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分论2 物理诊断学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3 波形分析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和功能状 态。
心电图检查的步骤和流程
1
准备
为患者贴上心电图电极,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遵循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
2
记录数据
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数据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
3
分析和诊断
对记录的心电图数据进行波形分析和诊断,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存在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原理、步骤和诊断意义,探讨心电图检查的 错误和干扰因素,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心电图的定义和原理
1 电信号记录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来识别心脏功能异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2 电极和导联
心电图由多个电极和导联组成,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差异来绘制脉搏和心脏活动的图 形。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和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 等,以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的Q波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 是急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的ST段变化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缺 血,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
心室肥大
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宽和深倒可以提示心室肥 大,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现代心电图仪器
未来心电图仪器
现代心电图仪器小巧便携,操作 简单,具备自动分析和报告功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的心电图仪器将集成更多的 无线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 自动诊断和远程监测。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心脏功能信息,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提供支持,也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心电图学教学PPT彩图完整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QRS波群
T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电活动, 异常时可能与心房肥大、
心房颤动等有关。
代表左右心室的电活动, 异常时可能与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等有关。
代表心室肌的复极化过 程,异常时可能与心肌 缺血、心肌梗死等有关。
QT间期
代表心室肌细胞从开始 兴奋到完全复极化的时 间,异常时可能与心律
正常心电图的参数范围
心率
60-100次/分钟。
QT间期
0.32-0.44秒。
QRS波群时限
不超过0.12秒。
P波时限
0.12-0.20秒。
PR间期
0.12-0.20秒。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技巧
观察波形是否规律
注意P波形态
分析QRS波群形态和时限
观察T波和U波形态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如果出现波形异常或心律不 齐,可能存在心脏疾病。
房颤
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 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同时伴有心率 绝对不齐。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
异常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正常,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
房颤与室颤的鉴别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而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颤动波。
异常心电图彩图展示
异常心电图概述
介绍异常心电图的分类、常见病因和临床意义。
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
展示各种异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如房颤、室性早搏等。
异常心电图病例分析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异常心电图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新心电图诊断2PPT课件

有方向性。
• 综合向量:一定数量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
A+ B A+ B
A
C C A
B
C
B
心电图导联体系
定义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 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 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
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常规12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心电向量的综合观念
有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 有关: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 关系;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成反 比关系;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 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 投影越小,电位越弱。
整个心脏除极与复极
• 向量:心肌细胞除极时的电位幅度既有强度(数量)大 小,又
反映体表某一部位(探查电极)的电位变化。
aVR
aVL
aVF
加压单极肢导联的电极位置和作用
将连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极分别通过 5000Ω电阻并连于一点,称中心电端。此点电位接近于零, 又称无关电极,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
导联 正极 负极
电位差
aVR R 中心电端 右上肢 aVL L 中心电端 左上肢 aVF F 中心电端 左下肢
影响
正常心电图构成
四段:
P-R(P-Q)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 间 房室传导时间
QRS时间:心室除极时间 S-T段: 心室缓慢复极阶段 Q-T间期: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5.QRS波的命名:
本节重点
心电图定义、临床应用范围 心电图各波各段名称、意义 心脏除极复极原则 导联定义、常规12导联体系构成、连接方
• 综合向量:一定数量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
A+ B A+ B
A
C C A
B
C
B
心电图导联体系
定义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 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 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
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常规12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心电向量的综合观念
有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 有关: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 关系;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成反 比关系;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 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 投影越小,电位越弱。
整个心脏除极与复极
• 向量:心肌细胞除极时的电位幅度既有强度(数量)大 小,又
反映体表某一部位(探查电极)的电位变化。
aVR
aVL
aVF
加压单极肢导联的电极位置和作用
将连于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三个电极分别通过 5000Ω电阻并连于一点,称中心电端。此点电位接近于零, 又称无关电极,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
导联 正极 负极
电位差
aVR R 中心电端 右上肢 aVL L 中心电端 左上肢 aVF F 中心电端 左下肢
影响
正常心电图构成
四段:
P-R(P-Q)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 间 房室传导时间
QRS时间:心室除极时间 S-T段: 心室缓慢复极阶段 Q-T间期: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5.QRS波的命名:
本节重点
心电图定义、临床应用范围 心电图各波各段名称、意义 心脏除极复极原则 导联定义、常规12导联体系构成、连接方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平静呼吸
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 静呼吸,避免深呼吸或
憋气。
配合医生操作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检 查,如需要改变体位或 进行某些动作时,应积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意义,如P波、QRS波群、T 波等,以及它们在心肌缺血/梗死时的变化。
诊断要点
总结心肌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要点,如ST段抬高或压 低、T波倒置等。
心律失常案例剖析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包括心率、节律等方面 的异常。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变化,如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 等,以及它们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表现与解读 • 异常心电图识别与诊断意义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这些 特性共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功能。
检查前准备工作建议
保持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饮食刺激,以确 保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
去除金属物品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手表等物品,避免对 心电图结果产生干扰。
穿着宽松舒适
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或化 纤衣物,以减少静电干扰。
提前预约并了解检查流程
提前与医院或检查中心预约,了解检查流程 和相关注意事项。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群。
《心电图诊断》课件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最新心电图检查2PPT课件

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增宽,时间≥0.11s,P波 常呈双峰样,峰距≥0.04s。 其变化在Ⅰ、Ⅱ、aVL导联 最明显。如图所示。
(二)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
P波高尖,振幅≥0.25mV (肢导联),以Ⅱ、Ⅲ、 aVF导联最明显。
2)振幅:①R波 V1导联的R波≤1.0mV;V5导 联的R波≤2.5mV;aVR导联的R波≤0.5mV;Ⅰ 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 aVF导联的R波≤2.0mV。②S波 一般不单独 判断,多与R波综合考虑。
Sv1+Rv5≤4.0mV(男性) 或≤3.5mV(女性)
(2)T波倒置:见于心外膜下心 肌缺血,有时这种倒置深尖、双 肢对称被称为“冠状T”。
(3)T波低平或双向:心脏对侧 对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匀缺血, 或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 血时,心电向量的改变可综合出 现部分相互抵消。
2.ST段改变
ST段压低有: 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和J
点压低几种类型。前两种意义较 大。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是指许多心肌细 胞同时发生除极或复极所产生的心电向 量。也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心电向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1.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正常心电活动:
窦房结激动→兴奋心房→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
正常心脏电活动的产生:
(1)P波 为左右心房除极波。 (2)PR间期 为心房激动传导到心室所需时间。 (3)QRS波群 为左右心室除极波。 (4)ST段 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5)T波 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6)QT间期 为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7)U波 为心室后继电位变化。
心电图ppt课件完整版

心房颤动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电图诊断与分析》课件

这些表现通常在胸导联V1-V6、Ⅰ、Ⅱ、Ⅲ、aVF等位置出现,反映了心肌坏死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 致的心脏节律紊乱。其心电图表现包 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 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这些表现反映了心脏电信号传导的异 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
02
正常心电图参数
包括心率、心律、电压、电轴、 传导等参数,以及心电图的节律 和波形幅度的正常范围。
03
正常心电图的生理 机制
解释正常心电图产生的生理机制 ,如心脏电生理特性和心脏的解 剖结构等。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心脏肥大是指心脏肌肉的肥厚和扩张。其心电图表现包括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 大、双侧心室肥大等。
这些表现通常在胸导联V1-V6、Ⅰ、Ⅱ、Ⅲ、aVF等位置出现,反映了心脏肌肉 的肥厚和扩张。
心肌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疾病是指心肌本身的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 肌病等。其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异 常Q波等。
04
特殊导联包括心电向量 图导联和心电图运动试 验导联等。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 形态为钝圆形。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正常形态由一个或多个R波组
成。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正常 形态为两肢不对称的波形。
U波代表心肌的电位变化,正常 形态较小,不易辨认。
02 心电图的解读
详细描述
心脏肥大时,心电图可能出现R波增高、QRS波群增宽等表现,这些表现有助于判断心 脏肥大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 致的心脏节律紊乱。其心电图表现包 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 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这些表现反映了心脏电信号传导的异 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
02
正常心电图参数
包括心率、心律、电压、电轴、 传导等参数,以及心电图的节律 和波形幅度的正常范围。
03
正常心电图的生理 机制
解释正常心电图产生的生理机制 ,如心脏电生理特性和心脏的解 剖结构等。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心脏肥大是指心脏肌肉的肥厚和扩张。其心电图表现包括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 大、双侧心室肥大等。
这些表现通常在胸导联V1-V6、Ⅰ、Ⅱ、Ⅲ、aVF等位置出现,反映了心脏肌肉 的肥厚和扩张。
心肌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心肌疾病是指心肌本身的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 肌病等。其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异 常Q波等。
04
特殊导联包括心电向量 图导联和心电图运动试 验导联等。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 形态为钝圆形。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正常形态由一个或多个R波组
成。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正常 形态为两肢不对称的波形。
U波代表心肌的电位变化,正常 形态较小,不易辨认。
02 心电图的解读
详细描述
心脏肥大时,心电图可能出现R波增高、QRS波群增宽等表现,这些表现有助于判断心 脏肥大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诊断学心电图PPT.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轴和钟向转位
心 电 轴
钟 向 转 位
心电轴
• 心电轴:心室除极时产生的总QRS
综合向量所指的方向。
• 正常:左下 • 电轴偏移:轻、中、重度左偏或右偏、
电轴不确定。
正 常 心 电 轴 与 其 偏 移
(3)骑车时应靠右边慢行道行驶,人行道上不准骑自行车。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冬冬因为吃了变质的苹果和香蕉,造成了轻微的食物中毒,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冬冬有怎样判断食物是不是变质了 这方面的知识,冬冬会不会食物中毒?
心电图的形成
•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心电向量图形
•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波形
②查找感染源:感控科协助检验科对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6.3. 谈判的主要内容
• 列举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的连接方法 (4)氯仿:
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有的亲水性基团多、极性大而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有的亲水性基团少,极性小而表现出较强的亲脂性。一般 来说,亲水性愈强的化合物愈容易溶解于水以及乙醇等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而亲脂性愈强的化合物愈容易溶解于石油醚、苯等极性 较弱的有机溶剂。 4.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技术要求的工作程序启用各种机器设备,严防人为损坏设备。 ①温度差损失: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存在着温度差,溶液蒸发就依靠这种温度差为动力进行换热蒸发浓缩,温度 差越大,蒸发能力越强,热能损失越小,但由于某种原因会导致溶液沸点会升高,即只有在温度较高时才可以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溶 液沸点的升高会导致温度差降低,使蒸发能力降低,热能损失越大,因此在蒸发浓缩操作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溶液沸点是关键。 11.班主任应了解本班学生在各学科中的表现,协调好学科间的作业量,避免学生因作业量过重而造成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频率 140-200次/分,节律规整或轻度不齐
; • QRS波宽大畸形; • 可见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2020/7/7
心房扑动
Atrial Flutter
• 无 P波, 代之以连续的、间隔均匀、形状及 大小相等的锯齿样扑动波, “ F ”波 ( II ,III , aVF, V1 导最清楚),频率250-350次/ 分。
• QRS、T波的时间及形态大多正常; • 心室率随不同房室比例不定,(如2:1,4:1)
• P-R 间期 > 0.20s (老年人>0.22s); • 或两次ECG结果比较,心率没有明显变
化而P-R 间期延长> 0.04s;
2020/7/7
I°AV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ºAVB)
II 度 I 型( Mobitz Type I ) :
▪ P-R 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P波不能下传, QRS漏搏, 以后P-R缩短逐渐延长QRS 波脱落,如此周而复始。亦称为文氏现象 (Wenckbach phenomenon);
心电图学分论 (二)
ELECTROCARDIOGRAPHY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2020/7/7
异位性心动过速
• 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过早搏动, 称为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和非阵发性 心动过速。
• 根据异位节律点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 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心动过速
▪ V1导R峰时间> 0.05s ; ▪ ST-T 方向与QRS 波终末方向相反:
V 1-2导ST降低 , T波倒置; V 5-6 导ST 抬高, T波直立。
2020/7/7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
2020/7/7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 QRS时间≥ 0.12s; (完全性)
▪ P与QRS比例为4:3、3:2、2:1 等。 ▪ 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远端或双侧束支。
2020/7/7
II°II型AVB
II°II型AVB
2020/7/7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IIºAVB)
▪ P波与QRS波各有自己的固有节律,P波与QRS波 间无固定关系;
▪ 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 ▪ QRS波形态/时间、心率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
2020/7/7
心脏传导阻滞分类
窦房传导阻滞 sinoatrial block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 Intraventricular Block:
(左、右束支及分支传导阻滞)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AFB) 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PFB)
下传 。
2020/7/7
心房扑动
2020/7/7
心房扑动
2020/7/7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 无P波, 代之以间隔, 形状及大小完全不等的房
颤波--- “ f ” 波, 频率350~600 次/分; • QRS-T波基本正常; • 心室律(R-R 间期)绝对不等; • 心室率 100-180次/分(未治疗者)。
2020/7/7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 在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和束支 )发生的激动传导阻滞现象;
•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判断;
2020/7/7
阻滞程度分类
➢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ºAVB)
▪ P与QRS比例可为 3:2、4:3、5:4;
▪ 阻滞部位常在房室结或希氏束近端 。
2020/7/7
II°I型AV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II 度II 型( Mobitz Type II ) :
▪ P-R 间期恒定, 正常或稍长 ,无P-R间期逐 渐延长现象 ,P波规则出现, 突然有QRS 波 群漏搏。
2020/7/7
心房颤动
2020/7/7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 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 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高达 200~250次/分。
• 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会转为室颤。
2020/7/7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在希氏束支以上, 则QRS波正常,心室率> 40 次/分; 在希氏束支以下, 则QRS宽大畸形, 心室率< 40 次/分 。
2020/7/7
IIIºAVB
2020undle Branch Block (RBBB)
▪ QRS时间≥ 0.12s;(完全性)
▪ V 1或 V 2导呈rSR (M 型) 或为宽大有切迹的 R 波;I , V 5、 V 6S波显著增宽, 其时限≥ 0.04s;
Paroxysmal tachycardia
呈发作性心动过速; 有突发及突止的特点。
2020/7/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
• 因P波不易辨认,房性和交界性统称为室 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 心率一般在160-250 次/分之间; • 心律大多规则,一般QRS波不变形。
▪ V 1-2 导呈QS或 rS, r 波极小, S波宽而粗钝; I、aVL 、V 5-6 呈R R型 , R波宽阔, 粗钝或有切 迹;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 V 5-6导R峰时间 > 0.06s; ▪ 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 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 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
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小波; • 频率达200~500次/分。
2020/7/7
心脏传导阻滞
heart block • 指心脏的激动传导在
心肌(主要是传导系 统)的任何一部分受 到阻滞,使速度变慢 、部分地或全部地遭 受阻滞的现象。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频率 140-200次/分,节律规整或轻度不齐
; • QRS波宽大畸形; • 可见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2020/7/7
心房扑动
Atrial Flutter
• 无 P波, 代之以连续的、间隔均匀、形状及 大小相等的锯齿样扑动波, “ F ”波 ( II ,III , aVF, V1 导最清楚),频率250-350次/ 分。
• QRS、T波的时间及形态大多正常; • 心室率随不同房室比例不定,(如2:1,4:1)
• P-R 间期 > 0.20s (老年人>0.22s); • 或两次ECG结果比较,心率没有明显变
化而P-R 间期延长> 0.04s;
2020/7/7
I°AV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ºAVB)
II 度 I 型( Mobitz Type I ) :
▪ P-R 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P波不能下传, QRS漏搏, 以后P-R缩短逐渐延长QRS 波脱落,如此周而复始。亦称为文氏现象 (Wenckbach phenomenon);
心电图学分论 (二)
ELECTROCARDIOGRAPHY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2020/7/7
异位性心动过速
• 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过早搏动, 称为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和非阵发性 心动过速。
• 根据异位节律点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 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2020/7/7
阵发性心动过速
▪ V1导R峰时间> 0.05s ; ▪ ST-T 方向与QRS 波终末方向相反:
V 1-2导ST降低 , T波倒置; V 5-6 导ST 抬高, T波直立。
2020/7/7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
2020/7/7
左束支传导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 QRS时间≥ 0.12s; (完全性)
▪ P与QRS比例为4:3、3:2、2:1 等。 ▪ 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远端或双侧束支。
2020/7/7
II°II型AVB
II°II型AVB
2020/7/7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IIIºAVB)
▪ P波与QRS波各有自己的固有节律,P波与QRS波 间无固定关系;
▪ 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 ▪ QRS波形态/时间、心率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
2020/7/7
心脏传导阻滞分类
窦房传导阻滞 sinoatrial block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 Intraventricular Block:
(左、右束支及分支传导阻滞)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AFB) 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PFB)
下传 。
2020/7/7
心房扑动
2020/7/7
心房扑动
2020/7/7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 无P波, 代之以间隔, 形状及大小完全不等的房
颤波--- “ f ” 波, 频率350~600 次/分; • QRS-T波基本正常; • 心室律(R-R 间期)绝对不等; • 心室率 100-180次/分(未治疗者)。
2020/7/7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 在房室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和束支 )发生的激动传导阻滞现象;
•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进行判断;
2020/7/7
阻滞程度分类
➢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ºAVB)
▪ P与QRS比例可为 3:2、4:3、5:4;
▪ 阻滞部位常在房室结或希氏束近端 。
2020/7/7
II°I型AVB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II 度II 型( Mobitz Type II ) :
▪ P-R 间期恒定, 正常或稍长 ,无P-R间期逐 渐延长现象 ,P波规则出现, 突然有QRS 波 群漏搏。
2020/7/7
心房颤动
2020/7/7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 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 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高达 200~250次/分。
• 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会转为室颤。
2020/7/7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在希氏束支以上, 则QRS波正常,心室率> 40 次/分; 在希氏束支以下, 则QRS宽大畸形, 心室率< 40 次/分 。
2020/7/7
IIIºAVB
2020undle Branch Block (RBBB)
▪ QRS时间≥ 0.12s;(完全性)
▪ V 1或 V 2导呈rSR (M 型) 或为宽大有切迹的 R 波;I , V 5、 V 6S波显著增宽, 其时限≥ 0.04s;
Paroxysmal tachycardia
呈发作性心动过速; 有突发及突止的特点。
2020/7/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
• 因P波不易辨认,房性和交界性统称为室 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 心率一般在160-250 次/分之间; • 心律大多规则,一般QRS波不变形。
▪ V 1-2 导呈QS或 rS, r 波极小, S波宽而粗钝; I、aVL 、V 5-6 呈R R型 , R波宽阔, 粗钝或有切 迹;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 V 5-6导R峰时间 > 0.06s; ▪ 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 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 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
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小波; • 频率达200~500次/分。
2020/7/7
心脏传导阻滞
heart block • 指心脏的激动传导在
心肌(主要是传导系 统)的任何一部分受 到阻滞,使速度变慢 、部分地或全部地遭 受阻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