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缺乏多种维生素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弥补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身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相应的代谢反应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机体代谢失调、免疫力下降,对身体健康不利。
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人体缺乏维生素的因素,我们只有掌握它们,规避它们,才可以更好地改善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
缺乏多种维生素的原因1.饮食供应不足大部分维生素在人体内无法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吃快餐外卖,不注意营养搭配,就会造成从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不足。
另外,食品运输、加工、烹饪、贮存不当,也会造成维生素的破坏和损失。
比如煎炸炖等烹调方式,可造成维生素C、E等营养素的活性下降。
一般而言,食品加工程度越高,维生素的流失越多。
如果长时间吃这类食物,很容易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
2.人体吸收率低人的身体对食物中的营养吸收消化率低,也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
例如,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下降,对营养(包括维生素)的吸收减少,很难从普通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的足够维生素;还有像长期腹泻的人,对营养的利用率下降,长期如此,这类人就会有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3.维生素需求增加孕妇、哺乳期妇女、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体质弱、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长期吸烟饮酒等人群,身体对维生素需求都有相应的增加,比如抽烟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如果平时不注意补充,就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
如何弥补多种维生素不足上述这些都是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的原因,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补充。
假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缺乏维生素的情况,要有针性的改善,比如选择适合自己的多种维生素,以加强维生素的补充。
多维片中的维生素种类齐全,配比科学,可弥补日常饮食中缺少的维生素,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更有助于改善免疫力。
那么哪个品牌的维生素片好?其实汤臣倍健就很不错。
这个系列的产品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有关标准研制的,汤臣倍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中的维生素都符合人体日常需要,营养配比也科学合理,同时还搭配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补充营养更多元。
简述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要点
简述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要点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身体无法自行合成,需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缺乏是指人体不够摄取或吸收维生素,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应
症状。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要点:
1.饮食不平衡:很多人饮食偏爱某种食物,导致身体缺乏其他必需的
维生素。
例如素食主义者如果不正确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B12,就容易缺
乏维生素B群和其他营养物质。
2.错误的烹饪方法:不正确的烹饪方法也会损失食物中的维生素。
例
如高温下炒菜或长时间煮汤会破坏维生素C,而过度煮食或过度蒸煮会破
坏维生素B群。
3.消化吸收障碍:肠胃问题或其他疾病会使身体难以吸收维生素。
例
如胃肠疾病、消化道手术、炎症性肠病、胆道疾病等都会影响身体的维生
素吸收。
4.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和肾病,会导致身体负担过重、消耗能量,因而影响身体摄取和吸收维生素。
而有些疾病本身就是与
某种维生素缺乏有关的,例如坏血病和维生素D缺乏病。
5.酗酒和吸烟:长期酗酒或吸烟可以影响身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尤其是维生素B群。
6.工作习惯:比如在室内长时间工作的人,缺乏太阳照射或光照不足,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
7.孕产: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如果习惯性饮食不良或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
另外,某些艾滋病毒、梅毒和肝炎等母婴垂直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维生素缺乏。
总之,维生素缺乏是常见的营养问题,但如果及时采取措施,例如改善饮食、补充维生素药物或调整生活习惯等,还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它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1. 不均衡的饮食:饮食中缺乏多样性和平衡会导致维生素缺乏。
例如,食用过多加工食品和快餐,而忽略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C 和维生素E的缺乏。
2. 营养不良:长期以来,营养不良是全球范围内维生素缺乏的普遍原因之一。
例如,缺乏维生素D的人可能会面临骨骼健康问题,而缺乏维生素B12的人可能会出现贫血和神经系统问题。
3. 消化系统问题:某些消化系统问题可能导致机体无法吸收足够的维生素。
例如,胃肠道手术或炎症性肠病可能影响维生素吸收,导致维生素B12或维生素D 缺乏。
4. 特殊生理条件:某些特殊生理条件可能增加维生素缺乏的风险。
例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额外的维生素,以满足胎儿和婴儿的需求。
女性在更年期也可能面临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不足的风险。
5. 长期用药:某些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维生素缺乏。
例如,降压药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而使用抗抑郁药可能干扰维生素B12的吸收。
维生素缺乏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注意饮食多样性,锻炼身体,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确保摄取足够的维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请始终关注自己的饮食和健康状况,以确保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与补充方式
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与补充方式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到多种代谢反应中,是身体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饮食不均衡或其他原因,人体可能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本文将讨论几种经典维生素缺乏症的病因以及补充方式。
一、维生素C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重要营养素,它在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长期摄入食物中维生素C不足,就容易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生。
此外,吸烟、酒精摄入、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也是造成维生素C 缺乏的重要因素。
2. 补充方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是防止和治疗维生素C缺乏的有效方法。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番茄等水果,以及蔬菜(如菠菜、红椒)都是丰富的维生素C来源。
此外,维生素C片剂也是一种常用的补充方式。
二、维生素D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D在人体中起着调节钙和磷代谢的重要作用,如果摄入食物中维生素D 不足或皮肤暴露不足够的阳光,就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
同时,肾脏功能减退、某些胃肠道吸收异常等也可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
2. 补充方式: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是预防缺乏的关键。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鲑鱼、煮鸡蛋等。
此外,暴露在阳光下也有助于身体自行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
然而,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补充剂也是一种可行的补充方式,尤其是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中。
三、维生素B12缺乏症1. 病因:维生素B12是与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重要维生素。
由于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因此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往往容易出现B12缺乏症。
同时,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肠道疾病)以及年龄增长等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
2. 补充方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乏症。
动物性食品中最富含维生素B12的包括肝脏、贝类、牛奶和鸡蛋等。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喝咖啡的减肥作用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生物化学》主讲教师:李登文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2、酶高效降低活化能的内在因素和作用3、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4、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5、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好与坏6、喝咖啡的减肥作用7、人体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策略8、海洋表面泄露石油的消解9、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对氨转运的经济有效性10、糖、脂、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喝咖啡的减肥作用今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研人员得出结论,喝咖啡有助于减轻体重。
相关结论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专家们发现,咖啡因会刺激人体内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生。
正是这种脂肪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组织,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通常情况下,患有肥胖症的人,其体内的棕色脂肪含量明显少于白色脂肪。
棕色脂肪的功能是尽可能快地燃烧摄入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量。
当它被激活时,脂肪酸从白色脂肪组织泵送到棕色脂肪。
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为志愿者提供了一杯咖啡,并使用热成像仪测量了棕色脂肪集中部分的皮肤温度。
事实证明,在喝下一杯咖啡30分钟后,棕色脂肪集中部分之上的皮肤温度正在不断升高。
维生素缺乏症常见原因
维生素缺乏症常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推荐,人类需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才能维持健康的生理功能。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可能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这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健康影响。
下面是维生素缺乏症最常见的原因:1.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维生素缺乏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不吃营养均衡的饮食或没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就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例如,素食主义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症,因为这种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
同时,对于那些摄入不足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人,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出现症状。
2. 消化吸收不良。
消化吸收不良也是维生素缺乏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的身体无法充分吸收营养物质,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D、E、K),就会出现吸收不足。
例如,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和乳糜泻等,会影响维生素吸收。
3. 药物使用。
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例如,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而某些降脂药物则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
4.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也是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之一。
长期吸烟会影响维生素C吸收的能力,而饮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的代谢。
5. 特殊人群。
有些特殊人群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例如老年人和孕妇。
老年人由于吸收能力下降和营养需求变化,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满足自身营养需要的同时,还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也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总的来说,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为避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我们应该保证均衡的饮食,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人群,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总结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 A
生理功能
缺乏症状
良好食物来源
视紫红质合成,上皮,神经,骨 骼生长,发育,免疫功能
儿童:暗适应能力下降干 眼病,角膜软化 成人:夜盲症,干皮病
动物肝脏,红心甜薯, 菠菜,胡萝卜,胡桃蒲 公英,南瓜,绿色菜类
D
调节骨代谢
主要调节钙代谢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维生素的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
分子中含碳、氢、氧三种 元素均为异戊二烯衍生物
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而不 溶于水
有前体或前维生素
需脂性环境和胆盐帮助下 才易吸收
吸收进入淋巴系统;
体内可大量储存,过量蓄 积可引起中毒
不需要每日供给
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B族维生 素
缺乏很少见:呕吐,疲乏,手脚麻木、刺痛 皮炎,舌炎,抽搐
在食物中广泛分布,尤其在蛋黄、肝脏、 肾脏、酵母含量高
牛排,豆类,土豆,鲑鱼,香蕉
叶酸
B12 (钴胺素)
Vc (抗坏血酸)
一碳单位转移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腹泻,疲乏,抑郁,抽 布鲁氏酵母,菠菜,龙须菜萝卜,大头
搐 无脑儿、脊柱裂
菜,绿叶菜类,豆类,动物肝脏
水溶性维生素
缺乏病: 维生素B6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小细胞性 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维生素B6摄入不 足还会损害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
水溶性维生素
泛酸 活性形式:4-磷酸泛酸巯基酰胺;CoA-SH 生理功能:
CoA-SH是氨基转移酶的辅酶。故泛酸在糖、脂肪、蛋白质 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疾病的关系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生物化学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疾病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组成、代谢、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疾病与蛋白质的异常有关。
例如,苯酮尿症是一种由于苯酮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酪氨酸氧化酶缺乏,导致苯脂酮在体内积累。
通过研究该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可以进一步理解苯酮尿症的发生机制,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维生素与疾病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调节免疫系统、促进代谢、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
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会引发佝偻病。
通过研究维生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和功能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维生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导预防和治疗。
三、酶与疾病酶是生物体内介导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几乎所有代谢过程。
许多疾病与酶的异常有关。
例如,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研究胰岛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和相关酶的功能机制,可以深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
四、代谢产物与疾病代谢产物是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们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并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一些代谢产物的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浓度的尿酸会引起痛风,而痛风会给关节、肾脏等器官带来严重的损害。
研究代谢产物的合成、降解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有助于阐明代谢紊乱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五、药物与疾病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许多药物的研究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药物的分子结构和药理特性,可以了解药物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研发更有效的药物。
为何会缺乏维生素?要解决看看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
维生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小,但作用却多种多样,每种维生素都有着自己的作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一旦缺乏就可能造成对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影响身体健康。
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中,很多人每天三餐都是正常进食,却还是缺乏维生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一起看看吧!1.摄入不足维生素并不是单一的营养素,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需要从各种不同的食物中获取,即使三餐按时进行,但食物多样性没有得到保证,同样会造成维生素摄入不足。
荤素搭配合理,食物类别多样,包含粗细粮、蔬菜、豆类或豆制品以及肉类,才是充分摄入各种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只有被身体消化吸收,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烹饪过程中流失的维生素以及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低同样会造成维生素摄入。
特别是诸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容易受到热、光和氧的破坏,导致人体摄入量少,造成维生素缺乏。
2.消耗过多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维生素消耗过多,当身体内维生素损耗量比摄入量更多,自然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
例如高强度的运动,身体会需要更多的能量,细胞代谢率提高,会加速人体维生素消耗;还有抽烟带来的有害自由基,会让人体细胞损伤,消耗多种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对于维生素消耗过多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进行改善,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是减少维生素消耗的好方法。
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的情况,需要加强补充,可以将多种维生素片作为日常饮食之外的营养补充。
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就是均衡全面为人体补充维生素,弥补饮食中摄入不足的维生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要注意的时,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需要加强补充的维生素有所差别,要充分发挥多种维生素片的作用,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那么什么牌子的多种维生素片适合大众呢?这里推荐汤臣倍健多种维生素片。
汤臣倍健多种维生素片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营养需求的差异进行设计,有专为男士设计的男士多维,强化补充锌、硒、B族维生素等营养;女士多维则强化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铁、叶酸等营养;还有专为老人定制的银色多维,强化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A、钙等营养素,补充营养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出众。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运动时酮体可作为大脑和肌肉组织的重要补充能源。
()2、运动训练时血清GPT增高即可判断肝脏损伤。
()3、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之一,运动时,当蛋白质代谢加强时,血液尿素浓度上升。
()4、400米跑是属于糖酵解代谢类型的运动项目。
()5、肌肉增粗是肌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6、维生素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超量摄取维生素可提高运动能力。
()7、长时间运动的后期,糖异生合成的葡萄糖逐渐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8、糖贮备的多少是限制极限强度运动能力的主要原因。
()9、被动脱水达体重2%左右时,就会影响长时间的运动能力。
()10.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
()11、人体内的物质组成不包括维生素。
()12、尽管运动项目不同,但运动时的供能特点是相同的。
()13、耐力性运动时,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糖的作用。
()14、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可使酶活性失活。
()16、激素和酶极为相似,它们都是蛋白质,都能传递信息。
()17、尽管NADH +H+和FADH2要分别经NDAH和FAD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但他们释放的能量合成的ATP数是一样的。
()18、丙酮酸、乙酰乙酸、 —羟丁酸总称为酮体。
()19、同等重量的脂肪和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相同。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
()2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2、运动时的供能系统可分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三个供能系统。
()23、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属于糖类,淀粉、纤维素不属于糖类。
()24、常见的低聚糖是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
()25、蛋白质是体内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它承担着生命过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生物功能。
()26、运动创伤时血清酶活性出现明显升高。
维生素缺乏症的病理与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的病理与治疗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它们在许多生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不良饮食结构和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维生素缺乏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很常见。
本文将探讨维生素缺乏症的病理机制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维生素缺乏症的病理机制1.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是视黄醛、视黄酸和视黄胆碱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它在人体内参与光感受器的形成和功能维持、正常骨发育、免疫调节等重要过程。
维生素A缺乏时,可导致夜盲、干眼症、角膜软化、皮肤干裂等眼部和皮肤问题。
2.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症硫胺素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羧化反应,是辅酶的重要结构成分。
维生素B1缺乏会引发脚气病,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四肢麻木、肢体无力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3. 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症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并参与胶原合成和免疫调节等反应。
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患者表现出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关节肿胀等症状。
长期不治会导致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损害。
4. 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在人体内被转化为活性形式,参与钙和磷代谢、骨骼形成和免疫调节等重要活动。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儿童)和骨软化症(成人),患者易发生骨折以及肌肉无力等问题。
5. 维生素E缺乏症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并在体内维持神经功能、肌肉运动和免疫稳态等重要功能。
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红细胞膜增脆,引发贫血和神经系统疾患。
二、维生素缺乏症的治疗1. 饮食调整对于轻度的维生素缺乏患者来说,通过合理地改变饮食结构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包括胡萝卜、动物肝脏、红椒等。
硫胺素可以从全谷类、牛奶和豆类中摄取。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草莓和菠菜等。
阳光暴露是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必需的,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取一些富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鱼肝油和鸡蛋黄。
而富含维生素E的多不饱和脂肪食品例如坚果和植物油。
劳教场所维生素B1缺乏症的成因及预防
劳教场所维生素B1缺乏症的成因及预防维生素b1缺乏症,是因缺乏vb1而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又称为脚气病,此种病症尤以劳教所等集体生活场所群体性发病现象较为常见,如果不积极预防和应对,将严重影响劳教场所正常的改造秩序。
笔者作为泸州市劳教所的一名医务人员,为进一步作好劳教所的卫生防疫工作,促进劳教场所的安全与稳定,现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与同志们一起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劳教所内vb1缺乏造成的原因成人男性每天需摄入1.2-1.5mg,女性1-1.1mgvb1,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vb1与其它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属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以辅酶形式参与多种酶系统活动,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过程中起作用。
vb1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里、酵母、肝、肉、鱼等食物中,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中,精制白米时损失多,碱性溶夜中加热易分解而失去活性。
分析劳教所维生素b1缺乏症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生活中摄入vb1过少1、烹调方法不当:淘米次数过多,搓揉过度;食捞饭弃去米汤;蔬菜切碎后浸泡时间过久;加工食品过程中加碱烧煮等均可造成vb1的大量流失。
2、食物贮存不当、米贮存不当、发霉变质、蔬菜存放时间过久、发黄,可导致vb1丧失。
3、食谱单一,缺乏变化,尽管劳教所生卫干警想方设法改善劳教人员伙食,但因劳教人员伙食经费有限,因而有的所存在食品品种单一,菜谱变化少情况,此外,伙房劳教烹调手艺单一,不能将菜做到合口合味,对同一种菜的不同制做方法缺乏多样化,劳教人员吃菜时不喝菜汤等。
此外,劳教人员在外大都讲吃讲穿,刚入所对所内伙食不适应,有的甚至有偏食行为;天气炎热等,都可以因饮食原因造成vb1缺乏。
劳教人员对vb1需求量增加1、活动量增加:劳教人员在进入劳教所前,大都在公安看守所长期关押,缺少运动。
入劳教所后进行体能训练。
运动量增加会造成因vb1需求量增加而相对不足。
此外,由轻微手工劳动转入强体力劳动,都会造成vb1相对不足。
食品中营养素缺失的分析与改进策略
食品中营养素缺失的分析与改进策略近年来,随着快餐和加工食品的普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逐渐向不健康的方向偏移。
许多人在追求方便和口感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
然而,营养素的缺失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食品中营养素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素。
首先,让我们对食品中营养素缺失的情况进行分析。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普遍存在着缺乏膳食均衡的问题。
过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导致了膳食中营养素的严重缺失。
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盐、油和糖,但却缺少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重要的营养素。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缺乏营养素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组织的基本元素,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肌肉无力和免疫力下降。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调节我们身体机能的重要物质,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引发各种身体不适,甚至导致贫血、骨质疏松等严重疾病。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一些改进策略,以更好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素。
首先,多样化的饮食是保证膳食均衡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天然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而非过多依赖加工食品。
此外,每天的饮食要尽量包含各类营养素,确保身体得到全面的养分。
此外,更注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也是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因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我们的身体机能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量,或是选择一些含有丰富营养的食品,如牛奶、鱼类等,来补充这些重要的营养素。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饮食的烹饪方式。
炸、煎等高温烹调方式会导致膳食中的营养素流失,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蒸、煮、烙等更健康的烹调方式,以尽量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最后,我们还可以多关注食品的包装标签。
食品包装标签通常会标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标签了解到食物中的营养素是否足够丰富。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含有较高营养成分的食物,从而提高我们膳食中的营养素摄取量。
综上所述,食品中营养素缺失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维生素在生物化学中的角色
维生素在生物化学中的角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维生素”这个词。
无论是在广告中、健康讲座里,还是在医生的建议中,维生素似乎总是备受关注。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维生素在生物化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呢?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相对较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它们在人体内通常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求,所以需要从外界摄取,比如通过饮食。
维生素在生物化学中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作为辅酶或辅基参与酶促反应。
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
许多酶的活性离不开维生素衍生的辅酶或辅基。
例如,维生素 B1 即硫胺素,在体内转化为焦磷酸硫胺素,作为丙酮酸脱氢酶系和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如果缺乏维生素 B1,这些酶的活性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脚气病等健康问题。
维生素 C 即抗坏血酸,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同时,维生素 C 对于胶原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
胶原蛋白是构成结缔组织、骨骼、血管等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 C 可以使脯氨酸羟化酶和赖氨酸羟化酶保持活性,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如果缺乏维生素C,胶原蛋白的合成受阻,会导致坏血病,表现为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维生素 A 对于视觉功能有着关键作用。
它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视黄醛,参与视网膜上视紫红质的合成。
视紫红质是感受弱光的视色素,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视紫红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神经冲动,从而产生视觉。
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夜盲症,即在昏暗环境下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维生素 D 与钙磷代谢密切相关。
它可以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还能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对于儿童来说,维生素 D 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对于成年人,则可能引起骨软化症,容易骨折。
维生素 E 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维生素。
生物素缺乏的治疗及护理
生物素缺乏还可 能导致神经肌肉 功能障碍,如肌 肉无力、肌肉疼 痛等。
生物素缺乏还可 能导致神经精神 疾病,如抑郁、 焦虑等。
心血管问题
生物素缺乏可 能导致心血管 问题,如高血 压、高血脂等。
生物素缺乏可 能导致心脏功 能下降,如心 悸、心慌等。
生物素缺乏可 能导致血管弹 性下降,如动 脉硬化等。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原因,对生物 素的吸收能力较弱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生物素的吸收 和利用,导致生物素缺乏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生物 素缺乏,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生物素的代谢, 导致生物素缺乏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生物 素缺乏,如抗肿瘤药、抗凝血药等
2
皮肤问题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生物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等。
0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
1 检,了解身 体状况
定期检测生
3 物素水平, 了解病情变 化
04
观察口腔:生物素缺乏可能 导致口腔溃疡、口角炎等症 状
06
观察神经系统:生物素缺乏 可能导致疲劳、失眠等症状
调整类、坚果等。
02 适量摄入肉类、鱼类、奶 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以帮助生物素的吸收。
03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促进生物素的吸收。
04 避免过量摄入酒精和咖啡 因,以免影响生物素的吸 收。
药物治疗
维生素流失的“罪魁祸首”找到了!该如何补救?
维生素流失的“罪魁祸首”找到了!该如何补救?现如今吃得更好了,但很多人却依然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代谢时必需的维生素。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80%的中国居民,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另外还普遍缺乏维生素A与维生素D。
维生素很强大,抗氧化、抗衰老、护皮肤、对抗病菌,个个很在行;但它们也有软肋,一点光、热、水甚至是接触氧气都能流失掉,再加上日常的不良习惯,如抽烟、熬夜、酗酒等,身体缺乏维生素也成为常态。
今天我们盘点了一些让维生素流失的“罪魁祸首”,一起来看看吧~维生素A正常的视觉、生长发育、上皮组织生长等都需要依赖维生素A,一旦缺乏可导致皮肤粗糙、干燥,以及夜盲症和干眼病。
我国人均每天摄入的维生素A约是476微克(其中的319微克是从胡萝卜素转化而来的),仅为该元素推荐量800微克的59.5%。
导致维生素A缺乏的因素:除了阳光、高温,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缺乏:•电子产品:维生素A与眼睛黏膜、皮肤的抵抗力及修复能力有关。
连续对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A。
缺锌:锌参与了维生素A由血液流入肝脏和视网膜的过程,一旦缺锌,维生素A代谢异常,不能充分利用直接排出体外,从而易导致夜盲症、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
•疾病影响:消化系统疾病,如长期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胰腺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能使β胡萝卜素转变成视黄醇的过程发生障碍,以致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的补充方式有两类食物可用来补充维生素A。
一类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材,如猪肝、鸭肝等动物肝脏,奶制品,蛋类等;另一类是富含维生素A原类(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的食材,如胡萝卜、南瓜、柑橘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油菜、西兰花等深绿色叶菜。
B族维生素由于国人饮食过于精细化,导致B族维生素严重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和B2。
维生素B2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并能维持正常视觉功能和促进皮肤、指甲、毛发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生物化学》
主讲教师:李登文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2、酶高效降低活化能的内在因素和作用
3、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4、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5、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好与坏
6、喝咖啡的减肥作用
7、人体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策略
8、海洋表面泄露石油的消解
9、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对氨转运的经济有效性
10、糖、脂、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摘要】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维生素D水平通常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来评估,其小于20 ng·ml-1为缺乏,大于30 ng·ml-1为最佳。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其通过数种机制包括增加钙积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增加动脉僵硬度、激活血小板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呈负相关。
本文对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及其传统危险因素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基础的一组疾病,也是临床上老年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心肌缺血型心脏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治疗应该针对多个关键环节联合用药。
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获取使得冠心病药物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影响了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评估冠心病危险分层中有预测价值[2]。
一、维生素D
(一)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
维生素D除了10%~20%从食物中摄取之外,80%~90%是通过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由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然后在肝脏通过25?羟化酶转变成25?羟维生素D3,再经过肾脏及肾外组织(如心肌、血管等)1α?羟化酶的作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
在血液中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被运送至靶细胞,通过维生素D受体调节靶基因转录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
(二)维生素D受体
维生素D受体在本质上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种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其介导的生物学作用具有高度的细胞特异性,不同组织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靶基因差异较大。
维生素D受体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广泛分布,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维生素D受体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反应元件从而影响血管生成。
二、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一)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及在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含量小于10 ng·ml-1为严重缺乏,11~20 ng·ml-1为缺乏,21~29 ng·ml-1为不足,大于30 ng·ml-1
为最佳[3]。
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世界50%人口为维生素D不足,约10亿人面临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4]。
在冠心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更加普遍,一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研究显示,80%的患者为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3的平均水平仅为14.89±9.1 ng·ml-1[5]。
维生素D通过与巨噬细胞及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延缓炎性反应促使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發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6-7]:⑴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⑵维生素D可以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一氧化氮(NO),防止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凋亡发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促炎因子的分泌;⑶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环氧合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减少细胞因子诱导粘附因子的表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抑制炎症;⑷维生素D缺乏可能促进冠状动脉钙化,增加动脉的僵硬度,而动脉僵硬度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⑸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减弱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
(二)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关系的相关临床研究
在冠脉造影正常或近正常的心绞痛患者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功能障碍、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8]。
Syal等[5]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中,与25(OH)D3>20 ng·ml-1相比,25(OH)D3 <20 ng·ml-1在两或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血管病变的患者中更为普遍(53%vs.38%,P=0.03;56%vs.38%,P=0.03)。
此外,在25(OH)D3水平较低的患者中,涉及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也较高(1.78±0.76vs.1.24±0.43,P=0.05)。
Leong L.Ng等[9]对12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观察550天,证明:维生素D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主要不良事件,如心衰住院率、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的预后指标,25(OH)D3 >7.3 ng·ml-1时,风险降低约40%。
第三次美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Ⅲ)显示,与25?羟维生素D3值小于10 ng·ml-1的老年人相比,大于40 ng·ml-1的老年人死亡风险低45%(HR,0.55; CI,0.34~0.88),其中心源性死亡风险降低尤为明显[10]。
James L[11]等对14261名患者检测维生素D浓度,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全因死亡率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OR,2.64;CI,1.901~3.662)。
Zittermann[12]。