全了一段大明王朝太平盛势的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