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通过本学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教学和心理规律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围绕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借助本次结课作业,我想简单谈一谈学习本门课程的感悟和收获。
一、何为教育心理学?(关于绪论部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一方面,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它又明确划分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至关重要,如果对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对象、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我们就很难学好后面更为深入的理论知识,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对概念等基本问题的理解。
二、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关于心理发展理论部分)心理发展是个体在遗传与环境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这一内涵贯穿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始终,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在解释说明心理机能的转换过程,但二者对心理机能转换的机制的看法是不同的。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探索求知,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认知发展是阶段性的。
维果斯基则强调,教学对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学要促进发展,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社会发展塑造人的认知发展。
通过学习这两大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科结构规律要让位于认知规律。
我们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以现实的人为核心的教育,因此这就规定着学生不应该充当发展的尾巴、被动地去适应学科结构规律,相反,教学应该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成为发展的源泉,激发学生内在的、本质的精神动力。
三、学习的联结(或行为)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理论(关于学习理论部分)学习的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S—R)的联结;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的中介;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影响学习的因素在外部,强调强化对学习的作用;该派的晚近代表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其中,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既同时揭示了学习的基本机制(条件反射的建立),又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行为塑造)学习的认知理论对学习本质研究比联结理论更深入,但它不否认学习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但强调刺激—反应联结形成的原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建立和改组。
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林永和老师)

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林永和老师)第一篇: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林永和老师)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业作业题目:通过调查研究,试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字数不少于1500字。
1.进行调查研究,既可以进行小群体(班级、宿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也可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个案分析,总之,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2.结合远程教学及教材的自学,探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作业内容: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我对本校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个案分析,以此来探讨产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及其分析:具体案例:王某和高某是我校学生中的一对情侣,一年前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在我与两人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到,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另据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案例分析: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
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
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
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
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
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
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学习理论B. 教学方法C. 教育评价D. 学生发展2.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哪一方面?A. 记忆能力B. 理解能力C. 计算能力D. 观察能力3. 下列哪项不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运算阶段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5.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理论?A. 认知冲突B. 社会文化理论C. 学习风格D. 元认知策略6. 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A. 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区域B. 学生即将掌握的知识区域C. 学生永远无法掌握的知识区域D.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掌握的知识区域7. 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的三个主要类型是什么?A.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B.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社会动机C.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动机D.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自我效能动机8.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信息遗忘的速度是怎样的?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匀速遗忘D. 不遗忘9.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什么?A.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B.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C. 个体对自己情感的调节D. 个体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知10. 教育心理学中,哪种学习策略被认为是最有效的?A. 重复学习B. 深度加工C. 机械记忆D. 间隔重复答案:1-5 D B D D B6-10 D A A A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它在教育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教育心理学概念。
案例: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在数学考试中表现不佳。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什么。
答: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个要素。
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一对学生的研究。
该主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主要探讨人类身体的变化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人类的智力和求知方式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以及人类的道德心理是如何发展的。
(2)学习心理的研究。
主要介绍相关的学习理论。
(3)个别差异的研究。
主要研究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上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二对教学活动的研究。
研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对教师的研究。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管理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
四对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交感互动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第一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这一阶段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及三大研究范围,它们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 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40年代以后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以及50年代行为主义的扩张,都大大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第三阶段: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期(20 世纪60年代到70 年代末)20 世纪6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由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关于情绪的心理结课作业

关于情绪的心理结课作业x月至x月我有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两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
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
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
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x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
教育心理学作业4

教育心理学作业4教育心理学作业4(第10、11、13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题要点: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2、简要概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答题要点: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文化和教育前提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知心意行这四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开展,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念头与道德行动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
在这种前提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念,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本色。
要形成道德念,就必须使知心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响应的开展,知即指对道德常识的了解,情即情感体验,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动方式,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一般而言,品德形成和开展过程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最终目的是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开展,形成道德念。
3、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问题组成?答题要点: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研究准备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是教学一般过程的4个阶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学过程的这四个环节进行研究,是教学心理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也是教学设计要研究的基本问题4、研究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研究准备?答题要点:研究准备是使新的研究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研究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作业

我参加的各种团体,有现在学校里的外宣部,更多的是网络上加入的团体,比如,微信群、qq群、贴吧、豆瓣、知乎等。
广告1502
1511050214
侯力
四、简绘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我认为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我的家庭。很幸运的我的家在天津,而我也在天津上大学,学校也离家很近,所以经常可以回家。虽然我已经长大了,我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了,但是每次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的回家找我的爸爸妈妈,即使和他们说的很多问题他们也不是很懂,也不一定能帮我解决,但是,我觉得和他们说过之后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5.高考完之后,两个多月的假期,我没有出去玩而是天天呆在家里,因为我迷上了动漫,天天抱着手机和电脑看。但是我的同学们大多数都出去玩了,看了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视野,涨了见识。开始我并没有觉出来有什么不同,到了大学开学的时候,舍友们开始谈论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没有去过什么地方,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东西,所以这个暑假我决定一定要出去走走。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基本情况简介
1.地点:艺缘活动中心三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A315
2.咨询师:肖建伟、黄小清、郭世魁、张慧勇、郭慧、王秀芳、张录全、李贺
教育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教育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C. 教育环境D. 教育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A. 编码B. 存储C. 检索D. 反馈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二、填空题4. 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学习”是由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班杜拉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求是_________。
答案:生理需求三、简答题6.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能够学习并掌握更高级的心理功能。
这一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教育中的社会互动,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来指导学生达到他们尚未独立掌握但通过帮助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
四、论述题7.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答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 应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如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利用观察学习的原理,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来促进学习。
- 应用记忆策略,如通过重复、组织和精细加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信息。
-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教育心理学作业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习题及答案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教育心理学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作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育方法B. 学习过程C. 教学策略D. 学生心理答案:B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哪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运算?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近发展区”概念?A. 学习发生在儿童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之上B. 学习发生在儿童的指导或帮助下C. 学习发生在儿童的当前发展水平之下D. 学习发生在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之内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过程,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构建知识体系。
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它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需要识别并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论述题1. 论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这一理论的应用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如通过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结束语:本课后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
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作业

一、作业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育心理学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本次教学实践作业。
通过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作业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作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教育心理学理论复习首先,学生需要复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
2. 实际案例分析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案例可以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案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所选案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学实践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展示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学实践结束后,需要撰写教学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通过反思,使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四、作业评价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能力:考察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案设计:考察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合理性。
4. 教学实践效果:考察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等。
5. 教学反思:考察学生总结经验、改进措施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浅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我们现实中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将从建构主义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两种不同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期间也会有自己对某些观点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基础、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探讨由来已久,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不同的心理学者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学习理论。
其中有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几种学习理论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认识,虽然浅显,但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所以,要想很好的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认为了解并掌握以上相关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1、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规律。
它涉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它是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动力来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4、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有一种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当新信息与现有认知冲突时,会产生认知失调。
个体为了消除这种失调,会采取行动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5、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成就的信念和判断。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2)为教师提供评估和诊断学生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3)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4)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将学生对其他学科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给予恰当的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4)提供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第二章二、填空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 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8、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2)。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一、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A.19世纪中叶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18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教学心理规律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马斯洛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实验法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研究原则。
A.客观性B.系统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二、6.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7.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8.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9.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10.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11.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是()。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1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最新获得的能力三、13.下面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学中对学习的定义()。
A.学解算术题B.手碰到火后马上缩回C.学习游泳D.小孩害怕打针14.学习不是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属于()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了提高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作业,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影响。
4. 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5.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授新课:结合案例,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感教育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教学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实践作业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表达能力等。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作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作业-中国矿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作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批改人:1.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答: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2.你如何认识大学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学?答:(1)刚迈入大学,我们是兴奋的,同时也是茫然的。
半年的时间也让我们捕捉到许多。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在这里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我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基础。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广度与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已经确定,需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大学期间,我们应当学会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我们现实中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将从建构主义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两种不同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期间也会有自己对某些观点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基础、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探讨由来已久,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不同的心理学者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学习理论。
其中有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几种学习理论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认识,虽然浅显,但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所以,要想很好的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认为了解并掌握以上相关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1、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3、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适于迁移;能够缩小知识间的初、高级水平层次的间隙。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同时,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布鲁纳提倡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两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倾向虽然建构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所以存在两种不同的建构取向: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个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对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年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的知识。
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动。
因此,社会建构主义更关注于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认为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我个人认为,建构主义其实是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统一体。
无论说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还是文化参与的过程,其实都肯定了学习是一个带有某种特殊使命的过程。
作为学习者,我们不仅仅只是依靠个体通过对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来丰富自己的认知,还需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与其他个体的合作互动,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我觉得建构主义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体。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简单纯粹的客观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发生变化。
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着相同的理解。
因为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建立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
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主动的建构知识,动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解释,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
知识的意义并不是现成的,而是学生经过加工建构而形成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的过程是不能替代的。
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
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物,不管对与错,都会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
即使在面对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正常发展的状况,阻碍学生的前进。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支架式教学就是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构架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为学习者创建一定的情境环境,从而帮助教学;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与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九六、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四种教学方法,对现实中的教学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情境教学在语言类教学中应用广泛,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尤其在外语的学习中,情景教学更适用。
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则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五、总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也让我们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来加深自己对于学习相关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另外,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与加深。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种观点或理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不例外,如建构主义并没有具体说明这种理论适用于哪些人群,是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还是用选择性的等。
而这些问题,则需要我们后辈在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继续研究和深入,促进它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1] 卢强,高书明.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2] 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03)[3] 孙喜亭.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J].早期教育.2003(11)[4]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J].外国教育资料 1998(02)[5]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1)[6] 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 2004(05)[7]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8] 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 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1(03)[10]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11] 侯新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评析[J].教学与管理.2007(06)[12] 李子建,宋萑.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04)[13] 谭顶良,王华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4] 赵静,赵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5] 沈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革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2)[16] 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03)[17] 高娟.高等教育改革中建构主义范式的问题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5)[18] 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19] 张江萍.论建构主义在当代中国设计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0 (S1)[20] 陈荦,谭洁,熊伟.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