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一章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上)习题答案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多少种含有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 太少,可忽略不计,问:不计3H 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解: 共有18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共有9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1-2.答:出现两个峰1-3用质谱仪测得溴的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79Br 78.9183 占 50.54%,81Br 80.9163 占 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1-4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 和205Tl 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 和204.97u ,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解: 设203Tl 的丰度为X ,205Tl 的丰度为1-X204.39 = 202.97X + 204.97(1-X) X= 29.00%1-5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 (AgCl ):m (AgI )= 1:1.63810,又测得银和氯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的原子量。
解: X= 126.911-8为什么有的元素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却少至3~4位?答:单核素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因而它们的原子量十分准确。
而多核素元素原子量的准确性与它们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准确性有关(样品的来源、性质以及取样方式方法等)。
若同位素丰度涨落很大的元素,原子量就不可能取得很准确的数据。
1-13.解:(1)r=c /λ=(3×108)/(633×10-9) = 4.74×1014 Hz 氦-氖激发是红光(2)r=c/λ=(3.0×108)/(435.8×10-9) = 6.88×1014 Hz 汞灯发蓝光18)33(313131323=+⨯=⋅+⋅c c c c 9)21(313121322=+⨯=⋅+⋅c c c c 91.79%46.499163.80%54.509183.78)Br (=⨯+⨯=Ar X 107.86835.453107.86863810.11)AgI ()AgCl (++==m m(3)r=c/λ=(3.0×108)/(670.8×10-9) = 4.47×1014 Hz 锂是紫红1-14 Br 2分子分解为Br 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 -1,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1. 求0.01㎏NaOH 、0.10㎏(2Ca 2+)、0.10㎏(2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M (NaOH )= 40g·mol -1 M (2Ca 2+)= 80g·mol -1 M (21Na 2CO 3)= 53g·mol -1 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OH)0.011000(NaOH) 0.25mol (NaOH)40m n M ⨯===()2+2+2+(2Ca )0.101000(2Ca ) 1.25mol (2Ca )80m n M ⨯=== ()2323231( Na CO )10.1010002( Na CO ) 1.89mol 1253( Na CO )2m n M ⨯===2. 将质量均为5.0g 的NaOH 和CaCl 2分别溶于水,配成500mL 溶液,试求两溶液的ρ(NaOH)、c (NaOH)、ρ(21CaCl 2)和c (21CaCl 2)。
解:M (NaOH )= 40g·mol -1 M (21CaCl 2)= 55.5g·mol -1()-1(NaOH) 5.0(NaOH)10.0g L 0.5m V ρ===⋅()-1(NaOH)10.0(NaOH)0.25mol L (NaOH)40c M ρ===⋅ ()2-121(CaCl )1 5.02(CaCl )10.0g L 20.5m V ρ===⋅ ()2-1221(CaCl )110.02(CaCl )0.18mol L 1255.5(CaCl )2c M ρ===⋅3. 溶液中KI 与KMnO 4反应,假如最终有0.508gI 2析出,以(KI +51KMnO 4)为基本单元,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解:题中的反应方程式为10KI + 2KMnO 4 +8H 2SO 4 = 5I 2 + 2MnSO 4 + 6K 2SO 4 + 8H 2O将上述反应方程式按题意变换为KI +51KMnO 4 +54H 2SO 4 =21I 2 +51MnSO 4 +53K 2SO 4 +54H 2O1mol 21moln (KI +51KMnO 4)mol 0.508254mol则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n (KI +51KMnO 4)= 2×0.508254= 0.004(mol )4. 静脉注射用KCl 溶液的极限质量浓度为2.7g·L -1,如果在250 mL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安瓿(10 mL)100 g·L -1KCl 溶液,所得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是否超过了极限值?解: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1(KCl)1000.010(KCl) 3.85g L 0.2500.010m V ρ⨯===⋅+ 所得混合溶液中KCl 的质量浓度超过了极限值。
《无机化学》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单元
第1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习题参考答案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33111-1222()(13.210-1.0110)kPa 32L 9.6d 101.325kPa 400L d n p p V n p V −×××===×× 4.解:pV MpV T nR mR== = 318 K 44.9=℃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i i n p p n=p (N 2) = 7.6×104 Pap (O 2) = 2.0×104 Pap (Ar) =1×103 Pa 6.解:(1) 0.114mol; 2(CO )n =2(CO )p = 42.8710 Pa ×(2)22(N )(O )(CO )p p p p 2=−−43.7910Pa =×(3)4224(O )(CO ) 2.6710Pa 0.2869.3310Pan p n p ×===× 7.解:(1)p (H 2) =95.43 kPa(2)m (H 2) = pVM = 0.194 g 8.解:(1)ξ = 5.0 mol(2)ξ = 2.5 mol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Δp − p ΔV = 0.771 kJ10.解: (1)V 1 = 38.310×-3 m 3= 38.3L(2) T 2 = nRpV 2= 320 K (3)−W = − (−p ΔV ) = −502 J(4) ΔU = Q + W = -758 J(5) ΔH = Q p = -1260 J11.解:NH 3(g) + 45O 2(g) 298.15K ⎯⎯⎯⎯→标准态NO(g) + 23H 2O(g) = − 226.2 kJ·mol \m r H Δ−1 12.解:= Q m r H Δp = −89.5 kJ= − ΔnRTm r U Δm r H Δ= −96.9 kJ13.解:(1)C (s) + O 2 (g) → CO 2 (g)= (CO \m r H Δ\m f H Δ2, g) = −393.509 kJ·mol −1 21CO 2(g) + 21C(s) → CO(g) \m r H Δ = 86.229 kJ·mol −1CO(g) +31Fe 2O 3(s) → 32Fe(s) + CO 2(g) = −8.3 kJ·mol \m r H Δ−1 各反应之和= −315.6 kJ·mol \m r H Δ\m r H Δ−1。
新版无机化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 题 解 答基本题1-1 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 ,其中N 2和H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5和0.75, 求H 2和N 2的分压。
解:根据式(1-6)p V V p BB =p (N 2) = 0.25p = 0.25 ×150 Pa = 37.5 Pap (H 2) = 0.75p = 0.75×150 Pa =112.5 Pa1-2 液化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某10.0m 3 贮罐能贮存 -164℃、100kPa 下的密度为415kg ⋅m -3的液化气。
计算此气罐容纳的液化气在20︒C 、100kPa 下的气体的体积。
解:甲烷的物质的量为n =(415×1000g.m -3×10m 3/16.04g.mol -1) = 259×103 mol所以33-1-133m6309 Pa 10100.293K .K .mol 8.314Pa.mmol 10259nRT=⨯⨯⨯==p V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 ⋅mL -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量的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 溶液中,m ( H 2O 2) = 1000mL ⨯1.0g ⋅mL -1⨯0.030 = 30gm ( H 2O) = 1000mL ⨯1.0g ⋅mL -1⨯(1-0.030) = 9.7⨯102gn ( H 2O 2) = 30g/34g ⋅moL -1=0.88moln ( H 2O) = 970g/18g.⋅mol -1=54mol b ( H 2O 2)= 0.88mol /0.97kg = 0.91mol ⋅kg -1c ( H 2O 2)= 0.88mol/1L = 0.88mol ⋅L -1x ( H 2O 2) = 0.88/(0.88.+54) = 0.0161-4计算5.0%的蔗糖(C 12H 22O 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 6H 12O 6)水溶液的沸点。
无机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无机化学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物质的量1、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Fe (2)H2(3)HCl (4)HNO3(5)H2SO4(6)Al(OH)3(7)KOH (8)Ba(OH)2 (9)K2HPO4(10)NH4Cl (11)Cl—(12)PO43—解:物质的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分子量或原子量)。
所以以上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mol (2)2 g/mol (3) g/mol (4)63 g/mol (5)98 g/mol (6)84 g/mol (7)56 g/mol (8)171 g/mol (9)174 g/mol (10) g/mol (11) g/mol (12)95 g/mol。
2、计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质量。
(1)90g H2O (2)22g CO2(3)Fe3O4(4)200gCaCO3解:H2O、CO2、Fe3O4、CaCO3的摩尔质量M分别为:18 g/mol、44 g/mol、232 g/mol、100 g/mol。
根据公式:n = m / M,计算得出以上物质的量分别为:(1)5 mol (2)mol (3)mol (4)2 mol。
3、计算下列物质的质量。
(1)2molNaHCO3(2)(3)3molCaCl2 (4)解:NaHCO3、AgNO3、CaCl2、Na2SO4的摩尔质量M分别为:84 g/mol、170 g/mol、111 g/mol、142 g/mol。
根据公式:m = n*M ,计算得出以上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168 g (2)255g (3)333 g (4)71 g4、请写出下列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1)2Na + 2H2O = 2NaOH + H2↑(2)Fe + H2SO4 = FeSO4 + H2↑(3)Cl2 + 2KBr = 2KCl + Br2(4)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5)Acl3 + 3NaOH = Al(OH)3↓+ 3NaCl(6)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解: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之比。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③
第1章习题解答③一、是非题(1)由于反应N2O5(g)→2NO2(g)+12O2(g)在298K、1kPa时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2)热力学温度为0K时,任何完整晶体纯物质的熵都是零。
()解:对(3)在298K下,S(H2,g)=0J·mol-1·K。
()解:错(4)在298K,标准状态下,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熵不为零。
()解:对(5)反应:3H2(g)+N2(g)→2NH3(g)的△r S值与反应32H2(g)+12N2(g)→NH3(g)的△r S值相同。
.()解:错(6)已知反应P4(s)+6Cl2(g)→4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1),1 4P4(s)+32Cl2(g)→PCl3(g)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为△r S(2),则△r S(2)=14△r S(1)。
()解:对(7)按热力学规定:在标准状态下,(参考温度为298K),H+(aq)的△f G,△f H,S(实际上是相对值)均为零。
.()解:对(8)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
.()解:对(9)某一系统中,反应能自发进行,其熵值一定是增加的。
.()解:错(10)恒温恒压下,熵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解:错(11)△r 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解:错S(NH3,g)。
()(12)在298K时,反应3H2(g)+N2(g)→2NH3(g)的△r S=12解:错(13)在298K时,反应C(s)+O2(g)→CO2(g)的△r S=S(CO2,g)。
.()解:错(14)298K时,C(石墨)+O2(g)→CO2(g)的△r S<S(CO2,g)。
.()解:对(15)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某些水合离子的S可以小于0J·mol-1·K-1。
.()解:对(16)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表中查出的所有水合离子的S>0J·mol-1·K-1。
大一无机化学1章 习题答案(1)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判断题(1)液体的沸点就是其蒸发和凝聚的速度相等时的温度。
(×) (2)渗透压是任何溶液都具有的特征。
(√) (3)质量相等的甲苯和二甲苯均匀混合时,溶液中甲苯和二甲苯的摩尔分数都为0.5。
(×) (4)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5)使用亲水乳化剂形成水/油型乳浊液。
(×) (6)土壤中的水分能传递到植物体系中是因为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比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大的缘故。
(×)2. 某化合物4.5 g 溶于250 g 水中,水的沸点上升了0.051℃。
已知该化合物的组成为含C40%,H6.60%,O53.33%,K b (水)=0.52 K ·kg ·mol -1。
求(1)相对分子质量;(2)分子式。
解: [ ]b b bT K b K m M m ∆=⨯=⨯⋅(水)(未知物)(水)(未知物)/(未知物)(水) -1 -1[ ] 0.52 1 000 4.5/(0.051250) g m ol 183.5 g m olbb M K m T m =⨯∆⋅=⨯⨯⨯⋅=⋅(未知物)(水)(未知物)/(水)C : H : O = 183.540%/12.011 : 183.56.60%/1.008 : 183.553.33%/16.00= 6: 12 : 6⨯⨯⨯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3.5,分子式是C 6H 12O 6。
3. 将7.00 g 结晶草酸(H 2C 2O 4 ·2H 2O )溶于93.0 g 水,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025 g ·cm -3,求该溶液的:(1)质量分数;(2)质量浓度;(3)物质的量浓度;(4)质量摩尔浓度;(5)物质的量分数。
解:查表得-1-12242224(H C O 2H O)=126.07 g mol , (H C O )=99.04 g mol M M ⋅⋅⋅则 224(H C O )=7.0090.04/126.07 5.00 gm ⨯= (1) 2245.00(H C O )=0.05007.0093.0ω=+ (2) 224()7.0093.0(H C O )=97.6 m L1.025m V ρ+==溶液 -1224224(H C O )5.00(H C O )=0.0512 g m L 97.6m Vρ==⋅(3) 224224224(H C O )5.00(H C O )=0.055 5 m o l(H C O )90.04m n M == -12242243(H C O )0.055 5(H C O )=0.569 mol L 97.610n c V-==⋅⨯(4) -122422432(H C O )0.055 5(H C O )=0.584 mol kg (H O )(93.07.00 5.00)10n b m -==⋅+-⨯(5) 222(H O )93.02.00(H O )=5.28 m o l(H O )18.0m n M +== 2242242242(H C O )0.055 5(H C O )=0.010 4(H C O )(H O )0.055 55.28n x n n==++ 4. 将3.50 g 溶质A 溶于50.0 g 水所成的溶液的体积为52.5 mL ,凝固点为-0.86 ℃。
《无机化学》习题及解答(思考题)
《无机化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物质极其变化思考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某物质经分析后,只含一种元素,此物质一定是单质。
⑵某物质经分析,含五种元素,此物质有可能是纯净物。
⑶某物质的组成分子经分析,含有相同种类元素,且百分组成也相同,可确定该物质为纯净物。
⑷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原子量不同,该物质是混合物。
1.⑴不一定。
有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白磷与红磷或黑磷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元素确实只有一种,但物质(分子)不只一种,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⑵正确,一种分子可以含多种元素,如(NH4)2Fe(SO4)2,虽含多种元素,但分子只有一种,是纯净物。
⑶不正确。
对于单质的同素异形体,就不是单质。
对于同分异构体,虽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不是纯净物。
2.某气态单质的分子量为M,含气体的分子个数为x,某元素的原子量为A,在其单质中所含原子总数为y,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M/N A用克为单位表示的是这种气体的质量数值;用x/N A表示这种气态单质的摩尔数;y/N A是表示这种单质中A原子的摩尔数;A/N A 用克为单位表示这种元素的A原子的质量数值。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⑵36.5克氯化氢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⑶1体积98%浓硫酸与1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9%。
⑷2克硫与2克氧气反应后,生成4克二氧化硫。
3.⑴正确。
⑵不正确。
36.5克氯化氢确实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只有在标准态,即0℃,1个大气压时的体积约为22.4L。
⑶不正确。
98%浓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由于浓硫酸密度大,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远大于49%。
⑷不正确。
化学反应严格按化学反应方程式上的量进行反应,不是简单的按投入量反应。
4.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是否正确:⑴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
⑵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体积相同。
北京师范大学等编.无机化学.习题解析(第一章)
=
ℎ ������������
=
6.626×10−34 9.1×10−31 ×3×108 ×0.2
= 12������������
ℎ ℎ 6.626 × 10−34 = = = 9.47 × 10−16 ������ ������ ������������ 7.02 × 1.66 × 10−24 × 10−3 × 3 × 108 × 0.2
1-22 *垒球手投掷出速度达 153km/h 质量为 142g 的垒球,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 ������ = ������������ = 142×10−3 ×153×103 ÷3600 = 1.098 × 10−34 ������ 1-23 处于 K、L、M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各为多少? 解:n 层的电子最大可能数目为 2n2 则 K:2;L:8;M:18 1-24 以下哪些符号是错误的?6s;1p;4d;2d;3p;3f 解:错误的有:1p;2d;3f 1-25 略 1-26 以下能级的角量子数多大?1s;4p;5d;6s;5f;5g 解:1s-0;4p-1;5d-2;6s-0;5f-3;5g-4(P35:s-0;p-1;d-2;f-3;g-4 等) 1-27 4s、5p、6d、7f、5g 能级各有几个轨道? 解:4s-1、5p-3、6d-5、7f-7、5g-9 1-28 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λ 1 1
2 ������1
−
1
2 ������2
)其中λ=103nm,RH=1.09677×107/m,莱曼系 n1=1。
代入数据解得,n2=2.95,取整 n2=3,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 M→K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 年后 30 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 …。 解:略 1-21 当电子的速度达到光速的 20.0% 时,该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多大?当锂原子(质量 7.02amu)以相同速度飞行时,其德布罗意波长多大? 解:������ = ������ =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1.答:(1)3×3+C 32×C 31=18 (2)2×3+C 22×C 31=91-2.答:出现两个峰1-3.答:Ar=78.9183×50.54%+80.9163×49.46%=79.90651-4. 解:fi 203Tl=x ,fi 205Tl=y ,则有x+y=100%, 202.97×x +204.97×y =204.39由此得到 fi 203Tl=29% fi 205Tl=71%1-5.解:M AgCl :M AgI =143.321(107.868+Ar)=1:1.63810Ar=126.911-6. 解:∆Ar=195.078-194.753=0.3251-8.答: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决定于两个因素:一,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准确性。
另一是某元素同位素丰度测量准确性。
对于那些只有一种同位素丰度特别大的元素,同位素 测量不准确对原子影响较小。
而几个同位素丰度较大的原子量准确性就不高。
1-9.答:地球上所有比氢重的原子,是在形成太阳系时从其它星体喷发物质中俘获的。
1-13.解:(1)r=c /λ=(3×108)/(633×10-9)=4.74×1014Hz 氦-氖激发是红光(2)r=c/λ=(3.0×108)/(435.8×10-9)=6.88×1014Hz 汞灯发蓝光(3)r=c/λ=(3.0×108)/(670.8×10-9)=4.47×1014Hz 锂是紫红1-14.解:r=E/h=(190×103)/(6.02×1023×6.63×10-34)=4.7676×1014Hzλ=c/r=(3×108)/(4.7676×1014)=638nm1-17. 解:r=E/h=(310×103)/(6.63×10-34×6.02×1023) 则λ=c/r397nm1-18. 解:λ=h×z/E=(6.63×10-34×3×108×6.02×1023)/(305×103)=392nm 属于紫外层当λ=320nm 时,则此时光的能量E=5.64×10-19>E 最低,所以会解离1-19.解:ΔE=hc/λ=(6.63×10-34×3×108)/(103×10-9)=10.2ev E1=-13.6ev E2=-3.4ev 它相应于氦原子核外电子的L-K 跃迁1-21.解:M li =7.02×1.66×10-27kg=1.165×10-26kgλ电子=h/p=(6.63×10-34)/(9.109×10-31×3.0×108×20%)=12pmλLi =h/p=(6063×10-34)/(1.165×10-26×3.0×108×20%)=9.48×10-4pm1-23.解:K 层电子最大数目:2 L 层电子最大数目:8 M 层电子最大数目:81-24.解:(b )1p (d) 2d (f) 3f 这些符号是错误的。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1. 不可能存在的是:(1)(2)(5)(6)(7)(8)1-2. C1-3. D1-4. D1-5. A1-6. B1-7. B1-8. A为Ca ,B为Mn ,C为Br ,D 为O1-9. A为Na ,B为Mg ,C为Al ,D 为Br ,E 为I ,F 为Cr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2-1. A2-2. C2-3. B2-4. B2-5. C2-6. AD2-7. BD2-8. D2-9. LiH属于s-s,HCl属于s-p,Cl2属于p-p2-10. 主要形成离子键的有:(1),(3),(8)主要形成极性共价键的有:(2),(5),(6),(7)主要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的有:(4)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3-1. C3-2. A3-3. D3-4.U3-6. (1)不对,可通过作功形式改变温度;(2)不对,热力学能的绝对值目前无法测得,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中有ΔU而不是U;(3)对,冰熔化成0℃水需要吸热。
3-7.3-8.133 kJ·mol-13-9.解:(1)向真空膨胀W1 =-(2)恒外压膨胀J(3)两步恒外压膨胀J由于W3>W2>W1,说明膨胀次数愈多,则体系与环境的压力差愈小,做的功愈大。
3-10.解:=0.01 m3=810.5 JU =H = 0 ,Q = W = 810.6 J第四章化学动力学基础4-1. D 4-2. D 4-3. C 4-4. D 4-5. A4-6. C 4-7. D 4-8. B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平衡原理5-1. 增加总压平衡向左移动;注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5-2. O H 2,+O H 3。
可以作为酸的有:-3HCO ;可以作为碱的有:33,,Ac NH HCO --。
5-3. 溶解度不变。
5-4. (1)AgCl 的溶解度会降低,但对溶度积没影响; (2)AgCl 的溶解度会增加,不影响溶度积; (3)AgCl 的溶解度会增加,不影响溶度积。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质量关系思考题答案1、(1)隔板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气柜内的T和p不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浓度改变。
2、标准状况是指压力为101.325kPa、温度为273.15K时的状况。
例如,标准状况下1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为22.4L,其含义是指1mol理想气体在101.325kPa和273.15K时,体积为22.4L。
标准态实际上只涉及浓度和压力,与温度无关。
标准态不仅用于气体,也用于液体、固体和溶液。
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标准态的含义不同。
具体说,气体是指分压为标准压力(100 kPa)的理想气体;溶液是指浓度为1mol·L-1(或1mol·kg-1)的理想溶液;固体和液体是指标准压力下该纯物质。
对非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溶液标准态的处理比较复杂,这里不涉及。
但是对所有系统(包括气体、溶液、固体、液体,也包括理想和非理想系统)标准态可用如下简单的定义:系统处于单位活度(a=1)时的状态。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整数且为正数,而化学计量数可为整数或分数,也可为负数。
4、三者都是状态函数。
热力学能是体系内部所含的总能量,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体系变化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热量是体系和环境之间因温度而传递的能量,不仅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而且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有关。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体系的始、终态有关,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5、热和功都是体系发生某过程时的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能量的两种形式,因此热和功不仅与体系始、终态有关,而且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有关,所以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例如,“一定量气体反抗恒定外力对环境做膨胀功”,所作膨胀功为W =- Fl,因为F =- pA,所以W = -pAl = p(V2-V1)= P△V。
假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分别反抗恒定外压pØ、2pØ,对环境做膨胀功。
由于这两种过程始、终态相同,体系的V1、V2不变,相同,根据W = P△V,可知这两个过程对体系环境所做功不同。
无机化学——第1章习题解答①
第 1 章习题解答①、是非题:(01) 氨的沸点是-33 ℃,可将100kPa 、-20 ℃时的氨气看作理想气体。
(X )(02) 通常,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可被看作理想气体。
.(√)(0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不仅适用于单一组分的理想气体,也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04) 某系统中充有CF4 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力增大二倍时,体积也增大二倍。
(X )(05)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X)(06)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R为8.314J ·mol -1·K-1。
若体积的单位为m 3,则压力的单位是kPa 。
( X)(07)在同温同压下,N2与CO 的密度不相等。
(X)(08) 在同温同压下,CO 2 和O2 的密度比为 1.375 。
(√)(09) 在298K 和101kPa 下,0.638g 的某气体体积为223mL ,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2 。
(√)(10) 质量相同的N2和O 2 ,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X)(11)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是指该组分气体具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和温度时所产生的压力。
.(√)(12) 某气体A的压力为101kPa ,300K 时体积为 2.0L 。
气体B的压力为202kPa ,300K 时体积为 1.0L 。
将两者充入 1.0L 真空容器中,保持T 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404kPa 。
(√)(13) 在某混合气体中,若N2与H2的质量相等,则p(N2):p(H2)=1 :14 。
.(√ )(14) 等温等压下,气体 A 和 B 的体积分别为V A 和V B,将它们混合,保持温度不变,则它们的分压比为p A:p B=V B:V A。
.(√)(15)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
.(X )(16) 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体积是指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温度、相同压力时该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
无机化学课后题答案1
无机化学课后题答案1第一章习题答案 1-1答:假设有一种气体,它的分子只是一个具有质量的、不占有体积的几何点,并且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力,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壁之间发生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失。
这种气体称之为理想气体。
实际气体只有在高温、低压下才接近于理想气体, 1-2解:依题意V = 250 mL = ×10-4m3 T= + 25 = K p= 101300 Pa m = g 根据 PV = nRT M =m /n =/=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解:M = 已知X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F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则131+19n=207,n=4。
该氟化氙的分子式XeF4。
1-4解:(1)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n(H2)=mol n(N2)=mol n(NH3)=mo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总=mol + mol + mol=mol 由pi=xi p总知各组分的分压为p(H2) =kPa p(N2)= kPa P(NH3) =kPa 1-5解:(1)用排水取气法得到的是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水的分压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查附录,298 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根据分压定律p总= p (O2) + p(H2O) 故p(O2) = p总-p(H2O) = - = 。
(2)根据 V2 = mL 1-6解:二甲醚 (CH3OCH3) 的摩尔质量为46 g·mol-1, n1=mol n2=mol p二甲醚=p总kPa 1-7解:物质的量浓度:c乙醇= mol·L-1质量摩尔浓度:m乙醇=mol·kg-1物质的量分数:x乙醇= x水= 质量分数:ω乙醇= ω水=1—ω乙醇=1—= 1-8解:根据公式△Tb=Kb·b(B) 和b(B) = 可得K = K·㎏·mol-1× M = 179 g·mol-1 1-9解:已知=35+273=308K Tb=+273= 根据Tb= Kb·b(B) Tb=Tb― = Kb·= 解得 Kb=·kg·mol–1 1-10解:b[CO(NH2)2]==·kg-1ΔTb=Kb·bB=×= Tb=+=ΔTf =Kf·bB=×= Tf =-= 1-11解:-=× MB= g·mol-1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无机化学一、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在30℃时,于一个10.0L的容器中,O2,N2和CO2混合气体的总压为93.3kPa。
分析结果得p(O2) =26.7kPa,CO2的含量为5.00g,试求:(1)容器中p(CO2);(2)容器中p(N2);(3)O2的摩尔分数。
2、0℃时将同一初压的4.00L N2和 1.00L O2压缩到一个体积为2.00L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255.0k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3、在25℃和103.9kPa下,把1.308g锌与过量稀盐酸作用,可以得到干燥氢气多少升?如果上述氢气在相同条件下于水面上收集,它的体积应为多少升(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7kPa)?4、1.34gCaC2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aC2(s)+2H2O(l)⇋C2H2(g)+Ca(OH)2(s)产生的C2H2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体积为0.471L。
若此时温度为23℃,大气压为99.0kPa,该反应的产率为多少(已知23℃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kPa)?5、在27℃,将电解水所得的H2,O2混合气体干燥后贮于60.0L容器中,混合气体总质量为40.0g,求H2,O2的分压。
6、甲烷(CH4)和丙烷(C3H8)的混合气体在温度T下置于体积为V 的容器内,测得压力为32.0kPa。
该气体在过量O2中燃烧,所有C都变成CO2,使生成的H2O和剩余的O2全部除去后,将CO2收集在体积为V的容器内,在相同温度T时,压力为44.8kPa。
计算在原始气体中C3H8的摩尔分数(假定所有气体均为理想气体)。
7、已知在250℃时PCl5能全部汽化,并部分解离为PCl3和Cl2。
现将2.98g PCl5置于1.00L容器中,在250℃时全部汽化后,测定其总压为113.4kPa。
其中有哪几种气体?它们的分压各是多少?8、今将压力为99.8kPa的H2 150ml,压力为46.6kPa的O2 75.0ml 和压力为33.3kPa的N2 50.0ml,压入250ml的真空瓶内。
无机化学(习题解答1)
《无机化学》(周祖新主编)习题解答第一章物质极其变化思考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某物质经分析后,只含一种元素,此物质一定是单质。
⑵某物质经分析,含五种元素,此物质有可能是纯净物。
⑶某物质的组成分子经分析,含有相同种类元素,且百分组成也相同,可确定该物质为纯净物。
⑷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原子量不同,该物质是混合物。
1.⑴不一定。
有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白磷与红磷或黑磷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元素确实只有一种,但物质(分子)不只一种,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⑵正确,一种分子可以含多种元素,如(NH4)2Fe(SO4)2,虽含多种元素,但分子只有一种,是纯净物。
⑶不正确。
对于单质的同素异形体,就不是单质。
对于同分异构体,虽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不是纯净物。
2.某气态单质的分子量为M,含气体的分子个数为x,某元素的原子量为A,在其单质中所含原子总数为y,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M/N A用克为单位表示的是这种气体的质量数值;用x/N A表示这种气态单质的摩尔数;y/N A是表示这种单质中A原子的摩尔数;A/N A 用克为单位表示这种元素的A原子的质量数值。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⑵36.5克氯化氢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⑶1体积98%浓硫酸与1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9%。
⑷2克硫与2克氧气反应后,生成4克二氧化硫。
3.⑴正确。
⑵不正确。
36.5克氯化氢确实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只有在标准态,即0℃,1个大气压时的体积约为22.4L。
⑶不正确。
98%浓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由于浓硫酸密度大,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远大于49%。
⑷不正确。
化学反应严格按化学反应方程式上的量进行反应,不是简单的按投入量反应。
4.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是否正确:⑴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
⑵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体积相同。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答案
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 1.理想气体; ;
3.温度;压力
4.液态;气态 、N 2、He 、H 2 二、选择题 1. B ;;
三、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 3.×;4.√ 四、问答题
1.答: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种组分气体总是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对容器内壁产生压力,并且不受其他组分气体的影响,如同它单独存在于容器中那样。
各组分气体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分压力(Pi )。
1801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 )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出组分气体的分压与混合气体总压之间的关系为: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这一关系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
例如,混合气体由A 、B 、C 三种气体组成,则分压定律可表示为
P =P (A )十P (B )十P (C )
式中 P ——混合气体总压;
P (A )、P (B )、P (C )——A 、B 、C 三种气体的分压。
当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分体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之和,这一经验规律称为阿玛格分体积定律。
V =V A +V B +V C +····
总总n n V V i i //=
总总V V P P i i //=
总总P V V P i i )/(=
2.答:将分体积概念代入理想气体方程得
RT n V P i i =总
式中 P 总——混合气体总压力;
V i ——组分气体i 的分体积;
n i ——组分气体i 的物质的量。
用RT n V P 总总总=除,则得
总总n n V V i i //=
联系式总总n n P P i i //=得
总总V V P P i i //=
即 总总P V V P i i )/(=
说明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体积分数等于其摩尔分数,组分气体分压等于总压乘以该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混合气体的压力分数、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均相等。
3.答:初始时,由于没有气态分子,凝聚速度为零,随着气态分子逐渐增多,凝聚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凝聚速度等于蒸发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脱离液面变成气体的分子数等于返回液面变成液体的分子数,达到蒸发与凝聚的动态平衡。
此时在液体上部的蒸气量不再改变,蒸气便具有恒定的压力。
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力就是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沸腾时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换言之,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显然,液体的沸点随外界压力而变化。
若降低液面上的压力,液体的沸点就会降低。
4.答: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5.答: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若能量变化是以热量的形式出现,则此种能量变化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如果反应是在298K 下进行的,习惯上也可不予注明。
(2)反应的焓变值与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3)需在反应式中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4)逆反应的热效应与正反应的热效应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五、计算题 1.解:
P V n RT =总总
/93.310/8.314(30273)0.37n P V RT moL ==⨯⨯+=总总总
22
2
2
2
2
2
2
2
2
22
/5/440.11 / 93.30.11/0.3728.6 93.326.728.638 / 0.3726.7/93.30.106 / 100%28.6
CO CO CO CO CO N CO O O O O n m M moL
P P n n KPa
P P P
P kPa n n P P moL O n n ⨯--=====⨯===--===⨯==⨯=总总总总总总的摩尔分数
2.解:
2
2
2
2
22
2
2
22
22
/255.02/8.3140273.150.225 /( )0.2254/(41)0.18 /0.188.314273.15/4102.19 0.2251/40.045/1/8
/N N N O N N N N O O
H O H P V n RT n P V RT moL n n V V V moL
P V n RT
P n RT V kPa
n n V V moL
m m m ===⨯⨯+==+=⨯+====⨯⨯===⨯==总总总总总总总总总()2
2
2
222/ 1/18401/9 4.44 8/18408/935.562.22 / 35.56/3281 1.11O H m g m m g
n moL
nO mO MO moL
⋅+=⨯==⋅+=⨯=====总总()()
3.解:
22Zn+2HCl=ZnCl +H ↑
65 2g g 1.308 g 0.04x =
0.02n moL = PV n RT =
2
/0.028.314(25+273.15)/(103.9+3.17)0.49H V n RT P ==⨯⨯=
4.解: (1)
%501
56385050
)()(22=++++=
=H V H n
%
381
56385038
)()(=++++==CO V CO n %
61
5638506
)()(22=++++==N V N n
%
51
5638505
)()(22=++++==CO V CO n %11
5638501
)()(44=++++==CH V CH n
(2)
a kp H n H p 50100%50100)()(22=⨯=⨯=
a kp CO n CO p 38100%38100)()(=⨯=⨯=
a kp N n N p 6100%6100)()(22=⨯=⨯= a
kp CO n CO p 5100%5100)()(22=⨯=⨯=
a kp CH n CH p 1100%1100)()(4=⨯=⨯=
5.解:
22211 CaC - C H 64 1
/990.471/8.314(273+23)0.0189 1.2126
% /100% 1.2126100%/1.3490.5%
g moL PV nRT n PV RT m nM n m m ===⨯⨯====⋅=⨯= 由 得
6.解:
22222
2
2
2
2
2
2
2H O=2H +O /1/8
/ 1/18401/9 4.44 8/18408/935.562.22 / 35.56/3281 1.113.33 / 3.338.314(27273.15)/60 139.882H O H O H O O O m m m m g m m g
n moL
n m M moL
n moL PV n RT
P nRT V =⋅+=⨯==⋅+=⨯=========⨯⨯+=⨯总总()().22/3.33 92Pa
k =
7.解:
设在原始气体中38C H 的摩尔分数为 x 则4CH 的摩尔分数为(1-)x
对原混合物:1()
1()
1384/ / /(1-)C
H CH
n PV RT n PV RT x n PV RT x =∴=⋅=混
42223822111()
112()
22112 CH +2O =CO +2H O C H +5O =3CO+4H O /(1-) /(1-) / 31/ /(1-)3/ / /(1-)3// CO
CO PV RT x PV RT x PV RT x P V RT x n PV RT x PV RT x
n P V RT
PV RT x PV RT x P V RT ⋅⋅=+⋅=+⋅=反应后有 解之 20%
x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