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八年级数学暑期培优专题(2)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第01讲 三角形

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第01讲  三角形

知识导图第一讲:三角形概述教学内容本讲内容涉及三角形角度计算的知识点,在人教版课本第十一章中学习,在本系列教材初二第1册第一节中已学习过.专题1 三角形角度转换基本图形的应用专题2 三角形角平分线基本模型专题3 三角形内、外角度转换专题4 角度转换基本模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应用专题讲解专题1:角形角度转换基本图形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已知∠C=54°,∠E=30°,∠BDF=130°,求∠A的度数.AECFB D(2012,江岸区期末)【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PE ⊥AD 交直线BC 于点E . (1)若∠B =35°,∠ACB =85°,求∠E 的度数;(2)当P 点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猜想∠E 与∠B 、∠ACB 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无需证明.BC AD P练1.2:如图,已知∠CGE =120°,求∠A +∠B +∠C +∠D +∠E +∠F 的度数.αBCGEAFD练1.3:如图,求:∠A +∠B +∠C +∠D +∠E +∠F = 度.A CD EF B PI专题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基本模型【例2】如图,△ABC 中,∠A =50°,点P 是∠ABC 与∠ACB 平分线的交点.AC B PAC BDEP AC B FP图1 图2 图3(1)求∠P 的度数;(2)猜想∠P 与∠A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若点P 是∠CBD 与∠BCE 平分线的交点,∠P 与∠A 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4)若点P 是∠ABC 与∠ACF 平分线的交点,∠P 与∠A 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2.1:如图,BE 是∠ABD 的角平分线,CF 是∠ACD 的角平分线,BE 与CF 交于点G ,∠BDC =140°,∠BGC =110°,求∠A 的度数.D BA CGEF练2.2:(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 放置在△ABC 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分别经过点B 、C .△ABC 中,∠A =30°,则∠ABC +∠ACB = ,∠XBC +∠XCB = .B X ZYAC图1(2)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XYZ 的位置,使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 、XZ 仍然分别经过B 、C ,那么∠ABX +∠ACX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举例说明;若不变化,请求出∠ABX +∠ACX 的大小.B X ZYAC图2练2.3:(1)如图1,求证:∠CDB =∠A +∠B +∠C .C ABD图1(2)如图2,∠ACD 的平分线与∠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A ,∠CEB 和∠CDB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C ABD E图2(3)如图3,若∠ACE=13∠ACD,∠ABE=13∠ABD,猜想∠A,∠CEB和∠CD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写出结论,不必证明)E CD 图3【变式】已知△ABC中,∠BAC=100°.B AOBAO1O图1 图2 图3(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如图1所示,试求∠BOC的大小;(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即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三等分的射线)相交于O,O1,如图2所示,试求∠BOC的大小;(3)如此类推,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自下而上依次相交于O,O1,O2,…,如图3所示,试探求∠BOC的大小与n的关系,并判断当∠BOC=170°时,是几等分线的交线所成的角.(2014,光谷实验10月月考)专题3:三角形内、外角度的转换【例3】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1)如图1,试问∠1,∠2与∠C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2)若点C′在△ABC的外部,如图2所示,试问∠1,∠2与∠C之间又有何关系?为什么?21AC FBEC'21ACFBE C'图1 图2(2014,江汉区期末)【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3.1:如图,△ABC 中,∠ABC =∠ACB ,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直线AC 上一点,且∠ADE =∠AED ; (1)求证:∠BAD =2∠CDE ;BACDE(2)如图,若D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BACDE【例4】如图,BP 是∠ABC 的平分线,DP 是∠CDA 的平分线,BP 与DP 交于P ,右∠A =40°,∠C =76°,求∠P 的大小.ABDCP【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3.2:如图,∠DAB 和∠BCD 的平分线AP 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M ,N .在图中,(1)若∠D =40°,∠B =36°,试求∠P 的度数;(2)—般性结论:若∠D 的度数为x ,∠B 的度数为y ,则∠P 的度数为 .ABDCMP N【例5】如图,△ABC 中,∠B >∠C ,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DAE =12(∠B -∠C ).BCAD E【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3.3:如图(1),△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BC于点E.(1)若∠C=80°,∠B=50°,求∠DAE的度数.(2)若∠C>∠B,试说明∠DAE=12(∠C-∠B).(3)如图(2)若将点A在AD上移动到A′处,A′E⊥BC于点E.此时∠DAE变成∠DA′E,(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为什么?BACD E BACDA'E图1 图2专题4:角度的综合和实际应用【例6】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3°,∠NBC=86°,则海岛B与灯塔C相距海里.BCAN【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4.1:(1)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6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5°方向,则∠ACB 的度数是( ).ACB北南A .80°B .75°C .85°D .70° (2)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是多少度?【原题40°,个人认为改为80°更适合.】D ABC E北北(2014,光谷实验10月月考)【例7】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BF 是角平分线,BF 交AE ,AD 于点G ,H ,∠C >∠ABC ,下列结论:①∠AGB =90°+12∠C ; ②∠C -∠ABC =2∠EAD ; ③∠BFC +∠AEC =180°;④∠AGB +∠BHD -∠EAD =180°, 其中正确的有( ). BACE D GHF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解析】【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 ②方法与技巧:练4.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AB =20°,∠ACB 的平分线与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连接AE ,则∠AEC 的度数为( ).C DA EA.10°B.30°C.35°D.45°(青山,13-14期中考试)专题5:角度转换基本模型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应用【例8】如图1,△AOB与△COD是两个可以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点均在坐标轴上.(1)如果B(0,一3),S△COD=9,请写出点A,C,D的坐标;(2)如图2,∠ADC的平分线DE所在直线与∠OAB的平分线交于F,求∠F的度数;(3)如图3,M是线段AD上任意一点(不同于点A,D),作MN⊥x轴交AF于点N,作∠ADE与∠ANM 的平分线交于点P,在(2)的条件下,能否求出∠P的度数?说出你的理由,若能求出,请写出解答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2013,江岸区期末)【解析】(1)∵△COD与△AOB完全重合,∴OB=OD,OC=OA;∵B(0,一3),∴OB=3,则OD=3,∴D(3,0);∵S△COD=9=12·OD·OC,∴OC=6,∴C(0,6),A(6,0).(2)∵DE平分∠ADC,AF平分∠OAB,∴设∠CDE=∠EDA=x,∠DAF=∠BAF=y;∵x=y+∠F,而∠OAB=∠OCD=2y,∴2x=2y+90°,∴x=y+45°,∴∠F=45°.(3)∵DP平分∠EDA,PN平分∠MNA,∴设∠EDP=∠PDA=x,∠MNP=∠PNA=y,则∠P=90°-x-y;而∠F+180°-2x+180°-2y+90°=360°,∴2x+2y=90°+45°=135°,∴x+y=67.5°,∴∠P=90°-67.5°=22.5°.【归纳总结】①题型特征:②方法与技巧:练5.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4,1),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C平分∠OAB.(1)求证:∠OAC=∠OCA;图1(2)如图2,若分别作∠AOC的三等分线及∠OCA的外角的三等分线交于点P,即满足∠POC=13∠AOC,∠PCE=13∠ACE,求∠P的大小;图2(3)如图3,若射线OP,CP满足∠POC=1n∠AOC,∠PCE=1n∠ACE,猜想∠OPC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用含n的式子表示).图3 (2013,江岸区期末)分级检测 A 级1.画△ABC 的BC 边上的高AD ,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ACDA BC DD A BCABCDA B C D2.如果在△ABC 中,∠A =70°-∠B ,则∠C 等于( ). A .35° B .70° C .110° D .140°3.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6 B .7 C .8 D .94.如图,△ABC 中,∠B =45°,∠C =75°,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则∠DAE 的值为( ).BD ACEA .15°B .30°C .45°D .25°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 cm 和7 cm ,且第三边边长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 6.(1)在△ABC 中,∠C =60°,∠A =3∠B ,则∠A = ,∠B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7,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3)在△ABC 中,∠A ∶∠B ∶∠C =1∶3∶5,则∠A = ,∠B ,∠C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是5∶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8.如图,△ACD 的外角是∠ =∠ +∠ ,△ABD 的外角是∠ =∠ +∠ .AB CD9.如图,∠ABC =40°,∠ACB =60°,BO ,CO 平分∠ABC 和∠ACB ,DE 过O 点,且DE ∥BC ,则∠BOC = °.BACOD E10.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A BCD EF11.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A B EDF HCG IB 级1.(1)在图1中,猜想∠A +∠B +∠C +∠A 1+∠B 1+∠C 1= °; (2)试说明你猜想的理由.(3)如果把图1称为二环三角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A 1+∠B 1+∠C 1;把图2称为二环四边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D +∠A 1+∠B 1+∠C 1+∠D 1;把图3称为二环五边形,则它的内角和为∠A +∠B +∠C +∠D +∠E +∠A 1+∠B 1+∠C 1+∠D 1+∠E 1,请你猜一猜,二环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只写结果)BCA 1B 1C 1A AB CDA 1B 1C 1D 1A B DE A 1B 1C 1D 1E 1图1 图2 图32.如图1,△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A 1. (1)分别计算出当∠A 为70°,80°时∠A 1的度数;(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A 与∠A 1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3)∠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A 2,∠A 2BC 与∠A 2CD 的平分线交于A 3,如此继续下去可得A 4,…,A n ,请写出∠A 6与∠A 之间的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4)如图2,若E 为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 ,∠AEC 与∠ACE 的平分线交于Q ,求∠Q +∠A 1的度数.BC AD A 1B C A DA 1EQ图1 图2课后反馈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不可能是这个三角形外角的是( ). A .115° B .120° C .125° D .130°2.如图,已知∠1=20°,∠2=25°,∠A =35°,则∠BDC 的度数为( ).21DAB A .50°B .80°C .70°D .60°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两个内角 C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和它不相邻的外角 D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180°4.如图,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 .215.如图,∠1+∠2+∠3+∠4=( ).40°3421BC EAD A .100°B .200°C .280°D .300°6.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BP ,CP 分别平分∠ABD ,∠ACD ,且交于点P . (1)若∠A =70°,∠D =60°,求∠P 的度数; (2)试探索∠P 与∠A ,∠D 间的数量关系; (3)若∠A ∶∠D ∶∠P =2∶4∶x ,求x 的值.AD COPE F B7.如图1,已知在△ABC 中,AE 平分∠BAC ,∠C >∠B ,F 为AE 上一点.且FD ⊥BC 于D . (1)试推导∠EFD 与∠B ,∠C 的大小关系;DBCA E F图1(2)如图2,当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图1的其余条件都不变,你在(1)中推导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BCAD FE图2下次课必背1.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2.基本图形的结论.3.两内角角平分线夹角与顶角的关系、一内角一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顶角的关两外角平分线夹角与顶角的关系.4.三角形中共一个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夹角、另两个内角的关系. 5.多边形内角和:n 边形内角和=(n —2)×180°; 外角和:多边形外角和=360°. 6.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条数为n -3,所有对角线条数为(3)2n n .。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 乘法公式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4.2 乘法公式 培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4.2乘法公式培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是9m2-16n2的是()A.(3m+2n)(3m-8n)B.(-4n+3m)(-4n-3m)C.(-3m+4n)(-3m-4n)D.(4n+3m)(4n-3m)2. 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是()A.(x-y)(x+y) B.(x-y)(x-y)C.(x-y)(-x-y) D.-(x+y)(x-y)3. 若M·(2x-y2)=y4-4x2,则M应为()A.-(2x+y2)B.-y2+2xC.2x+y2D.-2x +y24. 化简(-2x-3)(3-2x)的结果是()A.4x2-9 B.9-4x2C.-4x2-9 D.4x2-6x+95. 为了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x+2y-1)(x-2y+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x-(2y+1)]2B.[x+(2y-1)][x-(2y-1)]C.[(x-2y)+1][(x-2y)-1]D.[x+(2y-1)]26. 计算(x+1)(x2+1)·(x-1)的结果是()A.x4+1 B.(x+1)4C.x4-1 D.(x-1)47. 如图①,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有四个边长均为b的小正方形,小华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②),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A.a2-4b2B.(a+b)(a-b)C .(a +2b )(a -b )D .(a +b )(a -2b )8. 若n 为正整数,则(2n +1)2-(2n -1)2的值( )A .一定能被6整除B .一定能被8整除C .一定能被10整除D .一定能被12整除9. 若(x +a )2=x 2+bx +25,则()A .a =3,b =6B .a =5,b =5或a =-5,b =-10C .a =5,b =10D .a =-5,b =-10或a =5,b =1010. 如果a ,b ,c 是ABC △三边的长,且22()a b ab c a b c +-=+-,那么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多项式x 2+1添加一个单项式后可变为完全平方式,则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________(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即可).12. 填空:()()22552516a a a b +-=-13. 如果(x +my )(x -my )=x 2-9y 2,那么m =________.14. 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____________.15. 如图,四张全等的矩形纸片拼成的图形,请利用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关于a 、b 的恒等式___________.a bb a16.根据图①到图②的变化过程可以写出一个整式的乘法公式,这个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7.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a +3b )2; (2)(12m +4)2;(3)(-x -14)2; (4)(-13+3b )2.18. 王红同学计算(2+1)(22+1)(24+1)的过程如下:解:原式=(2-1)(2+1)(22+1)(24+1) =(22-1)(22+1)(24+1) =(24-1)(24+1) =28-1.请根据王红的方法求(2+1)(22+1)(24+1)(28+1)…(232+1)+1的个位数字.19. 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们初中学习了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相应地,我们可以计算出多项式的展开式,如:(a +b )1=a +b ,(a +b )2=a 2+2ab +b 2,(a +b )3=a 3+3a 2b +3ab 2+b 3,…. 下面我们依次对(a +b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n 取正整数时可以单独列成如图所示的形式:上面的多项式展开系数表称为“杨辉三角形”.仔细观察“杨辉三角形”,用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a +b )n 展开式中共有多少项? (2)请写出多项式(a +b )5的展开式.20. 计算:2111111111124162562n ⎛⎫⎛⎫⎛⎫⎛⎫⎛⎫+++++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答案】C [解析] 因为结果是9m 2-16n 2,9m 2应是相同的项的平方,所以相同项应为3m 或-3m ,16n 2应是相反项的平方,相反项应为-4n 和4n.2. 【答案】B3. 【答案】A[解析] M 与2x -y 2的相同项应为-y 2,相反项应为-2x 与2x ,所以M 为-2x -y 2,即-(2x +y 2).4. 【答案】A[解析] 原式=(-2x -3)(-2x +3)=(-2x)2-32=4x 2-9.5. 【答案】B6. 【答案】C[解析] (x +1)(x 2+1)(x -1)=(x +1)(x -1)(x 2+1) =(x 2-1)(x 2+1) =x 4-1.7. 【答案】A[解析] 根据题意得(a +2b )(a -2b )=a 2-4b 2.8. 【答案】B[解析] 原式=(4n 2+4n +1)-(4n 2-4n +1)=8n ,则原式的值一定能被8整除.9. 【答案】D[解析] 因为(x +a)2=x 2+bx +25,所以x 2+2ax +a 2=x 2+bx +25.所以⎩⎨⎧2a =b ,a 2=25,解得⎩⎨⎧a =5,b =10或⎩⎨⎧a =-5,b =-10.10. 【答案】A【解析】已知关系式可化为2220a b c ab bc ac ++---=,即2221(222222)02a b c ab bc ac ++---=, 所以2221[()()()]02a b b c a c -+-+-=,故a b =,b c =,c a =.即a b c ==.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答案】2x (或-2x 或14x 4) 【解析】x 2+2x +1=(x +1)2;x 2-2x +1=(x -1)2;14x 4+x 2+1=(12x 2+1)2.12. 【答案】()()2254542516a b a b a b +-=- 【解析】()()2254542516a b a b a b +-=-13. 【答案】±3[解析] (x +my)(x -my)=x 2-m 2y 2=x 2-9y 2,所以m 2=9.所以m=±3.14. 【答案】22()()a b a b a b +-=-【解析】左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a b -,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2)()()()2b a a b a b a b +-=+-,故验证了公式22()()a b a b a b +-=-(反过来写也可)15. 【答案】224()()ab a b a b =+--【解析】22()()4a b a b ab -=+-或224()()ab a b a b =+--16. 【答案】(a +b)(a -b)=a 2-b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7. 【答案】解:(1)原式=4a 2+12ab +9b 2. (2)原式=14m 2+4m +16. (3)原式=x 2+12x +116. (4)原式=19-2b +9b 2.18. 【答案】解:原式=(2-1)(2+1)(22+1)(24+1)(28+1)…(232+1)+1 =(22-1)(22+1)(24+1)(28+1)…(232+1)+1 =(24-1)(24+1)(28+1)…(232+1)+1 =… =264-1+1 =264.因为264的个位数字是6,所以(2+1)(22+1)(24+1)(28+1)…(232+1)+1的个位数字是6.19. 【答案】解:(1)由已知可得:(a +b)1展开式中共有2项, (a +b)2展开式中共有3项, (a +b)3展开式中共有4项, ……则(a +b)n 展开式中共有(n +1)项. (2)(a +b)1=a +b , (a +b)2=a 2+2ab +b 2,(a +b)3=a 3+3a 2b +3ab 2+b 3,…则(a +b)5=a 5+5a 4b +10a 3b 2+10a 2b 3+5ab 4+b 5.20. 【答案】41122n --【解析】原式211111************n ⎛⎫⎛⎫⎛⎫⎛⎫⎛⎫=-++++ ⎪⎪⎪⎪ ⎪⎝⎭⎝⎭⎝⎭⎝⎭⎝⎭4411121222n n -⎛⎫=-=- ⎪⎝⎭.。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ACBD(1)已知四边形ABCD ,∠ ABC=30°∠ADC=60° AD=DC ,求证BD 2 =AB 2+BC 2方法一:把△ABD 绕D 逆时针旋转60°,∵AD=DC ∴旋转后的△DCP≌△DAB,∠BDP=60°BD=BP,∴等边三角形BDP,BP=BD.又∵∠ABD+∠CBD=30° ∴∠CBD+∠CPD=30°,∴BC⊥CP(是可以证的,∵∠BPD+∠DBC+∠DPC=直角BCP) ∴BC²+CP²=BP ² ∵CP=AB,BP=BD 如图1方法二:做BP⊥AB,且使BP=BC,连接AP,AC,PC.∵AD=DC,∠ADC=60°∴等边三角形ADC ∵BA⊥BP,∠ABC=30°∴∠PBC=60°∴等边三角形PBC ∵AC=DC,∠ACP=∠DCB,PC=BC∴△ACP≌△DCB(SAS)∴AP=BD 又∵RT△ABP∴AB²+BP²=AP² ∵BP=BC,AP=BD 如图2如图所示,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C=30°,∠ADC=60°,AD=DC ,求证:BD ²=AB ²+BC ²如图:四边形ABCD中,AD=DC,∠ABC=30°,∠ADC=60°.试探索以AB、BC、BD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分析:待证明的等式说明AB,BC,BD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应设法将它们集中到一起.从条件容易知道,三角形ADC是一个正三角形.这样,就可一将三角形BCD作旋转变换.得到以下证明方法:证明:连结AC,因为AD=DC,∠ADC=60°则△ACD是等边三角形.过B作BE⊥AB,使BE=BC,连结CE,AE则∠EBC=90°-∠ABC=90°-30°=60°∴△BCE是正三角形,又∠ACE=∠ACB+∠BCE=∠ACB+60°∠DCB=∠ACB+∠ACD=∠ACB+60°∴∠ACE=∠DCB又DC=AC,BC=CE所以△DCB≌△ACE所以AE=BD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E^2=AB^2+BE^2即BD^2=AB^2+BC^2证明:过B作AB⊥BE使BE=BC则∠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过B作AB⊥BE使BE=BC则∠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过B作AB⊥BE使BE=BC则∠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解答:分析从结论想办法.结论是BD2=AB2+BC2,是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因此要通过变形,构造直角三角形,使BD为斜边, AB、BC为直角边。

八年级数学暑假培优-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培优-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培优-北师大版【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cba=+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22a b 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典型习题】例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 2cmB. 3cmC. 4cmD. 5cm例2、求下列各图字母中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

A BSCS=DS例3、如图,一次“台风”过后,一根旗杆被台风从离地面8.2米处吹断,倒下的旗杆的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9米处,那么这根旗杆被吹断裂前至少有多高?例4、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例5、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___m。

2.8米9.6米例6、为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某社区要在如图所示的AB 所在的直线上建一图书阅览室,该社区有两所学校,所在的位置分别在点C 和点D 处。

CA ⊥AB 于A ,DB ⊥AB 于B ,已知AB=25km ,CA=15km,DB=10km,试问:阅览室E 建在距A 点多远时,才能使它到C 、D 两所学校的距离相等?例 7、如图所示,MN 表示一条铁路,A 、B 是两个城市,它们到铁路的所在直线MN 的垂直距离分别AA1=20km,BB1=40km ,A1B1=80km.现要在铁路A1,B1=80km 。

现要在铁路A1,B1之间设一个中转站P ,使两个城市到中转站的距离之和最短。

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确定P 点的位置,并求这个最短距离。

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小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面对车速检测仪A 正前方30米B 处,过了2秒后,测得小汽车C 与车速检测仪A 间距离为5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例9、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分米、3分米、2分米,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的路程是多少?例10、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则其面积为_______例11、如图,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 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8米,梯子的顶端下滑2AE B DC图2—5—4 米后,底端也水平滑动2米吗?试说明理由。

2014~2015学年暑假八年级数学作业

2014~2015学年暑假八年级数学作业

2014~2015学年暑假八年级数学作业姓名: 班级:请同学们注意:暑假期间的数学作业如下: 1. 完成三份试卷....(期末模拟试卷(三)~(五)); 2. 完成本份练习;3. 做好二次函数的预习,并尝试动手写以下章节的导学案........(模板在后面) (1)22.1.2 二次函数2y ax =的图像和性质(作为模板可不写); (2)22.1.3 二次函数2()y a x h x k =-+的图像和性质; (3)22.1.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和性质; 一、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x -2) 2=(2x-3)2 042=-x x 3(1)33x x x +=+x 2 ()()0165852=+---x x二、利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211(21)25y -= 24(3)25x -= 24)23(2=+x三、利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220x -+= 012632=--x x01072=+-x x四、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3x 2+22x -24=0 2x (x -3)=x -3. 3x 2+5(2x+1)=0五、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4(5)4(2+=+x x2.x x 4)1(2=+3.22)21()3(x x -=+4.31022=-x x 5.(x+5)2=16 6.2(2x -1)-x (1-2x )=07.264x = 8. 225=05x -9. 28(3)720x --=10.3x(x+2)=5(x+2) 11.(1-3y )2+2(3y -1)=0 12.x 2+ 2x + 3=013.x 2+ 6x -5=0 14.x 2-4x+ 3=0 15.x 2-2x -1 =016、2x 2+3x+1=0 17、3x 2+2x -1 =0 18、5x 2-3x+2 =019、7x 2-4x -3 =0 20、 -x 2-x+12 =0 21、x 2-6x+9 =022、22(32)(23)x x -=- 23、x 2-2x-4=0 24、x 2-3=4x25、3x 2+8 x -3=0(配方法) 26、(3x +2)(x +3)=x +14 27、(x+1)(x+8)=-1228、2(x -3) 2=x 2-9 29、-3x 2+22x -24=0 30、(2x-1)2+3(2x-1)+2=031、2x 2-9x +8=0 32、23(5)(5)x x x -=- 33、(x +2) 2=8x34、(x -2) 2=(2x +3)2 35、2720x x += 36、24410t t -+=37、()()24330x x x -+-= 38、2631350x x -+= 39、()2231210x --=40、2223650x x -+= 41、 21302x x ++= 42、4)2)(1(13)1(+-=-+x x x x一元二次方程综合练习题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填空1.一元二次方程12)3)(31(2+=-+x 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八年级数学暑期培优(二)

八年级数学暑期培优(二)

八年级数学暑期培优(二)一、选择题:1.要使分式11x +有意义,则x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x ≠1 B .x ≠-1 C .x ≠0 D .x >12.下列各式化简正确的是A .13455=B .21233=C .1316224=D .234323= 3.反比例函数1m y x-=的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则m 可能取的一个值为 A .0 B .1 C .2 D .34.若a 、b 为实数,且满足22a b -+-,则b -a 的值为A .2B .0C .-2D .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B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C .有一对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 .全等的三角形一定相似6.若关于x 的方程1011m x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是 A .-1 B .1 C .2 D .3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但不互相垂直平分D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等”的性质8.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经过点(-2,1) 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x >-1时,y >29.某单位向一所希望小学赠送1080件文具,现用A 、B 两种不同的包装箱进行包装,已知每个B 型包装箱比A 型包装箱多装15件文具,单独使用B 型包装箱比单独使用A 型包装箱可少用12个.设A 型包装箱每个可以装x 件文具,根据题意列方程为A .108010801215x x =+-B .108010801215x x =--C .108010801215x x =-+D .108010801215x x =++ 10.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DE//AB 交AC 于E ,若23AE EC =,则AB AC值为 A .23 B .13 C .25 D .35 二、填空题:11.2a b b ÷(a ≥0,b >0)= .12.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AD =120°,则菱形的对角线长是 .13.如图,正方形ABO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过点A , 则k = . 14.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红球6个,白球9个,黑球3个,这些球除颜色不同外没有任何区别,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要使摸到黑球的概率为14,需要往这个口袋再放入同种黑球个 . 15.如果32311x m x x -=+++,则m = .16.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a x +=+的解是非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7.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 .18.如图,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BM 与CN 交于D 点.若AC =3,BC =2,则CD = .三、解答题:19.计算:221112a a a a a ---÷+. 20.解方程:21133x x x x =+++.21.先化简,再求值:2321121x x x x x -⎛⎫--÷ ⎪--+⎝⎭,其中x =-2.2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有1个白球和2红个球, 这些球除颜色以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放回搅匀,再从中摸出1个球,则两次都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要求画出树状图或列出表格)23.(本题满分7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是AD 上一点,EC//AB , EB ∥DC . S △ABE =3,S △BCE =2.(1)求证:△ABE ∽△ECD ;(2)求△ECD 的面积.24.(本题满分8分)如图,直线y=x+m与反比例函数kyx=相交于点A(6,2),与x轴交于B点,点C在直线AB上且23ABBC=.过B、C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kyx=于D、E两点.(1)求m、k的值;(2)求点D、E坐标.25.(本题满分9分)常富物流公司运送60kg货物后,考虑到为了节约运送时间,公司调整了原有的的运送方式,调整后每天运送的货物重量是原来的2倍.结果一共用9天完成了480kg货物的运送任务,问常富物流公司原来每天运送货物是多少?26.(本题满分9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AB.∠ADB=∠ACB,过点A作AE⊥BC,垂足为E,交BD于点F.(1)求证:AB2=BF·BD;(2)求证:∠BDC=90°.27.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BD⊥DC,BC=10cm,CD=6cm.在线段BC、CD上有动点F、E,点F以每秒2cm的速度,在线段BC上从点B向点C匀速运动;同时点E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CD上从点C向点D匀速运动.当点F到达点C时,点E同时停止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AD的长;(2)设四边形BFED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点F、E在运动过程中,如果△CEF与△BDC相似,求线段BF的长.图1 备用图28.(2011江西南昌)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设∠BAC =θ(0°<θ<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A B ,AC 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两射线上. 活动一:如图甲所示,从点A 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两端点处互相垂直,A 1A 2为第1根小棒. 数学思考:(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 .(填“能”或“不能”)(2)设AA 1=A 1A 2=A 2A 3=1.①θ= 度;②若记小棒A 2n-1A 2n 的长度为a n (n 为正整数,如A 1A 2=a 1,A 3A 4=a 2,),求此时a 2,a 3的值,并直接写出a n (用含n 的式子表示).图甲 图乙活动二:如图乙所示,从点A 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 1A 2为第1根小棒,且A 1A 2= AA 1. 数学思考:(3)若已经向右摆放了3根小棒,则1θ= ,2θ= ,3θ= ;(用含θ的式子表示)(4)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θ的范围.。

【8数学培优解析2期】2019年8年级数学培优暑假期末考试解析2期

【8数学培优解析2期】2019年8年级数学培优暑假期末考试解析2期

2/3
八年级数学培优暑假期末考试解析
∴∠ACE = ∠B , ∴∠ADF = ∠B . ∴ DF∥BC .
(2)证明:
DF∥BC , BC ⊥ AC , ∴ FG ⊥ AC .

FE

AB

AF
平分
∠CAB
∴ FG = FE .
www.fangtian.me
方田教育
3/3
即正比例函数 y1 = −2x , 设一次函数 y=2 ax + b , 点 B 为一次函数 y2 的图象与 x 轴负半轴交点,且 △ABO 的面积为 3, ∴ OB × 2 = 3 ,得 OB = 3 ,
2 ∴点 B 的坐标为 (−3, 0) ,
一次函数 y2 的图象过点 A(−1, 2) 、点 B (−3, 0)
(2)①根据题意得, y = 100x + 150(100 − x) ,
即 y = −50x + 15000 ;
100 − x2x 据题意得, 100 − x≥0 ,
x≥0
解得 33 1≤x≤100 , 3

y
=−50x
+ 15000源自331 3≤x≤100


y
= −50
x
+
15000
33
21.【解答】(1)证明: AF 平分 ∠CAB ,
∴∠CAF = ∠DAF .
在 △ACF 和 △ADF 中,
AC = AD ∠CAF = ∠DAF , AF = AF
∴△ACF≌△ADF (SAS) .
∴∠ACF = ∠ADF . ∠ACB =90° , CE ⊥ AB , ∴∠ACE + ∠CAE= 90° , ∠CAE + ∠B= 90° ,

八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专题02 矩形

八年级数学尖子生培优竞赛专题辅导专题02 矩形

专题02矩形专题解读】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静态看,具备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是中心(轴)对称图形;动态看,将等腰三角形绕着顶点“旋转”180°,这是处理矩形存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本节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加强矩形在“变换”的背景中的训练,进一步贴近中考实战.思维索引例1.已知□OABC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x=2和x=4上,O为坐标原点,直线x=2分别与x轴和OC边交于D、E,直线x=4分别与x轴和AB边交于点F、G.如图,在点A、C移动的过程中,若点B在x轴上,(1)直线AC是否会经过一个定点,若是,请直接写出定点的坐标;若否,请说明理由.(2)□OABC是否可以形成矩形?如果可以,请求出矩形OABC的面积;若否,请说明理由.例2.如图,矩形OABC的边OA在x轴正半轴上,边OC在y轴正半轴上,B点的坐标为(1,3),矩形O′A′BC′是矩形OABC绕B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O′点恰好在x轴的正半轴上,O′C′交AB于点D.(1)求点O′的坐标,并判断△O′DB的形状;(2)求边C′O′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延长BA到M使AM=1,在(2)中求得的直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M是以线段O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素养提升1.如图,已知点P 是矩形ABCD 内一点(不含边界),设∠PAD=θ1,∠PBA=θ2,∠PCB=θ3,∠PDC=θ4,若∠APB=80°,∠CPD=50°,则( )A.(θ1+θ4)-(θ2+θ3)=30°B.(θ2+θ4)-(θ1+θ3)=40°C.(θ1+θ2)-(θ3+θ4)=70°D.(θ1+θ2)+(θ3+θ4)=180°2.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EB//DF 且BE 与DF 之间的距离为3,则AE 的长是 ( ) A.7 B.83 C.87 D.85 3.如图,在△ABC 中,∠BAC=90°,AB=8,4C=6,M 为BC 上的一动点,ME ⊥AB 于E ,MF ⊥AC 于F ,则EF 的最小值为 ( ) A.3.6 B.4.8 C.5 D.5.24.如图,矩形QABC 的两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且OA=5,OC=3.若把矩形OABC 绕着点 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A 1处,则点C 的对应点C 1的坐标为 ( ) A.(-59,512) B.(-512,59) C.(-516,512) D.(-512,516)5.在矩形ABCD 中,M 为AD 边的中点,P 为BC 上一点,PE ⊥MC ,PF ⊥MB ,当AB 、BC 满足条件________时,四边形PEMF 为矩形.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6,BC=8,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E 垂直AC 交AD 于点E,则DE的长是________.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6,0),C(0,23).将矩形O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A恰好落在OB上的点A1处,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____________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4,P为AD上任意一点,连接BP,点A关于PB的对称点为A、,连接DA、,则线段D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9.如图,在□ABCD中,DC>AD,四个角的平分线AE,DE,BF,CF的交点分别是E,F,过点E,F分别作DC与AB间的垂线'MM与'NN,在DC与AB上的垂足分别是M,N与'M,'N,连接EF.(1)求证:四边形EFNM是矩形;(2)已知:AE=4,DE=3,DC=9,求EF的长.10.(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0ABC如图1放置,点B的坐标为(3,7),将△ABC沿AC翻折,点B落在第二象限,则B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如图2,矩形ABCD中,AB=3,BC=8,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B落在'B的位置,连接'CB,则'CB的长为____________.(3)如图3,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一、内容提要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

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及推论,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二、例题例1. 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BC 的中点。

求证:PM =PN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 ∵△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EB=ME ,AF =FC =N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PE =21AC =NF ,PF =21AB =MEPE ∥AC ,PF ∥AB∴∠PEB =∠BAC =∠PFC 即∠PEM =∠PFN∴△PEM ≌△PFN ∴PM =PN例2.已知△ABC 中,AB =10,AC =7,AD 是角平分线,CM ⊥AD 于M ,且N 是BC 的中点。

求MN 的长。

分析:N 是BC 的中点,若M 是另一边中点, 则可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求MN 的长, 根据轴称性质作出△AMC 的全等三角形即可。

辅助线是:延长CM 交AB 于E (证明略 例3.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E =CF ,M 、N 分别是BC 和EF 的中点 求证:MN ∥AD 证明一:连结EC ,取EC 的中点P ,连结PM 、PNP NMP ∥AB ,MP =21AB ,NP ∥AC ,NP =21AC ∵BE =CF ,∴MP =NP∴∠3=∠4=2MPN-180∠∠MPN +∠BAC =180(两边分平行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2=2MPN-180∠ , ∠2=∠3∴NP ∥AC ∴MN ∥AD证明二:连结并延长EM 到G ,使MG =ME 连结CG ,FG则MN ∥FG ,△MCG ≌△MBE ∴CG =BE =CF ∠B =∠BCG∴AB ∥CG ,∠BAC +∠FCG =180∠CAD =21(180-∠FCG ) ∠CFG =21(180-∠FCG )=∠CAD ∴ MN ∥AD 例4. 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高,CE 是角平分线,EF ⊥BC 于F ,GE ⊥CE交CB 的延长线于G 求证:FD =41CG 证明要点是:延长GE 交AC 于H , 可证E 是GH 的中点过点E 作EM ∥GC 交HC 于M ,则M 是HC 的中点,EM ∥GC ,EM =21GC由矩形EFDO 可得FD =EO =21EM =41GC三、练习1. 如图11,M 、P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 的点,且AM=BM ,AP=2CP ,BP 与CM 相交于N ,已知PN=1,则PB 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2. 如图12,△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的中点,AB=10,则MD 的长为 ( )A. 10B. 8 C .6 D. 53. 如图13,△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P 为不同于B 、E 、C 的BC 上的任意一点,△DPH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FH ,则EP 与FH 的大小关系是 ( ) A. E P>FH B. EP=FH C. EP<FH D.不确定4. 如图14,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 ⊥AD ,DE ∥AC ,交AB 于E ,若AB=5,则DE 的长为 .C5. 如图15,△ABC中,AB=4,AC=7,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过M作MF∥AD,交AC于F,则FC的长等于.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7. 如图16,在△ABC中,D、E是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8. 如图17,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N⊥BE于N,AM⊥CF于M.求证:MN∥BC.9. 如图18,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于M.求证:AB+AC=2AM10.如图19,四边形ABCD中,G、H分别是AD、BC的中点,AB=CD.BA、CD的延长线交HG的延长线于E、F.求证:∠BEH=∠CFH.1. 如图20,在△ABC中,∠ABC=2∠C,AD平分∠BAC,过BC的中点M作M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12BE BD.2. 如图21,在△ABC中,AB<AC,P为AC上的点,CP=AB,K为AP的中点,M为BC的中点,MK的延长线交BA的长线于N.求证:AN=AK.3. 如图22,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腰,A、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CE和等腰直角△BCD,M为ED的中点.求证:AM⊥BM.4. 如图23,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AOB=∠COD=1200,AO=BO,CO=DO,E、F、G分别为AB、CD、BC的中点.求证:△EFG为等边三角形.5. 如图24,△ABC中,M是AB的中点,P是AC的中点,D是M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Q是MN的中点,直线PQ交MB于K.求证:K是DB的中点.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7. 如图26,AP是△ABC的角平分线,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CE.又G、H分别为BC、DE的中点.求证:HG∥AP.8. 如图27,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0,如图(a),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b)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成立?并证明其结论.9. 已知△ABC面积为S,作直线l∥BC,交AB于D,交AC于E,若△BED的积为K.求证:S≥4K.10.如图28,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且∠BED=2∠CED=∠BAC.求证:BD=2CD.图26 图27。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专题及答案 02 乘法公式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专题及答案  02 乘法公式

专题02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乘法公式是多项式相乘得出的既有特殊性、又有实用性的具体结论,在整式的乘除、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代数式的证明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学习乘法公式应注意:1.熟悉每个公式的结构特征;2.正用 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模仿公式进行直接的简单的套用; 3.逆用 即将公式反过来逆向使用; 4.变用 即能将公式变换形式使用;5.活用 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探索规律,创造条件连续综合运用公式.例题与求解【例1】 1,2,3,…,98共98个自然数中,能够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个数是 .(全国初中数字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因22()()a b a b a b -=+-,而a b +a b -的奇偶性相同,故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数,要么为奇数,要么能被4整除.【例2】(1)已知,a b 满足等式2220,4(2)x a b y b a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A .x y ≤B .x y ≥C .x y <D .x y >(山西省太原市竞赛试题)(2)已知,,a b c 满足22227,21,617a b b c c a +=-=--=-,则a b c ++的值等于( ) A .2B .3C .4D .5(河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作差比较,x y 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揭示式子的非负性;对于(2),由条件等式联想到完全平方式,解题的切入点是整体考虑.【例3】计算下列各题:(1) 2486(71)(71)(71)(71)1+++++;(天津市竞赛试题) (2)221.23450.76552.4690.7655++⨯;(“希望杯”邀请赛试题)(3)22222222(13599)(246100)++++-++++.解题思路:若按部就班运算,显然较繁,能否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过程,关键是对待求式恰当变形,使之符合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例4】设221,2a b a b +=+=,求77a b +的值. (西安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常用公式不能直接求出77a b +的结构,必须把77a b +表示相关多项式的运算形式,而这些多项式的值由常用公式易求出其结果.【例5】观察:222123415;2345111;3456119;⨯⨯⨯+=⨯⨯⨯+=⨯⨯⨯+=(1)请写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并给出证明;(2)根据(1),计算20002001200220031⨯⨯⨯+的结果(用一个最简式子表示).(黄冈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从特殊情况入手,观察找规律.【例6】设,,a b c 满足2223331,2,3,a b c a b c a b c ++=++=++=求:(1)abc 的值; (2)444a b c ++的值.(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可运用公式解答,要牢记乘法公式,并灵活运用.能力训练A 级1.已知22(3)9x m x --+是一个多项式的平方,则m = . (广东省中考试题) 2.数4831-能被30以内的两位偶数整除的是 .3.已知222246140,x y z x y z ++-+-+=那么x y z ++= .(天津市竞赛试题)4.若3310,100,x y x y +=+=则22x y += .5.已知,,,a b x y 满足3,5,ax by ax by +=-=则2222()()a b x y ++的值为 .(河北省竞赛试题)6.若n 满足22(2004)(2005)1,n n -+-=则(2005)(2004)n n --等于 . 7.22221111(1)(1)(1)(1)2319992000----等于( ) A .19992000 B .20012000 C .19994000D .200140008.若222210276,251M a b a N a b a =+-+=+++,则M N -的值是( )A .正数B .负数C .非负数D .可正可负9.若222,4,x y x y -=+=则19921992xy +的值是( )A .4B .19922C .21992D .4199210.某校举行春季运动会时,由若干名同学组成一个8列的长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增加120人,就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减少120人,也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问原长方形队列有多少名同学? (“CASIO ”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11.设9310382a =+-,证明:a 是37的倍数.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2.观察下面各式的规律:222222222222(121)1(12)2;(231)2(23)3;(341)3(34)4;⨯+=+⨯+⨯+=+⨯+⨯+=+⨯+ 写出第2003行和第n 行的式子,并证明你的结论.B 级1.()na b +展开式中的系数,当n =1,2,3…时可以写成“杨辉三角”的形式(如下图),借助“杨辉三角”求出901.1的值为 . (《学习报》公开赛试题)2.如图,立方体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一个自然数,已知相对的两个面上的两数之和都相等,如果13,9,3的对面的数分别为,,a b c ,则222a b c ab bc ac ++---的值为 .(天津市竞赛试题)3.已知,,x y z 满足等式25,9,x y z xy y +==+-则234x y z ++= .4.一个正整数,若分别加上100与168,则可得两到完全平方数,这个正整数为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5.已知19992000,19992001,19992002a x b x c x =+=+=+,则多项式222a b c ab bc ac ++---的值为( ) A .0B .1C .2D .36.把2009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形式,则不同的表示法有( )A .16种B .14种C .12种D .10种(北京市竞赛试题)7.若正整数,x y 满足2264x y -=,则这样的正整数对(,)x y 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山东省竞赛试题)8.已知3a b -=,则339a b ab --的值是( )A .3B .9C .27D .81(“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满足等式221954m n +=的整数对(,)m n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第2题图11 2 1 1 3 31146 4 11 5 10 10 5 1 … … … … … … …10.数码不同的两位数,将其数码顺序交换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两个两位数的平方差是完全平方数,求所有这样的两位数.(天津市竞赛试题)11.若x y a b +=+,且2222x y a b +=+, 求证:2003200320032003x y a b +=+.12.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如222222420,1242,2064,=-=-=-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神秘数.(1)28和2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22k +和2k (其中k 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取正值)是神秘数吗?为什么? (浙江省中考试题)专题02 乘法公式例1 73 提示:满足条件的整数是奇数或是4的倍数.例2 (1)B x -y =(2a +4a +a )+(2b -8b +16)=()22a ++()24b -≥0,x ≥y .(2)B 3个等式相加得:()23a -+()21b ++()21c -=0,a =3,b =-1,c =1.a +b +c =3-1+1=3.例3 (1)167 (2)4 (3)-5050例4718 提示:由a +b =1,2a +2b =2得ab =-12,利用1n a ++1n b +=(n a +n b )(a +b )-ab (1n a -+1n b -)可分别求得3a +3b =52,4a +4b =72,5a +5b =194,6a +6b =264,7a +7b =718.例5 (1)设n 为自然数,则n (n +1)(n +2)(n +3)+1=()2231n n ++ (2)由①得,2000×2001×2002×2003+1=24006001.例6(1)设⎪⎩⎪⎨⎧=++=++=++③②①.3,2,1333222c b a c b a c b a2①-②,得ab +b c +a c =21-,∵333c b a ++-3ab c =(a +b +c )(222c b a ++-ab -b c -a c ), ∴ab c =31(333c b a ++)-31(a +b +c )(222c b a ++-ab -b c -a c )=31×3-31×1×(2+21)=61. (2)将②式两边平方,得,4222222222444=+++++a c c b b a c b a ∴()2222224442224a c c b b a c b a ++-=++ =4-2()[])(22c b a abc ac bc ab ++-++=4-2⎥⎥⎦⎤⎢⎢⎣⎡⨯⨯-⎪⎭⎫ ⎝⎛-1612212=625.A 级1.0或6 2.26,28 3.2 4.40 5.34 6.0 7.D 8.A 9.C10.原有136或904名学生.设⎪⎩⎪⎨⎧=-=+②①.1208,120822m x m xm ,n 均为正整数,且m >n ,①-②得(m +n )(m -n )=240=5324⨯⨯.2m ,2n 都是8的倍数,则m ,n 能被4整除,m +n ,m -n 均能被4整除.得⎩⎨⎧=-=+460n m n m 或⎩⎨⎧=-=+1220n m n m , ∴⎩⎨⎧==2812n m 或⎩⎨⎧==416n m8x =2m -120=904或8x =2m -120=136.11.因为a =910+338-2=(910-1)+(338-1)=999 999 999+37×(238+38+1),而999 999 999=9×111 111 111=9×3×37 037 037=27×37×1 001 001=37×(27×1 001 001). 所以37|999 999 999,且37|37×(238+38+1),因此a 是37的倍数.12.第2003行式子为:()2222004200420032003+⨯+=()2120042003+⨯.第n 行式子为:()()222211++++n n n n =()221++n n .证明略B 级 1.1.0942.76 提示:由13+a =9+b =3+c 得a -b =-4,b -c =-6,c -a =10 3.13 4.156 5.D6.C 提示:(x +y )(x -y )=2009=7×7×41有6个正因数,分别是1,7,41,49,287和2009,因此对应的方程组为:⎩⎨⎧------=-------=+.1,7,41,49,287,2009,1,7,41,49,287,2009;2009,287,49,41,7,1,2009,287,49,41,7,1y x y x 故(x ,y )共有12组不同的表示. 7.B 8.C9.提示: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整数对(m ,n ),因为1954不能被4整除.10.设所求两位数为AB ,由已知得22BA AB -=2k (k 为整数),得2119.k A B A B =⨯+⨯-而11A B +=⎧11A B +=⎧解得65A B =⎧⎨=⎩或56A B =⎧⎨=⎩,即所求两位数为65,5611. 设2222x y a bx y a b+=+⎧⎨+=+⎩①②, 则由2,-①②得22xy ab = ③②-③, 得22()()x y a b -=-, 即x y a b -=- x y a b ∴-=-或x y b a -=-分别与x y a b +=+联立解得x a y b =⎧⎨=⎩或x by a =⎧⎨=⎩2003200320032003x y a b ∴+=+12. (1)22284786,=⨯=- 2220124503504502=⨯=-, 故28和2012都是神秘数 (2)22(22)(2)4(21),k k k +-=+为4的倍数(3)神秘数是4的倍数,但一定不是8的倍数. 22(21)(21)8n n n +--=,故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A C BD〔1〕四边形ABCD,∠ABC=30°∠ADC=60°AD=DC,求证BD2=AB2+BC2方法一:把△ABD绕D逆时针旋转60°,∵AD=DC∴旋转后的△DCP≌△DAB,∠BDP=60°BD=BP,∴等边三角形BDP,BP=BD.又∵∠ABD+∠CBD=30°∴∠CBD+∠CPD=30°,∴BC⊥CP(是可以证的,∵∠BPD+∠DBC+∠DPC=直角BCP) ∴BC&sup2;+CP&sup2;=BP&sup2;∵C P=AB,BP=BD 如图1方法二:做BP⊥AB,且使BP=BC,连接AP,AC,PC.∵AD=DC,∠ADC=60°∴等边三角形ADC ∵BA⊥BP,∠ABC=30°∴∠PBC=60°∴等边三角形PBC∵AC=DC,∠ACP=∠DCB,PC=BC∴△ACP≌△DCB(SAS)∴AP=BD又∵RT△ABP∴AB&sup2;+BP&sup2;=AP&sup2;∵BP=BC,AP=BD 如图2如下列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求证:BD²=AB²+BC²如图:四边形ABCD中,AD=DC,∠ABC=30°,∠ADC=60°.试探索以AB、BC、BD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分析:待证明的等式说明AB,BC,BD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应设法将它们集中到一起.从条件容易知道,三角形ADC是一个正三角形.这样,就可一将三角形BCD作旋转变换.得到以下证明方法:证明:连结AC,因为AD=DC,∠ADC=60°那么△ACD是等边三角形.过B作BE⊥AB,使BE=BC,连结CE,AE那么∠EBC=90°-∠ABC=90°-30°=60°∴△BCE是正三角形,又∠ACE=∠ACB+∠BCE=∠ACB+60°∠DCB=∠ACB+∠ACD=∠ACB+60°∴∠ACE=∠DCB又DC=AC,BC=CE所以△DCB≌△A CE所以AE=BD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E^2=AB^2+BE^2即BD^2=AB^2+BC^2证明:过B作AB⊥BE使BE=BC那么∠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过B作AB⊥BE使BE=BC那么∠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过B作AB⊥BE使BE=BC那么∠ABE=90°∵∠ABC=30°∴∠CBE=60°∴△BCE为正三角形∴BC=BE=CE∵∠ACE=∠ACB+60°=∠DCBAC=DC BC=CE∴△DCB≌△ACE∴BD=AE在Rt△ABE中∵AE^2=AB^2+BE^2∴BD平方=AB平方+BC平方解答:2=AB2+BC2,是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因此要通过变形,构造直角三角形,使BD为斜边, AB、BC为直角边。

2014年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14年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2014年初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练习一
BAABAB=-0.5=0.5a-b-2a-a b19:1360x y Y=x-a分之3练习二DCCDA123。

068×10-3.48×10521037练习三Xge;1且ne;2(-1,2)Y=12+2x-2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练习七
ADCBBang;ABC=ang;DCB3△DCF≌△BAE△CFO△≌EAO△CDO ≌△ABO根号290deg;AD45deg;练习八CCCDB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ADBC平行四边形AB=CD 练习九CCABB互相垂直平分互相垂直相等正方正方AF=FD练习十90deg;18deg;252deg;1615.5略612402020%71~
80CAACA练习十一2.8372(x平均数)S.47731.2乙BBCDD 练习十二ne;12-x y分之1(-1,6)Y=-x分之1xge;3且xne;-0.5gt;2三mlt;3分之295deg;10
123.161067.5deg;DBDBDBCCCB练习十三x-4分之x+4x+92-5-7Y=6x-2二四增大1
40deg;ADBACCCCDC练习十六ACCCB1或1.53分之5或-1-1或21(-4)2x+5x+2
初中奥数华杯赛试题:几何试题练习奥数华杯赛试题:初中数学几何图像。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知识解读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选择已知条件可供选择的判定方法一边和这边邻角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角的另一边(SAS )选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ASA )一边及它的对角对应相等只能再选一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两边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剩下的一边(SSS )选角:只能选两边的夹角(SAS )两角对应相等只能选边:可选三条边的任意一对对应边(AAS .ASA )典例示范一、从变换的角度理解“全等”1.轴对称变换例1如图1-2-1,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且AB =AC ,∠B =∠C ,求证:BD =CE .【提示】从结论“BD =CE ”来看,有两种思路,思路一:通过证明△BOD ≌△COE 得到对应边相等;思路二:通过证明“△ACD ≌△ABE ”得到AD =AE ,然后运用等式性质证得.从题设看,由“AB =AC ,∠B =∠C ”加上公共角∠A ,可得△ACD ≌△ABE ,所以我们考虑使用思路二给出证明过程.图1-2-1B【技巧点评】哪些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全等的性质来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呢?本题中,这个图形很显然是轴对称图形,而BD 和CE 也是轴对称的,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把BD 和CE 置于一对轴对称的三角形中,且BD 和CE 恰好是一对对应边.跟踪训练1.如图1-2-2,已知AB =DC ,AE =DF ,CE =F B .求证:AF =DE .图1-2-22.旋转变换例2如图1-2-3,AD 是△ABC 的中线,在AD 及其延长线上截取DE =DF ,连接CE ,BF ,试判断△BDF 与△CDE 全等吗?BF 与CE 有何位置关系?【提示】若△BDF 与△CDE 全等,需要寻找三个相等的要素,题中已知一对对顶角相等,由中线可得到BD =CD ,加上DE =DF ,即可根据“SAS ”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图1-2-3B【技巧点评】本题是一个简单的全等证明题,本题意在说明图中△BDF 与△CDE 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其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看作另一个三角形绕点D 旋转180°得到.从中心对称的角度寻找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方便.跟踪训练2.如图1-2-4,AB =AE ,∠1=∠2,∠B =∠E ,求证:BC =E D .图1-2-4二、线段和角度相等,常考虑证全等例3如图1-2-5,AC 交BD 于点O ,AC =BD ,AB =CD ,求证:∠C =∠B .【提示】要证明∠C =∠B ,可考虑将∠C 和∠B 置于一对三角形中,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于本题图中△AOB 和ACOD 全等不容易证明,可考虑连接AD ,证明△ACD 与△DBA 全等.图1-2-5跟踪训练3.已知,如图1-2-6,AD ⊥DB ,BC ⊥CA ,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求证:AD =B C .图1-2-6B【技巧点评】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此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思路:对应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可以看出全等三角形类似于一个桥梁,建立起角度相等与线段相等、线段相等与另两条相等的线段、角相等与另一对相等的角之间的联系.跟踪训练4.如图1-2-7,A ,D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C ,△BDO 均为等腰三角形,AO ,BC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图1-2-7三、借助“同角的余角相等”寻找相等的角例4如图1-2-8,在△ABC 中,BD ⊥AC 于D ,CE ⊥AB 于E ,F 是BD 上一点,BF =AC ,G 是CE 延长线一点,CG =AB ,连接AG ,AF .(1)求证:∠ABD =∠ACE ;(2)探求线段AF ,AG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提示】(1)∠ABD ,∠ACE 都和∠BAC 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ABD =∠ACE ;(2)由已知条件“BF =AC ”“CG =AB ” “∠ABD =∠ACE ”可证明△ABF ≌△GCA ,AF ,AG 恰好是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所以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又由于∠G =∠BAF ,∠G +∠GAE =90°,因此∠GAF =90°,所以AF 和AG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图1-2-8B 【技巧点评】(1)当已知两条边相等,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同角的余角相等”是常用的证明夹角相等的手段.(2)要证明两直线垂直,证明夹角等于90°也是常用思路,当夹角是由两个角的和组成的时候,常考虑证明这两个角的和等于90°.跟踪训练5.如图1-2-9,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F C .图1-2-9A四、从等腰、等边、正方形中获取全等所需的元素例5如图1-2-10,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D 为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E ,BF ∥AC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B =BF .【提示】要证明DB =BF ,由于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BD ,因此本题可转证CD =BF ,将这两条线段放置到三角形中,可证明△ACD ≌△CBF .图1-2-10A【技巧点评】本题证明△ACD ≌△CBF 需要的三个要素AC =BC ,∠CAD =∠BCF ,∠ACD =∠CBF 都和△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当题目中出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条件时,往往图形中隐含着一对全等三角形,这对全等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往往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边长相等有关.跟踪训练6.如图1-2-11,在Rt △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接BE ,E 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1-2-11B拓展延伸五、AAS 华丽变全等例6 如图1-2-12,在△ABC 中,∠DBC =∠ECB =∠A ,求证:BE =CD .21ABCD E F【提示】要证明BE =CD ,一般考虑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DCF 和△EBF 显然不全等,本题有三种构造全等的方法,如图1-2-13①②③.图1-2-12GFE D CBAHFE D CBAFE D CBAH G 【技巧点评】本题△BEF 和△CDF 虽然不全等,但是∠BFE =∠CFD ,加之可证FB =FC 以及待证的BE =CD ,可见这两个三角形虽然不全等,但也有3对相等的要素.构造全等三角形可将小三角形补上一部分,或者将大三角形截去一部分.跟踪训练7.如图1-2-14,OC 平分∠AOB ,点D 、E 分别在OA 、OB 上,点P 在OC 上,且有PD =PE ,求证:∠PDO =∠PEB .(有三种解法)P OD C BA E竞赛链接图1-2-13图1-2-14②③①例7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题)如图1-2-15,在四边形ABCD 中,∠A =∠BCD =90°,BC =CD ,E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若DE =AB =3cm ,CE =4cm ,则AD 的长是.2【提示】如图1-2-16,连接CA ,构造△BAC ≌△DE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EDCB AAB CDE【技巧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跟踪训练8.(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17,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AE ⊥BD 于E ,CF ⊥BD 于F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 .5对B .6对C .7对D .8对F OABCDE 培优训练1.如图1-2-18,AC ,BD 交于点E ,且∠1=∠2,∠3=∠4,求证:AC =BD .4321ABCED2.如图1-2-19,已知AD =AE ,AB =AC .求证:BF =FC .图1-2-17图1-2-15图1-2-16图1-2-18ABCDEF3.如图1-2-20,已知△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F ⊥CD 于F ,AH ⊥BE 于H ,问:(1)BE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AF 、AH 有何数量关系?O HFEDCBA 4.如图1-2-21,△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BCE =90°,AE 交DC 于点F ,BD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CFH AE G 5.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2-22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 +EF =DE ;(2)若将图1-2-22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且0°<<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αα图1-2-22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AC BABCE FD①图1-2-19图1-2-20图1-2-21②图1-2-226.如图1-2-23,AD 是△ABC 的高,作∠DCE =∠AC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点F 是点C 关于直线AE 的对称点,连接AF .(1)求证:CE =AF(2)在线段AB 上取一点N ,使∠ENA =∠ACE ,EN 交BC 于点M ,连接AM 请你判断∠B 与∠MAF 2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EAF CN M直击中考7.★★(2017江苏常州)如图1-2-24,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BCE =∠ACD =90°,∠BAC =∠D ,BC =CE .(1)求证:AC =CD ;(2)若AC =AE ,求∠DEC 的度数.ECDBA 8.(凉山州中考题)如图1-2-25,△ABO 与△CDO 关于O 点中心对称,点E 、F 在线段AC 上,且AF =CE .求证:FD =BE .FBECDAO9.(内江中考题)如图1-2-26,△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AE =BD .图1-2-23图1-2-24图1-2-25CDEBA10.(重庆中考题)如图1-2-27,在△ABC 中,∠ACB =90°,AC =BC ,E 为AC 边的中点,过点A 作AD ⊥AB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D .CG 平分∠ACB 交BD 于点G ,F 为AB 边上一点,连接CF ,且∠ACF =∠CBG .求证:(1)AF =CG ;(2)CF =2DE .GCDFEBA挑战竟赛11.(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8,在△ABC 中,∠ACB =60°,∠BAC =75°,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交于H ,则∠CHD =.HBCE ADBGF E ADC12.(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9,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D ,∠BCA 的平分线交AD 于F ,交AB 于E ,FG ∥BC 交AB 于G .AE =4,AB =14,则BG =.图1-2-26图1-2-27图1-2-28图1-2-29。

初二2014年第二册数学暑假作业

初二2014年第二册数学暑假作业

初二2014年第二册数学暑假作业
1.若正比例函数y=(k-3)x满足下列条件,求出k的范围.
(1)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3)图象如图所示.
2.下列图象中是y=-1.2x函数图象的是( )
1. 教材习题19.2第1、2题 .
补充:1.已知 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 y=(2-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则对y关于x的函数y=(k-3)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B.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经过二、四象限
D.图象从左到右呈上升趋势
2.已知 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 y=(k+3)x|k|-4,且 y 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
3.若 y=k1x,y=k2x,y=k3x,y=k4x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k1
C.k4
给您带来的初二2014年第二册数学暑假作业,希望
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初二暑假数学培优训练2

初二暑假数学培优训练2

初二暑期培优练习21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1,则AC 的长为 ( ▲ )A.B. C. 4 D. 52. 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了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a ,b)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b -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6.现将实数对(-1,3)放入其中,得到实数m ,再将实数对(m ,-1)放入其中后,得到实数是 ▲ .3. 某公司销售A 、B 、C 三种产品,在去年的销售中,高新产品C 的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40%.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A 、B 两种产品的销售金额都将比去年减少20%,因而高新产品C 是今年销售的重点.若要使今年的总销售金额与去年持平,那么今年高新产品C 的销售金额应比去年增加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的同心圆半径由内向外依次为1,2,3,4,…,同心圆与直线y x =和y x =-分别交于1A ,2A ,3A ,4A ,…,则点31A 的坐标是 .5.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 =AC =2,在△ABC 内作第一个内接正方 形DEFG ;然后取GF 的中点P ,连接PD 、PE ,在△PDE 内作第二个内接 正方形HIKJ ;再取线段KJ 的中点Q ,在△QHI 内作第三个内接正方形…… 依次进行下去,则第n 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A .21()32n ⋅ B1()2n C .121()32n -⋅ D .11()2n -6. 如图,点A 是双曲线4y x=在第一象限上的一动点,连接AO 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 ,以AB 为斜边作等腰Rt △ABC ,点C 在第二象限,随着点A 的运动,点C 的位置也不断的变化,但始终在一函数图象上运动,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A BCD EFGI KJ PQ (第10题)xBACOy7.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a与线段b的距离.已知O(0,0),A(4,0),B(m,n),C(m+4,n)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点.(1)根据上述定义,当m=2,n=2时,如图1,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是▲;当m=5,n=2时,如图2,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为▲;(2)若点B落在x轴上,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记为d,求d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M.①请在图3中画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并求出②点D的坐标为(0,2),m≥0,n≥0,作MH⊥x轴,垂足为H,是否存在m的值使以A、M、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6,8)、(0,8),线段CD在x轴上,CD =6,点C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点D随着点C同时同速同方向运动,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E,交OA于点G,连接CE交OA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当E点到达A点时,停止所有运动.(1)求线段CE的长;(2)记△CDE与△ABO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连接DF.当t取何值时,以C、F、D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4)△CDF的外接圆能否与OA相切?如果能,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9、已知:如图①,正方形ABCD 与矩形DEFG 的边AD 、DE 在同一直线l 上,点G 在CD 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